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方剂
治疗肾脏病的经典方剂
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肾内科常用方剂1治疗肾脏病的经典方剂肾脏疾病既有内伤杂病的属性,又与外感热病密切相关;其病位不仅在肾,而且涉及五脏六腑,全身内外表里;其病性则有虚、实、寒、热之不同。
因此,肾脏疾病的治疗,不论其方、其药都有十分复杂而多变的。
因此,临床上经常出现法中有法,方中寓方,全在医者明察病机,圆机而活法。
为更好的指导临床和符合我科今后的发展方向,我们以常见治法为线索,以法统方,以方统药制定治疗肾脏病的经典方剂。
1.五皮饮组成:桑白皮15g 陈皮10g 生姜皮10g 大腹皮 15g 茯苓皮15-30g功效:化湿健脾,理气消肿。
临床应用:本方为治疗水肿的通用方。
以一身悉肿,腹胀气急,小便不利为应用指征。
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水肿及心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辨证属气滞水停者,可用本方加减治之。
如腰以上肿甚,兼挟风邪者,可加防风、荆芥、苏叶等以散风除湿;腰以下肿甚,加防己、苡仁、车前子,泽泻以利水消肿;全身悉肿者合五苓散可增加利尿消肿的功效。
实验研究:桑白皮煎剂给家兔口服,利尿作用显著,并有降压效果。
茯苓皮亦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大腹皮虽属消胀化湿药,但尚未见药理实验证明是否有利尿作用。
陈皮及生姜皮均无直接的利尿作用,但陈皮所含挥发油及生姜所含姜辣素,均对胃肠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使消化液分泌增加,改善食欲,加强消化机能,有助营养物质的吸收,故能促进营养不良性水肿之消退。
生姜有促进发汗的作用,通过发汗,可排除少量水分,有增强血液循环的作用,对消除血循环障碍所致水肿有一定帮助。
综观全方,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能增强消化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轻度的降压作用。
用法:研末冲服,每次l0g,1日3次,或水煎服。
来源:《中藏经》2.五苓散组成:猪苓9g 茯苓9g 泽泻12g 白术9g 桂枝6g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临床应用:本方为化气行水之代表方剂。
主治主要有二:一是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利、泄泻。
如急慢性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二是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太阳蓄水证,其辨证要点:小便不利,烦渴欲饮,水人则吐,苔白腻,脉浮等症。
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方五首
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方五首糖尿病的肾损害包括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膀胱收缩不良、造影剂性肾病等。
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又称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
本病起病隐匿,早期肾功能常正常,通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一旦进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则进行性恶化。
4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进展为糖尿病肾病。
1.瓜蒌瞿麦散【药物组成】天花粉15g,瞿麦15g,茯苓15g,怀山药20g,五爪龙30g,制附子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4周为1个疗程。
【功效】益气升阳,利水消肿,通经活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2例,显效18例( 56.25%),有效11例( 34.38%),无效3例(9.38%),有效率为90.62%。
【经验心得】肾主水,为元阳之本,肾阳虚失于气化与固摄,不能蒸腾水液,由膀胱流出,久而阴液亏虚,发为消渴病。
根据中医阴阳互根,阴损及阳的理论,消渴日久,阴损及阳,致阴阳俱虚,以脾肾阳虚多见;久病人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血脉瘀阻。
瓜蒌瞿麦丸出于《金匮要略》消渴病篇,其原文说:“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瓜蒌瞿麦丸主之。
”而其条文后面又补充说:“以小便利,浮肿温为知”,这正是本方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肿的典型提示。
该方具有温阳活血、利水降浊作用。
方中制附子温肾阳而化气,天花粉生津止渴,茯苓、怀山药甘淡健脾利水,瞿麦活血利水。
另加五爪龙,有“南方黄芪”之称,具有补而不燥的优点。
全方具有益气升阳,利水消肿,通经活络作用,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是治疗糖尿病肾衰阳虚型水肿的良好方剂。
备注:五爪龙,植物名乌蔹莓。
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的全草。
别名五叶藤、五爪龙、母猪藤等。
性寒,味苦、酸。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尿。
2.藿朴夏苓汤【药物组成】藿香12g,厚朴12g,半夏12g,茯苓15g,砂仁5g,淡豆豉10g,丹参15g,益母草15g,白花蛇舌草20g,制大黄3g。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肾衰验方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肾衰验方
【主方】益母草30 白茅根30 鱼腥草30 丹参20 红花10 茯苓20 党参20 黄芪30 白术10 甘草5
【加减】水肿明显者加:泽泻20猪苓20 土茯苓10 桂枝10(参考五苓散);大量尿蛋白者:黄芪增至60 加蝉蜕30 紫苏 10 【方解】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现代研究表明益母草具有抗凝,抗血栓,能改善心,肾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明显降低血中肌酐,尿素氮。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利尿。
白茅根能缓解肾小球血管痉
挛,使肾血流量,滤过率增加,改善肾缺血,降低肾小球血管通透性,为治疗血尿首选中药。
鱼腥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主要取其利尿,抗尿路感染及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后期用于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复发。
丹参,红花:活血祛淤,具有抗凝,抗血栓,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降低血脂等作用,能明显改善肾功能衰竭的尿毒症状,降低血中肌酐,尿素氮,改善高磷酸血症,促进肾功能恢复。
茯苓:利尿,健脾。
取其利尿及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促进作用。
党参,黄芪,白术:增强机体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护肝,促进肝脏合成白蛋白,同时能明显减少尿中蛋白。
甘草:调和诸药。
中医院肾病科常用方剂表
5、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熟地、生地、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百合
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6、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
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
50、清营汤《温病条辨》
犀角、生地、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51、三仁汤《温病条辨》
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
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湿温初起,头痛恶寒,面色淡黄,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等症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1.心脾气血两虚证。2.脾不统血证。
