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语言心理浅析

合集下载

从社会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日本女性用语的变迁

从社会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日本女性用语的变迁

摘 要 :在 日语语 言学的研究 中,女性 用语有其独特 的地位 。女性 用语发音轻柔婉 转,用词 高雅 ,富有 感情 ,给人 以尊敬优 美之感,是 日本语言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纵观 日本女性用语 的历 史发展 ,便可知 日本女性用语在 各个历 史 阶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 经历 了从发生 、发展 、全盛及 衰退 的阶段 。本文主要是 试从 社会心理语 言学的 角度分 析 日本女
神。 由此可见 ,在母系社会女权至上的原 始社会 时期 ,女性语 言与男性
语言几乎是无差别 的,即使有 区别也是细微的。 ( - )女性语 的产生期——平安时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 ,祭与政 逐渐分离 ,女性 渐渐远 离了政治 的 中心。 而 “ 斋官… ‘ 斋院”制度保 留了下来 。平安时代 ,由从 皇族挑选 出的未 婚少女从事各种祭祀神 事的活动 。这些女性认为在神圣 的神宫直接说 出 宫 内物品或与神佛有关 的事物 ,会 因玷污神灵而招致灾祸 。于是她们创 造 了一些代用语 ,后 被称之 为 “ 忌词”,这被视为 日本最初 的女性语。 二 、女 性 用 语 的 发 展 期 在E l 本第一个武家政治——镰仓幕府时期 ,女性同样可 以作 为土地 所有者而成为幕府的支柱 ,因此 ,当时男女之 间的地位差 别并不 明显。 但因5 世纪前后 , 儒 教经典传人 I E I 本 ,且儒家思想中的男尊女卑 的伦理 观念被统治 阶级加以利用 ,因此 中世纪男 女地位差别 增大 。这种 差别 , 反映到语言 的使用上 ,即女房词的产生。 女房词是在宫廷 中服务的女性 ,不愿直接说 出与事物有关 的或带有 不愉快 、不清洁 的事 物名称 而采用 的隐 晦说法。其 主要特 色是 “ 文字 词”及接头词 ”扫” 的使 用 ,这些词 的使用 目的是 突显 女性语 言的温

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委婉心理

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委婉心理

文化长廊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委婉心理杨杉杉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 要:日本是公认的第一委婉民族,日语里有很多委婉含蓄的表达,这些表达都反映了日本人的委婉心理。

本文对日语中的委婉表达进行了举例,也探讨了日本人委婉心理背后的原因关键词:日本;语言表达;委婉作者简介:杨杉杉(1994-),女,汉,四川广元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7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160-02日本是一个含蓄而内敛的民族,崇尚民族团结、以和为贵的文化。

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极力营造友好、礼貌、和谐、团结的氛围,因此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因为自己的言行不当给对方增添麻烦,令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文化也互相渗透影响,但是在待人接物、人际交往上还是大有不同。

很多在中国人看来不过小事一桩的言行,在日本人看来却是大不可行和有失礼貌的言行。

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人不同其他民族的委婉心理。

一、用道歉委婉表达感谢对于中国人来说,别人帮助了自己的时候要说“谢谢!”表达感谢和感激之情;日本人也一样,但不同的是日本人表达感谢时不止用“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谢谢)”,更多的时候用“すみません(对不起)”。

例如在电车上,年轻人给老人让座,老人会说“どうもすみません(实在对不起)”;去别人家做客,主人为自己倒茶时也要说“すみませんね(麻烦你了)”;同事去旅游或出差带礼物回来,要对同事说“わざわざすみません(特意带礼物回来,让你破费了)”。

以上这些情况若发生在中国,都会回答“谢谢!”表示感谢,但是日本留学生却会说“对不起”,让中国人感觉莫名其妙。

日本留学生之所以在中国表达感谢的场合说“对不起”,源自于母国文化的影响。

日本人觉得自己的受惠给别人带来了麻烦,占用了对方的时间或让对方破费,都是不应该的。

因此当对方不是出于工作职责或义务帮助了自己时,会为自己给别人添了麻烦而感到愧疚自责,就会为自己的言行向别人道歉,用道歉的方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感谢。

日本语言文化的表达特征

日本语言文化的表达特征

日本语言文化的表达特征一、传统的“和为贵”思想在日本进展经济的过程中,为了协调内部民众间的矛盾与冲突,日本人开始重视良好关系的构建问题。

这表现在语言文化中,就是他们更倾向于使用那种含蓄和委婉的表达方式。

如果一个个人做出了一些与集体思想相悖的事情,将会被其他人嘲笑甚至排斥。

所以,日本人十分重视与周围人的关系,有时甚至把别人的观点看的比自己都重要。

他们在这种道德标准的引领下,已经形成了一种强调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良好氛围,并进而在语言表达中表现出一种更为谦逊的进展趋势。

二、日本语言文化的表达特征日本语言文化的表达特征实际上就是日本人思维模式的集中体现,也是他们性格习惯的根本反映。

日语学习者只有很好的了解日本语言与日本文化,才可能真正学好和使用好日语。

就现有的状况来分析,日本语言文化最为显著的表达特征就是它的暧昧性,这是日本人克制含蓄的生活态度与行为习惯决定的。

接下来,我们将具体分析下日本语言文化的暧昧性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一)强烈的内外意识。

