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策略

合集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药物的选择及应用策略

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药物的选择及应用策略

此类药更多的是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如与磺酰脲类、二甲双胍及胰岛素合用,使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胀气,尤其在大剂量应用时,故应从小剂量用起。
近年来研究发现阿卡波糖有保护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免于发生糖尿病及推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作用,其机制尚不清楚。
(四)噻唑烷二酮类
故此六类药抗高血糖的机制各不相同,第一、五类係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第六类用胰岛素本身来降低血糖,二、三、四类通过其他机制来控制高血糖。
二、新发2型糖尿病的治疗:
新发2型糖尿病若血糖不是很高,如空腹血糖在10 mmol/L、餐后血糖在14mmol/L以下,不伴明显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有一定胰岛素释放,且体重正常或偏肥胖者宜先进行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2~3个月。如空腹血糖仍>7 mmol/L,餐后血糖>10 mmol/L或HbA1c>7.0%者应考虑加用降血糖药物。
Rui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Institute of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eases
〔摘要〕现市场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繁多,有效的降糖药品仅为六大类。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针对病情,准确选择最适当的降糖药,并不失时机地及早联合用药。本文给处理2型糖尿病患者的医师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简要原则和方法。
3.α-糖苷酶抑制剂与其他药物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有别于其他降糖药物,既不促胰岛素分泌,又非直接针对胰岛素抵抗,而是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减轻餐后高血糖,对各类其他药物均起互补作用,对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饮食成分者(如中国人)效果较佳。

2020《成人T2DM患者HbA1c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要点

2020《成人T2DM患者HbA1c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要点

2020《成人T2DM患者HbA1c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要点导读:2型糖尿病(T2DM)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疾病之一,血糖达标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了《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

关于中国成人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以及HbA1c达标策略,共识主要有以下推荐。

成人T2DM患者HbA1c控制目标推荐一、一般成人T2DM患者1.对于大多数成人T2DM患者,推荐HbA1c控制目标为<7.0%。

2.对于年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长、无并发症、不合并CVD的T2DM患者,推荐HbA1c控制目标为<6.5%甚至接近正常。

3.经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或应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降糖药治疗,且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T2DM患者,在HbA1c<6.5%后应维持治疗,不宜减弱降糖治疗强度。

4. HbA1c目标值应根据患者的病程进展和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以维持风险与获益的最佳平衡。

二、已有CVD病史或CVD极高危的T2DM患者对于糖尿病病程较长、已有CVD病史或CVD极高危风险的T2DM患者,推荐HbA1c控制目标为<8.0%。

三、老年T2DM患者1.老年T2DM患者的HbA1c控制目标宜个体化,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健康状况等因素。

2.对于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患者,建议将HbA1c目标设定为<7.5%。

3.对于健康中度受损的老年患者,建议将HbA1c目标设定为<8.0%。

4.对于健康状态差的老年患者,建议将HbA1c目标设定为<9.0%。

5.对于合并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若预期寿命<5年,HbA1c可控制在<9.0%;若预期寿命较长,HbA1c可控制在7.5%左右。

四、低血糖风险较高的T2DM患者糖尿病病程>15年、曾经发生过无感知性低血糖、有严重伴发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或全天血糖波动较大并反复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患者,建议将HbA1c控制在7.0%~ 9.0%。

口服降糖药的研究进展

口服降糖药的研究进展
口服降糖药的研究进展
汇报人:XX
目录
口服降糖药的种类
01
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机 制
02
口服降糖药的研发历 程
03
口服降糖药的疗效和 安全性
04
口服降糖药的适用人 群和用药建议
05
口服降糖药的未来展 望
06
口服降糖药的种 类
磺酰脲类
代表药物: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作用机制: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 适用人群: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使用注意事项: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研究方向:针对个体化用药和精准医疗的 需求,开展口服降糖药的药效学、药代动 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为新 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联合用药和治疗新策略
联合用药:针对不同 机制的口服降糖药进 行联合使用,以提高 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治疗新策略:开发新型 口服降糖药,如双重或 多重靶点药物,以更全 面地控制糖尿病病情。
安全性评估:低 风险,耐受性好
不良反应:轻微, 可控
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 括恶心、呕吐、腹 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部分口服降糖药可 能导致低血糖,需 要密切监测血糖变 化。
长期服用口服降糖 药可能对肝肾功能 产生一定影响,需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
某些口服降糖药可能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 险,特别是有心血管 疾病史的患者需谨慎 使用。
口服降糖药的未 来展望
新药研发趋势
针对新型靶点 的研究:针对 新的降糖作用 机制,寻找更 有效的药物。
联合治疗策略: 结合不同作用 机制的药物, 提高治疗效果。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新型制剂技术: 利用先进的制 剂技术,提高 药物的生物利 用度和稳定性。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紊乱疾病,主要特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方案已成为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策略。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种治疗方案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制剂,具有持久的降糖作用。

通过模拟胰岛素的自然分泌模式,甘精胰岛素可以在餐前用药后迅速释放,降低血糖峰值,并在治疗期间持续降低血糖水平。

与常规胰岛素相比,甘精胰岛素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可以减少胰岛素注射次数,增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口服降糖药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规药物。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降低血糖,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分泌并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

与甘精胰岛素相比,口服降糖药具有更方便、易于操作的特点,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联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从而实现更好的降糖效果。

