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治疗的比较.pdf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目录一、前言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三、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评估及预防四、附件:GRADE分级标准一、前言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围手术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见于骨科、妇产科、血管外科和胸外科手术患者,以骨科手术最为常见。

我国每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的数百万病例中,有近50%患者形成DVT,其中20%出现有症状的肺栓塞(pulmonaary embolism,PE)。

美国1988年调查结果提示大约17%的孕产妇死亡是由于静脉血栓栓塞所致;另外,大面积烧伤等也是诱发DVT的高危因素。

因此,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及早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发生PE的风险,降低患者死亡率,还可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

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一)定义静脉血栓栓塞(VE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

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之近侧部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DVT可降低发生PTE的风险。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和呼吸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包括PTE、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

其中PTE为PE的最常类型,通常所说的PE即指PTE。

围手术期的PTE多见于静脉系统的栓子脱落,偶见心房纤颤者心房栓子脱落,是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诊断可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物理、化验检查,做出较明确诊断。

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的区别

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的区别

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的区别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的区别。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血栓的部位不同。

人的血管分为动脉和静脉,并可能发生血栓形成。

首先,两者的区别在于血栓形成的位置不同。

大多数动脉血栓形成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脱落,导致血栓形成。

很明显静脉血栓是发生的静脉血管内,而动脉血栓是发生在动脉血管内。

大多数静脉血栓形成是由血流缓慢和血流受阻引起的。

主要导致静脉回流梗阻,可导致充血、水肿、远端肢体肿胀。

第二、血栓的成分不一样。

动脉血栓一般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的,这种血栓。

主要是由于血小板聚集增加,所以成分中有大量的血小板。

动脉血栓以白血栓为主。

主要是由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组成。

因此,治疗主要为抗血小板。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或者血栓堵塞的时候可以用溶栓药物或抗凝药物。

因此抗凝药物是预防纤维蛋白沉积。

作为辅助治疗。

一般慢性肢体缺血或稳定性冠心病只推荐抗血小板治疗,不推荐使用抗凝药物。

而静脉血栓是由于血液在静脉血管内淤积形成的,静脉血栓以红血栓为主。

主要成分是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可以抗凝治疗。

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第三、引起的症状不一样。

静脉血栓表现为下肢肿胀、水肿等等,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后,会引起肺栓塞。

动脉血栓可以引起相应供血区的组织缺血坏死,像心脏内的血栓就会形成心肌梗塞,脑血管的血栓形成,就会出现脑血栓等等。

拿下肢举例,下肢静脉血栓的症状为形成血栓的肢体肿胀,肢体皮肤温度高,严重可出现筋膜室综合症。

动脉血栓会出现下肢肢体的发凉、皮肤温度低、麻木、疼痛、肢端或者整个肢体的溃疡、坏死等。

所以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是有非常明显的差距的。

血栓的病理名词解释

血栓的病理名词解释

血栓的病理名词解释血栓是指血液在血管内凝结成块的现象,通常出现在血管内壁受损或血液凝固系统功能异常的情况下。

血栓是机体保护机制的一部分,但过度形成血栓或血栓脱落后堵塞其他血管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1. 血栓形成机制当血管内壁受到损伤,例如创伤、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血液凝固系统会被激活。

在这个过程中,血小板会粘结在受损血管壁上,形成血小板栓。

同时,凝血因子也会被激活,形成纤维蛋白,促使血栓进一步形成。

这个过程被称为内源性凝血途径。

2. 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血栓可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两种类型。

动脉血栓通常形成在动脉内,因为动脉血流速度快,血栓容易堵塞血管。

动脉血栓常见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静脉血栓则形成在静脉内,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3. 血栓的危险因素血栓形成通常与一系列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以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此外,长时间静坐、长途旅行、过度运动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4. 血栓的症状血栓形成的症状通常与其所在位置和形成原因有关。

动脉血栓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而静脉血栓则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性炎症、肺栓塞等症状。

