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土盐政策变迁述论

合集下载

盐丁始末——运城盐池研究之十一

盐丁始末——运城盐池研究之十一

作者: 柴继光
出版物刊名: 运城学院学报
页码: 70-74页
主题词: 盐丁;畦户;官制;畦夫;徭银;明朝政府;工本盐;《宋史》;历史时期;明代后期
摘要:<正> 运城盐池之潞盐生产,历史上曾经采取过官制和民制的不同政策。

在实行官制的朝代,有的采取募民晒制的办法,但更多的是采取征调农民服役的办法。

前者是属于雇佣性质,后者属于服劳役性质,带有强制的成份。

这种服劳役的农户称畦户或盐户,农民称畦夫或盐丁。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盐丁是潞盐生产的主要从业人员。

太原市盐碱耕地现状及利用对策

太原市盐碱耕地现状及利用对策

盐碱耕地是指耕层 0~20 cm 土层内含盐量超过 1.0% 的 一类耕地,它是含盐地下水借助蒸腾作用,沿毛细管上升,经 蒸发浓缩于地表而达到含盐标准的土壤。太原市的盐碱耕 地主要是半干旱气候下,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地形低洼或 高低不平,年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加上春季干旱多风,造成 盐分在耕地土壤表层积累。太原盐碱耕地多地势平坦,水利 条件好,交通便利,便于管理,土壤矿质养分含量高,经过改 良利用即可发挥巨大农业生产潜力。因此,本研究对太原市 盐碱耕地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改良培肥土壤的相关 措施和建议,旨在为盐碱耕地综合治理提供技术依据。 1 太原市盐碱耕地的成因 1.1 干旱气候条件
62
第 1 期(总第 373 期)
No.1
2021 年 1 月
JAN
文章编号:1673-887X(2021)01-0062-03
太原市盐碱耕地现状及利用对策
申 莉 1,韩旭平 2,赵兴杰 2,杨 彦 2,翟靖雯 3
(1. 太原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山西 太原 030002;2. 太原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山西 太原 030002; 3. 太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7)
Current Situation and Utiliz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Saline Alkali Cultivated Land in Yuancheng City
Shen Li1, Han Xuping2, Zhao Xingjie2, Yang Yan2, Zhai Jingwen3 (1. Taiyuan Agricultural Radio and Television School, Taiyuan 030002, Shanxi, Chian; 2. Taiyuan Soil and Fertilizer Workstation,

运城盐湖发展历程

运城盐湖发展历程

运城盐湖发展历程
运城盐湖开发有着悠久的历史。

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
夏商时期,由于地壳运动,黄河流经现今的运城地区,拥有了一片辽阔的盐矿资源。

在此期间,当地居民开始开采盐矿并加工盐制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城盐湖发展成为一个盛产盐的地区。

到了宋朝时期,运城盐业达到了巅峰。

这一时期,运城盐湖成为了运城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运城盐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当时的运城盐湖不仅提供给当地居民盐制品,还向周边地区进行贸易,进一步促进了盐业的发展。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盐业的开采和加工方式发生了变化。

到了近代,传统的采盐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盐的生产需求。

于是,人们开始采用现代化的盐业技术,如盐井和溶解法等。

这一时期,运城盐湖的盐业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当地重要的农副产品之一。

随着社会的变迁,盐业产业在运城的地位逐渐下降。

目前,运城盐湖的盐业已经不再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但依然保持着一定的规模。

同时,盐湖也逐渐成为当地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盐湖的美景。

运城盐湖的发展历程充满着传统与现代的变迁,见证了盐业从初创阶段到现代化的发展过程。

尽管盐业在当地的地位已经不如以前,但运城盐湖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景观仍然为人们所赞美。

运城盐湖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变化和城市特色的演变。

山西省盐业管理条例

山西省盐业管理条例

山西省盐业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1.09.29•【字号】•【施行日期】2002.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专卖、专营正文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山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01年9月29日审议通过了《山西省盐业管理条例》,现予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省人民政府1989年6月12日发布的《山西省盐业管理办法》。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1年9月29日山西省盐业管理条例(2001年9月29日山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盐资源,维护盐业生产经营秩序,消除碘缺乏危害,保护公民的身体健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盐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盐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购销和盐业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盐产品,是指以氯化钠为主的产制品,包括食用盐和纯碱、烧碱用盐以及其他用盐。

本条例所称食用盐,是指直接食用的盐和食品、副食品、肠衣、果菜加工用盐。

本条例所称其他用盐,是指制革、印染、冶金、制冰冷藏、锅炉除垢、制造炸药和生产陶瓷制品、玻璃等所用的盐。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盐业管理工作的领导,将食用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的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盐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盐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的盐业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县(市、区)人民政府盐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的盐业管理工作。

国土资源、卫生、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交通、物价、铁路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配合同级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盐业管理工作。

第二章盐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第六条盐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遵循统一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

