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魏碑教育刍议
写魏碑好处多多
写魏碑好处多多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写魏碑好处多多魏碑在历史上曾一度被遗忘,清代出现了一批碑学大家,但他们的最大成就在汉隶而不在魏碑,清代人在魏碑理论上的建树是不错的,可是在实践上出让人满意成的不多,和隶书篆书比起来说根本比不上,成就最高的是赵之谦、李瑞清和张裕钊等人,他们对魏碑的发掘的深度还存在着问题,比如赵之谦应该是成就最高的人,他的成就主要在碑帖融合,纯碑还没有达到人们对他评价的高度,清道人更不用说完全是模式,张裕钊同样也存在着模式化的问题,技术含量偏低,艺术表现力比较单调,这样的探索就不能认为是纵向发展了.回头来看魏碑这个领域是一个复框.当代魏碑大家孙伯翔的成就极高,他的成就远远超过清人,我之所以学写魏碑就是在孙先生的诱惑下学习的.现在有人提出楷书体系,我现在正在研究一些东西就是魏碑楷书体系研究,之所以称之为体系,是因为它是包罗万象的,从审美意识系统里去分析、去衡量、去对照的话都能一一找到相应的东西,才可称之为体系,唐楷实在是和魏碑没法相比.魏碑可分为分五大块儿:墓志、石刻、造像、其他类别以及清代和当代人对魏碑的研究和创作成果. 墓志是埋在地下的,距现在大概有一千四五百年时间,到现在墓志仍在不断的出土.清代康有为对魏碑如此这般的钟情,他们所见到的墓志远没有我们见到的多.魏碑的风格样式非常丰富,从美学的角度去衡量也是应有尽有,比如劲健、古朴、跌宕、精工、文雅、娟秀等,这么多美的东西摆在我们面前供我们研究和学习.墓志是魏碑体系的主体,魏碑所有的美的元素在墓志里都被体现的一览无余.如果对墓志研究开来你会发现,唐楷只不过是魏碑的遗续,后来的褚河南、颜平原、赵松雪等人的书法特别像墓志里的字.隋代苏孝慈墓志比欧阳询的楷书写得好,可是因为中国历史上是书以人贵,像苏孝慈墓志的书写者那样写魏碑墓志的高手们却没有留下名字,但是他们创造的艺术美是存在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公正的评价.魏碑是座富矿,在墓志领域可取法和研究的对象有很多. 造像的数量非常大,造像一般在地面上,有些造像是相当精彩的,以龙门石刻为代表,风格多样.大家对魏碑的理解有误区,一说造像就认为是民间书手、刻手所为,事实上并非如此,造像写字的成熟水平和凿刻的精工程度决不亚于唐楷,但大多还是民间书手随意书写甚至不经书写直接凿刻的.钻到造像领域一看,那是相当的精彩,都不敢相信那个时期的人居然写出这样漂亮的字来,我说得漂亮是指精工的程度.因为留在地面上,人为和自然等原因的破坏使造像都漫漶得很厉害.造像领域是一个很大的空间,出成果的人首推孙伯翔先生, 孙先生的主要法源在造像,其次是墓志碑刻, 孙先生在发掘造像古朴、野逸的审美上杀出了一条血路,突破了清人取得的已经被人们所认可的成就. 凡是石刻,几乎都是经典的,什么是经典好未必是经典,经典是人给它按上去的.我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比如张猛龙,搞书法的人应该都知道,如果不知道张猛龙碑,那简直是棒槌,张猛龙都不知道还搞什么书法张猛龙确实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人们都说它是经典,知道的人多了就成为了经典,在魏碑体系里尤其是墓志比张猛龙写的好的多的多.它被历代人所知所研究,其先觉条件是立在地面上,便于发现和研究,从学术和艺术的角度上讲它能否称之为经典,很难说.有人说我的字还应该回归张猛龙,我和他们想法恰好相反,我就想尽量把张猛龙的基因打掉,因为在魏碑体系里比张猛龙好的碑版刻石有很多.当代人写魏碑的无非写张猛龙、张玄,为什么如果我们进到魏碑领域里一看比张猛龙好的太多了,技巧丰富多样.尤其是墓志,一石一品,一块墓志就是一个格调一个味道. 魏碑里面不仅仅是墓志、造像、石刻,还包含着清人的研究还有其他方面的东西,比如钱币上的文字和陶文,尤其是元押,元押相当漂亮,一方印一个字,极美古人在刻这一个字时是极为经营的,它的跌宕、它的变异、它的异态包括笔画造型,都是精明过人的东西,相当美妙再包括其它铸刻在铜、铁等金属器物上的文字,别看这一类,这类东西不能忽略,我就把魏碑体系的五大块儿作以上简单的描述. 当代魏碑的美学和学术价值在哪里我的体会是写碑的人最不易入俗,“入俗“这两字要了多少人的“命”.清代书法之所以大兴我想就是为了避俗的话题,搞帖写二王,到米芾写意书风,再往后赵、董回归,清代馆阁一出来,帖这条路走绝了.为什么要发掘魏碑就在于寻找一条新的出路,每个时代的人都想在这个世代创造辉煌,清人看到了这一点,很高明但成果一般般.近二十年,书法复兴,复兴这个年代我应该怎样面对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重大话题.我无意攻击写帖,我也一直致力于碑帖结合的研究.在当代魏碑发掘上面我们做得不够,学者们在理论上也推进了清人的学术成果,但是在实践上并没有拿出东西来,这就是摆在当前中国书法的现状,也是应该给以魏碑真正实在的地位的时候.入俗地说,想参加展览吗写唐楷写的特像欧阳询初选都上不去,来点有情调的吧,写米芾,学米的是一车一车的,写王铎的一锅一锅的,写黄道周、张瑞图的也是一把一把的,大家全在这个定向思维上趋之若鹜其结果是互相厮杀.明摆的事儿,大家都在写米芾,入选怎么可能啊那么在大展当中,写行草的占到百分之七、八十,写米芾的也一大邦,那就看谁写得最好.假如现在菜市场总共才有100个摊位已经有60摊位在卖萝卜了,你又拉来了一堆萝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贬值即使你的萝卜好,市场上已经有那么多萝卜了你再拉来萝卜卖,怎么会卖个好价钱呢写碑就好像是菜市场上来了一个卖土豆的,即使你的土豆质量不是很好,但你的土豆在为数不多的竞争中也总比卖萝卜的具有竞争力.这不完全是俗的问题,也是艺术选择的问题.我们都致力于书法,都希望在书法艺术上有所建树有所创造,道路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曾有书友让我看他临的米芾,我问题为什么要临米他说喜欢米的潇洒,喜欢米的表情达意,那么请问除了米字还有没有能表达你情性的载体呢难道能表情达意的只有米芾吗难道坠入米芾的情调就如此这般的痴迷吗你写的好又该怎么着艺术是有行情的,要随时代走.潮流的东西就是潮流,逆转不了,比如超女、流行书风,你不接受行吗时代在发展,现在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我们见到的东西古人怎么比呢写魏碑的最大好处是格好.如果你的品格俗不可耐,即便再精工也无济于事,没人会喜欢.碑不俗,在当代不俗在南北朝时代可能属于俗类,但在当代就不俗.俗和雅不绝然相对.什么是俗,多了就俗,满大街是皮鞋西服,满市场全是萝卜必俗,所谓俗就是统一化、同类化,模样一样,技巧一样什么都一样,你和大众越雷同就越俗.当然当代书法界对俗的理解也存在着争议,那么写魏碑避俗的最妙的地方就在于区别度. 书法最讲个性、气格.我们觉得品位的判断标准对有些方面是相当的宽容,也相当的刻薄,苛刻的是气格、格调、味道,宽容的是技法和形式,格调好即便出些问题也无关紧要,因为可人,赏之入眼.区别度应该作为书家毕生的至高的追求.“人书俱老”,就是个性的生成,个性的存在.大凡古人在历史上留下痕迹者都是区别度极高的人,区别度高才能被后人奉为经典,为后人所认可,甚至有可能被认为是有毛病,八大有没有毛病金农有没有毛病扬州八怪都有自己致命的毛病,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他们的历史存在,清代的翰林们又有几个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可是你为什么要肯定郑板桥,肯定金冬心是因为个性.个性分好个性和坏个性,所谓个性是以阐释以美为标准的,个性不仅仅是张扬,儒雅、恬静也是个性,个性应该是多类的.赵孟兆页把书法推到了历史唯美主义的高度,王铎走向了张扬和恣肆,所以区别率很重要,写碑可以避开入俗的误区,写不好不怕就怕写俗.笔墨技巧是可以练出来的,但不俗练不出来. 区别度该怎么理解做一个简单的实验:选古代十位书法家的作品再在展厅里随便选十件当代的书法作品,然后全部撕成碎片混在一起,我们能准确无误的把古人的筛选出来,很容易找得出来,比如米芾、王铎、黄道周等,但当代人的就不说让别人挑,就让书写者自己来找也不一定选的出来.因为基因里边的就不是个性化的东西,就是大众的东西,就是同化的东西,都是大众的东西当然就没有区别度了,没有区别怎么体现个性想入展没有区别度又怎么行呢有人说了想入展注意评委的眼球,视觉感觉要冲击评委,第一感觉你冲击了,第二感觉你还冲击得过去吗大家可能没有参加过大展的评审,大展在评委的面前仅停留两秒,几万件作品从眼前过,时间很短,区别度不高就不显眼,就容易被参赛作品共有的特性所淹没.