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鉴赏诗歌题(高考真题)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杜甫)(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杜甫)(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杜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①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本诗作于客居成都时。

①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

②篠(xiǎo):通“筱”,指细小的竹子。

③裛(yì):通“浥”,沾湿、滋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典故,暗示诗人的操守。

B.颔联使用对偶的手法,描绘明净悦目的翠竹轻摇,细雨中清香可闻的荷花格外娇艳。

C.颈联描述了现实生活中诗人故人书信断绝,家人饱受饥饿之苦,与前文景色形成对比。

D.尾联“欲填沟壑”写诗人饱经患难,行将就木的消极与无奈,尽显杜诗思想感情之“沉郁”。

2.杜甫此诗,自称“狂夫”,却与李白《将进酒》中的“狂”大相径庭,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两首诗中二人的“狂”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马【注】杜甫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乾元二年(759),当时诗人流寓泰州(今甘肃天水,当时属唐朝边境地区)。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首“咏物诗”,本诗表现了诗人的“爱物之心”;又以独特视角,用第二人称抒情达意,将马人格化,生动而有情味。

B.前两联语意紧密相承,“老”承“久”,“岁晚”承“天寒”。

交代了马与自己患难相依的关系,也写出了其老病的状态。

C.颈联写马的毛发、骨相等资质绝非平常之辈,但它在我面前却十分温顺驯服,对我非常忠诚,表达出对病马的浓浓深情。

D.曹操在《短歌行》中因思慕贤才而沉吟,杜甫因感动于此马为物虽微但对我情意深厚而沉吟。

同是“沉吟”却意味不同。

4.如同闻一多借“红烛”来写自己,杜甫所写的“病马”也实为诗人自己。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杜甫篇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杜甫篇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杜甫篇一、(2021年北京卷)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①以下对本诗的认知,不恰当的一项就是()(3分后)...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指韦曲的满眼春色,使自感老去的诗人也真的应当把戏释怀,面面俱到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名词解释”,例如“偏齿Pocahontas人”,实际就是快乐Pocahontas人,正话祖爷,存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强盗尚家家。

(唐罗隐《递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天下,眼中多少可以儿坟。

(清(此当做清,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等曲江》)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答案:①(3分)c②(4分)be③(4分)要点一:筹钱向往归隐生活,抒发对韦曲春景的钟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归隐山林之情)要点二:暗含谋仕未果的繁杂心情。

二、【2021年福建卷】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津津乐道茅斋绝高大,江上燕子故来频。

顶戴死点污琴书内,更直奔飞虫打著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遣兴》杜甫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遣兴》杜甫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遣兴》杜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兴[注]
杜甫
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
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地来自荒野大,天远暮江迟。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时。
注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时杜甫寄居成都。
前人评价此诗说:“结语尤为沉痛。”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评价。
参考答案 结语意为:我年老且病,哪能活得长久呢;应当没有机会见到你们 (弟妹们)了!这是诗人充满绝望的哀叹。这其中包含了战乱未平、亲人离 散的愁思,漂泊异乡、年老迟暮的伤感,体弱衰病、相见无期的悲伤,所以 说“尤为沉痛”。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前人 评价的意思,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练:杜甫《客至》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练:杜甫《客至》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练:杜甫《客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客至①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②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③。

肯④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

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

相过,即探望、相访。

②盘飧:盘盛食物统称。

③旧醅(pēi):隔年的陈酒。

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④肯:乐意。

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在闲逸的江村中略带寂寞的心情。

B.颔联,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也因为“蓬门”寒酸,不大好意思相见,和后面的畅饮欢快形成对比。

C.尾联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无须事先相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D.本诗语言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忧国忧民的情感有很大的不同。

16.本诗善于运用富于情趣的生活细节来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请结合诗作最后两联谈谈你的理解。

(6分)【参考答案】15.选B。

解析:“今日‘君’来,也因为‘蓬门’寒酸,不大好意思相见”理解错。

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的意思,今日“君”来,才为君大开“蓬门”,更能彰显二人交情深厚,而不是因为‘蓬门’寒酸,不好意思相见。

