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013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小农阶级 手工业者
71.8%
济实力,掌 握了较先进 的生产力。 民用轻工业
五种经济成分占国民收入的 比重最大,代表落后的生产力即手 比重(1952年底统计) 工劳动、靠天吃饭,且从业人口最 多,数以亿计。一穷二百的表现。
国营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
个体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合作社经济7
特殊的经济结构决定了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2 中共云南省高校工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题组
第四章 逻辑框架图
新民主主义社会
时限 性质
特征和 社会主 要矛盾 1949-1956 过渡性质, 非独立形态 过渡 理论依据: 《新民主主义 论》,中国革 命分“两步走” 时间 内容
决定其 过渡性
党在过 渡时期 总路线
社会主义社会
8
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特征决定了新民主主义 社会具有“过渡性” ,这是中国为什么在 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因
9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1)
1. 理论渊源:毛泽东的 “两步走”理论。 2. 过渡时期的任务 从“发展新民主主义的资 本主义” 国家工业化,为 社会主义奠基。 3. 过渡的目标:迈向社会 主义,中共领导的理想
19 中共云南省高校工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题组
过渡时期总路线
1. 内容:一化三改造, “一体两翼” 2. 特点:1)符合国情。2) 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辨 证统一。建设什么?改造 什么?3)长期过渡。即逐 步改造,逐步过渡,用15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3. 实质:生产关系领域的 一场革命,改造私有制
20 中共云南省高校工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题组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把握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深刻认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把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和主要矛盾。
正确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重点把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二、授课学时:4学时三、本章基本概念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总路线。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本章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鉴于中国社会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实际状况,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便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由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革命的目的和结果绝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以后,经过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充分发展,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向社会主义过渡性质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它们彼此斗争着。
但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这个社会将不断地向着社会主义方向转化。
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1、近代中国已经有了初步发展的资本主义,这是中国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客观物质基础。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① “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就是说社会主义 改造在1955年下半年后明显地过急过快,农村 由初级社向高级社转变过急过快,城市资本主义 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时间过于短促。
② “工作过粗”,就是说在社会主义改造 高潮期间,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原则、 工作方法,被搁置一边,出现了“一窝 蜂”的局面。 ③ “简单划一”,就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在 模式选择上存在着问题。农村几乎是清 一色的高级社,城市几乎是清一色的全 行业的公私合营。
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
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国家制度。
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政务院四个副总理中有民主人士 朱德、刘少奇、宋庆龄、 黄炎培和郭沫若;政务院二十一位委 李济深、张澜、高岗
员中,有九位是民主人士;一百零五 个部长和副部长职位中,民主人士占 政务院副总理: 了四十九个。 董必武 陈 云 郭沫若 黄炎培
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解放军进入拉萨
到1950年10月已经建立起1个大行 政区人民政府(东北)、4个行政区 的军政委员会(华南、中南、西北、 西南)、1个中央直属的自治区政府 (内蒙古)、28个省人民政府,2087 个县人民政府。
镇压反革命——新中国成立初期同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并称的三大运动之一。
(3)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对富农从 限制到逐步消灭。
3、高级社 2、初级社 1、互助组
农民报名参加合作社
图为初级农业生产 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多少 和参加劳动的数量质量 多少,对社员进行粮食 分配。
农业社社员庆祝场面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 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
手 工 第 业 一 供 步 销 小 组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
“穷棒子社”从三条驴腿起家, 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重重困 难,赢得了第一个丰收年,用 事实对那些散布合作社要“穷 散架”的人,做出了强有力地 回答。这一年粮食亩产达到 254斤,超过互助组上年平均 产量将近一倍,粮食总产量 45800多斤,扣除集体留粮以 后,平均每户分配的收入达 190多元。老贫农王生摸着那 些几乎没地方盛的粮食,激动 得热泪盈眶,他说:“这是走毛 主席、共产党指引的路才得到 的,这条路我是走定了”!
