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公共政策理论前沿和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我国公共政策学研究发展进程简述

我国公共政策学研究发展进程简述

摘要我国公共政策学伴随改革开放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的孕育开创阶段;二是20世纪90年代后的快速发展阶段。

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在公共政策学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知识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步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然而,与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公共政策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仍然比较落后,在基础理论研究上比较薄弱,缺乏系统性、原创性和理论前瞻性,在研究方法上与国际通用的规范方法相脱节等。

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对重点领域的研究力度,用我们的研究成果去解决我国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改革中遇到的重大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公共政策学发展进程成就问题目录1我国公共政策学的发展进程 (1)1.1发展背景 (1)1.2发展进程 (1)1.3兴起原因 (2)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现状 (2)2.1我国公共政策学研究趋势 (2)2.2我国公共政策学发展取得的成就 (2)2.2我国公共政策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3)3我国公共政策学的领域研究 (3)3.1公共政策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研究 (4)3.2公共决策体制研究 (4)3.3公共政策过程研究 (4)参考文献 (4)1我国公共政策学的发展进程1.1发展背景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

[1]在美国学者尼古拉斯·亨利看来,公共政策既涉及政治学领域——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进行的权威性的分配,又涉及公共行政学的领域——公共政策需要公共行政官员在行政管理组织中加以实施。

[2]公共政策体现国家整体战略和政治价值的需要,也反映社会公共问题和公共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因而对一国或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

公共政策研究(又称公共政策学、政策科学、政策分析)诞生于快速的工业化和都市化过程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情境中,如犯罪、贫困、教育、卫生、住房、就业、养老和环境保护等,是政界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以及学界试图运用其知识来解释和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时“一拍即合”的产物。

公共政策研究的前沿问题

公共政策研究的前沿问题

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安德森( J·安德森(政策过程理论) 安德森 政策过程理论) 米切尔·黑尧 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 黑尧( 米切尔 黑尧(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 保罗A.萨巴蒂尔(政策过程新理论及支持联盟框架) A.萨巴蒂尔 保罗A.萨巴蒂尔(政策过程新理论及支持联盟框架) 尼古拉斯·扎哈里尔迪斯 多源流分析) 扎哈里尔迪斯( 尼古拉斯 扎哈里尔迪斯(多源流分析) 詹姆斯·L 特鲁等人的 中断—平衡模式 特鲁等人的( 平衡模式) 詹姆斯 L·特鲁等人的(中断 平衡模式) 科布和C 埃尔德( R·科布和C·埃尔德(政策议程设立) 科布和 埃尔德 政策议程设立) 唐斯( A·唐斯(议题焦点的周期) 唐斯 议题焦点的周期) 金顿( J·金顿(政策之窗: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 金顿 政策之窗: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 迈克尔·豪利特 豪利特、 拉米什 政策周期与政策子系统) 拉米什( 迈克尔 豪利特、M·拉米什(政策周期与政策子系统) 安东尼·唐斯 官僚制内幕) 唐斯( 安东尼 唐斯(官僚制内幕) 詹姆斯·Q 威尔逊 官僚制的运作及其原因) 威尔逊( 詹姆斯 Q·威尔逊(官僚制的运作及其原因) 彼得斯( G·彼得斯(官僚制的政治) 彼得斯 官僚制的政治)
三、西方政策科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拉斯韦尔( H·拉斯韦尔(政策科学与政策过程) 拉斯韦尔 政策科学与政策过程) 林德布洛姆( C·林德布洛姆(渐进主义) 林德布洛姆 渐进主义) 西蒙( H·西蒙(有限理性与决策程序) 西蒙 有限理性与决策程序) 奥斯特罗姆( E·奥斯特罗姆(制度分析) 奥斯特罗姆 制度分析) 哈丁( G·哈丁(公地悲剧) 哈丁 公地悲剧) 詹姆斯·M 布坎南 公共选择) 布坎南( 詹姆斯 M·布坎南(公共选择) 戈登·塔洛克 寻租理论) 塔洛克( 戈登 塔洛克(寻租理论) 肯尼斯·约瑟夫 阿罗(社会选择) 约瑟夫·阿罗 肯尼斯 约瑟夫 阿罗(社会选择) 沃尔夫( C·沃尔夫(非市场决策) 沃尔夫 非市场决策) 奥尔森( M·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奥尔森 集体行动的逻辑) 阿里森的( G·阿里森的(决策本质论) 阿里森的 决·K 迪克西特 迪克西特( 阿维那什 K·迪克西特(经济政策制定的交易成本政治 学的视角) 学的视角) 丹尼尔·W 布罗姆利 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 布罗姆利( 丹尼尔 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 瓦尔林·欧根 经济政策的原则) 欧根( 瓦尔林 欧根(经济政策的原则) 克拉斯纳( S·克拉斯纳(国家利益与政策理论) 克拉斯纳 国家利益与政策理论) 坎贝尔( J·坎贝尔(政策冲突及其消除) 坎贝尔 政策冲突及其消除) 汤普森、 埃利斯 埃利斯、 威达尔夫斯基 文化理论) 威达尔夫斯基( M·汤普森、R·埃利斯、A·威达尔夫斯基(文化理论) 汤普森 布络姆—汉森 J·布络姆 汉森(新制度主义的政策网络分析) 布络姆 汉森(新制度主义的政策网络分析) 谢林( T·谢林(分水岭与反转模型) 谢林 分水岭与反转模型) 齐默尔曼( R·齐默尔曼(灾变管理与政策性质) 齐默尔曼 灾变管理与政策性质) 罗伊( J·罗伊(政策的四种类型) 罗伊 政策的四种类型) 斯皮策( R·斯皮策(政策类型论) 斯皮策 政策类型论)