5. 血栓的预防和治疗预防血栓形成非常重要。

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以及戒烟限酒等,都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对于已经出现血栓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采取药物治疗,如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对于一些需要紧急治疗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手术或外科手术来解除血栓。

总结起来,血栓是一种血液在血管内凝结形成的现象,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

它的形成机制与血管损伤、血小板粘附以及凝血因子的活化密切相关。

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

预防血栓的重要手段是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已经形成血栓的患者,医生会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措施。

血栓的后果严重,因此,对于可能存在血栓风险的人群,及时预防和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国斜 视 与 d J  ̄ 科 杂 志 ,19 , ( ) 1 . ,L 9 5 3 3 :1 3
4 李乐平 .立体视觉研 究及 其l 临床意 义.眼科新 进展 ,9 5 5 19 ,1
( )5 —0 1 :76 .
是重要 因素之一 。这 是因为眼轴不平行 , 必将产 生复视 、 视 觉混淆 , 从而产生一 只眼 的黄斑抑制 、 网膜异常对应等 变 视
维普资讯
山西 医药杂志 2 0 年 1 07 2月第 3 卷第 1 期 6 2
S ax Me , e m e 0 , o 3 , o 1 hn i d D c br 0 7 V l 6 N . 2 J e 2

13 - 17
视者 2 O例 ,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 .5 。见表 1 。
过去 , 对斜视手术 的认 识 , 为仅仅 是 为了改 善外观 , 认
况且 间歇性外斜视 多不影 响视力 , 致使许 多家长 认为等 孩
子 大一些再 做手 术也不 晚。近年来 , 随着 双眼单 视及立 体 视 功能 的研究 ,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恢复双眼单视及立体视 ,
3 讨 论
达 到功 能治 愈的重要 意义 , 而且 , 良好的双眼视功能对 术后 眼位 的维持 又有 着非常 重要 的作 用。所 以, 对于 共 同性外 斜视患 儿 , 进行双眼视 功能检查 , 选择 合适 的手术 时机 , 进 行 积极 、 早期 的手术干 预 , 以期矫正 眼位 , 复正 常 的双 眼 恢

Ti s图谱检查法是 近距离 立体视 的定量检 查方法 , t mu

表 1 术前术后检查具有 同时视例数
般按其视 差大小 分 为黄斑 中心 凹立体 视 (oel t ep fva e o — sr

血栓分类及分布特点

血栓分类及分布特点

血栓分类及分布特点血栓是血液凝固后形成的血块,它可以在血管内部或外部形成。

血栓的形成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生理反应,但如果血栓过大或形成在重要的血管部位,就会成为一种危险的病理状态。

因此,了解血栓的分类和分布特点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血栓的分类根据血栓的形成位置和原因,血栓可以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两种类型。

1.1 动脉血栓动脉血栓是在动脉内部形成的血栓,通常是由于动脉狭窄、炎症、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导致血液凝固而形成。

动脉血栓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肺栓塞等严重疾病。

根据动脉血栓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1.1 冠状动脉血栓冠状动脉血栓是指在冠状动脉内部形成的血栓,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破裂导致血液凝固而形成。

冠状动脉血栓是引起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1.1.2 脑动脉血栓脑动脉血栓是指在脑动脉内部形成的血栓,通常是由于脑动脉狭窄、炎症或血小板聚集等因素导致血液凝固而形成。

脑动脉血栓是引起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1.1.3 下肢动脉血栓下肢动脉血栓是指在下肢动脉内部形成的血栓,通常是由于下肢动脉狭窄、炎症或血小板聚集等因素导致血液凝固而形成。

下肢动脉血栓可能导致下肢缺血、坏疽等疾病。

1.2 静脉血栓静脉血栓是在静脉内部形成的血栓,通常是由于静脉内的血液流动缓慢或停滞,导致血液凝固而形成。

静脉血栓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严重疾病。

根据静脉血栓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2.1 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是指在深静脉内部形成的血栓,通常是由于静脉内的血液流动缓慢或停滞,导致血液凝固而形成。