日本这个民族有着较为强烈的内外意识,所以,他们的语言中很少使用你、我这样的词汇来实行表达,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代词显得有些生疏和死板。

换言之,日本语言中常常会使用一些内外分明的措辞或者敬语词汇来表达你我之分。

有时,日语中也会通过授受关系句型来表达你我之分。

不过,这与中国语言之间的差别性较大,因为我们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当然也就没有相对应的词汇。

这主要是因为中日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表达差异。

当然,日语中还有很多关于天气等礼节性的寒暄语,这在汉语中也是没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二)委婉的语言表达。

日语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语言表达时常常有一种委婉客气的感觉,它主要是因为日本人受到了“和”思维模式和“以心传心”意识的巨大影响而导致的结果。

所以,当日本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往往会在内心里希望与他人保持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尽可能的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谐愉快的相处氛围,从而保持一种相对愉悦的心理状态。

从日本人的主要文化心理来看

从日本人的主要文化心理来看

四、结论
了解日本人的语言心理及其文化特征对于更好地理解日本次演示化、促进中 日友好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在理解和尊重彼此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加强 中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国关系的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观看
一、日语表达方式
在日语表达中,敬语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它可以表达出对对方的尊重程度。 例如,日本人经常使用“です”、“ます”等敬语,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此外, 日语中的委婉表达也是其语言的一大特点,说话者常常使用间接、不明确的语言 来避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情感。
二、汉语表达方式
二、汉语表达方式
三、现实意义
为了传承和发扬日本传统家庭文化,社会应该采取措施鼓励人们更多地家庭 生活,以及倡导尊重长辈和家庭和谐的重要性。此外,年轻一代也应该主动学习 和传承这些价值观,并将其运用到现代生活中。
四、结论
四、结论
从以上谚语可以看出,日本人的传统家庭文化强调家庭和谐、尊敬长辈和互 相关爱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日本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 启示。为了传承和发扬这种传统文化,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促进跨文化交流 和理解,同时鼓励人们更加重视家庭生活和家庭价值观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 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日本人的传统家庭文化,为其在现代社会的发扬光大做出 贡献。
3、敬老爱幼:尊敬老人和关爱幼儿是日本次演示化中的重要传统
2、团队协作:日本次演示化中的团队协作精神,源于日本传统社会的农耕文 化。在农田作业中,人们需要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劳动任务。这种精神在现 代化的日本社会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使得日本在团队合作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3、敬老爱幼:尊敬老人和关爱幼儿是日本次演示化中的重要传统
三、比较分析
三、比较分析

从语言角度看日本人精神构造的特质

从语言角度看日本人精神构造的特质

从语言角度看日本人精神构造的特质“沉默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文主要从语言角度出发,通过对谚语,和歌,歌曲,古典艺能的分析,探究日本人的精神构造的特质,得出日本人的“沉默寡言”现象反映了日本的历史文化背景,表现出日本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集团主义”思想,独特的语言心理以及思维方式。

标签:语言精神构造沉默文化集团主义一、日本人的“沉默”西方有句谚语叫「Speech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en」,意思是“雄辩是银,沉默是金”。

西方人民崇尚言论自由和自我主张,这句话是为了警戒人们不要忘记“沉默”。

日本从古至今一直崇尚“沉默”,视沉默为一种美德和最高的处世之道。

从这点来看,日本的“沉默文化”不同于中国和西方。

本文从语言的角度出发,来论证日本人崇尚沉默的文化特征。

二、日语语言中的“沉默”1.谚语中的“沉默”1.1「沈黙は金」——沉默是金从古至今,日本人一向崇尚沉默。

例如「言わぬが花」(不说为妙)、「口は災いの元」(祸从口出)、「言葉大きは品少なし」(言多必失)、「多弁能無し」(话多没本事)等,日本人认为沉默不说也能起到语言的作用,话多反而无益。

日本人讨厌主张自我的人,从「一言居士」「口舌の徒」「舌は禍の根」「無駄口」「お節介」等表示“废话”和“多嘴” 词就可以看出。

日本人认为即使是「無口」(沉默寡言)「口不調法」(不善言辞)也并非是可耻之事。

例如「不言実行」(抬头苦干,只干不说)「腹芸」(讷于言而敏于行)等都是对少言寡语的赞美之词。

日语谚语中有「実用言語不信」(不相信面子话)「論より証拠」(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法,与其争辩时与人讲道理,不如拿出使人信服的证据。

1.2「察し」——察言观色日语中有句「話し手上手に聞き手上手」,意思是真正会讲话的人,必须是善于听话的人。

日本人在听话时,更注重对方的目光,神情,手势,身体距离等非语言要素。

日语中的「察し」(察言观色)「思いやり」(体察,体会)「勘ぐる」(推量)就是这个意思。

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外国问题研究1997年 第3期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商雨虹 若 柏 任何一个民族由于其历史、文化、风俗的不同,都形成了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而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一个民族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反映。