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明,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一个研究比较了口服二甲双胍与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HbA1c水平显著低于单独口服二甲双胍组。

另一个研究比较了磺酰脲类药物与磺酰脲类药物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空腹血糖水平和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独口服磺酰脲类药物组。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还可以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胰岛素剂量来减轻胰岛素相关的副作用。

研究表明,甘精胰岛素的使用可以降低胰岛素用量,从而减少低血糖的风险。

在一些研究中观察到,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它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剂量和胰岛素副作用,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2016)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2016)

糖尿病药物治疗新策略与用药监护1、应用高剂量的b2受体阻断剂可致的典型不良反应是(单项选择)A低镁血症B低钙血症C钙血症D高血糖症2、联合应用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降糖药后应注意监测的主要药品不良反应是(单项选择)A高血糖反应B低血糖反应C酮症酸中毒D急性胰腺炎3、发生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胰岛素日剂量为(单项选择)A日剂量超过1U/kg B日剂量超过2U/kg C日剂量超过4U/kg D日剂量超过5U/kg4、对2型糖尿病餐后出现高血糖者的宜选用的药品是(单项选择)A格列喹酮B格列本脲C罗格列酮D阿卡波糖5、解救服用阿卡波糖过量所致的低血糖反应应及时喂服的糖水是(单项选择)A蔗糖水B麦芽糖水C银耳多糖水D葡萄糖水6、患者男性,66岁。

体检时发现血糖异常前来就诊,有磺胺药过敏史。

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体型肥胖且体重指数(BMI)>31.2,监测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2mmol/L,糖化血红蛋白>7.6。

