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合集下载

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维系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石。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高校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善,部分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不够深入。

其次,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和活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再者,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授水平有限,影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此外,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主体意识不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觉性。

最后,缺乏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无法科学、全面地评估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和成果。

因此,有必要对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以促进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1.2 研究意义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传统和文化基因,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道德情操的重要力量。

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对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问题的深入研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本研究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更有助于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更多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促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的深入挖掘和探讨,对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推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和文化自信。

从激发兴趣的角度传播美——对普通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思考

从激发兴趣的角度传播美——对普通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思考
21 欣 赏 与 实践 相 结合 .
1使 学生对教学 内容产生兴趣
随着科技 的发展 , 人们 可以通过 电视 、 网络等多种途径 有选择 地接收来 自全球各地的信息 , 当然也可以选 择性地 观看各 种各样 的 艺术表演 。但是通过课堂交流 , 笔者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 对于传统 音乐 、 舞蹈 、 曲等表演艺术的选择率极低 , 戏 不少学生表示 当电视播 放 舞蹈节 目 时会选择换台 , 更不要说买票进剧院观看现场表演。缺
旅、 中国篇—— 民族之旅 , 中涵盖 了芭蕾舞、 其 现代舞、 爵士舞 、 东方 舞、 中国古典舞 、 中国民族 民间舞等不同类型的舞蹈 , 每一个舞 并就 种进行理论与欣赏相结合的介绍 。有了清晰的学习框架后 , 于 更易 学生在接受不 同舞蹈信息时进行 区分和辨别 , 同时进行横向和纵 向 的比较 。
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 , 笔者通过几年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 学等几所高校面向普 通大学生 开设 《 舞蹈鉴赏》 课程 , 一方面切身体 会到 国家和教育部 门对 于文化素质教育 的重 视程度 以及 开设这类 课程的必要性 ; 另一方 面则切 身体会 到“ 兴趣激发 ” 于文化素质教 对 育课程普及推广的关键性。
在每学期 的第一 堂课上 , 笔者都会针对 本期学生提 出关于“ 兴 趣” 的调查问题。通常学生选择该门艺术选修 课的原 因会分 为四个 类型: 第一类表示 因为喜欢 舞蹈而 选课 , 占 1 %; 约 0 第二类 表示不 喜欢 舞蹈 , 只是 电脑抽签选 中该课 , 占 1%; 三类表示 由于该 约 0 第
2 使 学 生 对 教 学 方式 产 生 兴趣
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在其 《 舞》 说 一文 中谈道 :生命 的机能 是 “ 动, 而舞便是有节奏 的动 , 或更准确点 , 是有节 奏的移易地点 的动 , 所 以它直接是生命机能 的表演。” 舞蹈 的载体 是人的身体 , 可以说 人类从手舞 足蹈诞 生时就已经具备 了舞蹈 的条件 ,只是 随着年龄 的增长 , 人们逐渐忽略了这个与生俱来的能力。只有亲身 亲历 了舞 蹈 的过程 , 能真正了解舞蹈 、 才 认识舞蹈 , 并喜欢舞蹈 。因此 , 单纯 依靠 听讲解 、 看视频无法满足 当代大学 生对于舞蹈 的好 奇和渴望 , 也无 法激 发起他们对舞蹈的兴趣 和热 情。《 舞蹈鉴赏 》 必须改变 课 单纯鉴赏 的教学方式 , 让学生们动起来 。

大学人文素质心得体会5篇

大学人文素质心得体会5篇

大学人文素质心得体会5篇大学人文素质心得体会 (1) 人文素养,百度百科的意思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质与职业修养这门课带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一种学习上的启迪,更是一种在精神上的影响。

人文素质与职业修养可以解释为人文素质与职业修养的相互影响,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职业素养是专业第一位,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

因此,这门课对我们将来的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我其实是那种不太会适应环境改变的人,进入大学,如果不适应环境的改变,那就会一点点落后于别人,因此,开学第一课时,老师就讲了我们应该如何适应大学的生活。

大学与中学的确有很大的不同,在这里的确比高中自由,但现在的自由,也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在这里我们要学会独立,不再像我们高中那样,上个厕所也要拉上一个人一起去。

刚开始真的不适应,其实现在觉得,一个人也没什么不好,可以独立做很多事情,手脚麻利,不用牵挂什么。

当然,我们也要适应教学的安排,一天中总有那么几个时候是没课的,所以要合理安排空余的时间,积极为未来的就业做安排。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校园文化折射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行为规范,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影响。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

而关于做人,我们的确要有自主意识,正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确定自我。

在每个角色中,安分于自身,不逾越。

就像老师说的,该玩的时候,玩的疯点没关系,而在学习时也应该认真对待。

大学里,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每个人都从零开始,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可以做一个独立自主、诚实守信的人,我们要合群、要有责任感。

其实,我们还需要在这里学习一种叫团队意识的东西,与别人沟通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要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别人沟通交流,其实这也是一种素质的体现。

基于实现素质教育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基于实现素质教育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基 于 实 现 素 质 教 育 的 高 校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思 考
郭 萌
( 西安科技大学 人文与外 国语学 院, 陕西 西安 7 0 5 ) 10 4

要 : 园文化建设是 高校 办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 实现 素质教 育具有 重要 的作用和 意义。校 园文化建设 的物 校 对
质文化 、 制度 文化、 行为文化 、 精神 文化四个层面 , 有利 于培 养大学生的业务素质 、 思想道德 素质 、 身心素质 、 文化 素 质 。校 园文化建设 , 应从加 强对校 园文化建设的领导 、 增强校 园各项 活动 的文化 色彩 、 强 高校 的学术氛 围、 增 充分 发挥教师 的主导作 用等 几个方面入手 , 以实现素质教 育的 目标 。 关键词 : 素质教 育 ; 高校校 园文化 ; 建设
第3 卷 第5Βιβλιοθήκη 22 1 年 9月 0 1