深静脉血栓可能导致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肺栓塞等疾病。

1.2.2 肺动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是指在肺动脉内部形成的血栓,通常是由于静脉内的血液流动缓慢或停滞,导致血液凝固而形成。

肺动脉血栓是一种危险的疾病,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培训学习资料-VTE预防_2022年学习资料

培训学习资料-VTE预防_2022年学习资料

骨科创伤易发VTE-严重骨科创伤及相应手术:-破坏血管壁-造成血流阻断-骨科创伤及术后限制活动引起患者静脉 流-淤滞-大面积组织损伤造成凝血系统应激性改变-涉及维柯氏三角三个方面
多种骨折均可导致VTE发生率升高-656例因髋部骨折而手术的创伤患者-DVT%-PE%-病种-全部-近端命性-40-64-23-41-1-11-1-7.5-多发伤-29-63-8-32-6-7-0.1-1-脊柱 髓损伤-47-90-17-35-5-11-0-0.8-骨盆或髋臼骨折-10-61-10-29-2-8-0. -2-单侧下肢骨折-17-45-1-8-1-5-Eriksson Bl,Lassen MR2003Dura ion of prophylaxis against venous thromboembolism wit fondaparinux-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a multicente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double blind study.Arc Intern-Med;16311:1337-1342.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骨科手术患者VTE危险分级-中华图学金系为条周-表2骨科手术的静 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度-中华骨种杂考-ZHONGHUA GUKE ZAZHI-危险度-判断指标-2009年6月 29W第6期-低度危险-手术时间<45min,年龄<40岁,无危险因素-CHINESE-JOURNAL-手 时间<45min,年龄40~60岁,无危险因素-OF-中度危险-手术时间<45min,有危险因素-ORTH PAEDICS-手术时间>45min,年龄<40岁,无危险因素-June 2009-高度危险-手术时间<4 min,年龄>60岁,有危险因素-手术时间>45min,年龄4060岁,有危险因素-极高度危险-手术时间> 5min,年龄>40岁,有多项危险因素-骨科大手术,重度创伤,脊髓损伤-中华医学会-MEDICAL-13$ 0251=2352-注:危险因素指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肿瘤、肥胖等-中华骨科求志2009,296602 604

凝血机制与抗凝治疗-2022年学习资料

凝血机制与抗凝治疗-2022年学习资料

华法林抗凝机制-维生素K-Ⅶ-IX-肝脏合成未活化-桔抗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 性凝血因子Ⅱ、Ⅶ、X、X的活化,达到-抗凝自的
香豆素类华法林-【药理学】-凝血因子Ⅱ、Ⅶ、Ⅸ、X在肝中首先合成为前体,无抗凝活性这些凝血因子的氨基末端谷 氨酸残基需在维生素K参与下羧基化,才具有抗凝生物活性。华法林可竞争性拮抗维生素K,-从而发挥抗凝作用。-【 应症】-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可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如治疗血栓栓塞性静脉炎,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 外科大手术、风湿性心脏病、髋关节固定术、人工置换心脏瓣膜手术-等的静脉血栓发生率。-2心肌梗死的治疗辅助用 。-【用法用量】-口服,第1日5-20mg,次日起用维持量,一日2.5-7.5mg。-【不良反应】-主要不 反应时出血,最常见为鼻出血、齿龈出血、皮肤瘀斑、血尿、子宫出血、便血、-伤口及溃疡处出血等。-2偶有恶心、 吐、腹泻、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增高、肾病、过敏反应等。-3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碱性磷酸酶、胆红素升-高。
血栓形成与和抗血栓形成之间需要平衡-正常人日常生活中常有轻微血管内皮损伤,体内低水平凝血-系统激活,但血液 会凝固成血栓-促血栓活性-抗血栓活性-凝血因子-抗凝蛋白-血小板-纤溶蛋白-内皮细胞促血栓功能-内皮细胞抗 栓功能-正常止血状态
血管内皮的抗血栓作用-屏障作用-防止凝血因子、血小板与内皮下的成分接触,从而-避免凝血系统和血小板的活化血小板聚集作用-合成前列环素PG2、一氧化氮NO,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灭活凝血因子作用-可灭活FIⅡa FXa等多种活化的凝血因子-降解纤维蛋白作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激活纤溶酶,降解-已形成的纤维蛋 ,保证血管的通畅
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的差别-高流速-低流速-纤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白-红细胞-血小板-白血栓“动脉血栓”-红血栓“静脉血栓” 房颤患者的心房血栓属于静脉血栓,血栓脱落是发生卒中的主要原因

