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高效整合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整合提升课课件 岳麓版
(3)探索具有层次性:现代化探索由浅入深,从器物、
制度到思想文化
整体特征 (4)探索具有继承性:与学习西方内容的层次性相关, 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到早期维新派、革命派、
激进派前后相继
(5)抗争具有阶段性:从旧式斗争到新式斗争;反侵
略反封建两大任务在《辛丑条约》前一般分开进行,
之后结合在一起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呈现出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中依然
3.从思想角度看:鸦片战争使中国大门被迫打开,“闭目塞听” 局面有所改变;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 始觉醒,“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同时地主 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逐步形成了 “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并付诸实践。
1.(2014·高考江苏卷)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 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B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表格反映 的是近代中国人民为救国救民所进行的斗争,主要集中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说明这一时期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进一 步觉醒,掀起波澜壮阔的反侵略斗争。分析选项,D 项最合题 意。
鸦片战争前夕(19 世纪上半期)中英两国国情对比
国别
中国
英国
看世界、洋务运动等
动
时段 项目
19世纪70年代之前
19世纪70年代之后
主体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 现代化色彩明显,程度渐
领导阶 农民阶级基本是旧式斗争,地 深,大部分活动都有新的
级 主阶级的探索最终失败
目标和手段,居领导地位
的是资产阶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单元提升课课件岳麓版
误,故D项错误。
答案 A
视角2 抗争与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知识点拨】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经历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历史时期,从向苏俄学习走“城市为中心”的道路到走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共不断地调整路 线、方针和政策。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经历了四个重要变化:
①侵略方式:政治上,由掀起瓜分 19世 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 纪末 济上,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
①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 运动的高涨;②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
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③思想:
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 20世 主;②国家:除英、法、美、俄外, 了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 纪初 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 思想的正统地位;④外交:中外反动势力 霸中国 勾结,反动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20世 ①侵略方式:侵华方式主要从“以 纪三 华治华”到独霸中国,主要国家是 四十 美日;②侵华主要格局:先是由列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解析
渡江战役时期,新中国尚未成立,还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A项错误;人
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捍卫了中国的主权,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B项正确;这一行动
只是使列强退出长江流域,C项以偏概全,排除;“ 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外 交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 答案 B
资产阶级是近代前期抗争与探索的主体阶级,暴力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成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虽然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结束了 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一 次巨变,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总结课件岳麓版
全球史观
理论阐释
1.概念解读:“全球史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兴 起的并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影响我国史学界的全新的史学理 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 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同一性考查历史,认 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这一转变开始 于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形成。
第一编 1500 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 年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 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 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
2019/7/1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4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 的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7/1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3
谢谢欣赏!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 等,这些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 语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针对性训练
1.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 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 上。”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 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 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 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 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 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
审题 材料核心讨论的是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而不是讲 中国社会的性质问题,故A项错误; 此题最难选择的是B、D两项,两种表述意思相近,而且在 材料中都有体现,但题目所问为“核心观点”,材料否定 城市道路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农村道路的合理性,故B项正 确,D项错误; 政治权利的含义颇多,包括言论、出版等等,这些权利在 材料中未能体现,故C项错误。 答案 B
3.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 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 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 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 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 D.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3)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日本为了转移国 内人民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于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 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形成了 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审题就这几招 第3招
史实正误·观点正误·题干关联 ——如何审选择题的选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13岳麓版
新民主主义革命(下)
-2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3思维导图 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清单
一、抗日战争 1.日本的侵华 (1)过程 ①局部侵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陷。 ②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开始; 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2)罪行 ①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②1941年初制造了河北省丰润县的潘家峪惨案。 ③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10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 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 4.意义 (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 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世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 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8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二、解放战争 1.背景: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失败。 (1)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 协协议。 2.过程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9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15主题一 主题二 图片说史 真题溯源 高考例析