有些作品连打都没有打开就被枪毙了,一看就写个“龙”、“康”、“寿”字,就写个翰墨缘什么的可能入选吗太拙劣了有的人练那么多年了,认为已经写得不错了,一样两秒钟静静的死去,原因就在于没有区别度.在座最抢眼的就是那个穿黄色上衣的小男孩儿,因为他的衣服颜色最跳,跳出来了我才看他长得帅不帅,没有区别率长得再帅也没有人再接着看下去.写魏碑可以避免没有区别度,毕竟纯写碑的人还比较少. 学魏碑非常难,意识到这一点的人不少,但真正在魏碑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却很少,有的人连模拟的槛都过不去.魏碑技法的创作研究真正的学术研究成果少,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也非常少.而写唐楷就不同,很多人在研究,理论的技法实践的研究都很多.行草的古代论述比重也非常大,技法研究也非常多,成功的经验更多,可以讲中国的书法史应该是一部帖学的书法史,魏碑自北魏大盛之后一直到清代复兴的一千多年间都是中断的,其间丝毫无人问津.为我们对魏碑的研究和学习造成了困惑,很多人摸不着门.但就魏碑技法上驾驭毛笔写出方笔的技巧,就没有很成功或者是非常科学的总结和梳理,不是这样的话,二十年前我早玩出来了.在探索魏碑的二十多年中我尽走弯路,有些人写了十多年还不知道魏碑方笔为何物,我当初也是这样的,所以说古人在魏碑技巧上的研究成果不完善.魏碑本身的技巧就很难,我所说的难是相对唐楷而言的,唐楷简单,有人可能对我的这个提法有点意见.唐楷是最好写的字体之一,因为它的技巧是模式化的、是规律化的、是固定的.如果你学欧阳询一旦掌握了它的用笔和结构的技巧,就很容易.训练一个从没写过毛笔字的小孩儿,一个月就可以学得很好,学起来是相当简单的.还说魏碑,难在变化无常,楷书技巧最主要的研究点在笔法和结构,魏碑的研究无非也是这两个点,但它的笔法和结构是多变的.中国书法家论坛里有个李松戏字,我诚心的玩一字多写,就是为了探讨一下魏碑变异的手段和方法,你随便说一个字我就可以给你现场写出若干个不同风格、不同味道、不同样式、不同姿态的这个字,并且都不一样.魏碑有这个余地,魏碑本身就有这个先天素质:变异性、多变性.唐楷行吗把唐楷的笔画和结构变变试试,唐楷最要命的就是笔画之间的距离关系是“精确”的,魏碑可以有聚散,唐楷必须是中正的,写一竖一定是垂直的,魏碑可以左右移动,这都是古人给我们创造的技巧,正因这种技巧才表现了魏碑的魅力,魏碑的多变性.有人说楷书很难抒情达意,未必,魏碑字形变化的诡异和曼妙,我们看了就觉得……怎么说还是我们发现不了美我记得哪位大师说过“不是在创造美而是在发现美”,我发现美后把它整合到自己的手上,积累的多了变异的招数也就多了.古人在魏碑里边这种技巧含量相当丰富的,它几乎是任意的,比如英雄的“英”我连续写几个草字头,你把下半部完成,同样你再写几个草字头,我再把下半部分补上,或者反过来都可以,会发现魏碑非常多变.有规律吗似乎没有规律但有规律,就是一种组合配比的规律,就像拳击一样,两拳组合、三拳组合,练是这么练,真打起来就不能这样套了,写起字来也一样,是随机的.孙伯翔先生曾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造成矛盾然后解决这个矛盾使这个字有变化,有异态”. 魏碑的多变性我认为绝对不亚于行草书,甚至于在笔形的变化上比行草书还丰富,行草书应该是最包容的东西,它可以包括魏碑的所有技巧,当然几乎所有的行草技巧和方法也都可以在魏碑当中体现,比如方笔、圆笔、长线、短线,结构的聚散、跌宕、屈伸、纵横,这些在魏碑当中统统可以体现,但这里边应该以创造美为主,不能是“任笔为题,聚墨成形”.把其它技巧往唐楷里加加试试,极难打不进去,所以中国书法界的高层人员就提出:要激活唐楷,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话题呢唐楷极其辉煌的书体现在却沉寂了.激活太难了写唐楷写到一定程度上也不是很容易的,我说它容易是相对于魏碑而言的,唐楷有唐楷的魅力.可唐楷的变异性呢之所以说唐楷是摆在我们面前一块儿啃不动的骨头,越不过去的高峰,是因为它有局限性.如何突破唐楷的局限,如何借助某些元素激活唐楷,使唐楷在抒情达意上、韵味上丰富一下,你若能做到了那你了不得.我们曾在一起讨论过,张继说:“要解决这个课题得多大的才气啊”.魏碑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的的方便,提供了先天的多变的可塑性,怎么写都行.我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还在探索的过程当中,我并不认为我的魏碑成就有多高,但是我做了很多的努力,下过很多的功夫,进行过深入地研究,如果把魏碑领域研究得很好,如果能解决魏碑当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的话,其结果一定会不错,起码可以解决区别度的问题,再往后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魏碑非常适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说实话我现在的魏碑骗了多少人,骗完了评委骗观众,我不是说我有多好,但我的区别度高.有人说我把魏碑写秀了,如果我不玩细腻的,多变就变不了.在多年的魏碑研究当中我发现魏碑具有先天的多变性,这是我研究的结果也是我往前攻的方向,我的作品区别率好,这点我特自信.看自己的东西确实不喜欢,这不是谦虚,我临了很多贴但一般不给别人看,我临帖是为了解决研究课题而干的,有一点我特自信就是我的字区别度高,撕碎了我保证能找得出来. 中国书法界热闹非凡,书法家遍天下,我们怎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这个领域里杀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来,这应该是我们搞书法的人必须需要考虑的问题,要想在书法上做一番成就的话就必须考虑这一点,就要力图避免扎堆,要有区别率.可能有人会说这是毛病,很正常谁没有毛病古代书法家没有受过批评的没有,王羲之被贬为“女郎才”,颜真卿也曾被骂为“插手并脚田舍汉”.只要遭到攻击的说明都存在着问题,但是如果李松要立的住的话,让真正懂书法的人看出我的东西是好东西的话那就好办了,就算达到目的了,但很难,那是我们的追求,梦寐以求的追,“人书俱老”式的追求,所以说写魏碑好处多多.。
魏碑是书家必学的书体
魏碑是书家必学的书体魏碑是书家必学的书体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统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
魏碑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体系,上可窥秦汉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对后来隋唐楷书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历代书家在创新变革中多以魏碑汲取有益的精髓。
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利,学习的范本繁多,有名的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元怀墓志》、《张玄墓志》等已开唐楷书法先河。
清代中期倡导“尊碑抑帖”,冲破“馆阁体”的束缚,使碑学兴起,书风为之一变。
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起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适应社会意识需要的佛、道之学勃然兴盛。
佛道的宣传方法是写经,并认为写经刻经是一大功德。
一时间从汉代风行的立碑时尚,转向佛学的建寺造塔、造像刻石。
战乱——求长生——造像——刻石——魏碑产生。
东晋之后,南北分裂。
书法分为南北两派。
北派书体,带着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厚重,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
南派书法疏放研妙,长于尺牍。
