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痛的评估与干预
综述下腰痛
![综述下腰痛](https://img.taocdn.com/s3/m/dd87742fbcd126fff7050b10.png)
下腰痛综述下腰痛( low back pain, LBP) 是指后背的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适感, 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的放射痛。
它是一种症状,也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征, 而不是疾病的名称。
50%以上的下腰痛初次发作4~8周内可以自愈, 但复发率高达85%.下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大约60% ~80%的成人有患病史,在美国, 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居第2位.亚洲国家如中国因为体力劳动者较多, 发病率更高, 有统计显示,在上海的3个职业群体中工人中LBP超过1 d的比例超过了50% 。
每年因为下腰痛要花去大量的物力财力, 因此有关LBP的综述显得非常重要,而更重要的是LBP的病因病理机制和诊断,本文将能引起下腰痛的相关疾病及其学说作一综述。
1.分类:引起下腰痛的疾病非常多,目前临床上并无统一的分类,但有效的分类能给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很大的帮助。
1.1其中Richard 和Deyo提出了在国外被多数人接受的分类:(1) 机械性的脊柱疾病, 如腰肌劳损(70% ) , 椎间盘突出(4% ) , 椎管狭窄(3% ) , 这一类共占97%; (2) 非机械性的脊柱疾病, 如肿瘤(017% ) , 感染(0101% ) , 炎性关节炎(013% ) , 这一类共约占1%; (3) 内脏疾病占2%。
1.2病因分类法:(1)急慢性损伤:1)急性损伤:如脊柱骨折,韧带、肌肉关节囊的撕裂,急性椎间盘突出等。
2)慢性损伤:如韧带炎,肌肉劳损,脊柱骨关节的增生和退变脊柱滑脱等。
(2)炎性病变:炎性病变分为细菌性炎症和非细菌性炎症两种:1).细菌性炎症: 可分为化脓性和特异性感染如脊柱结核。
化脓性感染多见于椎间隙感染,硬膜外脓肿椎体骨髓炎。
2).非细菌性炎症: 风湿性肌纤维织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能储关节致密性骨炎。
(3)脊柱的退行性改变:如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继发性椎管狭窄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假性滑脱及脊柱不稳定等。
非特异性下腰痛
![非特异性下腰痛](https://img.taocdn.com/s3/m/7e135cd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7.png)
有些患者可能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即疼痛持续不断,尤其是 在长期站立、坐立或运动后。
其他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
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受压的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放射 痛等。
心理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04
诊断和评估
体格检查和评估
常规检查
01
观察患者脊柱的生理弯曲,检查是否存在脊柱侧凸、后凸等畸
VS
对医生的建议
首先,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 ,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其次,要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物理治疗和康复训 练等措施。此外,医生还应注意与患者建 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提高治疗效果 。
THANK YOU.
骨盆倾斜试验
通过检查骨盆倾斜角度,评估是否存在骨盆倾斜 综合征。
诊断标准和流程
存在下腰痛症状,且疼痛放射至下肢。 排除由妇科、泌尿系统等疾病引起的腰痛。
排除由骨折、结核、肿瘤等疾病引起的腰痛。
根据体格检查和特殊测试的结果,确定疼痛来源和程 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5
治疗和管理
非药物治疗
休息和冰敷
康复锻炼
针对下腰痛的康复锻炼,如加强核心肌群、提高脊柱稳定性等,可预防复发。
手术和其他干预措施
手术
对于严重的下腰痛,如椎间盘突出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其他干预措施
如使用支具、矫形器等辅助器具,或接受针灸、推拿等传统 医学治疗,可辅助治疗下腰痛。
06
研究和治疗新进展
新的研究领域
神经生物学
研究神经生物学因素在非特异性下腰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索疼痛信号的传递和调节机 制。
下腰痛评分表(JOA评分)
![下腰痛评分表(JOA评分)](https://img.taocdn.com/s3/m/039a6f6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8.png)
3分
2分Leabharlann 1分。分月日月日
月0
一、主观症状(9分)
1、下腰痛
(3分)
无
偶有疼痛
频发静息痛或偶发严重疼痛
频发或持续性严重疼痛
2、腿痛或麻痛(3分)
无
偶有轻度腿痛
频发轻度腿痛或偶有重度腿痛
频发或持续性严重疼痛
3、步行能力(3分)
正常
能步行500m以上,可有痛、麻、肌力减弱
步行‹500m,因痛、麻、肌力减弱
重度失控(一6分)
总评分:
治疗改善率:
评估人:
1、满分29分.<10分,差:10-15分中度:16-24良好:25-29优:
2、治疗改善率=I(治疗后评分一治疗前评分)÷(满分29一治疗前评分)]xlOO%:
/75%优:50-74%良;25-49%中:0—24%差。
无受限
轻度受限
重度受限
9、步行(2分)
无受限
轻度受限
重度受限
10、洗漱(2分)
无受限
轻度受限
重度受限
11、身体前倾(2分)
无受限
轻度受限
重度受限
12*坐(Ih)(2分)
无受限
轻度受限
重度受限
13、举重、持物(2分)
无受限
轻度受限
重度受限
四、膀胱功能(-6分)
14、膀胱功能(-6分)
正常(0分)
轻度失控(-3分)
步行V100m,因痛、麻、肌力减弱
二、体征(6分)
4、直腿抬高(包括胭绳肌紧张)(2分)
正常
30〜70。
<30°
5、感觉障碍(2分)
无
轻度
腰痛诊疗方案评估、分析、总结
