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合集下载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含反思)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含反思)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标解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那是谁?又是在什么时候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二、探究新知(一)隋的统一展示材料:材料一开皇三年(583年),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的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材料二冀州谷薄,市井多奸诈,雯(jibng)为铜斗铁尺,重之于肆,百姓使之。

——《隋书•赵观传》组织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讨论下列问题:(1)隋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的姓名、都城的位置、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及统一的意义分别是什么?(2)说说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治。

这些措施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影响?师生归纳:(1)时间:581年;开国皇帝:杨坚(隋文帝);都城:大兴:统一时间:589年;统一的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1.展示材料:隋朝都城大兴位处偏西,粮食供应困难。

605年,隋炀帝兴建东都洛阳,次年,迁都洛阳;同年推动大运河的建造,以使从南方漕运粮食到北方,同时在洛口、回洛等地兴建大粮仓以备荒年时使用。

迁都凿河,还可以掌控关中政治中心与燕、赵、辽东等军事地区的运输,便于对东北用兵。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

提示:经济方面: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南粮北运,解决粮食问题;政治方面:为了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也便于对东北用兵。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秀教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秀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评价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提高全面、辩证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到人民在劳动中体现的智慧与创造力。

认同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教学重点】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教学难点】辩证、全面地对大运河的开凿进行评价【教学过程】1、本学期需准备:小笔记本一个,主要是梳理笔记,定期检查。

没有其他练习册。

2、出示朝代歌,回顾朝代更替的基本知识点。

本学期我们就要学习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先来学习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导入新课:教师引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了哪些事情呢?(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师: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到隋建立的过程。

(可结合地图,发问这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地图?进一步引领学生回顾南北朝政权更替)生: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师强调需要整理的笔记:时间:581年;人物:杨坚;都城:长安(古今地名对照)多媒体展示隋文帝杨坚图片介绍隋文帝:隋文帝(581—604在位)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

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

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

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Yuchijiong)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

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2、隋统一全国师:请同学们看隋与陈对峙形势图师:阅读课文说说隋朝是什么时候统一的?统一后有什么影响?学生:589年隋统一南北知识拓展:589年,隋朝大军南下,进攻南方陈国。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范文5篇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范文5篇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三、讲授新课(一)导入新课入郭登桥出郭船, 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 只博雷塘数亩田。

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

诗中提到的“雷塘”在扬州,那么“君王”指的是谁?这首诗将的哪一朝的史事呢?(二)新课教授1.平陈立业——隋的统一教师:学生阅读教材“隋的统一”一目,说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何时统一全国,统一的标志是什么,统一有何意义?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与归纳学生的回答。

小结:隋朝建立,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这为隋朝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那隋朝的国力发展如何呢?出示任务:PPT呈现有关隋朝经济富庶的史料。

请同学们回答:隋朝的经济为何如此繁荣?反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与交流。

(1)发展经济;(2)编订户籍;(3)统一南北货币和度量衡制度;(4)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教师设疑:这些措施的实施又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结果?学生结合教材及PPT呈现的“柱状图”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隋朝实施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小结: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隋朝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是因隋文帝“治国有方”,有一批优秀人才为国“出谋划策”,那“优秀人才”如何选拔呢?2.励精图治——开创科举制教师:PPT呈现“举子看榜图”,让学生阅读教材“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一目,说出隋朝在选官上有何创新?原因如何?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学生的回答。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篇1一、整合教材子目,巧设教学活动(一)遵循特定原则,整合教材子目本课完整展现了隋朝从建立、统一、强盛,直至灭亡的全过程,充分展现了历史的时序性和完整性。

隋朝的统一与强盛离不开隋朝两位皇帝的励精图治,隋文帝建立隋朝并实现全国统一,他发展经济的同时,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则正式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此外,隋炀帝还开凿出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进一步将统一的隋朝推向繁荣。

