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 副本

合集下载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2.2、中国

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主要分为两个⼤的阶段,即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和改⾰开放以后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发展阶段。

2.2.1、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教育技术作为⼀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运动,⽽在我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20世纪初叶,幻灯传⼊我国,开始了最早的⽆声电影和幻灯教育⼿段,随着外国视听教育的发展,30年代视听概念引⼊我国,受到当时政府教育部门和学者的注意,确⽴了“电化教育”名称。1936年,教育部在南京成⽴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教育委员会,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机构。

解放前当时经济、教育、科技发展落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只是星星点点,在少数⼏个城市,学校,社教机关有所开展,未能⼤⾯积推⾏。中华⼈民共和国成⽴以后,电化教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北京,天津,上海,⼴州等地办起电视⼤学,⼴播函授⼤学等学校。⼀直到1965年我国的电化教育取得了很⼤的成绩,发展也很迅速。

60年代初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和1966年开始的“⽂化⼤⾰命”使我国教育受到了严重摧残,整个电化教育事业也处于瘫痪、停⽌状态。

1976年⼗年动乱结束,党和政府采取了⼀系列拨乱反正的政策和措施,我国的教育⼯作逐步得到恢复,电话教育也重新得到起步。

2.2.2、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发展阶段

1978年召开了⼗⼀届三中全会,电化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78年教育部成⽴了电化教育局,中央电教馆,中央电视⼤学,建全了各级电化教育机构,装备了⼤批电教设备建起了现代化的电教设施,创办了⼀批电化教育刊物,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建⽴了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开展了⼤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在这段时间⾥发⽣了三次⽐较⼤的事件:1)电化教育是否更名为教育技术的讨论,从 1982年开始,1984-1986年进⼊⾼峰期。这场讨论后,国家教委在1987年发布了“⾼师本科专业⽬录”,正式确定了“电化教育”的名称,⽽在1986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设⽴教育技术硕⼠专业,教育技术学也就正式在我国建⽴起来了,同时出现了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三科⿍⽴的同步发展的格局。 2)教育技术定义、内涵的探讨。分别从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教育技术学的⽅法等这些⽅⾯来探讨教育技术的定义、内涵。3)教育技术本质的争鸣,形成了⼯具说,⽅式说,要素说三种观点。

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1.1.1技术、教育技术及其发展概述

☞技术technology,是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物质文化生活服务的物质手段、智慧手段与信息手段的总和。☞教育技术是人类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分为有形/物化形态技术和无形/观念形态技术。

☞有形技术主要指在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它往往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片、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卫星等各种教学媒体体现出来。

☞无形技术指在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策略,以及教育思想、理论等。

~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和真正内涵。

~在人类文明史上,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体系------------手工技术时代--------传统教育技术

②以机械和电器技术为基础的体系-----机电技术时代--------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③当代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体系-------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教育技术

---------------------------------------------------------------------------------------------------- 手工技术时代对应传统教育技术,并经历了漫长发展。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包括:竹简、粉笔、黑板、印刷材料、实物、模型等。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主要指教育者的言语技巧和教学技能以及有形技术的运用,主要包括口耳相传、诡辩术、讲演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直观教学法。