16.解析:①颈联描绘诗人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细节。

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表现出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和融洽气氛。

②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

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场面的欢快热烈,表现了诗人和朋友酒意浓,兴致高,也表现出主人对客人的热情。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3.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春风吹又生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把酒问青天5.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浓睡不消残酒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入海流C. 欲穷千里目D. 会当凌绝顶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答案:C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勃答案:B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张九龄D. 王维答案:C5.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象及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此句意象宏大,以黄河之水比喻人生如流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感慨。

2.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如何表达对贫苦人民的同情?答案: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茅屋被秋风破坏的景象,以及对风雨中无家可归者的同情,表达了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关怀。

3. 请解释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境。

答案:此句描绘了雨后山中清新宁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4.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诗人如何通过“昨夜雨疏风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答案:诗人通过描写昨夜风雨的景象,隐喻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B16.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能力。

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高考语文复习:综合训练杜甫

高考语文复习:综合训练杜甫

综合训练----杜甫一、语用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圣杜甫辗转入川时已人到中年,可他笔下所书写的锦城夜雨却大有青春气息。

诗作诞生的奥秘和实际年龄无关,与心理年龄有关。

此时的杜甫经过多年漂泊,四下流徙后,一家大小终在成都团聚。

杜甫有了一处①的草堂,无论富贵或贫瘠,那都是杜甫珍爱的家。

夜雨落下,有屋檐遮头,有寒室栖身,曾经的浪漫因子在悲苦吟哦的诗人心中复活。

他并非不懂得浪漫,不懂得审美,而是生活极少为他创造相宜的机会。

感谢成都,容留了一个②的诗人,用一场春天的夜雨滋润出一派天真纯粹的喜意。

锦城夜雨是杜甫安定生活的鲜明注脚,书写着他对当下的满足和惬意。

夜雨和杜甫相逢,将年轻还给他,将欣喜还给他,他在一夜好梦之后,花叶清雅的眼前盛景对他惊讶。

雨停了,万物得以沐洗滋养,焕发出蓬勃生机,诗人也在刹那间感受到了内心欢愉的力量。

这力量和他泣血摧肝地吟老兵、唱征夫、哀流民不太一样,这是另一种美,自然而纯粹,剔透而纯真,让他暂时忘记了世间的苦难深重、③。

夜雨似乎是无情的,她并没有与百姓血泪混流一处,也没有故作时代的大悲之音,她就这样安静地出场,淡然地落幕。

但她的清淡内敛是最大的怜悯,她用亘古不变的从容夜夜叩访,帮助诗人找回内心蛰伏的浪漫温柔。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请分别从修辞和句式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是语言的大师,将社会现象_____________成高度概括的诗句,是他的特殊才能,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他还能将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取得_____________之势。

李白常用风驰电掣、_____________的手法,取得雄浑壮阔的效果;杜甫则常用体贴入微,精雕细刻的手法取得雄浑壮阔的效果。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月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月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月圆》(2015·安徽卷·T8-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

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③未缺:指月圆。

④列宿:众星。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答:【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第一、二句描写一轮明月独悬高空,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

第三、四句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柔美。

第五、六句诗人的视线转移,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

接着诗人又仰望夜空,看到月光皎洁,群星稀寥。

六句描写了六个画面,用简洁的、诗意的语言概括,以符合诗歌相应的意境。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答:【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

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最后两句,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象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

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的月光。

点明故乡的松树、桂花为虚写,而眼前的清辉为实写;然后结合文本分析的同时,抓住关键词“故园”,点明其表达效果: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专题05 诗歌鉴赏-三年(2018-2020)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05 诗歌鉴赏-三年(2018-2020)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05:诗歌鉴赏【2020年高考】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三、【2020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杜甫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杜甫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杜甫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1.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舟一系故园心系:牵挂
B.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
B.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D.滔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
答案A 解析:“系”诗中指系舟上岸。