20多天的战斗,凭着19双勤劳 的手,打回4万多斤柴,卖得430 多元。打柴换来的钱,全部用在了 添置生产资料上面,根据社内的迫 切需要,买了一头骡子、一头牛、 19只羊、一辆铁轮车,还有一部 分零星农具。从此,长峪山下出现 了一派前所未有的大搞生产的动人 景象:社干部劳动干在前头,活计 专拣重的干,社员你追我赶,紧紧 跟上。送粪缺车,扁担结队挑上山; 耕地缺人,人拉耠子翻开地;春播 缺种,求亲靠友来凑集,合作社终 于适时种上了地。
1956年社员们利用工余时间评分记 分
农业社女社员正在选种
3、高级社
2、初级社
(1955.10.—1956.底)
1、互助组
(1953.底—1955.9.)
(195l.12.—1953.底)
第三步:高级社
第一步:互助组
三阶段
第二步:初级社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生产资料仍属农民个人所有 生产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
第一阶段:
初级形式的 国家资本主义
第三阶段: 全行业
公私合营
第二阶段: 单个企业 公私合营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划 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
毛特概述总结笔记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既头三年,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党和人民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主要措施:抗美援朝、新解放区的土改、镇压反革命、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三反、五反”、整党运动2、第二阶段(后四年。
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国内主要矛盾:在新解放区土改和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后,已转化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党和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
主要措施:在前一阶段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比较稳妥地推进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1、担负着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即反帝反封的任务;2、在经济上,是多种经济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即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包括私人资本主义、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合作社经济并存的经济制度;3、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的人民民主专政;4、在文化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里,一些措施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关系(三)、新中国面临的困难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中南、西南、华东一些地方以及沿海岛屿顽抗,国民党大批特务、土匪也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经济上: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状态,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方针,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 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3.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经验
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的一个重大 贡献即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 渡理论: 阐述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 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
易导向合作经济
二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王国藩合作社,23户贫农, “三条驴腿”,被称为“穷 棒子社”。第一年亩产126 斤,次年254斤。1953年秋 60户农户主动加入合作社
王国藩
三是采取由低级向高级稳步前进的过渡形式
互助组
相互帮助
初级合作社
土地入股 统一经营
高级合作社
统一生产 统一分配
(二)若干失误和偏差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
单划一的现象。 •对部分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不很适当。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
经济制度 三个衡量标准: 政治制度 文化制度
经济结构中公有制占绝对优势。 马克思主义在意 识形态中占主导 地位。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确认人民民主专政是 我国国家政权。
工商业改造即把私营经济改造为公有制经济, 我国采取的是和平赎买形式 1.何以用和平赎买的改造方法? (1)这是马、恩的设想 马恩:一用夺取; 一用赎买(最便 宜) 列宁:和平+有偿=国有化
(1)我国存在和平赎买的可能性 ①过渡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有拥护宪法、愿意 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积极一面; ②政治上有人民民主 专政,经济上有国 营经济并控制着国 民经济命脉;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二是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经过 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即人 民民主专政;
三是文化上是共产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 资本主义因素: 在经济领域中,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 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政治领域中,民族资 产阶级参加国家政权;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存在 资产阶级思想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 • 社会主义因素: 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 济为主导,政治上有工人阶级的领导;文化上有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由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1951年8月,毛泽东 在罗瑞卿《关于镇压反 革命的报告》上的批示。
到1952年,随着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 的被消灭,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特别是 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历史 性的变化。这时,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上 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 命来解决。
关于过渡时间,认为需要 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 阶段,一般估计大约为15年到 20年时间。
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 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 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 的集体化。
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最 初的设想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经 济建设为社会主义准备条件,然 后一举消灭资本主义,进入社会 主义。
党的二大,第一次阐述了党的最 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提出了中国共 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即: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 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为真正民 主共和国。
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 最初设想:
认为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向社会 主义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但转变必须 经历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毛概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五)社会主义改造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围绕发展
生产力这个中心。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根本的目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造是手段, 而不是目的,变革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生 产力的发展。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中 心,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最根本的一条经验。
第四章
重点: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党在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 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也是三大改造的重 点。
பைடு நூலகம்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社会 主义改造
概
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 始。新中国成立后仅3年,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 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 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新 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提供了历史条件。 1953年6月,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总 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于1956年底成功地完成了生 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进入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20世纪中国 划时代的历史性巨变,指导这一社会变革实践的社 会主义改造理论,以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 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一)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 第二、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到1953年12月,全国参加互助合作组织的农户共4790多万 户,占总农户的43%;1954年春,全国已有初级社9.5万 个,到1955年4月,发展到67万个;到1955年秋,全国已 有高级社500多个,入社农户4万多户。1956年底,入社农 户11782.9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农业合作化在 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 第三、改造完成时间: 1956年底,基本完成。
(课件)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013)
15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
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 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 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 了发展变化过程。
