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系病症

合集下载

中医儿科学-肺系病症

中医儿科学-肺系病症

证治分类
②夹食 证候:感冒+腹胀、纳呆、呕吐、舌 苔厚腻等食滞症状 治法:解表+消食导滞 方药:解表药+山楂、神曲、麦芽、 鸡内金、莱菔子、大黄、枳实等
证治分类
③夹惊 证候:感冒+惊厥 治法:解表+镇惊安神 方药:疏风解表药+蝉蜕、钩藤、僵 蚕等
其他疗法

经验方 中成药 外治疗法

推拿
三、诊断

1、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咽痒 或痛;可伴咳嗽、痰鸣、呕吐、腹泻,甚至高 热惊厥 2、体征:体温升高,咽红,



苔薄脉浮等;
3、实验室检查: 血象:细菌性:WBC↑、NEU↑ 病毒性:LYM↑、WBC↓、NEU↓ 病原学检查:病毒分离,咽拭子培养,血清学 检查。
诊断

感冒
一、概述
定义 感冒是感受外邪而致肺卫失调的一 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以发热、恶寒、鼻 塞、喷嚏、流涕、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 俗称“伤风”“伤风感冒”。
概述
发病情况:
年龄:任何年龄,婴幼儿易发病, 季节:四季均有,尤冬春和气候骤变时。 预后:良好。
概述

西医范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流行性感冒不属于本章内容,需参照温 病进行治疗。
证治分类
(1)主证 ①风寒感冒 证候: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 肢体酸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喷嚏, 咳嗽,口不渴,咽不红,舌淡苔薄白脉 浮紧或指纹浮红 治法:辛温解表,疏风散寒 方药:表寒轻者:葱豉汤; 表寒重者:荆防败毒散加减

论肺系病症的共同病机和治法

论肺系病症的共同病机和治法

论肺系病症的共同病机和治法

1.肺系的生理特征和基本病机

肺系由从鼻至肺的各种管道和小泡,皮肤、腠理,大肠,以及相应的经络等构成。纵向看,从鼻开始,经咽喉、气管、各级支气管,最终以无数肺泡为终末端,形如一串葡萄。横向看,人体整个广大的皮肤融合并联通于肺。

(1)位置最高

五脏中肺的位置为高,被誉为脏腑之华盖,能荫蔽五脏。

①宣发位置高高在上,才能布散,才能行云降雨。肺的位置最高,理所当然就宣散和发布了。《灵枢决气篇》“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就是对肺的宣散和发布作用的高度概括。所谓“宣发”为肺将脾上输的水谷精微像雾露一样布散至全身,从皮肤到骨骼,到脏腑,到脉管内无所不有。同时,肺还将人体的卫气发布到体表和血管之外,使其疾行,成为体表和血管的屏障和保护层,以抵御外邪和约束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如果肺失宣发,则水谷精微郁于肺,变生痰和饮,并直接导致咳嗽和哮喘等病症的发生。如果宣散不及,全身得不到营养物质,体表和脉管外卫气懈怠,则会出现全身虚弱、感冒和反复感冒,以及紫癜等病症。宣散不及,体表皮肤水湿郁而不化,气湿不行,还酿成湿疹。

②肃降水往低处流。肺的位置最高,肯定成为水之上源。自然界本来如此,青藏高原等高地和山脉总是各大河流的发源地。青藏高原就被称作世界之肺。肺为水之上源,承担着提供水液,调节水液,肃降水液和清洁水道的作用。《素问·经脉别论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水液代谢就离不开“上归于肺”和肺的“通调水道”。如果肺的这一功能失常,人体水液代谢将会紊乱。形成水肿、痰饮、咳喘,以及干燥综合症、