本文试图从日语的特点入手,通过探讨日语所反映出的日本民族的某些心理特征,来加深对日语的理解,进而切入日本文化的某些本质方面。

一、日语与日本人的自然观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经常遭受地震、台风、洪水、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袭击,日本人在同这些天灾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以后,养成了一种非常达观的自然观,那就是自然是不可战胜的,只有顺从它,与其成为一体,才能获得一种安全感。

日语里诸如:泣く子と地头には胜てぬ(强龙压不住地头蛇),长いものには卷かれろ(胳膊拧不过大腿)等谚语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

表面上看,日本人好象是屈从于自然,是一个悲观的民族,实际上这正是日本人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在频发的自然灾害面前保持精神平衡的一种智慧。

事实上,日本人在多次遭受大自然的毁灭性打击以后,又能很快地重建家园,就是这种达观的、乐天知命的自然观的最好体现。

在1995年那场震惊世界的阪神大地震发生后,有一篇报道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报道说:日本人在家毁人亡面前没有呼天抢地,没有痛不欲生,人们很安静地排队领取救济食品,其中一位二十几岁大学生模样的青年,在倒塌的自己住的房子面前,呆呆地站立了几分钟,然后一扬脚踢起一块瓦砾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种在灾害面前表现出来的镇静,正是日本人这种达观的自然观的体现。

这种顺从自然、想与自然成为一体的自然观的最典型的体现就是日本人的“借景”。

日本人在建造庭园时,不是象欧洲人那样,把它建造成一座独立于周围大自然的、具有独特性的东西,而是想方设法使它与周围的自然溶为一体,使其成为周围自然的一部分。

这种达观的顺从自然、想与自然溶为一体的强烈的感情,使得日本人对大自然有一种非常细腻的、强烈的感受和热爱。

流行语视角下日本社会文化心理探究

流行语视角下日本社会文化心理探究

流行语视角下日本社会文化心理探究
日本社会文化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其中流行语对于揭示这种心理有着重要作用。

下面从流行语的视角探究日本社会文化的心理特征。

流行语是日本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语往往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心理需求。

2011年的流行语“一见钟情”,体现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流行语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社会心理动态的变化,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沟通和表达的方式。

流行语在日本社会文化中起到了一种社会化的作用。

流行语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它不仅仅是语言的工具,更是人们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的表达。

流行语“加油”引起了人们对付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的讨论。

通过流行语的传播和使用,人们能够感受到社会文化的共识和认知。

流行语反映了日本社会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心理。

日本社会文化强调团队合作、集体利益和共同目标,而流行语往往强调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流行语“一起努力”强调了人们共同努力的重要性和价值。

流行语的使用增强了人们对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认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流行语还反映了日本社会文化中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压抑的心理特征。

流行语往往包含着一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人们通过使用流行语来表达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审视和评判。

流行语“爱和平”传达了人们对和平与和谐的向往和追求。

流行语的使用要求人们自我约束,遵守社会规则,压抑内心的冲动和欲望。

浅析日本人的说话艺术——以“暧昧表现”为中心看日本人的和精神

浅析日本人的说话艺术——以“暧昧表现”为中心看日本人的和精神
想保 留 自己 的立 场 同 时 又不 让 对方 难 堪 ,若 是 使 用委 婉 的前 置 表 达 可 以给 对 方保 留面 子 ,在 一定 程 度 上缓 和 紧
张 的气氛 ,使 得对 话 可 以顺 利进 行 。例如 当对方 制造 噪
音而 给 自己带来 困扰 时 , 为 提 醒他 , 有 如下 的对话 范例 。

2 6 1 ・
《 戏剧之家 》2 0 1 5 年第 0 7( 上) 期
总第 2 0 5 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j就 可 以传达 给对 方 ,你 的声 音 太大 了。而 后 A又 法里写 道 : “ 以和为贵 。元 忤 为宗 ”。也就 是说 , “ 和” 加 了一 句 r 实c 今弑 黢 中 凡 寸 。圣才 1 , … j其 实这 已 经完 全渗 透 到 了 日本 人 的 内心 。这种 “ 和 ”意识 体 现 样 就 可 以委婉 地 表达 出 自己 的为 难 ,从 而 在 不破 坏 双方 在 生活 的 方方 面 面 ,他们 总 是不 喜 欢 给他 人 带来 困扰 , 关 系的前 提下 表达 出 自己的请求 和需 要 。 不想 给谈 话 的对方 留下 不好 的印象 。把 事 情刻 意 说得 模 ( 三 )拒 绝 对 方 时 的 暧 昧 表 达 糊是 他 们语 言 表 达 的最 大特 点 。而 且 , 日本 人 总 是尽 量 在 一 般情 况 下 , 日本 人 拒绝 对 方要 求 时 不会 直 接说 减少 语言 间 的交 流 。 哪怕 是要 向对方 提 出 自己的见解 时 , l 0 、 0 之 。通 常采 用 不伤 害 对方 且 不破 坏 人 际关 系 的 他 们也 会 考虑 对 方 的感 受 。在 日常生 活 中 , 日本 人 不喜 暧 昧表达 。 若是 恣意 直接 拒绝很 容易 招来他 人反 感 。 因此 , 欢将 个人 意志 强加 于人 , 常常 留有余地 , 相互 间 留有面 子 ,