16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程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1、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 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共识。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它们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 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 发展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 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 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 第四、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 定社会主义改造。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中国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17
2、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 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 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 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毛泽东在1952年9月中央 书记 处会议上的讲话大意
18
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 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 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 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 三 步
生 产 合 作 社
39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生产经营方针:为农业生产服务, 为群众生活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过渡时期是指()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从抗日战争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从1953年提出“一化三改”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从1953年提出“一化三改”到1958年“大跃进”运动
、建国初期(年),我国地社会性质属于( )
A.新民主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共产党地过渡时期总路线地主体是()
.对个体农业地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地社会主义改造
.对个体手工业地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国家地社会主义工业化
、新中国地成立标志着中国已经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我国大规模地有计划地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地标志是()
.土地改革地完成.“三反”、“五反”运动地展开
.三大改造地完成.“一五”计划地制定与实施
、建国初期,国营经济地主要来源是()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地土地 .赎买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没收官僚资本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新民主主义性质.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半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性质
、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地“三改”指()
.改造民族资产阶级
.改造农民
.改造小资产阶级
.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地社会主义改造
、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地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地作风.”其原因主要是(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党地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地互助组具有( )
.社会主义地性质.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半社会主义地性质.资本主义地性质
、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地特点是( )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以工业为主导,带动农业合作化
.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轻工业
.把对资本主义经济地改造同对人地改造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地主题是( )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进行思想战线上地社会主义革命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下面不属于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必须遵循地原则地是( )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公私兼顾.国家帮助
、过渡时期,毛泽东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地途径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保护民族工商业
.剥夺资本家地财产.限制私营工商业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地主要方式是()
.赎买.统购统销.公私合营.合作化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地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地方式是( )
.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生活上给出路.剥夺生产资料
、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具有两面性,主要表现为( )
.革命性和妥协性.主动性和被动性
.剥削工人地一面和接受共产党领导和改造地一面.进步性和顽固性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地第一、第二阶段,采取地利润分配政策是( )
.四马分肥.定息.全面统筹.公私兼顾
、土地改革完成后,党在农村工作地主要任务是( )
.组织农民集体劳动.国家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条件
.把农民组织起来提高文化水平.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在我国,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被消灭地标志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建立.全国大陆地统一
.社会主义改造地完成.土地改革地完成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对新民主主义理论地一个重大贡献和发展是提出了()
.过渡时期总路线.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地经济结构中,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地经济成分是().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地个体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形成地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地根本目地是()
.社会主义思想在上层建筑领域占领阵地
.消灭剥削阶级,铲除剥削制度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地共和国
.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毛泽东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即()
.不发达地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地社会主义
.不发达地社会主义和高度发达地社会主义
.低级地社会主义和高级地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地性质是()
.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重因素地社会
、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地“四马分肥”,其中“四马”不包括()
.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 .资方红利.工人地工资
、随着新中国地成立以及土地改革地基本完成,我国国内地主要矛盾转变为()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地矛盾
.人民大众与官僚资本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地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地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地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落后地矛盾
、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地物质基础是()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地壮大
.新民主主义种经济成分地充分发展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地初步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地完成
、在完成了()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上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性质地企业.
.初级形式地国家资本主义
.个别企业地公私合营
.全行业地公私合营
.建立生产合作社
、新民主主义地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地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地农业国
.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处在经济文化不够发达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根据马克思和列宁地设想,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在我国能得以实现,是因为().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具有两面性
.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采取“利用、限制、改造”地政策
.人民民主专政地国家政权,强大地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地建立
.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统一战线地关系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地性质,正确地结论有()
.是一个独立地社会形态
.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地过渡性社会
.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地过渡性社会
.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地社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地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中,带有社会主义性质地是()
.国营经济.个体经济
.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地标志是()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起来
.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人民民主专政地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社会地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地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同民族资产阶级地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