29、桂枝汤《伤寒论》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证。
3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泻火解毒
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
31、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梗、藿香、甘草、生姜、大枣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22、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生姜、乌梅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湿痰证。
23、二妙散《丹溪心法》
黄柏、苍术
清热燥湿止痒
糖肾方改善糖尿病肾病肾脏纤维化及
糖肾方改善糖尿病肾病肾脏纤维化及糖肾方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改善糖尿病肾病肾脏纤维化。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患者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之一,肾脏纤维化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理过程之一。
糖肾方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病情,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和修复。
糖肾方主要由黄芪、山药、蜜炙甘草、茯苓等中药组成。
其中,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山药有滋补肝肾、益气健脾、润肺止咳等功效;蜜炙甘草有补中益气、和胃生津、下气止痛的作用;茯苓则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益胃、安心安神等功效。
这些中药组合在一起,可以协同作用,达到改善肾脏纤维化的效果。
研究表明,糖肾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病情。
首先,糖肾方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其次,糖肾方可以增加肾脏的血流量,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和修复,减缓肾脏功能的退化。
最后,糖肾方还可以通过减少肾脏纤维化的程度,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从而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病情。
最近的研究表明,糖肾方可以降低肾脏纤维化程度和提高肾脏功能,从而减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速度。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应用糖肾方后,血糖水平可以明显下降,还可以减轻多种糖尿病肾病的症状,如水肿、高血压等。
因此,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非常有帮助,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糖肾方是一种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方剂,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中。
研究表明,糖肾方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纤维化程度,提高肾脏的功能,从而减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速度,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使用糖肾方时,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平时还要注意饮食调理、增加运动量等,全面控制糖尿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肾病综合征中医辩证治疗及验方
肾病综合征中医辩证治疗及验方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
以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血脂过高,血浆蛋白过低和尿中出现脂肪小体为其特征。
本综合征可由多种肾小球疾病引起,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肾小球毛血管的通透性改变和负电荷的损失导致体内大量蛋白质的丢失有关。
根据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其属于中医“水肿”、“肾水”、“尿浊”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内因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尤以脾肾阳虚,气虚为主,外因为风寒湿邪的侵袭。
因脾主运化水湿,若冒雨涉水,居处潮湿,脾为湿困,可致水湿内盛而发为水肿。
若脾阳不足,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减退,亦可致水液代谢障碍而发生水肿。
肾主气化水液,开窍于二阴,若肾阳虚衰,膀胱气化不利,则水湿潴留,泛溢肌肤而为水肿。
脾主升清,肾主藏精,人体精微物质(蛋白质)只宜封藏,不可耗泄,肾虚则失封藏,精气外泄,下注膀胱则出现大量蛋白尿;脾虚则精微物质生化无源,加之肾虚外泄,则可致机体精气更亏,故而出现低蛋白血症。
脾肾俱虚,损及肝脏,而使肝阴亦虚,肝阴虚则阳无制而上亢。
病变过程中,以肝,脾,肾功能失调为重心,致阴阳气血亏损,为该病之本,水湿,湿热,瘀血该病之标,表现为虚中夹实之复杂病理过程。
(一)辨证论治1.脾肾阳虚水停证【主要表现】全身高度浮肿,腹大胸满,卧则喘促,畏冷肢凉,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纳少腹胀,小便短少,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法方药】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真武汤合五苓(散)汤加减:附子(先煎)10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2g,肉桂3g,泽泻12g,猪苓10g,白芍12g,胡芦巴15g,车前子(包煎)10g,巴戟天12g,姜皮5g。
2.气阴两虚证【主要表现】全身浮肿,神疲气短,面色无华,腹胀纳差,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膝酸软,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方药】滋阴益气。
参麦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参须10g,麦冬12g,黄芪15g,生地黄12g,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0g,龟甲(先煎)15g,茯苓12g,泽泻10g,五味子5g。
中医治疗肾病的药方有哪些?
中医治疗肾病的药方有哪些?医疗人员指出,作为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肾脏对于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肾病在我国临床过程中的发病率出现了大幅升高的趋势,从而不利于人民群众健康的合理保障。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部分西药对于肾脏具有一定的毒性,基于此,在应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肾脏往往承受了较大的负担,继而不利于其肾脏功能的合理保障。
基于此,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研究者从中医的角度入手对于肾病治疗工作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总的来看,中医在肾病治疗领域的研究历史相对较为悠久,在此过程中,其积累了大量优秀的治疗方剂,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实现对于肾脏工作的改善。
下面,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医治疗肾病的常用药方。