朔州市持续治理盐碱地取得成效

朔州市持续治理盐碱地取得成效

26 I FOOD INDUSTRYI朔州市持续治理盐碱地取得成效刘鑫焱付明丽文山西朔州市地处大同盆地,有盐碱耕地167.9万亩。

近年来,当地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增施有机肥、添加化学改良剂等措施治理中轻度盐碱地,结合区位特点统筹农牧融合发展,以稻治碱调整种植结构,实现了盐碱地增产增效。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

”这句古诗,说的是山西省朔州市一带,曾经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落后的景象。

山西有450万亩盐碱地,其中大同盆地盐碱地面积最大,占全省的2/3。

地处其中的朔州市有盐碱耕地167.9万亩,还有盐碱荒地12.34万亩。

多年来,朔州市盘活盐碱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让盐碱地变了大模样。

以水治碱上世纪70年代起,朔州市开始改造盐碱地。

特别是到了90年代,当地以大同盆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契机,修造灌渠压盐洗盐、开挖排盐沟排盐,以每年4万多亩的速度,集中连片开发治理盐碱地。

现在的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董事长陈永和,当时担任山阴县东双山村党支部书记,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

当时,东双山村有3000多亩盐碱地,盐多碱也多,下雨水汪汪,晴天白茫茫。

“山阴干旱缺水,当时主要是打井灌溉洗盐。

政府出钱、村民出力,打了16眼60米深的井,3年治理了1500多亩盐碱地。

”陈永和介绍。

东双山村将井、机、电、关注FOCUS近年来,朔州市通过增施有机肥、添加化学改良剂、深耕深松等一系列化学措施和农艺措施改良治理中轻度盐碱地。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渠、林、路“六配套”的盐碱地分给村民,第一年种下小麦,后来又种葵花、甜菜等耐盐碱作物。

经过持续治理,盐碱地变成了“熟地”,玉米亩产2000斤,小麦亩产600斤。

盐碱地地租少,产量却不少,不少种植大户开始大面积承包。

2020年,山阴县潮潮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温新院承包了200亩盐碱地种玉米,没成想,种了两年,没赚钱反倒赔了。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发〔2016〕70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发〔2016〕70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发〔2016〕70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现将《山西省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西省人民政府2016年12月30日山西省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25号)精神,为构建符合山西实际的盐业管理体制,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国务院盐业体制改革有关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立足我省实际,以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为核心,以确保非高碘地区合格碘盐覆盖率在90%以上为目标,以坚持依法治盐、严格市场监管为保证,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健全食盐储备,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创新监管经营方式,形成监管到位、公平竞争、健康有序、良性发展的盐业管理经营体制。

(二)基本原则。

突出食盐安全。

完善食盐监管机制,加强企业规范条件和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社会食盐储备体系,拓宽碘盐供应渠道,保障食盐质量,实现科学补碘。

释放市场活力。

取消食盐产销区域限制,改革食盐定价机制和工业盐管理,鼓励企业自主经营、产销一体,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做优做强,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注重统筹兼顾。

把确保用盐安全和激发市场活力有机结合,统筹协调各项改革措施,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工作指导和效果评估,确保改革稳妥推进。

坚持依法治盐。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快建设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明确各方管理职责,创新管理方式,实施依法治理。

汉至清代山西土盐的发展史[权威资料]

汉至清代山西土盐的发展史[权威资料]

汉至清代山西土盐的发展史【摘要】山西土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就已纳入国家的管理范围。

清代山西土盐发展到一个高峰,中北部的土盐产销区已经连为一个完整的区域,形成一个可以和河东池盐区相抗衡的土盐市场。

直到民国年间,随着国家政策、交通环境等的变化,使得土盐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关键词】汉至清代;山西;土盐;历史通过仔细翻检史料,可以发现晋北的土盐业不仅在清至民国时期较为发达,而且从汉代开始,山西中北部地区就有土盐盐官的记载。

传统时期,山西中北部民众有着悠久的生产、食用土盐的历史。

早在汉代,山西中北部地区就已经存在土盐,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太原郡,秦置。

有盐官,在晋阳”,“楼烦,有盐官”,从这多处“盐官”的设置,不仅可以看出汉代山西中北部人民已经开始了土盐的生产,而且也充分说明当时的土盐生产已被纳入国家管理范围。

进入唐代以后,尽管山西中部的土盐生产没有相关的记载,但是推测在汉代已有的土盐生产在这一时期不太可能停止生产。

相比之下,山西北部地区在唐代出现了明确的土盐生产记载,《新唐书・食货志》曰“幽州、大同、横野军有盐屯,每屯有兵有丁,岁得盐两千五百斛,下者千五百斛”i;《通典》中也有记载“大同、横野军盐屯配兵五十人,每屯一年收率千五百担以上准第二等,千二百石以上准第三等,九百石以上准第四等”ii,大同军在今朔州市东北马邑,横野军在今灵丘县附近,二军土盐主要就近供应军需。

山西土盐生产在宋代进入了一个旺盛期,土盐生产规模扩大,这主要得力于北宋政府的积极管理,使得土盐生产成为国家盐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咸平四年,设并州永利监,专管土盐的税收等工作,“自汉以后山西土盐置立专官又始于此”iii。