初诊医师处方降糖药以控制血糖,患者一线治疗药宜选择的降糖药类别的是(单项选择)A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B双胍类C胰岛素D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7、可能引发的急性胰腺炎的口服降糖药是(单项选择)A利格列汀B阿卡波糖C二甲双胍D吡格列酮8、适宜餐中伴随第一口饭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刺激和腹胀等不良反应,平稳降糖的药品是(单项选择)A阿卡波糖B格列吡嗪C瑞格列奈D罗格列酮9、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血脂异常,其临床血脂谱表现是(单项选择)A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较低B三酰甘油高,高密度脂蛋白较低C三酰甘油低,低密度脂蛋白较高D 三酰甘油高,总胆固醇低10、对2型糖尿病合并三酰甘油异常者宜选用的药品是(单项选择)A烟酸B阿托伐他汀C非诺贝特D依折麦布动、静脉血栓治疗中抗血小板和抗凝血药的应用监护1、用于临床抗凝治疗的直接接和凝血Ⅹ因子抑制剂是(单项选择)A磺达肝癸钠B依达肝素C达比加群酯D利伐沙班2、在华法林起效滞后的时间段须联合应用的药品是(单项选择)A阿司匹林B雷尼替丁C依诺肝素D双嘧达莫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女性患者主要临床获益是(单项选择)A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危险B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C降低血小板减少症危险D降低心功能不全的危险4、进行溶栓后患者应及时使用阿司匹林,为避免大出血,时间应控制在溶栓后的(单项选择)A24h B48h C72h D96h5、服用华法林初期,应当每日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稳定目标数值应在(单项选择)A 2.0~2.5B 3.0~4.0 C.4.0~5.0 D 5.0~6.06、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可拮抗其抗凝血作用的药品是(单项选择)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K7、应用肝素可能通过肝素-血小板-抗体复合物以损伤内皮细胞,并由抗原抗-体反应所致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单项选择)A白细胞减少症B血小板减少症C粒细胞减少症D红细胞减少症8、阿司匹林对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药理作用机制是抑制(单项选择)A环氧酶B磷酸二脂酶C腺苷环化酶D血栓烷合成酶9、可直接抑制凝血因子Ⅹa,并与抗凝血酶Ⅲ结合的抗凝血药是(单项选择)A达比加群酯B依诺肝素C华法林钠D利伐沙班10、华法林的S型异构体体内代谢主要通过的肝药酶是(单项选择)A.CYP3A4B.CYP1A2C.CYP2D6D.CYP2C9口服降糖药的新挑战-钠-葡萄糖协作转运体-2抑制剂1、为什么单用SGLT-2抑制剂的降糖作用有一定限度,临床常与其他降糖药联合使用? (单项选择)A.因患者的病情、性别、体重以及遗传因素等差异所致B.因SGLT-2具有葡萄糖最大转运值(TmG),即重吸收达饱和值C.因SGLT-2具有葡萄糖最小转运值(TmG),即重吸收达饱和值2、目前国外已批准上市的SGLT-2抑制剂是哪四个? (单项选择)A.卡格列净(Canagliflozin);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 恩格列净(Empagliflozin);鲁格列净(Luseogliflozin)B.卡格列净(Canagliflozin);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伊普拉列净(Ipragliflozin);伊普拉列净Ipragliflozin)C.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恩格列净(Empagliflozin);伊普拉列净(Ipragliflozin);妥格列净(Tofogliflozin)3、当代治疗T2DM的新靶点是哪一个? (单项选择)A.SGLT-1,临床用其抑制剂B.GLUT,临床用其抑制剂C.SGLT-2,临床用其抑制剂4、FDA警告:SGLT2抑制剂可致严重不良反应是什么? (单项选择)A.酮症酸中毒B.低血糖C.痛风5、防治糖尿病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什么? (单项选择)A.大力研发新药,广泛使用新药B.控制飲食,适当运动,减肥戒烟以及减轻心理压力C.多用保健品或保健食品6、肾脏参与血糖调节作用的机制主要依赖什么? (单项选择)A.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有葡萄糖转运体(GLUT),可重吸收尿液中90%以上葡萄糖返回血液B.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有葡萄糖转运体(GLUT),可重吸收尿液中10%以上葡萄糖返回血液C.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有钠-葡萄糖共转运体抑制剂(SGLT-2抑制剂),可重吸收尿液中90%以上葡萄糖返回血液7、SGLT2抑制剂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什么? (单项选择)A.消化道胃肠反应B.皮肤过敏反应C.生殖系统与泌尿系统感染8、恩格列净(Empagliflozin)对SGLT-1与SGLT-2的抑制强度比是多少? (单项选择)A.1:414B.1:2500C.1:12009、当代发展最耀眼的降糖药是哪三类? (单项选择)A.肠泌素拟似药二肽酰肽酶-Ⅳ抑制剂(DPP-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激动剂);钠-葡萄糖共转运体抑制剂(SGLT-2抑制剂)B. 肠泌素拟似药二肽酰肽酶-Ⅳ抑制剂(DPP-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C.