一、山药石榴汤相关药方如下:防风6克;陈皮、大腹皮、五加皮、丹皮、水红花籽各10克;蝉衣15克;泽泻与车前子各20克;白云苓、小蓟、赤芍、炙黄芪、生地、淮山药以及石榴肉各30克,鱼腥草与连翘各40克,益母草50克。
在此过程中,车前子应用布进行包裹,鱼腥草应后下。
在治疗过程中,将上述药材使用水煎制后服用。
药物用法用量为1剂/d,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在此期间,为了有效实现药物治疗效果的保障,患者应合理做好对于食盐摄入量的控制。
二、苍术黄柏汤相关药方如下:菖蒲10克;防己、萆薢、苍术以及黄柏各12克;白茅根与苡仁各30克。
在治疗过程中,将上述药材使用水煎制后服用。
药物用法用量为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
相关资料显示,该方剂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有利于帮助患者实现对于湿热问题的改善,对于肾脏负担的减轻具有积极价值。
三、赤芍当归汤相关药方如下:牛膝、当归、王不留行、赤芍以及丹参各12g,将上述药材用水煎制后服用。
药物用法用量为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
相关数据显示,该方剂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效果,对于伴有血尿问题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而言,该方剂可以有效帮助其实现对于临床症状的合理改善。
名医肾病验方
第一章、急性肾小球肾炎1、何炎枇杷叶煎——宣肺、利水、消肿枇杷叶15克,北杏仁10克,焦山栀子皮15克,香豆豉15克,通草10克,薏苡仁30克,滑石30克,茯苓皮30克,蝉蜕10克,白茅根30克。
2、李玉琦——急性肾炎验方——疏风宣肺,利水消肿麻黄15克,浮萍25克,生侧柏叶15克,知母25克,滑石20克,白茅根100克,细辛5克,当归20克,地肤子15克,猪苓15克,薏苡仁15克,黄连15克。
3、肖俊毅——八位清肾饮——轻宣、消炎、利尿桑叶12克,枇杷叶12克,车前子12克,地肤子12克,冬瓜仁12克,芦根15克,天花粉12克4、章真如——水肿汤——通阳化气利水麻黄8克,桂枝10克,黄芪15克,薏苡仁30克,通草10克,茯苓皮15克,赤小豆30克,冬瓜仁30克,广木香10克,白术10克5、陈玉峰——宣肺利水汤——宣肺利水梭葡萄20克,透骨草20克,松萝茶20克,麻黄20克,大枣7枚6、郭世魁——清热利湿方——清热利湿陈皮12克,半夏曲12克,茯苓18克,竹茹6克,竹叶6克,滑石18克,车前草12克,白茅根18克神曲10克7、赵绍琴——宣化胜湿汤——芳香宣化,和胃止呕苏叶3克,杏仁6克,佩兰6克,半夏6克,荆芥3克,白茅根、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6克,水红花子6克8、邹云翔——宣肺利湿方——疏风宣肺,渗湿利尿净麻黄1.2克,光杏仁5克,苏子5克,云茯苓15克,青防风3克,生黄芪15克,莱菔子5克,生薏苡仁12克,陈皮3克,姜皮3克,炙鸡内金3克,厚朴9克,川续断5克,车前子9克(包),生甘草1克益肾治本方——宣肺益肾,标本兼顾南沙参9克,净防风3克,生黄芪12克,地黄炭4.5克,当归6克,血余炭9克,阿胶珠9克,活磁石9克,炙甘草2.4克,大红枣5枚健脾固本汤——健脾益肾苍术炭3克,生薏苡仁9克,嫩桂枝1.8克,当归尾9克,炒白芍药9克,炒山药9克,法半夏6克,陈皮6克,桑寄生12克,云茯苓9克,枸杞子9克,川芎3克健脾柔肝益肾汤——健脾、柔肝、益肾制苍术4.5克,生薏苡仁9克,云茯苓9克,嫩桑枝4.5克,桑寄生12克,枸杞子12克,炒山药9克,太子参12克,红枣3枚。
蒙医验方治疗慢性肾病
、
紫叩 (
5 6
或益智仁 )
,
2 5克
、
射
蒙
医方药 治 老 年
,
性
便秘
、
香 l 克 珠 为衣
、
熊胆
,
克 共研 细面
绿 豆 大水丸 银
、
、
每 次服
一
9
丸
。
此均 为 蒙 医 验 方 消肿 利尿
、
老 年 人便 秘 比 较 常见
_
据统 计
。
沥岁 以
帕
,
及传统 方剂
、
有解热 散疼
。
,
解
L 的 老 人 便 秘 的发 生 率 约 为 比 一 :
.
2 次
饭前 温 开 水 送 服
;
制剂 法 等 五味
,
以 上六味
,
,
除吐 . 叭外
, ,
,
( 内蒙 占 中蒙 区 阮 杨 世 民 ⑥ ) 寒水 百
分 别挑选
,
粉碎 成 川 粉
,
将 碱佃 与
。
以上 细 粉配 研
. :
,
过筛
棍匀
即得
傣 医 治尿 道 炎验方
〕 工 ,冬 患 名 l` )l复}
,
( 勺朵 州 ; 蒙 医 研 兀 所
, 。
7
一
、
1 1火
。
棍合春细 次
,
用 布 包好燕 熟后 雄
屯日
。
每 日三
) 戊份
:
诃 子2 5 克
、
一
草乌 2 `
、
眼 三 ! 1停 说明 方中:“一来自了克石营蒲
中医医院肾病科常用方剂目录
中医医院肾病科常用方剂目录1.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人参甘草茯苓白术功效:益气补血2.八正散(《和剂局方》)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栀子甘草木通大黄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3.白虎汤(《伤寒论》)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效:清热除烦生津止渴4.白头翁汤(《伤寒论》)组成: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5.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组成:百合熟地生地当归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功效:养阴润肺化痰止咳6.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功效:益气解表散风祛湿7.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组成: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甘草功效:燥湿化痰平肝熄风8.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9.半夏泻心汤(《伤寒论》)组成: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功效:寒热平调消痞散结10.保和丸(《丹溪心法》)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功效:消食和胃11.萆解分清散(《丹溪心法》)组成:益智仁萆薢石菖蒲乌药功效:温暖下元分清化浊12.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组成:黄芪当归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功效:补气活血通络13.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组成:黄芪白术陈皮人参柴胡当归升麻甘草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14.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人参白术茯苓扁豆陈皮山药甘草莲子肉砂仁薏苡仁桔梗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15.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川芎荆芥防风细辛白芷薄荷甘草羌活功效:疏风止痛16.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功效:峻下热结17.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组成:大黄牡丹桃仁冬瓜子芒硝功效:泻热破瘀散结消肿18.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组成:黄芪当归功效:补气生血19.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组成: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连黄柏黄芪功效:滋阴泻火固表止汗20.定喘汤(《摄生众妙方》)组成:白果麻黄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半夏桑白皮黄芩功效:宣肺降气清热化痰21.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组成: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22.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23.二妙散(《丹溪心法》)组成:黄柏苍术功效:清热燥湿24.二至丸(《医方集解》)组成:女贞子旱莲草功效:补益肝肾滋阴止血25.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组成:防己黄芪甘草白术功效:益气祛风健脾利水26.甘露消毒丹(普济解毒丹) (《温热经纬》)组成:飞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川贝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功效:利湿化浊清热解毒27.