永利监“岁煮盐十二万五千”,“以给本州及忻、代、石、岚、宪、辽、泽、潞、麟府州,威胜、岢岚、火山、平定、宁化、保德军,许商人贩鬻,不得出境。

”宋室南迁,山西地区被金政权所占领,南北分立,盐务也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

有关山西中北部土盐的生产地,吉成明先生的《论金代食盐产地》一文中梳理出大概,西京路是大同府、浑源州,河东北路是太原府等三处。

运城市盐湖区土地利用研究

运城市盐湖区土地利用研究

运城市盐湖区土地利用研究运城市盐湖区位于山西省中部,是山西省四大行政区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化工、盐化工产业基地之一。

盐湖区拥有丰富的盐、碱资源,素有“中国百里碱”、“天然大盐湖”的美誉。

土地资源是盐湖区宝贵的财富,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盐湖区的土地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盐湖区土地资源概况盐湖区总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约60%的面积被盐湖和盐碱地覆盖。

盐湖区的土地资源以盐碱地和荒漠化土地为主,还有部分耕地和建设用地。

在盐湖资源的影响下,盐湖区的土地资源利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但也有了独特的发展机遇。

二、盐湖区土地利用现状盐湖区的土地利用以盐业为主导,盐业占据了盐湖区绝大部分的土地资源。

盐湖区还有少量的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

盐业是盐湖区的支柱产业,对于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度的盐业开发也给盐湖区的土地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压力,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挑战。

三、盐湖区土地资源利用问题1.盐碱化严重:盐湖区的盐碱化问题严重,很多土地已经无法继续耕种和利用,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2.土地使用单一:盐湖区土地主要被盐业占据,其他产业和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多元化的土地利用需要得到提升。

3.土地资源保护:盐湖区的土地资源受到盐湖资源的影响,需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治理,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四、盐湖区土地资源利用对策1. 抓好盐碱地治理:加大对盐碱地的治理力度,采取科学的方法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的肥力和适应性。

2. 多元化土地利用:加大对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力度,促进盐湖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 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加大农业现代化建设力度,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

4.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建立健全相关的土地资源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管和保护。

五、盐湖区土地资源利用的展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盐湖区的土地资源将有更多的利用空间和潜力。

中国古代盐业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盐业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

一、盐在我国古代的重要性1. 盐在我国古代的重要地位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盐被人们视为“百姓之命”、“国之大计”。

因为盐是生活必需品,人们无法离开它的存在。

古代的盐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2. 盐在财政中的地位古代我国盐业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支柱之一,盐税更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盐资源的垄断与管理更是成为古代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

3. 盐业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盐的供求关系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盐价的稳定和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计,故盐业政策的制订与执行对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盐业政策的萌芽期1. 商代盐业商代是我国古代盐业发展的萌芽期,当时的盐业是由一些部落或地方个人经营,没有国家统一的管理。

2. 盐铁专营制度的初步形成在春秋战国时期,盐的专卖制度逐渐出现,一些诸侯国开始实行盐铁专营制,但未形成全国性的盐业管理政策。

三、盐业政策的初步形成1. 秦朝时期的盐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实行盐铁专卖制,盐业开始有了国家统一管理,盐的价格也有所稳定。

2. 汉朝时期的盐政汉代时期继承了秦朝的盐政,政府对盐的管理愈加严格,但仍旧存在一些地方私盐的情况。

四、盐业政策的成熟与完善1. 魏晋南北朝时期盐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完善,政府加强对盐业的专营管理,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盐业政策。

2. 唐宋时期的盐政唐宋时期是盐业政策的完善时期,政府对盐业的管理更趋完善,盐税逐渐成为朝廷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3. 盐业对社会的影响在盐政的影响下,盐业商人的兴起、盐业管理制度的健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风气。

五、盐业政策的演变1. 近代盐业管理的改革近代以来,盐业管理经历了从封建专营到民主自由的演变过程,盐政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很多变化。

2. 当代盐业的管理当代盐业的管理得到了现代法制的规范,盐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盐政也逐渐走向了市场化、法治化的轨道。

六、我国古代盐业政策的启示1. 盐业政策的意义我国古代盐业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运城市盐湖区土地利用研究

运城市盐湖区土地利用研究

运城市盐湖区土地利用研究运城市盐湖区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区,地处山西盐湖盆地之中,是中国三大盐湖之一的运城盐湖的所在地。

盐湖区地处丘陵山地和盐湖盆地的过渡地带,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利用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盐湖区土地资源特点、土地利用现状和问题以及土地利用优化方案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盐湖区土地资源特点1. 盐湖区属盐碱地较多。

盐湖区地处盐湖盆地,地下盐分含量丰富,盐碱化作用较大。

据统计,盐湖区总面积632.55平方公里,盐碱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0%。

盐碱地的存在给土地的开发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土地肥沃且水资源丰富。

盐湖区位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中等偏湿区,年降雨量在500-600毫米左右。

盐湖区地层沉积丰富,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地下水资源也十分丰富,为土地的灌溉提供了保障。