九版《中医内科学》方歌集之3肺系病证

九版《中医内科学》方歌集之3肺系病证

九版《中医内科学》方歌集之3肺系病证

本方歌集按照九版中医内科学教材体例编写,所有章节、证型、代表方的选择均严格按照教材体例,为便于记忆和归纳,我们在编写时做如下处理:1.所有“某方加减”均按原方处理,具体加减需结合具体病症进行;2.所有在九版《方剂学》教材中出现的方歌均以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学习参考》(2013年2月修订版)为准,体现编写的一致性;3.所有本方歌集中的内容已安排人员负责校对,方歌与各味药物的对应性明确;

第一章肺系病症

第一节感冒

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

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 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外感身痛头项重,散寒祛湿并祛风。

2.风热犯表证: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附:虚体感冒

(1)气虚感冒: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2)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节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止嗽散

止嗽散用夏陈前,紫菀百部百部研,镇咳化痰兼解表,姜汤调服不

必煎。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痈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痈

艳颧红,咽痛,音如鸭声,鼻掀终死。”
《景岳全书》载如金解毒散,倡用“降火解毒”之剂,于热甚成痈时
用之甚为合拍。《本草经疏·卷二·肺实》有治疗六忌、八宜,曰: “忌
敛涩、补气、升、燥、热、咸”,“宜清热、消痰、降火、解毒、散结、
甘寒、苦寒、辛寒”,临床上应用可资为法。
• 清代医家,亦多有见地。《医门法律·肺痿肺痈 门》认为肺痈由“五脏蕴崇之火,与胃中停蓄之热, 上乘于肺”,认识到他脏及肺的发病机理。治疗上主 张以“清肺热,救肺气”为要著。《张氏医通·肺痈》 强调“肺痈危证,乘初起时,极力攻之,庶可救疗。” 《柳选四家医案·环溪草堂医案》论治本病: “初用 疏瘀散邪泻热……继用通络托脓……再用排脓泻热解 毒……终用清养补肺,”切合临床实际。 (一)解放以后,中医药治疗肺痈取得了新经验, 多数主张按病和演变分期论治,在有效古方的基础上, 加强清热解毒消痈之力,研求专方专药,使疗效有所 提高。
(3)险证 • 1、溃后大量咯血,可出现血块阻塞气道,或气随血
脱,汗出肢冷,脉微细数的危象。 • 2.脓溃后流入胸腔,形成“脓胸”恶候,高热持续,
咳嗽困难,气促胸痛,面色晄白,脉细而数者,预后 较差。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 发病多急,突然寒战 高热,咳嗽胸痛,咯
吐粘浊痰,经旬日左右,咯吐大量腥臭脓 痰,或脓血相兼,身
正如《灵枢·痈疽篇》所说: “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痈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痈

THANKS
感谢观看
主要症状
咳嗽
胸痛
发热
气促
咳嗽频繁,痰液黄稠或 带血。
胸痛明显,咳嗽时加重。
高热持续不退,伴有寒 战、汗出等症状。
呼吸急促,气短难续。
诊断标准
01
02
03
04
咳嗽、胸痛、痰液黄稠 或带血等症状持续不减。
高热持续,汗出,口渴,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数。
X线检查可见肺部炎症性 病变或脓腔。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 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 增加。
其他疗法
01
02
03
推拿按摩
通过按摩患处及周围组织, 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拔罐疗法
用罐吸附在患处,以排出 脓液、促进愈合。
食疗
选用具有清肺化痰、养阴 润燥的食物,如百合、梨、 藕等,辅助治疗肺痈。
04
肺痈的预防与调护
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均衡的饮食, 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感染。
转归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病情 明显好转,咳嗽、高热等症状 消失,复查肺部影像学检查显
示病灶缩小。
典型案例二
患者情况
患者王某,女性,28岁,因感冒后 出现咳嗽、咯吐脓血痰、胸痛就诊。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 诊断为肺痈。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痨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痨
25
• 5、常用药: • 南、北沙参、大麦冬、玉竹、百合养阴
润肺止咳; • 百部、白芨补肺止血,抗痨杀虫; • 生地、五味子、玄参、阿胶、龟版、冬
虫夏草滋养肺肾之阴,培其本元。
26
• 6、加减:
• 若火旺较甚,热势明显升高者,当增入胡黄连 等以苦寒坚阴清热;
• 骨蒸劳热再加秦艽、白薇、鳖甲等。
• 痰热蕴肺,咳嗽痰粘色黄,酌加桑皮、花粉、 知母、海蛤粉、马兜铃等以清热化痰。
3
• 三、讨论范围。 •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及其传染特点,与西医
学的肺结核基本相同。若因肺系其它疾病 引起的肺脏劳损,也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4
【病因病机】
肺痨的致病因素,不外内外两端。外 因系指痨虫传染,内因系指正气虚弱,两 者往往互为因果。痨虫蚀肺,耗损肺阴, 进而演变发展,可至阴虚火旺,或导致气 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 兼证: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 与盗汗可并见,纳少神疲,便溏,面色晄 白,或颧红。
• 舌脉: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 弱而数。
28
• 2、证机概要: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失 清肃,脾不健运。
• 3、治法:益气养阴。
• 4、方药:保真汤、参苓白术散加减。前 方为《十药神书》方,由补气健脾,滋补 阴血药为主并配合清热行气药组成,功能 补气养阴,兼清虚热。主治肺脾气阴耗伤, 形瘦体倦,咳而短气,劳热骨蒸等;后方 健脾补气,培土生金,主治食少腹胀,便 溏,短气,面浮,咳痰清稀等。