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方法各有利弊

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方法各有利弊

诊疗室说到猝死,大家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心脏病。

而有一种致命的疾病却常被忽略,这就是下肢静脉血栓栓塞。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会使得下肢肿胀疼痛。

而血栓一旦脱落,则会在血管中流动,如果流到了管腔比较狭窄的肺动脉,就会堵塞肺动脉,导致肺部缺血缺氧,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猝死。

下肢静脉血栓的病因与表现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表静脉或下肢深静脉。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多种。

通常,静脉流速比动脉血流要缓慢,如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久坐不动及下蹲位等,均可导致血流缓慢、瘀滞,因而促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此外,静脉血液含有的代谢废物多、血压低、流速很慢,也容易导致血管瘀滞不畅。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个体差异性大,可表现为下肢肿胀、发麻、疼痛、浅静脉怒张、凹陷性水肿、皮肤暗红、皮温升高等等。

常见的症状是一侧下肢突然出现肿胀、疼痛,感觉发沉。

此时可以发现一侧下肢变粗,皮肤颜色改变如发青紫、暗红等,皮肤浅静脉扩张,足部背曲或压迫小腿肌肉会引发疼痛。

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金标准静脉超声检查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首选方法。

因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的特点。

而下肢静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金标准”,它不仅可以判断有无血栓,而且可以详细了解血栓的位置、范围、形态以及侧枝循环的情况。

三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主要分为3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介入治疗。

1.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药物治疗以溶栓、抗凝、促静脉回流这三类药物为主,其中以抗凝、溶栓为重要。

药物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辅助的、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虽然风险小,但是其作用也有限。

其中抗凝治疗是应用早且广泛的方法,抗凝本身并不能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但它能抑制血栓的蔓延,配合机体自身的纤溶系统溶解血栓,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血栓的练习题

血栓的练习题

血栓的练习题
血液循环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

然而,血液中的血栓问题却会给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血栓形成,本文将为大家带来一系列的练习题。

1. 什么是血栓?
2. 血栓有哪些危害?
3. 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4. 血栓疾病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5. 请列举几种血栓形成的常见疾病。

6. 引起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7. 血栓形成与凝血功能有何关系?
8. 请解释一下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的区别。

9. 请描述一下肺栓塞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10. 血栓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哪些?
11. 如何处理紧急状况下的血栓形成?
12. 长时间久坐与血栓形成有关系吗?如果有,该如何预防?
13. 如何识别自身是否患有血栓疾病的风险?
14. 请描述一下血栓溶解的过程以及相关的药物治疗。

15. 除了药物治疗,血栓疾病还可以采取哪些治疗方法?
16. 血栓形成和慢性疾病之间有何关系?
17. 心脏病患者与血栓形成有何联系?
18. 高血压与血栓形成有何关联?
19. 血栓疾病的治疗是否可逆转?
20. 什么是抗凝剂?
通过以上练习题,希望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血栓的相关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血栓形成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并且合理调节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祝大家健康无忧!。

抗板、抗凝傻傻分不清,这5点帮你搞定

抗板、抗凝傻傻分不清,这5点帮你搞定

抗板、抗凝傻傻分不清,这5点帮你搞定*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阅读抗血小板药与抗凝药有哪些区别?临床上,在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常应用抗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

这两种药作用机制完全不同,它们之间还有哪些区别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血栓的类型想明白两类药物的区别,首先要从血栓的类型说起。