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功效:清泻里热解肌散邪28.归脾汤(《正体类要》)组成:白术人参黄芪当归甘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29.桂枝汤(《伤寒论》)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3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功效:泻火解毒31.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藿香大腹皮紫苏甘草桔梗陈皮茯苓白术厚朴半夏白芷生姜大枣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32.济川煎(《景岳全书》)组成:肉苁蓉当归牛膝泽泻升麻枳壳功效:温肾益精润肠通便33.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组成: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34.理中丸(《伤寒论》)组成:干姜人参白术甘草功效:温中祛寒补气健脾35.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组成: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功效:温化痰饮健脾利湿36.羚角钩藤汤(《通俗寒论》)组成:羚角钩藤桑叶菊花鲜地黄白芍川贝淡竹茹茯神甘草功效:凉肝熄风增液舒筋37.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功效:滋阴补肾38.六一散(益元散)(《伤寒直格》)组成:滑石甘草功效:清暑利湿39.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组成:龙胆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甘草当归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40.麻黄汤(《伤寒论》)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功效:辛温发汗宣肺平喘41.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组成:麻黄细辛附子功效:助阳解表4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功效:辛凉宣泄清肺平喘43.麻子仁丸(脾约丸)(《伤寒论》)组成:麻子仁枳实厚朴大黄杏仁白芍功效:润肠泻热行气通便44.麦门冬汤(《金匮要略》)组成:麦冬人参粳米半夏大枣功效:滋养肺胃降逆和中45.暖肝汤(《景岳全书》)组成:当归枸杞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茯苓功效:温补肝肾行气止痛46.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陈皮厚朴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功效:燥湿健脾行气和胃47.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组成:牛蒡子黄芩黄连甘草桔梗板蓝根马勃连翘玄参升麻柴胡陈皮薄荷僵蚕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48.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组成: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功效:祛风化痰通络止痉49.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沦》)组成:羌活独活川芎蔓荆子甘草藁本防风功效:祛风胜湿50.清营汤(《温病条辨》)组成:犀角生地金银花连翘玄参黄连竹叶丹参麦冬功效:清营解毒透热养阴51.三仁汤(《温病条辨》)组成:杏仁白寇仁薏苡仁厚朴半夏白通草滑石竹叶功效:宣畅气机清利湿热52.桑菊饮(《温病条辨》)组成: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连翘芦根甘草薄荷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53.桑杏汤(《温病条辨》)组成:桑叶杏仁贝母沙参栀子豆豉梨皮功效:清宣温燥凉润止咳54.芍药汤(《保命集》)组成:芍药大黄黄芩黄连当归肉桂槟榔甘草木香功效:清热燥湿调气和血55.生脉散(《医学启源》)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功效:益气养阴敛汗生脉56.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蒲黄五灵脂功效:活血祛瘀散结止痛57.十枣汤(《伤寒论》)组成:甘遂芫花大戟大枣功效:攻逐水饮58.实脾散(实脾饮)(《重订严氏济生方》)组成:茯苓白术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子草果干姜附子厚朴功效:温阳健脾行气利水59.水陆二仙丹(《洪氏经验集》)组成:金樱子芡实功效:补肾涩精60.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功效:益气健脾61.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组成: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止痛62.四逆散(《伤寒论》)组成: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63.四逆汤(《伤寒论》)组成:附子干姜甘草功效:回阳救逆64.四神丸(《证治准绳》)组成: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功效:温肾暖脾涩肠止泻65.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熟地川芎当归白芍功效:补血和血66.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苏子半夏当归前胡肉桂厚朴甘草干姜功效:降气平喘祛痰止咳67.酸枣仁汤(《金匮要略》)组成:酸枣仁知母茯苓川芎甘草功效:清热除烦养血安神68.天麻钩藤汤(《杂病证治新义》)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杜仲牛膝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益母草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69.痛泻药方(《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组成:陈皮白术白芍防风功效:补脾泻肝缓痛止泻70.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71.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组成:附子干姜甘草人参大黄功效:温补脾阳攻下冷积72.乌梅丸(《伤寒论》)组成:乌梅附子细辛干姜黄连当归蜀椒桂枝人参黄柏功效:安蛔止痛73.吴茱萸汤(《伤寒论》)组成: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功效:温肝暖胃降逆止呕74.五苓散(《伤寒论》)组成: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75.五皮饮(《华氏中藏经》)组成:陈皮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功效:利水消肿行气祛湿76.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组成:犀角生地黄芍药丹皮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77.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功效:益气化痰行气温中78.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香附紫苏叶陈皮甘草功效:疏风散寒行气和中79.逍遥散(《和剂局方》)组成: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和营80.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功效:和解少阳81.小蓟饮子(《济生方》)组成:小蓟藕节蒲黄木通滑石生地当归甘草栀子淡竹叶功效:凉血止血利尿通淋82.小建中汤(《伤寒论》)组成:饴糖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83.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细辛半夏甘草五味子干姜桂枝麻黄白芍功效:解表散寒温肺蠲饮84.