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人教版必修3)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Word版含答案
07---12高考分解人教必修三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注:本资料由《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
试题精选自2007年----2012年全国各地所有高考试题......分解而成,排版工整、合理,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
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上传到其它网站,谢谢合作!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教版)整理人:智玉、朱跃学、龚哲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名题分解一、选择题2012年题组2012年各地高考未命题2011年题组(无)2010年题组1.(2010·广东文综·17)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解析】“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和学术问题“百家争鸣”。
目的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A、B、C选项提法刚好与之相左。
【答案】D2009年题组1.(2009·海南历史·22)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C.提高人民群众水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解析】“双百”方针提出是在1956年,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为了使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会更大的作用,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
【答案】D2008年题组1.(2008·广东文基·26)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A. 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B. 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C. 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D.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解析】由于一些反右派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学术争论被说成是阶级斗争,所以说“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是不正确的。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理科)
2.危害
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的批判: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 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 《北国江南》《早春二月》都受到政治批判。作者被划为右派 或反动学术权威,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 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很大影响,科苑荒芜。
马寅初,著名经济学家,曾任北
A
随堂练习
“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成 果主要有 ①《茶馆》 ②《蔡文姬》 ③《青春之歌》 ④《红日》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B
二.曲折的年代
1.贯彻中出现的问题
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和国内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致使此 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出现了严重挫折,受到了“左”的干扰 和破坏,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极“左”思想盛行,一 些学术问题一升为政治问题,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代表不同 的阶级利益。
随堂练习
“双百方针”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B.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 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让各种思想自由辩论
解析: 1956年三大改造即将完成,全面社 会主义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即将展开,此时提出 双百方针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
A
2.“双百”方针的提出
(1)双百方针的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 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 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随堂练习
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百花齐放是针对文学艺术的不同风格而言 B.百家争鸣是针对科学上的不同学派而言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暂时性的方 针 D.这一方针在贯彻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 教训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业Word版含解析
课后训练基础巩固1.下图所示邮票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提出的背景包括()①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已经消失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③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④知识分子还未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中共中央提出“双百”方针是在()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3.“双百”方针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自由”,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艺在形式风格上可以自由发展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讨论C.文艺创作和批评的自由D.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自由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中的“百花齐放”主要针对()A.政治领域B.学术领域C.艺术领域D.经济领域5.1957年2月,中央实验歌剧院在北京上演了古典歌剧《茶花女》,这是第一次将西方古典名剧全本在新中国公演。
这主要是因为()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C.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D.“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实施6.爷爷讲,在那段日子里,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们现在这样看美国大片。
“那段日子”的文化生活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改造B.传统戏剧群众基础比较广泛C.“左”倾错误的影响D.文艺界“双百”方针难以推行7.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事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样板戏”几乎长期独占了文艺舞台B.“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C.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实行文化专制D.文艺界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8.观察下图,判断这部电影最早发行的时期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B.20世纪70年代初C.20世纪80年代初D.21世纪初能力提升9.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这是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在其鼓舞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
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欣欣向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3(人教版)第20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基础达标1.1956年,为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的繁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针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另起炉灶”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答案:D2.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
该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C.“文革”期间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答案:A3.(改编题)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旨在( )A.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B.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C.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D.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双百”方针中的“百花齐放”针对文学艺术领域,故选D 项。
答案:D4.(2019·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 “我们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
”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大跃进” B.“八字”方针C.“文化大革命” D.“双百”方针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材料解读能力。
材料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应该给予自由的空间,这与“双百”方针的内涵一致,故选D项。
答案:D5.(2019·佛山第二次质检)以下最能体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方向的是(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办好样板戏,服务工农兵”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联系所学可知“文革”时期“双百”方针遭到破坏。
“样板戏”一统天下,故选D项。
