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行机构
政 策 制 定 过 程
目标群体
政策
理想化的政策
紧张 环境因素 处理
反馈
建制
2. 互动模式(互适模式)
这一理论模式的提倡者是麦克拉夫林 (M.Mclaughlin),他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是 执行组织和受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手段作相互调 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取决于二 者相互调适的程度。
(5)技术手段:指在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技产品,如 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等,来执行公共政策。
(二)政策移植及其类型
政策移植,即政策借用国采纳他国公共政策等来 解决本国的政策问题。
1.根据政策移植的程度分为 (1)一是复制,即指政策直接的完全的转移; (2)二是效法,即借鉴公共政策背后的思想观念; (3)三是混合,即混合不同的公共政策;
这种模式的焦点集中于某一政策领域中的地方执行结构,强调多元行 动者追求目标的策略互动。
(三)整合路径
整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认为
政策执行是那些寻求将政策付之于实践的政策 制定者与那些采取行动者之间随时发生相互作 用和谈判的过程。
三、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
1、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过程 2、政策执行是一个“试验---推广”的过程
(4)四是启发,即其他国家的政策可能导致本国的政策变化。
2.政策转移失败的因素:
(1)信息不全的政策转移,指政策借用国对于该政策 的信息了解不充分,不清楚它在原国家是如何运行的。
(2)不完全的政策转移,是指虽然政策转移发生,但 是使得该政策在原国家获得成功的某些重要因素却没 有采纳。
(3)不当的政策转移,是指没有充分注意到政策借用 国与政策输出国之间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 背景方面的不同。
系统模型
目标与标准 政 策 资 源
执行方式 执行者的 偏好
执行机构的特性 系统环境
政 策 执 行
6、综合模式
这是萨巴蒂尔(P.Sabatier)和马兹曼尼 安(D.Mazmania)提出的模型。他们认为影响
政策执行各个阶段的因素,最主要可分成三大
类:(1)政策问题的可解决性;(2)政策本 身的规制能力;(3)政策本身以外的变数。每 一大类又可细分成几个小类。
(三)总结阶段
1、政策执行监测:是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紧急救险”
有力工具。作用:监测、审计、核算、解释。 2、政策执行再决策:指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根据信 息反馈对现行政策方案所做的补充或修正。 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1)政策环境的变化;(2)人们认识的深化;
(3)政策偏差的产生;(4)政策副作用的产生;
因为政策执行的创造性以遵循政策目标为前提、以坚
持政策的基本原则为灵魂,要求保持政策的统一性、严肃 性和权威性。
3.政策执行偏差有如下一些表现形式:
(1)象征式政策执行
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只重视表面文章和形象包装,而 忽视了深层问题的解决 。 (2)附加式政策执行 指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人为地附加了与政策目标背离 的其他内容,使政策执行超出了政策的基本要求。 (3)或缺式政策执行 即政策执行的不配套、不完备、不及时,政策内容只有部 分被执行,而其余则被“遗忘”。
(2)心理因素
(3)知识因素 (4)能力因素
(三)政策对象
政策对象是政策执行主体在实施政策过程中所发生影 响和作用的承受者。 他们具有以下特点:(1)政策规定 性;(2)受动性;(3)主观差异性 政策对象有哪些具体因素对政策执行会产生重要的影 响 :(1)利益取向;(2)文化心理因素;(3)文化教 育程度
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
(3)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 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种不 同的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政策顺利执行的方法。 (4)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是注重人性, 倡导人本管理,依靠宣传、说服、劝导、精神鼓励等方式 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各种政策内化为人们的信念,引 导政策对象自觉地、主动地去执行公共政策。
认为这三个阶段是相互循环的,而非直线单向的过程;
同时,循环过程亦必受到环境条件的冲击与影响。
政策执行循环模式型
拟定纲领
执行原则
分配资源
1.合法原则 2.合理原则
3.共识原则 监督过程
环 1.目标显著性 境 条 件
2.程序复杂性
3.可利用资源的性质与层次
4、博弈模式
这一模式是以 “博弈”的概念观察执行过程中相关 参与者就政策目标的达成所作的谈判、评价与妥协的互动 情形。博弈论认为,在冲突和竞争的情况下,每一参加者 都寻求得到最大的收获,并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政策执行力
所谓政策执行力,即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程度。
影响因素:1、执行者因素
2、资源因素
3、工具因素
4、环境因素
第三节 政策执行过程与影响执行的主要因素
一、政策执行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加强政策认知 2、制定执行计划 3、进行物质准备 4、做好组织准备
5、注意制度配套
(二)实施阶段
宣传——试验——推广
政策执行相互调适模式
相互调适部分
环境因素
调适策略 政策执行者 反馈 受影响者
政策
3、循环模式
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马丁· 雷恩(M.Rein)和弗朗 希· 拉宾诺维茨(F· Rabinovitz)于1978年提出的。 F· F· 他们把政策执行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纲领发 展阶段;(2)资源分配阶段;(3)监督阶段。他们
美国公共政策学者尤金·巴达克(E.Bardach)是用“博
弈”概念来分析政策执行过程的主要代表。巴达克认为, 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取决于各方参加者的“战略”选择,
是一个互动博弈过程。
囚徒困境博弈
5、系统模式
这是米德(D.S.Van Meter)和霍恩(C.E.Van Horn)提出的模型。米德和霍恩提出了一个系统 模型说明一个合理有效的政策执行模型必须重视 对五个重要变量的把握:(1)政策价值诉示; (2)政策资源;(3)执行者属性;(4)执 行方式;(5)系统环境;
2.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主要指的是公共政策执行人员的配置 问题。
3. 信息资源:充足的信息资源、科学的信息加工、畅通的传 播渠道,完全的信息产出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
4.权威资源:政策执行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
没有权威,意味着就没有权利和资格进行资源分
配。
5.制度资源:制度是政策执行程序化的基本保证, 是对执行主体的权力依法予以保障和对其行为责 任依法予以追究的基本依据。
源自文库二)“由下而上”路径
(1)有效的政策执行是包含多元组织的执构;
(2)政策执行结构是有共识的自我选择过程; (3)有效的政策执行是多元行动者的复杂互动结果,而非单一机构的贯
彻政政策目标的行动结果;
(4) 有效的政策执行是基层官僚或地方执行机关的裁量权,而非阶层 结构的指挥命令系统; (5)有效的政策执行必然涉及妥协、交易或联盟的活动,故互惠性远比 监督性功能更为重要。
