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的口技作品,其作用的意义就是能使听众产生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欢乐中得到教育和美好的艺术享受。

师:精彩的口技表演能使听众产生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欢乐中得到教育和美好的艺术享受;能把这种艺术以文字的形式传达给读者更需要高超的写作技巧。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感受这一艺术的魅力。虽然是一篇较为浅易的文言文,但是仍有一些阅读上的障碍,因此还需要结合书下注释,调动以前的积累来疏通文意。我们将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逐段分析,请同学们先疏通第一段的意思,提醒同学们不要看翻译书,考查一下能理解多少,随手把你刚刚知道的新词和不理解的内容划出

来。

生:(看书)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翻译第一段,并说说学到几个词语,还有哪些困惑,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生:(略)

师:尽管内容较为浅显,很容易读懂大意,但是仍需要我们准确记忆字词的意思,以便于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第一段当中的“会”、“厅事”、“施”、“而已”、“坐”需要准确掌握,还要复习一下大多数文言文中不出现量词。在读懂的基础上我们接着分析写作的精妙之处。既然写口技,那么表现的一定是技艺的高超,文章的选材要为中心服务,我们来分析第一段如何做到这一点。

生:(略)

师:(本内容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第1段点出表演的地点、道具、气氛。

能够举办宴会的绝非普通人家,不是技艺高超不会被邀请;参加宴会者也大多地位显赫,可表演者一声抚尺,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暗示表演者名声之大,技艺之高无人不晓,无人不服。

表演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说明表演地狭小、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技艺高超。

因此不管是观众的身份、表演的地点、简单的道具、演出前的氛围都与文中的“善”相照应,“善”统领全文,也可以说全文都在围绕“善”字组材。

师:根据对题目的分析,知道文章的重点是口技表演的内容,而第一段只是表演的渲染,也可以说是演出前的炒作。绝妙的口技表演绝不是简单地模仿一两种或几种声音,表现的是一个场面,甚至是一个故事。《清稗类钞》就有一则关于口技的故事《口技演夫妇度岁事》,它表现的就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多种声音混杂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下面我们就要通过学习感受表演的精彩,还要学习作者如何把这种艺术形式转化成文字,通过文字让更多的人感受口技的魅力。

生:(看书)

师:还是像学习第一段那样先疏通文章大意,再来了解同学们积累字词的情

况和不懂的内容。(板书本课出现的新词略,分三列:表时间的,其它

新词,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生:(略)

师:(教师引导学生从写法上分析)文章的第2、3、4这三个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一家人由睡到醒,由醒到睡又由睡到醒

的过程,救火的场景更是把表演推向高潮。

这一部分由三个阶段或三个场景组成

(1)第一个场景:梦中惊醒。(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 声

音从“深巷犬吠”开始.写到屋中四人的不同声音,由远及近,由小到大;

(2)第二场景:渐入梦乡。(一家人闹而复静的情景。) “夫声起”、“渐

拍渐止”、“妇梦中咳嗽”说明一家人由醒而睡.声音变小.尤其通过鼠倾盆器之言来衬托屋内的安静,尤其绝妙。

(3)第三场景:火起群乱。(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情形急转,由“一

人大呼”到“夫大呼”、“妇大呼”、“两儿齐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儿哭”、“犬吠”,再到各种风火声、救火声,,说明声音由少而多、杂,也越来越大.

学习这一部分可以通过三处变化来分析:

醒与睡的变化,场景的变化,声音大小及多少的变化。其实这些变化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摹的,请同学们再次看表示时间的词语:既

而……当是时……未几……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一家人经历了由睡到醒,由醒到睡又由睡到醒的过程,场景也由外而内又由内而外,从三个场面总体来看,声音大小变化的情形是:小--大--

小--大,声音由少而多,又由多到少,最后由少到多到杂,“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三个文段都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入情境;“宾

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演内

容而变化心态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

欲先走”说明观众已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

持能力。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

变化过程,对于烘托与赞美艺人技艺高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师:随着抚尺一下表演结束,作者没有写宾客如何评价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而是不惜笔墨重复道写到“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似乎与第1段相重复,作者为什么要花费这样的笔墨?

生:(略)

师:(总结)再次写到道具的简单,既与第1段相呼应.更是以侧面反衬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让人恍然醒悟,原来一场出神入化的表演完全出表

演者的口中,而不是借助于其他繁多的器物。

师:整篇课文我们都已学完,让我们一起来从文言知识点到写法上再进行一下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记叙的。也就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叙事的。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

课文除了直接从正面写表演的过程,还有侧面的衬托。侧面衬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头和结尾部分对表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过程中观众的神情举止的反应。这样从正面表现,从侧面衬托,生动地表现了口技表演者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带来的巨大艺术魅力。

也就是说,以上三个方面既从正面突出描写了“善”,又从侧面反衬与赞美了艺人之技的“善”。

文中还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示突然发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的有“一时”;表示相继发生的有“既而”;

表现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有“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的有“俄而”、“少顷”、“未见”。这些词语运用灵活多变,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表现出其技艺之高深。

这一部分需要重点掌握的字句:

妇抚儿乳 (动词,喂奶) 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儿含乳啼 (名词,乳头) 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宾客意少舒:心情;稍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虽人有百手:即使不能名其一处:说出

奋袖出臂:卷起两股战战:大腿

几欲先走:几乎、差点儿;跑

师:《口技》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这一表演艺术的魅力,我们还进一步学习了如何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写作方法。现在我们打开

导学,一起来了解本文的作者信息及相关资料。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初进土。《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师:学习是为了应用,本单元的文章几乎都应用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我们要做一次相关的写作练习,要求使用侧面描写。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