![腰痛诊疗方案评估、分析、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c2fd9d55f0e7cd185253605.png)
2017年腰痛诊疗方案评估、分析、总结评估:我们近一年来共收集56例腰痛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按17年诊疗方案诊断治疗,并参照JOA评分腰腿痛评分表进行了疗效评价。
其中临床控制39例,占69、64%; 显效12例,占21、42%;有效4例占7、1%;无效1人,占1、7%,总有效率为98、3%。
分析:17年我们在运用针灸、推拿、内服汤药治疗得同时,增加了针刀治疗,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有效率,但在临床观察与对评分表治疗前后对照,发现部分患者下腰痛症状得缓解不明显,经分析考虑因素有:1、患者存在小关节紊乱,在推拿治疗时手法单一,未进行整复或整复不到位;2、腰部肌肉痉挛未得到有效缓解,为推拿松解手法未达到要求及缺少相应得物理疗法。
总结:随着诊疗方案得不断完善,治疗手段得增加,临床治疗效果也在进一步提升。
但在临床治疗中仍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患者下腰痛恢复较慢,针对该问题我们分析后总结出有两个影响因素需要解决,所以在18年及以后工作中要加强对推拿师进行理论与实践技能得培训,同时积极利用现有理疗设备应用到腰痛治疗中。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2018)中医病名:腰痛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得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得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慢性腰腿痛患者心理评估及心理干预
![慢性腰腿痛患者心理评估及心理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7a6ebf1d55270722192ef773.png)
125 统 计 学 方 法 :采 用 S S 1 . 计 软 件 包 进 行 . P S 30统 统计 分析 ,数据 以 X4 - _S表 示 ,计 量 资 料 组 间 差 异 采 用 t 验 或 秩 和 检 验 ,计 数 资 料 采 用 X 检 验 。 检 z
内完 成 ,出 院 时做 第 2次评 定 ,随 访 1 时第 3次 评 定 。 2周
124 评 估 标 准 :临 床 疗 效 评 定 分 为 4级 .
1痊 愈 : .
疼 痛 主 诉 、 躯 体 主 诉 、 疼 痛 行 为 ( 吟 、 步 态 、 姿 呻 势 ) 失 情 绪 稳 定 :2. 著 进 步 疼 痛 主 诉 、 躯 体 消 显 主 诉 明 显 减 少 , 无 明 显 疼 痛 行 为 , 仅 疼 痛 时 有 情 绪 波 动 :3. 转 疼 痛 主 诉 、 躯 体 主 诉 、 疼 痛 行 为 减 少 , 好 情 绪 稳 定 性 好 转 ,4 未 愈 与 干 预 前 无 明显 变 化 【 】 1。
维普资讯
GUI DEOFCH
慢性腰腿痛患者心理
评估及心理 干预
辽宁省大连 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北院 吴庆连
慢 性 疼 痛 是 临床 各 科 的 常见 症 状 ,多 见 于 慢 性 内 科 病 、 神 经 疾 患 、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 腰 肌 劳 损 、 骨 关 节 病 变 、 骨质 增 生 、癌 症 晚 期 等 , 不 仅 给 患 者造 成 躯 体 的 痛 苦 ,而 且 长 期 的 慢 性 疼 痛 给 患 者心 理 带 来 了负 面 的 影 响 , 其 中焦 虑 和 抑郁 情 绪 尤 为 突 出 ,严 重 影 响 患者 的生 活 质 量 和 疾 病 的 康 复 过 程 。 本 文 采 用 国 际 Zu NG 焦 虑 量 表 ( ) 抑 郁 量 表 ( ) 查 分 析 ,研 究 影 响 慢 SAS 、 SDS 调 性 腰 腿 痛 病人 焦 虑 、抑 郁 情 绪 发 生 的 因素 并 对 其 中 伴 有 焦 虑 抑 郁 情 绪 患 者 实 施心 理 干 预 ,现 将 结 果 报 告 如 下 。 施 ,以 减 轻 或 消 除 其 抑 郁 及 焦 虑 情 绪 ,使 患 者 以 积 极 的 态 度 面 对 疾 病 ,树 立 信 心 。 互 助 治 疗 组 织 患 者 交 心 理行为 治疗 根
下腰痛的康复
![下腰痛的康复](https://img.taocdn.com/s3/m/7d84902b453610661ed9f4a9.png)
下腰痛的康复下腰痛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共有症状,病人常以此为主诉就诊。
本症的发病率很高,就诊人数占外科的首位,康复科门诊人数的30%。
下腰痛可急性发作,多数为慢性或迁延不愈,伴有腰部形态改变和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劳动。
近年来,各国用于下腰痛的费用逐年上升。
据统计,美国每年花费于下腰痛的医疗费用约240亿美元,加上误工影响,年损失达500亿美元,可见本症除对患者造成痛苦外,也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多年来,医学界对下腰痛的病因、分类、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有不少问题缺乏明确一致的看法。
因此,对下腰痛的深入研究仍是今后预防、医疗和康复医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章主要讨论由急慢性损伤及脊柱退行性病变所致下腰痛的康复治疗。
一、概述下腰痛是指以下背部、腰骶部和臀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可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
病因1、脊柱本身的疾患(1)脊柱的急慢性损伤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折、脊柱滑脱、椎弓崩裂等。
(2)退变性骨关节病如椎管狭窄、脊柱不稳、小关节紊乱等。
(3)发育异常及姿势性疾病如移行椎、脊柱侧弯、平足等。
(4)脊柱炎症、结核、肿瘤。
2、椎管内疾患如炎症、肿瘤等。
3、脊柱旁肌筋膜疾患如急性腰扭伤、慢性劳损、肌筋膜炎、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等。
4、骶髂关节疾患如骶髂关节扭伤、分离、结核、致密性骨炎等。
5、内脏疾病牵涉痛类疾病(1)妇科疾患如子宫及附件炎、盆腔肿瘤等。
(2)肾脏疾患如肾结石、肾肿瘤、肾下垂、肾盂肾炎等。
(3)前列腺疾患如前列腺炎、肿瘤等。
二、康复问题1、疼痛2、功能障碍3、心理障碍4、反复发作三、康复治疗技术及原理下腰痛是多种疾病的共有症状。
临床首先应明确下腰痛是何种疾病所致。
部分下腰痛继发于肿瘤、结核、化脓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内、外、妇科、神经科等疾病,应及时作原发病因治疗。