浅析日本人委婉表达的交际心理

浅析日本人委婉表达的交际心理

浅析日本人委婉表达的交际心理作者:邓滔来源:《报刊荟萃(上)》2017年第06期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变得越来愈多。

尤其是与邻国日本,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政治方面,交流都变得日益频繁。

而在日益频繁的交流之中,必须要了解对方的语言习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更有利于彼此之间的交流。

如果不能了解彼此之间特有的语言习惯,就会对彼此之间的交流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为了避免这样的不利影响,需要对此进行分析,找出合适的交流方式。

关键词:日本人;委婉表达;交际心理相比于中国人,大部分的日本人在进行交流的时候还是更加委婉的。

很多时候,日本人都不是明确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会采用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来进行回答。

但是在大部分中国人在日常的生活中都不是这样的。

委婉的表达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为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至于让人觉得尴尬。

这样的表达方式在日本还是很常见的。

比如说日本人在餐厅吃饭,基本不会有人说“难吃”,即使是觉得不好吃,大部分的人也还是只会说“不太好吃”。

但是这样的说法在中国却不是很常见,也是因为如此,很多人不能理解日本人的说话方式。

本文就将从日语的委婉表达入手,分析日本人的交际心理,深入的了解日本文化。

一、日本人委婉表达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1.使用大量的附和词语很多日本人在日常的生活中,都喜欢使用附和类的词语。

比如そぅですね,就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附和语,很多日本人都喜欢使用。

尤其是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一边点头一边说そぅですね,表示自己正在听对方说这件事情。

而在对某项事情表示反对的时候,也不会直接表达自己反对的意见。

而是会先用类似そぅですね的词语开头,在进行转折,表示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话既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会直接否定对方的观点。

对于喜欢委婉表达的日本人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合适的一种表达方式。

2.使用表达推量的词语日本人在进行表达的时候,会经常性的使用一些表示推量的词语,而不会直接给予很确定的回答。

浅析日语中女性语的交际心理

浅析日语中女性语的交际心理

学术论坛一、女性语的定义井出祥子在《男女性语的比较》一书中指出,语言性别表达差异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局限于男性和女性一方专用的绝对措词,比如终助词“てよ”、“わね”、“のよ”等就是女性词汇,“ぞ”、“な”、“さ”等就是男性词汇;其二是具有其中一种性别运用偏多倾向的措辞,如表示敬意及郑重气氛的“お”“ご”等接头词在女性用语中出现频率较多。

由此可见,所谓女性语就是女性专门使用或相对使用较多的言辞,它与男性语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还体现出语言以外的日本文化禁忌以及女性特有的行业方面的特点。

二、女性语的历史演变日语中女性语的产生与日本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和女性的社会地位息息相关。

在漫长的岁月中,日本女性受传统价值观的束缚,从属依附于男性。

在平安时代,就开始流传“斋宫的忌词”,“斋宫”是指当时在伊势的黄大神宫从事神事的皇族出身的妇女们。

她们认为神宫是神圣的地方,直接说出宫内的物品会玷污神灵而招致灾祸,因此她们在祭祀活动中创造了一种近似“隐语”的代用词,被宫中女性广为使用。

比如将“寺院”说成“瓦葺”,把“死”说成“治り”,把“血”说成“汗”,把“病”说成“休み”。

这些因为禁忌而产生的替代词,专为女性所用,因此被认为是日本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女性词。

尽管数量和使用规模上都有所限制,但是对日后日语语言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到了室町时代,她们为了在尊贵的人面前避免直接说出与食物相关的或带有令人不快、不洁净感觉的事物名称,在皇宫内的宫女们也开始使用一些近似“隐语”的词,及“女房词”。

“女房”指的就是在宫中服侍的宫女或侍女们,在“女房词”中有很多带有“もの”、“もじ”的结尾词,比如将豆腐和盐称为“しろもの”,将蔬菜称为“あおもの”,将锅称为“くろもの”,称姐姐为“あもじ”,称虾为“えもじ”。

“女房词”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使用范围上也有所扩大,在最高统治者将军府和各地诸侯的府上也流行起来,并开始普及到一般市民百姓中。

日本语的语言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心理论文

日本语的语言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心理论文

日本语的语言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心理论文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需要拒绝他人的时候,若此时使用的言辞或方法不当,会使人心情不愉快、损害圆满的人际关系。

尤其是对于学外语的人来说,由于受中国文化与语言习惯的影响,很难做到恰到好处的拒绝。

日本人具有内敛、含蓄、不爱张扬的个性特点,这种特点在语言上表现为频繁的使用委婉的、间接的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凡是听起来不愉快的、刺耳的、粗鲁无理的、令人尴尬的、伤人感情的词语或句子,人们往往都采用迂回委婉的说法。