北书带着少数民族的豪放粗犷,具有阳刚之气;南书有魏晋遗风,具有阴柔之美。
但南书有二爨(爨龙颜、爨宝子),有北书风格。
隶书的最高审美标准是古拙,厚重古朴,方劲高古,奇纵恣肆。
魏碑书法继承了隶书的这些特点,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
二,艺术特点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晋楷、唐楷并称三楷。
1,唐楷重注法度,用笔和结体趋于规范统一。
魏碑则用笔任意挥洒,结体因势赋形,不受拘束。
2,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惟南碑与魏碑为可宗。
可宗为何?曰有十美。
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骏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是十美者,惟魏碑南碑有之。
”唐初几位楷书大家欧、虞、褚皆取法魏碑。
碑学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探究-书法篆刻论文-艺术论文
碑学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探究-书法篆刻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十七世纪, 碑学萌芽, 中国书法品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也是中国书法史由帖学转为碑学的重要时期。
整个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转变, 不仅包含社会文化底蕴, 也涉及多种艺术形式的演变。
对十七世纪书法变化的探讨, 也是对过去三百多年碑学对中国书法深远影响的研究。
关键词:书法; 转变; 文化;汉字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 书体也随之变化, 演绎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风格各异的中国书法字体。
到了明朝末期, 中国的书法出现了一个十分吊诡的现象, 即重视碑甚过字帖。
书法发展到18世纪, 出现碑学的系统, 打破了帖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傅山的世界》中探索碑学出现前夜的书法世界, 相当于印象画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地位。
碑学之前的书法主流, 就是以王羲之优美典雅的书风为主流, 也就是帖学这个系统。
这些系统在唐朝就被官方纳入主流的书风, 成为官方的正式文字, 在科举、官方碑文、公文等一系列的官方文件中, 都是以这种书风为主, 一直到清代都是如此。
而相对于这种优美典雅的书风, 那种长相不太端正, 甚至还有点歪瓜裂枣的字就显得奇怪、有奇趣。
文化上, 相比于靠手工的传抄, 宋代的活字印刷术对知识的传播效率显然要快得多, 多得多, 而且成本也大幅度下降。
到了晚明, 一般的城市居民, 都能识字。
这样一来, 只要经过若干年的训练, 平民也能写出一手传统的帖学书风来。
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 就是上层文化跟下层文化, 或者说是雅俗之间的界限, 就开始变模糊了, 以前传统的上层文化, 也会受到俗文化、或者说是下层文化、平民文化的影响。
上层的精英, 他们发现自己本来玩的一手很高雅的书法, 平民大众现在也随时在玩, 所以, 精英的优越感就没有了。
这个时候, 他们就有意识去拉开和普通民众书写者的差距。
经济上, 晚明这个时候, 商品经济急剧扩张, 城市文化就比较繁荣。
当代书坛十大青年书法家告诉你:魏碑创作的真正秘密
当代书坛十大青年书法家告诉你:魏碑创作的真正秘密学魏碑一直有两大难题困扰着诸多书友们:一是只知道描摹点画的外形,失去有书写意味的神采,缺乏弹性和节奏;二是侧锋或铺毫用笔造成笔画没有厚度,看起来线条呆板滞涩。
出现这两个大难题是因为魏碑是刀刻斧凿使然,刀锋凸显,不见墨痕,用笔描摩刀痕必定得此通病。
想要解决,最好的办法是:学会正确的魏碑用笔笔法。
那如何正确学习魏碑笔法呢?又该从哪些经典碑帖中取法,又该如何加以应用训练呢?……为了给出你最正确的答案,墨池学院邀请了知名书家平保龙先生开授——《魏碑创作实战训练·精讲五部经典魏碑作品》,选取《陋室铭》《水调歌头》《爱莲说》《沁园春.雪》《兰亭序》五大经典,取法古人,教你最经典实用的魏碑笔法,为你的魏碑创作打造坚实基础。
魏碑创作需过硬基础,打好基础需勤练笔法平保龙,1976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原书法网提名当代书坛十大青年书法家,国家艺术基金书法人才培养班成员,江苏省书法创作中心特聘书法家,石家庄市书协秘书长,河北省书协楷书、篆书委员会委员,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特聘教授,河北师大书法特聘教授,河北省书法教育名师。
2000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2005年研修于北京画院,现研修于刘洪洋导师书法高研班。
书法作品获奖、入展:全国十一届书法篆刻展入展(中书协)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展优秀奖(最高奖、中书协)“乌海杯”全国书法大展优秀奖(最高奖、中书协)第六届中国·临沂中小学书法节教师组(最高奖、中书协)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书画展优秀奖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展(中书协)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展入展(中书协)全国首届楷书展入展(中书协)全国第二届楷书展入展(中书协)全国第二届行书展入展(中书协)全国首届张芝奖书法展入展(中书协)全国钟繇奖入展(中书协)全国孙过庭行草书法展入展(中书协)全国妈祖杯书法展入展(中书协)全国生态大连书法展入展(中书协)全国魏碑故里书法展入展(中书协)全国第二届妈祖杯书法展入展(中书协)全国首届魏碑圣地魏碑书法展二等奖(张海艺术馆)全国二届魏碑圣地魏碑书法展二等奖(张海艺术馆)第二届北兰亭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首届北兰亭会员优秀作品展入展全国安全生产书画展银奖(湖南书协)全国观音杯书画展优秀奖河北省首届篆书展一等奖河北省首届楷书展最高奖河北省首届草书展入展河北省第二届草书展二等奖河北省首届行书展入展平保龙老师以魏碑作品入中书协全国书展,至今有20余次,并获奖3次,对于魏碑创作有着自己独到的经验,开展网络班教学两年余,学员千余人,并多次开面授班,取得许多成绩,有5人次学习后以魏碑进入国展。
学习魏碑好处多多,快来看看
学习魏碑好处多多,快来看看魏碑书法的特点和修习它的必要性其一、体气风神高古而蕴藉。
魏碑书法是从隶书向隋唐楷书过渡的书体,或者是刻意杂糅篆、隶、楷的书体。
在体格上它将隶书和楷书完美融合在一起了,在用笔上还常常用篆意,所以自然高古而蕴藉,这一种高级的审美特点。
其二、格法丰富而变化。
若与人生的不同阶段相比,魏碑书法如人的少年青年时期,既有青春的活力,也有成熟和稳重;既形成完善的格法,但还未趋于定型。
因此,魏碑书法的笔法和结字都有一种自然天成又变化万方不可端倪之感,有很高的“艺术性”。
先学唐楷“确定性”和“完备性”的法度,是为看得明白,说得清楚、了解得全面。
再学魏碑的流动和变动形态的法度,是为了圆通自由。
有人学习唐楷一碑一帖,而终生守其面目,愈写愈僵,愈学愈板,用笔过于程式,结字滞实,这不能看成是严谨和功力过人,而是没有通解楷法。
若还以此自恃,甚至借此强立门派,那就更遗憾了。
而用魏碑书法的他山之石,攻一下,可以疗治此病。
其三、骨强而气壮。
帖学至明末,已成末流,笔力靡弱、中段软怯、结字程式化等问题已突出,非碑学不能挽此既颓之势。
于是阮元著《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登高一呼,包世臣、康有为继之,推波助澜。
碑派格法虽应是“外碑而内帖”,但是因为吸收和转化了碑刻本身的一些审美特性,碑学书法普遍有一种骨力强劲,气象庄严雄壮的特点。