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地骨皮桑白皮甘草功效:清泻肺热止咳平喘85.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生地桃仁红花当归甘草赤芍桔梗枳壳柴胡川芎牛膝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86.一贯煎(《续名医类案》)组成:生地沙参当归枸杞麦冬川楝子功效:滋阴疏肝87.茵陈蒿汤(《伤寒论》)组成:茵陈栀子大黄功效:清热利湿退黄88.银翘散(《温病条辨》)组成: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豆豉薄荷甘草桔梗芦根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89.右归丸(《景岳全书》)组成:熟地附子肉桂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杜仲鹿角胶枸杞功效:温补肾阳填精益髓90.玉女煎(《景岳全书》)组成:熟地石膏知母牛膝麦冬功效:清胃火滋肾阴91.玉屏风散(《医方类聚》)组成:黄芪白术防风功效:益气固表92.越鞠丸(《丹溪心法》)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功效:行气解郁93.真武汤(《伤寒论》)组成:白术附子白芍生姜茯苓功效:温阳利水94.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组成:白芍天冬玄参牡蛎茵陈代赭石牛膝龙骨龟板麦芽甘草川楝子功效:镇肝熄风滋阴潜阳95.止嗽散(《医学心悟》)组成:甘草桔梗白前紫菀荆芥陈皮百部功效:止咳化痰疏风宣肺96.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沦》)组成:枳实大黄黄芩黄连白术茯苓泽泻功效:消食导滞清热祛湿97.炙甘草汤(《伤寒论》)组成:炙甘草人参桂枝生姜麦冬生地麻仁大枣阿胶功效:益气养血通阳复脉滋阴补肺98.猪苓汤(《伤寒论》)组成: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功效:利水渗湿清热养阴99.竹叶石膏汤(《伤寒论》)组成:竹叶石膏人参麦冬半夏甘草粳米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养胃100.左归丸(《景岳全书》)组成:山药熟地山茱萸枸杞牛膝菟丝子龟胶鹿胶功效: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儿科集』祖传秘方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
『儿科集』祖传秘方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肾病综合症,它不是一独立性疾病,而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每日>3.5g/1.73m2体表面积)、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应为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
通常应该做肾活检了解肾病变性质以指导治疗。
健脾固骨肾灵(肾康灵系列方II)(曾章超)【组成】党参、黄芪、熟地、淮山药各15g,附子6g,菟丝子9g,淫羊藿9g,绣花针12g。
【功效】温肾健脾,活血化瘀。
【主治】儿童肾病综合征,属脾肾阳虚型。
症见浮肿,神疲体倦,面色苍白,畏寒肢凉,腰膝酸软,少气懒言,舌淡胖苔白,脉沉细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党参、淮山、黄芪益气健脾;熟地、山茱萸滋肾养阴;附子、菟丝子、淫羊藿温补肾阳;绣花针活血化瘀。
诸药合用,共奏温肾健脾,活血化瘀之功。
【加减】肾病早期有外感症状,可加苏叶、蝉蜕等;肾虚精关不固,蛋白尿不消者,可加金樱子、芡实;浮肿不消者,可加车前子、茯苓皮、大腹皮等;舌质黯紫者,可加桃仁、红花、泽兰、当归等。
【点评】肾康灵系列方组方严谨,标本兼顾,温补之中蕴含清解,滋阴之中兼以行血。
不但可以增强激素效应,而且能减少激素不良反应。
本方适用于肾病后期或激素减量维持期表现为脾肾两虛的症侯。
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辨证应用肾康灵系列方,不但可以缩短水肿和蛋白尿消失的时间,巩固疗效,减轻激素不良反应,还能改善肾血流和肾功能,减少停用激素后造成“反跳”等现象。
生活中患者饮食应该吃高蛋白低盐饮食。
由于大量蛋白尿中排出,蛋,瘦肉和其他蛋白质补充剂。
水肿消退后吃正常饮食。
避免感冒。
感冒是肾病综合征复发和加重的主要原因是肾病综合征患者,从而保持冷,寒冷天气冷的注意,准备一些小肾毒性中成药控制感。
肾病综合症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防止病情加重。
武敏医生讲解:IgA肾病的中医疗法
武敏医生讲解:IgA肾病的中医疗法
IgA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时,根据临床表现不同,中医可辨证分为肺胃风热毒邪壅盛、心火炽盛、肠胃湿热、膀胱湿热型,其中以肺胃风热毒邪壅盛型最为常见。
肺胃风热毒邪壅盛型急性发作期IgA肾病,可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尿红赤或镜下血尿、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等。
宜采用疏散风热、解毒利咽、凉血止血等治则,以下饮食调养方,供酌情选用。
银花、芦根、小蓟各30g,连翘、生地各15g,荆芥、桔梗各10g,淡豆豉、生甘草各6g,三七粉2g,赤小豆、大米各60g,白糖适量。
前9味水煎取汁,入赤小豆、大米煮成稀稠粥,加三七粉、白糖调味煮沸即可。
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治疗心火炽盛型急性发作期IgA肾病饮食调养方
心火炽盛型急性发作期IgA肾病,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尿红赤或镜下血尿,舌尖红苔薄黄,脉数等。
宜采用清心除烦、凉血止血等治则,以下饮食调养方可酌情选用。
小蓟30g,生地20g,白茅根15g,竹叶12g,炒栀子、生干草各10g,大米100g,白糖适量。
前6味水煎取汁,入大米煮成稀稠粥,
加白糖调味即可。
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温馨提示:对于IgA的治疗不可以盲目使用上述几种药物,对于患者来说,应该到及时的配合医师的治疗,才能更好的治疗IgA肾病。
王铁良老师临床治疗肾脏病常用处方经验总结
王铁良老师临床治疗肾脏病常用处方经验总结徐敢风;张春戬【摘要】Wang Tieliang is a medical director from the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orking as a PhD supervisor i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he is among the second , third, fourth, and fifth batches of TCM ex-pert academic experience inheritance to guide the work of the TCM teachers .Having been engaged in clinical medicine for 40 years, Dr. Wang follows in the principles of "learning from the past ,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merit of various methods , and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Dr.Wang is especially good at treating kidney diseas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reviews his ef-fective prescri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kidney disease .%王铁良教授是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主任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三、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我国著名中医肾病专家。
王耀献应用和解聚散方加减治疗慢性肾病验案二则
王耀献应用和解聚散方加减治疗慢性肾病验案二则标签:名医经验;王耀献;和解聚散方;慢性肾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耀献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肾脏病中西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临床诊疗肾脏疾病经验丰富,提出了以肾络癥瘕聚散消长为基础的中医肾病防衰理论,并创制了和解聚散方。
