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管理价值研究.doc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保护与公共管理的研究

传统文化保护与公共管理的研究

传统文化保护与公共管理的研究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科技和全球化的浪潮正在迅猛冲击着传统文化的存在。尽管现代科技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会,但与此同时,它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和威胁。在这个背景下,传统文化保护和公共管理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保护与公共管理的研究,以及如何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

传统文化是一个人民的宝藏,它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瑰宝,根植于历史、

风土人情和习俗传统之中。传统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它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标志。而公共管理作为政府和公共部门的职责,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保护传统文化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人们对其的认识和意识。人们只有真正了解传

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才能更好地参与其中并将其传承下去。因此,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教育和宣传活动,向公众介绍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历史背景。

其次,传统文化保护需要政府的主导和组织。政府在公共管理中扮演核心角色,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保护传统文化。这些政策和法律将规范公众的行为,保护文化遗产不受破坏。此外,政府还应该划分相应的职责和任务给专门的机构和部门,以便更好地实施保护计划。

除了政府的介入,传统文化保护也需要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参与。社会组织可以

发起各种活动和项目,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例如,组织文化节、搞活动、创办传统艺术班等等,都是让公众能够亲身体验和参与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个人也可以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技艺,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此外,传统文化保护还需要国际合作和交流。文化无国界,只有通过国际合作

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研究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以期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然而,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断层和衰退,文化习俗面临现代化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等等。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种协同治理的方式来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治理是指政府、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民众等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共同参与、合作推动事务发展的一种治理方式。

第二部分:协同治理的理论基础

协同治理理论始于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领域,旨在实现公共事务的多方参与和资源共享。这一理论主张建立起参与主体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各方资源和智慧,实现问题的共同解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中,协同治理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路径。

第三部分:协同治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协同治理理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 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政府、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民众等多方利益相关者通过协商、合作与参与,共同制定保护方案和政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保护。

数字化人文学科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

数字化人文学科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
依据。
数字化人文学 科在公共管理 领域的应用, 可以促进跨部 门、跨领域的 合作与交流, 提高公共管理 的协同效率。
数字化人文学 科在公共管理 领域的应用, 能够更好地满 足公众的需求, 提升公共服务
的满意度。
数字化人文学科在企业领域的应用
数字化人文学科在 企业战略规划中的 应用
数字化人文学科在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 应用
数字化人文学科在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 应用
数字化人文学科在 市场营销策略中的 应用
总结与展望
总结数字化人文学科在社会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数字化人文学科为社会科学研 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
数字化技术有助于深入挖掘和 分析人文学科数据
数字化人文学科在跨学科研究 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数字化人文学科有助于推动社 会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添加标题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为数字 化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 考。
社会科学对数字化人文学科的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其提供 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数字化人文学科的实践应用
数字化人文学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数字化人文学科在教 育领域的应用,可以 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 资源,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数字化人文学科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案例
社交媒体分析: 利用社交媒体 数据研究社会 舆论、社交网 络和行为模式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

民族服饰是根据本民族的居住环境和文化信仰制作而成的,不同的民族服饰蕴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民族服饰的发展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白裤瑶服饰在2006年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白裤瑶文化的象征。白裤瑶居住于西南山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瑶族的一个分支,他们的服饰制作工艺复杂,有着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意义。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文化对传统民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少数民族较少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穿着民族服饰,因此,许多民族服饰面临着传承危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民族

服饰并让它得以传承,是一个值得探讨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出发,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所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策略,转变公共部门的管理思维,不仅能够提高当地公共部门行政管理效率,而且有利于保障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

一尧新公共管理理论内涵

20世纪70年代末期,西方国家开始政府改

革运动,引起了社会大众对公共管理的关注。传统的公共管理是由政府部门组织成为公共行政组织,通过行政手段对社会资源进行调配,达到获取最高利益的目的。随着西方国家产生了经济滞胀,政府扩大了财政支出,从而又引起了高