公共政策理论前沿和研究进展

公共政策理论前沿和研究进展

(一) 公共政策伦理理论(Ethical Theory of Public Policy )
1、西方公共政策伦理研究简述
早期西方政策研究者坚持“实证主义”的观点,即事实与价值分开的观点, 主张政策分析的“价值中立性”,认为价值分析势必影响政策分析的科学性, 政策分析应处理“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应该”的问题。
❖ 在实践层面,政策研究者对政策主体行为进行了研究, 发展了政策管理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应急型政策管 理理论、创新型政策管理理论、公共政策结构管理理 论等 。
❖ 在实际的政府管理过程中,公民参与 公共政策的模式有了新的变化。
❖ 问题已经不再是公民应不应当参与公 共政策,而是“如何将公民积极参与 的热情和行动与有效的公共管理过程 有机平衡或结合起来,如何将有序的 公民参与纳入到公共管理过程中来, 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融入积极、有效 的公民参与”。
集体利益论者认为,公共利益是指社会或国家中占绝对地位的集体利 益,而不是某个狭隘或专门行业的利益。
共享利益论者认为,公共利益指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能够满足作为 共同体的人类的生存、享受、发展等公共需要的各种资源和条件的总 称,即具有社会共享性的全社会的整体共同利益。
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伦理精神的核心 ,“公共利益”取向 是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必然性要求。

(一) 公共政策伦理理论(Ethical Theory of Public Policy )
2.1、公共政策伦理分析的意义 ❖ 有助于合理确定公共政策目标 ❖ 有助于规范公共政策价值导向
❖ 有助于协公共政策利益关系
2.2、公共政策中的伦理问题 ❖ 公共政策过程是多种利益的博弈过程。政策制定、执行和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研究的逻辑起点 “公正性”是公共政策的最重要的伦理精神。 “合法性”是公共政策的重要条件

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及其应用

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及其应用

规范三大问题。 与此相对应,也有三种分析方法:经验方法、评价 方法、规范方法。 经验方法所提供的信息是描述性的。
其作用主要是描述具体的公共政策的因果关系,指
出某事物是不是存在。评价方法所提供的信息是评 价性的。主要是决定具体政策的价值,即是否值得 做。
邓恩提出,公共政策分析至少应当包括下列五个方

即两种逆向调节: 一是以非市场手段作为一种逆向调节,以减少市场缺陷; 二是以市场缺陷的反逆向调节来减少非市场缺陷。

规范创造性分析也有五个方面: 一是能否有相对简单和容易的管理方法,能够在市 场运行中有效地减公认的市场缺陷,从而提供一个可以 接受的解决办法? 二是能否创造一些这样的政策,当市场缺陷过大, 比如当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都有很大的外部性即将不利 的方面转移给社会? 三是能否设计一种改善市场产出的度量方法,从而 使得那些由于缺少合适的度量而产生的非市场缺陷得以 减少,能否使得检验具有连贯性?
3.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类型 (1)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 (2)半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 (3)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

1.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体制 (1)政策研究组织大都建立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组
织及领导体制,大致有如下几种模式: 1)直线型:管理权限比较集中的组织及领导模式, 强调下级为上级负责。 2)职能型:即更强调对专业职能的分工与管理。规 模较大的研究机构采取这种形式的为多。 3)直线参谋型:这一模式综合了直线型与职能型两 种形式的优点,既保证了集中又保证了分散的专业 管理作用。许多大型研究机构采取这种组织形式。 4)双重领导型:即把对事务性管理与对学术和咨询 的管理区分开来。
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及 其应用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研究者与研究组织

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进程及未来趋势

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进程及未来趋势

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进程及未来趋势首先,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进程。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政策研究主要以国家基础建设为主线,注重宏观规划和政策制定。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政策科学研究,引入西方政策分析方法和工具,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公共政策研究体系。

1980年代后,中国公共政策研究逐渐深入,政策研究机构和高校相继建立公共管理学院,培养专门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人才。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中国公共政策研究进入了全面提升和创新发展的阶段。

其次,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未来趋势。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深化,中国公共政策研究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公共政策研究将更加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