提示: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 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日,战略上 相互配合。
反侵略斗争的不朽丰碑——全民族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共识
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解读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 人民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抗 日战争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使日本深陷中国战场,有力地支援 了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的抗战。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归纳提升课件 岳麓版
D.革命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解析】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11年辛亥革命
爆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两项只是符合辛亥革命,B 项只符合太平天国运动, D 项为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 处。
【答案】
D
1.相同点 (1)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
【解析】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相同的,都是反
帝反封建,A项不正确;中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 到新民主主义社会,欧美国家是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 义,C项不正确。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B项正确。
【答案】 B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的解法
(2013 届珠海测评 ) 梁启超:现在咱们中华民国,虽 然不过一个十岁小孩,但咱们却是千信万信,信得过他一 定与天同寿。……这回革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 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
不会退回
到贵族阶级的世界。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不会退回”的 主要原因是( )
①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播
A.①② B.②③
④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①④ D.③④
【解答思路】 本题题干材料较长,看似比较复杂,材料 初步分析 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中华民国的命运会 “与天同寿”,要求分析原因。
建立人民民主专 政的国家 社会主义 世界无产阶级革 命的一部分
3.(2012·济南模拟)通过图示可以将历史概念形象化,
利于历史学习。依据以下《中国民主革命示意图》,下列结 论正确的是( )
A.此图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不同阶段的革命任务不同 B.据图所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C.从整体史观角度看,欧美各国民主革命历程与中国 相似 D.从文明史观角度看,体现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多元化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1
(2)文献史料 凡是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都属于(shǔyú)文献史料。它的 范围极其广泛,包括考古发现的甲骨文、金文(青铜器铭 文)、陶文(陶器铭文)、简(竹木简牍)、帛(帛书)、墓志等,以 及传世文献、档案、碑刻、摩崖石刻等。 两汉时期纸的发明、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的普遍使用,使记 事及其传播变得极为方便,史学也因此繁荣起来。史书不断 出现,给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献,成为最重要的一种史 料载体。
第十七页,共18页。
时空坐标
第十八页,共18页。
第十四页,共18页。
(3)口述史料 口述史料是通过口头语言形式保存下来的史料。在文字产生 以前,人们曾长期靠口头相传来记忆历史,留下大量的神 话、史诗和传说。对于某些民族来说,他们曾长期生活在无 文字的状态中,要了解他们的历史,口述史料是不容忽视的 重要(zhòngyào)信息来源。这些远古的“口述史”,多被后 人记载到各种史书中,成为文献史料的一部分。
第四页,共18页。
第一,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剥夺了中国无数人的 基本生存权,疯狂地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政治 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使其侵略“合法 化”,中国领土、司法、海关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上 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丧失了独立地位,造成中国 近代的贫困和落后。总之,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 命任务都发生了变化,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列强(lièqiáng)在侵华的同时客观上也把西方先进的技 术、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给旧制度和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 击;同时也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单元整合
第一页,共18页。
单元思想
一、抓住一个主题:救亡图存。面对列强(lièqiáng)的侵略, 近代中国的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都面临着 “救亡图存”的严峻任务。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综合提升课件岳麓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 学知识说明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14分)
指导语 “大一统”的理念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由先秦到秦朝大一统的内涵不断 发展。注意阅读材料,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先秦时期:“天下共主”“体现 在土地、民心层面”;秦朝“制度层面”“中央集权体制”。“原因”要从 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思考。
专题二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
1.农民阶级 (1)实践:先后掀起两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2)主张:《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扶清灭洋”。 (3)特点: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同时也具有落 后性的一面,其阶级属性决定了革命斗争只能是失败。 2.资产阶级 (1)实践:维新变法运动、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等。 (2)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或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 展资本主义。 (3)特点:具有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但同时又具有妥协性、软弱 性的一面,决定了其改革或革命只能是“屡战屡败”。
战争 《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北京条约》赔款英法各800万
赔款 两白银;《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
镇压革命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
利用传教士的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日本全面侵华时推行 思想渗透
奴化教育
【深化理解】 对近代列强侵华的基本认识 (1)从发动者上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 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出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 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日本 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 (3)从结果上看:除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完全胜利外,其他战争均以中国失败告终, 这说明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上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 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 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1讲
第11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 考试说明考查角度新民主主义革命1.(2017·课标全国Ⅲ,30)渡江战役时期对列强侵华特权的否定2.(2013·课标全国Ⅰ,30)中共六大与城市中心革命模式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2017·课标全国Ⅰ,30)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抗日政策2.(2016·课标全国Ⅰ,30)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专制政策3.(2016·课标全国Ⅲ,30)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4.(2015·课标全国Ⅰ,30)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5.(2014·课标全国Ⅰ,41)抗日战争书目修改及理由6.(2014·课标全国Ⅱ,30)抗战时期顾维钧争取对华同情和帮助7.(2013·课标全国Ⅱ,30)湖北省政府推行“减租”的目的及作用考点一抗日战争教材补充『历史概念』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坚持抗日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
其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坚持游击战争14年之久,牵制76万日军,消灭日本关东军18万,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武装力量。
『史论观点』明确“十四年抗战”的必要性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开始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