术 与 创 新 管 理
Vo . 2 No 5 13 . S p . 01 e t2 1
r C I HNOL GY ’ E O AND I NNOVA ON MANAGE  ̄ ME NT
【 高等教 育与研 究】
h e c e ’ e d n e i r e r l e te g a fq l t e u a i . t e ta h r sl a i g rl n o d rt  ̄t z h o so ai d c t n o o i l u y o
Ke r s:q a t d c t n;c mp sc l r ;c n t cin y wo d u l e u ai i y o a u ut e o s t u u r o
合 高 校教师 的教 学 科研 、 生 的学 习生 活 以及 各 种 学 实践 活动 , 建 一 个 和谐 、 构 良好 的校 园 素 质 教 育 环 境 , 而实 现素 质教 育 的 目标 。 从

对当前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对当前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大 学 教 育 的 目标 是 培 养 全 面 、 谐 发 展 的 人 。 但 反 思 和 我 们 今 天 的大 学 , 养 了 不 少 只 懂 科 学 技 术 而 缺 乏 人 文 素 养 培 的 灵 魂 苍 白 的“ 心 人 ” 不 懂 科 学 技 术 缺 乏 科 学 素 养 只 能 空 和 侈谈 人 文 的“ 边缘 人 ” … 这 两 类 人 相 对 于拥 有 人 文 素 养 和 。
的时代” 是历史赋予大学教育的神圣使命 。 ,


高 校 文 化 质 教 育 的 现 状
上海 交通 大学坚 守“ 学生 教育 应 当抓 灵魂 ” 大 的理念 , 开设
“ 学 人 文 ” 程 , 办 “ 学 人 文 节 ” 延 伸 大 学 人 文 第 三 课 大 课 举 大 , 堂。l [8 3’ 些 做 法 和 经 验 在 促 进 高 等 学 校 教 育思 想 和 人 才 培 这 养模 式 的 转变 、 育 教 学 改 革 、 园 文 化 建 设 、 会 实 践 等 方 教 校 社
收 稿 日期 :0 9 0 — 7 2 0 — 2 2
基金项 目:0 7 2 0 年江苏省 高等教育教改 立项研究课题 “ 多校共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 刘 关 江( 96 )女 , 17 一 , 湖南郴州人 , 河海大学助理研究员 , 士 ; 硕 蕾( 9 1 )女 , 18 一 , 江苏泰州人 , 河海大学助理研究员 , 硕士。
教育 的成效不容 乐观 。如仍有 一部分 学生没有参与过 文化
素 质 教 育 活 动 , 过 半 学 生 对 文 化 素质 教育 在责 任 感 教 育 方 有
面缺乏认 同 ; 生青睐社 会实用 类选课 , 对古 典文学类选 学 而 课冷漠 ; 生作 弊现象 比较普遍 , 学 在学 习中缺失诚信 ; 在生活 就业压 力下 , 学生 缺乏 自我 调适能力 , 等等 。这些现 象从不

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的思考

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的思考

认 为 , 学在人文 素质教育 中具 有重要 的地位 , 开设人 文 哲 在 素质教育课 程体 系中应该 突出哲学课 的作 用 。郭 春林等认 为要 充分利 用 活动课 程对 文化 素质 课 堂教 学 的延 伸 作用 ; 要充分 重视隐性课 程对学 生人文 素质 的培育 。这 些提 法基 本上代表 了 目前人文素质教 育课程设置 的基本 方 向。() 3 个 案研究 。如李惠对 西南农 大 、 莉等对 中山大学 、 晓明等 龙 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大学生人 文 素质 教 育课 程 设 置的研 究 , 高校 二 对 各
针 对不 同层 次的 学生提 出了较 多方 案。
( ) 大 学 生 文 化 素 质 课 程 设 置 原 则 的 研 究 。张 岂 之 认 1对
了大学 生人文 素质教育基 地 .并 在5 所 高校开 展 了人 文素 2 质教育试 点工作 。十余 年中 . 国内各大学努力构建 大学人文
对 天 津 大 学 和 石 家 庄 铁 道 学 院 、 王 静 对 山 西 省 本 科 院 校 等 个 别 院 校 的 大 学 生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情 况 进 行 了研 究 ,但 个 案
研究还 是较少 。() 4 对不 同类 型的院校人文素 质教育课程体
系 的研 究 较 多 ,比 较 性 研 究 很 少 ,财 经 类 院 校 的 研 究 则 没
对 高 校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课 程 体 系研 究 的 思 考
陈景 聚
( 西安财 经学院 思想政 治理 论教学部 , 陕西 西安 7 0 6 ) 10 1
摘 要 : 强 高校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研 究是 一 项 文 化 建 设 理 论 和 课 程 体 系改 革 和 建设 的 重 要 任 务 , 强 这 一 研 究 对 于 改 变 加 加

高校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现代高校校园文化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和特点。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的进步,高校校园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丰富,既体现了国家的文化传统,又融入了国际文化元素,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一、校园文化的意义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现代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社会意识。

其次,校园文化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术氛围和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再者,校园文化也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积极心态,提升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二、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的体现高校校园文化中广泛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比如,学校会组织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国画、戏曲等艺术表演,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学校还会开设相关课程,如中国文化、中华礼仪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三、国际文化在高校校园的融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多,国际文化在高校校园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融入。

学校会组织各类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国际学生交流、英语角等,让学生接触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增加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会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丰富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国际化素养。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和途径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需要各方共同参与。