中医内科辩证分析

中医内科辩证分析

.

. 第一章肺系病症

第一节感冒

1.风寒证

[证候分析]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郁,故见恶寒、发热、无汗;清阳不展,络失和则头痛、肢节酸疼。风寒上受,肺气不宣而致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寒为阴邪故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俱为表寒征象。

2.风热证

[证候分析]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故见身热、微恶寒、汗出不畅;风热上扰则头胀痛;风热之邪熏蒸清道,故咽喉肿痛,咽燥口渴,鼻流浊涕;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痰粘或黄。苔白微黄,脉象浮数,为风热侵于肺卫之征。

3.暑湿证

[证候分析]夏季感冒,感受当令之暑邪,暑多夹湿,每多暑湿并重。暑湿伤表,表卫不和,故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痛;风暑夹湿上犯清空,则头昏重胀痛;暑热犯肺,肺气不清,故咳嗽痰粘,鼻流浊涕;暑热内扰,热灼津伤,则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湿热中阻,气机不展,故胸闷、泛恶、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舌苔薄白黄腻,脉儒数为暑湿夹湿之征。

第二节咳嗽

1.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证候分析]风寒袭肺,肺气壅塞不得宣通,故咳而声重、气急;风寒不受,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咽喉作痒;寒邪郁肺,气不布津,凝聚为痰,故痰咯稀薄色白;风寒外束肌腠,故伴有头痛身楚,寒热无汗等表寒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在表之征。

(2).风热犯肺

[证侯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肺热伤津则见口渴,喉燥咽痛;肺热内郁,蒸液成痰,故痰吐不爽,稠粘色黄,鼻流黄涕;风热犯肺,卫表不和而见汗出等表热证。苔薄黄,脉浮数,皆是风热在表之征。

(3).风燥伤肺

小儿肺系疾病的中医药调治

小儿肺系疾病的中医药调治

具体病例举例分析
患儿 小明 小红 小李
患病 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炎 哮喘
治疗手段 艾灸点穴 中药煎汤 外用中药药膏
疗效 治愈 显著好转 稳定
中医药调治小儿肺系疾病的效果与优势
疗效显著
中医药调治小儿肺系疾病的效 果稳定显著,治愈率更高。
安全无副作用
中医药都是天然植物材料,对 小儿没有副作用,大大减少了 治疗的风险。
全面调理
中医药不只针对症状治疗,而 且可以全方位、全面地调理肺 部,调整小儿整体身体的健康。
总结与展望
关注儿童健康
关注小儿肺系的健康,是保障后代健康成长的重要 举措。
继承和创新
我们需要在继承中医药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对 小儿肺系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拔罐及其作用
拔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排出体内湿气、热气 以及有害物质。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
1
中药煎汤
2
根据小儿不同病症的特点,搭配不同的
中药材制成煎汤,帮助肺部排毒。
3
中药外敷
4
根据病情,将中药材制成药膏或散剂, 外敷小儿,起到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止痛止痒等功效。
按摩推拿
通过手法按摩刺激经络,促进肺气的循 环和通畅。
小儿肺系疾病的中医药调 治
欢迎来到本次演讲,今天我们将深入研究小儿肺系疾病的中医药调治。肺是 人体的重要器官,因此保养肺系、治疗肺系疾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_咳嗽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_咳嗽