多数下腰痛为急慢性损伤及脊柱退行性改变所致,为康复治疗的主要对象。
对此类患者也需明确病因,详细检查,制定正确治疗方案。
下腰痛指南
![下腰痛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99d7a17a8114431b90dd89a.png)
缓减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都是有用的。 (基于强证据建议)
干 预 -身 体 协 调 性 、 力 量 及 耐 力 训 练 : 对于患有亚急性或慢性的下腰痛伴随有 运动协调性受损的患者以及腰椎微创手 术后的患者,临床医生应该考虑应用身体 的协调性、力量及耐力练习以减轻患者的 下背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基于强证据建 议)
引言
指南目的
针对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国 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325 中所描述的肌肉骨骼损伤患者,美国 物理治疗协会(APTA)骨科分会长期
以来不懈努力,致力于创建以循证为 基础的骨科物理治疗管理的实践指 南。
临床指南的目的是: · 描述以循证为基础的物理治疗实
鉴 别 诊 当有以下情况时 应向专科转诊:1.临床检查提示患者有严 重的内科疾病或存在心理问题,2.提示的 活动受限或身体功能和结构的损伤与诊 断/分类指南是不一致的,3.使用恢复患者 身体功能受损的干预方法并不能缓解患 者症状。(基于强证据建议)
干 预 -牵 引 : 对下腰痛患者使用间歇性腰 椎牵引是否有疗效的证据是矛盾的。初步
的证据显示:对一组有神经根受压症状伴 外周症状直抬腿测试阳性的患者进行俯 卧位腰椎间歇性牵引是有利的。中等证据 显示对于急性、亚急性、非神经根性下腰 痛的患者或慢性下腰痛的患者临床师不 应该使用间歇性或静力性腰椎牵引。(基 于相互矛盾的证据建议)
检 查 -疗 效 测 量 : 临床师应该采用有效的 自我报告调查问卷,比如:Oswestry 残疾指 数和 Roland-Morris 残疾问卷。这些问卷 对于确定患者的疼痛、功能和残疾的基本 状态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监控患者状态是 有否改变是非常有用的。(基于强证据建 议)
腰痛的应急预案及措施
![腰痛的应急预案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58c2d3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7.png)
一、引言腰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应对腰痛,降低其危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及措施。
二、应急预案1. 发现患者腰痛时,立即进行初步评估,了解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疼痛部位等。
2.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休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3. 若患者腰痛症状加重或伴有其他并发症,应及时向上级医生报告,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4. 对慢性腰痛患者,定期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三、措施1. 休息与制动(1)患者应保持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在腰痛症状缓解期间,适当进行腰部制动,如佩戴腰围等。
2. 药物治疗(1)根据疼痛程度,选用合适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
(2)针对慢性腰痛,可选用肌肉松弛剂、抗抑郁药等。
3. 物理治疗(1)进行腰部肌肉拉伸、放松等运动,改善腰部血液循环。
(2)进行腰部牵引、按摩等治疗,缓解疼痛。
4. 心理干预(1)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负担。
(2)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
5. 饮食调理(1)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2)适当增加富含钙、镁等矿物质的食物摄入,如牛奶、坚果等。
6. 功能锻炼(1)在腰痛症状缓解后,指导患者进行腰部功能锻炼,如坐床上的直腿抬高、拱桥、燕飞等。
(2)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日常活动,如散步、游泳等。
7. 针灸、推拿、按摩等理疗(1)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针灸、推拿、按摩等理疗。
(2)注意理疗过程中的安全,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四、总结腰痛的应急预案及措施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康复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康复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48a5bb9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a.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损伤导致椎间盘的一部分突出,并压迫邻近的神经根或脊髓。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康复治疗通常包括以下方面:诊断:1. 症状评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如腰痛、放射痛、麻木、肌力减退等,并了解症状的发作方式、程度和持续时间。
2.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腰椎区域的体格检查,包括触诊、神经系统检查和肌力测试等,以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性和程度。
3.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和CT扫描。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腰椎间盘的突出程度、位置和对周围神经结构的影响。