2.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C 解析:C项前后句对应的,字词在词性和字音平仄上不符合对仗的要求。

3.下面是杜甫一首名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1孤月浪中翻2鹤鹤追飞静3材狼得食喧4薄云岩际宿
A.1432
B.4123
C.2413
D.2341
答案 B 解析:这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最后一字要押韵,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起承转合问题。

综起来看,B项最恰当。

瞟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杜甫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专项练习

杜甫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专项练习

杜甫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专项练习月夜忆舍弟杜甫戍人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_________。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______诗。

(诗圣律诗)(2)从诗中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戍鼓断人行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任意写出其中两句即可)(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问题】(2004广东卷)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考题原貌]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题解]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夔州,有人认为作于江陵,当以后者为是。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秋天,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诗即作于此间。

诗题作《江汉》,近乎无题,大概漂泊流徙中,已无心拟题。

杜甫这时已五十六岁,长期飘零,历尽艰辛,北归无望,生计日困,至老仍如浮云行止无定,心中自然颇多感慨。

尽管如此,诗人忠魂仍存,壮心犹在,并未因处境困顿和年老多病而悲观消沉,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这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

[句解][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江汉”,长江、汉水之间。

首联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

“思归客”是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时刻思归故乡,但思归而不得,饱含天涯沦落的无限辛酸。

“乾坤”,即天地。

“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这里实际是诗人自指不会迎合世俗。

高考试卷语文古诗鉴赏真题

高考试卷语文古诗鉴赏真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唐)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小题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4分)答案: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无边落木”与“不尽长江”,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逝的感慨。

同时,“萧萧”和“滚滚”两个叠词,形象地描绘了落叶和江水翻滚的景象,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画面感。

三、小题2:请分析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答案: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感受。

诗人通过“艰难苦恨”四个字,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

同时,“繁霜鬓”和“新停浊酒杯”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困顿和无奈。

诗人借助这些意象,抒发了自己对命运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感慨。

四、小题3: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结构。

(4分)答案:这首诗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自然景物,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颈联和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诗歌情感饱满,意境深远。

五、小题4: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6分)答案: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通过描绘登高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反思。

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落木、长江、悲秋、病痛等意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易逝的感慨。

同时,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命运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无奈。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是杜甫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总结:这首诗以登高为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

诗歌结构严谨,情感饱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感慨。

高考杜甫诗真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杜甫诗真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杜甫诗真题及答案解析高考是每个学子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对于考生来说,备考期间准备好各个科目的真题很重要。

在文科生中,杜甫的诗歌是必备的考试素材之一。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一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杜甫的诗歌。

【诗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月追逐北风至,万人空巷道路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只有鸟犬声。

【题目解析】:这首诗是杜甫创作的一首反映当时社会动荡局面的作品。

诗中反映了杜甫亲身经历的北方军阀割据、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静默的对比,诗中流露出了一种对现实深感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无奈之情。

【诗歌细节解析】:1. "三月追逐北风至":这句诗揭示出了诗人所处时代的动荡不安,以及杜甫亲身经历的北方战乱带给百姓的困厄。

诗中的"三月"象征春光明媚,然而北风不断追逐,预示着杜甫所处时代的阴云密布,动荡即将到来。

2. "万人空巷道路寂":这句描绘了战乱时期的万人空巷景象,以及大家为了逃避战火而不得不离开家园,背井离乡的悲伤局面。

"空巷"表明城市空无一人,"道路寂"则暗示着整个国家的萧条和沉寂。

3. "雄关漫道真如铁":这句诗直接点出了当时国家的边境局势,"雄关"象征战略要地,"漫道真如铁"则刻画出了北方边境线的坚固和困难。

这种壮观而艰难的边境线可见一斑。

4. "而今只有鸟犬声":这句歌颂了北方边境线上善于适应环境的生物,如鸟类和狗类。

诗中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寂寞的情感,国家繁华已消失,只有孤身一人留守的鸟犬。