[作者简介]董安洋(1991-),女,汉族,广东肇庆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

董安洋

(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白裤瑶民族服饰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蕴含着本民族丰富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本文以白裤瑶民族服饰制作工艺为例,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论述了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对白裤瑶服饰制作工艺进行详细阐述;其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白裤瑶民族服饰技艺保护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基于公共管理视角指出白裤瑶民族服装应采取的保护策略。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论文题目299个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论文题目299个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论文题目299个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2、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3、新媒体科学传播亲和力的话语建构研究

4、网络环境下信息共享与着作权保护的利益平衡机制研究

5、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6、促进创新的专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

7、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分析和防范策略研究

8、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9、中国动漫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10、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改革研究

11、微信“朋友圈”研究

12、公共基础设施的BT模式运用研究

1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监管政策研究

14、中国SNS网站盈利模式研究

15、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探索

16、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研究

17、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研究

18、论政府主导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9、网络公共事件传播中微博伦理失范与规制研究

20、中国P2P网络借贷政府监管问题研究

21、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菏泽市为例

22、国有企业EVA价值管理研究

23、长沙市卫生资源配置与卫生服务利用研究

24、微信对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影响研究

25、我国高校本科实践教学及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26、中国城市社区养老体系建构研究

27、基于绿色经济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

28、大学生“村官”政策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9、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对策研究

30、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1、网络舆论对我国政府行为的影响力研究

32、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及其优化研究

33、我国演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的问题与建构研究

公共管理中的旅游管理与旅游业发展研究

公共管理中的旅游管理与旅游业发展研究

公共管理中的旅游管理与旅游业发展研究

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旅游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公共管理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探讨旅游管理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其实,公共管理与旅游管理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公共管理旨在提供公共服务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旅游管理则涉及到公共资源的利用、目的地的规划和管理,以及保护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为公共管理为旅游业提供合理的政策和法规框架,旅游业则为公共管理提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然而,公共管理中的旅游管理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依赖于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投资。然而,在财政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在旅游业方面的支出往往不够,导致旅游业的发展缓慢。其次,旅游业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这需要公共管理的协调和沟通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后,旅游管理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然而,公共管理中的旅游管理也带来了许多机遇。首先,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其次,旅游业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和交流的方式,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在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行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最后,旅游管理也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机会。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规,可以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文化资源公共管理对文化资源的影响

文化资源公共管理对文化资源的影响

文化资源公共管理对文化资源的影响

文化资源公共管理对文化资源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文化资源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有着巨大的社会和文化

意义。文化资源包括物质的遗产、自然景观和艺术作品,它们不仅承

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也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

要力量。而文化资源公共管理的角色,正是将这些宝贵的资源进行保护、利用和传承,并为广大公众提供获得和享受的机会。

在探讨文化资源公共管理对文化资源的影响之前,首先我想明确一下

文化资源公共管理的定义。文化资源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相关机构对

文化资源进行保护、管理和运营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其目的是确保

文化资源的保护、可持续性利用和广泛受众的参与。

文化资源公共管理对于文化资源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

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见证,文化资源的保护是对人类文明的珍视

和尊重。文化资源公共管理通过建立专门的机构和法律法规,加强对

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这些机构负责制定保护政策、加强监管、开展修复与维护工作,以确保文化资源不受损害、不被破坏。国家图

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等文化机构,通过文物修复、文献保护和知识

传承等活动,实现对文化资源的维护和保护。

文化资源公共管理为文化资源的利用和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已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源公共管理机构或项目可以为文化资源的开发、创新和利用提供平台和支持。通过组织文化节庆活动、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激发公众对文化资源的兴趣,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广州市 社科 课题

广州市 社科 课题

广州市社科课题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广州市社科课题是指在广州市范围内展开的关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广州市社科课题的数量逐渐增加,研究领域也逐渐丰富多样,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健康等各个方面。这些课题不仅关注广州市的社会发展现状,还致力于探讨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广州市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广州市社科课题的研究领域

1.经济社会发展

广州市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有着丰富的商贸资源和发达的制造业。广州市社科课题中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研究课题较多。研究者们会关注广州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城市化进程、人口流动等问题,努力探索出适合广州市发展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2.政治与治理

政治与治理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科学领域,也是广州市社科课题的研究重点之一。研究者们会关注广州市的政治体制、政府效能、社会公平、公共管理等问题,致力于提高广州市的治理水平和政府服务质量。