第三讲: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第三讲: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2
一、从技术的角度看教育技术的发展 – 有形 物化形态)技术:黑板、粉 有形(物化形态 技术 黑板、 物化形态 技术: 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 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投影 、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 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 络、卫星等教学媒体。 卫星等教学媒体。 – 无形 观念形态)技术:教学过程 无形(观念形态 技术 观念形态 技术: 中的技巧、策略、方法,蕴涵的 中的技巧、策略、方法, 教学思想、理论等。 教学思想、理论等。
23
“产品论 思想 产品论”思想 产品论
讯息 人员 环境 媒体—工具 方法
教学 情境
图2-5早期系统观的“产品论”观点
24
视听传播
– – 时期: 世纪 年代至70年代 世纪50年代至 时期:20世纪 年代至 年代 特征: 特征: • 教育电视 • 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 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 – 典型事件: 典型事件: • 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 • 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 年 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 定义” 定义”和“术语委员会” 术语委员会”
25
视听传播的理论框架
26
教育技术
– – 时期: 世纪 世纪70年代至今 时期:20世纪 年代至今 特征: 特征: • 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的普及, • 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 • 教育技术成为学科 – 典型事件: 典型事件: • 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 年 播和技术协会( 播和技术协会(AECT) )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行 主 为 义 自 化 学 器 动 教 机 个 化 学 别 教 20年 代 50年 代 程 教 序 学
PSI 掌 学 握 习 录 指 法 音 导 60年 代
CAI 70年 代
教学系统方法的理论依据: 教学系统方法的理论依据: 程序教学的基础: 程序教学的基础:行为主义的强化 言语 抽象的经验 理论 符号 任务分析 视觉符号 程序教学的要素: 程序教学的要素: 行为目标 广播和录音 静止画面 1.小步子的逻辑序列 小步子的逻辑序列 电影 标准参照测试电视 观察的经验 参观展览 2.积极地反应 积极地反应 形成性评价 学习旅行 观摩示范 3.信息的及时反馈 信息的及时反馈 4.自定步调 自定步调 直接有目的的经验
第三讲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初步发展时期(建国初期) 初步发展时期(建国初期)
特征: 特征: 播音教育、 播音教育、电视教育 学校(中小学与高校) 学校(中小学与高校)电化教育 典型事件: 典型事件:
1948年 前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电化教育专科改为系, 1948年,前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电化教育专科改为系, 学制4 学制4年,这是我国第一个本科层次的电教专业 1949年11月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 1949年11月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 1958年 1958年9月筹建北京电化教育馆电化教育处
1.视听教学运动
直观教学 视觉教学 视听教学 视听传播

教育技术学概述

教育技术学概述

是指用意象、图形或表 再现模式(model of representation) 关于世界的知识和经验。 象来再现知识经验的一 又称为符号性再现模式, 就是人们再现自己关于世界的知识经验的方式。 种方式。 它是用人为设计的特征 儿童智力的发展表现为再现模式的变化。布鲁纳认为,再现知识的方 或符号系统再现. 式有三种,即三种再现模式。这三种再现模式按其在儿童身上发生和发展的顺 序,可分为: “动作性再现模式”,简称为“动作性模式”(enactive model); “映象性再现模式”,简称为“映象模式”(icomic model); “象征性再现模式”,简称为“象征性模式”(symbalic models)。
机械学习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应用的理论基础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有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指的是把新获得的信息 与记忆中的已有知识相联系(非人为的、实质的联系), 从而习得观点、概念和原理(Ausubel, 1977);接受是 指在教师指导下,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 奥苏贝尔提倡讲授式教学,即以一种有组织的、有意义的 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应用的理论基础
视听教育& 教育传播学
媒体中心论
以教育学为根基
新思路新方法
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 系统科学 理论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应用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发展史

教育技术发展史

教育技术发展史

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和改革开放以后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阶段。

2.2.1、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运动,而在我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20世纪初叶,幻灯传入我国,开始了最早的无声电影和幻灯教育手段,随着外国视听教育的发展,30年代视听概念引入我国,受到当时政府教育部门和学者的注意,确立了“电化教育”名称。1936年,教育部在南京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机构。

解放前当时经济、教育、科技发展落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只是星星点点,在少数几个城市,学校,社教机关有所开展,未能大面积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电化教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办起电视大学,广播函授大学等学校。一直到1965年我国的电化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展也很迅速。

60年代初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和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教育受到了严重摧残,整个电化教育事业也处于瘫痪、停止状态。

1976年十年动乱结束,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政策和措施,我国的教育工作逐步得到恢复,电话教育也重新得到起步。

2.2.2、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阶段

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电化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78年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中央电教馆,中央电视大学,建全了各级电化教育机构,装备了大批电教设备建起了现代化的电教设施,创办了一批电化教育刊物,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事件:1)电化教育是否更名为教育技术的讨论,从1982年开始,1984-1986年进入高峰期。这场讨论后,国家教委在1987年发布了“高师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了“电化教育”的名称,而在1986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教育技术硕士专业,教育技术学也就正式在我国建立起来了,同时出现了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三科鼎立的同步发展的格局。2)教育技术定义、内涵的探讨。分别从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归纳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归纳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归纳

一、古代中外教育的起源

中外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古代教育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承,强调道德教育和文化传统的传承。而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教育注重哲学和体育的培养。这些古代教育体系为中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中外教育的兴起

现代中外教育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在中国,这一时期被称为近代教育运动。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内部的动荡,中国开始借鉴西方的教育模式,引进了近代教育制度。这一时期,许多传教士来到中国,建立了许多教会学校,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三、教育改革与发展

中外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改革。在中国,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从新文化运动到义务教育,再到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中国的教育在不断完善。而在西方国家,教育改革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教育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学术交流合作不断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互访交流也日益