首先,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文化素养。

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社团组织,激发学生的创造和参与热情。

最后,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引入社会资源,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五、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校园文化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培养他们的学术兴趣和专业素养,并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如今 高校文 化 素质 教 育 课 程设 置 是 怎样 的一 番景 象呢?笔者通过 对 国内若干 所“ 8 9 5工程” 大学 的文化 素质教育课程 实 施状 况 的深入 调研 , 发现 以
下问题 : 1 1 1 课 程 目标 及 功 能 定 位 不 明 晰 . . 课程 目
相关课 程体 系 的科 学 、 善 与否 , 决 定文 化 素 质 完 是 教 育工作 质 量 的关 键 。近 年 来 , 国高 校 的文 化 我 素 质教育 课 程 建 设 取 得 了令 人 瞩 目的 成 果 , 也 但 逐 渐暴露 出 一 些 深 层 次 的 问 题 , 此 类 问题 如 不 对
高 校 文 化 素质 教 育课程 面临 的 问题 与对 策
郭丽丽, 霞 汪
( 南京 大 学教 育研 究 院 , 苏 南京 2 0 9 ) 江 1 0 3
摘 要 :9 8年 教 育 部 高 教 司下 发 《 于加 强大 学生 文 化 素质 教 育 的若 干意 见 》 着 重 强 调 要 通 过 开 设 文 化 素 19 关 , 质教 育 必 修 课 和 选 修 课 的方 式 方 法 ,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贯 穿 于 大 学 教 育 的 全 过 程 。经 过 多年 的 努 力 , 化 素 质 把 文 教 育课 程 在 高 校 普 遍 开 设 。随 着 实 践 的逐 步 深入 , 些 突 出 的 问题 随 之 而来 , 课 程 目标 不 够 明 晰 、 程 体 系 一 如 课
很好 地诠 释 了这个 问题 ,通 识课 程 固然要 使 学生 “ 获得 知 识 , 其 目的却 不 在 运 用 知 识 , 强 调 体 但 而
会、 领悟 , 通过 知识 而 升华 与 内化成 为 观 念 、 怀 、 情 态度 和素 质 ; 讲授 不 在 于知 识 的传 授 , 在 于对 其 而