一方面,中国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和乡村振兴战略,这将为公共政策研究提供丰富的课题和实践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正面临着深化、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等一系列重大任务,这需要公共政策研究提供更加系统和科学的决策支持。

未来的公共政策研究还将体现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政策研究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公共政策研究不仅要解决实际问题,还要推动学科自身的发展。

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公共政策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

第二,公共政策研究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

公共政策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丰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三,公共政策研究将更加注重区域和国际比较。

中国的公共政策研究需要与国际接轨,吸收先进的理论和经验,同时也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创新。

总之,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未来,公共政策研究将继续深化,加强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为中国的决策制定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参考。

同时,公共政策研究也需要与国际接轨,促进理论交流和合作,推动学科的不断发展。

专栏导语中国公共政策研究回顾、进展与展望

专栏导语中国公共政策研究回顾、进展与展望

一书 在该书中 拉斯 $%&'()*('#+(#,! -#(#+./#0#&%12#+.,'+ *(%1#3+4 5#."%4%
-
'
韦尔撰写了一篇 政策取向 *
+ $ F5H1/:R@1<27.7152%
的文章' 强调使用政策来整合
. Al现l 有Ri的g学ht科s分R工e'se提rv出e了d.建构基于政策研究的学科设想' 并将这一学科定义为
*##%% -
此后的公共政策研究基本上按照拉斯韦尔的这两种路径展开- 一些学者关 注政策过程中的知识' 形成了政策分析的传统- 通过建立政策分析的理论( 工 具与方法' 来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知识' 促进公共政策的科学化( 民主化和法 治化- 对于政策分析也存在不同的视角' 比较典型的是问题解决方案分析( 成 本收益分析( 反事实分析和话语分析等' 其中公共政策学者比较关注问题解决 方案分析和话语分析' 经济学者比较关注成本收益分析和反事实分析- 另一些 学者关注政策过程的知识' 形成了政策过程的传统- 通过理解公共政策是如何 产生的' 发现政策过程内在规律与模型' 试图从程序上去改进公共政策- 由于 . Al政l 策Ri过g程ht可s以R进es行e描rv述e和d.解释' 比较符合科学的逻辑' 这使得政策过程理论成 为公共政策研究发展最快的领域' 也是具有身份认同的领域- 这些思路也影响 了中国公共政策的研究' 国内学者更多关注对政策过程的知识的研究' 形成了 政策过程研究的传统-
专栏 政策过程 中国实践与理论阐释

公共政策的学术研究分析

公共政策的学术研究分析

公共政策的学术研究分析公共政策是政府治理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公共政策的研究和实践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目标,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强制性的规定和措施。

它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多个环节,是政府管理社会、协调利益的重要手段。

公共政策具有普遍性、权威性、强制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是政府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公共政策的研究现状公共政策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多个学科。

目前,公共政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公共政策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研究只是针对某个具体领域或某个特定问题展开,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

其次,公共政策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大多数研究仍然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缺乏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

最后,公共政策的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三、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当前,公共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往往是由政府官员或专家学者单方面制定,缺乏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

其次,政策执行存在偏差和失真现象,一些官员可能会为了个人利益或政治目的而歪曲或滥用政策。

最后,政策评估和反馈机制不完善,许多政策在实施后缺乏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公共政策的研究也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首先,公共政策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系统性和全面性,将更加关注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其次,公共政策的研究方法将更加多元化,将更加注重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第九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详解

第九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详解
◆制度的形成~⑴博弈→次序→非正式约束(如贯例)→正式约束。制度 往往是临界点上各种政治力量冲突的结果。制度与政策形成的路径有所 区别。⑵制度的产生和建构涉及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 交易成本问题。(张五常的《佃农理论》 )
◆制度的形式~正式制度包括由政府和社会组织机构颁布、执行的各种法 律、法规、规章、章程、条例与准则;非正式制度包括中共同体内自发 演化而来的各种惯例、内化规则、风俗、礼貌等一些不成文的社会规范 理,前者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与惩罚是通过组织实施的,后者则无需通过 组织就能够自找实施。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的前提,正式制度是非正 式制度的保障
❖ 新制度主义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等 人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他将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史研 究之中并发现了制度与制度变迁在长期经济增长与停 滞中所起的作用,建立了一套“制度—选择—经济和 社会结果”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该理 论与方法在80年代被运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领 域。
基本理论
◆制度的界定~是一种通过规则约束特定行为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范,是 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约束下的秩序,是扎根于政治组织结构或政治经 济关系中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序、惯例、规范等,它们包括宪法规则、 基本法规、官僚体制运作的程序等。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 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
第九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与框架
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 制度分析模型中(新制度主义) 精英分析模型的主张及其评价 集团分析模型的主张及其评价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 公共政策的分析框架(支持联盟、间断性均 衡、政策创新与扩散框架 )
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
政治分析模型的主要观点认为,公共政 策是政治系统的产出,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 个政治过程。政治分析模型一般包括政治系 统模型、制度分析模型、精英分析模型、集 团分析模型。

