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方案
交通规划方案1. 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管理和提升城市的交通系统,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方案是必要的。
本文将提出一个全面的交通规划方案,旨在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增加公共交通的发展,并更好地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2. 目标本交通规划方案的目标包括:•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维护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促进低碳出行,减少空气污染;•发展现代化的公共交通系统;•提供便捷的停车场和停车服务;•改善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环境。
3. 道路建设与改善3.1 建设新的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通过建设新的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并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
同时,应考虑合理设置出入口、匝道、服务区等设施,以提供更好的通行条件。
3.2 规划和改善主要道路对城市主要道路进行规划和改善,包括扩建道路、增加车道、优化红绿灯等,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减少交通拥堵。
3.3 增加非机动车和行人道路设施为了提倡低碳出行和改善步行环境,应增加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道设施。
此外,应规划和改善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和步行的场所。
4. 公共交通发展4.1 建设地铁和轻轨系统地铁和轻轨系统是现代化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划方案将优先考虑建设地铁和轻轨线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输能力和效率。
4.2 完善公交系统加强公交线路的规划和调整,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
同时,应提升公交司机的服务水平,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公交出行体验。
4.3 推广智能公共交通服务通过引入智能公共交通服务,如智能调度系统和电子支付系统,提高市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和使用率。
此外,还可以加强公共交通与其他出行方式的整合,提供便捷的换乘服务。
5. 停车设施和服务5.1 建设多层停车场和停车塔根据城市停车需求,建设多层停车场和停车塔,提供充足的停车位,减少道路上的停车现象,降低交通拥堵。
5.2 推广智能停车系统引入智能停车系统,利用传感器和网络技术,实现停车位的智能监测和预约,减少寻找停车位的时间和成本。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1930 年~195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
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 年~196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
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
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
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1960 年~1970 年)。
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
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
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6 交通规划pdf
第六章交通规划第一节交通规划的定义、分类及主要内容第二节交通规划的基础信息调查第三节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第一节交通规划的定义、分类及主要内容一、交通规划的定义交通规划的定义交通规划就是确定交通目标,有计划地引导、设计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和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为的过程。
广义的交通规划包括: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交通运输组织管理规划、交通运输生产经营的规划等。
狭义的交通规划主要是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规划。
更狭义的——道路交通规划二、交通规划的类型按研究范围可分为:国家级的交通运输规划:要对全国的综合运输网络包括铁路、公路、内河、海运、航空、管道等运输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作出总体安排。
有时还涉及到国际间的运输通道规划( 如欧亚大陆桥)区域性交通运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按研究范围可分为:国家级的交通运输规划区域性交通运输规划:包括大区域的运输网规划( 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运输规划) 、省城运输网络规划、地区或市域运输网络规划、县域的交通网络规划等。
城市交通规划按研究范围可分为:国家级的交通运输规划区域性交通运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本身的交通系统建设和发展规划。
还可分全市性的交通规划和地区性的交通规划( 如中心区或商业区交通规划、居住区交通规划、新开发区交通规划、火车站地区交通规划、航空港地区交通规划等) 。
按涉及对象和内容可分为综合性交通规划和专项规划:综合性交通规划不仅局限于道路交通,还包括对外交通的连接和配合,公共交通,客运和货运规划以及停车场、加油站等方面规划。
区域性专项交通规划,铁路网规划、公路网规划、水运网规划、航空港布局及航空线路规划等。
城市专项交通规划包括城市道路网规划、快速轨道线网规划、公交线网规划、停车设施规划、加油站规划、客货运交通枢纽规划等。