晚清至民国书法气象一新,赖乎此也;我国当时卑弱无力的国民精神也之一振。
当下书风,行草覆盖、二王风行,虽二王崇高,帖学无过,然帖学颓风至此,不得不靠碑学重振和给养。
其四,魏碑书法是修习大字榜书的重要资源。
当今书法创作,由于展览环境和审美趋尚的变化,大字转多。
大字非小字扩展而成。
笔法和结字都要做适度转化和调整,还要靠前贤的大字书法蒙养一种风神和气骨,而魏碑书法正是这方面很好的资源。
大字过关了,才能将小字当大字写,小字便不只是精致细谨了,会多一种宽宏大度和森严重茂密的气韵。
修习魏碑还有诸多的好处,只有自己实践了,才有更为丰富的体验。
谈谈魏碑的临摹及创作
年的,所以当我们使用上面这些具体的临摹和练习的方法,不断 之法,同时对单个字根据自行需要,做出适
地学习众多的碑帖之后,我们基本上就能够在掌握了经典碑帖基 度的夸张变形而成。虽圆润贯通尚有不逮,
本形态的基础上,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创作了。相信这个时候,大 也算是对自己这些年写字的一种综合表现。
家对于笔法、字法、结构已经有了起码的认识,由于每个人个性 了了数千字,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简
的问题,我认为,第二阶段的强化练习,便是出帖的
一个捷径。
第二个阶段,有人称为意临,我参考了一些美术
院校的叫法,把它称作强化练习。对于正书类书体,
尤其是非长期研究方向,一般这种强化练习,我主要
做三种:
第一种,代入其他笔法临写该碑帖。例如图 2 ,
我便是将《李璧墓志》《贺捷表》《龙门二十品》等笔
37
从临摹到创作
QINGSHAONIANSHUFA
关于章法,简单可以分为单字的章法、字
组的章法、通篇的章法等,如果有心的朋友,
在完成上述的强化练习的过程中应该已经对
单字和字组的章法有了一定的体会和心得了,
所以这里就不再重复。
下面简单说下通篇的魏碑的章法问题。
由于是正书的范畴,魏碑的章法,相对来
从临摹到创作 2012·09
谈谈魏碑的临摹及创作
陈 鹏
承蒙《青少年书法》杂志及谷松章先生抬爱,应邀 参与“从临摹到创作”这个栏目,让结合自身学习,谈 谈对经典碑帖的临摹创作,作为一个书坛后辈,接到这 个命题,实在是诚惶诚恐。 清代至今,书家取法魏碑的很多,现在更是由于 “展厅效应”的影响,魏碑相对传统帖学楷书来说更加 能够提高“第一眼效应”,于是越来越多的书坛同道投 入到魏碑的学习中来。近年来,也不断有同道问起魏碑 的学习,引起了本人对魏碑临创的思考,慢慢的也有了 些许心得体会,现以《封君夫人长孙氏墓志铭》为例,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简单对魏碑的临摹创作谈谈自己 的一点心得及看法。 既然是谈魏碑的临摹创作,首先我们就要了解魏 碑。 众所周知,广泛意义上的“魏碑”早已不局限于 “魏”这一概念了,对于书法学习中的魏碑,可以分为 五个内容。即墓志、石刻、造像、刑徒砖等类别以及自 清代至今对魏碑的研究创作(或可称作新魏碑体)。有 了这么多丰富的内容,魏碑的面貌就注定了是多姿多彩 的。风格更是百花齐放,无论文雅、娟秀还是劲健、古 朴,跌宕起伏乃至精致,都可以在魏碑的传世之作中有 所体现。 很多初学魏碑的同道,往往会被传统经验带入一个 误区,那就是学魏碑必讲《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 事实上很多培训机构或老师也往往拿这两个碑作为魏碑 的范本来教给学生。很明显,这些同道多半是被以康有 为为首的魏碑研究团体蒙蔽了。在他们那个年代,能够 看到的碑帖显然比我们现在少的可怜,所以没见过更多 的也属于正常。事实上,如果我们深入地了解魏碑的 话,就会发现这个海洋是如何地广大如何地多姿多彩。 写大字的可以研究造像,写小字的可以研究墓志,
原来“魏碑”是这么来的
原来“魏碑”是这么来的魏碑,本来是古代书法由汉隶向楷、行书体演化的一个过渡书体,上承魏晋时期的原始演化,下启六朝后期的楷、行诸体日渐独立,随着时代和社会的更替,也成为一种象八分、章草一样相对独立的一代书法艺术。
东汉时期,隶书笔法已逐渐变异。
由五凤二年刻石以前的汉隶笔法渐趋八分隶体,过去书体扁平,横画起伏,竖画斜欹,微生波磔,形成左右分背之势的八分风格。
本来这种变化可直达楷、行等新书体的诞生。
但书法的发展象其它艺术一样,也有着曲折。
八分发展到汉末三国时期,一方面有向楷体进化的趋向,一方面又回复到前期的方正之势,波磔由放纵而改为收敛,如汉末的“石经碑”、“谯敏碑”等等。
这是文化意识整体固有的波动特点。
不过,这种波动本身也有着发展进化的内在痕迹,一如某一历史现象的出现呈螺旋进展之势,而每一次进展看似历史的复兴,实则新事物的萌生。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产生了继承古典风格又簇新独备的绘画、音乐、建筑艺术;唐代的古文运动在呼吁学习先秦古文的同时,实际上却创造了有唐以来的文学新成果。
书法在三国时期的复古状态也同样地孕含着新的书体发达的步调。
譬如钟繇的楷书笔意,其实完全脱胎于汉隶,仍是隶书速写的变形,是章草与八分的继续,然而,这种复古承古的书法又蕴育着时代的演化与创新,其趋向楷化的意识直接启绪了南北朝魏碑的进一步拓展,也启发了王氏代表的一代新书体的诞生。
其实,这种创新往往又在之前已有痕迹。
汉末至魏的隶书,多使用逆笔,所用的毛笔也多是硬毫,如运笔有画,必先自左将笔势突进作成尖锐棱角,于停顿转折之处,微呈波磔之势。
与之同时的草率书体则没有这种笔法,如作横画,落笔便过;倘用新笔,始见尖锋;用秃笔,则如后世藏锋之状。
楷书、草书的起笔,就不用逆笔取势。
从敦煌汉简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不同变化。
书法因为书写工具和书写意识的进步,也必然有整体风格的进步。
可以这么说,汉末三国时期以钟繇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是一种逐渐自觉的新书体创造意识的表现,为后来的魏碑打下了基础。
魏碑之美
《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二爨”是两块云
南“南碑瑰宝”。《爨龙颜碑》立于南朝宋大 明二年,比《爨宝子碑》晚五十三年,可以说 这两块碑是同时代的作品。《爨龙颜碑》,碑 文书法字体介于隶楷之间,书法风格独特,被 称为“爨体”。碑文古雅,结体茂密,虽为楷 书,却饶有隶意,笔力遒劲,意态奇逸,结体 多变,是隶书至楷书过渡的典型。
魏 灵 藏 造 像 记
魏 灵 藏 造 像 记
《杨大眼造像记》,全称 《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 帝造像记》,简称《杨大 眼》,刻于北魏时期,位于 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中,是 “龙门二十品”之一,并与 《始平公》、《孙秋生》、 《魏灵藏》三种造像记一起 合称为“龙门四品”,是龙 门石窟2000余种北魏时期造 像记中书法艺术价值最高的 作品之一。用笔方峻,提按 顿挫明显,笔势雄奇,结体 庄重稳健。
张玄墓志
《北魏张玄墓志》原名《南阳太守玄墓志》。
张玄字黑女,故俗称《张黑女墓志》。楷书 二十行,每行二十字,镌刻于北魏普泰元年。 北志原石已亡佚,现仅存清何绍基藏剪裱孤 本,志文书法精美,多参隶意,颇带质拙, 出于汉《子斿碑》。清何绍基在题跋中称赞, “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 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著。”
张猛龙碑(一)
《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 碑》。 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立,无书写者姓 名,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碑阴刻 立碑官吏名计十列。额正书"魏鲁郡太守 张府君清颂之碑"三行十二字。古人评价 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人 誉为"魏碑第一"。 为正宗北碑书体。碑石在山东曲阜孔庙。 书法劲健雄俊。清杨守敬评其:"书法潇洒 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 此"。沈曾植评:"此碑风力危峭,奄有钟梁 胜景,而终幅不染一分笔,与北碑他刻纵 意抒写者不同。"康有为谓:"结构精绝,变 化无端"、":此碑