但同时,包括开凿大运河在内的一系列暴政,又使得隋朝最终走向了灭亡。

因此,基于历史的时序性,我将第二子目“开通大运河”和第三子目“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互相对调。

这样的调整便于子目之间的合理过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便于学生对于隋朝的这段历史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统编教材是集合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智慧汇编而成,并将作为统一教材推行全国,所以这本教材十分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教材中每一个子目的设计和编排都是专家们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不可任意调整子目、整合板块。

我认为对于教学中子目的调整和板块的整合需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整体性原则。

初中历史教材的有些子目之间没有形成系统连贯的体系,子目之间跨度大,逻辑性不强。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整合教材并结合一些过渡方法,将不同知识点沟通衔接起来,使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其次,时序性原则。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消亡》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消亡》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消亡》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隋朝的建立与发展;
2.研究隋朝的统一与国家治理;
3.了解隋朝的疆域扩张及其原因;
4.掌握隋朝的政权更迭与灭亡。

二、教学重难点:
1.隋朝的统一与治理;
2.隋朝的疆域扩张;
3.隋朝政权更迭与灭亡。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2.学生《历史》教材;
3.课堂活动设计。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隋朝地图及图片,引起学生对隋朝的兴趣。

2.知识讲授:讲解隋朝的建立与发展,包括统一与治理。

3.讨论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隋朝的疆域扩张及其原因。

4.知识总结: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5.运用技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隋朝政权更迭与灭亡的过程。

6.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阅读作业。

五、教学延伸:
1.补充阅读:提供相关资料供学生阅读,深入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2.写作任务:为学生布置写一篇短文,描述隋朝的统一与消亡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批改学生的写作作业并给予评价;
3.个别辅导和讨论,帮助理解难点。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隋朝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灭亡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灭亡原因,掌握隋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记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隋朝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可能还不够熟悉。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先秦时期的历史,对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了解隋朝的统一和灭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灭亡原因,掌握隋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过程、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灭亡原因。

2.教学难点:隋朝的统一过程、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灭亡原因的具体情况。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史料教学法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教案:根据教材内容编写详细的教学设计3.史料:隋朝的相关史料和图片4.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隋朝的地图和隋朝的建立者隋文帝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隋朝的历史背景和建立过程。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隋朝的历史事件和大运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统一过程和大运河的开通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隋朝的灭亡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和教学反思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和教学反思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知道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知道科举制的创立;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大运河开通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隋朝的灭亡的原因”等,培养沉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隋朝大运河”图片的观察,培养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朵,名叫琼花。

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农民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隋炀帝大失所望。

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引导学生回顾北魏统一之后到隋统一的历史。

北魏统一北方之时,南方的东晋政权被权臣所取代,建立了另一个国家,史称宋,这一年是公元420年,之后,宋又被权臣所取代,改国号为齐,齐又被梁取代,梁又被陈取代,宋齐梁陈,这就是南方的四朝。

而北魏统一北方之后,不久因为两个儿子争夺王位,把国家分裂为一东一西,就是东魏、西魏。

东魏西魏不久也接着被权臣所取代,分别建立北齐、北周,尽管北齐有战神兰陵王的存在,奈何北齐后主高玮昏庸无度,最终北周灭掉北齐统一北方,但是北周之后不久也被外戚杨坚所取代,什么是外戚呢?外戚就是皇后那个家族的人。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历史。

教材从隋朝的建立、统一、繁荣到灭亡,全面展示了隋朝的历史画卷。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理解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隋朝的历史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教材,深入探究隋朝的历史。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需要具体的事物作为依托,因此,教学中需要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繁荣和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隋朝的历史功绩和教训,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朝的统一过程和隋朝的灭亡原因。

2.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分析,以及对隋朝历史的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隋朝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隋朝历史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素材:收集关于隋朝的历史资料,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隋朝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隋朝有什么了解?隋朝在中国历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隋朝的建立、统一、繁荣和灭亡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以及隋朝的灭亡。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隋朝的历史了解相对有限。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结合已有知识,全面了解隋朝的历史。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方面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认识隋朝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