三、交通规划的时限按规划时限分为:远景或远期战略规划:根据区域或城市长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研究确定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目标和主干交通网络的总体布局。
《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_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1930 年~195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
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 年~196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
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
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
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1960 年~1970 年)。
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
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
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交通规划要点总结
第一章:1.交通规划概念:所谓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2.交通规划原则: 1)交通系统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原则2)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3)局部服从整体原则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5)需要和可能相结合原则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交通规划指导思想: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因交通规划类型、层次不同及规划区域不同而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但一般来说,在制定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时应考虑以下要求。
1)要有战略高度2)要有全局观点3)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4)符合经济发展要求4.交通规划的期限:交通规划一般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1)近期以距基准年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10年;(2)中期以距基准年5-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20年;(3)远期距基准年15-30年为宜,最长不超过50年。
第二章:1.交通调查的内容:道路交通规划可分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区域公路交通规划两大类,相应的调查内容有所不同,但具体的调查内容都可以划分为基础资料、交通需求、交通设施、交通现状四大项。
2.交通调查专业术语:(1)出行:出行指人、车、货为完成某一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的全过程。
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出发点,即o点;出行“讫点”指一次出行的目的地,即D点。
起讫点都在调查区内的出行称为境内出行,起讫点在调查区外的出行称为过境出行。
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叫做区内出行,起讫点分别位于不同的交通区的出行叫做区间出行。
(2)小区形心:指交通区出行端点(发生或吸引)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即交通区交通出行的中心点,不是该交通区的几何中心。
(3)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交通区重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因为反映最短距离而得名,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
交通规划方案
交通规划方案引言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良好的交通规划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并为市民提供更便利、更安全的出行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个综合性的交通规划方案,旨在改善市区交通状况和提升整体交通系统的效能。
当前交通状况分析在开始制定交通规划方案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当前的交通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种分析将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依据。
交通流量分析通过对市区主要道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信息:•拥堵严重的交通路段•交通流量高峰时段•不同道路之间的交通流量分布情况交通事故分析通过对市区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到:•交通事故的发生地点和原因•高发事故路段的特点和问题交通设施及设备分析对市区的交通设施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公交站点的分布情况•地铁线路和站点的设置情况•自行车道和停车场的分布情况•交通信号灯和行人过街设施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交通规划目标基于对当前交通状况的深入分析,确定以下交通规划目标:1.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2.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保障出行安全3.改善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市民出行便利性4.