【诗歌意义分析】:这首诗是杜甫对当时社会动荡局势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北方战乱和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诗中展现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时局的忧愤之情。

杜甫用质朴的词语和细腻的描绘,抒发了他那颗为国家悲愤而痛哭的心。

高考题(杜甫)

高考题(杜甫)

•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 ) 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3分 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分) • 答: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 诗坛地位,无人可比; 情趣,洒脱不凡; 诗歌风格,清新、 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 逸。
第三联赏析
•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 表面看来, 所在之景。 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 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 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 “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 天树” 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 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 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 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 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 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 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 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 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 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 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 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 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 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 唐诗别裁》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 《唐诗别裁》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是历来 传颂的名句 。
•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 ?(4分 法?( 分) • 答: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 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 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
12345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___峨__眉__山__位___于__蜀__地__,__岘___首__山__位__于___襄__阳__,__二___者__相__距__遥__远___;②__以___两__山__相__距___之__远__代指自己 _与__朋__友__的__远___离__,__不__舍___之__情__见__于__言___外__。 [解析] 解答本题,考生首先要了解“峨眉、岘首”的地理位置,峨眉山在四川乐山, 岘首山在湖北襄阳,可谓相隔遥远,正如诗中所说“地阔”“天高”,即山高水远, 相见无期,由此可见,两人从此一别相见之难,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
3.(2020新高考Ⅰ卷,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 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2345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赠别诗。首联叙时危身老。上句交代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 下句说明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此联既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暗含 着诗人对自身年老多病的惆怅。颔联抒写离别之情。诗人拜读友人郑炼的诗以度时 日,但是一想到和友人分别,诗人内心便不能平静,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颈联 借景抒情。上句写诗人自己所处的环境,下句想象友人所去之地的景色。地阔天高, 诗人与友人两地相思,情谊深厚。尾联借诗人对友人的嘱托,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志 趣。诗人希望友人为自己寻访像庞德公那样的高士,寄寓了诗人渴望自己能有像庞 德公一样的志趣。
12345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解析] B项,“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错。“把君诗过日”在此处意为在这样 艰难的世道中,年老多病的“我”拿着你的诗拜读以度时日。但“此别”后可能就 无法有友人的诗篇相伴了。

杜甫鉴赏诗歌题(高考真题)

杜甫鉴赏诗歌题(高考真题)