• (5)常用药: • 桑叶、薄荷、豆豉疏风解表。 • 杏仁、前胡、牛蒡子肃肺止咳。 • 南沙参、大贝母、天花粉、梨皮、芦根 生津润燥。
• (6)加减: • 津伤较甚,干咳咯痰不多,舌干红少苔,配麦 冬、北沙参滋养肺阴。 • 热重不恶寒,心烦口渴,酌加石膏、知母、黑 山栀清肺泄热。 • 肺络受损,痰中夹血,配白茅根清热止血。 • 另有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 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 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用药当以温而不燥, 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药用苏叶、 杏仁、前胡辛以宣散;紫菀、款冬花、百部、 甘草温润止咳。若恶寒甚,无汗,可配荆芥、 防风以解表发汗。
• • • •
• • • •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1、它脏及肺 饮食不调:嗜烟好酒,熏灼肺胃;或因过食肥甘辛辣 炙煿,酿湿生痰;或脾运不健,痰湿内生,上渍于肺。 情志刺激: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 郁化火,气火循经犯肺。 2、肺脏自病 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 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诚如《医学心悟》所说:“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 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 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
• • • • • •
• • •
三、相关检查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 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 证。 内伤咳嗽 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它 脏见证。 2、辨证候虚实 外感咳嗽 一般均属邪实,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 内伤咳嗽 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其中痰湿、痰 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咳嗽则属正虚,或 虚中夹实。注意分清标本主次缓急。

儿科学文献知识肺系病症肺炎喘嗽

儿科学文献知识肺系病症肺炎喘嗽

儿科学文献知识肺系病症肺炎喘嗽儿科学文献知识:

肺系疾病:肺炎、喘嗽

肺炎和喘嗽是常见的肺系疾病,特别在儿童中更为普遍。了解这些

疾病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儿童生病时所面临的挑战。本文将介绍肺炎和喘嗽的相关信息,包括疾病的定义、症状、治疗方

法和预防措施。

肺炎是指肺部组织的感染。细菌,病毒或真菌可以引发肺炎。在儿

科中,病毒性肺炎更为常见。肺炎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呼吸困难、

胸痛以及体力衰弱等。对于特别弱小或有免疫缺陷的儿童,肺炎可能

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有肺炎症状的儿童,尤

其是年幼或免疫系统不健全的儿童,家长应尽快求医。

喘嗽是一种特殊的咳嗽,常伴有哮喘发作。喘嗽的症状通常表现为

尖锐的呼吸声、呼吸困难和胸闷。喘嗽发作一般会发生在夜间,并且

可能持续数天至数周。孩子因喘嗽而失眠、食欲不振,严重时还会引

起气促和疲劳。与肺炎相比,喘嗽并不能直接危及生命,但如果得不

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喘嗽可能引发并发症,例如呼吸道感染等。

针对这些肺系疾病的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对于细菌性肺炎,通常可

以通过使用抗生素来消灭细菌感染。但对于病毒性肺炎,抗生素无效。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退烧药以缓解症状,同时保持充分饮水和休息。

对于喘嗽,医生通常会建议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来扩张气道,减少喘息

的发作。对于严重的喘嗽病例,可能需要使用口服或吸入类固醇来减

轻炎症反应。

除了治疗,预防也是关键。对于肺炎和喘嗽,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

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首先,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疾病预防方面起着