优化交通设施和设备,提高使用效能交通规划方案提升公共交通系统为了提高市民的出行便利性和鼓励公共交通的使用,我们提出以下措施:•建设更多的公交站点,并合理设置站点位置,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拓展地铁线路网络,增加地铁站点数量,减少地铁拥堵情况•推广智能公交卡,方便市民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建设自行车租赁系统,鼓励市民绿色出行交通流量调控为减少市区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我们提出以下措施:•对拥堵路段进行改造扩建,增加车道宽度,增加通行能力•优化城市道路网,改善交通路网结构,提高交通通行能力•设置高峰时段交通限行措施,减少私家车辆数量交通事故预防为降低市区交通事故发生率,保障市民出行安全,我们提出以下措施:•在交通事故高发路段设置交通监控设施,及时监测交通情况•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驾驶技术水平•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加强道路维护和交通标志设施的维护,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实施方案及预期效果为了实现上述交通规划目标,我们制定以下实施方案:1.在未来三年内,投资20%的预算进行公共交通系统的改善和拓展,预计减轻交通拥堵情况,提高市民满意度。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2、交通工程的发展【不太重点】(1)步行时代:公元前25世纪(2)马车时代:公元前25世纪-公元19世纪(3)汽车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4)高速公路时代:20世纪30年代以后3、交通工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p4)【填空】标志:1930年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成立(1)交通工程学创立的初期:20世纪30年代(2)交通工程学发展中期:(3)近期交通工程学发展的发展:4、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5、【常识】(1)世界上第一条最长的路---丝绸之路(2)世界上最早用车的国家---中国(3)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载货汽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公路仅建成13万多公里。
截至2007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358.37万km。
(5)国家公路网布局分为三类:一类12条由北京向全国放射,编号为101-112,计长2.35万km;二类由28条南北走向的纵线组成,计长4.79万km,编号为201-228(后调整为29条,4.62万km);三类30条由东西向横线组成,计长4.79万km,编号为301-330(后调整为29条,4.62万km)(6)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
6、7918网: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组成,简称7918网,总规模8.5万km。
7、【填空】1980年上海市成立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标志我国交通工程学科诞生。
东南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历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东南大学历年交通工程学试题第一章绪论1、简述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你认为我国交通工程近期应重点研究哪些问题,试据其中一个问题详述其具体研究内容。
第二章交通特性三、(1993年)我国的自行车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采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各有何特点?四、(1994年)何谓“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平均日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第30小时交通量“?试述交通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性六、(1995年)何谓“地点车速”、“区间车速”、“行驶车速”、“设计车速”、“区间平均车速”、“时间平均车速”?八、(1998年)何为车头时距,其在通行能力研究中有哪些主要作用?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一般根据哪些指标进行划分,你认为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应根据什么指标进行划分,为什么?十一、(2000年)十三、(2002年)何谓行驶车速和区间车速?各有何用途?主要调查方法有哪些?十五、(2003年)何为时间平均车速和空间平均车速,各有什么用途?两者有何关系?12’十七、(2004年)某双向两车道公路,2003年5月13日星期二测得日交通量为14770辆/日,五月份月变系数为0.98,星期二的日变系数为0.97,设计小时系数为0.125,方向不均匀系数为0.6,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双向需修成__。
a二车道b四车道c六车道d八车道二十、(2005年)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后的交通量之比称为_______a. 高峰小时系数b. 高峰小时交通量c. 高峰小时流率d. 高峰小时流量比二十一、(2005年)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称为_______。
a. 地点车速b. 行驶车速c. 行程车速d. 临界车速二十二、(2005年)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K d应为_______a. 40%b. 60%c. 50%d. 66.7%二十六、(2006年)在一条24km的公路路段起点断面上,于6分钟内测得100辆汽车,车流是均匀连续的,车速v=20km/h、试求流量(q)、平均车头时距(h t)、平均车头间距(h s)、密度(k)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该路段所需的时间。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的认知和理解,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具备设计和实施交通规划的能力和素养,培养其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规划概述介绍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交通规划在城市和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 交通规划的原则和方法介绍交通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交通需求分析、交通流量预测、路网布局和设计、公共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3. 交通规划实践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经典交通规划实践案例,了解交通规划在实际应用中的流程、方法和应对问题的策略,研究现实案例中的成功和失败因素。