康复治疗:1. 休息和活动限制:在疼痛发作期,休息和活动限制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过度活动和承重,以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可以设计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热敷、冷敷、牵引、按摩、理疗和运动疗法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腰椎的稳定性。
3. 腰部运动和核心肌肉训练:特定的腰部运动和核心肌肉训练可以帮助加强腰部肌肉、增加稳定性和改善姿势。
这些运动可以包括伸展、强化和灵活性训练等。
然而,在进行这些运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建议,以确保正确的技巧和适应性。
4. 药物管理: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镇痛药和肌肉松弛剂等。
然而,药物管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 手术干预:对于一些严重或持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干预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可以通过去除突出部分、减轻神经压迫来缓解症状。
康复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
患者应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遵循专业人员的建议,并定期评估康复进展。
此外,改善体态、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和合理使用腰部支撑等也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重要措施。
非特异性下腰痛护理干预的效果和费用分析
![非特异性下腰痛护理干预的效果和费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d0df08de80d4d8d15a4f8f.png)
维普资讯
解 放 军 护 理 杂 志
N “ sJ hi PLA r C n ・ 1 ・
・
论著 ・
非 特 异 性 下 腰 痛 护 理 干 预 的效 果 和 费 用 分 析
李 梅 王 桂 荣
,
人 湖 4 0 0 ( .郧 阳 医 学 院 附属 太 和 医 院 事 劳 资 处 , 北 十 堰 4 2 0 ; 1 2 .郧 阳 医学 院 附属 太和 医 院 康 复 中心 )
( s c o it r e to n r du le e cs )a d t o e i he c n r lg o p we e g v n r u i e c r . Th p y h -n e v n in a d g a a x r ie n h s n t o to r u r ie o tn a e e l e q aiy o a in swa v l a e y Zu g s l- nxe y s ae ( i u lt fp te t s e au td b n efa i t c l SAS) ebd pr s i c l S f ,s l e e son s ae( DS) a d n vs a n l g s a e( iu la a o c l Ⅵ S)beo ea d 1 y a fe n e v n in.Th d c ls r iea d c s so a in s f r n e ra tr it r e to e me ia e vc n o t fp te t
腰痛的病因分析与有效的治疗方法
![腰痛的病因分析与有效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e3e982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4.png)
腰痛的病因分析与有效的治疗方法腰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它可能源自多种病因。
理解并分析腰痛的病因对于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腰痛的常见病因,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常见病因分析1. 腰肌劳损:长时间的不良姿势、剧烈运动、重物搬运等活动都会导致腰肌劳损,引发腰痛。
2. 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开始退变,变得脆弱和容易受损。
当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时,会压迫神经根,导致腰痛的发生。
3.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骨骼结构逐渐变得脆弱和容易骨折的一种情况。
当脊椎骨变薄并且易于碎裂时,腰椎的稳定性降低,导致腰痛。
4. 腰椎间变性:腰椎间变性是指椎间关节软骨的退化和骨质增生,会导致腰椎间距变窄,神经根压迫也会引发腰疼痛。
5. 腰肌劳损:不适当的运动方式或过度使用腰部肌肉可能导致肌肉劳损,引发腰痛。
二、有效治疗方法1. 休息和热敷:对于腰肌劳损引起的腰痛,休息和热敷是初步的治疗方法。
通过减轻肌肉的压力和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减轻疼痛和促进康复。
2.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理疗和按摩等,可以通过舒缓腰肌劳损和促进身体康复来缓解腰痛。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常用的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非处方药如布洛芬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而处方药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肌松药等。
4.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牵引、电疗、冷热疗等方式,可以恢复椎间盘的正常位置、减轻炎症和疼痛。
5. 手术干预:对于严重的腰痛病症,手术干预是最后的选择。
手术可以纠正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减轻神经根的压迫。
三、预防腰痛的措施除了治疗,预防腰痛也是至关重要的。
1. 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体重: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正确坐姿和站姿可以减轻腰部的压力。
同时,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减轻腰部负担。
2. 锻炼和加强腰部肌肉:经常参加运动,特别是腹肌和背部肌肉的锻炼,能够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减少腰痛的发生。