参观魏碑拓片后感
参观魏碑拓片后感
参观魏碑拓片后,我深深被这些历史文物所震撼。
魏碑是中国石刻艺术的杰作,无论是其巧妙的构图还是精湛的雕刻技艺,都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卓越之处。
在参观过程中,我仔细观察了魏碑的每一个细节。
那些奇妙的纹饰和精美的字体让我感叹古人的智慧和艺术造诣。
魏碑上的文字虽然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但依然清晰可见,这让我对中国古代的文字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欣赏魏碑的艺术价值,我也对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解读碑文,我了解到魏碑是为纪念魏武帝曹操而立,而魏武帝曹操则是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这使我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更多关于那个时代的故事和人物。
参观魏碑拓片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古老的文物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
它们让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我相信,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根源,以及走向未来的方向。
魏碑楷书PPT课件
艺术价值
01
审美价值
魏碑楷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
成部分。其字形美观、气韵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02 03
文化传承
魏碑楷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魏碑楷书,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 史文化和艺术成就。
艺术创新
撇点等多种变化。
输入 标钩题
钩画是魏碑楷书中连接笔画的重要部分。书写钩画时, 要在前一笔画的末端顺势带出钩来。钩画的形态有竖 钩、弯钩、斜钩等多种变化。
点
折
提画是向右上方挑出的笔画。书写提画时,起笔要藏
折画是由横和竖搭接而成的笔画。书写折画时,要注
锋,行笔要中锋,收笔要出锋。提画的形态有斜提、
提
意转折处的提按和顿挫。折画的形态有横折、竖折、
竖
竖画在魏碑楷书中也占据重要地位。书写竖画时,起笔要 藏锋,行笔要中锋,收笔要回锋。竖画的形态有悬针竖、 垂露竖、短竖等多种变化。
捺
捺画是向右下方伸展的笔画。书写捺画时,起笔要藏锋, 行笔要中锋,收笔要出锋。捺画的形态有斜捺、平捺、反 捺等多种变化。
点、钩、折、提
点画是魏碑楷书中的点缀之笔。书写点画时,起笔要 藏锋,收笔要回锋。点画的形态有右点、左点、竖点、
评价标准
形似度
评价作品与魏碑楷书原帖的 形似程度,包括字形结构、 笔画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方面 的相似度。
神似度
评价作品在精神气质和艺术 风格上与魏碑楷书的相似程 度,是否能够体现出魏碑楷 书的神韵和特点。
创新性
评价作品在继承魏碑楷书传 统的基础上是否有创新和发 展,是否能够体现出个人的 艺术追求和审美趣味。
小学书法教育论文
小学书法教育论文小学书法教育论文(精选11篇)小学书法教育论文篇1论文摘要:随着书法艺术日趋普及,以往本属于精英艺术的畛域,以汉字的实用书写为艺术的书法,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社会不断变迁,书法教育的模式却并没有赶上其他艺术门类前进的步伐,依然属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虽然部分相对发达的地区已经或多或少进行了一些相关的改革,但从教育意义上讲,其影响力和作用力依然显得单薄无力,并没有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给予书法教育蓬勃健康发展的沃土。
论文关键词:书法教学模具书法艺术是中国独有的、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艺术。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对中国的书法艺术提出过极高的评价,他认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史完全可以由一部中国书法史来描述。
书法作为一门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和塑造人格的艺术,其在中国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
早在汉代,书法真正成为张怀瓘所言的“翰墨之道”以后,书法就成为两汉时期童蒙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样的记载散见于古文献中。
尤其到了晋唐以后,书法作为代表性的艺术门类其独立的价值被社会肯定以后,更是得到了当时皇族权贵乃至庶民百姓的青睐。
改革开放以后,书法教育的命运并没有像其自身在社会中发展的势头那么好,甚至有部分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质疑过其作为教育手段在正式教学中存在的价值。
20世纪80年代至今,持这种观点的人还有不少。
近几年,国家对书法的重视已经改变了其以往在教育领域的尴尬地位,使得书法艺术成为和美术、音乐等艺术门类等量齐观的专业。
书法艺术也理所当然进入了中小学生的课堂,虽然这给很多热爱书法和投身书法教育的人士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可随之带来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每一位从事书法教育的工作者。
目前,全国很多省市地区的中小学都开设了书法课。
笔者对北京市房山区的一家中学的调查显示,有将近70%的学生和老师认为书法只是写写字,没必要真正开设一门专业课;有15%的师生则认为,书法是培养人的艺术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十分有趣的艺术,应该和其他课程一样得到重视;剩下10%左右的人持有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可有可无。
魏碑十大经典碑帖(附:魏碑书法碑帖大全)
魏碑十大经典碑帖(附:魏碑书法碑帖大全)书法爱好者对魏碑都不陌生,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
很多有书法功底的人,也都喜欢写魏碑。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分碑刻、墓志、造像题记、摩崖刻石四种。
魏碑是一种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对隋唐楷书有重要影响。
有学者概括其“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魏碑史上公认的10部经典碑帖,各具特点,喜欢魏碑的朋友可以收藏起来慢慢临写。
01魏碑第一:《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立于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碑石在山东曲阜孔庙,无书写者姓名。
碑文记载了张猛龙兴办教育的事迹。
书法为正宗北碑书体,运笔刚健,保留了《始平公》的旧貌。
但也并非笔笔都方,而是方圆变化多端,比《始平公》更精美细腻。
字体略长,结体端丽,已经是比较标准的楷书,有的笔画中甚至还有行书味道。
康有为评其:“结构精绝,变化无端”“为正体变态之宗”,意思是开创了初唐楷书法则的先河。
此碑也被誉为“魏碑第一”。