现结合王师治疗慢性肾病验案二则,粗疏整理,介绍如下。
1 和解聚散方和解聚散方为王师基于慢性肾病多本虚标实、肾络微型癥瘕聚散等理论而制定的方剂,由黄芪、当归、海藻、牡蛎、穿山甲珠、熟大黄、熟地黄组成。
方以黄芪、当归为君,以补血活血、补气扶正;海藻、牡蛎、穿山甲为臣,以化痰软坚、消癥散结;另取熟大黄、熟地黄为佐,以加强攻补之力。
诸药合用,具攻补兼施、标本兼顾之功。
研究显示,该方具有抗肾纤维化、改善肾功能、延缓终末期肾脏病情进展等功效[1-3]。
2 典型病例2.1 IgA肾病案例1:患者,男,55岁,2012年10月25日初诊。
2009年8月,患者体检时尿常规示“尿蛋白(PRO)+++,尿隐血(BLD)+++”,就诊于某医院,查24 h尿蛋白定量为4.08 g,血肌酐(SCr)84 μmol/L,白蛋白(ALB)41.1 g/L。
肾活检示:局灶增生性IgA肾病,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局灶增生性IgA肾病”,给予对症治疗(具体药物不详)。
出院后口服百令胶囊。
监测尿常规:PRO++~+++,BLD++~+++。
生化检查示SCr和血尿素氮(BUN)处于正常水平。
2012年10月23日生化检查示:SCr 84.97 μmol/L,血糖6.11 mmol/L,ALB 42.8 g/L,三酰甘油(TG)1.22 mmol/L,总胆固醇(TC)3.3 mmol/L。
尿常规示:PRO+++,BLD+++,尿胆原++。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平素控制在135/85 mm Hg (1 mm Hg=0.133 kPa)左右,否认家族相关疾病史。
刻下:乏力易疲,纳可,眠安,便秘20余年,每日一行、质干、呈球状,小便呈泡沫,每日2000 mL左右,舌黯,苔薄白腻,脉弦细。
真武汤桂枝人参汤二陈汤合方治疗肾病综合征医案
真武汤桂枝人参汤二陈汤合方治疗肾病综合征医案
曹某,男,36岁。
有3年肾病综合征病史,近因肢体水肿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肢体水肿,腰酸困痛,小便不利,手足不温,倦怠乏力,不思饮食,大便溏泄,舌质胖淡,苔白厚腻,脉沉弱。
经尿常规检查,蛋白尿(++++)。
辨为脾肾阳虚、水气浸淫证,治当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给予真武汤、桂枝人参汤与二陈汤合方:茯苓12g,白芍9g,生姜18g,白术10g,附子5g,桂枝12g,红参10g,干姜10g,半夏15g,陈皮15g,阿胶(烊化、冲服)10g,炙甘草12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
二诊:小便较前通畅,以前方6剂。
三诊:水肿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大便恢复正常,以前方6剂。
五诊:
经复查尿常规,蛋白尿(++),肢体水肿消退,以前方6剂。
六诊:腰酸困痛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
七诊:苔腻消失,以前方6剂。
八诊:经复查尿常规,蛋白尿(+),又以前方治疗120余剂,再查尿常规,蛋白尿(-)。
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4个月。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腰酸困痛、手足不温辨为肾阳虚,再根据不思饮食、倦怠乏力辨为脾虚,因肢体水肿、小便不利辨为水气内停,又因苔白厚腻辨为水湿蕴结,以此辨为脾肾阳虚、水气浸淫证。
方以真武汤温阳利水;以桂枝人参汤温阳健脾、化生气血;以二陈汤醒脾理气化痰。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肾病综合征药方大全
肾病综合征药方大全第一篇:肾病综合征药方大全肾病综合征中医药方一、肾病综合征证属脾肾虚损。
症见小便短少,全身水肿,头晕乏力,腰部酸痛,畏寒倦怠,纳差腹胀,舌质淡,舌苔薄,脉沉迟濡弱。
治当健脾益肾,化湿利水。
1、加减真武汤【组成】附子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黄芪20克,白芍10克,白参10克,地肤子、白茅根30克,益母草15克,生姜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肾病综合征。
【宜忌】初宜薏苡仁粥,后进大豆鳅鱼汤(低盐)。
【加减】四肢厥冷者,附子用至]5克;呕吐较剧者,加法半夏10克;尿量极少者,加牵牛子10克;尿中白细胞(++)以上者,加败酱草30克。
【方解】方中附子辛热助阳,温肾暖土;茯苓、白术健脾利湿,生姜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伍茯苓渗湿利水;白芍养血滋阴;黄芪、白参益气固摄;地肤子、白茅根泻浊解毒;益母草活血化瘀;使血行而水泻。
诸药同用,虚实并调,标本兼顾,水瘀同逐,使之正固邪祛。
【来源】《湖南中医药导报》1997-4-222、加味六味地黄汤【组成】山萸肉15克,熟地黄15克,黄精30克,黄芪30克,桑寄生15克,淫羊藿10克,杜仲15克,枸杞子20克,丹参25克,红花5克,车前子(布包)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I 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主治】肾病综合征。
【方解】方中重用枸杞子、熟地黄、山萸肉填补肾精;黄芪、黄精补益脾肾之气;重用桑寄生、车前子健脾利水。
方中重用丹参,少暈配伍红花活血化瘀。
肾病综合征为虚实夹杂证,故治则必扶正兼祛邪,即补益脾肾之气兼利水化瘀。
又因肾为阴阳之宅,易偏阳虚或偏阴虚,但过于助阳易生热,故补阳不以肉桂、附片为主药,而用杜仲,淫羊獠温阳而不燥;重用黄精滋阴而不腻,且能益气;重用黄芪补气又能利水消肿。
此方配伍温而不燥,滋润而不腻,补而不留邪,攻邪不伤正,故对脾肾两虚,水瘀互结之水肿、虚劳之证疗效显著。
【来源】《湖南中医药导报》3、加减无比山药汤【组成】山药、熟地黄各15克,菟丝子20克,肉苁蓉20克,牛膝、杜仲、泽泻、伕苓、山茱萸、巴戟天、赤石脂、五味子各12克。
肾十味标准配方方剂
肾十味标准配方方剂介绍肾十味标准配方方剂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用于调理肾脏功能和滋补肾气。
根据中医理论,肾脏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对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肾脏主要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肾阴主要与水液代谢有关,肾阳则主要与体温调节和生殖功能有关。
肾十味标准配方方剂的药物组成中,选用了具有滋补肾脏功能的草药,配伍合理,能够促进肾脏的健康。
方剂组成肾十味标准配方方剂的组成如下:1.补骨脂: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2.熟地黄:滋养肾阴,补虚损。
3.山茱萸:补脾肾,助阳气。
4.桑螵蛸:补肾阳,温经脉。
5.菟丝子:滋补肝肾,益精血。
6.菖蒲:补益肾气,开窍醒脑。
7.杜仲:强壮筋骨,滋肾阴。
8.巴戟天:益肾阳,补骨脉。
9.菊花:泽肺肾,明目。
10.灵芝:补气养血,安神定志。
方剂制作方法根据以上十味草药组成,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制作肾十味标准配方方剂:1.将每味草药按照一定比例(具体比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配好。
2.先将熟地黄、巴戟天、杜仲、灵芝用水泡发30分钟,然后放入锅中,用适量的水煎煮30分钟,取出药渣。
3.煎煮过的熟地黄、巴戟天、杜仲、灵芝药液放入另一个锅中,再加入剩下的草药。
4.加入适量的水,用中火煎煮40分钟,再用小火煮20分钟。
5.将煎煮好的药液过滤,去除渣滓。
6.将药液冷却后,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搅拌均匀。
7.将药液分装到干净的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用法与注意事项用法: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50毫升,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以及体质虚弱、脾胃功能不良者慎用。
2.服用期间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宜清淡。
3.长期服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如出现过敏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就医咨询。
总结肾十味标准配方方剂是一种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草药学研究的草药配方。
它具有滋补肾脏、调理肾功能的作用,适用于肾脏功能欠佳、肾阴阳失衡的人群。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肾十味标准配方方剂之前,建议先咨询中医医生的意见,并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得了肾病你莫慌、这里许多好药方!