关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文 化教 育 I I
丁 汀
科 黑江 技信总 — 龙— — —
关于高校 文化素质教育 的几点思考
( 重庆教 育学院教 务处 , 重庆 440 ) 0 00
摘 要 : 建立课 程体 系、 从 开辟第二课堂、 园文化建设等主要任务 和措施 等方面着手 , 规 范管理 , 校 从 改进工作作风 , 高服务质量 , 提 多种方法和 途 径培养加强大学生文化 素质教 育。 关键词 : 文化素质 ; 育培 养; 径 教 途 高等学 校文 化素质 教育要 根据学 校党委 、 生坚定信念、 胸怀祖 国、 加强修养 , 勤奋 学习 、 勇 3 校园文化是对学生文化素质进行教育的 . 1 行政的工作安排和上级主管部 门的统一布署 , 深 于实践 、努力增 强学生政治敏锐性 和历史 使命 载体之一。 通过建立科学、 明、 文 健康的校 园氛围 入贯彻党 的十七大和《 中共 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 感。扎实推进学生常规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 着 来 引导学生提高分辩是非 、明辩美丑善恶 的能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 以及教育部 力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依托“ 两课 ” 教育、 周 力 。努力营造 良好的校风学风 , 重视校内的文化 《 关于加强大学生 文化 素质教育的若 干意见》 等 末教育 、 专题教育等多种渠道 , 切实抓好对学 生 硬件设施 的建设 , 改造和建设各种文化设施 和设 文件精神 , 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 的学习、 安全 、 纪律、 道德、 法制教育。 在学生中开 备。 提高场所的文化层次 、 优化文化环境 , 深入开 要求为标准 ,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 展实施如“ 一封家书” “ 、一份开支记录” “ 、一个学 展校园文化建设创造 了有力 的条件。 使学生置身 载体 的作用。促进学校和谐创新校园建设 , 提升 习总结” “ 、一种生活体验 ”“ 、一次感恩行 动” 等专 其中 自 然而然受 到熏陶与感染 。 充分发挥一报两 校园文化品位 , 使学生政治思想 素质 、 文化素质、 题活动 , 提高学生 的学习意识 、 诚信意识 、 自主意 台( 院报 、 电视 台、 广播电台) 的作用 , 加大文化素 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和谐发展 , 成为具有高度社 识和节约意识等。 坚持班 、 学 院)学校三维心 质教育宣传教育力度 ,促进校园精神文 明建设。 系( 、 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下面 理健康预防体系 , 善心理健 康指 导工作 , 完 扩大 在校 园内设立 了英语 角, 建设植物 园 , 大型 增设 谈谈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主要任务 和 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和宣传力度。 开放心理健康 厨窗 , 经常更替厨窗内容 , 以丰富多彩的形式 , 激 措施。 专题阅览室 , 营造 良好 的心理健康环境 , 加大对 发学生兴趣 。 教务动态》 在《 等内部 刊物上开辟如 l加强文化素质课程体系建设 , 充分发挥其 辅导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 做到早发现 、 干 “ 早 春雨文化素质教育 ” 等专栏 , 介绍文化素质教育 主渠道 、 主阵地作用 预、 恢复。 早 开展和基地建设情况 。同时 , 不断加强与其他国 在高等学校文 化素质课 程体 系建设 中 , 首 2 . 2以争创品牌活动为抓手 ,全力拓展学生 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兄弟学校的交流 , 先, 我们有 目的有计划进行精 品课 程建 设 , 要把 综合素质。以争创品牌竞赛和活动为抓手 , 为同 实现人文校园氛围与生态校园氛 围的结合 。 广泛 文化素质教育精 品课 程建设 纳入学 校总体的课 学提供丰富的展示机会。 集中资源、 精心策划、 充 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素质 的提高。 程建设规划中去 , 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的有机 分准备 , 全力组织参与校外 竞赛 , 如全国大学生 3 _ 2充分利用各种主题文化活动 ,全面培养 结合起来。 要以教学改革项 目立项 的形式组织教 艺术展 演 , 国“ 全 挑战 杯” 课外科技 学术作 品竞 提高学生素质 。 学生个性 特长是学校开展校园文 师开展 与专业 紧密结合的文化素质教育课 程的 赛 、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 大学生英语竞 赛专业 化建设 , 组织课夕 活动小组 , I - 涉及文化 、 艺术 、 体 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同时 , 加大教材建设的立项 性竞赛等活动, 努力确保学生活动影响力 。实施 育 、 学科竞赛等素质和能力培养内容 。主题班会 和出版资助力度 , 出版具有高质量 、 有影响 的文 “ 学业延伸工程 ”“ 、素质拓展工程”“ 、党建堡垒工 有计划 , 有组织地进行 , 对学生进行 了一次形式 化素质教育类的教材 。其次, 我们要根据高校教 程” 面向社会工程” 充分发挥 国家级大学 生 多样 , 和“ , 内容丰富 , 教育深刻的活动 。 组织学生观看 学工作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 组织和精选一批选修 文 化素质教育基地和语言文字示范校 的辐射作 纪念邓小平 、 百色起义 、 庆祝国庆活动专题影片。 课, 这是文化素质教育实施 的主渠道之一 。定期 用 , 整合 活动资源 , 积极构建 以专业或相近专业 通过这些活动 , 了学生思想认识。有效活跃 提高 和不定期根据教学计 划和实 际需要 调整和新增 群为单位的活动体 系, 努力形成培训 、 训练 、 竞赛 了校园氛围 , 激发 了学生参与 的热情。在学生的 课程, 从而建立和完善文学 、 历史、 哲学 、 艺术 、 自 体化的活动模式 , 分类指导、 逐级递进 , 扩大学 素质培养中发挥 了不可替代 的作用。 校园精神是 然科学等系列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 在促进文化 生活动的参与面, 增强学生活动的导向性 。组织 校园文化的灵魂 。 良好的校 园精神具有催人奋发 素质教育工作开展 的同时提高学生文化 素质和 开展以学生文明修身为主要 内容的“ 大学生文化 向上 、 积极进取 、 开拓创新的教育作用 。 通过个性 就业 竞 争 力 。 次 , 计 划 的 组 织 开展 “ 化 素 素质教育活动节” 再 要有 文 系列活动 。 通过举办学术讲座 、 化 的办学 目标和校风要求形成 巨大 的精神力量 质教育教授讲坛 ” 活动 , 利用 各种资源 , 精心 策 辩论赛 、 征文比赛 、 计算机技能大赛 、 专业技能 比 和心理环境 , 激励鞭策师生健康成长 。 发挥广播 、 划, 认真组织 , 规范管理。 聘请文化素质方面知名 赛、 选秀及 炫舞大赛等 , 大力 开展学生文化 素质 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工具 的作用 , 发挥宣传媒体 的 专 家、 教授到校以传统文化 、 人文艺术为主 的文 教育活动 , 充分发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品牌活 教育优势 , 以爱国主义 、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 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 报告)坚持学术 讲座 的前 动的示范作用 , 校园文化。 , 繁荣 主旋律。 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师生们追求高尚的道 瞻性、 多元性、 专题性、 交叉性 、 整合性 , 注重发挥 23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着力点 ,培养学生适 德情操、 . 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科优势 。 应社会的能力。 有组织 的开展社会实践和服务活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2努力培养 和形成的第二课堂教育体 系, 成 动 , 有计划 的建立一批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 不断 和创设优质教育、 教学质量 的重要 内容 。 广泛开 为文化素质教育 的补充 扩大社会实践成果 。根据新 的形式和现状, 建立 展以学生为主体 、课内外文化素质活动为内容、 开展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我们要 以团 和完善 “ 校地共建” “ 、校村联建” “ 、 校企互建 ” 的 校园为载体的校园文化素质建设 , 目的有计划 有 的组织建设为依托 , 以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为锲人 新格局。 科学规划 , 突出重点 , 积极探索和建立社 实施 学校整体教育 、 教学工作 , 促进学生健康成 点 , 校 园文 化 活 动 为 载 体 , 以 以社 会 实 践 活 动 为 会实践与专业学 习相结合 、与服务社会相结合 、 长 。 着 力点 , 努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 积极推进 大 与勤工助学相结合 、 与就业创业相结合 的管理体 参 考 文献 学生科技创新特色活动 , 和形成第二课堂教 制 , 培育 利用双休 日 和节假 日, 广泛开展青年 志愿者 【 高云伟. 高职院校人 文教 育明. 1 ] 加强 机械职业教 育体系。 “ 四进社区” 社会实践活动。 创新形式, 丰富内容 , 育。0 14 . 20 ( ) 2 加强 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 , 。 1 不 全力开展“ 三下 乡” 社会实践 活动 , 保再获佳 [】 确 2邹尚智. 素质教 育理论与 实践f . M1 重