重要作用。儿童应经常洗手,并避免与生病的人接触。其次,定期接

中医内科学病名解释及病证歌诀(一)

中医内科学病名解释及病证歌诀(一)

中医内科学病名解释及病证歌诀(一)【一】肺系病症

感冒: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功能失调,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症状的常见外感病症。

【歌诀:感冒风寒用荆防,风热葱桔银翘安。暑湿新香气参苏,阴虚加减葳蕤汤。平素易感玉屏风,阳虚再麻血物葱。】

咳嗽: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多种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以咳嗽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歌诀:咳嗽七证需分明,风寒三拗止嗽平。风热犯肺桑菊饮,风燥桑杏杏苏灵。痰湿二平三子养,痰热清金化痰轻。肝火加泻黛蛤散,肺阴沙参麦冬宁。】

哮病:哮病是因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伏痰,以致痰阻气逆,痰气搏击,壅塞气道,肺失宣降。临床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者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

【歌诀:冷哮射干小青龙,热哮定喘越半功。寒包热哮青龙石,风痰哮证三子从。虚哮平喘固本用,喘脱回阳生脉逢。缓解脾虚六君子,肺肾生地金六中。】

喘证:喘证是指由外感或内伤,导致肺气升降出纳失常,以呼吸困难、气息迫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难以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

【歌诀:喘证风寒麻黄盖,表寒肺热麻石赛。痰热郁肺桑白下,痰浊阻肺二三裁。肺气郁痹五磨饮,肺虚生脉补肺衰。肾虚金肾参蛤散,喘脱参附锡蛤来。】

肺痈:肺痈是因感受外邪或痰热素盛,导致热毒壅盛,热壅血瘀,血败肉腐以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病症,属于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臭浓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歌诀:肺痈初期银翘散,成痈苇茎如解还。溃脓加味桔梗白,恢复沙清桔杏安。】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

《中医内科学》复习内容

考试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肺系病证

1、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2、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的治法和主方:清肺平肝、顺气降火——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

3、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1)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2)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4、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5、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十药神书》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6、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哮病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哮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01
长期反复发作的哮病可能导致气道重塑,进而发展为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
心力衰竭
02
严重哮病发作可能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急性心
力衰竭。
肺源性心脏病
03
长期反复发作的哮病可能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肺源性心
脏病。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典型症状
反复发作史
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 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端坐呼吸,干咳或咳 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
内伤饮食
过食生冷、油腻食物,导 致脾胃功能受损,痰湿内 生,上贮于肺,从而引发 哮病。
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刺激、忧思郁怒, 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 肺气宣降,引发哮病。
哮病的发病机制
痰阻气道
痰湿内生,上贮于肺,导 致气道狭窄,引发哮病。
气机升降Leabharlann Baidu调
肺主气司呼吸,若肺气升 降失调,则气道不畅,引 发哮病。
推拿按摩
通过按摩患者背部及胸部的相关穴 位,缓解症状。
治疗效果评估
治愈
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呼吸顺畅, 无哮鸣音。
有效
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发作频率减 少,哮鸣音减少。
无效
患者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仍频繁 发作。
06
展望与总结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痿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痿
肺系病证 第八节 肺痿
【概说】
• 一、概念 • 肺痿: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 涎沫为主症,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 《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说:“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 用形象比喻的方法以释其义。
• 二、沿革 • (一)《金匮要略》列有专篇,对肺痿的主症特征、病因、 病机、辨证均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 (二)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肺痿门》将肺痿分为热在上 焦及肺中虚冷二类。 • 认为“肺痿虽有寒热之分,从无实热之例”,并提出治疗虚 寒肺痿可用生姜甘草汤(即生姜、甘草、人参大枣)、甘草 汤(即甘草一味);虚热肺痿可用炙甘草汤、麦门冬汤等。 • (三)历代医家均认识到肺痿是多种肺系疾病的慢性转归, 常与相关疾病合并叙述。 • 提示肺痈、肺痨、久嗽、喘哮等伤肺,均有转化成为肺痿的 可能。 • (四)清·张璐提出治疗要点。 • 在《张氏医通·肺痿》将肺痿的治疗概括为:“缓而图之, 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补真气”等七 个方面,旨在:“以通肺之小管”,“以复肺之清肃。”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 主要辨虚热虚寒。 • 虚热—易火逆上气,常伴咳逆喘息; • 虚寒—常见上不制下,小便频数或遗尿。
• 二.治疗原则 • 总以补肺生津为原则。 • 虚热证—生津清热以润其枯; • 虚寒证—温肺益气而摄涎沫。 • 治应时刻注意保护津液,重视调理脾、 肾。