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激动剂);钠-葡萄糖共转运体抑制剂(SGLT-2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10、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葡萄糖共转运体每天能重吸收多少克葡萄糖? (单项选择)A.180gB.125g C,70g食物中毒的识别与急救1、毒蕈引起的食物中毒属于哪一类(单项选择)A.细菌性食物中毒B.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C.化学性食物中毒D.真菌性食物中毒2、有关急性中毒,下列正确的是(单项选择)A.小于或者等于1个月B.24小时内多次C.一次或者24小时内多次D.3个月左右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好发季节是(单项选择)A.春季B.春秋季C.夏秋季D.冬季4、食物中毒根据发病的急缓属于哪种食物中毒?(单项选择)A急性中毒 B.亚急性中毒 C.亚慢性中毒 D.慢性中毒5、食物中毒(误食后)出现幻觉、狂笑、手舞足蹈、行动不稳等神经精神症状,是下列哪种食物引起的?(单项选择)A.四季豆B.豆浆C.河豚D.毒蕈6、黄曲霉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往往是由于进食了下列哪种食物?(单项选择)A.四季豆B.马铃薯C.毒蕈D.花生米7、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特效解毒剂是哪一个?(单项选择)A.甲蓝B.美蓝C.亚蓝D.丽蓝8、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属于哪种类型中毒(单项选择)A.细菌性毒素型中毒B.细菌性感染型中毒C.真菌性中毒D.霉菌性中毒9、下列哪种食物引起的中毒症状如下:先有咽喉抓痒感及灼烧感,上腹部灼烧感或疼痛,其后出现胃肠炎症状,剧烈呕吐、腹泻等(单项选择)A.豆浆B.河豚C.马铃薯D.四季豆10、为了预防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食用海鲜时适量加一点()有助于预防(单项选择)A.食盐B.蒜汁C.食醋D.姜汁小儿腹痛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1、急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多项选择)A、恶心B、呕吐C、腹痛D、腹泻E、发热2、西医将导致腹痛的疾病分为(多项选择)A、全身性疾病及腹部以外器官疾病B、腹部器官的器质性疾病C、功能性腹痛D、感染性疾病3、小儿功能性腹痛的特点有(多项选择)A、腹痛突然发作,持续时间不太长,能自行缓解B、腹痛以脐周为主,无明显体征C、无发热、呕吐、腹泻、咳嗽、气喘、尿频、尿急、尿痛等伴随的病灶器官症状D、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症状相似4、急性肠套叠是危及生命的急症,一旦确诊,立即进行治疗。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降糖药物和治疗路径图汇总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降糖药物和治疗路径图汇总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降糖药物和治疗路径图汇总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日益增长的老年糖尿病管理需求,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亟需规范。

近日,《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重磅发布,包括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生活方式干预、患者的降糖药物及治疗路径等,本文整理了部分内容,帮助临床医师对国内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全方位、全周期的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综合评估的结果和是否应用低血糖风险较高的药物两项指标,推荐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如下图: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老年糖尿病的基础治疗。

所有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均应接受生活方式干预。

•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分层结果给予个体化的生活方式指导。

•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态并尽早发现营养不良,在制定营养治疗方案时应注意适度增加蛋白质和能量摄入。

•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始运动治疗前需要进行运动风险评价和运动能力评估。

•鼓励老年患者选择可长期坚持的规律运动,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有氧运动、抗阻训练等),运动过程中应防止跌倒,警惕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低血糖,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物结合患者健康状态综合评估结果以及相应的血糖控制目标,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血糖仍不达标的老年T2DM患者应尽早进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原则包括:(1)优先选择低血糖风险较低的药物;(2)选择简便、依从性高的药物,降低多重用药风险;(3)权衡获益风险比,避免过度治疗;(4)关注肝肾功能、心脏功能、并发症及合并症等因素;(5)不推荐衰弱的老年患者使用低血糖风险高、明显降低体重的药物。

1、常用口服/注射药物2、胰岛素在起始胰岛素治疗前,需要充分考虑老年T2DM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血糖升高的特点和低血糖风险等因素,权衡患者获益风险比,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起始胰岛素治疗时,首选基础胰岛素、双胰岛素或基础胰岛素/GLP-1RA复方制剂,此方案用药方便、依从性高,适用于多数老年患者。