3. 产业发展多样性。

盐湖资源丰富,盐业、化工、水生态养殖业等盛产业发展。

盐湖区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盐湖景区、九龙山景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二、土地利用现状和问题1. 农业用地占比偏低。

尽管盐湖区农业资源丰富,但受到盐碱地面积大、盐碱化严重的影响,农业用地总体上占比偏低。

由于盐碱化问题,原本适合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减少,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工业和居民用地扩张。

随着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和居民用地不断扩张。

许多原本适合农业生产的土地被转为工业用地或者居民区,导致农业用地的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情况严重。

3. 土地利用结构性不合理。

盐湖区的土地利用结构性不合理,盐碱地长期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十分突出。

三、土地利用优化方案1. 加强盐碱地改良工作。

盐碱地改良工作是盐湖区土地利用优化的重中之重。

可以利用生物修复、土壤改良等技术手段,逐步减少盐碱地的面积,提高土地的可利用性。

2.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对于盐湖区现有的土地利用结构,需要进行合理调整。

将工业用地、居民区和农业用地进行合理划分,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大同盆地土壤盐渍化分布及演化特征

大同盆地土壤盐渍化分布及演化特征
2 O世纪 9 0年代初 , 2 0世 纪 9 O年代 末 和最新 近 的土地 盐渍 化情 况, 可充分反映 自改 革开 放至今 , 大 同盆 地经济 高速 发展 过程 中
降水量为 4 0 0 m m, 其中 7 0 % 的降水集 中于汛期 ; 年平 均蒸发量 多
在2 0 0 0 m m以上 , 干旱少雨 季节 占全低 凹的狭长形 盆地 。山区多基 岩裸 露, 盆地 内为松散 沉积物 。水系 由基 岩区 向盆地 中心排泄 。盆地 中地下水经 常 的补 给来 源 是桑 干河 、 御河 、 浑河 等 季节 性 河 流。 盆地 中松散堆积物是 盆地最 重要的含水层组 。
表 2 大同盆地不同年土壤盐渍化分布情况
分 级 1 9 7 8在 1 9 9 0芷 2 0 0 0正
2 盐 渍 土的影 响
研究 区地势 开阔平 坦 , 第 四纪土层深厚 , 水 资源相对 丰 富 , 是
k m
2 0 0 7芷
重要的农业生产 基地 。盆地 内可利 用土 地为 5 3 6 . 2 5万亩 , 但 其 中3 7 1 . 0 7万亩遭受不 同程 度盐 渍危 害 或威胁 , 大 面积土 地退 化
第4 0卷 第 3 6期 2 0 1 4年 1 2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 XI ARC HI TE C T URE
V o 1 . 4 0 No . 3 6
D e c . 2 0 1 4
・77 ・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4 ) 3 6 — 0 0 7 7 — 0 2
1 研 究区概 况
大同盆地位于 山西 省东 北部 , 山西 地堑 系 的北端 , 呈 北 东一 南 西向展布 , 是一个新 生代断陷盆地 , 面积 6 5 0 0 k m , 在盆地边缘 地带, 广泛分 布着 冲积 扇 和冲积倾 斜平 原 , 盆地 中心 为一 向东 微 倾 斜的宽阔的冲积一湖积平原 。桑干 河是 区内主要 河流 , 由西 南

山西省盐政管理办法(1997年修订)

山西省盐政管理办法(1997年修订)

山西省盐政管理办法(1997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7.11.13•【字号】•【施行日期】1989.06.12•【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专卖、专营正文山西省盐政管理办法(1989年6月12日省人民政府发布1997年11月13日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西省盐政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发布)第一条为了维护盐业生产经营秩序,保证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用盐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省境内从事盐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盐业主管机构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盐政管理工作,规划盐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盐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监督管理。

各市(地)盐业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盐政管理工作。

第四条盐资源为国家所有。

开发盐业资源,实行许可证制度。

制盐企业必须向盐业主管机构申请领取制盐许可证,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开采地下盐资源,应经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批准,领取采矿许可证。

纳入国家计划的盐业生产企业,需停产、转产时,应经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禁止无证开采和生产。

第五条盐产品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食盐的生产、包装、储运和销售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

禁止生产经营等外盐、劣质盐。

第六条以盐为原料的化工企业,不得将盐泥、循环盐、回收盐私自对外销售。

以氯化钠或含盐物为副产品的化工企业,必须向当地盐业主管机构申报,由盐业公司收购、利用。

第七条省盐业公司根据国家计划对食盐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对工业用盐及其它用盐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

各种盐的批发、供应由各级盐业公司和指定的兼营网点归口经营,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批发。