关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建设之思考

关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建设之思考
教学 内容安排 既做到 了理论 联系实 际 ,又突 出教学重 点, 既满足 学员 的知识需求 , 又与部队岗位实际相贴近。
【 黄旭仁 , 3 1 一 李西永. 在任职教育 中加强教 学设计 的探 索__ I科技 1
信 息 ,0 8 (8 . 2 0 ,1 )
20 ,2 . 05( )
的每一个章节 , 并遵循“ 定量分析和定性 分析相结合 、 通 用性 和专用性相结合 、 够用性 与拓展 性相结 合” 的实 用
【 王 国勇, 2 】 张红春 . 任职教 育院校 的课 程观 军事 电子教 育 ,
2 0 ,3 . 05()
原则 , 成从 装备应用 引出理论 、 形 从理 论应用 引 出性 能 分析 、 从性能分析引出法规依据 的链式 内容板块 。这种
二、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及其选修课程之现状
纵 观教育发展历史 , 教育一直是在适应社会发展的
实践中不 断发展和变化 的。十多年以前 , 我国提出了素
质教育 的思想 , 这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 就世 界范围而言 ,
科学技术 的创新 与迅猛发展 , 引发了许多危机 。 一方 面 , 它造成人 的片面发展 。掌握高科 技或生 活在高科技 社
会中的人 , 由于忽视 了人文素质教育 , 往往素质有缺陷 ,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 、 改革 人才 培养模式 的重要切入点 , 由于不 同的大学对文化 但 素质教育 的理解有很大 的差异 , J L此素质教育 的着重点 大
也有不 同。有 的重视课程体系的规划 , 有的重视第二课
眼光和改革创新 , 其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
总之 ,文化素质教育 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 的一个方 向,
但是, 各大学基本上是从各 自对政策 的理解 、 办学理念 、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成果展示
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 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 了提升。
国外某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案例
案例概述
该高校位于美国,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跨学科学习,实施了一系列 文化素质教育措施,旨在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实施过程
该校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 目,设立跨学科课程和研究中心,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实习机会 。
CATALOGUE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案例与启示
国内某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案例
案例概述
该高校自2010年起,实施了一系列文化素质教育措施,包 括开设文化素质课程、举办文化讲座、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等。
实施过程
该校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年级、 专业的学生制定具体的文化素质课程和实践项目,确保学 生能够在校期间接受全面的文化素质教育。
现代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文化素质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成为高等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素质教育的意义
促进全面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传承文化传统
文化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其综合素质。
THANKS
感谢观看
学生需求的多样性
学生对文化素质教育的需求存在多样性,需 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开设更多个性化的课 程。
04
CATALOGUE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提升策略与方法
优化课程设置,强化文化素质教育意识
设立文化素质课程
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增加文化素质课程,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 等,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课 , 课 的 多 为 讲 师 以 下 职 称 的 年 轻 教 师 , 些 教 师 开 这 由于 阅 历 浅 、 学 经 验 欠 缺 , 使 开 设 课 程 的 门 数 教 致 少 , 学 质 量有 待提 高 。 教 ( ) 生 选 课 缺 乏 引 导 , 而 不 修 现 象 严 重 二 学 选 由 于 选 课 前 缺 乏 必 要 的 指 导 , 生 选 课 具 有 从 学 众 心 理 和 一 定 的 盲 目 性 、 意 性 和 功 利 性 。加 之 素 随 质 课 的 上 课 时 间 一 般 安 排 在 晚 上 或 周 末 , 采 取 大 且 班 授 课 制 , 生 到 课 率 难 以 逐 一 核 实 。 考 勤 管 理 上 学 的 漏 洞 , 学 生 逃 课 参 加 各 种 课 外 文 体 活 动 提 供 了 给 便 利 。 据 统 计 , 多 高 校 文 化 素 质 课 的 到 课 率 和 逃 大 课 率 平 分 秋 色 , 占 5 左 右 。 各 O ( ) 学管 理制 度 的不完善 三 教
( ) 强 课 程 内 涵 建 设 , 断 提 升 课 程 质 量 一 加 不
1 课 程 设 置 应 注 意 的 几 个 问题 .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课 程 设 置 除 遵 循 课 程 设 置 的 全 面
性 、 业 性 、 体 性 、 新 性 等 4个 基 本 原 则 外 [ , 专 主 创 1还 ] 应 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 着 手 进 行 建 设 : ( ) 程 设 置 分 层 次 、 类 别 , 现 体 系 化 。教 1课 分 呈 育部 19 9 8年 发 布 的 《 于 加 强 大 学 生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关
维普资讯
高 教 论 坛
20 0 8年 2月第 1 期

对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3 对 高校 实施 素质教 育 的几点 思 考 就 把创 新和 决 定创 新 的人 才培 养作 为高 等 教 育 的培 养 目 面 对 日益增 长 的就业 压力 , 培 养具 有 市场 竞争 力 的高 标 。 大学创 新人 才培养 要特 别注 重 培养 学生 的创 新 意识 、
素质人 才 , 是 学院人 才 培养最 为 紧迫 的任务 。 那么 , 在人 才 创 新精 神和 创新 能力 。 培养 综合 化、 复 合 型、 开放 性 的人 才 培养中, 怎样 把 各 种基 本 素 质 教育 融 合 起来 , 使 学 生 的素 结构 成 为知识 经济 时代 要 求 的教育 新理 念 , 而传 统 的以传 质得 到最 大 限度 的提高 , 笔 者认 为 有以下 几 方面 值得 重 点 授知 识 为主 要职 能 的大学 教育 正在 向 “ 培养和 造 就 高素质 思 考。 的创造 性 人 才” 的职 能过 渡。为培养 全面 发展 的人 才 , 科 学 3 . 1 充 分发 挥 高校 导 师制 在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培 养 中 的 教育 与人 文教 育整 合成 为 当代 高等 教育 发展 的新趋 势。要 作 用 要提 升 大学 生 的综合 素质 ,有 必要从 新生 入校 起 就 实行 通 识教 育 , 培 养拥 有专 业 技 能 , 同时善于 观 察 、 勤于 思 给 学 生配 备专 门 的导 师 , 并 给予 针 对性 的 有效 的教 育和 引 考 、 勇于 探 索 , 具 有健 全 完 善人 格 和 能适 应 社 会环 境 变 化
技术 迅速 发展 ,社会 主 义市 场经济 逐 步建 立 的情 况下 , 如
人 作 出合理 判 断和 选 择 的基 础 ,它 的缺 失 是 大 学生 精 神 何指 导 学生在 观 念 、 知识、 能力 、 心理 素质 方面 尽 快适应 新 “ 沦陷” 的重 要原 因 , 地 基 不稳 从 而使 创 新 成 为空 中楼 阁 , 的要 求 , 是学校 德 育工作 需要研 究和解 决 的新课题 。” 据 报 综 合 素质低 下也 是其 必然结 果。提升人 文 素养 的一个 重要 导, 我 国有 2 0 % 的大 学生 存在 心理 障碍 。对大 学生 良好 心 途 径 就是加 强校 园文 化建 设 , 是 实现 高校 人 文素质 教 育 引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