4. 交通规划工具的使用和实验介绍交通规划领域常用的工具和软件,包括GIS地理信息系统、Traffic Simulation Software等,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5. 交通规划实践项目设计学生分组设计一项交通规划实践项目,从交通需求、交通流分析、路网设计和公共交通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验、项目设计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交通规划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项目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报告评分;项目成绩包括项目设计方案、项目汇报和评审等。
五、参考教材1.郑玉泉. 市政交通规划[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徐凤江. 城市交通规划[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3.王煦. 交通规划与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六、结语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交通规划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并具备设计和实施交通规划的能力和素养。
第六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 二、城市土地使用调查
• 城市土地使用与城市道路交通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性质的土地使用,可产生或吸引不同性质 的交通,交通与土地使用的关系是进行交通需 求预测的基础。土地使用调查应包括:
• 1、土地使用性质:各交通区主要土地使用类 别的土地面积,如工业、商业、居住、科教卫 等土地使用类别的面积。
中小城市只需进行后两类规划。
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
•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工作总体设计 • 2、现状交通系统调查及分析 • 3、城市交通需求发展预测 • 4、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规划方案设计 • 5、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评价 • 6、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调整与优化 • 7、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实施计划
tij ttti非jii轨行jj机道人动
t 机动 ij
t 水上 ij
tij tttiii公铁航jjj 路路空 ti水j 运 ti管j 道
ti公jtti摩共ji轿j 电托车车汽车
t 货车 ij
t出租车 ij
3.9% 5.3%
17.6%
0.3%
23.4%
21.3% 28.2%
地铁 国铁 私铁 其它轨道 公共汽车 出租汽车 私人轿车
三、总体设计的内容
• 1、建立工作机构,一般应包括规划领导小组 (市领导)、规划办公室(规划局)及规划 工作课题组(规划设计院等企业)三个层次
• 2、确定该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及规 划原则
• 3、确定规划地域范围、规划年限 交通小区 划分
• 4、确定规划目标 • 5、规划过程总体流程设计
规 划 过 程 总 体 流 程
二、出行分布
• 1、常系数法:
• 2、平均系数法:
• 3、Fratar method:
第六章 城市交通规划
3、货运站的位置选择
其位置一方面要满足货运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加快装卸速 度,缩短距离,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1)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服务区内 a)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一般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 费区 b)以某几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应接近其供应 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场集散点。 c)中转货物装卸站:郊区,接近编组站和水陆联运码头 d)危险品及有碍卫生的货运站:市郊,并有一定隔离地带 ,与其主要使用单位、储存仓库在城市同侧。
4、 编组站的位置选择
它是铁路枢纽的主要组成部分,应根据路网规划要求,结合 地区自然条件与城规布置,在城市外围合理布置。 应考虑: 1)妥善处理与城市的关系,避免相互干扰。 2)编组站位置应便利集纳车辆。 a) 为保证车流方向有便捷经路,并使折角车流最小,编组站 一般应设在干线汇合处,且位于主车流方向短顺的干线上。 b) 有多个编组站的铁路枢纽城市,应根据车流性质和编组站 类型具体选择位置: 3)密切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以节省土方工程量 ,并尽量少占农地,保证建筑物的基础稳固,防止洪水和内涝的 侵害,并预留未来发展可能,充分利用旧设备。
枢纽的桥位选择 1——编组站 2——辅助编组站 3——客运站
示 例 大 江 城 市 枢 纽 布 置
跨
6)尽端式枢纽布置
2、铁路枢纽的发展与改造 改造中常碰到的两个问题: 1)现有设备的利用 2)对穿越城市线路的改造,除了对铁路线路本身进行技术改 造外,常采用的方法: a) 配合城市用地功能分区,使铁路线在分区之间通过,以减 少跨越铁路干线的城市交通,并可在沿线有一定的隔离防护带, 联系区间的城市干道在跨越铁路干线时采用立体交叉。
二) 铁路枢纽与城市的关系