得了肾病你莫慌、这里许多好药方!一、肾结石莫慌张、两味药帮您忙!一个朋友给我的方子,当初我也不信这些治好了肾结石。
可没想到吃了两礼拜后,检查B超说结石没了,真开心。
方子:田七(三七)250克,鸡内金150克,两种药打成粉,每天早上空腹服用一次,每次剂量约半汤勺(小孩子吃饭用的勺子),必须用酒冲服,我喝的是红酒。
喝了大概两周,小便时出来过瓜子仁大小的结石,半月之后我去医院做B超,很幸运的是结石都没了。
我拿良心保证这个偏方确实是真实的。
我也想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劳驾你转告大家。
”献方人:彭老师二、热心网友:(青竹医2中医1293130061)尿毒症不用慌、试试孔氏家传方!“你好胡老师,我们孔氏中医献出治疗尿毒症的家传方,给尿毒症的患者送去健康:芥穗炭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苏叶10克,苏梗10克,黄连2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生地榆10克,白茅根30克,芦根30克,锦文1克,生蒲黄6克,焦三仙(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10克,每天一剂水煎服。
现在尿毒症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看到此病带给人们的痛苦,死亡,看到现在医学的无奈,我决定献出此方,借助胡老师的平台,带给更多患者康复!不明白可以加我qq沟通、指导患者全程用药!”献方人:孔秋田老师三、热心网友:(方向 892230823)治尿血食疗方“您好胡老师,我有一食疗奇效方!朋友的老父亲住院一月尿不出,最后尿出血,搞得整个人都变形了,家人以为老人活不多久了,后用这方子试喝一次,当晚就舒服多了,第二天医生都觉得奇怪!方子是:干黄花菜、黑木耳适量煮水,加黄沙糖喝!这是女友告诉我的,她家公去年住院,以为过不去了,她家人才想到用这方子,谁知道这么好,医生都觉得神奇。
后来我给其它朋友用过,只要住过院的病人效果特好,没住过院的效果差,或没什么反应,不知道什么原因。
可能没住院的没尿血,没那么严重吧。
真的谢谢胡老师,在您那转发了不少好偏方。
”献方人:唐老师四、热心网友:(LOVE小金子 1207008183)主治肾结石、其它结石也管用!“我这个治肾结石的药方是母亲从邻居那得到的,挺管用的,附近的一个老大爷也用这方治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医院肾病科常用方剂目录1.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各9g 炙甘草5g【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
2.八正散(《和剂局方》)【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各500g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3.白虎汤(《伤寒论》)【组成】石膏50g 知母18g 炙甘草6g 粳米9g【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4.白头翁汤(《伤寒论》)【组成】白头翁15g,黄柏12g,黄连6g,秦皮12g【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痢疾5.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组成】熟地、生地、归身各9g 白芍6g 甘草3g 桔梗6g 玄参3g 贝母6g 麦冬9g 百合12g【功用】滋养肺肾,止咳化痰。
【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6.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各900g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7.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组成】半夏4.5g 天麻、茯苓、橘红各3g 白术9g 甘草1.5g【功用】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上扰证。
8.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组成】半夏12g 厚朴9g 茯苓12g 生姜15g 苏叶6g【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9.半夏泻心汤(《伤寒论》)【组成】半夏12g 黄芩、干姜、人参各9g 黄连3g 大枣4枚炙甘草9g【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10.保和丸(《丹溪心法》)【组成】山楂18g 神曲6g 半夏9g 陈皮6g 连翘6g 莱菔子6g 茯苓9g【功用】消食和胃*11.萆解分清散(《丹溪心法》)(此方了解即可)【组成】益智仁川萆解石菖蒲乌药各等分【功用】温肾利湿,分清去浊。
【主治】膏淋、白浊。
12.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组成】黄芪120g 当归尾6g 赤芍5g 地龙3g 川芎3g 红花3g 桃仁3g【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13.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组成】黄芪18g 炙甘草9g 人参6g 当归3g 橘皮6g 升麻6g 柴胡6g 白术9g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2.气虚发热证。
14.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莲子肉500g 薏苡仁500g 缩砂仁500g 桔梗500g 白扁豆750s 白茯苓1000g 人参1000g 甘草1000g 白术1000g 山药1000g【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15.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薄荷240g 川芎、荆芥各120g 细辛30g 防风45g 白芷、羌活、炙甘草各60g【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16.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12g 厚朴24g 枳实12g 芒硝9g【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2.热结旁流证。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17.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组成】大黄12g 牡丹3g 桃仁9g 冬瓜仁30g 芒硝9g【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18.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组成】黄芪30g 当归6g【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19.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组成】生地黄6g,熟地黄6g,黄柏6g,黄芩6g,黄连6g,黄芪12g,当归6g 【功用】滋阴清热、固表止汗20.定喘汤(《摄生众妙方》)【组成】白果9g 麻黄9g 苏子6g 甘草3g 款冬花9g 杏仁4.5g 桑白皮9g 黄芩6g 法半夏9g【功用】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
21.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组成】独活9g,桑寄生6g,杜仲6g,牛膝6g,细辛6g,秦艽6g,茯苓6g,肉桂6g,防风6g,川芎6g,人参6g,甘草6g,当归6g,白芍6g,熟地黄6g【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痹症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22.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橘红各15g 白茯苓9g 炙甘草4.5g【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23.二妙散(《丹溪心法》)【组成】炒黄柏、炒苍术各15g【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证。