3.文化与教育

文化与教育是广州市社科课题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研究者们

会关注广州市的文化传承、文化产业、教育改革、社会教育等问题,

努力推动广州市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1.促进学术研究

广州市社科课题的开展促进了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吸引了

一大批优秀研究者参与推动了社会科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2.服务社会发展

广州市社科课题通过研究社会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为广州市的

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了

重要参考。

3.推动学科交叉

广州市社科课题领域涵盖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

浅谈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研究

浅谈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研究
化遗 产 ,从 普通环 境扩 展到 特定环 境 下 的文化 遗产 。 从 而我们 更 全面 、深化 认识 到对 文化 遗产 价值 体系 ,
1 .文化遗产 的可持 续利用 要 满足 文化 遗产 的可 持续利 用 ,先要满 足遗 产选 择上 的策 略性考 虑 。博物 馆要有 选择 的收藏 和保 护文
a公共管理
浅谈博物 馆文化遗产保 护 的相 关研究
王 冰
摘 要:收藏 和保护 文化遗产 是博 物馆 的核 心功 能。 保护 方面取 得很大 的进步 ,但是还是存在一些 问题 ,如
随 着全新 文 化遗产 的理念 不 断进化 和发 展,在 博物馆 收 藏和保 护 文化遗 产 的功能 上有着 比较 深远 的影 响。 因此 ,笔者通 过分 析新理 念 的基本 要 义、进 化过程 ,
文化领 域对 遗产 问题 的关注 超过 了历 史上任 何一 个 时 具有多维性 。 遗产 具有历 史价值 、 美 学价值 、宗教价值 、 期 ,不 管 是理论 上还 是实 践方 面 ,收 获丰 富 。全 新 、 全面 的遗 产理念 的监理 ,对博物 馆这个 以保存 、研究 、
传播 人类 文化遗 产 为 “ 天职 ”的机构 而言 ,产 生极深 态性 。在不 同的社会背景下或不 同时期下 ,人们对遗产
在保 护 价值 ,是否 能代 表某 以实物及 时代 的要 求 ,必
须经 过彻底 的调 查研 究 。 . 2 . 建立在交互式、多学科的途径上的文化遗产保护

公共管理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公共管理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公共管理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瑰宝,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记忆,具有无可替代

的价值。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遭受了诸多挑战和冲击。为了保护和传承文化,公共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首先,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文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优秀传统和历史的见证。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公共管理应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首先,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立法工作。其次,加大对文化遗产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维修工作。此外,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

其次,文化教育的传承也是文化保护的重要环节。文化教育是培养和传承文化

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现实生活的快节奏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许多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了解程度较低。公共管理应该加强对文化教育的传承工作。首先,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宣传工作。通过举办文化展览、文化讲座和文化节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其次,加强对青少年人群的文化教育工作。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对文化的认同和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文化的传承。公共管理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工作,让他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更好地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最后,科技的运用也是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

种科技手段可以应用于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中。例如,数字化技术可以将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存,使其得到长期保存和传承。网络技术可以为文化传承提供更广泛的传播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公共管理应该抓住科技的机遇,积极推动科技在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应用。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科技企业和专家参与到文化保护和传承中来。

城市与文化遗产

城市与文化遗产

城市与文化遗产

城市与文化遗产课程是华中科技大学建设的慕课,于2018年11月19日在中国大学MOOC首次开课,于2018秋冬在智慧树网首次开课,授课教师为夏增民。据2022年1月智慧树网显示,该课程已开课8学期、累计选课4.14万人,累计学校199所,累计互动33.93万次。据2022年1月中国大学MOOC 官网显示,该课程已开课8次。

城市与文化遗产课程共九章,包括城市与人类文明、城市与文化遗产等内容。课程性质

课程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逐渐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生活方式,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景,了解人类城市文明成为很多人的精神追求。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已是当下社会的共识,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延续城市的文脉,进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格以及发扬城市的文化精神,应该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课程定位