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就是反映东北、华北、上海等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把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连接起来,完整地论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
——朱汉国《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有重要意义》考点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材补充『史论观点』国共关系分裂的原因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分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国民党坚持顽固的一党独裁制度。
坚持一党独裁,反对成立联合政府,是国民党政府一贯坚持的方针。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1
的新尝试
D.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
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审题 太平天国既反封建又反侵略,故A项错误;
分析材料和相关所学,在马克思看来,清政府与太平天国不
过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他原认为是“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
朝换代的新尝试;这种局面的出现恰好是当时中国社会生活
审题
材料核心讨论的是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而不是讲
中国社会的性质问题,故A项错误; 此题最难选择的是B、D两项,两种表述意思相近,而且在 材料中都有体现,但题目所问为“核心观点”,材料否定 城市道路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农村道路的合理性,故 B 项正 确,D项错误; 政治权利的含义颇多,包括言论、出版等等,这些权利在 材料中未能体现,故C项错误。 答案 B
(3)与题干关联度:四种势力均打着 “主义”的旗号,说明民主思
想已经为社会广泛认可,C项与题干信息关联度最高。
答案 C
针对性训练
1.1853 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 “ 可以大胆 ”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 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 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 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 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
(2) 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 义过渡。该时期列强侵华的特征是:在经济上,由原来的以 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在军事上,由一国侵华变 为多国联合侵华;在政治上,从武力侵华到“以华治华”, 扶植清政府。
(3)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日本为了转移国 内人民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于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 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形成了 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总结课件岳麓版
2.中西对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方式 基础 指导 思想 结果 斗争 对象 性质
道路
影响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
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与本国国情密切结合
都使被压迫人民获得了解放,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针对训练】 1.(2015·山东卷,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 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 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方法讲解】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 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 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1)超越国界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事件得到更多的重视。比如,民族迁徙、物种传播、 疾病蔓延、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金融安全等。 (2)对于促进全球联系的历史事件给予较高的评价。比如对于新航路的开辟、欧美 国家的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评价更多的是分析其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些与 传统的史学观点有很大的不同。 (3)采取了一种相对中立的价值尺度从事观察研究。将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放 在全球的角度审视,注意摈弃“欧洲中心论”,主张建立“全球普适性的历史话语系 统”,重新书写人类整体的历史。 (4)反对过分草率地遽下“必然”之类的断语。全球史观否认历史必然性的绝对性, 认为很多情况下偶然性因素对历史的影响更大。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师用书岳麓版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师用书岳麓版考点1| 两次鸦片战争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鸦片战争1.背景(1)国内外形势:鸦片战争前,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清王朝闭关自守,但对外贸易居出超地位。
(2)根本原因:西方国家迫切要求改变贸易格局,打开市场。
(3)直接原因:虎门销烟,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2经过(1)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1842年6月,定海人民把英军赶出定海。
(3)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议和。
3.结果:签订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3)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
(4)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1)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原因(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的市场。
(2)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列强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
2.经过(1)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6月和1860年10月,列强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2)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3)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4)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
4.影响(1)丧失更多的主权和领土,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3)一部分官绅开始认识到的新变局,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的近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综合课件 岳麓版
一
二
二、近代三大革命运动的对比
领导 阶级
领导 组织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农民阶级 拜上帝会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政党:同盟 会
新民主主 义革命无产阶级来自中国共 产党一
二
续表
指导 思想
革命 纲领
群众 基础
革命 策略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西方基督教和中 国朴素平等思想 相结合 集空想性、革命性 于一体的《天朝田 亩制度》
该类试题以文言文作为材料,创设新情境。这一类试题的难度不 仅仅体现在试题的思维含量上,还体现在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上,体 现了“文史”两科的密切关系。
(1)“标注”:文言文背景材料阅读难度较大的,命题者一般会加以 标注,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时一定要注意试题的标注。
(2)“考点”: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建立与教材的链接,确定试题考 查的范围,根据所学知识也有助于理解史料的含义,方便对问题的 解答。
属于旧式农民战 争的范畴
由于时代和阶级 的局限性,最终失 败
资产阶级共和 国
中国近代第一 次“比较完全意 义上”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君主专 制制度,确立了 民主共和政体, 但没有彻底改 变中国的社会 性质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 部分
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 得伟大胜利
一
二
2.动力与阻力 中国近代转型的曲折复杂形态是西方入侵和影响与中国社会的 固有因素彼此碰撞、相互作用的结果。外部因素是主导因素,但在 转型的演进和成败上,则主要取决于中国社会的内部因素。
一
二
3.基本脉络 一般而言,社会转型的基本路径是经济发展——制度改变——社 会变迁,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表现出复杂性和整体性的特征。中国 近代社会转型并不是在封建母体中孕育的,而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 威胁和侵略下,被迫中断自身的发展进程,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变, 中国社会处于被动应对中,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都是被 动应对的表现;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经济 运行模式发生变革;近代工业化也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资 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诞生;政治上民主化逐渐推进,由主张实行君主 立宪到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潮喷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资 产阶级民主进入实践阶段;科举制度废除后,中国正式推行教育近 代化。
2021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 课件 第3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
视角一 视角二 视角三
-23-