人类社会公共政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人类社会公共政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人类社会公共政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制定和实施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则和行动方案,旨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和保障公共利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对公共政策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探讨人类社会公共政策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公共政策的发展现状公共政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建立起公共机构,制定一些针对社会问题的规则和法律。

然而,真正系统化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制定,要追溯到现代国家的形成。

近几个世纪以来,公共政策研究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发展趋势。

首先,公共政策研究从简单的行政管理发展为一门综合性学科。

过去,公共政策研究主要关注政府如何制定政策、实施政策以及评估政策的效果。

然而,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增加,公共政策研究逐渐扩展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包括政策分析、政策评估、政策实施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其次,公共政策中的利益平衡和社会参与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过去,公共政策经常由政府单方面制定和实施,缺乏有效的社会参与和利益平衡。

然而,现代社会对公共政策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更加透明、公正。

因此,公共政策研究逐渐关注如何实现利益平衡、提升社会参与度,并加强政策的民主化。

再次,数据分析和科技创新在公共政策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随着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共政策研究越来越依赖于数据的分析和科技的创新。

通过对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的实质,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政策。

同时,科技创新也为公共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如智能城市、数字化社会等。

二、公共政策的未来趋势未来,公共政策的研究和实施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未来趋势:1. 跨学科合作的加强:公共政策的研究和实施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未来,公共政策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吸引不同领域的专家和研究者参与其中,促进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公共政策与创新的研究与探索

公共政策与创新的研究与探索

公共政策与创新的研究与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政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考虑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创新能够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一、公共政策的研究公共政策的研究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政策的研究旨在了解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以及政策的影响和效果。

公共政策研究的方法包括实证研究、理论建构、政策评估和政策分析等。

公共政策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二、创新与公共政策创新是指为解决现实问题而产生的新的思维、方法和理念。

创新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为政策制定和执行带来新的思路和模式,从而提高政策的效果和影响力。

创新能够跨越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模式,重新审视问题的本质、需求和解决方案,从而为公共管理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具前瞻性的思路。

三、公共政策的创新公共政策的创新可以从制定、实施和评估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具体来说,公共政策的创新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方面的创新:政策制定需要考虑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需要和各个相关方进行广泛的协商和沟通。

政策制定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套用已有的范例和模板,而应该从本质出发,针对实际需求进行创新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和影响。

2. 实施方面的创新:政策实施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的广泛性、可操作性、资源配备等。

实施过程中应该借鉴成功的案例,尝试新的实施方式和制度,以提高政策的实效性和适用性。

3. 评估方面的创新:政策的评估需要考虑到政策的长期影响,评估方法应该具体、科学、客观,并且涉及到政策影响的多个方面。

政策的评估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财务分析和硬性的指标衡量,而应该注重政策效果和社会意义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四、公共政策与创新的案例1.新加坡政府的创新政策:新加坡政府一直在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处于先进的位置,其创新政策被广泛认可和赞誉。

政府公共政策的研发与应用研究

政府公共政策的研发与应用研究

政府公共政策的研发与应用研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政府公共政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政策实施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和人民的福祉。

因此,政府公共政策的研发和应用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一、政府公共政策研发的重要性政府公共政策研发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制定和调整政策,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政府公共政策的研发与应用研究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政府公共政策的研发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政策研发需要充分调查研究,依据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政策方案。

科学的政策研发有助于提升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政府公共政策的研发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民生。

政策研发不仅需要考虑经济因素,还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和人民的利益。

政府通过科学研发政策,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再次,政府公共政策的研发有助于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信力。

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建立在公正透明的决策基础上。

政策研发可以避免政策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信力,增加人民对政府的认可和信任。

最后,政府公共政策的研发有助于推动社会创新和发展。

政策研发可以为重大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模式提供参考和指导。

政府通过研发政策,可以引导和推动社会创新和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二、政府公共政策研发的挑战与机遇政府公共政策研发虽然具有重要性,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政策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些资源并不总是充足可得的。

政府需要平衡资源的有限性和政策研发的需求。

其次,政策研发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政策研发涉及众多领域的知识,需要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政府需要培养专业的研究团队,提高政策研发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再次,政策研发需要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政策的研发只是第一步,如何确保政策得到顺利实施,需要政府加强政策评估和监督,及时调整政策,以保证政策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进程及未来趋势

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进程及未来趋势

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进程及未来趋势公共政策研究是研究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过程的学科,也是与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的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公共政策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政界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进程、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一、历史进程中国公共政策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所开展,当时国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革给公共政策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956年,中央党校政治教研室创立了政府管理专业,标志着中国公共政策研究进入了正式学科体系。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公共政策研究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

1990年代以后,公共政策研究经历了一次较大的发展。

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公共政策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003年,中心成立了“公共政策与管理”学科。