2010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要点

2010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要点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 径



综合控制目标视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并发症 等不同个体化。 儿童、老年人、有频发低血糖倾向、预期寿命 较短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或严重的急、慢性疾 病等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宜适当放宽。 在调整治疗方案时,可将HbA1c≥7%作为2型 糖尿病患者启动临床治疗或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的重要判断标准。
基于导致人类血糖升高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服降糖药 的失效或存在口服药使用的禁忌证时,仍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中基础胰岛素的使用 1.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联合治疗后HbA1c仍大于7.0%时,就可以 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2.对新发病且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把胰岛素作 为一线治疗药物。 3.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显著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4.起始剂量为0.2U/(kg· d)。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 3~5天调整1次,根据血糖的水平每次调整1~4U直至空腹血糖达标。 5.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胰岛素治疗可显著改善高血糖所导致的胰岛素 抵抗和β细胞功能下降。故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伴有明显高血糖时可以短 期使用胰岛素治疗

血糖监测
HbA1c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指标,也是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 案的重要依据之一。正常值范围为4%~6%,在治疗之初建议每 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3~6个月检查一次。 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开展的血糖检测, 用以了解血糖的控制水平 和波动情况。可采用便携式血糖仪或尿糖的检测。 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的监测。 血压和血脂的控制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 作用。血压和血脂是两个重要而且可以干预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 子。对其进行监测和控制达标与血糖的监测和控制达标同等重要。 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血脂。 在患者每次就诊时均应测量血压。指导高血压患者每日在家 中自我监测血压并记录。

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策略

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策略

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策略首先,糖尿病类型是选择口服降糖药物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一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胰岛素注射治疗,因此口服降糖药物对他们并不适用。

而二型糖尿病患者则是口服降糖药物的主要使用人群。

其次,病情严重程度也是选择口服降糖药物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新发糖尿病患者以及轻度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和体重管理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可能已经足够了,而不需要马上使用口服降糖药物。

只有当这些方法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时,才需要考虑使用口服降糖药物。

再次,生活方式是选择口服降糖药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如果患者能够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那么选择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就可以相对较低。

相反,如果患者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那么可能需要选择更加强效的口服降糖药物。

此外,对于伴有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或其他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患者,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时需要根据其相应疾病的特点进行个体化考虑。

例如,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选择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可能会更合适。

最后,个体差异也需要考虑。

不同的患者对于不同的口服降糖药物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

因此,在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病情、耐药性和潜在副作用等因素进行仔细斟酌。

有时候,可能需要尝试多种不同的口服降糖药物或进行联合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

总结起来,选择口服降糖药物的策略应该考虑糖尿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生活方式、并发症风险和个体差异等因素。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同时,患者自身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和治疗措施,共同努力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

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药物的选择及应用策略

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药物的选择及应用策略

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药物的选择及应用策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不敏感,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为了控制血糖,患者通常需要使用降血糖药物。

然而,不同的患者情况不同,因此降血糖药物的选择和应用策略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药物的选择及应用策略。

降血糖药物通常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

在选择降血糖药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体重、胰岛素敏感性等因素。

1.口服药物类:口服药物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降低血糖。

- 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Metformin),是首选的口服降血糖药物。

它可以降低肝脏糖原合成,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抑制血糖生成。

- 磺脲类药物:如格列吡嗪(Glipizide)和格列美脲(Gliclazide),能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 呋塞米类药物:如瑞格列奈(Repaglinide),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迅速释放胰岛素。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Acarbose),通过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转化。

- 苯磺酰脲类药物:如格列奈类药物(如皮格列特洛(Pioglitazone)),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增加非胰岛素抵抗组织细胞的葡萄糖利用。

2.注射药物类:当口服降血糖药物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时,可以考虑注射药物的使用。

-胰岛素: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用的注射药物。

胰岛素可以直接补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不足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水平。

- 胰岛素促分泌剂:如瑞格列奈(Repaglinide)和二甲基胰岛素功能增强剂(如Exenatide),可以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帮助患者降低血糖。

在选择和应用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血糖药物时,还需要考虑以下策略:-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糖尿病控制目标,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024年格列吡嗪片市场策略

2024年格列吡嗪片市场策略

2024年格列吡嗪片市场策略1. 引言格列吡嗪片是一种常见的降糖药物,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作为一种常用药物,格列吡嗪片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需求和潜力。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对于格列吡嗪片的销售和推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格列吡嗪片的市场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市场定位格列吡嗪片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这个人群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高的数量。

在市场定位方面,格列吡嗪片可以针对中高收入人群进行定位,因为这些人群通常更关注健康问题并且有能力购买高质量的药物。

同时,格列吡嗪片还可以定位于那些已经使用过其他降糖药物但效果不佳的患者,以吸引他们转而使用格列吡嗪片。

3. 价格策略在制定价格策略时,需要考虑到市场竞争和目标用户的消费习惯。

格列吡嗪片作为一种常规药物,在市场上有很多竞争对手。

因此,价格的合理设定对于产品的销售至关重要。

建议格列吡嗪片采取适度的价格策略,既要考虑到成本和利润,又要与竞争对手的价格相比具有竞争力。

此外,还可以考虑推出一些促销活动,如折扣和礼品赠送,以吸引更多顾客购买。

4. 销售渠道格列吡嗪片的销售渠道一般包括药店、医院和互联网渠道。

药店是最常见的销售渠道,可以与各大药店合作,确保格列吡嗪片的供应和销售。

同时,医院也是重要的销售渠道,可以与各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并推广格列吡嗪片的使用。