的文化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也起着基础
课程体系
同时也是学科水平的提高。 学科的交叉需要
文化素质不能纯粹以自然的方式、 在现
实生活中靠个体的感悟和体验来获得和提 高, 尽管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有效性, 但它常 常伴随着盲目性和非系统性, 通过现实生活 的教训而感悟到某种人生哲理则要付出高 昂的代价。 因此, 文化素质教育需要精心设计 和安排.以科学而系统的课程体系为支撑, 通 过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来实现大学 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 具体而言, 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 质与人文素养, 必须有涵盖文、 哲、 法、 史、 经、 艺术、 现代科技、 自然科学等各大学科门类 的知识内容来构建多学科交叉的高校课程 体系, 为大学生提供培养科学素质和人文素 养所需要的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支持。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应强调人文与科学的自 然渗透与融合, 以体现人类文化的整体性及 现代科学的发展态势。 强调课程体系的科学 性, 主要目的是使大学生通过各种必修课和 选修课的学习和探索,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和深厚的知识基础。 因为科学常常以学科的 形式出现 , 学生又通过课程去接近和把握学 科, 所以课程结构应能反映学科的复合性。 要保证学生大学本科阶段知识结构的 复合性, 在课程设置上, 一是设置一系列面 向全体学生的反映各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以 及该学科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互关系为主要 内容的短课程, 使学生能尝寸
影视教E
河南工业大学 }周 芳
期的需要, 而主要是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需 作用。 要, 培养具有深厚的科学素养和人文底蕴的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与大学教 大学生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 当大学生毕 育的目的是一致的, 大学教育最基本的目的 业时, 他应该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具有足够 是培养人, 大学培养出来的人应是具有较高 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 而不只是一位专家 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的人, 具体而言, 就是要 或仅仅受过专业知识训练的人。 要成为这样 培养出大批有独立人格、 个性和创造精神, 有 的人, 需要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这取决 其中, 科学信仰和科学精神, 能与他人、 社会和谐相 于自由而全面的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是 处, 对人类、 他人、 社会有深切关怀, 能不断学 十分重要的部分。 习、 不断自我完善的个体。 蔡元培先生曾指 认识在探索中深化 , 思想于实践中成 时至今 日, 经历了十年文化素质教育工 出:“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 给他能发展自 熟。 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高等学 己的能力, 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尽一 作的实践与探索, 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 造成一种特 校的教育要融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 提高素 别器具, 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 质为一体 , 促进三者的协调发展。 在此基础 上, 素质教育注重知识内化为素质的过程; 反观我们的大学教育, 虽然从上世纪90 生。 年代 中期即已开始倡导大学生文化素质教 高等教育领域的素质教育是通过整合所有 育, 但至今仍未真正引起所有大学生和大学 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优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 目的 教师(包括大学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的重视 来实现的 素质教育尤其重视教育教学中学 ; 及惫义 问题在于: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看重的往往 科的交叉、 融合与渗透, 特别是人文学科和 英语和计算机 高等学校学生的素质可以概括成四个 是各门课程的考试能否通过、 自然科学的融合与渗透, 强调人文教育与科 能考出几张证书等等, 除此之外, 学教育相统一。 方面:政治思想素质、 文化素质、 业务素质、 身 水平如何、 心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决定着做一个什么样 对自己的专业不愿意下工夫, 更不用说投入 二、 构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的人, 决定着人生的取向、 在社会上起什么 时间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教师评聘上一 文化素质教育与一般知识的传授和能 样的作用 , 是素质的灵魂; 文化素质主要包 手硬、 一手软(对科研的过高要求和对教学的 其中很大部分是一种养成教 括人格、 法纪观念、 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知识, 软性要求), 不少大学教师也疏远了教书育人 力的培养不同, 实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仅要靠 是素质的基硷 业务素质决定着一个人能干 的本分, 只教书不育人, 即使教书, 也仅仅完成 育.因此, 而且应结合大学教育的特点, 在教 多大的事, 决定着做事能力的大小、 在社会 任务而已, 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搞科研、 出 制度规定, 科研、 管理及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等多 上起多大的作用, 是素质的主干; 身心素质 成果, 无暇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更 学、 下面 是保障。 这四个素质是一个整体, 不可分割。 无暇做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 个环节和层面加以渗透 才可取得成效。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两 这种情形无疑使现实中 主要从课程结构优化、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 育人”因此, , 教会如何 和人文素养的研究, 日趋边缘化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雪 个方面阐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建设 做人, 始终是一条红线贯穿教育的始终, 人 文文化的教育、 民族文化的教育、 人格的教 上加霜。 我们常常强调大学发展应适应社会 的思路。 育起着最为基础的作用 , 从而 . 高等学校中 需要, 但这种需要绝不仅仅是社会近前的、 短 (一)调整课程结构, 构建跨学科教育的 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是 从 20纪 90 年代中 期开始提出并付诸实施 的, 随着高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逐步 深入, 特别是 1999 年 6 月, 党中央国务院召 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 会议, 颁布了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 素质教育的决定》从战略高度论述了全面 , 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这无疑为进一步开 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素质 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也逐渐为高等教育界的同志们所认识、 理解 和接受。 经过十年的探索, 虽然高校文化素 质教育取得了喜人成绩, 但实践中还是产生 了一些问题, 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反思, 以便更 好地实施文化素质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大学