日语中这种表现形式很多,使用频率也高。

日本人拒绝他人请求或反对时,尽量避免直接表达,而是间接地表达本意,以此达到缓和语气、协调关系的目的。

1具体的语言表现。

1.1 前言的使用。

为避免当面拒绝引起双方尴尬,日本人在交往时只要不涉及重大问题,会尽量不与对方争论或发生正面冲突。

这种情况下,一般先说些前言,然后在其后面多使用表示转折的接续助词或接续词来表达拒绝之意。

例 1:A 明日の晩、一绪に映画を见に行きませんか。

(明晚一起去看电影,怎么样?)B 行きたいんでが… (想去,但是……)在日语中被邀请时无论想去还是不想去,或是确实不能去时,若像「だめでよ」「いいえ、行けません」这样断然拒绝会伤害对方。

但是过分间接地表达,又容易被误解,所以应特别注意拒绝方式。

这时,日本人大体上先说「みません」、「残念でが」、「…たいんでが」等,然后说「仕事で忙しく」、「都合が悪いんで」等理由,或省略后面的理由,让对方推测、领会。

这种拒绝方法语气不生硬、柔和,使人容易接受。

例 2:あなたの立场かられ、私そう思いまが…… (从你的立场想,我也那么认为,可是…… )这是用于表示反对的场合,对于与自己意见相反的人,日本人也总是努力照顾对方面子,避免用直接的表达方式。

这种方式表面上让人很开心,但是对不太了解日本人语言心理的外国人陷入错觉之中,以为是赞成的。

日本人在很多情况下表面上是用肯定的语气,而实际上使用委婉的语言把反对的意见巧妙地隐藏起来,让对方领会言外之意。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1000字日本民族性格是指在日本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共同特征。

以下从礼貌、集体主义、勤奋、自我控制与表达、社会性、保守性等方面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首先要提到的是礼貌,这是日本民族性格最为突出的体现之一。

日本人非常注重礼貌,从礼仪、面子到关系互动,都体现出极其严谨的礼貌。

日本人视之为一种美德,为了避免冒犯他人、尊重对方背景和立场,他们会很注重言行的举止和外在的形象表现。

其次是集体主义,即日本人在利益、观念和价值等方面更倾向于整体而不是个体。

家族、团队、国家都是重要的整体,个人则要将自己的利益放在整体利益的背后或者以整体利益为前提。

所以,在日本,团队合作意识很强,更注重的是团队目标而非个人能力。

勤奋是日本民族性格的另一个标志。

日本人勤学苦练,严谨认真是日本人培育出软硬实力的重要基础。

除了学生时期的勤奋学习,日本人在职场中也非常勤奋,对工作视为一份责任和荣誉,并且习惯于通过工作成就来证明自身价值。

日本人同时也是具有很强的自我控制和表达能力的民族。

他们往往控制情绪,减少表达情感,因为过于激昂显得不稳健也不文艺,他们追求冷静与理性的表达方式。

同时,日本人更习惯性的通过默示、比喻、暗示等方式对意思进行传达。

这种表达方式既可以通向他人理解,也能够保护自己不被“伤感”。

社会性是指日本社会非常注重社交,人际交往是社会的基础。

在职场、学校甚至私事中,日本人习惯以借口、礼物搞好关系,面子和人情关系在这个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从而构成了人际以感性和缓对待的气氛,这也是日本人在世界上以非暴力、和平形象表现出来最可信的特质之一。

最后是保守性。

日本民族观念在基于传统文化所设定的稳定性上而形成着浓厚的保守气质。

日本人在许多方面都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与传统相符,包括礼仪、衣着、饮食等等。

它使得日本社会温和而稳定,相应地,这也意味着日本社会在某些方面的跨越式发展受到了限制。

从委婉表达看日本人的语言心理

从委婉表达看日本人的语言心理

从委婉表达看日本人的语言心理作者:吴小伟张卫娣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1期[摘要]委婉表达,是日语中一种重要的交际策略,在人际关系的协调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日语中常见的委婉表达方式主要有故意省略、暗示、主观表达客观化、模糊替代断定、委婉表达禁忌等几种。

揭开委婉表达的面纱,我们会发现其背后所隐藏的“以和为贵”“耻”“以心传心”“体恤他人和内敛自我”“逃避责任”等日本人独特的语言心理特征。

[关键词]委婉表达表达方式语言心理[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1-0055-02委婉表达是日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日语语言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

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策略,委婉表达在人际关系的协调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日语中的委婉表达类型多样,这与日本人内在的语言心理是密不可分的。

透析委婉表达,挖掘日本人深层的语言心理,有利于加深对日本文化的了解。

一、日语中的委婉表达形式“委婉表达”是指避开直接、露骨、断定性的说话方式,含蓄委婉地进行表达。

委婉表达在日语中随处可见,常见的委婉表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故意省略省略是日语委婉表达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日本人一般不喜欢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有时通过故意省略来让对方心领神会。

例如:①田中:晩ご飯、一緒にどう?鈴木:今日はちょっと用事があって……。

②橋本:今晩、飲みに行きませんか。

小林:あしたは朝早く起き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ので……。

日本人在拒绝他人的邀请时讲究委婉含蓄,为了不伤害对方的感情,采用故意省略的方式,尽量避免明确的、直截了当的拒绝。

(二)暗示在某些情况下,迂回曲折、暗示的表达方式,往往会令谈话气氛保持和谐。

在打电话时,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对方声音太小而听不清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一般会习惯性地用“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