2008年,中心启动了“政策研究高端智库”计划,进一步推动了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开始涌现出一大批专注于公共政策研究的学院与研究院所。

二、现状分析目前,中国公共政策研究处于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政策创新、实践落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全国唯一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也是中国公共政策研究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中心之一。

中心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问题和中心工作重点,在市场经济、社会治理、政府治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政策研究工作,推出了一系列优质研究成果,并为政府部门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咨询和决策支持。

与此同时,公共政策研究的早期发展比较缓慢,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第一,公共政策研究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但相对于学科本身的复杂性和实践性,公共政策研究仍显得比较理论化。

第二,公共政策研究在数据、信息、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不足,需要通过加强技术支持和协同发展解决。

第三,公共政策研究事实上还处于一个较为分散的状态,无法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学科门类体系。

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研究的进展 【分享】

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研究的进展 【分享】

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研究的进展“对经济学家来讲,公共政策的研究既是挑战,又会遭受挫折。

不仅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而且其结果均不符合人们的期望”(Daniel W. Bromley, 1989)。

Adams(1896)认为“国家干预的后果是既解放又束缚,既创造又毁灭”。

对政府适当行为或者说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的研究自亚当.斯密以来,围绕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无数的探讨。

每当现实经济环境发生巨变之后,这一论题都被提出来重新探讨一番,遗憾的是,经济学家至今仍然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

目前对政府适当行为研究的理论可以分为三种,即亲善市场论、国家推动发展论与市场增进论。

市场亲善论是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公共政策的基础,政府定位于对市场协调失灵的弥补,强调的是市场的基础地位。

国家推动发展论则对市场机制解决协调失灵的前景甚为悲观,强调政府干预的普遍性,认为市场应该在很大程度上为政府所干预和引导。

上述两种理论将政府和市场看作替代品。

Aoki,Murdock, and Okazaki (1998)则坚持市场增进论的观点,认为政府政策的职能在于促进或补充民间部门的协调功能,而不是将政府和市场仅仅视为相互排斥的替代物。

这些理论都是基于特殊经济的经验基础上得到的一般性结论,对子不同的体制有着特定的价值,是一种针对不同经济制度的横截面研究。

如果纳入制度变迁的框架,三种理论则描述了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角色变化:国家推动发展论适用于制度变迁的初期,政府首先构造出一个市场的基本框架;然后政府职能转变为呵护民间部门的协调发展;民间部门足够发达,亦即市场发育相当成熟之后,政府开始退居幕后,为市场失灵拾遗补缺。

这是经济学家设定的一种理想的路径。

隐含的假设是制度变迁具有确定性和可预见性,本质上是新制度经济学努力回归主流经济学阵营的一种反映。

但是制度变迁具有迂回性,政府身份缓释的假定至少在转轨经济中是不成立的。

正如Matthews (1986)所言“制度变迁具有复杂性和结果的不可预知性,这些主要特征导致它具有最终目标的随机性”。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九章 第一节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九章 第一节
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 终结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稳定和变动
课程内容
一 公共政策的稳定与维持
(一)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 (二)政策稳定的意义 (三)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 (四)政策维持
二 公共政策的变动与创新
(一)公共政策变动的含义 (二)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三)公共政策变动的类型 (四)公共政策变动的模式 (五)公共政策创新
3.政策环境创设 政策环境的变化是政策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其他政策变动 的因素也大多是政策环境变化的结果。 4.提高政策绩效 科学、民主化的政策决策,因为缺乏有效的政策执行而导致 政策失效或政策终结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维持政策稳定 与提高政策绩效密切相关。 5.政策的法制化 政策法制化至少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该政策影响面广、具有 重大的社会影响;二是该政策是经过长期实践,已经成为 一项获得社会广泛认同的成熟而又稳定的政策。
二 公共政策的变动与创新
(一)政策变动的含义:P399 政策变动是政策系统的一种常态表现,是政策系统 对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一种适应 性变革。
(二) 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P400 ①决策者的变动 ②政策环境的变化 ③政策资源的现值 ④政策的失效或低效 ⑤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
(三)公共政策变动的类型:P401 ①按照变动的强度——断裂型和渐变型 ②按照变动的程度区分为部分变动、重大变动和完 全变动 ③按照变动的内容区分 ④按照变动的形式区分为替代、合并、分解、废止 和创新 ⑤按照变动的规律性区分为周期性变动和不规则变 动 ⑥按照变动的动力区分为主动变动和被动变动
3.学习型 “政策学习”模式是有萨巴提尔等人提出来的,他 们构建了一个政策变动的概念框架,把政策变动 看作以下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①政策亚 系统内竞争性的“政策倡议联盟”之间的互动; ②亚系统外部的变化;③稳定的系统因素的影响 。

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摘要:政策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系统分析的“政策传导系统”理论登场。