有关几首杜甫律诗的高考题型设计之五兆芳芳创作一.《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1.首句即写出了住处的秀丽景色,还透露出的特点,为下文诗人见到客人的心情作了铺垫.2.“但见”的弦外之音是.3. 最能表达客至情景的一联是,.4.杜诗的气概历来被称为沉郁顿拙,而该诗的风格却是.5..全诗表示了诗人与朋友、邻居的一种什么样的关系?6.全诗表示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场景?“舍南舍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扩写成有意境的现代汉语.二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4.一、二联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一联和二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合?试阐发这样写的艺术效果.5.“天地一沙鸥”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豪情?6.《客至》的“群鸥”和《旅夜书怀》的“沙鸥”同是写鸟,其寄义有什么不合?三.咏怀奇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傍晚.绘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清楚怨恨曲中论.1. 首句一“赴”字传神,极有艺术特色,试写出你的品味赏析2. 历来对昭君出塞评价不一,该诗塑造了王昭君怎样的形象并作如何评价?3. 阅读下面有关杜甫身世与豪情的资料,结合全诗内容具体阐发诗人如何借古抒写以下三组身世或豪情的.1)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甫)且言:“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甫上书,帝怒……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新唐书·杜甫传》2)大历元年,自云安至夔州,居之.(该诗创作这一时期)——《杜甫年谱》漂泊西南天地间——杜甫《咏怀奇迹(其一)》3)每依斗极望京华——杜甫《秋兴》4. 明人胡震亨的杜诗通评论该诗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协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诗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联系前三题的阐发,你是否同意,有何看法?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寥寂.1.诗人在这个岁暮的夜晚,听到了“”、“”“”.看到了“”、“”想到了“”“”(用原诗句答复)“催”字有何表达效果?“天涯”,联系全诗内容阐发该词还有什么寄义.4.全诗有几联对仗?6. “卧龙跃马终黄土”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感伤?五.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 清人仇兆鳌评价首联:“‘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他认为是写登临的喜悦,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并写出你的理由2. 试赏析颔联的意境美.3. 这首诗是如何表示诗人忧国忧民思想豪情的?参考答案3.花径不曾缘客扫,篷门今始为君开.4.清新明快5.亲密、融洽、不和、真诚 6.终于等来朋友来访,喜悦欢畅,朴实地设酒款待客人的生活场景7.春天来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只见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热闹是它们的,我总不见有客人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二.1.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后两联)4.一联:细草、微风、危墙、独舟.二联:星、平野、月、大江.第一联的意象显的渺小脆弱,第二联的意象显得雄浑浩荡.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使人加倍感到危墙独舟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示独舟上的诗人加倍渺小伶丁.5. 是自己处境飘泊伶丁的写照,对自己命运的难以掌控的叹息,对自己生命渺小孤傲的喜剧之感.6.(1)《客至》中的“群鸥”:群鸥自由往来,点出情况偏僻,少有人来往,着一“群”字反衬自己的孤傲和没有朋友相伴的处境.风格清新. (2)《旅诗》的“沙鸥”:一沙鸥在苍茫天地中,突出其渺小可怜,借以象征自己的身世处境,抒发对生命的感慨.风格悲苦.三1.诗人采取想象夸张的手法,用一赴字写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陡峭与生动,把静止的群山写活了.2.首句正面衬托、颔联直接表示她的刚强性格和对故乡的纪念.诗人即赞扬她的美好品格,又同情她的不幸.3.1)昭君入宫见妒,不被皇上宠幸重用,杜甫入朝并没有真正得到皇上的赏识和重用.2)借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远离故乡抒写自己远离京师,飘泊西南.3.)借王昭君的思乡:环佩空归月夜魂来抒写他对长安的思念.4)不合意,诗中杜甫对王昭君的评价是很是高的,他身行万里,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并且又借她来暗示自己的遭遇,,所以要把他写的惊天动地,借平地大川的雄伟气象来衬托她.四.1. 五更鼓角声悲壮、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天涯霜雪霁寒宵、三峡星河影动摇,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寥寂.2.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岁序逼人,流露出时光易逝的凄凉之感.3. 天涯点出所在地的偏远,有自伤漂泊之意.4. 四联5.该联写出了夜中所见所闻,诗人用“鼓角”、“五更”、“声悲壮”等词把兵革未息、战室频繁的气氛自然地传达出来;下句写了三峡伟丽的景色.诗人把对时局的深切关切和对三峡深夜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的表示出来,营造了凄凉恢弘的意境,与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相融合.6.诗人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消逝,表示了诗人极端的忧愤和感伤,英雄不再,感慨自己更不克不及像他们那样改动这战乱的世道,也将终归尘埃,一种落寞与无奈涵蓄地表达出来.五.1.不合意.这一今一昔可理解为过来曾听说过洞庭水,哪里想到迟暮之年却登上,万般感伤,昔日的向往与理想,今日全成了泡影.这样与前面感慨漂泊天涯,北望长安太平盛世,“凭轩涕泗流”声泪俱下相一致.2.颔联创设了极其雄浑阔大的意境.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所断裂,一分为二.日月星辰恍如漂浮在水面上,慢慢行进,开天辟地、负载日月,多么澎湃、多么大气.3.作者先写洞庭景不雅,再转到团体景况,然后与题目照应,写登楼远眺关山之北想到吐蕃犯边,国运的艰巨,忧国忧民,为之流涕.。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1)诗歌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具体描写了哪些意象?组成了怎样的意境?(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①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①倩:请求,使。

2.“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这两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3.有人认为在这首诗中,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真是“字字亮,笔笔高”。