お電話がちょっと遠いようなんですが…(原意:不好意思,电话有点远)”这样的表达,而不会直接说“聞き取りにくいのですが(听不清)”或“もっと大きい声でお願いします(请再大点声讲)”。

由暧昧表达试论日本人的交际心理

由暧昧表达试论日本人的交际心理

由暧昧表达试论日本人的交际心理提要:在单一的语言、民族、环境、生活习惯等背景下,他们非常了解彼此的思维表达方式及行为习惯,形成了一种暧昧的文化习惯。

因此,在日本人的语言交际中,暧昧表达无处不在。

本文旨在通过日语暧昧的表达方式,来分析日本人的交际心理,以此加深对日本文化的认知,以此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暧昧表达;日本人;交际心理;文化语言学家do说过:“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学好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日语作为日本文化的载体和一个组成部分,反映着日本的民族文化特征。

日本属于亚热带气候,岛国四季温暖湿润,又加之四面环海,没有外敌入侵,在单一的语言、民族、环境、生活习惯等背景下,他们非常了解彼此的思维表达方式及行为习惯,形成了一种暧昧的文化习惯。

暧昧表达在日语中随处可见。

下面主要从日语的暧昧表达上试论日本人的社交心理。

一、日语中的暧昧表达(一)语言禁忌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而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具有社会文化功能,它被人类赋予了某种神秘的力量,即成为“语言禁忌”。

日语是含蓄暧昧的语言,因此语言的禁忌更是复杂多样。

比如,称谓的禁忌一般表现在上对下称谓以及日常生活中。

在日本公司中,很少听到对上级或年长者称呼“田中さん”、“佐藤さん”、大多数以其职位称呼。

稍微年长的女性不会直呼其丈夫的名字,代之以“あなた”对他人说起自己的丈夫时也不直接称呼名字,而是用“内の人”“主人”来称呼。

日本人对数字的吉凶感觉很是敏感。

日本人特别讨厌“4”、“9”。

因为“4”发音与“死”相同;“9”与“苦”谐音。

但对奇数又特别偏爱。

在拜访或探望他人时往往带3、5或7样礼物。

日语中若是到“死ぬ”常用「亡くなった」「天国へ行った」等来表达。

对生理有缺陷或有缺点的人通常用「言語に障害のある人」代替「どもり」、用「足が不自由の人」代替「ちんぼ」等。

从日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比较来看日本人的语言心理

从日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比较来看日本人的语言心理

回。

露伯四国日语学习与研究其次,日本人在交谈时,频繁地使用“把之”(吧,啊)、“干弓圣弓”(是的,是的)、“盘为I王匕”(的确)、“千j℃中把”(是啊)、“奄j岛Lk、℃中抽”(好像是那样)、“C}k、”(是的)、“乏之”(嗯)等应答用语。

如果不使用应答用语,便无法顺利地进行交谈。

日本人在街上遇到熟人时,经常使用公式化的含混的寒暄语。

例如:A:二尢c二与C耋。

匕与岛圭℃?(您好.出门哪)B:南、二尢I二岛C耋、与±,)匕圣力迎圭℃。

(噢,您好.上那儿去一下。

)A:℃Ci、嚣大事汇。

(那么,请多保重。

)B:C土k、、=曲尢旮芑o、。

(我告辞了。

)在上述对话中,问话者A实际上没有问B上哪儿去。

也根本不想了解对方究竟上哪儿去。

答话者B既没有回答究竟上哪儿去,也不想涉及具体问题。

上述对话是日本人之间常用的比较典型的寒喧语,主要体现在形式上,而不涉及内容本身。

在同样场合下:中国人有时也可以进行形式上的对话,不涉及具体问题。

但多半要冲破这种界限,进行实质上的对话,如,可以刨根问底地问究竟上哪儿去,干什么去等。

日本人如果这样问便超出常规,转而成为对他人私事的粗暴干涉。

中国人在交谈中,有些场合也考虑调和对方,使用暖昧的表达方式,但总的来讲,要求有话直说。

明确表达,不主张把想说的话用暖昧的语言表达出来。

2.听话者至上主义日语中有一句谚语“蟊L上手C{同垂上手”,其意思是“真正会讲话的人,必须是善于听话的人”。

交谈时要求说话人必须优先考虑听话人。

说话时一方面注意听话,另一方面要用眼睛密切观察对方的表情动作。

日语交际中特别强调“察L”(体察),“思k、尊9”(体贴,关心)和“腹芸”(内心表情)的作用。

即主张除了通过直接的言语活动外,还要通过“观色”了解对方的思想情绪。

日本人之间的交谈往往是以听话者的言语和意见为中心进行的。

请看下面日本夫妇的对话。

A:南L允。

日曜日C耋U圭茫加岛、匕_二加,\行_二j。

映画I二L土j加、芝居汇L土j加。

流行语视角下日本社会文化心理探究

流行语视角下日本社会文化心理探究

流行语视角下日本社会文化心理探究流行语是一个国家或文化中常见的词语或短语,通常用来描述当下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状态。