城市与文化遗产课程以中国历史城市为考察对象,从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等角度,探究城市与环境、政治、经济和人的关系,发现城市中的历史遗存和文化遗产,展示中国历史城市的景观、风貌和个性,探索延续城市文脉,发扬城市文化精神,创建宜居、和谐、繁荣、秩序新型城市文明的新途径。

适应专业

城市与文化遗产课程适合历史学类、公共管理类专业学习。

课程简介

城市与文化遗产课程共九章,第一章介绍城市与人类文明的概念,以及关注城市和城市的文化遗产问题的原因;第二章介绍长安在各朝代兴盛的原因和辉煌的历史;第三章介绍了武汉地区城池,以及武汉城建设和发展;第四章介绍南京的起源和整个发展史;第五章介绍杭州的起源和整个发展史;第六章介绍洛阳的兴建、发展、繁荣、衰落的情况;第七章介绍开封悠久的历史底蕴;第八章介绍泉州的起源和整个发展史;第九章讲述中国保护历史城市文化遗产的问题、措施和必要性。

公共管理与社会文化发展

公共管理与社会文化发展

公共管理与社会文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管理在社会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共

管理是指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通过制定政策、规划和实施各项措施,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方式。而社会文化发展是指社会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综合进步和提升。公共管理与社会文化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互动。

首先,公共管理对社会文化发展起着引导和推动的作用。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社会文化发展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通过公共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社会文化的发展走向。比如,在教育方面,政府通过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在文化产业方面,政府通过鼓励文化创新、保护文化遗产等公共管理措施,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其次,公共管理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公共服务的提供。公共管理的一

个重要方面是提供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卫生、交通、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的提供,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例如,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政府能够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人才,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而在卫生方面,政府通过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可以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为社会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公共管理也在社会文化发展中扮演着调控和平衡的角色。在社会发展过

程中,各种利益争端和冲突不可避免。而公共管理作为调控和平衡社会各方利益的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通过公共管理的有序实施,可以妥善处理各种社会问题,为社会的文化发展提供安定的环境。

文化遗产数字存储库资源建设实践研究与启示——以爱尔兰数字存储库为例

文化遗产数字存储库资源建设实践研究与启示——以爱尔兰数字存储库为例

文化遗产数字存储库资源建设实践研究与启示——以爱尔兰

数字存储库为例

吴倩;邓莉;王运彬

【期刊名称】《档案与建设》

【年(卷),期】2022()7

【摘要】文化遗产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价值。挖掘爱尔兰数字存储库在技术框架、协同合作、多元服务与安全体系方面的实践亮点和实践经验,探讨我国构建文化遗产资源存储库的策略,希冀为我国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总页数】5页(P45-49)

【作者】吴倩;邓莉;王运彬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人事处;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2;G279

【相关文献】

1.面向企业用户的特色资源库建设实践与思考——以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精品家电特色资源库为例

2.自建数字资源的元数据管理实践及启示--以国家图书馆中文图书数字化资源库为例

3.数字资源库系统存储层的设计与研究

4."一库多平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建设探析

——以甘肃省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平台为例5.数字资源库系统存储层的设计与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的公共管理

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的公共管理

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的公共管理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公共管理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

的角色。博物馆既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又是文化交流的窗口,因此其公共管理不仅涉及到文物保护、展览设计、观众体验等方面,还需要注重社会参与、教育推广以及科技创新等多重因素。

首先,博物馆的公共管理需要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是人类文

明的精髓和瑰宝,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成为每个国家的责任。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力军,管理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完整。在公共管理中,博物馆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加强文物的防护和修复工作。同时,博物馆还需要积极开展文物保护的研究和技术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支持,确保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存和传承。

其次,博物馆的公共管理需要关注社会参与和教育推广。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

服务机构,要善于与社会各界进行合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其中。例如,举办展览、讲座、培训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民间传承人,与观众进行交流互动。通过社会参与,博物馆能够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促使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同时,博物馆还要注重教育推广工作,通过开展学校教育课程、教育推广活动等,培养和引导公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让更多的人爱上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此外,博物馆的公共管理需要紧跟科技创新的步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博

物馆也需要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首先,博物馆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将文物展示得更为逼真生动,提高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其次,博物馆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等平台,向观众提供更便捷的参观导览服务,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同时,博物馆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研究观众需求和参观行为,优化展览设计和服务方式,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