不同疾病,血栓形成的病因不同,病因决定了选择抗凝药还是抗血小板药。

而依照血栓形成的部位,可分为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

▎动脉血栓动脉内血流较快。

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管内皮的斑块易受血流冲击破损,激活血小板,在其表面上发生聚集,最终可能把动脉完全堵塞。

▎静脉血栓静脉内血流较慢,凝血因子等聚集,活化X因子为Xa因子;Xa 因子将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进行修饰,形成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结合成“网”,像渔网一样网住了红细胞、血小板等,最终形成了血栓。

血栓堵住血管,造成了继发损害。

2不同血栓的用药策略抗动脉血栓(抗血小板药)—冠心病、脑梗死、周围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一级预防。

动脉血栓多为血小板血栓,随后为纤维蛋白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就是血小板聚集,因此以抗血小板为主。

抗静脉血栓(抗凝药)—房颤、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

静脉血栓多为红细胞血栓或纤维蛋白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是凝血因子的激活,因此以抗凝血因子为主。

3作用机制的区别抗血小板药物是指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以及释放等功能。

抗凝血药物是指通过影响凝血因子的功能,来阻止血液凝固过程。

4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的分类临床上抗血小板药物种类繁多,它们分别作用于血小板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抑制相关受体或酶,达到抗血小板的作用,主要有4大类。

表1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分类现在抗凝治疗的药物按作用机制分为4大类。

表2 常用的抗凝药物分类5常用口服抗血小板药及抗凝药的用药交代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可能出现出血并发症,严重者可致命。

因此,应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做好用药交代。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生物标志物研究
多学科合作
深入研究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的生物标 志物,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 依据。
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疗难题,推动该领域 的全面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临床研究进展
大量的临床研究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 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未来研究方向预测
早期诊断
个性化治疗
进一步探索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方 法,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患 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机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01
02
03
04
手术取栓
对于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手术 将血栓取出,恢复血液流通。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
预防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保 护重要器官。
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同时 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进一步
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其他辅助治疗
如改善生活习惯、控制危险因 素等,也有助于降低血栓形成
的风险。
05
发病机制
VTE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和 血液高凝状态。长期卧床、创伤、手术、肿瘤、妊娠等是 VTE的常见诱因。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地域差异
VTE的发病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 势。
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VTE发病率 存在差异。
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环境等因素均可 增加VTE的发生风险。
溶栓治疗适应症及方法选择
溶栓治疗适应症
适用于急性期患者,可加速血栓溶解,恢复血液流通,减轻症状。
溶栓方法选择