你同意这种评价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 【答案】1.【小题1】诗人选取了“凄冷的秋风、空旷的天空、凄厉哀怨的猿声,以及凄清的江水、白茫茫的沙滩、回旋飞翔的鸟群、萧萧的落叶、滚滚的长江”等8种意象,渲染出了苍凉阔大、凄清肃杀的氛围。

【小题2】诗眼为“悲”。

整首诗歌“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

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分析诗句中的意象,需要结合诗句内容逐句概括即可,注意化用自己的语言来用部分形容词概括;至于意境,要根据意象来综合概括,同时要联系诗作背景及诗人的身世、写作风格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要明确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如本题,整首诗歌“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所以,应是诗眼,然后展开分析即可。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城下①(唐)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仅②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城下①(唐)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仅②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岳阳城下①(唐)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仅②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③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时所作。

②仅:几乎,将近。

③图南:语出《庄子·逍遥游》,“﹝鹏﹞背负青天……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南”谓﹝鹏﹞南飞,南征;后遂以“图南”比喻人的志向远大。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写诗人泊舟岳阳城下所见的江河千里、山城百层的阔大景象,气势宏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颔联上承首联,对仗工整,由近而远,由大及小,描写了清江泊舟、冷风寒灯之景,衬托出孤独悲怆之情。

C.诗人重视炼字,颔联中的“翻”“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岸风翻动暮色中的波浪,雪花飘洒于寒灯上的景象。

D.颈联抒发了诗人前途未卜、心绪茫然之感,表明安史之乱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也给诗人的心理带来了巨大阴影。

E.此诗为五言律诗,意象丰富,意境壮阔,富于节奏,承转自然,情景呼应,浑然无间,显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

2.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蕴含的思想感情。

1,【答案】1. BD2.①尾联运用典故,表明如果有鲲鹏图南的远大志向,加以振翅高飞的勇气和行动,未必不可以匡时济世,改变国破家衰的局势;②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仍然心系家国的忠君爱国之情;③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而不气馁,仍对家国前景心怀憧憬;④隐含着诗人在国家动荡、身世漂泊之时的自我宽慰之情。

【解析】1. B项,“由近及远”应为“由远及近”;D项,“抒发了诗人前途未卜、心绪茫然之感”这一赏析不当。

颈联是说,诗人虽留滞异地有才难展,但艰危之际胆气益增,临危无惧,志向弥坚。

故选BD两项。

2.本题要求分析诗歌尾联蕴含的思想感情。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图南”“鲲鹏”,运用《庄子•逍遥游》的典故,表达假如自己有鲲鹏图南的远大志向,也会振翅高飞,也许对于改变国破家衰的局势有一定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几首杜甫律诗的高考题型设计
一.《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首句即写出了住处的秀丽景色,还透露出的特点,为下文诗人见到客人的心情作了铺垫。

2.“但见”的弦外之音是。

3. 最能表达客至情景的一联是 , .
4.杜诗的风格历来被称为沉郁顿拙,而该诗的格调却是。

5..全诗表现了诗人与朋友、邻居的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6.全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7.把“舍南舍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扩写成有意境的现代汉语。

二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诗中写旅夜近景的诗句是,。

2.写旅夜远景的诗句是,。

3.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4.一、二联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一联和二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5.“天地一沙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客至》的“群鸥”和《旅夜书怀》的“沙鸥”同是写鸟,其含义有什么不同?
三.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 首句一“赴”字传神,极有艺术特色,试写出你的品味赏析
2. 历来对昭君出塞评价不一,该诗塑造了王昭君怎样的形象并作如何评价?
3. 阅读下面有关杜甫身世与感情的材料,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诗人如何借古抒写以下三组
身世或感情的。

1)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

(甫)且言:“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甫上书,帝怒……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新唐书·杜甫传》
2)大历元年,自云安至夔州,居之。