3. 使用合适的床垫和枕头:合适的床垫和枕头能够提供腰椎的支撑和保护。
腰痛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表
![腰痛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表](https://img.taocdn.com/s3/m/1eabb25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3.png)
腰痛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表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中医作为一门独特的医学体系,对于腰痛的诊断与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研究腰痛,制定一套科学的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表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介绍中医认为,腰痛是由于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腰部经络受阻而引起的。
因此,在评估腰痛时,需要关注中医的证候理论,包括脉象、舌质、舌苔、面色、痛点等指标。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得出中医的证候评分,从而指导中医治疗和药物选择。
二、腰痛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表腰痛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表如下:一、脉象1. 虚弱脉,计2分2. 滑数脉,计3分3. 代发、代迟脉,计4分4. 洪数脉,计5分5. 细弱脉,计6分6. 深弦脉,计7分8. 弦细脉,计9分二、舌质1. 淡红舌,计2分2. 红舌,计3分3. 绛舌,计4分4. 牙印舌,计5分5. 红绛舌,计6分6. 红尖舌,计7分7. 红瘀舌,计8分8. 红斑舌,计9分三、舌苔1. 薄白苔,计2分2. 白苔,计3分3. 黄色苔,计4分4. 灰白苔,计5分5. 灰黄苔,计6分7. 白腻苔,计8分8. 黄糙苔,计9分四、面色1. 淡白面色,计2分2. 苍白面色,计3分3. 黄色面色,计4分4. 红斑面色,计5分5. 红色面色,计6分6. 青色面色,计7分7. 紫色面色,计8分8. 深黄色面色,计9分五、痛点1. 无痛点,计2分2. 腰痛痛点,计3分3. 腰髂痛点,计4分4. 髋腹痛点,计5分6. 高髂痛点,计7分7. 过电痛点,计8分8. 全腰痛点,计9分通过以上指标的评分,可以得出中医的证候评分,从而指导中医师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三、临床应用腰痛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表可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和科研领域。
医师可以根据病人的脉象、舌质、舌苔、面色和痛点等指标,对其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选择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法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在科研领域,腰痛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表可以用于研究不同中医证候与病情的关系,分析不同证候的治疗特点和预后,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法和策略。
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内容
![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c8b733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0.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内容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评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容包括什么?本文将详细介绍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的内容和要点。
评定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疾病特征-疼痛: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区域、疼痛性质等。
-运动受限:评估患者的运动受限情况,包括活动范围、功能障碍等。
-神经功能损害:评估患者是否有下肢无力、感觉异常等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评估腰椎的变形、骨质损伤等。
-C T扫描:评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脊椎管狭窄情况等。
-M RI检查:评估神经根受压的情况、椎间盘的脱出程度等。
临床表现-疼痛评估:使用疼痛评分工具,评估患者的疼痛强度。
-功能障碍评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体力活动能力等。
-神经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反射等。
诊断标准-根据以上评定内容,综合判断是否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注意事项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患者的主观描述必须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结合,不能仅凭疼痛感受来作出评定。
2.评估过程中应注意与其他相关疾病相鉴别,如腰椎管狭窄等。
3.评定结果需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和确诊,避免误诊或漏诊。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内容包括疾病特征、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准确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科学治疗和恢复患者的功能十分重要,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但通过科学评定和诊断,可以更好地指导治疗和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腰痛JOA评分表