答案:D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高中历史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测)新人教版必修3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东西方两部著名的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剧照,当时两剧在中国和西方上演时均引起轰动,他们的共同之处是A.属于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B.描写了社会历史演变C.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D.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答案】D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
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
这种反差表明A.国产电影粗制滥造脱离现实B.香港电影艺术高雅贴近现实C.“大跃进”运动全面深入人心D.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答案】D【解析】A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香港电影不可能反映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故排除B;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大跃进运动已逐渐停止,故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是中央“双百方针”贯彻较好的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中国文艺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3.“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
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
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
”这一主张A.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C.推动了民族政治建设 D.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答案】B4.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
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
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
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国民经济恢复发展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二为”方向的提出【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促成了文学艺术科技的繁荣,材料以评弹艺术为例,揭示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文艺繁荣发展的时代特征,主要原因在于“双百”方针的提出,故C项正确;社会民众强烈需求不是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是在1953年底,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双为”方针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背景时间不对,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练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练习一、选择题1.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
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百家争鸣”的方针B.“百花齐放”的主张C.“文化革命”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毛泽东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
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下面对这两个时期的“百家争鸣”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当时科学文化发展的指导方针,并促进了文化的发展②前者是一种社会现象,与当时社会巨变有密切的关系,后者是我党的指导方针③前者有多个阶级、阶层参与,后者只允许在宪法范围内争鸣④两者都促进了社会的巨变,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A.①②③④ B.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3.“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
该讲话( )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4.“它是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和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
”这一文艺形式()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C.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D.被奉为文艺工作者占领舞台的典范5.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
……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
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A.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C.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D.指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6.1949年6月16日,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光明日报》在北平创刊,右上角的报头是由民盟副主席章伯钧的妻子李建生填写的四个黑顿顿的颜体楷书;后由于章伯钧被打成“右派分子”,1958年元旦报头替换成沈钧儒题写的红彤彤似有欧体风格的行楷;1967年元旦报头被替换成毛泽东的墨迹。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甚至迫害致死 全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二、遭遇曲折——“双百”方针受到破坏
1、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对“双百”方针的干扰 2、“文革”的破坏
(1)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国家文物遭摧残 破四旧 (旧思想、文化、风俗、习惯)
1987年的《红高粱》的出现是值得大书 特书的,它不仅引起了关于电影民族性 和中国人形象的大讨论,它也是中国大 陆影片赢得的第一个A级电影节重要奖 项――西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从这部 电影开始世界影坛中国电影成为了一股 不可忽视的力量,西方电影界和评论界 也真正意识到中国电影的分量。
2001年度奥斯卡最佳外 语片、最佳摄影、最佳艺 术指导、最佳作曲;
2001年度美国导演协会 最佳导演;
第37届金马奖最佳影片、 最佳动作指导、最佳剪辑、 音效、视效;
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 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 摄影等8项大奖;
家庭伦理
警匪
言情
武侠
“双百”方针的历史经验教训
要正确处理 好三个关系
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 教训。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1956年春)
(1)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生活方式、社会 交往发生变化
(2)充分调动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的作用
(3)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 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 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 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 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 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 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 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 各种意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
”这里“客观要求”指的是()A.发展科技文化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C.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D.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能力。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落后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表现在文化上就要求大力发展科技文化,A正确;B、C、D均不符合材料。
故选A。
2.国庆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展出的35部优秀电影中,大部分是1959年拍摄的,这是新中国电影创作的一个辉煌时期,被称为“难忘的1959年”。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双百”方针的提出C.“三大改造”的完成D.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大部分是1959年拍摄的,这是新中国电影创作的一个辉煌时期”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艺术创作领域的繁荣,这与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有关,故选B项。
3.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
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A.“百家争鸣”的方针B.“百花齐放”的主张C.“文化革命”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表明,毛泽东主张在学术问题上展开自由讨论,这体现了“百家争鸣”的方针;B与材料反映的领域不符;C、D与材料无关。
4.针对郭沫若和范文澜对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不同看法,陆定一指出这是学术问题,要根据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由历史学家自己讨论解决。
这反映出()A.陆定一爱扣“政治帽子”B.陆定一坚持学术问题“百家争鸣”C.陆定一在学术上放任自由D.陆定一对该分期问题持中立态度答案:B解析:从材料来看,陆定一并非是在扣“政治帽子”,故A 项错误;放任自由是无原则的,这也不符合陆定一的意思,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陆定一的态度,D项排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必修3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备注:无)2015年题组(备注:无)2014年题组(备注:无)2013年题组(备注:无)2012年题组(备注:无)二、非选择题1.(2015·广东文综·39)(节选)(9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
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9分)【考点】(3)中美关系正常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史学理论——史学观念【解析】(3)第一小问原因,结合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和国际史实概括背景即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西方“现代化研究”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借鉴;思想解放、“双百方针”为史学研究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国对西方现代化历程研究的深入等。