在以往的政策系统分析模型中,政策和决策是同义的,如果政治系统作出了什么决定,由此给外部环境带来了什么影响也在把握之中。

但是,那个决定乃至政策是怎么实行的,其结果使决定和政策本身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也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意力。

关键词:公共政策;基本理论;演变;发展趋势一、行政执行理论的演变行政执行理论或称行政实施理论经历了由古典到现代的过程。

在早期公共行政学中执行与行政概念是联为一体、不可分的。

20 世纪30 年代初期美国政治学界讨论的行政学问题仅限于行政过程。

那时的官僚组织颇似韦伯(M. Weber)设计的官僚结构,是少数高层管理者所控制的结构,上级的政策由下级来执行,下级要“立即”、“自动地”、“无疑问地”服从命令。

可见,执行或实施的观念融合在组织的领导和决策的概念之中。

威尔逊(W. Wilson) 时代仍然强调行政与政府计划是相互独立的。

行政是中立的、专业的以及非政治的。

因而,威尔逊本人认为行政是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原则之上的。

直到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出版,行政执行开始被评价是否有效率,这是管理学激发出的作用,行政执行开始被纳入到行政过程的内涵中。

后来在1937 年古力克(L. Gtulick)和尼维克(L.Urwick) 合编的《行政科学论文集》中行政执行包含在行政过程中的理论才得到了完整地阐释。

古典行政理论的特点在于贬低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重视上下级关系,而不给执行以选择的余地。

史密斯(T.B. Smith) 在他的《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明确地指出:“政策一旦制定,政策即被执行,而政策的结果将与政策制定者所预期的相差无几。

”在这样的观念下,政策过程注重的是制定而非“执行”“, 执行”被融合在政策制定之中。

而且,制定与执行是一个从上到下的科层关系,它是纵向的直线式的领导方式,而不是双向的互助关系。

公共政策研究的新进展

公共政策研究的新进展
维普资讯
公共政策研究的新进展 水
●查 尔斯 ・ 蓝伯
( 国爱丁堡大学 社会 与政治学院 , 丁堡 ) 英 爱
摘要 : 近年来 , 公共政 策研 究正 变得越 来越 多样化 , 出现 了大量方法和理论 , 也表现 为这些研 究分散 在各 种特定领域的政 策中。 国家概念是政 策理论 的中心 , 但要将 国家理论应 用于政 策研 究却 不容 易。 阶段 ” “ 方 法是政 策研 究中长期 以来 占主导地位的研 究方法之一 , 它只是一种初级方 法。新制 度主义方法将政 策 但 制定过 程推 向了一种 重要的比较分析方式 , 为解释政 策的异 同提供 了制度解释 维度 , 它太笼统 , 但 考虑 范
近 年 来 ,公 共 政 策 研 究 正 变 得 越 来 越 多 样 化 , 出 现 了 大 量 的方 法 和 理 论 【4 也 表 现 为 这 些 研 究 分 ‘] -,
智囊 团 中使 用 。这些 机 构存 在 于很 多 国家 , 且 也 而
活 跃 于 国 际社 会 之 中 。 在 一 些 国 家 里 , 些 智 囊 团 与 有
作者简介 : 查尔斯 - (hrs . ab (99 )毕业于 美 国哥 蓝伯 Cal R a)13一 , eD 伦 比亚大学 和耶鲁大学 ,现为英 国爱 丁堡大 学社会与政治学 院教 授。 研究方 向: 国政府 、 英 教育政策 、 信息政 策 、 民主政治 中的信息
技术等。
或 理 论来 分 析 政 策 ,有些 研 究 是 为 了检验 一 个 理
论, 有些 研究 有 助于某 个 理论 的修 正或 者对 另 外 一
路 径是有选 择 的而不 是全 面的 。
了 , 次 该 如 何 改 进 。政 策 分 析 经 常 使 用 量 化 工 具 , 下 并 和 其 他 国家 的相 似 政 策 进 行 比较 。 这 种 政 策 分 析 经 常 在 政 府 内 部 使 用 , 且 也 经 而

第九章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ppt 课件

第九章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ppt 课件
西蒙提出有限理性决策模型(boundary rational choice model),有限理性的基本思想是人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 的,因此,人无法按照充分理性模式去行动,即人们没有 能力同时考虑各种选择方案,无法总是在决策中实现效率 最大化。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内容与体系
9.2.4公共决策模型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内容与体系
9.2.4公共决策模型
1.理性决策模型与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一个理想的理性决策模型包含一个“理性的个体”,这一 理性的个体承担以下一系列活动:首先,设立一个解决问 题的目标;其次,考察并列出所有达到这个目标的可供选 择的策略;第三,预测每个可供选择策略的所有重要结果 ,并评估这些结果发生的概率;最后,选择出最能解决问 题的策略或解决问题花费最少的策略。
政治评估与行政评估和司法评估不同,它通常来说既不系统也不必然在技术 上精致。政治评估的目标很少是为了改进政府的决策,而更多地是为了表示 支持或挑战政府的决策。政治评估试图给政府的政策贴上成功或失败的标签 然后要求继续或改变这项政策。政治评估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选举,选民用选 票表达了对政府及其计划和政策的效率和效果的评估。
最后,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并非同时对所有决策方案进行比较选择,而是 按照顺序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然后两两比较。在两个决策方案进行比 较过程中,所有其他方面相同的情况之下,比较两个方案的不同之处, 这样可以减少对决策者的知识要求和理性要求。与此同时,由于有限理 性决策模型采取满意标准,即只要决策方案符合期望标准就停止选择和 比较,这样方案之间的选择和排序会影响最后决策的结果。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内容与体系
9.2.1理解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是指国家、政府或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 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规定的行 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第九章 公共政策理论前沿和研究进展