材料二 这个方案无疑的是我民族复兴的唯一途径……只要我 们能依照国父的遗教迈进,民族复兴是不成问题的,因为他已经在 任何方面——无论文化、政治、经济等都替我们铺好了光明的大 道。
——摘编自萧一山《清史大纲》(成书于1943年)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蒋梦麟和萧一山实现民族复兴的 主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抗战时期人们关于民族复兴思想的共同 点。
-8-
三、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原因及结果
时 期
阶段特征
演变原因
结果
国民 两党合作,建 帝国主义、北洋军阀 国共合作,共同发动国
革命 立革命统一 是两党共同的革命 民革命,动摇了帝国主
时期 战线
对象
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土地 革命 时期
两党对峙,“围 剿”与反“围 剿”的斗争
国民党右派发动反 革命政变,中国共产 党开始武装反抗国 民党统治
-17-
视角一 视角二
信息提取
视角三
题 号
设 问
材料关键句
提取信息
从不区分进口
“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 税率与出口税
税和杂税,税率总计 10%左右”→“进出口 率,到区分进口
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
税率与出口税
变 化
率
“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 出口税率高于 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进口税率
门被打开,列强凭借着不平等条约中的特权,向中国倾 销商品,把中国变为列强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协定关税,使得中国丧失了海关主权,便利了列强对中
国的经济侵略
视角一 视角二 视角三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高效整合课件岳麓版
镇压革命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 利用传教士的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日本全面侵
思想渗透 华时推行奴化教育
2.基本认识 (1)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 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两侧转 移。 (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 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 具体体现。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
模块一[纵向梳理]
一、全面认识列强侵华
1.主要侵略方式
主要方式
表现举例
近代西方列强主要发动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鸦片战
军事侵略 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 割占
A.英国有明显的优势
B.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C.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D.未满足列强的预期
解析答案
D [题干中“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可知在鸦片战争后的中 英贸易中,仅中国出口的丝茶就能抵偿英国向中国输出的除鸦片以外的商 品的价值,说明英国商品在中国销量有限,故 D 项正确。]
[对点训练](教师用书独具)
3.(2019·湖南六校联考)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
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1847 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
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
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由此可见,当
时的中英贸易( )
2.关系 (1)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市 场的愿望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特点。 (2)中日甲午战争及以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列强则是以扩大资本输出为 目的,反映出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最终形成及列强瓜分世界的要求。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岳麓版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影响及认识
1.阶段特征、影响
时期
19世纪 40年代 到60年 代
阶段特征
影响
(1) 侵 略 方 式 : 以 发战争打开中 国大门为手段, 以商品输出为主 要侵略方式 (2) 国 家 : 英 法 为 首,俄美随后
(1)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2) 经 济 : 自 然 经 济 逐 步 解 体,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 新思潮 (4)外交:国门大开,清王朝被 迫开放
2019/7/1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1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20世 纪三 四十 年代
式 主 要 从 “ 以 华 治 华 ”(1)政治:中华民族危
到独霸中国,主要国 机空前严重,促成国
家是美日
共合作抗日
(2) 侵 华 主 要 格 局 : 先 (2)经济:民族工业发
是 由 列 强 共 同 支 配 , 展陷入困境
后由日本独霸中国
2.认识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 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列强侵华目的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 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 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3)从结果看,除了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 国的失败而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联合起来,才能取得反击 外来侵略的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高效整合岳麓版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
一、全面认识列强侵华
1.主要侵略方式
(1)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
(3)从结果看:除了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完全胜利外,其他战争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二、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1.中华民族的觉醒
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
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各民族之间空前形成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达到了升华。
(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
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中日甲午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
中日甲午战争、列强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强化,首先是知识分子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发动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
(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
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表现出极大地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
(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
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觉醒。
2.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主要特征
(1)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
治派别。
其原因是外国的侵略对各个阶级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具有一致性。
(2)开放性:这是因为列强在打开中国大门的同时,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的落后。
(3)层次性: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具有不同的层次,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
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地位的差异。
(4)继承性:先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
早期维新派就是由洋务派转化而来的,他们也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政治和经济,这就是质的飞跃。
他们不是要维护封建统治,而是反对封建统治。
(5)阶段性: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以反侵略为主,表现为直接对外,原因是列强的侵华方式表现为直接的、公开的武装侵略。
《辛丑条约》签订后,则往往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原因是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中外关联]
1.阶段特征
(1) 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列强的侵略以发动战争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侵华的主要国家为英、法、美、俄。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的侵略在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在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侵华的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
(3) 20世纪30—40年代:列强侵华方式由“以华治华”到独霸中国;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日。
2.关系
(1)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市场的愿望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特点。
(2)中日甲午战争及以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列强则是以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反映出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及列强瓜分世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