1、枢纽的布置形成与城规布局的关系 布局模式的基本原则:既充分考虑枢纽本身的作业需要与发展 ,又力求避免对城市的干扰。 1) 一站枢纽:与城市关系较简单。 2) 三角形,十字形枢纽:与城市的 位置关系,三种可能:
第六章 交通的分布
第六章交通的分布交通的分布预测是交通规划四阶段预测模型的第二步,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出行量转换成小区之间的空间OD 量,即OD 矩阵。
因此,本章讲述交通规划中分布交通量预测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及其应用,主要包括增长系数法和重力模型的原理、模型结构、算法、参数标定,以及介入机会模型和最大熵模型的概要等。
此部分包含以下各节:第一节概述图6-1 表示了交通小区i 和交通小区j 之间交通分布的示意图。
q ij 表示由交通小区i 到交通小区j 的交通量,即分布交通量。
同样,q ji 则表示由交通小区j 到交通小区i 的交通量。
图6-1 交通分布示意图交通分布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OD 表,O 表示出发地(Origin) ,D 表示目的地(Destination) 。
交通分布通常用一个2 维矩阵表示。
一个小区数为n 的区域的OD 表,一般表示成见表6.1-1 所示形式。
表 6.1-1 OD 表D1 2 ... j ... n 发生量O1 q11 q12 ... q1j ... q1n O12 q21 q22 ... q2j ... q2n O2i qi1 qj2 ... qij ... qin Oin qn1 qn2 ... qnj ... qnn Oj 吸引量D1 D2 ... Dj ... Dn T表中,qij为以小区i 为起点,小区j 为终点的交通量;Oi为小区i 的发生交通量;Dj为小区j 的吸引交通量;T为研究对象区域的生成交通量。
对此OD 表,下面各式所示守恒法则成立:(6.1-1)分布交通量预测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目标年各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一定的条件下,求出各交通小区之间将来的OD 交通量。
求得的OD 交通量也是一个2 维OD 表,也同样要满足公式(6.1-1) 的约束条件。
分布交通量预测是交通规划的主要步骤之一,是交通设施规划和交通政策立案不可缺少的资料。
分布交通量的预测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增长系数法,一类是综合法。
第六章_交通规划周君
(2)Logit模型
Pi
exp U i
exp U j
n j 1
, U i a k x ik
k
式类数; 从模型的结构可以看出,0≤Pi≤1,∑Pi=1。
17.6% 3.9% 5.3%
21.3%
0.3% 23.4% 28.2%
预测方法:
增长率法:利用现状的OD表来推算将来的OD表,(均 衡增长率法、平均增长率法、底特律法、福雷特法); 重力模型法:从现在的OD表选出一个重力模型,用这 个重力模型来推算将来的OD表。
重力模型
重力模型方程:
交 通 分 布 预 测
tij KPA i j f (Zij )
式中:f (Zij ) --i区与j区之间的阻抗系数,是运行 费用、时间和距离的表达式; K--常数,一般
表 6.3-1 现状行驶时间
表 6.3-2 将来行驶时间
交 通 方 式 划 分 预 测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把总的交通量分配给各种交通
方式。建立交通方式划分模型的依据是观测到的交通方 式划分、居民出行特征和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营特性。
根据各模型在预测过程中的阶段不同可划分为4类。
预测方法:转移曲线法和函数模型法
未知 已知
Y a bx
重力模型的特点:①直观上容易理解;②能考 虑路网的变化;③特定区的现有OD交通量为 零时,也能预测;④没有人的出行行为;⑤内 内交通量无法求出;⑥操作方便。
例题: 按表1 和表 2给出的现状 OD 表和将来发 生与吸引交通量,以及表 6.3-1 和表 6.3-2 给出 的现状和将来行驶时间,试利用重力模型,求出 将来 OD 表。
社 会 经 济 调 查
(2)人口(总数、分布、构成、增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路网的形式
路网形式的取决因素: 规划地区的自然条件(山川分布、河流走向以及 不良地质工程条件); 客货流的大小及方向; 行政及经济中心的交通需要; 国防上的特殊要求。
第六章 交通规划相关知识
1 2 3 4 5 6 7 8 9
现代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 交通规划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 出行发生预测分析 出行分布预测分析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分析 交通量分配预测 交通需求联合预测 规划方案的编制 规划方案评价与决策
1. 现代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
1.1 概述短路径法)
确定最短行程时间路线; 按最短路径分配交通量
问题:分配不均,交通阻塞、资源浪费
容量限制分配法 多路径概率分配法
引入路权的概念-线权; 引入点权的概念
7. 规划方案的编制
设施规模:需求/供给; 设施结构:不同规模设施的比例、设施的 衔接; 规划的投资及实施计划; 政策与法规; 规划的动态调整; 规划体系的形成:道路网规划、轨道网规 划、公共汽车交通网规划、停车规划、交 通枢纽及换乘系统规划、交通信息化规划
仅有两个端点; 境内出行:起讫点皆在调查区范围内的出行; 过境出行:起讫点皆在调查区范围外的出行; 区内出行:调查区分成若干小区后,起讫点皆在一 个小区内的出行; 区间出行:调查区分成若干小区后,起讫点分别位 于不同小区内的出行;
小区形心:代表同一小区内所有出行端点的的某一
集中点,是该小区交通流的中心点,不是该小区几 何面积的重心; 期望线:连接各小区形心间的直线,出行期望的最 短距离; OD表:表示起讫点调查或预测成果的表格 调查区境界线:包围全部调查区域的一条假想线; 查核线:为了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而在调查区内 部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根据需要可能 有多条线),其沿线断面通过的交通量可作为查核 用。 OD调查的目的:把握现状、预测未来交通需求量 的需要
交通出行 出发时间 交通方式 交通路径 目的地
3.2 预测方法
出行分类:
包括出行产生量和出行吸引量
预测方法:
产生率(吸引率):由OD调查统计得出的单位出行 量,次/户、次/人等; 回归发生模型:运用出行产生量与相关影响指标之 间的回归关系预测交通发生的模型(一元、多元, 结合P134)
一
概述