02灵动秀美:《张黑女墓志》原名《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
墓主人张玄,字黑女(读音hè rǔ),因避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名讳,所以称《张黑女墓志》。
刻于北魏普泰元年(公元531年),楷书20行,每行20字,共367字。
有人说,纵观各种魏碑名贴,欹侧的多、平正的少;粗犷的多、细腻的少;锋芒毕露的多,含蓄蕴藉的少。
正因为如此,此墓志格外引人注目。
虽属正书,行笔却不像唐楷死板缺少变化。
笔法中锋与侧锋兼用,刚柔相济。
结构扁方疏朗,多参隶意。
总体风格有近似唐楷的成熟、魏碑的多变,也有隶书的高古气息,是魏墓志的代表作。
03雄浑大气:《郑文公碑》分上、下两碑,记述了郑道昭父亲郑羲的生平事迹。
上碑处于从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有篆书的笔法,隶书的体势,行书的纵逸风姿,楷书的端庄,可谓集众体之长。
下碑结体宽博宕逸,用笔方圆兼备,雄浑庄重、雍容大雅。
读《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有所感
今 天 的 书 法课 , 是 可有 可 无 的 “ 科 ” 也 不 是 自娱 自乐 的 “ 不 副 , 休 闲课 ”所 以 , 一个 已经 开 设 或 准 备 开 设 书法 课 的 中小 学校 , 要拥 , 每 都
“ 平 竖 直 写字 , 方正 正 做 人 。 从 学 写 字开 始 , 横 方 ” 我们 就 明 白, 汉 有 一 支 受 过 严 格 的 专 业 训 练 而 且 业 务 素 质 过 硬 的 书 法 教 师 队伍 , 配 子 绝 不 仅 是 ~ 种 信 息 符号 和交 流 工具 , 它承 载 着 丰 富 的文 化 内 涵 , 蕴 备 一 套 针 对 中 小 学 生特 点 的 专 业 书 法 教材 ,并 合 理 规划 筹 建 授 课 的
育 的 重 要 内 容 ” 也就 是 说 , 。 书法 教 育 是 一 个 复 杂 而 又庞 大 的 工程 。 学 笔 字 , 字 以魏 楷 为骨 架 , 中 了 中 国毛 笔楷 书 法 的 优 秀 内涵 , 唐 其 集 有 校 要 开展 书 法 教育 , 师 资和 活 动场 所 等 硬 件 方 面 、 程 安 排和 教材 楷 的端 庄 , 小楷 的 灵秀 , 从 课 有 有魏 楷 的雄 强 。 而 司 马彦 等人 的字 帖 也 可
读《 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有所感
刘立 强 ( 庄市第 1O 石家 l 中)
绘 并 摘 要 : 法 作 为 我 国 的 传 统 文 化 积 淀 深厚 的 艺术 形 式 , 应 得 到 重 视 , 书 理 尤 蹈 教 室 、 画 雕 塑教 室等 设 施 需 要 而 规 划兴 建 的 , 无投 入 实 际 应 用
魏碑课件ppt
魏碑书法在笔画组合与变化上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通过不同笔画的搭配和变化,形成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这 种组合与变化使得每个字都显得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
空间分布与布局
总结词
魏碑书法在空间分布与布局上讲究疏密有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详细描述
魏碑书法非常注重空间分布与布局,通过巧妙的安排笔画和留白,使得整个作品在空间上呈现出疏密 有致的效果。这种布局使得作品既有层次感又不失整体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震撼。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临摹时,应从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开始,逐步 掌握各种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方法,以及笔画的粗细 、轻重、缓急等变化。
结构特点的把握与运用
总结词
魏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宽博、雄强、朴拙等方面 ,把握这些特点对于掌握魏碑的精髓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在临摹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和总结魏碑的结构特点, 如重心稳定、比例协调、主次分明等,并在自己的书 写中加以运用和体现。
《龙门二十品》
总结词
龙门石窟中的二十种风格独特的魏碑字体。
详细描述
指选自洛阳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中二十种书法比较精美的书体风格,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 的精华之作,标志着魏碑书法的风格和特点。这些作品用笔多变,结字奇崛,具有独特 的艺术魅力,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始平公造像记》是其中的代表作
魏碑课件
目录
• 魏碑简介 • 魏碑基本笔画 • 魏碑结构特点 • 魏碑经典作品赏析 • 魏碑临摹与创作
01
魏碑简介
魏碑的起源与历史
01
魏碑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 是北方地区碑刻书法艺术的代表 。
02
魏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 ,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和北 周等朝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 特的艺术风格。
汉魏古法与新理异态——从碑版文字遗迹的性质看康有为的“本汉”逻辑
雄奇也 , 盖所取资皆汉魏间瑰奇伟丽之书, 故体质古朴, 意态奇变, 后人取法 “ 二王” 仅
成院体 , 虽欲稍变, 其与几何, 岂 能复追 踪古
本汉正名与汉魏古法
人哉? ……今欲抗 旌晋、 宋, 树垒魏、 齐, 其 道 毹
砖 _ ^ . 维 丰 唧 ,
主 是 岛巨 币 ’ r 讯每 纠 近似每 I ( 釜 袋曼 。 碍 零 乱
= 《 ≮
西
莒 专 蔽 街
蓐 壤
书毒
塾 舔 蔚善 衙 嗜 磊
毒挺 j 臂
彦 曩 翱、 』 囝 皿社 布 身 国
停 鼠 函 仫 磊 孳
一
真书之变 , 其在魏汉问乎?汉以前无真
书体。 真书之传 于今 日 者, 自 吴碑 葛府君 及元常 力命 戎辂 宣示 ( ( 荐季直
正的汉魏古法既是联结汉魏南北朝书 法传承发 展的纽带, 也是确立北碑历史地位的理论依据。 日 么, 新理异态 与汉魏古法之 间有着 怎样的 内 在逻辑 , 他又如何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呢? 这里, 我们不妨以汉魏碑版文字遗迹为切入点, 对( 《 本
厚 屉偶
; /
镬 羁 l 薛
孳 恒 呵
俨
茸 带 书 哞截 务行 行
义 ~ 伪 所 一 过 一 经 矽 一 石 金 湛 一
儿 托
遗
馨
予 硪 嘶 黼
于 = 汉代 , 康 番心 机 。 我
拳草入隶字
生 发。 ” …… 字
杉 看 看颜翼 “ 本汉” 并
者至矣。 然“ 二王” 之不可及, 非徒其笔法之
起。 其云 :
吾谓书莫盛于汉, 非独其气 体之高, 亦
其变制最多, 皋牢百代。 杜度作草, 蔡邕 作飞
魏碑楷书书法PPT课件
艺术价值
审美价值
魏碑楷书字形美观,笔画流畅自 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被誉
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文化价值
魏碑楷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 息,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艺术等领域的重要资料。
教育价值