24.二至丸(《医方集解》)【组成】女贞子10g,旱莲草10g【功用】补肾养肝【主治】肝肾阴虚证25.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组成】防己12g,黄芪15g,白术9g,甘草6g,大枣1 枚,生姜4 片【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风水或风湿26.甘露消毒丹(普济解毒丹) (《温热经纬》)【组成】滑石15g 茵陈20g 黄芩20g 石菖蒲6g 川贝5g 木通5g 藿香4g 射干4g 连翘4g 薄荷4g 白豆蔻4g【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
27.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组成】葛根30g 黄连5g 黄芩20g 炙甘草5g【功用】清泄里热,解肌散邪。
【主治】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
28.归脾汤(《正体类要》)【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远志、龙眼肉、酸枣仁各3g 人参6g 木香1.5g 炙甘草1g【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
2.脾不统血证。
29.桂枝汤(《伤寒论》)【组成】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9g 生姜9g 大枣3枚【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3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组成】黄连9g 黄芩、黄柏各6g 栀子9g【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
31.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30g 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各60g 藿香90g 炙甘草75g【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32.济川煎(《景岳全书》)【组成】当归9~15g 牛膝6g 肉苁蓉6~9g 泽泻4.5g 升麻1.5~3g 枳壳3g【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
33.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组成】羌活9g 防风9g 苍术9g 细辛3g 川芎6g 白芷6g 生地6g 黄芩6g 甘草6g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34.理中丸(《伤寒论》)【组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90g【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1.脾胃虚寒证。
2.阳虚失血证。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35.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组成】茯苓12g 桂枝9g 白术6g 炙甘草6g【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
36.羚角钩藤汤(《通俗寒论》)【组成】羚羊角4.5g 桑叶6g 川贝母12g 生地黄15g 钩藤9g 菊花9g 茯神9g 白芍9g 甘草3g 淡竹茹15g【功用】凉肝熄风、清热活络【主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37.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组成】熟地黄24g 山萸肉、干山药各20g 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g【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
38.六一散(益元散)(《伤寒直格》)【组成】滑石18g 甘草3g(为细末,每服9克)【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
39.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组成】酒炒龙胆草6g 炒黄芩9g 酒炒栀子9g 泽泻12g 木通6g 酒炒当归3g 酒炒生地9g 柴胡6g 甘草6g 车前子9g (原书无用量)【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
2.肝经湿热下注证。
40.麻黄汤(《伤寒论》)【组成】麻黄9g 桂枝6g 杏仁6g 炙甘草3g【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41.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组成】麻黄5g 制附子3g 细辛3g【功用】助阳解表【主治】素体阳虚,感冒风寒,少阴病恶寒重、发热轻、脉沉者4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组成】麻黄5g 杏仁6g 甘草6g 石膏18g【功用】解表清热、宣肺平喘【主治】肺热雍盛证43.麻子仁丸(脾约丸)(《伤寒论》)【组成】麻子仁20g 白芍9g 枳实9g 大黄12g 厚朴9g 杏仁10g(为蜜丸,每服9g)【功用】润肠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证。
44.麦门冬汤(《金匮要略》)【组成】麦门冬42g 半夏6g 人参9g 甘草3g 粳米3g 大枣4枚【功用】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主治】1.虚热肺痿。
2.胃阴不足证。
45.暖肝汤(《景岳全书》)【组成】当归9g 枸杞子9g 小茴香6g 茯苓3g 肉桂3g 乌药6g 沉香3g 生姜3片【功用】温补肝肾、行气止痛【主治】肝肾阴寒之小腹疼痛、疝气等46.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苍术120g 厚朴90g 陈橘60g 炙甘草30g【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47.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组成】柴胡10g 黄芩15g 黄连15g 甘草10g 桔梗10g 马勃5g 僵蚕3g 连翘5g 陈皮10g 板蓝根5g 升麻3g 玄参10g 薄荷5g 牛蒡子5g【功用】清热解毒、疏散风邪【主治】大头瘟,48.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组成】白附子3g 僵蚕3g 全蝎3g【功用】祛风化痰、止痛【主治】中风面瘫,口眼歪斜,或面部肌肉抽动49.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沦》)【组成】羌活6g 独活6g 藁本3g 防风3g 甘草3g 川芎3g 蔓荆子2g【功用】祛风胜湿【主治】风湿在表,50.清营汤(《温病条辨》)【组成】犀角(水牛角代)30g 生地15g 元参9g 竹叶心3g 麦冬9g 丹参6g 黄连5g 银花9g 连翘6g【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
51.三仁汤(《温病条辨》)【组成】杏仁15g 飞滑石18g 通草6g 白蔻仁6g 竹叶6g 厚朴6g 薏苡仁18g 半夏15g【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52.桑菊饮(《温病条辨》)【组成】桑叶7.5g 菊花3g 杏仁6g 连翘5g 薄荷2.5g 桔梗6g 甘草2.5g 苇根6g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53.桑杏汤(《温病条辨》)【组成】桑叶3g 杏仁4.5g 沙参6g 象贝3g 香豉3g 栀皮3g 梨皮3g【功用】清宣温燥,润肺止咳。
【主治】外感温燥证。
54.芍药汤(《保命集》)【组成】白芍15-20g 当归9g 黄连5-9g 槟榔5g 木香5g 甘草5g 大黄6g 黄芩9g 肉桂2-5g【功用】清热解毒,调气和血【主治】湿毒热痢55.生脉散(《医学启源》)【组成】人参9g 麦冬9g 五味子6g【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主治】气阴不足、汗出过多证56.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五灵脂、蒲黄各6g【功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