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的母亲

老舍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赞颂与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记叙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品味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语言与手法。

教学难点:

1、作者以时间为序,却能用平实的语言使人物形象与人物情感得到升华。

2、体会作者强调的母亲对其的影响。

3、理解母爱的无私,以及如何对待这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来自天堂的短信

2008年汶川地震,5月13日,震后的第二天,搜救工作还在继续。搜救队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亡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屋压死的。透过间隙,可以看到她的姿势,她跪在地上,身上向前匍匐着,双手支撑在地面,救援人员已经确认她死亡,随后又冲废墟喊了几声,没人回应。当一群人走到下个废墟点时,救援队长突然跑回来,将手伸到女人身子下摸索着,紧接着高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一番努力后,人们救出了她身下的孩子,孩子被包裹着,大概三四个月大,因为母亲的庇护毫发无伤,还在熟睡。随行医生例行解开被子做检查,发现里面有个手机,下意识点开一看,上面有一条编辑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死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

从这个事情中,我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

伟大的诗人但丁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黎巴嫩的诗人纪伯伦曾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自己对母亲的爱,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老舍的文章《我的母亲》来重温母爱的无私,奉献和伟大。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优秀作家,人民艺术家,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幼年丧父。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北京方家胡同小学任校长,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大学教中文,在许地山的鼓励下开始小说创作。英国六年期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等,其中老舍这个笔名是在《老张的哲学》中开始使用。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任教。

1939年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使他在国内外获得声誉。

1940年,曾赴西北战地慰问抗敌将士,其间创作了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短篇小说集《火车集》等,剧本《残雾》。

1946年去美国讲学,1949年回国,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这以后,他的创作热情更高,创作题材也更丰富,十几年间完成了二十多部剧本,其中《龙须沟》影响最大。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2,写作背景:

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母病逝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这次也是一样。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打开,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本文便是为纪念母亲而写的。

三、阅读课文

1,解决字词

撮:聚起,现多指把聚拢的东西铲起。

窘:本意指生活或处境困迫,这里指窘迫穷困,困苦。

份礼

刮痧

庚子

昼夜:白天夜晚

私塾:就是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老师,实行个别教学,没有一定的教材和教学年限。

供给:满足社会购买力的需要或者按一定规格供应或作为伴随物而配给。

筹:设法弄到(钱,粮食等)。

撑持:勉强支撑。

倡:发动,首先提出。

耽误:因拖延或者错过时机而误事。

廿:二十

就寝:睡觉。

思考一: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身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母亲对他是否跟惠特曼说的一样?

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感情内敛而深厚。

四、深入探究

1,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找出相应的表现句子,文章分段,概括分段内容,了解写作顺序。

文章写作顺序——时间顺序。(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第1-2:母亲的家庭背景。

第3-6:和母亲的出生,出嫁,“我”的出生。

第7-10:母亲勤劳朴实,热情好客。

第11-12:母亲宽厚,坚强。

第13-14:母亲对子女的疼爱和理解。

第15-16:“我”对母亲的思念。

第17:“我”对母亲的感谢与怀念。

文章脉络:母亲的出生,出嫁,“我”的出生,三姐出嫁,母亲去世。

请划出在全文中起结构作用的时间句:

如“母亲生在农家”(第3自然段)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第4自然段)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第4自然段)

“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第14自然段)

“母亲已去世一年了”(第16自然段)

2,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文章中找出相应句子,概括母亲形象。作为儿子,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作者通过对一段人生经历的回顾,记录了母亲朴素的一言一行,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子女的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

乐于助人,勤俭朴素,坚强善良,疼爱子女,热情好客,不怕吃苦。

回忆往事,悲伤难过,深深的自责,对母亲的惦念之情,对母亲去世的悲伤难过。

3,课文先后6次提及母亲对“我”的影响,找出相应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第9段: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第10段:到如今我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

第12段: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

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第17段: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这些句子贯穿全文内容,从另一个角度也表现了母亲的伟大。

五、重点研习

1,作者对母亲家世的叙述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①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通过文章中介绍母亲娘家的情况,说明母亲从小生在农家,知道日子的艰苦,劳动的可贵,为她“

勤俭诚实,身体也好”,以及“软而硬”的个性等都埋下了伏笔。在老舍母亲的身上,也有着许多为当时旗人们所推崇的品德和所标榜的习性。老舍是母亲带大的,母亲待人处事的方方面面,在他看来,都是应当做为生活规范,老舍的母亲像许多八旗妇女一样,干练、勤快、手巧,而且还继承了满人急公好义的传统品行,她特别乐于助人,能伸手帮别人一把的时候,从不推脱,总是有求必应,实心实意地去做;

2,第12节从哪三个方面表现母亲的坚强个性?

(1)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

(2)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

(3)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3,第13节具体从哪三件事来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