学习魏碑楷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 写技能、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对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02
现代书法中魏碑楷书作品欣赏
作品一:《魏碑新韵》 • 作者:XXX
• 创作年代:XXXX年
现代书法中魏碑楷书作品欣赏
• 艺术特色:该作品以魏碑楷书为基础,融入现代审美元素,通 过夸张变形的笔法和强烈的墨色对比,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现代书法中魏碑楷书作品欣赏
01
作品二:《墨舞魏碑》
02
• 作者:XXX
02
艺术特色
该碑书法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
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03
历史价值
《始平公造像记》不仅是魏碑楷书的杰作之一,也是研究中国佛教艺术
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04
魏碑楷书临摹与创作
临摹方法
01
02
03
04
观察分析
仔细分析魏碑楷书的字形结构 、笔画特点和章法布局,理解
丰富的文化内涵
魏碑楷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字形结构、笔画特点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审美 观念,是研究中国书法史和文化史的重要资料。
广泛的应用领域
魏碑楷书作为一种优秀的书法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碑刻、摩崖、墓志等领域,为后人 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对未来学习的展望
1 2 3
深入学习和研究
魏碑的历史简介
魏碑简介魏碑,又称为北碑,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主要起源于北魏时期(公元386年-534年)。
魏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魏碑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历史价值以及在现代书法中的地位等方面,对魏碑进行深入探讨。
一、魏碑的起源与发展魏碑起源于北魏时期,当时随着佛教的传入和盛行,碑刻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北魏王朝为了宣扬佛教,大量雕刻石经、佛像等,并在这些雕刻品上附上文字说明,这些文字便是魏碑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魏碑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形式,不仅在字体、结构上有着独特的魅力,还在书写技法、章法布局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二、魏碑的艺术特点字体特点:魏碑字体以方笔为主,结构严谨,线条刚劲有力,转折处多用顿挫之法。
笔画之间有明显的粗细变化,整体给人一种厚重、质朴的感觉。
章法布局:魏碑在章法布局上讲究疏密有致,注重空间的利用。
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空间美感。
书写技法:魏碑的书写技法十分丰富,包括中锋、侧锋、藏锋、露锋等多种笔法。
在运笔过程中,书家善于运用提按、顿挫、轻重等手法,使笔画呈现出丰富的变化。
三、魏碑的历史价值书法艺术价值:魏碑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对于研究中国书法史和艺术史具有重要意义。
魏碑的出现丰富了书法的艺术形式,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
历史文献价值:魏碑作为历史文献的载体,记录了北魏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魏碑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民族文化价值:魏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它不仅是一种书法艺术,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
通过学习和传承魏碑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魏碑在现代书法中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书法艺术逐渐从实用领域向艺术领域转变。
中小学书法教育论文(共2篇)
第1篇:目前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一、现当代中小学书法教育概述自古以来,汉字的认知与书写教育便一直是学子们的必修课程,在《周礼》《说文解字叙》《唐六典》中,对此相关内容俱有记载。
强调以字书与正体学习为主,尊崇规范、齐整、美观是官方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
清季,受西化影响而产生的新学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行。
1902年以后,从清政府陆续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中可以看到,学习书法已被纳入到了“小学堂”?的教育之中。
例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颁布的《钦定小学堂章程》第二章《功课教法》提到,高等小学堂第二年便有“习字”课程,内容包括“楷书、行书,兼习小篆”。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颁布的《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第二章《学科程度及编制章》明确要求,高等小学堂学生必须“习楷书,学官话”,教学内容系于“中国文学”科内。
民国时期,革故鼎新,吸收西方的制度与理念成为一时的潮流。
在这个大环境下,初等教育体制出现了全新的局面,书法教育也被更广泛地纳入到了新式学校中去,民国政府教育部对于书法教育的具体内容及目标均有详细的规定。
比如,1913年教育部一出台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将书法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日用文字及普通文之书法”,明确提出“书法教学是‘国语’教学的一部分”,“书法所用字体为楷书及行书”。
在中学阶段,书法教学亦被纳入国文课中。
1929年和1932年,教育部两次改定初中课程标准,其对于书法教育的具体要求是“书法指导:课内略微说明用笔、结体及书法源流大意等,课外及假期中临摹大小字,先求整洁,次及美观,笔记与作文簿均需缮写整齐,并制止使用破体字,随时予以考证指导”。
从目前可见的大量资料来看,民国政府教育部无论从宏观的学制布局,还是微观的教学内容安排,均对中小学书法课程作了详细而全面的规划。
只是可惜在政局动荡、国运危殆的年月里,这些规划很难实施下去罢了。
其基本方思路还是延续了古代书学教育的理念,即书法课的基本定位为规范汉字的美化书写,教育目标也主要是为了致用于世。
少儿书法:论魏碑体
少儿书法:论魏碑体魏碑体的概念形成于清末.是指北魏碑刻中以斜画紧结、点画方峻为特征的楷书书体。
这种书体主要流行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至北魏分裂为东、西魏这一时期洛阳地区的碑刻中。
代表作品有《龙门二十品》、太和、景明、正始年间墓志,以及《贾思伯碑》、《张猛龙碑》、《马鸣寺根法师碑》等。
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魏碑体非崔、卢旧法《魏书》卷二十四《崔玄伯传》云:“玄伯自非朝廷文浩,四方书檄,初不染翰,故世无遗文,尤善草隶行押之书,为世幕楷。