![下腰痛JOA评分表](https://img.taocdn.com/s3/m/6135b84d4afe04a1b171de1e.png)
3.日常活动限制情况 14分 分值
1.主观症状 9分
⑴腰背痛
1)无
2)偶有中度疼痛
3)经常中度疼痛或偶有严重疼痛
4)经常或持续严重疼痛
⑵腿痛兼或麻木感
1)无
2)偶有轻度症状
3)经常轻度或偶有严重症状
4)经常或持续严重症状
⑶步态
1)正常
2)能步行500米以上,感觉疼痛、麻木兼或肌肉无力
2)轻度无力(4级)
3)明显无力(3级)
分值
3
2
1
0
3
2
1
0
32Βιβλιοθήκη 10严重 中度 无
⑴卧床翻身 0 1 2
⑵站立 0 1 2
⑶洗刷 0 1 2
⑷向前弯腰 0 1 2
⑸坐一小时 0 1 2
⑹提重物 0 1 2
⑺行走 0 1 2
4.排尿功能(尿失禁或尿储留) -6分
⑴正常 0
⑵轻度排尿困难 -3
⑶严重排尿困难 -3
3)不能步行500米以上,因腿痛、麻木兼或肌肉无力
4)不能步行100以上,因腿痛、麻木兼或肌肉无力
2.客观体征 6分
⑴直腿抬高试验
(包括掴绳肌紧张试验Bowstring试验)
1)正常
2)30-70度
3)小于30长
⑵感觉障碍
1)无
2)轻度障碍(非主观感觉障碍)
3)明显障碍
⑶运动障碍(MMT)
1)正常(5级)
说明:满分29分:<10分:差; 10-15分,中度; 16-24分,良好; 25-29分,优 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 >=75%,优; 50-74%,良; 25-49%,中; 0-24%,差。
综合干预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效果评价
![综合干预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6457306ba1aa8114431d99e.png)
Out o e e l ton o o p e n i ntr nton o pa int t d s — g ne i l c m vaua i f c m r he sve i e ve i f r te s wih ic e tc ow ba k i /W ANG G ui— r g c pa n on .KE
( n=13 .ytmai el d ct n icu e scoo ia itre t n p suepesr e raea d po rsige ecs riigw r 0 )S se t h at eu ai n ld d py hlgc l ne ni , otr rsued ce s n rges xri t nn ee c h o v o n e a po ie o a e t i eep r na o p Sl —R t gAn i yS ae S ) Sl —R t gD peso cl( DS n sa aou rvd dfrp t ns nt x ei tl u . ef ai xe c l( AS ,ef ai e rsinS ae S )a dVi l An g e i h me r g n t n u l S ae VA )w r sdt sestep t nsb fr nev nin a d 1ya f ritre t n rset ey Reut Atrte itret n cl( S eeue o ass h ai t eoeit e t n e rat nevni ep ci l. s l e r o e o v f h nevni , e o teew r inf atdf rn e P<00 rP< .5 nS S,D V n eme ia cs b te ntetogo p . n ls n Ss h r e s icn iee cs( o g i . 1o 0 0 )i A S S, ASa dt dc l ot ew e h w ru s Co cu i y— h o
腰椎间盘突出护士现场评估与讨论内容
![腰椎间盘突出护士现场评估与讨论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387109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1.png)
腰椎间盘突出护士现场评估与讨论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在现代社会中,由于长时间久坐、久立、不良的体态姿势以及缺乏锻炼等原因,导致腰椎间盘压力增加,使得椎间盘向后突出,刺激或压迫邻近神经根,导致疼痛、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现场评估和讨论内容。
护士在病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全面的现场评估。
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表现、体征变化、疼痛部位和程度等方面来判断病人的健康状况。
护士需要了解病人的疼痛特点,包括疼痛的性质、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情况,以便做出科学的护理计划。
护士还需要评估病人的运动功能、感觉、肌力及神经系统功能,以协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措施。
护士需要与医生、物理治疗师、康复师等多学科合作,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护士需要与其他医护人员充分沟通,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措施。
护士还需要在团队合作中扮演重要的桥梁作用,及时将病人的情况反馈给医生,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保障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护士还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
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常常会感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病人的康复效果。
护士需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病人的需求和意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护士在现场评估和讨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护士需要进行全面的现场评估,与多学科合作,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并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以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