在日本社会文化中,流行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反映了日本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也揭示了日本人的价值观和心理特征。

本文将从流行语的角度探究日本社会文化和心理,深入挖掘这些流行语背后的日本人的内心感受和生活状态。

我们来看一些近年来日本社会中流行的流行语。

“ワークライフバラン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和“イクメン”(育儿父亲)等词汇,反映了日本社会对工作和家庭生活平衡的关注。

日本社会一直以来都有着严格的工作文化,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工作生活的平衡对健康和幸福感的重要性。

“ワークライフバランス”和“イクメン”等流行语的出现,反映了日本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和人们对更好生活质量的追求。

近年来,“モラトリアム”(暂缓期)和“フリーター”(自由职业者)等词汇也成为了日本社会的热门流行语。

这些词汇一方面反映了日本年轻人就业和生活状态的现实困境,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日本社会对年轻一代的担忧和关注。

随着经济的不景气和就业机会的减少,许多年轻人陷入了“モラトリアム”状态,无法找到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方向。

与此“フリーター”们则成为了日本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放弃了传统的全职固定工作,选择自由职业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这些流行语的流行反映了日本社会中“失业潮”和“自由职业化”的现象,同时也凸显出日本年轻人在经济压力和社会转型下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有一些早期的流行语也能够反映出日本社会文化和心理的特点。

“和食”(日本传统饮食)和“着物”(和服),这些词汇不仅代表了日本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也反映了日本人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和自豪。

“和食”和“着物”也成为了日本文化向外传播的代表,成为了日本软实力的一部分。

这些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不仅反映了日本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也展现了日本人对自身文化认同和自信的心理特征。

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外国问题研究1997年 第3期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商雨虹 若 柏 任何一个民族由于其历史、文化、风俗的不同,都形成了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而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一个民族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反映。

本文试图从日语的特点入手,通过探讨日语所反映出的日本民族的某些心理特征,来加深对日语的理解,进而切入日本文化的某些本质方面。

一、日语与日本人的自然观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经常遭受地震、台风、洪水、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袭击,日本人在同这些天灾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以后,养成了一种非常达观的自然观,那就是自然是不可战胜的,只有顺从它,与其成为一体,才能获得一种安全感。

日语里诸如:泣く子と地头には胜てぬ(强龙压不住地头蛇),长いものには卷かれろ(胳膊拧不过大腿)等谚语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

表面上看,日本人好象是屈从于自然,是一个悲观的民族,实际上这正是日本人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在频发的自然灾害面前保持精神平衡的一种智慧。

事实上,日本人在多次遭受大自然的毁灭性打击以后,又能很快地重建家园,就是这种达观的、乐天知命的自然观的最好体现。

在1995年那场震惊世界的阪神大地震发生后,有一篇报道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报道说:日本人在家毁人亡面前没有呼天抢地,没有痛不欲生,人们很安静地排队领取救济食品,其中一位二十几岁大学生模样的青年,在倒塌的自己住的房子面前,呆呆地站立了几分钟,然后一扬脚踢起一块瓦砾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种在灾害面前表现出来的镇静,正是日本人这种达观的自然观的体现。

这种顺从自然、想与自然成为一体的自然观的最典型的体现就是日本人的“借景”。

日本人在建造庭园时,不是象欧洲人那样,把它建造成一座独立于周围大自然的、具有独特性的东西,而是想方设法使它与周围的自然溶为一体,使其成为周围自然的一部分。

这种达观的顺从自然、想与自然溶为一体的强烈的感情,使得日本人对大自然有一种非常细腻的、强烈的感受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人的语言心理浅析
【摘要】在语言生活中,非语言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言心理不同反映在它的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也不同。

本文通过对日本人语言心理的分析,探讨一下如何得体地使用日语,达到很好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心理交流非语言因素
语言使用的最高境界是“得体”,“得体”会使人联想到礼貌和得体的使用原则在语言中的表现是人际关系和社会契约的结果,更是人们长期认识感知客观世界的结果。

礼貌原则和得体原则不是明文规定的语法原则,它主要存储在人的记忆中,在使用时从交际者头脑中提取。

在同日本人交际之时,会出现彼此不易理解、不能顺利交际的现象,这主要由于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而这种不同文化的影响潜伏在语言表达方式的内部,即语言心理中,而交际者往往只用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去衡量他民族的语言现象,如果彼此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就无法真正理解对方的语言,也就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怎么才能做到礼貌和得体呢?在这里,我们分析一下日本人的语言心理。

日本人历来有一种传统,即崇尚集团主义。

也就是说,每个日本人都认为自己从属于某个集体,作为个人,都应该为这个集体增光而不是抹黑。

而且在日本人之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交往规则,比如在集团内部应该相互协调、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等。