2.教学难点: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历史图片、视频、PPT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隋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让学生对隋朝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探讨隋朝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隋朝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新课标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新课标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4.通过讨论隋朝的灭亡,提高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得出历史启示的能力。
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难点
通过学习讨论从隋亡中得出正确启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由《玉树后庭花》的故事和歌曲导入
听歌曲和故事,了解基本事件
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
讲授新课
1、隋的统一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隋的建立及统一
3.隋炀帝限制、削弱官员大权,加强中央集权,让朝廷官员不满。
4.各地人民起义的打击。
5.隋炀帝三征辽东,横征高丽,战争频繁,引起国内人民对隋炀帝的强烈不满。
学生在书上找到并勾画:581年,杨坚夺取北魏政权,建立隋朝,都城洛阳。找到并勾画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学生讲述胭脂井的故事
学生结合书本及以前所学知识,讨论、归纳隋朝统一的影响
四、隋朝的灭亡
材料研读:《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 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学生看书归纳隋炀帝的暴行?
1.国家统一后,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百姓们不满。
2.隋炀帝横征暴敛,极度奢侈,朝廷腐败。
学生结合课本总结隋文帝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讨论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再选派小组代表发言和个人发
言。教师在引导时可提示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一是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
小组讨论总结
学生看课本,了解隋以前的选官制度
学生讨论科举制的影响
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隋炀帝的暴行及隋朝灭亡的原因
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时: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场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智慧和力量显示了我国劳动时人民智慧和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

教学难点: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封建社会: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确立和发展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时期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二)、新课讲解:1、隋的统一、(1)、隋的统一隋朝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北周外戚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隋统一时间:589年(2)、强盛的隋朝①措施:发展经济,编定户籍,统一南北货币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②作用:隋统一后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相关史事: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

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

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

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各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

2、开通大运河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605年大运河中心及五大水系: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繁荣及灭亡的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隋朝的建立背景、隋文帝的统一措施、隋炀帝的统治及其衰败、隋朝的灭亡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认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具体过程、原因及其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背景、统一措施、灭亡过程及其原因,认识隋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过程、灭亡原因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隋朝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隋朝有哪些重要历史事件?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隋朝的历史图片、地图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分析隋朝的统一过程、灭亡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内容主旨】隋朝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同时,在其短暂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创举,尤其以开通大运河和创立科举制为代表,为后来唐朝的繁荣强盛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了解隋朝建立与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灭亡等相关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隋朝骤亡的原因;通过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初步掌握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识读东汉至隋朝政权更迭示意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等历史地图和相关文献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认识隋朝完成统一的意义,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对比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通过分析典型材料,增强思辨意识,认识到历史解释的复杂性。

感悟隋朝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和王朝兴衰的规律;认识到国家与社会治理必须以民为本,与时俱进,方能长治久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大运河的开通教学难点:隋朝灭亡的启示【教学过程】环节1:教师出示东汉至隋朝的朝代更迭示意图,带领学生回顾从东汉至隋朝之前中国社会政权的变迁。

学生回忆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环节2:教师出示课文第一目“隋的统一”相关内容节选,讲述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的历程,提问“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隋的统一对社会发展有何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史论结合,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过程及意义。

环节3:以设问“隋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为过渡,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对隋朝统治者采取的巩固统一措施形成初步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信息提取与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对于隋朝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形成基本认识,为之后的教学内容做铺垫。

环节4:出示《隋朝三省六部制》框架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隋朝在政治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师继续提出设问“当时的官员又是通过何种方式产生的呢?”,引出“隋朝在人才选拔上创设科举制”的内容,并出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科举制度与历代选官制度的不同点及其进步意义。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导入新课: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但它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这是哪个王朝?
一、统一篇——隋朝的建立
1、请你概括隋朝建立的三要素:时间、建立者、都城。