玄伯祖悦与范阳卢湛。
并以博艺。
湛法钟繇,悦法卫灌,而俱习索靖之草,皆尽其妙。
湛传子很,很传子邀。
悦传子潜,潜传玄伯。
世不替业。
故魏初重崔、卢之书。
又玄伯之行押,特尽精巧,而不见遗迹。
’玄伯之子浩亦工书。
太武帝时尚书郎黎广“善古学,曾从吏部尚书清河崔玄伯受字义,又从司徒崔浩学楷篆,自是家传其法”。
((魏书》卷三十五((崔浩传))云:“浩既工书,人多托写《急就章》,从少至老,初不惮劳,所书盖以百数,必称‘冯代强’,以示不敢犯国,其谨也如此。
浩书体势及其先人,而妙巧不如也。
世宝其迹,多裁割缀连以为模楷。
’《急就章》为魏晋以后对字书《急就篇》之俗称。
自魏晋以来,书家多以古典草书写《急就章》,故称《急就章》草,简称章草,以区别于今草。
故知崔浩善写楷篆和章草。
汉魏以来,士族世家经学艺能,都以家传,格守旧法,世不替业。
崔家所传为索靖、卫琳草隶行押之书,体势精巧。
卢家所传为钟繇、索靖之法,卢湛六世孙伯源,亦善书,代京平城宫殿,皆由其题榜。
崔、卢二家所书隶楷,也应该是踵、卫旧法。
世不替业的书风是守旧的,其真书应和魏晋时期一样,带有较浓重的隶法。
崔浩于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六月被杀,清河崔氏及与浩同宗者皆死,和清河崔氏世代有姻亲关系的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也被族灭。
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迁都洛阳以前碑刻如《大代华岳庙碑》、《嵩高灵庙碑》及《吊比干文》等,字皆带隶惫,结构也较宽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中,盛行于南北朝时期的魏碑具有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
然而,自隋唐以降,魏碑这种艺术风格逐渐被忽视,其发展进入沉寂期,直至清代碑学兴起,才逐渐得以中兴。
碑派书法代表人物康有为指出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康有为与前辈阮元、包世臣议论颇合,极力推崇北魏书风,著有《广艺舟双楫》。
受他的影响,到清末时期,碑学发展至顶峰。
随着2011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发布,中小学陆续开展书法课,书法成为热门学科。
随着书法教育的深入,其中的问题逐渐暴露。
帖学似乎更符合当代的书写应用教育,而碑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大体系,不能因为其书写应用性而被忽视。
相关调查显示,在目前中小学的书法教育中,部分学生学习书体仅局限于隶书、楷书和少量行书。
每种书体所学内容较为单一,如,隶书主要学习《曹全碑》,楷书主要学习颜真卿的《勤礼碑》,行书主要学习王羲之的《兰亭序》,等等。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书法体系的基本讲解,更别说对魏碑的教学了。
部分学生只知道颜真卿的楷书是他的代表,而不知道“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也是颜真卿写的。
这一现象表明在现代书法教育中,部分教师只重视如何教学生写字,不重视对学生书法文化修养的培养。
素质教育强调要突出学生个性,主张“凹凸”教学。
解决当前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魏碑在现代书法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契机。
书法教师应提升自身水平,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针对学生的笔意,为学生推荐相应的书体与字帖。
魏碑的结体与用笔不拘泥于形式,虽然其在法度上略逊于唐楷,但可以使学生在书写的时候发散思维,不易形成定式,更能表现个性。
同时,教师将魏碑应用于书法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条发展路径,如从魏碑延伸至唐楷,或深入挖掘魏碑,这可以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我国,教育阶段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小学主要是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这段时期,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规律。
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向师性特点明显,因此教师的示范尤为重要。
小学的魏碑教育以启发性教学为主,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魏碑产生兴趣;同时,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不可向学生过多讲述关于魏碑的历史,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而失去对魏碑的兴趣。
小学以兴趣培养为主,而在初中阶段,笔者认为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条件为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
在小学的基础上,教师讲述新的魏碑知识,开始系统的技法训练,结合魏碑的特点,以巩固性原则为主,使学生巩固已有知识,勤加练习,引导学生了解魏碑并形成知识框架。
高中是学生身心发展中个体差异性表现最为明显的时期,魏碑教育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
每名学生对魏碑的理解都不同。
有的横画、捺画具有隶书的特点,常伸展到字形边界甚至超出边界;有的比较圆润秀美;有的比较刚劲峭拔;等等。
教师的魏碑教学应做到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同时,高中生面对较大的升学压力,部分学校可能存在忽视魏碑教育的情况。
对此,教师应积极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当然,贯穿小学、初中、高中魏碑教育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方针,所有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学习,主动继承魏碑精神。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应该静下心体会、传承富有内涵的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摒弃浮躁的心态,养成耐心、认真思考的习惯。
笔者希望,现代的书法教育应重视魏碑,传承、发扬魏碑的精神。
将魏碑艺术发扬光大,是继承传统书法的重要一环。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瑰宝,它承载着中国悠久的文化,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理应在教育中有更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注.崔尔平,校注.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编辑缪健
中小学魏碑教育刍议
□杨金梦郭佳
摘要:随着教育部将中小学书法课正式列入艺术必修课程,社会上掀起了书法热。
如何将魏碑引入中小学的书法教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课题之一。
该文作者结合自身的书法教学实践,针对这一课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中小学书法教育魏碑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