非遗旅游的虚拟性体验模式与数字化保护路径

非遗旅游的虚拟性体验模式与数字化保护路径

【旅游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2023年12月

(第12期,总第320期)

Dec.,2023(No.12,General No.320)

收稿日期:2023-08-21

基金项目:2023年江苏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数智驱动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建构研究”(项目编号:B/2023/01/185);

2021年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字孪生高校智慧学习空间研究”(项目编号:D/2021/01/122);

2022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江苏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

22TQB005)作者简介:王蔷馨(1980-),女,江苏盐城人,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博士生、三江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李静(1986-),女,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人文。

非遗旅游的虚拟性体验模式与数字化保护路径

王蔷馨1,2,李静1

(1.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2.三江学院教务处,江苏南京210012)摘要:近年来,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的新形态,而非遗作为承载民间或者历史重要的载体有着非常丰富的

文化基因,非遗与旅游的结合成为文化旅游最重要的部分。文章分析指出非遗与旅游的结合是非遗保护观念和认知的动态结果,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有集中融合与非集中融合两种。但由于其非物质性,非遗进入旅游时的对象化问题始终存在瓶颈。传统的非遗数字化手段解决这些瓶颈时偏重信息化维度,公众的参与体验效果一般。当前虚拟现实等元宇宙技术为非遗旅游提供了有力支撑,根据非遗旅游与元宇宙技术结合的应用场景,分析了虚拟仿真(VR/AR/MR)技术、投影与成像技术、沉浸式剧场和虚拟数字人四种数字化保护路径。进一步分析指出,在虚拟现实三维空间里,非遗的对象化在虚拟技术的支撑下得以逼真呈现,旅游的应用场景又能让游客能够介入非遗,“活化”利用非遗成为可能,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在非遗旅游的虚拟空间得到重构与重生。

公共管理与社会文化遗产保护

公共管理与社会文化遗产保护

公共管理与社会文化遗产保护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公共管理在这一领域的作用与重要性逐渐凸显。公共管理的角色不仅体现在资源配置和规划方面,同时还需要积极发挥在保护、传承和推广社会文化遗产中的引领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公共管理与社会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共管理在提升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公共管理对社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在资源配置方面。公共管理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合理分配经费和人力资源,确保对社会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例如,在保护古建筑方面,公共管理可以筹措资金用于修缮和维护,组织相应的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古建筑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使用。公共管理还可以通过对社会文化遗产的分类、评估与规划,确定保护和发展的重点,合理规划和规范社会文化遗产的利用方式,为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科学的资源配置。

其次,公共管理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中还可以发挥引领和推广作用。公共管理可以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展览和培训,提高公众对社会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宣传和教育,公共管理可以引导社会大众正确对待和理解社会文化遗产,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公共管理还可以促进社会文化遗产与当代社会的融合和创新,推动社会文化遗产的转型和升级。例如,公共管理可以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相结合,将社会文化遗产打造成旅游景点或文化产品,提升社会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和影响力。

然而,公共管理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中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公共管理的资源有限,面临着资金和人力不足的问题。社会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人才,但由于各种原因,公共管理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其次,公共管理还面临着保护与利用的平衡问题。社会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尊重历史和文化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管理价值研究-

一、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含义

文化遗产,就是针对某段历史时期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对一些物质进行组合,也就是物质创造,从而形成了特定的具象。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了这些文化遗产的祖先已亡故,文化遗产所处的环境也有会发生改变。然而,我们人类是可以根据这些文化遗产的遗存来对其所处的历史时期的人或事进行解读的,甚至我们还能够对历史的真面目进行还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深度解读,才能对民族、人类的历史有更清晰地了解。文化遗产通过物质的形式,能够记录我们的历史岁月,而这些文化遗产提现的历史信息,具有其自身特有的价值。文化遗产数字化,就是利用当代测绘遥感和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将文化遗产的全部动产和不动产真实、完整地存储到计算机网络,实现真三维数字存档,供保护修复、复原以及考古研究和文化交流使用。