2、请根据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简要说明政权更替情况
3.想一想: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全国?(阅读课本第2页第1段文字)
4.结合秦统一意义,思考隋朝的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二、强盛篇1——隋朝的强盛
5、议一议:隋朝的强盛有哪些原因?(阅读课本第2页第2段文字)
6、
7、阅读材料,概括大运河开通的目的。

(多媒体展示材料)
8、观察教材第3页《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找到大运河的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思考隋朝经济繁荣的的原因及开通大运河的目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台儿庄古城运河》教师:台儿庄古运河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运河”||,大运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对南北交流与发展做出了重要作用||。

那么大运河是什么时期||,由谁开凿的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一、分久必合:南北重归统一展示: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北朝东魏——北齐北方:十六国——北魏(北朝)西晋西魏——北周南方:东晋——宋——齐——梁——陈(南朝)教师:上学期咱们学习了从原始社会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俗话说: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分裂混战局面之后||,是谁最终完成了南北的统一?学生:杨坚||。

教师:杨坚是如何一步步统一南北的?学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他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教师:隋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学生: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学生: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

教师:通过这些措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展示:展示: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现代文翻译:隋朝仓库里储积的粮食、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隋朝的历史贡献;
技能目标:知道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隋朝的建立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学会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历史;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隋文帝杨坚吗?他有哪些历史贡献?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二、隋朝的统一:
师:课件出示隋王朝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隋朝是何时统一的?隋朝是由谁统一的?隋朝建立后都有哪些历史贡献?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教材从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让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等多种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隋朝的历史相对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隋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感兴趣,但对于隋朝灭亡的原因和教训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过程及其灭亡的原因,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过程及其灭亡的原因。

2.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和教训。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隋朝的历史事实。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隋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4.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等,以便于教学演示。

3.教学资源:收集与隋朝相关的资料,如历史文献、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隋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关注隋朝的历史地位。

教师简要介绍隋朝的建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隋朝的统一过程。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隋朝灭亡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以及隋朝时期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人物。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掌握隋朝的基本史实,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隋朝的历史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手段,建立起对隋朝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历史人物的作用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隋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2.教学难点:隋朝历史背景的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隋朝时期的历史特点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隋朝的基本史实,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合作,讨论隋朝历史问题,提高史学研究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等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合作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北周和隋朝的交替吗?隋朝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2.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PPT呈现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康县岸门口镇初级中学伍积才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
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作用和评价。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上期学的内容:朝代更替。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北朝
东魏——北齐
北方:十六国——北魏(北朝)隋朝西晋西魏——北周
南方:东晋——宋——齐——梁——陈(南朝)
① 383年,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迅速瓦解,北方度陷入分裂和混乱。

420年,刘裕建宋,东晋的灭亡,南方经
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与此同时.在北方并立存在着一些政权,称北朝。

② 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后北魏分裂,先后出现了四个王朝:东魏和西魏,后来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
取代,历史上把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为北朝。

③ 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资料外戚是指中国古代帝王的母亲或妻子的亲戚
2、隋朝的统一
(1)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2) 隋朝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差别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
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3)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
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
(1)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
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

(2) 表现:隋文帝统治二十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

隋朝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的粮食、
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二、大运河的开通(开通大运河时的皇帝隋炀帝)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

面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利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2、时间:从605年开始,至610年开通。

3、运河组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面三仟多公里。

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
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是全世界最长的古代运河。

4、历史地位。

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但是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动脑筋
1、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答案提示
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
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答案提示
①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②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
量小,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练一练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答案提示
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活动与探究
1、比一比: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
答案提示
①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

②今天运河北段已不通航,现正在逐步修通。

2、思考与判断: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
答案提示
①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

②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

不过,说是“好事”的,还是看到了问题的
主要方面。

③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当时为开凿
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时间:581年
隋朝的建立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都城:长安
时间:589年
南北重归统一隋朝的统一
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原因: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社会经济的繁荣
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从605年起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大运河的开通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