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朱旭梅 (9 2 ) 女 , 18 一 , 浙江金 华人 , 士 , 硕 研究方 向: 育基本理论研 究。 教
1 0l
四川教育学 院学报
2 1 年 2月 01
二、 创造 有 意义 的学 习经历 的必要 性 无 论 是 关 于大 学 生对 自我人 文 素质 状 况 的 评
或理论之是否真理 , 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 , 而 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 只能是社会 的实践 。 _2 ”2科因此人 文素 质教育要 想 获 】 得社会的认同与支持 , 必须要转化为行动力, 也就是 用实践证 明它 的应用价值。用思想的行动力来改造 生存状况, 这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所在。因此 , 人 文素质教育必须拓宽课堂的实践部分。 4 开放与灵活性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没有固定 .
何谓 有 意义 的学 习经历 。创 造有 意义 的学 习经历 就
学生 的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表示担忧 。面对这种困 境,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本身需要反思 。国家 中长期
教育 改 革和发 展 规 划 纲 要 (00— 0 0年 ) 出人 2 1 22 提
才培养战略主题 , 提高学 生服务 国家服务人 民 要“ 的社会责任感 、 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 问 题的实践能力” 为此 , , 如果单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
关于“ 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管很难做出 明确 尽 的定义 , 不过芬克 的理解给我们很大的启 发: 在一 “ 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学 习经历 中, 学生会投入到 自 己的学习中去, 随之而来 的是高度 的活力 , 整个学习 过程将带来重要成果。学生不仅会在整个课程里面 学得认真 , 而且在课程结束 之际他们还会 明显产生 某种重大变化——他们将会学到 一些有意义 的东 西。这一学习经历还将 以一种重要方式给他们的生 活带 来 变化 。 [5 从 过 程 与结 果 两 个 维 度 来认 识 ”1他 1

关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总结和思考——以湖北大学为例

关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总结和思考——以湖北大学为例

基本 素 质 包 括 4个 方 面 : 想 道 德 素 质 、 化 素 思 文
质、 专业 素质 和身 体心 理 素质 。
化素 质 教育 工 作 以 来 , 这项 工 作 在 具 体操 作 层 面
上大致 有 以下 几个 方 面 : 1 开展 文 化素 质教 育 系列讲 座 。文化 素 质教 .
讲 座都 有 相对 固定 的 时间 、 地点 , 全校 具有 较高 在
的 知名 度 和 比较 稳 定 的 听众 群 , 为 校 园文 化 建 成
生 的文化 品味 、 格调 、 感 和价 值 观的取 向这 些方 情
面多做些 工作 。 名学 者 张 岂之先生 认 为 , 常所 著 通
[ 收稿 日期3 0 6 9 1 2 0 一O —1 [ 作者简介] 天琼 (9 5 高 17 一 )男 . . 湖北云梦人 . 湖北 大学 团委 书记。
Vo. 4 No 6 12 .
第2 4卷
第6 期
关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总结和思考
— —
以湖 北 大 学为例
高天 琼
( 湖北 大学 团委 , 武汉 ,3 0 2 406)
2 0 5月 , 育部 经 过 审核 , 准 14所 高 0 6年 教 批 0 校新 建 6 个 国家大 学 生 文化 素 质教 育基 地 , 是 1 这
高 校 开 展 文化 素质 教 育 的 工作 目标 共 三 个 :
提高大 学 生 的文化 素质 ; 高教 师 的文化 素养 ; 提 提 升学校 的文化 品位 。文 化素 质教 育在 高校 教 育教 学 : 中的定 位 , 作 即在 大学 生 的 4种素 质 中 , 想 思
道德素 质 是灵 魂 , 专业 素质 是 主干 , 体 心理 素质 身

高校“三全”文化育人体系的搭建思考

高校“三全”文化育人体系的搭建思考

高校“三全”文化育人体系的搭建思考在高校教育中,“三全”文化育人体系的搭建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三全”指的是智育、体育和美育,也就是智力、体力和美感的全面发展。

这一体系的搭建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自身竞争力。

在智育方面,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设相关的学科和课程,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科技创新竞赛、学术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体育方面,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魄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竞赛和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体育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坚韧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还应该注重整合智育、体育和美育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通过跨学科研究、交叉学科课程和学科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

可以通过项目制学习和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高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高校“三全”文化育人体系的搭建中,要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要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机会。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高校“三全”文化育人体系的搭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全面发展,可以让学生在学术、体育和艺术等方面都能够有所建树,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好个性 , 塑 造 坚 强 的意 志 品 质 , 提 升 抵 抗 挫 折 的能 力。 二、 人文 素 质 教 育 的 现 状 进 行 全 面 、系 统 的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是 现 阶 段 高 等 学 校 教 育 的发 展 趋 势 , 也 是 当代 大 学 生 全 面 发 展 的 需要 。从 当前 实 际 情 况看 , 我 国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存 在以下 问题 :
会经济 的发展带来 了 日益激烈 的竞 争 ,这使得 大学 生更为重 视专业知 识的学 习 , 忽视人 文素质教育 的作 用。 因此 , 对大学 生 进 行 人 文素 质 的 教 育 不 可 或 缺 。 高 校 应 通 过 加 强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丰 富社 会 实 践 活 动 等 方 式 来 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注 入 人 文 素质 培养 的内涵 , 使其树 立崇高 的世界观 、 人 生观 和价值 观 ,
追求 、 忽视理想信念 。对高校来说 , 市 场经济 的发 展在 带来活 力、 获得经 济利益 、 促进 新兴学 科发展 的同时 , 也 容 易 使 高 校 味 地 根 据 市 场 的需 求 来 决 定 学 校 的 发 展 、学 科 专业 建 设 和 学生培养 , 使学校教育单纯地为市场经济服务 。
人 。一次 名人讲坛 , 就能激起无数学子 实现人生价值 的渴望 ; 场体育 竞技 , 就能 引发无数青年拼搏 进取 的欲望 ; 一次 富有 人文底蕴 和历史传承 的人文 教育 ,就能鼓励 无数有志之士追 求卓 越 、 奋发 图强 。如果 一个大学 生在这个富有理想 和激情 、