各级盐业公司负责本地区盐业市场供应和市场管理,应适时组织调运,保证定额储备,及时调剂余缺,保障市场供应。

第八条用盐单位按分级管理权限,向当地盐业批发部门领取工业用盐购盐卡,申报用盐计划,服从综合平衡,统一调拨。

“治水即以治盐”:明清山西解州盐池渠堰修筑与村落组织

“治水即以治盐”:明清山西解州盐池渠堰修筑与村落组织

Qi n g D y n a s t i e s
“ 治 水即以治盐 ’ ’:明清 山西解州盐池 渠堰
修筑与村落组织
文 /侯 娟 Ho u J u a n
摘 要:池之大患源于客 水 ,防止北流 的客 水进 入盐池成为历代盐 政的 中心 ,所谓 “ 治水即 以治盐 ”。明中期已大体形成 环绕 盐池 的渠堰体系 ,它在 防御 客水的 同时,也衍 生出堰的 日常维护 、岁修 和抢修等一 整套差役。 明清盐池堰 工经历了 由州县 分修 到分摊 里 甲这一转变过程 ,这一过程 的背后是 清初盐法制度变化 的影响 。在考察 明清 时期渠堰修筑 的过 程 中,运司 、地方州 县与基层社 会的关系 ,与王朝制度紧密相连 ,是村落及村落组织与官府接触 、冲突 、对抗 的过程 。
池不仅会 引起盐 池欠产 、盐课亏空 ,而且 会对解州 当 地利 益有直接影 响 。解州 等地承 担修筑之 役的 同时 , 还要提供 相应 的修 筑材料 。在面对 水患 时 ,民 田又 往
往要让位 于盐池的护卫 。
之称 ,形容 围堰数 目之多。
二 、州 县 分 修
环池渠堰体 系有效 地防御 了客水 ,但却衍 生出 附

“ 治水即
”与七 十二道堰的形成
晋 、秦 、豫 三省 的交汇地 带 。河 东盐 的成 盐方 式主要
凭借 自然之 力 。盐 池背负 中条 山 ,山间沟涧密 布 ,防 止北流的客水进入 盐池成为历代盐政 的中心。 “ 池之 大
盐池 位于 山西省 西南部 的运城 市 ,明清 时期属 于 解 州 ,故 也 称 解 池 。 “ 池 形 若腰 盆 ,东西 长 ,南 北 短 。南枕条 山 ,雨水易迫 。” “ 。 。 中条 山多涧 谷 ,仅 盐 池 南 岸就 有 大小 沟 道 3 5 条 。北 流 的水 尤其 夏 雨 暴 涨 时会冲 决盐池 ,影 响池盐产 量 。历 代运司 官 员都 极

山西运城晒盐的故事

山西运城晒盐的故事

山西运城晒盐的故事山西运城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位于中华大地的晋中地区,山西省境内。

运城的盐业,更是源远流长,有着“中国盐都”之称。

而在运城盐业发展的历史中,晒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甚至可以说是运城盐业的灵魂所在,因此,这也形成了运城特有的文化现象——山西运城晒盐的故事。

晒盐在山西运城盐业中的地位运城盐业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周代。

曾经,运城的盐业曾经有过盛世,唐代宗、元世祖、隆庆也曾赐封“盐邑官”。

在明清时期,运城盐场就已经是盛名天下的盐场,每年生产的盐量就达到了数百万石,其中就包括了晒盐。

随着时代的变迁,盐业的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变革,但是晒盐在运城的盐业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晒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在那个时代,到处都是湿润的盐田,那个时代的人们通过晾晒天然食盐以获得盐的制作原料。

后来,对湿润的盐田进行围墙封闭,并将底部用粉状炭土或烧过的麦 chaff 堆积,使其渗水速度变慢,水汽通过太阳辐照后,运用蒸发逐渐剥离成食盐,这就是晒盐的前身。

在运城的盐业中,晒盐是很常见的一种制盐方式,晒出的晶莹透亮的盐粒,是完全由天然的海水阳光晒制,成品质量和口感皆极佳,深受人们的喜爱。

因此,晒盐也被誉为“金盐”。

晒盐的制作流程晒盐使用的原材料是海水,制作流程非常简单。

首先,将海水引入到沼泽中,待海水中的杂质沉淀后,再用泵把纯净的海水抽至晒盐场中心部位。

晒盐场选在广阔、阳光充沛的地方,将新鲜的海水从引水口输送到盐场中心的熟透盐池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诱发气氛,进入晒盐的正常生产周期。

在晒盐场上的每一处地方,都有配备操作师傅,他们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并对随时变化的气温等天气现象进行跟踪和分析,以确保晒盐效果的最佳化,并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中监督质量。

晒盐对运城盐业的保护与传承作为运城盐业的传统制盐方式之一,晒盐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在,在运城市内的许多机构和文化场所,都保留了关于晒盐的文化遗产,运城博物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山西朔州盐碱地改良试验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山西朔州盐碱地改良试验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cgjz/sgh/ywdongtai/17003.htm山西朔州盐碱地改良试验研究取得初步成果作者:范建勇来源:水环所发布时间:2012-07-05近日,由水环所承担的“山西省朔州市盐碱地改良试验研究”项目取得初步成果,通过朔州市农业委员会的评估。