希望通过护士的精心护理,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能够尽快康复,并重返健康的生活。
【文章长度已达到2000字要求】。
第二篇示例: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常见于中年人群,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疼痛和感觉异常等症状。
腰痛严重程度指数量表
![腰痛严重程度指数量表](https://img.taocdn.com/s3/m/290c431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f.png)
腰痛严重程度指数量表
背景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在许多人中造成不适和困扰。
为了评估腰痛的严重程度,我们需要一个指数量表来帮助医生和病人定量化疼痛程度。
描述
腰痛严重程度指数量表是一种用于测量腰痛程度的工具,通过让病人选择最贴近他们腰痛程度的描述,来帮助医生评估和管理病情。
该指数量表由多个描述组成,每个描述对应不同的腰痛程度。
使用方法
病人需要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一个最贴近的描述,并将其与医生分享。
医生会根据病人所选的描述来了解其腰痛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示例指数量表
以下是一个示例的腰痛严重程度指数量表:
序号 | 描述。
|
1.| 微微不适。
|
2.| 轻微疼痛。
|
3.| 中度疼痛,影响活动。
|
4.| 强烈疼痛,难以忍受。
|
5.| 剧烈疼痛,完全无法动 |
请注意,以上只是示例,实际的指数量表可能具有更多的描述和更详细的程度区分。
结论
腰痛严重程度指数量表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和病人更准确地评估和管理腰痛病情。
通过使用该指数量表,病人可以更清楚地表达他们的疼痛程度,医生则可以根据病人的描述来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2021年修订版下腰痛临床实践指南
![2021年修订版下腰痛临床实践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6887958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2.png)
2021年修订版下腰痛临床实践指南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下腰痛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
无论是因为长时间的坐姿、不良的体态习惯、缺乏运动还是其他原因,下腰痛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和困扰。
了解并掌握下腰痛的临床实践指南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篇文章将以2021年修订版下腰痛临床实践指南为主题,深入探讨下腰痛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健康问题。
一、下腰痛的定义和分类在2021年修订版下腰痛临床实践指南中,对下腰痛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和分类。
下腰痛是指腰部及(或)臀部区域的疼痛,通常向下延伸到大腿的后侧,甚至膝盖以下,但不一定伴有明显的椎间盘突出或神经根受压。
根据病因及病程不同,下腰痛可以分为急性下腰痛、亚急性下腰痛和慢性下腰痛三类。
每一类下腰痛都有其特定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因此在实践中需要进行准确的分类。
二、下腰痛的诊断和评估为了更加准确地诊断和评估下腰痛,修订版的临床实践指南提出了相应的诊断和评估标准。
在临床实践中,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来获取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评估。
还需要排除一些病因不明、或需要特殊处理的情况,如感染性脊柱炎、椎管内肿瘤、转移性肿瘤等,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下腰痛的治疗和康复针对不同类型的下腰痛,2021年修订版下腰痛临床实践指南给出了相应的治疗和康复建议。
对于急性下腰痛,早期活动促进康复,配合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缩短疼痛期,减轻疼痛;对于亚急性和慢性下腰痛,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包括康复锻炼、理疗治疗、药物治疗,甚至手术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康复锻炼同样非常重要,既能够减轻疼痛,又能够预防下腰痛的复发。
四、关于个人的观点和理解根据我个人的临床实践经验,发现下腰痛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长时间的久坐、不良的体态习惯或缺乏运动引起的。
我个人认为在预防下腰痛方面,加强体育锻炼和保持良好的姿势非常重要。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估报告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999ca5bbed5b9f3f90f1cdb.png)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估报告附:xx年度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估报告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源自于xx年1月-12月广西中医学附属瑞康医院骨伤三科门诊及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2例。
其中,男性113例,女性99例,平均年龄31.21±12.58岁,平均病程3.45±0.31年。
1.1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进行诊断。
1.2纳入标准①腰椎MRI提示椎间盘突出者;②中医辨证属风寒湿阻.气滞血瘀.肝肾亏虚者;③年龄28~58岁;④病程<5年者。
1.3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合并腰椎管狭窄.腰椎失稳等病变;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过敏体质或已知对本品及对照药的成分过敏者;⑥需同时应用可能影响药品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药物者;⑦研究中认为有任何不适宜入选的情况。