此外,互联网渠道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销售渠道,可以建立网上销售平台,方便患者直接购买。

5. 市场推广市场推广对于格列吡嗪片的销售非常重要。

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推广策略:•广告宣传:在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向大众介绍格列吡嗪片的疗效和优势。

•社交媒体推广:利用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建立格列吡嗪片的官方账号,并定期发布相关内容,吸引用户关注和购买。

•医学会议和研讨会:参加相关的医学会议和学术研讨会,向医生和专业人士介绍格列吡嗪片,并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

•宣传资料发送:通过邮件、传单等方式向医院、药店和患者发送宣传资料,让他们了解并购买格列吡嗪片。

执业药师继续经营答案之糖尿病肾病患者降糖药物的使用123

执业药师继续经营答案之糖尿病肾病患者降糖药物的使用123

糖尿病肾病患者降糖药物的使用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1 . (单选题)eGFR在以下哪种范围内可以判断为慢性肾脏病3a 期?A .60 ml·min-1·1.73 m-2<egfr<="" div="">B .45 ml·min-1·1.73 m-2< eGFR<59 ml·min-1·1.73 m-2C .30 ml·min-1·1.73 m-2<egfr<="" div="">D .eGFR<30 ml·min-1·1.73 m-22 . (单选题)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口服降糖药的选择应基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及患者的肾功能水平综合判断B .口服降糖药使用较安全,不会出现低血糖风险C .应避免药物诱发乳酸性酸中毒或增加心力衰竭风险D .理想降糖治疗策略是在有效降糖的同时,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3 . (单选题)根据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当生活方式干预与服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仍大于7%,建议使用以下哪类降糖药物?A .磺脲类B .非磺脲类促泌剂C .噻唑烷二酮类D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4 . (单选题)当达格列静片用于降低伴或不伴糖尿病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治疗时,eGFR在以下哪项情况下可以不用调整剂量?A .eGFR>65 ml ·min-1·1.73 m-2B .eGFR>60 ml ·min-1·1.73 m-2C .eGFR>45 ml ·min-1·1.73 m-2D .eGFR>30 ml ·min-1·1.73 m-25 . (单选题)以下关于二甲双胍的说法是错误的?A .二甲双胍主要的药理作用是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B .二甲双胍不经过肝脏代谢C .二甲双胍以原型从尿中排出。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口服降糖药合理使用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口服降糖药合理使用
60 复合事件发生率(%) 50 40 30 20
复合事件:非致死性心梗、中风或心血管疾病死亡、血运重建、截肢 常规治疗组(n=80):
35例发生85次事件
强化治疗组(n=80):
19例发生33次事件
10
0 0 12 24 36 48 60 72 84
P=0.007
96 随访时间(月)
• 综合控制指生活方式干预,及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微量白蛋白尿的药物治疗和阿司匹林作 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综合治疗
已有心血管疾病(CVD)或CVD极高危 ≥65岁,预计生存期5~15年 ≥ 65 岁,预期生存期< 5 年;低血糖高危人群;执行治疗方案困难 者等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内分泌代谢,2011;27(5):371-4.
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制定依据
短 血 糖 长 低 无 病程 预期寿命 长 短 高 严重 血 糖
主动有氧活动(分钟/周)

≥150
*
:毛细血管血糖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8
中国专家共识推荐: 成人2型糖尿病HbA1C个体化控制目标值
HbA1C水平 <6.0% <6.5% <7.0% ≤7.5% <8.0% <9.0% • • • • • • 适用人群 新诊断、年轻、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勿需降糖药物干预者 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糖尿病 <65岁无并发症和严重伴发疾病 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 <65岁,口服降糖药不能达标合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 ≥65岁,预期生存期>15年
一线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
二线药物治疗
胰岛素促分泌剂 或 -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促分泌剂 或 -糖苷酶抑制剂 或 或噻唑烷二酮类 或 DPP-4抑制剂

给孩子降糖只能用三种药.docx

给孩子降糖只能用三种药.docx

给孩子降糖只能用三种药
儿童糖尿病的治疗策略与成人患者基本相同。

但是针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用药方面要多加注意,避免不当用药对孩子造成伤害。

一旦诊断糖尿病,无论1型、2型,都要终身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教授指出。

儿童糖尿病的治疗策略与成人患者基本相同。

对于1型糖尿病,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来替代患者自身分泌的不足。

对于2型糖尿病,往往首先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如果效果不好加用口服降糖药,再控制不住则需使用胰岛素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少年儿童还处于成长阶段,因此选择的药品必须对生长发育无影响,目前经过临床验证的只有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和胰岛素三类药。

并且,药量应根据孩子的体重减量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糖尿病治疗中,患者的自我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在整个治疗体系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可是由于患者是少年儿童,自控性差,往往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1型糖尿病这个问题尚不严重,2型比较明显。

很多2型糖尿病孩子性格任性,而其家长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因此她叮嘱家长,不要溺爱孩子,要教会他们按时吃药、打针,控制饮食,增加有氧运动,学会自我保护、自我管理。