(4)替代式政策执行 即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执行者用自己的一套政策替代既定政策。 (5)观望式政策执行 即政策执行主体或因疲于应付具体事务、或担心目标群体的抵抗、或 因自身私利受损等原因,导致行动迟缓、思想犹豫、心理矛盾,对政 策执行被动消极,左顾右盼。 (6)照搬式政策执行 即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不经过认真的政策学习与思考,不能根据本 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政策变通。 (7)规避式政策执行 即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分工不合理,权责不明确,该完成的工作不 能如质如量完成 。
问 题 的 可 解 决 性 1.现行具有有效的理论与技术 2.目标团体行为的多样性 3.目标团体的人数 4.目标团体行为需要调适的幅度
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 1.政策本身含有充足的因果论 2.明确的政策指令 3.充分的财政资源 4.执行机构间与机构内部的层级整合 5.建构执行机关的决定规则 6.征募执行的人员 7.安排外界人士参与的机会
二.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一)政策本身与政策执行
政策本身的因素:1、政策的合理性
2、政策的具体性
3、政策的稳定性 (二)执行主体
1.政策执行组织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1)执行组织的结构的合理性
(2)执行组织的权责的明确性
2.政策执行人员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执行人员是执行组织的主要元素,因而也是影响公共政策 执行的主要因素。执行人员的利益、心理、知识和能力等 因素影响着执行系统的有效运行。 (1)利益因素
二、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的发展
(一)“由上而下”路径 (1)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是有界限的、分离的、连续的;
(2)政策制定者设定目标,政策执行者执行目标;
(3)政策执行的决定本质上是非政治性的与技术性的;执 行者的责任为中立的、客观的、理性的与科学的形式。
这种模式关注的焦点是政策制定者,强调政策制定者的 优越地位,执行者必须秉承上级的意志。
(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公共政策的价 值和意义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得以实现。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公共政策正确 与否、质量优劣、时效有无都必须经过政策执行才能得到 检验。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政策执行过程 中反馈过来的实践经验与政策信息,是公共政策执行再决 策和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
1. 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 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 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 行动过程。
2.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具有如 下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 (2)内容的务实性 (3)行为的能动性 (4)影响的深远性 (5)手段的强制性
3、公共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的地位和作用,有以下 几点:
公共政策学
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
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实现 政策目标和解决政策问题的直接途径。
从7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政策研
究学者将公共政策研究的主题和重心从政策制定 转移到政策的执行、评估和终结。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原则和模型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二)政策执行的手段
1.公共政策执行手段是指执行机关和人员为实现一定的政策
目标而采取的贯彻落实政策的措施和方法的总和。
2.公共政策执行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指行政机关为执行公共政策所 采取的手段。 (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规章、
司法、仲裁等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
3、政策执行是一个“执行---总结”的过程
四、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
1.过程模式
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 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因素有四个方 面:第一,理想化的政策;第二,执行机构; 第三,目标群体;第四,环境因素。
1、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政策执行者(policy implementers)是负责政 策执行的组织和人员的统称,不仅包括诸如行政 机关、司法机关、被赋予执行权的其他公共权力 机关以及供职于这些机关的公职人员,也包括负 责公共政策执行的那些非官方政治团体、社会中 介机构和个人。
一、政策执行机关
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党政机关、立法机关与 司法机关、事业机关、国有企业以及社会第三方 组织等。 特性:1、执行性; 2、服务性; 3、权威性; 4、法制性;
(四)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指政策系统边界之外并和政策系 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所有事物。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政策环境可区分为自然 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四节 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一、什么是政策执行偏差
1. 所谓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 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 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2. 政策执行偏差与政策执行的创造性原则不是同一范畴。
二、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
1、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政策执行的主体行 为; 2、下级执行人员的执行行为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 要保障; 3、下级执行人员的执行行为是塑造政府形象的重 要途径;
三、政策执行的资源和手段 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是指执行主体实施既定的政策所必须 具备的客观与主观条件。 (一)政策执行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物资源:充足的经费和优良的物质设备供给。
政策本身以外的变数 1.经济环境与技术 2.媒介对问题注意的持续 3.大众的支持 4.赞助团体的态度与资源 5.监督机关的支持 6.执行人员的热忱与领导艺术
执行机关的 政策产出→
执行过程的各阶段 目标团体对政 政策产出的 策产出的服从→ 实际影响→
对政策产出所 知觉到的影响→
政策的主 要修正
第二节 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执行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