项目组编绘了试验区地面高程等值线图,开展了包气带岩性和结构详细调查,详细调查了试验区地下水位埋深及水化学组分,查明土壤全盐量及碱化度,编写了盐碱地改良试验研究基地建设及改良示范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方案。

下一步,项目组将结合朔州市盐碱地的具体水盐运移条件,开展一系列的小田试验,总结各类技术方法在改良效果及大田推广方面的优势,利用最优技术方法体系开展盐碱地大田改良工作。

朔州位于山西省大同盆地的南部,是晋北地区小杂粮农业生产基地,也是平朔煤矿煤炭开采区,朔州市盐碱地占山西省盐碱地面积的40%左右,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41%。

由于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土壤胶体中含有大量的难以水溶的钠离子,造成大面积的苏打盐渍土分布,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收。

针对以上问题,2011年受朔州市农业委员会委托,水环所承担了“山西省朔州市盐碱地改良试验研究”项目。

该项目将有效解决朔州市50万亩土壤盐渍化改良重点技术问题,研究成果将在山西大同盆地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对其它地区盐碱地改良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山西省盐碱地资源调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_百度文库/xinwenlianbo/shanxicaizhengxinxilianbo/201208/t20120821_676850.html山西省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开展大同盆地盐碱地治理改造在我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大力争取下,近日,中央财政下达资金3000万元用于大同盆地盐碱地治理项目,在大同市的阳高县、天镇县和朔州市的怀仁县、应县、山阴县5个盐碱地面积较集中的县,改造盐碱地4.06万亩。

目前,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共计4306万元已全部下达。

两份反映民国时期陕北土盐在晋北行销情况的文献

两份反映民国时期陕北土盐在晋北行销情况的文献

盐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山西自古以来即为产盐大省,著名的河东池盐主要行销范围为黄河流域的晋陕豫交界区域。

历史上山西中北部地区人们主要以食用当地生产的土盐为主,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土盐依然存在。

如今土盐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其曾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对社会生活发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整理晋商博物院征集的刘建民先生藏品过程中,我们发现两份与土盐相关的文献,分别为民国21年(1932年)晋北盐务收税总局军渡收税官给土盐商康步亮开具的纳税收据(以下简称“纳税收据”)、民国21年晋北榷运总局军渡分局发给土盐商康步亮的运盐执照(以下简称“运盐执照”)。

晋北土盐的研究,因文献及实物资料的缺乏,学者关注的多以土盐生产、运销等为主,芦盐、蒙盐、陕北土盐等外来盐在晋北的行销情况鲜有所见。

整理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该文献内容,经研究分析认为,晋商博物院收藏的“纳税收据”与“运盐执照”,在时间、内容上互为关联,应为目前比较少见的20世纪30年代陕北土盐在晋北地区军渡一带行销的实证,是地方盐业史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

文献基本内容两份文献皆为制式印刷品,只有在涉及到盐商及收税官姓名、运送地点、金额两份反映民国时期陕北土盐在晋北行销情况的文献◇ 韩 革数量、具体年月日等无法事先确定的信息时采用墨笔手书,或以戳记形式表示。

“纳税收据”:纸质,纵27厘米,宽12.5厘米,刻版印刷,梯形双线黑边框将其分为天格、地格两部分内容,天格内为“纳税收据”,地格内具体内容为:晋北盐务收税总局,为发给纳税收据事。

兹据康步亮报运土盐叁担贰拾斤,每担司马秤壹百斤,遵章缴纳税款大洋肆元捌角〇分,每担税率壹元五角,缴税以后无论行销本境或渡过黄河销售,均不再加收分文。

除将税款列入本局本月上旬盐税帐(账)具报外,合行发给收据。

中华民国廿一年十一月九日 军渡收税官王潘收据上部中间部位有竖长方形印章,内容为“每担加征补充偿还外债附税三角共计洋〇元玖角陆分”,具体数字为填盖。

山西运城的盐文化的简介

山西运城的盐文化的简介

山西运城的盐文化的简介山西运城的盐文化,哎呀,真的是个有趣的话题!这地方可不简单,盐可不是个普通的调料,在这里,它可是文化的象征,历史的见证。

运城的盐,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人在这儿采盐,咱们的祖辈们就靠着这白色的金子,过上了好日子。

想想那时候,盐可不只是用来调味,它还是货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盐场里,工人们辛勤劳作,日复一日,汗水与盐粒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说到盐,这可不仅仅是吃的东西,还藏着无数的故事呢。