颅脑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颅脑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88
生 第 33卷 第 1期 Hebei Medical Journal,2011,Vol 33 Jan No.1
doi:10. 脑 动脉 血 栓 与 静 脉 血栓 的诊 断及 鉴 别 诊 断
· 临 床 研 究 ·
苑保 江 殷 涛 李 茹 耿岩 李江涛 李 亮
【关键词 】 颅 内动脉 系统 ;颅 内静脉 系统 ;血栓 ;影像 学 【中图分类号】 R 68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7386(2011)01—0088—03
脑循 环 (供 应 脑 的血 管 系 统 )有 供 应 血 液 的脑 动 脉 系 统 和 回流血液 的静脉系统… ,两种系统 的存在导致了脑血管阻塞性 疾病 的两种不 同类型 ,二者之 间有 区别也有关联 。为 了更好 的 掌握两种脑血管病 的特 点 ,为诊断 及治疗 提供依据 ,本 文着重 从两种血栓类型的不同之处加以研究 阐述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 20年来经临床资料及影像 资料 证 实 的 动脉 血 栓 300例 ,其 中男 170例 ,女 130例 ;年 龄 25~78 岁 ,平 均 年龄 61岁 。其 中 颈 内动 脉 栓 塞或 狭 窄 7例 ,大脑 中动脉 栓 塞 196例 ,基底 动 脉 栓 塞 或 狭 窄 34例 (21例 伴 大 脑 后 动 脉 栓 塞 ),63例为混 合型多 血管栓 塞的 患者。300例动 脉血 栓患者 中,293例均有高血压及高血脂病史 ,感染病史 5例 ,合 并糖 尿病 59例 ,颅 内肿 瘤 病史 15例 。我 院 2006年 5月 至 2009年 1月 经 临床及影像确诊 的 22例 ,男 10例 ,女 12例 ;年龄 23~56岁。平 均 年 龄 43岁 。其 中海 绵 窦 栓 塞 4例 (面部 疖 肿 2例 ,蝶 窦 炎 2 例 ),上 矢 状窦 栓 塞 10例 (产 褥 期 6例 ,饮 酒 后 发 作 2例 ,不 明原 因 2例 ),横 窦 、乙状 窦 栓 塞 6例 (乳 突 炎 5例 ,不 明 原 因 1例 ), 直 窦及 大 脑 大静 脉 栓 塞 2例 (饮 酒 后发 作 2例 )。 1.2 方 法 仪 器 设 备 为 TOSHIBA 双 排 螺 旋 CT及 SIEMENS MAGNETOM syngo C。0.35 T永 磁 型 磁 共 振 。 对 2组 患 者 一 般 资 料 、临床 表 现 、实 验 室 检 查 、影 像 学 特 点 、治 疗 及 预 后 进 行 回 顾 性 分 析 。所 有患 者均 行 CT或 MRA及 MRV扫 描 。 1.3 临 床 表 现 及 治 疗 1.3.1 300例 动 脉 型 血 栓 患 者 ,临 床 表 现 主 要 分 为 颈 内 动 脉 及 椎基底动脉系统两个方 面。其 中出血性脑梗塞 45例 ,240例为 单纯性脑梗塞 (深部 腔 隙性脑梗 塞 130例 ),脑肿 瘤致 脑梗 塞 15例 (肿 瘤 )。在 240例 非 出血 性 、非 肿 瘤 性 脑 梗 塞 中 以 头 痛 为 首 发 症 状 的 占 33% ,癫 痫 发 作 6% ,意 识 障 碍 47% ,首 发 或 继 发 为 呕 吐 症 状 的 占 23% ,肢 体 活 动 障碍 的 占 67% ,伴 体 温 升 高 占4%。其 中单侧颈 内动脉血栓患者 69例 ,病灶主要集中在额 叶 、颞 叶及 部 分 顶 叶 (图 1)。69例 颈 内 动 脉 闭 塞或 狭 窄 所 致 的 脑 梗 塞 中 ,37例 伴 渗 血 。 主 要 症状 表 现 为头 痛 、呕 吐 、癫 痫 及 意 识 障 碍 。 多数 病 例 在 发 病 第 3天 左 右 因水 肿 扩 大 而 症 状 加 重 , 72 h后症状基本稳 定。治疗早期 (6 h以内无渗血者 )主要手段 有肝素冲击 、介入局部溶栓疗法以及脱水药物 的应用等。死亡 率 8% 。单 侧 或 双 侧 大 脑 中动 脉 栓 塞 或 狭 窄 的 患 者 170例 (图 2),病灶主要集中在基底节 、丘 脑 以及颞 枕交 界 区。主要 症状