二、国内对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现状分析

用关键词“文化遗产数字化”“数字化公共管理”“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管理”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上进行搜索。目前,关于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较多,且主要研究侧重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数字化研究,关于数字化公共管理的文献较少。检索关键词“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文章2014~2019年数量分别为68,105,123,114,149,93;检索关键词“数字化公共管理”的文章2014年~2019年数量分别为24,1,0,2,0;检索关键词“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管理”2014年~2019年数量均为0。因此,本文文化遗产数字化在公共管理中的价值

探究有较大的研究意义。

三、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发展现状

在数字化时代,或者说在信息化时代,以数字为载体文化遗产内容,能够更好地备被公众所接受并传播。其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深而广泛。数字化技术到底能够产生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这与我们是否能合理使用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数字媒体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之后,有越来越多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地应用于博物馆中。在当今时代,博物馆已经不仅是一个文化遗产收藏和展览的场所,更是一个可以快速传播文化的公共教育平台。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国家建设的博物馆到底应该怎样定位呢,这其实需要从公众、博物馆的关系来定。跟传统的博物馆传播方式进行比较,数字时代的博物馆会综合利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VR技术这一系列的信息技术。随着文化遗产需求的更新与发展,数字媒体的应用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正是因为博物馆能够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结合,从而使文化遗产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拓展。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引入,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同时也能为文化遗产的展览和研究提供发展导向思考。当前,我国文化遗产的数字载体之一数字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不够乐观,但是其前景是光明的,目前的数字博物馆是文博系统非常重要的部分,能够更好地为文化传播和创新教育服务。不仅如此,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还可以根据消费文化的需求来实现信息的接受者与传播之间更好地对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技术发展可以使文化遗产的展览展示更加迅速,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文化遗产信息的接受者参与其中,能够对信息进行及时反馈,从而使文化更好

地进行传播。另外,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不仅仅能够带来技术上的变革,更能够带来文化上的变革。鉴于此,我们需要通过新技术去开发多元文化,获得更多文化遗产的数据,使我国的文明发展史更好地展现在我国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公众眼前。2006~2009年,山西省开展了非遗普查工作,搜集线索20.5万条,采录信息8.23万条,共发现了重大项135个,采访并登记了8.8万传承人的资料,并运用摄像、录音、录像、数据库等手段记录、保护、宣传了项目的相关内容,同时,还拍摄照片21.3万张,拍摄视频资料3091小时,录制音频资料3366小时。目前,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的项目有10多项。山西省拥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3个,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5个,专题博物馆10个,而且还整理、出版了大量文献。在数字化保护方面,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开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普查管理系统”,并根据普查结果制作了“山西风雅颂”数据库,其中包含大量山西省非遗项目的文字、数据、照片和视频。

四、文化遗产数字化在公共管理中价值分析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的起点,决定了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必然态势。公共管理是针对政府管理的缺陷而产生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文化遗产数字化之后,其政治价值更加凸显。文化遗产的政治价值,应使文化遗产在数字化之后能够充分展示其价值。否则,为了文化遗产产生政治价值,文化遗产将会被利用和绑架,这是一种不良行为。

我们对于文化遗产的解读也好,利用也罢,都必须建立在文化遗产价值认知这个层面之上,在这个基础之上,才可以对文化遗产进行正确引导。文化遗产是全民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一种积淀,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的公共管理才会更加有前提和基础,才能做得更好。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世代传承,口传心授的活态的、无形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活态的文化基因和生命记忆,充分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传统和精神。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结晶正渐渐消失。如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为摆在政府管理者和社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成为经济、社会如何和谐发展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将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应用到解决文化遗产数字化问题的对策之中,构建出文化遗产的“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的新的保护传承模式,这对全省非遗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将具备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目前学界较少研究的内容。

五、文化遗产数字化在公共管理中价值应用策略

上文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在公共管理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那么,如何将文化遗产数字化在公共管理中充分发挥其价值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增加政府数字化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这几个方面入手。(一)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1.建设多元化信息技术平台。多元化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是提升公共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在国务院已公布的四批国家非遗名录中,山西占了116项,保护单位168个,居全国第三位。为了是文化遗产数字化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必须对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缺乏的地区,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数字化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也是同样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