肺系病症的辩证和治疗

肺系病症的辩证和治疗

肺系病症的辩证和治疗

肺系病症的辩证和治疗

简益艾艾灸

2016年12月19日

肺系病症的辩证和治疗

一、生理功能与特点

肺居于胸中,在五脏中位置最高,与大肠相连,互为表里。肺的质地柔嫩清虚。主要功能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治节;主宣发肃降。肺开窍于鼻,肺气上出于咽喉,外与皮毛相合,为人体之华盖,外界的任何气候变化大多由肺先感之并对其进行调节,故肺特别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为此,中医称“清虚”之脏或“娇脏”,言其不耐受寒热。

二、肺系病症的辩证思路

①气失所主,呼吸不调

肺主气包括主全身之气和呼吸之气。主全身之气即主治节,即对全身气机进行调节;主呼吸之气是肺特别重要的功能,通过肺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全身气体在肺交换。肺病,气失所主,将产生全身气机紊乱和有关呼吸方面的病症。

全身气机失:如气短、心悸、少气不足以息、气怯声低。古人有“一脉不和,周身不安”之说,这为分析一些非肺本脏的证侯从肺论治提供了思路。

呼吸失调:表现为咳嗽、喘证、哮证等

②肺气失宣

宣发指肺气将水谷精微物质如雾露之态布于全身,也包括将卫气发散与体表以抗邪。宣发失调将使肺失去清虚之态,同时卫气不能敷布,则患儿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降低。

肺失清肃:出现咳嗽,哮喘,气急,清嗓,鼻炎,梅核气等。

肺卫失调:易反复感冒和易患过敏性疾病。

③肺失肃降

肺的肃降功能指肺在宣发水谷精微的同时,将其中的水液敷布至全身。肺的位置最高,“肃降”成为必然,也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成痰成饮:肺失宣降,水液不能敷布全身,聚而为痰为饮,因而古人“肺为储痰之器”。临床胸痛,胸闷,咳嗽,不能平卧,及各种痰涎等可考虑为肺病与痰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感冒

内经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

明确指出病位属肺分列辛温辛凉两大治法-丹溪心法

感冒之名始于仁斋直指方

感冒与伤风互称始于明清

感冒不呈流行性;时行感冒症状呈流行性,全身症状重,起病急,易化热入里,变生他病,不常见痰热郁肺

感冒若失治可转变-肺痈、肺胀

六淫(以风邪为主,常夹它邪)

1、病因

时行疫毒

2、病机:外邪侵袭肺卫,以致卫表不和,

肺失宣肃而为病

从口鼻而入

3、外邪侵犯肺卫的途径

从皮毛内侵

4、外邪致病,关键在于正气虚弱,肺卫功能失常:

起居不慎,过度疲劳→肌腠不密,卫外不固

→外邪侵入→发病

先天不足,年老久病→正气虚弱,肌腠空虚,

→外邪侵入→发为体虚感冒

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

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藿香正气散和鸡苏散)夏令感冒-身热汗少,头昏,肢体酸重,心烦口粘,苔黄腻,脉濡数

气虚感冒-参苏饮,患者久虚,面色晄白,汗出畏寒,动则益甚,平时易感冒,苔薄白,脉细弱-玉屏风散

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晕,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咳嗽

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景岳全书

肺体属金,譬如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若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缚之火自内之则亦鸣-医学心悟