第二小问注意,综合三则材料进行归纳,比如材料中“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可以看出要结合本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持借鉴态度等。
【答案】(3)原因:中美正式建交;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思想解放。
(6分)注意:持借鉴态度,不能照搬,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坚持唯物史观。
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著名美术专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做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
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
”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B.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C.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2.仅1956年一年,我国学术著作出版的数量比1950-1955年6年的总数还多。
文学创作方面,初步打破了题材和主题的禁区,题材范围扩大,体裁风格多样,涌现了一批富于创新精神的作品。
1957年1月,全国60多个专业歌剧团体在北京举行音乐舞蹈会演,20多天演出的节目有360多个。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三大改造胜利完成B.“双百”方针的贯彻C.“大跃进”运动的浮夸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3.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主要是针对()①科技领域②军事领域③文艺领域④金融领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党急需团结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因此毛泽东针对科学文化工作提出了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C.文艺工作者接受“再教育”D.“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5.1956年被称为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创造精神的一年,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得到发展繁荣。
这一年()A.通过了新中国义务教育法B.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C.恢复了统一高考招生制度D.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6.1956年1月,党中央就知识分子问题召开专门会议,周恩来强调应给知识分子更多的权利,对他们的观点应给予充分的尊重。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体现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B.纠正在以前工作中对知识分子造成的伤害C.促进文学艺术工作的发展D.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7.“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本课要求:知道我国“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涵;了解“双百”方针的曲折发展历程。
(2)准确理解“双百”方针的内涵:指文学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在文学艺术上可以有不同风格,不同形式,可以自由发展;在学术上可以有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总之,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1)背景: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需要进一步调动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②关于知识分子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3)地位:“双百”方针不仅是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4)内涵①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②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
A.在自然科学工作方面,比如,在某一医学、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签,……就是不自由的表现。
B.在文学艺术工作方面,限制创作的题材“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就是不自由的表现。
C.对批评工作来说,就是批评的自由和反批评的自由。
③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此来指导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2.“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
(4)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单选题1.在1956年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说“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的方针,在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必要的”,并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这意味着()A.学术艺术领域的各种观点都可以发表B.“双百”方针有不可忽视的政治前提C.党对学术艺术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D.学术艺术研究将失去正确的方向2.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
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A.“百家争鸣”的方针B.“百花齐放”的主张C.“文化革命”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3.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说明了()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C.改革开放的实践 D.“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4.1956年12月,我国文化部发出了《关于国营剧团试行付给剧作者剧本上演报酬的通知》,通知指出实行按劳取酬的原则,必须推行剧本上演报酬制度。
上演报酬制度的确立反映出()A.市场调节机制指导文化建设 B.文化工作追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C.国家对戏剧文化发展的重视 D.知识分子的待遇落后于其他阶层5.作家王蒙曾说:“1956年“双百方针一提出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
”这表明“双百”方针()A.开拓了文艺创作新思路 B.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C.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宗旨6.“双百”方针的最大特点是“自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文学艺术在形式风格上可自由发展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自由讨论C.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D.把学术问题当做政治问题斗争的自由7.1964年10月2日,《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首演。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点练习(含答案)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程标准]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___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____________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3.含义(1)____________上“百花齐放”。
(2)____________上“百家争鸣”。
4.特点“双百”方针是一个__________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5.成就(1)内容:描绘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风貌。
(2)代表①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__________》,杨沫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等。
②文艺期刊也大量增加,刊物质量也有提高。
6.影响丰富了____________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二、曲折的年代1.原因(1)____________的扩大化,特别是“______________”的到来。
(2)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____________问题。
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2.表现(1)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王蒙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艾青的寓言诗《__________》,昆曲《__________》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
(2)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________________”。
3.影响(1)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____________百花凋零。
(2)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源网( ) 圆学子梦想 靠世纪金榜 - 1 -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2015·广东文综·39)(27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
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
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9分)
【考点】(3)中美关系正常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史学理论——史学观念
【解析】(3)第一小问原因,结合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和国际史实概括背景即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西方“现代化研究”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借鉴;思想解放、“双百方针”为史学研究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国对西方现代化历程研究的深入等。
第二小问注意,综合三则材料进行归纳,比如材料中“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可以看出要结合本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持借鉴态度等。
【答案】(3)原因:中美正式建交;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思想解放。
(6分)
注意:持借鉴态度,不能照搬,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坚持唯物史观。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