1.4观察终点症候学观察是评价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研究确定以腰腿痛为观察终点,结合自然病程,考虑观察周期为8周。
2.研究方法2.1 研究设计采用自身前后历史对照设计,178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接受专科综合治疗方案。
干预8周。
2.2 分组给药2.2.1.风寒湿阻证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本院协定处方)。
药物组成:干姜10g.茯苓15g .白术15g.独活20g.桑寄生15g.薏苡仁15g.防风12g.防己10g .牛膝15g.两面针15g.威灵仙15g.秦艽15g.甘草6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15~30日1个疗程。
2.2.2. 气滞血瘀证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本院协定处方)。
药物组成:秦艽10g.川芎12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5g.杜仲12g.羌活10g.没药10g.香附10g.牛膝12g.当归15g.延胡15g.枳壳10 g.芍药12g.甘草6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下背痛的病因——寻找“生物因素” The cause of LBP——looking for bio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Six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4
下背痛的病因——寻找“生物因素” The cause of LBP—looking for “bio”
Motoific 症状特异性
Neural specific 神经特异性
3
下背痛的问题The problem of LBP
• 89%终生罹患率
• Lifetime prevalence 89%
• 下背痛持续时间超过两周;终生罹患率达14%
• LBP>2 weeks have a lifetime prevalence of 14%
2
下背痛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low back pain
Flags Red or yellow 红旗征/黄旗征
Low back pain
下背痛
Central mechanism
Dominant
中枢机制主导
Non-specific LBP非特异性
Specific disorders LBP特异性
— 在无症状人群中,50%都在影像中显示了脊柱退变或椎关节僵硬 50% of asymptomatic people have imaging evidence of degeneration or spondylosis — 47%下背痛患者的MRI结果都显示正常 47% of LBP patients have normal MRI — 背痛和小关节面的MRI 结果没有联系,椎间盘退变和纤维环撕裂也没有联系 No association between back pain & MRI evidence of facet for disc degeneration & annular tears — 退行性病变和下背痛的关联性很小 Minimal association between back pain & MRI evidence of facet or disc generation — X光片显示的退变能解释3%的下背痛 3% of LBP explained by X-ray evidence of degeneration — 椎间盘突出是有力的预后指标,能降低2.5倍的风险 Disc herniation are prognostic indicator, 2.5x lower risk — 了解MRI的信息对治疗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Knowledge of MRI has negatice impact on outcome
下腰痛的评估与治疗干预
Examin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ow back pain
王伟铭 2016-8-15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Six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 85%的下背痛都是非特异性的
In the medical literature 85% of chronic LBP is non-specific, no radiological basis • 脊柱成像技术不能有效预测下背痛 Spinal imaging poor predictor of presence of LBP
• 不论何种治疗,患者大多数在6周内恢复,90%可在3个月内恢复
• Most recover within 6 weeks, 90% within 3-months regardless of treatment modality
• 剩下10%会患慢性下背痛,构成其花销85%
• 10% go on to have chronic LBP & account for 85% of costs
Thirty-three studies reporting imaging findings for 3110 individuals (Brinjikji 2014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Six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1
概要Outline
• 下腰痛有关的循证进展
• 下腰痛评估(姿势,主动动作,功能测试,
节段测试)
• 神经组织疼痛的评估
• 下腰痛亚分类的治疗概述
• 下腰痛运动干预策略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Six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Movement impairment 动作障碍
Control impairment 控制障碍
Neurapathic./ Neural disorders 神经疾病/神经疾 病 NPSH神经性疼痛感 觉过敏 NPCN挤压神经病变 PNS外周神经敏化
Other Eg spondylolisthesis Modic changes Discitis etc 如腰椎滑脱/间盘炎
Direction & and level
Direction etc
Acticular MT 关节手法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Six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