人 文素质 的培养 , 更要结 合新时期 的需要科 学 、 合理地构建 人 文素质教育 的有效途径 。

大 学 学 习 阶段 , 正 是 一 个 人 的人 生 观形 成 的 重 要 时期 , 能 否 树 立 正 确 的 人 生 观 ,关 系 到 一 个 人 在 未 来 的人 生 道 路 上 能 否树立正确 的理想与信念 ,能否成为一个真正对 社会有用 的

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我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对高校校园
文化建设给出两点思考和建议。

首先,要提高师生的文化修养。

高校需要深化校园艺术教育改革,倡导新式文艺活动,以艺术活动为载体,培育学生思想品质和文化素质。

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园
艺术节活动,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创新。

在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高校要注重文化创新,把创
新的蓝图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之中。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把社会文化素质和修养提升到更高
水平。

此外,高校还要加大文化传承力度。

在校园内,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重
延续传统文化,不断推广相关文化知识,将传统文化深植到当代文化中。

总之,以上就是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只有把握好以上方向,才能使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成效,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摘要: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其发展经过了试点探索、实施推广和普及提高三个阶段,要从更新教育观念,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充分运用现代化网络媒体;高度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实践等路径进行强化。

关键词: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路径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于促进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促使高校从更深层面上思考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推动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引起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战线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策、部署和要求上来,切实推进高校科学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华中科技大学涂又光先生将人类的活动划分为三大领域:政治、经济和文化。

他认为:“教育自身是文化活动,在其中,人的身心,包括知情意,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发展。

”这一论点主要讲明了教育的定位问题。

显然,教育的本位是在文化领域内。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与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内的活动无涉,这也正如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活动也不可能彼此隔绝而相互无涉一样。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它必然对政治、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反过来,政治、经济活动也必然对教育活动产生影响。

说教育的本位在文化领域,它有着什么样的含义呢?哲学家认为,人有两种生命,一是自然生命,一是文化生命。

人的自然生命来自自然,而人的文化生命则来自教育。

人是文化动物,生物界靠基因遗传而存在,靠基因变异而演化;人类社会则靠文化传承而延续,靠文化创新而发展。

文化创新的基础是文化的传承。

而文化传承的主要形式是教育。

人类文明进步发展得以延续到今天,教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它是现代文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教育的本质则在于赋予人的文化生命。

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教育就是培养人。

因此,离开培育人才这根本之点,离开关注、爱护、引导、熏陶、教化、养成而谈人身心健康发展、甚至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离开这个“以人为本”的文化活动而奢谈其他,只会使教育走入歧途。

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4个方面。

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主干,身心素质是保障。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将人格养成的教育与知识教育、能力教育融为一体,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即以德育为先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文化为主体、以如何做人为核心的教育。

是把文化作为内容,内化为人的素质进入人的身心,提升人的文化素养、形成人的素质品格。

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最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社会实践、环境熏陶等各种教育活动,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修养等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文化层次、思想境界、精神生活和道德情操的品味。

文化素质教育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教会学生做人的问题。

教会学生做人,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一个有知识、会思考、有社会责任感的品格高尚的综合性人才。

教会学生做人是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文化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标。

文化素质教育,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是探索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从学生角度来说,是学生拓展知识、提高品位、健全人格和学会做人的重要途径;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的根本保证。

文化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是创新教育;相对于科学教育而言,是人文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是通识教育;相对于本土教育而言,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育。

因此可以说,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

二、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995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在50所高校中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到199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采取了多项措施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并把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

十六年来,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经过了试点探索、实施推广和普及提高三个阶段。

1995年到1998年是发起和探索阶段。

1994年底,教育部提出了“三注”,即:“注重素质教育,注视创新能力培养,注意个性发展”,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密切相关,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引入高等教育。

1995年提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强调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文、史、哲的基本知识,艺术的基本修养,以及当代我国和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并强调对文科学生要加强自然科学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要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注重实践性,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为一体。

1998年以后,文化素质教育进入一个推广和提高的阶段。

1998年,我们提出了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必须注重“三提高”,即:“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

提出“三注”,是对原有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思想观念的突破,而重视“三提高”,则是又一次升华和飞跃。

“三提高”进一步明确了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和目标,使得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了更为切实有效的抓手。

1998年以来,随着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的召开,印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后,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措施: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全国53所普通高等学校建立了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组织编写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举行大量的文化素质教育专题研讨会和报告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大型校园文艺演出活动等。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在全国高校普遍展开。

我国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十六年来取得显著进展,已建有近百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文化素质教育已纳入到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还建成文化素质类国家级精品课程45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0个。

近年来,高等教育界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和研究方面推出了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出版了近百部学术专著,发表了数千篇学术论文,召开了近百次学术研讨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领域对文化素质教育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在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大学文化品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强化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路径1更新文化素质教育观念,弘扬民族精神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办学理念,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光荣事业的基础工作。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美好社会的建立共同确立为教育的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

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广大学生为学与为人、德与才、知与行等协调共进,并努力使各种素质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这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贯穿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

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广泛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素质教育发展新趋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建设新局面。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因此,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3充分运用现代化网络媒体,唱响网上思想文化教育主旋律针对互联网等媒体快速发展的新情况新挑战,高校文化教育要重视建设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工作。

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形成特色鲜明的网络文化,成为青年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交汇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平台。

互联网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为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网上的虚假信息和恶意炒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网络诈骗和赌博、非法网络公关等问题,都在影响着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搞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要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广泛开展文明网站创建,要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

4高度重视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古今中外,任何一种正确的教育理论,都深知实践的重要性。

孙中山先生为中山大学所题的十个字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前两者指学习,中间两者指思考,后者指实践。

这十个字来源于《中庸》,后为白鹿洞书院所袭用。

归纳得最明确的是岳麓书院作为其优秀传统的四句话:“博于问学,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

”这四句话讲得十分清楚,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紧密结合,方能造就有作为的人才。

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

知识是文化的载体,学习是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基础。

没有思考,没有思维能力,知识就是死的,思考是获得文化、掌握文化与创新文化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