内伤咳嗽与-肺、肾、肝、脾有关

咳嗽的辨证要点-外感与内伤

久咳兼便溏用六君子汤-虚者补其母

咳嗽初起,用收涩药最易关门留寇

肺系病证同肝肺同治立论-泻白散合黛蛤散;五磨饮子;椒目瓜蒌汤;香附旋覆花汤

外感

外感六淫,侵袭肺系

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二)、病机

主要病机-邪犯于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咳嗽

(二)、鉴别诊断

咳嗽特点的鉴别

1.白天咳剧、声重、嘶哑、咽痒、病程短-外感

2.咳嗽势缓、声低气怯、病程长-虚咳

3.咳声粗浊-风热或痰热伤阴

4.咳声重浊,痰出咳减-痰湿或痰热

5.午后加重、夜间单声、声轻短促-阴虚

6.夜间咳剧、短气而喘、持续不已-虚寒

7.食肥甘、生冷后加重-痰湿

8.情志郁怒加重-肝火

9.劳累、受凉后加重-痰湿、虚寒

二)、鉴别诊断

咳痰特点的鉴别

1.痰白量多清稀-风、寒、湿痰

2.痰白量少黏稠-阴虚、燥热

3.痰黄而稠-热痰

4.痰腥臭气味或脓痰-痰热壅盛→肺痈

5.血痰-肺热或阴虚→伤络

6.粉红色泡沫痰,气促而喘-心肺阳虚

7.味甜者-湿痰

8.味咸者-肾虚

外感

风寒袭肺-三拗汤、止嗽散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

风热犯肺-桑菊饮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

痰不爽,痰黏稠或黄。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温燥咳嗽桑杏汤清宣凉润

凉燥咳嗽咳嗽少痰,口干鼻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杏苏散温润止咳

外感咳嗽,用解表药邪未尽去,仍咳嗽咽痒,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止嗽散

内伤

痰湿蕴肺-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咳嗽痰多,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白黏腻。

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

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咯血痰。

肝火犯肺-加减泻白散和黛蛤散久咳气逆,阵阵发作,痰少质粘,引胸胁疼痛,口燥咽

干,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

或声音逐渐嘶哑。

内伤咳嗽久延可演变为-肺胀,喘证

三肺痿

首见于金匮要略

用清燥救肺汤作主方-肺痿

肺痿的病因-肺燥津伤;肺气虚冷

治疗肺痿首先应辨别虚寒虚热;阴阳

治肺燥津伤肺痿-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

虚热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

虚寒甘草干姜汤生姜甘草汤

四肺痿

(一)久病损肺1、肺虚热热壅上焦,消灼肺津

2、肺虚寒肺虚有寒,气不化津

(二)误治津伤肺津大亏,肺失濡养

虚寒—(肺气虚冷,气不化津)常见上不制下,小便频数或遗尿。

虚热证----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粘稠,或咳痰带血,咳声

不扬,甚则音嘎。

虚寒证----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咯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不渴,短气不足以息。五哮证

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提出未发以扶正为主,即发以攻邪气为急

哮与喘主要鉴别点-哮必兼喘;哮有宿根;频发频止;哮有声响

哮病因-宿痰内伏;外邪侵邪;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等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

哮证发作的病理关键-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哮证发作期的病理关键-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治冷哮可选用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治寒饮伏肺的咳喘只能用小青龙汤哮病: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哮必兼喘。

喘病: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喘未必兼哮。

支饮:可表现痰鸣气喘的症状,但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咳喘,病情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气喘为主。

发作期寒哮-因受寒而发作,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咳嗽,胸膈满闷,痰少咯吐不爽,形寒怕冷,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浮紧-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哮证日久,反复发作,发时喉中痰鸣如鼾,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咳痰清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白,脉沉细-寒哮阴盛阳虚-苏子降气汤热哮-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痰粘色黄咳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渴苔黄腻脉滑数-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三子养亲痰加味

虚哮-----平喘固本汤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