第九章  公共政策理论前沿和研究进展

政策网络
3、政策网络的价值意义 新的研究公共政策的视角和工具,具有理论价值 和现实意义: 第一,弥补了当前公共政策研究的不足,提供了 一种新的研究工具 第二,政策网络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第三,政策网络分析较好的反映国家与社会关系 的新变化,成为治理理论的一种模式 4、政策网络的发展前景
(一) 公共政策伦理理论(Ethical Theory of Public Policy )
戴维· 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 威性决定的输出,是对整个社会所作的权威 性价值分配”。公共政策伦理问题则是在公 共利益分配中对公平、公正、公益等伦理价 值产生的偏离。 伦理是公共政策的内在诉求。拉斯韦尔曾指 出:“公共政策科学是一门以社会中人的生 活更大问题为方向的解决问题的科学”。即 公共政策不仅要关心政策的具体目标,而且 要追求更加宏伟的目标,那就是对人类公共 生活的伦理关怀。

案例9-1
(二)公共政策价值理论(Theory of Public Policy Value)
价值取向是政策最本质的规定性。公共政
策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政策的内容和结 果,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有什么样的公 共政策。 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最终目的,是要在制 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实践中,坚持正确的 价值导向,为社会不同群体的实践活动提 供行动指导。
第九章 公共政策理论前沿
本章要点:
1
宏观层面的公共政策理论前沿
2 3 4
微观层面的公共政策理论前沿
实践层面的公共政策理论前沿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新模式
公共政策学科不是从来就有 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有 关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化和知识积累 的增多,公共政策学科研究的主 题就会改变,结构形态也会变化, 从而导致学科的向前推进和走向 完善。

公共政策研究前沿

公共政策研究前沿

公共政策研究前沿课程名称:公共政策研究前沿,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现代公共政策理论、现代公共政策过程、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原理~研究现代公共政策前沿问题。

提高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政策制定、政策分析和政策评估能力~培养从事政策制定、政策分析、政策评估与政策研究的职业素养。

,二,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讲绪论一、公共政策的含义与研究对象二、公共政策发展的历史三、公共政策的特点与功能四、公共政策的类型第二讲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一、市场失灵二、政府干预三、公共政策的边界四、公共政策的角色定位第三讲公共政策的制定一、政策问题二、政策议程三、政策方案四、政策合法化五、我国公共决策体制的创新第四讲公共政策执行一、政策执行概述二、政策执行过程与工具三、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四、政策执行的创造性问题五、我国政策执行中的阻滞问题及防治对策第五讲公共政策评估一、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与功能二、公共政策评估要素三、公共政策评估步骤与方法四、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分析五、、国外公共政策评估及其借鉴第六讲公共政策监控与终结一、公共政策监控系统二、公共政策监控过程三、公共政策的调整四、公共政策的终结1第七讲公共政策的利益分析一、“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二、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三、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目标四、公共政策的利益分析框架第八讲公共政策分析流程一、政策目标二、政策路径三、政策策略四、政策技术五、政策工具第九讲政策网络路径:后现代政策分析的新范式一、政策网络的兴起与含义二、政策网络路径分析框架的构建三、政策网络路径对传统政策分析的超越四、政策网络路径的意义与启示第十讲中国公共政策创新一、公共决策创新的含义二、影响公共政策创新的因素三、中国公共政策创新的精英理论四、中国公共政策创新的类型五、中国公共政策创新的机制主要参考书目1([美]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公共政策理论前沿
本章要点:
1
宏观层面的政策理论前沿
实践层面的公共政策理论前沿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新模式
公共政策学科不是从来就有 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有 关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化和知识积累 的增多,公共政策学科研究的主 题就会改变,结构形态也会变化, 从而导致学科的向前推进和走向 完善。
2.2、公共政策中的伦理问题 公共政策过程是多种利益的博弈过程。政策制定、执行和 评估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离公共利益的伦理失范现象。 国内学者主要从公共政策过程的角度分析了政策中存在的 伦理问题,认为伦理问题贯穿于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方案 制定、内容执行和效果评估的全过程。
(一) 公共政策伦理理论(Ethical Theory of Public Policy )