另外,巩纯秀呼吁社会、学校给孩子减负,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歧视糖尿病患儿,给他们一个公平、宽松的发展空间。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降糖药市场营销策划方案

降糖药市场营销策划方案

降糖药市场营销策划方案一、市场概况降糖药是一类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降糖药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4亿人,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约为1.16亿人,有世界首位之称。

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者的增加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降糖药市场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目标市场分析1. 主要市场群体: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糖尿病诊治医院、保健品店等。

2. 市场需求: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以及病情复杂化,人们对降糖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希望能找到一种方便、有效、副作用小的降糖药物来控制糖尿病。

三、竞争对手分析1. 西药企业:诺华、辉瑞等知名药企已经在降糖药市场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它们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广告宣传渠道。

2. 中药企业:传统中药在降糖药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一些中药企业依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四、市场营销策略1. 定位策略:将产品定位为一种方便、有效、副作用小的降糖药,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2. 产品策略:研发出高效、低副作用的降糖药,满足患者的需求。

同时,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研发,提高降糖药的质量和疗效。

3. 价格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质量确定合理的价格,以保证产品的良好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可以考虑与医保机构合作,争取产品纳入医保药品目录,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4. 渠道策略:建立良好的销售渠道,与诊治医院、保健品店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产品的广泛销售和推广。

5. 促销策略: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和产品特点,采取不同的促销手段,包括举办降糖药健康讲座、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发布糖尿病预防知识等,来吸引潜在顾客和提高产品知名度。

6. 品牌建设策略:打造专业的降糖药品牌形象,通过广告宣传、医学期刊投放等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型糖尿病的全程管理与治疗学习班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型糖尿病的全程管理与治疗学习班

Ⅱ型糖尿病的全程管理与治疗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糖尿病共同照护理念与实践介绍 (1)从T2DM血糖达标治疗理念变迁看最新的药物治疗进展 (3)Ⅱ型糖尿病门诊病例解析及应用 (5)胰岛素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7)从肥胖糖尿病减重病例看多学科联合的重要性 (9)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管理 (11)规范糖尿病高危足筛查管理 (13)妊娠期高血糖的分类、诊断与筛查 (15)以行为改变视角看恰当的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管理 (17)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9)糖尿病神经并发症 (20)糖尿病共同照护的实施流程 (22)血糖监测技术的创新和意义 (24)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及防治 (26)血糖早期达标的临床意义—代谢记忆的影响 (28)糖尿病共同照护理念与实践介绍1.糖尿病管理中,哪种血糖监测技术属于最新的进展?A.毛细血管血糖监测(SMBG/POCT)B.动态血糖监测(CGM)C.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D.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E.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参考答案:C2.以下哪种降糖药物属于新型降糖药物?A.磺脲类B.GLP-1受体激动剂C.人胰岛素D.双胍类E.噻唑烷二酮类参考答案:B3.慢病管理的核心是什么?A.行为改变干预B.药物治疗C.定期监测血糖D.饮食控制E.运动锻炼参考答案:A4.糖尿病共同照护管理模式流程图不包括哪个环节?A.面对面管理B.娱乐休闲活动C.远程健康服务D.一体化照护实践模式E.职业培训和质量控制参考答案:B5.以下哪项不属于慢病照护模型CCM?A.自我管理支持B.社区和政策C.健保与医疗体系D.自我决策E.信息系统参考答案:D从T2DM血糖达标治疗理念变迁看最新的药物治疗进展1.T2DM治疗中,哪种药物类别通过双组分作用于双受体,机制互补?A.磺脲类B.二甲双胍C.SGLT-2抑制剂D.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基础胰岛素E.DPP-4抑制剂参考答案:D2.下列哪项不是选择降糖药物需要考虑的因素?A.疗效B.低血糖风险C.体重影响D.药物颜色E.患者年龄参考答案:D3.“以患者为中心”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项?A.多学科联合B.共同参与C.可及性D.可协调性E.忽视患者偏好参考答案:E4.下列哪项不属于T2DM“恶兆八重奏”的内容?A.肠促胰素效应增强B.肝糖产生增加C.脂解增加D.神经递质功能紊乱E.葡萄糖重吸收增加参考答案:A5.下列哪项药物在降糖的同时可能增加体重?A.SGLT-2抑制剂B.GLP-1受体激动剂C.磺脲类D.胰岛素E.二甲双胍参考答案:CⅡ型糖尿病门诊病例解析及应用1.以下哪种治疗策略在控制血糖方面更具有优势?A.单药治疗B.高剂量单药治疗C.早期联合治疗D.传统序贯联合治疗E.不规则治疗参考答案:C2.下列哪项不属于联合机制互补药物的治疗优势?A.提高用药依从性B.作用机制互补C.疗效更高D.可减少或减轻副作用E.可改善用药依从性和持续性参考答案:A3.在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后,中国T2DM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为多少?A.0.2B.0.4C.0.6D.0.8E.1.0参考答案:B4.下列哪项不属于2型糖尿病进行“早期联合”治疗的益处?A.增加降糖疗效的持久性,克服治疗惰性B.改善α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增加临床获益(例如,提高降糖疗效,体重获益,心血管获益)D.减轻药物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E.延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参考答案:B5.下列哪种药物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A.磺脲类B.DPP-4抑制剂C.GLP-1受体激动剂D.噻唑烷二酮类E.α-糖苷酶抑制剂参考答案:D胰岛素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1.相较于预混人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主要优势是什么?A.价格更低B.注射次数更少C.总体低血糖发生风险降低D.餐后血糖升高更明显E.无需餐前注射参考答案:C2.关于2型糖尿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尿病典型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可确诊2型糖尿病B.糖尿病典型症状+FPG≥7.7mmol/L,可确诊2型糖尿病C.糖尿病典型症状+OGTT后立刻测得血糖≥11.1mmol/L,可确诊2型糖尿病D.糖尿病典型症状包括多食多尿多饮和体重下降E.空腹状态下,毛细血管血糖控制在4.4-7.0mmol/L是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参考答案:C3.胰岛素的发现时间是?A.公元10世纪B.1675年C.1788年D.19世纪50年代E.1921年参考答案:E4.下列哪项不属于主要在研的口服新型胰岛素制剂?A.ORMD-0801B.Dance-501C.IN-105D.SOMAE.LUMI参考答案:B5.双胰岛素类似物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A.控制餐后高血糖B.控制基础血糖C.提供餐时胰岛素D.同时提供基础及餐时胰岛素E.同时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参考答案:E从肥胖糖尿病减重病例看多学科联合的重要性1.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过()A.0.3B.0.4C.0.5D.0.6E.0.7参考答案:C2.荟萃分析27项临床试验7236人的临床试验发现,干预结束后约()周,体重持续增加的迹象开始出现A.12B.24C.36D.48E.88参考答案:C3.不同减肥方法的荟萃分析,药物在至少()个月内去除安慰剂的总体减轻A.12B.24C.36D.48E.88参考答案:A4.在维持减肥和长期肥胖管理中,哪种策略是单独使用生活方式改变无法比拟的?A.身体活动B.定期自我称重C.低热量饮食D.药物治疗E.终身监测和治疗升级参考答案:D5.以下哪项不是维持减肥和长期肥胖管理的有效方法?A.定期自我称重B.低热量饮食C.一月一次体力活动D.长期使用抗肥胖药物E.终身监测和治疗升级参考答案:C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管理1.关于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安全性,以下哪项描述最准确?A.双膦酸盐类药物完全无副作用,可随意使用。