高速公路 我国从8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历了80年代末至 1997年的起步建设阶段和199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 阶段。 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 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1990年,被誉为 “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 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为了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我国高速公路 的发展,1992年,交通部制定了“五纵七横”国 道主干线规划,见图,并付诸实施,从而为我国 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8. 交通规划方案评价
1)效益评价 交通效益评价:服务水平(出行时间圈、 换乘次数、时间消耗); 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时间价值、间接 经济效益-增值价值; 社会效益评价: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 生活质量的提高、市民的认同等 2)实施可行性评价:政治可行性、经济可行 性、环境评价、技术可行性等
改善城市交通新理念——绿色交通
协和的交通
交通与环境的协和(生态的、心理的); 交通与未来的协和(适应于未来发展); 交通与社会的协和(安全、以人为本); 交通与资源的协和(以最小的代价或最小的资源 维持协和的交通) TSM→TDM → ITS →绿色交通(新规划、新管 理)
改善交通的新理念
区);建筑物类型(住房、工厂、学校、办公房等) 人口、就业者数、分区土地面积 动态信息:土地利用功能与交通的协调及矛盾;交通 的发生、吸引分布,可达性等
2.2 经济与社会调查分析: 人口、产业、市民呼声等 2.3 城市规划资料调查与分析
2.4 交通供需特征及其问题调查与分析
OD调查(居民出行起终点及出行目的和交通方式
1.4交通需求基本概念
出行发生:为了某目的而出行,仅是出行总量的 概念; 出行分布:交通出行在大的区域之间的分布,具 有绝对量和比例之分; 交通方式划分:按照交通方式,包括步行、自行 车、汽车、公共汽车、轨道、航空、船舶等交通 方式,区分交通出行量; 交通分配:将某种分布的交通方式需求量分配到 某路径上的过程
同理可算T13、T14 P1=∑Tij
5.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分析
5.1基本概念 1)交通方式:可理解交通工具,轨道、汽车、公共汽 车、自行车; 2)交通方式划分:即出行方式的选择
出行产生量预测阶段即按交通方式统计出行量;
在出行分布之前划分交通方式; 出行分布与交通方式划分同步进行;
a
f ij k ij
fij为引入的与时间相关的系数;
kij为区间的社会经济调整系数
交通分布预测范例
1区 2区 t=5min
A2=250
A3=100
t=10min
t=15min 2区
2区
A4=600
Tij=PiAjt-n/∑Ajt-n
T12=100*250/52/(250/52+100/102+600/152)=73;
O\D A B …
A
B
…
aij
全方式出行期望线图 线 图 佛山市全方式期望
全方式出行期望线图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二零零三年二月
4.2 预测方法
出行分布增长系数法:由现状分布和增长系数估算未来分布 的方法; 重力模型法:由现状分布选取某一种适合的重力模型,推算 未来分布的方法;
重力模型:是一种预测分布的广义的广为使用的模型,借用
牛顿的重力模型,基本思路是:两小区之间的出行数Tij与出 发区i的出行产生量pi、到达区j 的出行吸引量aj各成正比,
与两区之间的出行时间tij(消耗)成反比。
调整系数:为了收敛逼近规定的分布预测精度而导入的系数
重力模型:
T ij a
j
f ij k ij
j
j 1
n
p i =KPiAjf(Zij)
公路网规划
一
概述
普通公路:建国以后,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公 路发展极为缓慢,缺少全国统一的公路网规划。直到1979 年进行了全国公路普查和国道网的划定工作,在调查的基 础上,1983年国家发布了《国家干线公路网规划》, 1989年颁布了国标《公路路线命名和编码规则国家干线公 路线名称和编号》GB 917.2-1989 (2000年修订为《公 路路线标识规则国道名称和编号》 GB 917.2-2000 )。 发布的国家干线公路网规划,即12条以北京为起点放射线, 28条南北纵线和30条东西横线的干线国道网。此后国家出 台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等政策 ,公路规划建设速度明 显加快。
OD调查内容与步骤
客流OD调查:起讫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
时间、出行距离、出行次数等; 货流OD调查:货源点与吸引点分布、货流分类数量、 货运方式等 调查步骤:资料准备、划线分区、确定抽 样率、人员培训、制定计划、典型实验、实地调查 家访调查:广泛宣传、依靠当地各级组织; 发(收) 表调查:表格应易于理解,为提高回收率应采取措施, 行政的、奖励措施等,特别适应于驾驶员的调查; 路 边询问调查:抽样调查、流量调查(同步),交通警察 的配合很重要 其它:明信片调查;工作出行调查;车牌照调查;运输 集散点调查;公交线路乘客调查;电话询问调查;境界 出入调查
交通分布确定后进行方式划分
现状交通方式划分:OD调查中可以得到; 未来交通方式划分:由预测模型推算
5.2 建立预测模型应考虑的因素
1)出行特征:出行效用等 2)交通出行者及其家庭特征:职业、性别。 3)城市和地区特征:城市规模、密度等 4)时段特征:时变性; 5)交通方式特征
OD调查成果整理分析 OD表制作; 交通发生统计图、期望线图; 相关曲线图: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方 式分布图等;
2.4.2 服务能力调查: 服务能力也称通行能力,单位时间内通过考 察点或断面的最大通过量(人数、或车辆数、 或货物数等) 通行能力有连续流与间断流通行能力之分 间断流通行能力与相交道路或冲突交通流有 关
4. 出行分布预测分析
4.1基本概念
出行分布模型:描述各交通区之间交换的交通出行次
数和各区自身的交通产生(吸引)量相互关系的数学 模型; 现状分布:为了掌握交通量的基本分布及出行特征, 需对所研究的区域做必要的分区。现状分布即现状OD 交通量,常用OD分布表表现。 未来分布:各交通区未来出行量的预估,用OD分布表 表现:
一
概述
2004年,交通部开始组织编制《国家高速公路 网规划》 ,2006年发布国家《国家高速公路网规 划》简称规划,见图。 这一规划的目标是:东部30分钟上高速,中部和 西部地区分别平均1小时、2小时上高速。 2007年七月,交通部发布《国家高速公路网命 名及编号规则》,具体公布了7918网各条高速公 路的命名具体编号规则。
6. 交通量分配的预测
6.1 基本概念 交通量分配:指各交通区之间的交通量在其 间的各条道路及各路段上的分配
1#
O 2# D
….#
6.2 分配类型 仅按需求分配交通量:没有考虑通行能力及 路网容量的交通分配 按实际分配交通量:考虑通行能力的分配交 通量 最佳分配交通量:对于特定的目标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