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想看看这个“盐之城”的魅力。

走在盐田边,阳光洒在白色的盐晶上,闪闪发光,像是洒满了星星的地面。

这里的盐田就像一块巨大的画布,工人们像艺术家一样,辛苦地耕耘,创造着独特的盐文化。

人们在盐田边聊着天,嬉笑打闹,真是热闹非凡,仿佛时光在这里停住了一样。

说到运城的盐,有个地方一定要提,那就是“盐湖”。

这个地方可真是风景如画,湖面波光粼粼,映出蓝天白云,真是美得让人心醉。

盐湖里,盐层厚厚的,走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像是踩在了一片梦幻的世界里。

这儿的盐,不仅能吃,还能治病呢!有不少人专程来这儿泡盐水澡,舒缓疲劳,简直就是个天然的spa,真是让人羡慕啊。

运城的盐文化还有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与地方美食紧密相连。

咱们这里的“盐酥鸡”可是名声在外,外酥里嫩,咬一口,咸香四溢,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运城的面食也离不开盐,捏面团的时候加点盐,味道可好了,吃上一口,舌尖上的鲜香,立马让你感觉幸福满满的。

这里的美食,不仅味道好,还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吃着吃着就能感受到运城人对生活的热爱。

在运城,盐文化还体现在民俗活动中。

每年有不少盐文化节,大家聚在一起,欢声笑语,真是热闹得很。

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像盐雕比赛、盐艺表演,甚至还有盐的知识竞赛。

大家在活动中不仅能学到盐的历史,还能感受到运城人热情好客的精神。

这种氛围,简直就像是家里团圆的感觉,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说到盐文化,自然不能忘了盐的传说。

食盐专营:关系国家盛衰的变迁史

食盐专营:关系国家盛衰的变迁史

食盐专营:关系国家盛衰的变迁史作者:陈韶旭来源:《共产党员·下半月》 2017年第2期从2017年起,随着《食盐价格管理办法》的废止,在中国施行了2600多年的食盐专营迎来了重大变革。

那么,自古以来,盐政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没有盐万万不能苏轼《山村五绝》中有诗曰:“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

”按照老一代人的说法,不吃盐并不会死,但是不吃盐最大的问题是会没有力气。

科学证明,盐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它调节人体内水分均衡的分布,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参与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进食欲。

同时,还保证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碱度,维持机体内酸碱度的平衡,和体液的正常循环。

人不吃盐不行,吃盐过少也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

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

据说中世纪的欧洲国家对犯人的惩罚,便是一段时间内不准吃盐。

人若无盐,只能从草木灰等替代品中获取,但这一代价是其他有毒的东西也会进入人体造成伤害。

同样,因为人如动物一般舔舐土地,更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无论是池盐、井盐还是海盐,对于人来说,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消费品。

先民依盐池而兴盛谈到盐政,从来不能离开盐的历史,池盐、井盐、海盐是中国盐的三个最重要来源。

中华文明的兴盛和依托河东盐池分不开。

古代把自然盐称为卤(即盐水),把人力加工过的结晶称作盐。

《说文解字》说:“盐,卤也。

天生曰卤,人生曰盐。

”中国先民最早享用的自然盐便是池盐,具有天然结晶而无需加工的特点。

最著名的池盐便是“河东盐”,亦称“解盐”,产自今山西省运城市南安邑镇。

《洛都赋》记载:“河东盐池,玉洁冰鲜,不劳煮泼,成之自然。

”所谓自然,是指夏季频仍的南风,使得解池沿岸的盐水迅速蒸发,凝结成盐颗粒,朝取暮生取之不竭。

金文中有“卤”字,显示周天子赐臣子的多为“卤”盐,或可说明,当时在渭水流域、黄河中游,经过人力加工过的盐还未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作一初步探讨 ,以求对在山西 中北部地区数千年来替代 当地人们食盐的土盐在国家的盐业政策体系中的变
迁过程有一个初 步而清晰的了解。
关键 词 : 土盐;政策;变迁 文 献标识 码 :A
中图分类 号 :K 2 0 7 文章编 号 :1 0 0 3 _9 8 6 4( 2 0 1 5) 0 1 —0 0 5 7 - - 0 7
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 。北宋王朝建立以后 , 灭掉
最 后一个 割 据政权 北汉 ,宋 太 宗火烧 晋 阳城 ,移 其 治所 。晋 中北 地 区成为 军事 要地 ,大 量军 队驻 扎 在此 。同时对 于晋 中北 地 区的土 盐生 产也 加 以
利用。 “ 鬻碱为盐 , 并州永利监 ( 本名河东榷盐院,
中北地区不仅有盐业生产 ,而且生产规模 已经相
当大 ,成 为 当时汉 王朝 国家 管理 范 围 内重 要 的盐 业 生产 地之 一 。因此 ,我们 也 可 以大胆地 推 断 ,
咸平四年改名 ) 岁煮十二万五千余石”④ 。永利监
专管土盐的生产 、税收等工作 ,纳税征课以资军
进入 汉代 以后 ,山西 中北部 的盐 业生 产就 开
始有了记载。在汉代 ,山西 中北部的土盐 已成产
业 ,土盐 已经 纳入 国家 正式 的管 理范 围。 “ 太 原 郡 ,秦 置 。有盐 官 ,在 晋 阳。 ”④不仅 现在 的晋 中 盆 地 、太 原 附近有 盐业 生产 ,而且在 “ 楼 烦 ,有 盐官” 。多处 盐 官 的设 置 也说 明 ,早 在汉 代 晋