(该诗创作这一时期)
——《杜甫年谱》
漂泊西南天地间
——杜甫《咏怀古迹(其一)》
3)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
4. 明人胡震亨的杜诗通评论该诗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诗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联系前三题的分析,你是否同意,有何看法?
四.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诗人在这个岁暮的夜晚,听到了“”、“”
“”。

看到了“”、“”想到了“”
“”(用原诗句回答)
2.首句一个“催”字有何表达效果?
3.诗人把所在的夔州称“天涯”,联系全诗内容分析该词还有什么含义。

4.全诗有几联对仗?
5.试赏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6. “卧龙跃马终黄土”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五.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 清人仇兆鳌评价首联:“‘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他认为是写登
临的喜悦,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并写出你的理由
2. 试赏析颔联的意境美。

3.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思想感情的?
参考答案
一.1.偏僻喜悦 2.很少见有朋友来 3.花径不曾缘客扫,篷门今始为君开。

4.清新明快5.亲密、融洽、和睦、真诚 6.终于等来朋友来访,喜悦欢快,朴实地设酒款待客人的生活场景 7.春天来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只见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热闹是它们的,我总不见有客人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

二.1.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后两联)4.一联:细草、微风、危墙、独舟。

二联:星、平野、月、大江。

第一联的意象显的渺小脆弱,第二联的意象显得雄浑浩大。

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使人更加感觉危墙独舟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

5. 是自己处境飘泊孤苦的写照,对自己命运的难以把握的叹息,对自己生命渺小孤独的悲剧之感。

6.(1)《客至》中的“群鸥”:群鸥自由往来,点出环境偏僻,少有人来往,着一“群”字反衬自己的孤单和没有朋友相伴的处境.格调清新.
(2)《旅诗》的“沙鸥”:一沙鸥在苍茫天地中,突出其渺小可怜,借以象征自己的身世处境,抒发对生命的感叹。

格调悲苦.
三1.诗人采用想象夸张的手法,用一赴字写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陡峭与生动,把静止的群山写活了。

2.首句侧面烘托、颔联直接表现她的坚强性格和对故土的怀念。

诗人即赞扬她的美好品格,又同情她的不幸。

3.1)昭君入宫见妒,不被皇上宠幸重用,杜甫入朝并没有真正得到皇上的赏识和重用。

2)借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远离故土抒写自己远离京师,飘泊西南。

3.)借王昭君的思乡:环佩空归月夜魂来抒写他对长安的思念。

4)不同意,诗中杜甫对王昭君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他身行万里,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而且又借她来暗示自己的遭遇,,所以要把他写的惊天动地,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

四.1. 五更鼓角声悲壮、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天涯霜雪霁寒宵、三峡星河影动摇,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2.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岁序逼人,流露出时光易逝的凄凉之感。

3. 天涯点出所在地的偏远,有自伤漂泊之意。

4. 四联
5.该联写出了夜中所见所闻,诗人用“鼓角”、“五更”、“声悲壮”等词把兵革未息、战室频繁的气氛自然地传达出来;下句写了三峡伟丽的景色。

诗人把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对三峡深夜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的表现出来,营造了苍凉恢弘的意境,与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相融合。

6.诗人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消逝,表现了诗人极度的忧愤和感伤,英雄不再,感叹自己更不能像他们那样改变这战乱的世道,也将终归尘土,一种落寞与无奈含蓄地表达出来。

五.1.不同意。

这一今一昔可理解为过去曾听说过洞庭水,哪里想到迟暮之年却登上,万般感慨,昔日的向往与理想,今日全成了泡影。

这样与后面感叹漂泊天涯,北望长安兵荒马乱,“凭轩涕泗流”声泪俱下相一致。

2.颔联创设了极为雄浑阔大的意境。

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所断裂,一分为二。

日月星辰仿佛漂浮在水面上,缓缓行进,开天辟地、负载日月,何等磅礴、何等大气。

3.作者先写洞庭景观,再转到个人景况,然后与题目照应,写登楼远眺关山之北想到吐蕃犯边,国运的艰难,忧国忧民,为之流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