2型糖尿病的特点及口服降糖药选择

2型糖尿病的特点及口服降糖药选择

病例讨论
• 患者特点:
–中年男性,BMI正常范围 –FPG和PG2h血糖均明显升高,HbA1c 8.5% –血脂正常,无高血压、无心血管等并发症
• 可选择治疗药物
磺脲类
疗效

低血糖风险 中风险
体重影响
增加
价格

二甲双胍 高
低风险 中立/减少

噻唑烷二酮 DPP-4抑制剂


低风险
低风险
增加
无影响

更关注胰岛素分泌异常
主要内容
中国新诊断T2D患者点 中国新诊断T2D患者口服药选择策略
新型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解析
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的作用靶点及机制
肝糖输出增加 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
胰岛素抵抗增加 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DPP-4抑制剂
2型糖尿病中的 高血糖
胰岛素分泌减少 磺脲类,格列奈类,
中国大多数新诊断T2D患者伴胰岛素分泌缺陷
• 中国新诊断T2D中,伴有胰岛素分泌缺陷的患者约占2/3
30.09%
5.02% 35.11%
胰岛素分泌正常且无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正常伴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缺陷伴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缺陷且无胰岛素抵抗
29.78%
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患者比例
中国新诊断T2D胰岛素分泌缺陷 比胰岛素抵抗更严重
2型糖尿病的特点 及口服降糖药选择
主要内容
中国新诊断T2D患者特点 中国新诊断T2D患者口服药选择策略
新型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解析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与未诊断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 IDF 最新评估显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为8.8%,其中未诊断率为46.5%;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0.6%,未诊断率为52.7%,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策略
精品文档
UKPDS 研 究 中 细 胞 功 能 的 下 降 揭 示 了 糖 尿 病 逐 渐 进 展的特征
100
?
8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诊断时间
细 胞 功 (能% 正 常H O M A 指 数)
60
胰岛功能
40
= 正 常 的 50%
20
0
–10 –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0 1 2 3 4 5 6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磺脲类药物作用机理
作用于胰岛B细胞的磺脲类药物受体,使 ATP依赖性钾离子通道关闭,引起B细胞膜 去极化,开放钙离子通道,使细胞内钙离 子增加,促使胰岛素的分泌。
列奈类药物作用机理
也是作用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和磺脲 药物相似,促使胰岛素的分泌,但它作用 的受体和磺脲类药物受体相邻。
⑵不刺激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 性,尤其降低肝脏对胰岛素的抵抗。
⑶降糖作用较强,单独使用不造成低血糖。 ⑷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最严
重的副作用是乳酸中毒,但发生率极低 (5)有肝肾毒性。 服药时间:要求不严精,品文档一般餐后。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作用机理 与过氧化物增值体激活的受体 γ(PPARγ )结合,从细胞水 平调控与胰岛素效应有关的多 种基因转录,增强胰岛素的作 用,降低胰岛素抵抗(促进前 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化,减 少TNF-α的分泌)。
时 间 (y)
UKPDS=英国 前瞻 性糖 尿病 研 究; HOMA=稳态 模型 评估 .
精品文档
A dap ted from H olm an R R . D iabetes R es C lin P ract. 1998;40(sup p l):S 21-S 25.
U .K . P rosp ectiv e D iab etes S tudy G roup . D iabetes. 1995;44:12 49-1258.
·格列喹酮 列奈类: 瑞格列奈
高血 糖↓
那格列奈 二甲双胍 肝糖释放↓
肌肉利用血糖↑
二甲双胍 罗格列酮
吡格列酮
精品文档
促胰岛素分泌药物
磺脲类 格列本脲(优降糖、消渴丸) 格列吡嗪(美吡哒、瑞易宁) 格列齐特(达美康、美齐特) 格列喹酮(糖适平) 格列美脲(亚莫力、迪北) 列奈类 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 那格列奈(唐力)
精品文档
拜唐苹®单独应用具有“消峰去谷”特点
持续性血糖监测:拜唐苹®3x50mg/日治疗7周前后比较
11 mmol/l 7,4 mmol/l
治疗前 拜唐苹®
血糖水平( mg/dl)
精品文档
促胰岛素分泌药物服药时间
⑴餐前半小时服药 几乎所有的磺脲类
⑵24小时只服药一次 控释格列吡嗪(瑞易宁) 格列美脲(亚莫力)
⑶进餐前当即服用 瑞格列奈(诺和龙, 孚来迪) 那格列奈(唐力)
精品文档
双胍类药物特点
⑴可用于各类型糖尿病,和各类降糖 药物合用,尤其适用肥胖,多食症状 明显的病人。
4、格列美脲属新一代磺脲类,每日服药1次, 能维持24小时平稳的血药浓度
5、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精品文档
促胰岛素分泌药物各自特点-4
四、瑞格列奈 那格列奈
1、起效迅速,要求三餐前即刻服药 2、经肾排泄少,可用于轻中度肾功不全 3、降糖力度稍逊色于磺脲类 4、重点降餐后血糖 5、可用于磺胺过敏的病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α糖苷酶抑制剂类特点
⑴可用于各类型糖尿病,降低餐后血糖 尤其适用于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人
⑵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不增加胰岛负担 ⑶单独使用不造成低血糖 ⑷只有<5%被吸收,肝肾副作用少 (5)降糖作用缓和,尤其适用老年人 (6)常见的副作用是腹胀、腹泻、排气多
可随用药时间延长而缓解 服药时间:进餐时或餐中服用
精品文档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特点
⑴用于2型糖尿病,降低胰岛素 抵抗(病因治疗)
⑵起效慢(服药开始至起效时 间一般需要1个月以上)
⑶体重增加、血容量增加(心功能不全 者慎用),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尚无最 后结论 ⑷价钱较贵 服药时间:每日一次,和进餐无关
精品文档
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
阿卡波糖(拜糖平) 伏格列波糖(倍欣)。 作用机理 它主要阻碍肠道小分子寡糖分解为单 糖,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显 著降低餐后高血糖,长期应用可降低 空腹血糖。
3、普通格列吡嗪片要每日服用2-3次 4、格列吡嗪控释片能维持24小时平稳的血药 浓度,每日服药1次,低血糖发生率低于普通 格列吡嗪片
精品文档
促胰岛素分泌药物各自特点-3
三、格列齐特 格列美脲
1、格列齐特属中长效类,每日服药1-2次 2、格列齐特缓释片为长效类,每日服药1次 3、对胰岛B细胞SU受体有高选择性
2
3
4 4.5
研究年
UKPDS
精品文档
糖尿病的病程及转归
分期 分型
1型
正常血糖
NGT IGT IFG
不用 胰岛素
高血糖 糖尿病
用胰岛素 平素用胰岛素 控制高血糖 维持生命
2型
其他 类型
妊娠
精品文档
糖尿病的口服药物
磺脲类:
·格列齐特 ·格列吡嗪 胰 岛素 分 泌 ·格列本脲 ↑ ·格列美脲
阿卡波糖 肠管吸收糖↓ 伏格列波糖
优降糖每片含格列本脲2.5mg, 消渴丸每10粒含格列本脲2.5mg
1、降糖作用最强的口服药, 2、低血糖发生率最高, 3、价格低廉, 4、迁延性低血糖的问题要小心处理, 5、老年人(70-80岁以上)慎用
精品文档
促胰岛素分泌药物各自特点-2
二、格列喹酮、格列吡嗪
1、格列喹酮属短效类,要三餐前30分服用 2、经肾排出5%,可用于轻中度肾功不全
血糖和血脂控制的难易程度
HbA1c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Obese肥胖
10
常规组
氯磺丙脲 二甲双胍
胰岛素
格列本脲
9
8
7
6
0
0
2
4
6
8
10
随机入组后年份
LDL 低密度脂蛋白 (mmol/L)
平均的变化 40%
1.2 mmol/L (46mg/dL) p<0.0001 4
3
2
1
0
0
1
精品文档
促胰岛素分泌药物特点
⑴要求病人有一定的胰岛素分 泌功能(1型糖尿病不宜用、 有LADA倾向的糖尿病不宜用)
⑵降糖作用确实可靠 ⑶使用不当易造成低血糖 ⑷对胰岛B细胞是否造成负担尚无定 论,但使用时间长则失去效果(继 发失效) ⑸有肝肾毒性 精品文档
促胰岛素分泌药物各自特点-1
一、优降糖、消渴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