在以和为贵的日本文化中,当沟通思想时,一般都回避判断的表现而多用间接的表现。

在陈述自己的意见和感想时,用的是模棱两可的语言表达。

如果不了解这种异国文化的特点,就会产生上些不得体或失礼的问题。

日常会话中,为了表示礼让以达到更好的语言效果,说话人将自己的态度和想法以及对于对方的要求不直接地或露骨地说出来,而是采用迂回的、委婉的、含蓄的或留有余地的语言表示出来,这种表现在日语里被称为“婉曲表现”。

他们很少直接回答“是”或“不是”。

当要拒绝别人的要求时,直接说出来恐怕伤害对方的感情,所以,多用委婉的表达,比如说,在拒绝时,一般很少采用“だめです”、“無理です”(不行)、而多采用“あとでいい”、“もういい”、“ちょっと…”。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このコビ-機,空いていますか?(这台复印机,现在没有人用?)
—あっ,すみません。

まだ、ちょっと…(啊,对不起,我还没……)
—もう一杯いかがですか。

(再来一杯,怎么样?)
—いや、もういいです。

(不,已经够了。


其次,这种以和为贵的日本文化在语言上的另一个突出表现为:在同人交谈时,频繁地使用等应答用语。

如:“そうそう”(是的,是的),“なるほど”(原来如此),“そうですね”(是啊),“そうらしいですね”(好象是那样的),“はい”(是),“ええ”(是)等。

如果不使用应答用语,便会产生一种无法顺利地进行
交谈的感觉。

这种在说话中,特别注意与听话对方思想上的调和,观点上尽可能保持协调一致,反映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即多采用“中庸之道”。

我们再来看一个事例:
一个人A赴约晚了,对着等候的另一个人B说:“どうもすみません。

遅くなりまして。

”(对不起,我来晚了。

)对方却说:“いえ,いえ,こちらこそ,お忙しいところを申しわけありません。

”(对不起,我才失礼,你那么忙,真对不起!)
对于中国人的我们听见这两人对话,肯定非常不解:为什么后一个人也要致歉呢?
其实,这样的对答,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屡见不鲜。

实际上是A不对,而B 作出了自己也有不对之处的应答。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了解到,日本人非常重视通过这样的对答,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和睦的人际关系。

水古修著的《日本語の生態》一书中,还举了一个因用词不当而发生不快的例子:一个美国人向一个日本人借炉子,还时他说:“この前から借りたスト-ブガ壊れてしまいました。

”(前些日子借的炉子坏了。

)从此,那个日本人再也没跟他说过一句话。

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不至于和日本人把关系弄僵呢?即使炉子出毛病的原因不明,也不知自己是否有责任,但不妨婉转地说一句:“壊れたのかもしれないんですが…”(可能是我弄坏的。

)这样一来,那日本人可能说会说:“いえ、あなたのせいではありません、もともと壊れやすかったんです。

もう壊れる時期にきたんです。

”(哪里,这不能怪你,这个炉子过去就总爱坏,也该坏了。

)
通过此类例子可以看到,在日本人的语言行动中,总是有一种谦让的表现,那就是通过贬抑自己来抬高对方。

但是这种态度对外国人来说,就算理解也难以接受。

日本是世界上最讲礼仪的国家之一,谦恭但是并不亲热。

和中国人相比,我们感觉和日本人相处总像隔着一个壳。

其实不仅对外国人,对日本人自已相处也同样如此。

他们处事的态度是:不要给别人增添麻烦,同时别人也不要给自己添麻烦;不愿意求助别人的同时,也不愿意别人求助于自己。

在上下班拥挤的电车上,若哪位乘客不慎碰撞或踩了别人的脚,你会听到两个人同时互相道歉,弄不清到底是谁碰了谁。

而不得已给别人添了麻烦时,也总是以某种方式表达歉意或谢意。

例如:日本人收到别人送的礼物时,会感到不安,除了在再次见面时先表达谢意之外,他们总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设法偿还他人的人情,以求得心理平衡。

中日两国语言不同,这是表面的,就深层而言,它体现着两国国民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和行为的不同,日本人讲话含蓄委婉,意在言之外。

自古以来,日本人认为语言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把语言当作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的工具,认为把头脑中的想法、内心的感觉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从而主张
尽量少说话,说话多了会招致灾祸。

到外单位办事时,习惯于先报自己单位名称,后报自己的姓名;在学术会议上自我介绍时,往往只报自己的姓。

在与人交谈时,公开暴露自己的问题不多,相反地对别人保密的问题较多。

能够公开的多半有关自己的工作兴趣、家庭生活、日常生活等等。

但是,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心情、对他人的看法、潜在的恐惧感和个人的需求等,除非是对非常可靠的谈话对象以外,则不轻易表达出来。

同日本人相比,中国人无论公事还是私事,比较喜欢表露自我,在言语交际中表露自己的程度要大一些。

中日两国都使用汉字,在文化传统方面的确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正是由于这种不同之处的存在,才构成了自己国家的语言特色。

这种非形式语言因素表现出来的语言之外的意义,就深层而言,它体现着两国国民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不同。

了解了这些不同,才能正确地运用语言,达到顺畅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一平等译:日本语句型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金田一春彦:日本语(上.下),岩波书店
[3].南博著:日本人的心理,岩波书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