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治疗的比较

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治疗的比较

静脉血栓形成机制
静脉
(低流速)
➢静脉管腔大,压力低,血液流速慢,剪切应力小,血 小板不易聚集 ➢易于接触激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的血栓血 小板成分相对少 ➢主要由纤维蛋白与精选红课件细pp胞t 组成-红血栓为主
18
静脉血栓的形成过程
瘀血:大多数静脉血栓是在 血流缓慢和血流紊乱的区域 形成 血栓形成:凝血激活,凝血 酶生成、纤维蛋白形成
精选课件ppt 9
血栓的分类
混合血栓:血小板和纤维蛋白 网.网中充满白、红细胞
血管腔内透明血栓
精选课件ppt 10
动脉血栓形成机制
动脉
(高流速)
➢动脉管腔窄,压力高,血液流速快,剪切力高,血小板 容易聚集,故易形成血小板血栓 ➢动脉系统凝血瀑布的启动以管壁损伤释放组织因子 为主要原因,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主要是由血小板精和选课少件p量pt 纤维蛋白组成(白血栓)
11
动脉血栓形成过程
➢血管内膜粗糙,血小板沉积 形成小丘,随之出现涡流
➢血小板继续沉积形成小梁 小梁周围有白细胞附着
(白色血栓—血栓头)
➢小梁间形成纤维蛋白网 网眼中充满红细胞 (混合血栓—血栓体)
➢血管腔阻塞,局部血流停滞 血液凝固 (红色血栓—血栓尾) 精选课件ppt
12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血栓的分类
白色血栓 混合血栓 红色血栓
腹主动脉内血栓
血栓的分类
混合血栓 静脉延续性血栓的主要部分(体部),呈红色与白色 条纹层层相间,在二尖瓣狭窄和心房纤维颤动时,在左心房可形 成球形血栓是混合性血栓
透明血栓 发生于微循环小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故又 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ACCP 8th推荐

血栓的介入治疗

血栓的介入治疗

经 溶 栓 导 管 注 入 药 物
适应症: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三周 内)。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亚急性期(三周 至三个月)。 3、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发作。
禁忌症
1、伴有脑出血,消化道及其他内脏出 血者。 2、患肢伴有较严重感染。 3、急性髂-股静脉或全下肢深静脉血 栓形成,血管 腔内有大量游离血栓而 未作IVGF置入者。
缺点: 血栓完全溶解的概率不高构成 血栓形成的髂股静脉狭窄病因未解 除,血流缓慢的状况未改善,使得 血栓极易复发。
综合性介入治疗方法: 随着血管介入技术的进步,近年逐渐 形成了以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为主的快 速清除血栓并以药物溶栓术、血管球囊扩 张术或支架置入术等为辅的综合性介入治 疗方法。
血栓的机械性清除依赖于特殊的器材和设 备,常见的有: 抽吸式血栓清除器(Angiojet) 冲洗式血栓清除器(Hydrolyser) 流变式血栓清除器(Oasis) 抽吸式血栓消融器(ATD)等
3、心肺功能 不全者。
4、感染所致脓毒性血栓栓子。
5、机械性血栓清除术者。
禁忌症: 1、下腔静脉直径过大过小与滤器设计值 不符。 2、滤器置入途经的血管内有血栓。 3、孕妇,X线影响胎儿。 4、广泛或严重肺栓塞,病情凶险,生命 垂危者。
介入导管溶栓术
方法:
1、顺流溶栓
(1)经患肢足背浅静脉或大隐静脉起始段 穿刺插入导管针或留置针,给药时小腿, 膝上下扎止血带。方法简便易行,但有时 效果不佳,对足踝部高度水肿者常不能穿 刺成功。
溶栓治疗的终止:
1、血凝块已基本溶解或全部溶解疗12~72小时无效者;
4、外科医师已做出血管手术或截肢手术选择者;
5、继续溶栓可能危及患肢存活及导致功能丧失 者。

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一级段落标题】引言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类寿命的延长,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VTE是由于血液在肌肉床内形成血块而阻塞深静脉或肺动脉等重要血管,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正确和及时地诊断和治疗VTE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静脉血栓栓塞的最新诊断与治疗进展。

【二级段落标题】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1. 临床表现与评分系统VTE通常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以及由DVT或其他来源导致的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常见症状包括下肢胀痛、红肿、压痛以及呼吸困难、胸闷等。

识别这些症状并评估其严重程度对于正确诊断VTE至关重要。

目前已有多种评分系统可供医生参考,其中包括Wells评分系统和Geneva评分系统,这些系统结合了患者的疾病风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指导下一步的诊断策略。

