实践与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六实践与认识

难点点拨

1.实践与认识的区别、联系

区别: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属于主观范畴。

联系: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又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分析和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时,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时俱进。反对教条主义的理论;反对思想僵化的观点;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否定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反对片面夸大认识的反作用,否定实践决定认识的唯心主义。

2.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②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①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②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

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的反作用的关系。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的反作用不可分割,但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其中实践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和基础,认识的反作用受实践的决定作用的制约。承认实践的决定作用,同时承认认识的反作用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只承认实践的决定作用,不承认认识的反作用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可知论;颠倒二者的关系就是唯心主义先验论。

4.正确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并加以对照的特点。一方面,实践受主观认识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实践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实践的这一特点可以使人们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2)一般来说,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3)主观认识和客观对象是不能充当检验标准的。因为无论是主观认识,还是认识对象,都不具备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特点。因此,我们不能被某种观念所束缚,应解放思想,坚持实践标准,树立新的观念。也不能因为某种认识暂时不为实践所证明,而对实践标准产生动摇思想。

唯一标准就是说没有其他标准了:①不能把科学理论作为标准。人的认识不具备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征,即使是科学理论,也只能起指导作用,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②不能把客观事物作为检验的标准。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事物不会把主

观认识同自身加以对照,因而也无法判断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典例调研

【调研1】过去,人们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现在,人们则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表明

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③价值观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④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可靠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

解析本题意在告诉人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从注重一面到注重全面和协调发展。④观点错误,因为理性认识也有正误之分,如果是错误的,它并非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深刻。故本题选B。

误点警示部分同学做题时可能会误选④。出现这一错误的原因主要在于对课本基本观点把握不牢。诚然,“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深刻、更可靠”,这是教材的原话,但这一观点是在前一页观点的前提下成立的。前一页教材是这样阐述的:“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理性认识,哪个更正确,更可靠呢?”也就是说同样是正确的认识,理性认识才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深刻、更可靠。

【调研2】“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

目的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解析认识“木”的长短、“草”的大小不是目的,能够加以利用才是认识的目的,因此B最符合题意。其实,从题干“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以草木所不能用也。”这句话中也可以判断其意思是在强调认识的目的是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ACD与题意不符合。

解题指导把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融入政治试题,这是近年来高考的一大趋势。此类题目既考查考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同时又借此考查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与道理。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首先弄明白名言警句的含义,然后与相关的知识进行衔接。

【调研3】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根据自然界的原型黄河构建了数字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是对原型黄河的数字虚拟。模型黄河即在实验室建造原型黄河的模型。通过虚拟和模型实验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原型黄河的规律,为我国治理黄河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认识对象的方案,是现代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环节,可以使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

①经实验室检验而尽可能完善②经实验室检验达到尽善尽美

③更好地指导实践并受实践检验④在虚拟环境检验中直接变成现实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应选C。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设计改造对象的方案,就是通过科学实验使现代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方案更加科学,因此①③符合题目要求。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②错误。理性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