(一) 公共政策伦理理论(Ethical Theory of Public Policy )
1、西方公共政策伦理研究简述



早期西方政策研究者坚持“实证主义”的观点,即事实与价值分开的观点, 主张政策分析的“价值中立性”,认为价值分析势必影响政策分析的科学性, 政策分析应处理“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应该”的问题。 到20世纪70-80年代,公共政策研究进入了一个以价值研究为中心的反思时期, 公共政策价值分析成为新的研究趋势,更加注重公共政策与伦理价值的相关 性。 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有:罗尔斯的《正义论》、詹姆斯· 布坎南的《伦理与公 共政策》、高斯· 罗伯的《公共管理部门、系统与伦理》等。
2.2.1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偏离“公共性”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民主性 信息要素背离公共利益
2.2.2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伦理问题: 公共政策的强横执行 公共政策的扩大执行 公共政策的中断执行 2.2.3 公共政策评估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评估者的消极执行。可能背离实事求事的真实原则。 公共政策决策主体的抵制。被评估者的力量往往大于政 策评估者,政府会力图让评估结果有利于自己。
(一) 公共政策伦理理论(Ethical Theory of Public Policy )
戴维· 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 威性决定的输出,是对整个社会所作的权威 性价值分配”。公共政策伦理问题则是在公 共利益分配中对公平、公正、公益等伦理价 值产生的偏离。 伦理是公共政策的内在诉求。拉斯韦尔曾指 出:“公共政策科学是一门以社会中人的生 活更大问题为方向的解决问题的科学”。即 公共政策不仅要关心政策的具体目标,而且 要追求更加宏伟的目标,那就是对人类公共 生活的伦理关怀。
(一) 公共政策伦理理论(Ethical Theory of Public Policy )
3 、公共政策中应有的伦理精神 公共性 公平 公正 公益 合法 客观 什么是公共利益?
利益协调论者认为,公共利益是政府对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平衡后符
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它是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的调和产物。 集体利益论者认为,公共利益是指社会或国家中占绝对地位的集体利 益,而不是某个狭隘或专门行业的利益。 共享利益论者认为,公共利益指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能够满足作为 共同体的人类的生存、享受、发展等公共需要的各种资源和条件的总 称,即具有社会共享性的全社会的整体共同利益。 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伦理精神的核心 ,“公共利益”取向

宏观层面的公共政策理论 前沿
公共政策分析越来越重视伦理和价值的作用。 公共政策伦理与公共政策价值既有区别也有 联系。 公共政策的伦理性是公共政策价值的基本属 性之一,它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的依据; 公共政策的具体价值取向是公共政策伦理性 的表现。 有关公共政策的价值研究,好的政策与坏的 政策,以及应然政策与实然政策等等的价值 争论,都是以公共政策上伦理分歧作为重要 前提的。



在实际的政府管理过程中,公民参与 公共政策的模式有了新的变化。 问题已经不再是公民应不应当参与公 共政策,而是“如何将公民积极参与 的热情和行动与有效的公共管理过程 有机平衡或结合起来,如何将有序的 公民参与纳入到公共管理过程中来, 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融入积极、有效 的公民参与”。
第一节
是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必然性要求。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研究的逻辑起点 “公正性”是公共政策的最重要的伦理精神。 “合法性”是公共政策的重要条件
(一) 公共政策伦理理论(Ethical Theory of Public Policy )
4、解决公共政策中伦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第一、提高公共政策主体的伦理水平 第二、加强公共政策过程的伦理导向 第三、优化公共政策执行的利益整合机制 第四、建立公共政策伦理评估体系 第五、构建公共政策伦理机制的 中国公共政策伦理研究尚缺少一种可以支持整个研究的 价值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体系,更重要的是并没有真正走 向实践。从理论走向实践应用,是今后政策科学的一个 主要研究方向。
2、我国公共政策伦理研究主题 公共政策伦理分析的意义 公共政策中的伦理问题 产生伦理问题的原因 公共政策应有的伦理内容 解决伦理问题的对策

(一) 公共政策伦理理论(Ethical Theory of Public Policy )
2.1、公共政策伦理分析的意义 有助于合理确定公共政策目标 有助于规范公共政策价值导向 有助于协调公共政策利益关系

在宏观层面,政策研究者将事实与价值相结合, 越来越重视伦理和价值的作用,提出了公共政 策伦理理论和公共政策价值理论。 在微观层面,加强了对公共政策过程的研究,将政策 过程看成是政策行动主体、实体机构、政策价值和政 策工具构成的子系统的能动过程,提出了——政策执 行风格理论、政策网络理论、政策社群理论、政策倡 导联盟理论、政策漏斗理论、政策窗口理论、政策学 习理论等。 在实践层面,政策研究者对政策主体行为进行了研究, 发展了政策管理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应急型政策管 理理论、创新型政策管理理论、公共政策结构管理理 论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