2. 影像学检查高分辨率超声(high-resolution ultrasound)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用于检测DVT。

该技术可直接观察血管内腔是否存在血栓,并确定血栓的程度和位置。

对于怀疑PE的患者,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被广泛应用。

此外,核医学显像技术以及肺动脉造影也可以作为PE的辅助检查手段。

【二级段落标题】静脉血栓栓塞的治疗1. 药物治疗抗凝治疗是VTE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

普通Heparin和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常用的抗凝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两者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凝血酶活性,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展。

联合使用华法林(warfarin)或其他口服抗凝药物可以延长抗凝效果并维持长期治疗。

血栓性疾病的病例分析与治疗经验分享

血栓性疾病的病例分析与治疗经验分享

血栓性疾病的病例分析与治疗经验分享血栓性疾病是由血液在血管中凝聚形成血栓而引起的疾病。

根据病灶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

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

本文通过病例分析与治疗经验分享,以期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并提供有用的治疗参考。

1. 病例分析1.1 病例一患者李某,男性,57岁。

患者于2019年12月因出现左下肢疼痛、浮肿及发热,入院时左下肢肌力Ⅱ级,CT静脉造影显示左侧股静脉下段血栓形成。

患者既往无血栓病史、动脉硬化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

入院后,患者经过肝素、华法林治疗及左肢气压治疗后效果显著,病情改善并于10天后出院。

1.2 病例二患者张某,女性,38岁。

患者于2021年3月因腹痛、腹泻等症状就诊,经CT检查发现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疾病史等。

入院后,患者经过抗凝治疗及多学科会诊,在经验治疗下病情得到控制,术后恢复良好。

2. 治疗经验分享2.1 抗凝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治疗中,抗凝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华法林、肝素等抗凝药物,依据患者出血和血栓风险进行给药剂量调整。

近年来,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的临床使用证实其与华法林在减轻血栓性疾病预防方面没有显著差别,而在出血风险上更低。

2.2 气压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对于静脉血栓病患者而言,气压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通过气压运动带动血液循环,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流回流,减少下肢水肿,降低患者出现下肢血栓后综合症的风险。

2.3 治疗策略无论是动脉血栓,还是静脉血栓,均需针对病因给予个体化治疗策略。

例如,对于缺血性卒中和心肌梗死等疾病,需要尽早进行溶栓或介入治疗,加速栓塞物的消散,阻止局部缺血和坏死的进一步扩大,以减轻病情。

而对于静脉血栓患者,应当重视外科手术创伤和长时间伏床的患者,积极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3. 结语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多模式CT指导下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对比

多模式CT指导下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对比

多模式CT指导下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对比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疗效对比。

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颈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85例,随机分为动脉溶栓组40例和静脉溶栓组45例,记录溶栓前、溶栓后2、24 h和7、30 d的NIHSS评分及生活能力状态。

溶栓30 d后行疗效判定。

结果:溶栓后,动脉溶栓组平均NIHSS评分结果均显著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

两组总显效率分别为65.00%和35.56%,动脉溶栓组优于静脉溶栓组(P<0.05)。

结论:多模式CT指导的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动脉溶栓临床疗效优于静脉溶栓。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multi-mode CT guided arterial thrombolysis and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rt-PA in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Method:The carotid artery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85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arterial thrombolysis group of 40 patients and the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of 45 patients,the NIHSS score and living ability status before thrombolysis and after thrombolysis 2 h,24 h,7 d and 30 d were recorded.The efficacy of thrombolysis after 30 days were determined.Result:After treatment,the average NIHSS score results in the arterial thrombolysis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group(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wo groups were 65.00% and 35.56% respectively,the arterial thrombolysis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group(P<0.05).Conclusion: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and venous thrombolysis guided by multi-mode CT are safe,effective in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former is superior to the latter.[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rterial thrombolysis;Intravenous thrombolysis;rt-PA;Multi-mode CT近年來,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故早期恢复脑组织周边“缺血半暗带”血流是ACI早期的最为重要治疗手段[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