土盐作为食盐替代的出现
通过翻检相关资料可以发现 ,山西的土盐业 不仅在明清时代较为发达 ,历史时期一直就是山
西 中北 部 地 区人们 食 盐 的主要 来源 ,该 地 区的人 们有着 食用 土盐 的悠 久历史 与习惯 。 由于 山西地 理 、地形 和生 态环 境等 原 因 ,山
状况为主,对于山西土盐的发展历史也只寥寥数
侯晓 东 李
梅 :山西 土盐政 策 变 迁述论
山西土盐政 策变迁述论
侯晓 东 李 梅
摘 要 : 本文以山西土盐为研究对象, 通过相关文献的记载和实地考察, 将山西土盐政策的发展历程分为
宋以前 的政策形成期 , 宋至明的政策完善期 ,明代晚期 至清代的最后调整期三个 阶段 , 并对这三个时期的主要
李 梅 ( 1 9 8 4 一) ,女,宝鸡文理学院图书馆助理研 究馆 员。 ① 复宿. 晋北盐务调查f 太原农村教育 改进社. 新农村, 1 9 3 3 : 3 — 4 .
② 曾仰丰. 中国盐政史[ M】 . 上海: 上海书店, 1 9 8 4 .
③ 兀忠伟. 并州土盐[ G 政协太原市小店区委员会科教文史委. 龙城汾东文史: 第五辑, 2 0 0 8 .
山西 土盐 。长 期 以来 ,由于文 献记 载零 乱 ,语 焉
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山西土盐业的形成 ,是多 种原因综合 的结果 。长期以来 ,除山西的 自 然生 态环境适应土盐生产 ,交通不便阻碍食盐北运 以
外 ,历 代 不合 理 的盐法 制度 也在 其 中起 了推波 助 澜 的作 用 。在 这些 因素 的综 合作 用 之下 ,在 山西 中北部 形成 了长期食用 土盐 的历史 习惯 。
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林- 回忆应县的盐业生产[ c ] / /  ̄ t 协应县文史资料委员会 . 应县文史资料精选 ・ 工商经济类, 1 9 9 8 .
・ 5 8 ・
《 春秋 ・ 昭公元 年 》就有 “ 晋苟吴 帅 师败狄 于 大
《 盐业史研究》2 0 1 5 年1 期
在 这样 的情况 下 ,晋北 土盐 也必 然是 当地 人们 食
卤” 的记载 。而此处 的 “ 大 卤” , 按照 《 元和郡
县 志 》所 记 ,即今太 原 。“ 大 卤”很 有 可 能 说 明 当时这一 地 区 已经 盐碱化 很严 重 ,极有 可 能有 土
盐的首选。进入宋代以后 ,晋北土盐再次进入产
销 旺盛 时期 。北宋 政府 还专 门设 置 了管理 晋 中地 区 土盐生产 的永利监 , 使得晋 中土盐成 为 国家食 盐生 产 的重要 组成部分 。
语。 此后 , 除少数地方文史工作者如兀忠伟的 《 并 州土盐 》⑨ 、杨林 的 《 回忆应县的盐业生产 》 对
西 的食盐种类 较多 ,分布和食用状况也较 为复
杂 。汉代 之 前 ,太原 地 区可 能 已经 有 土盐生 产 。
作者简 介:侯晓 东 ( 1 9 8 3 一) ,男,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 史环境与社会 经济发展研 究院博士研 究生。
盐的生产 。另外 ,司马迁 《 史记 ・ 货殖列传 》有
“ 山东食海盐 ,山西食盐卤”④的说法 ,此处的
盐 卤很有 可能 就是 土盐 。足 见 ,山西 土盐生 产 的
历 史十分 悠久 。
北宋时期 ,政府对于晋 中土盐给予了很多关 注 ,因晋 中土盐不仅供应当地民食 ,而且 因地处
当时辽宋 对 峙前沿 ,土盐 的生 产和税 收也 关 系到 军 费 和军食 。因此可 以说 ,北 宋时期 是 晋 中土盐
山西 是 全 国产盐 大 省 ,学 界对 山西 盐业 的研
此 有过 少量 关 注外 ,学 界对 该 问题 的探讨 基本 上
究颇多。由于历史原因 ,盐业史研究的方家谈到 山西食盐时 , 都集 中于历史时期长期供应晋 、 豫、 陕三省 的河东池盐 ,而河东池盐实际上很少供应 山西中北部 的广大地区 ,而其食盐 的主要来源为

不详 , 研究者少有论及。
此前 ,关 于 研究 山西 土盐 的文章 不 多 ,主要
有复宿的 《 晋北土盐调查 》 , 文章在实地调查 的 基础上 ,对民国年间山西北部 的土盐生产作了初 步 的描述和分析。曾仰丰先生的 《 中国盐政史 》 ②
在 盐 产部 分专 列 一节 ,对晋北 土 盐 的基本 发 展作 了记 述 ,但 因该 书在 盐产 部 分主 要 以 民国年 间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