普遍。这种国际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外教育的互相借鉴,也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五、教育技术的应用

教育技术的应用也是中外教育的一大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中国,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等。而在西方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电子教室、在线课程等。

六、教育国际化趋势

教育国际化是中外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国际化成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中国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来华学习,同时也鼓励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而在西方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其他国家接受教育。

[教育技术学]03第三章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学]03第三章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①基于“教” 的教学模式(班 无线电广播在教学中的应用(1920年开始) …………………………………………………… ………… ………… 级集体授课) ………
视听传播设计 讯息 媒体 人员 方法 环境 教学情境 显示 接受
(D. P. Ely. 1963)
反应 评价 讯息选择
学习/ 受传者 系统
具体目标 反馈分析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1963年关于“
视听传播”的定义
“ 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 支,主要研究对用于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的设计 与使用。 视听传播的任务是:(a)对用于学习过程 以达到任何目的的图象讯息和非表象讯息两者的 独特的、相对的优点进行研究;(b)对某一教育环 境中人和器具发出的讯息作结构上和系统的处理。 这些任务包括对系统组成部分和完整教学系统的 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使用。 视听传播的实际目的是使用有助于充分 发挥学习者能力的各种传播方法和媒体得到充分 有效的使用。”
视听传播的影响
传播理论对视听教学的影响—— 教育技术观念从静止的媒体论走向动态 的过程论 早期系统观对视听教学的影响—— 教育技术观念从有形的媒体论走向无形 的系统论 视听传播的理论框架和定义开始出现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二、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的核心
系统科学的引入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早期系统设计教学方法
教 育 技 术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学设计
•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
?“学”为主的教学 设计 • 绩效技术 • 知识管理技术等
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
从20世纪的视听教育运动 演变而来
视觉教学
视听教学
视听传播
(1918-1928), 视觉教学运动, 教育技术的发端
(1928—1942— 1955)媒体教育 技术研究的主体
(1955—1965) 教育技术观念的媒 体论向过程论和系 统论过渡
❖ 信息的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反应要作出及时的反馈和强化
❖ 自定步调:学生在学习中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步调,进 度不必一致
❖ 减少错误率:学生尽可能作出正确的反应,降低错误率
4、程序教学的设计 模式
直线式:斯金纳提出 分支式:60年克劳德提出
学习内容1 学习内容2
…………
学习内容2
学习内容11
学习内容1 学习内容2
1954年,斯金纳在《学习科学与教学的艺术》一文中,根据他的强化 理论,对传统教学进行了批评,指出:(1)传统教学在控制学生行为 的手段上是消极的,多为负强化 (如发脾气、惩罚、训斥等);(2)行为和强化之间的时间间隔太长; (3)缺乏连续的强化程序;(4)强化太少。传统教学的最主要缺点 就是强化太少。一个教师要对一班几十名 学生提供足够数量的强化机会是做不到的。由此,斯金纳强力主张改变 传统的班级教学,实行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 把学习的内容编制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 ,学生通过机器上的程序显示进行学习。后来还发展了不用教学机器, 只使用程序教材的程序学习。

教育技术学教案_0304学年秋季专题2

教育技术学教案_0304学年秋季专题2

二,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
言语 视觉符号 广播和录音 静止画面 电影 电视 参观展览 学习旅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直接有目的的经验 "做"的经 验 "抽象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经验之塔
二,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
视听传播设计 讯息 媒体—工具 人员 方法 环境 呈示 接受 讯息选择 目标具体化 反应 反馈分析 评价 学习--受传者系统 教学情境
三,个别化教学方法的发展
4,70年代微机的发展推动了CAI的进一步发展,但CAI在学校中的 开展仍不能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六,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 1,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2,程序教学的要素:(1)小步子的逻辑序列 (2)积极地反 应 (3)信息的及时反馈 (4)自定步调 (5)减少错误 率 3, 程序设计模式:(1)直线式 (2)分支式
一,概述
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 1,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 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2,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 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思想和方法; 3,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了系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 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对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思想和 方法.
二,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

教育技术学简介

教育技术学简介

3.理论基础—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客观规律的科学。教学理论的研究范 围主要包括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材、教学方法和 策略、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价和管理等。 重要的教学理论类型: –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 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 – 掌握学习理论和评价理论; – 布鲁纳的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的课程理论; – 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 – 加涅的“九大教学活动(事件)”的教学活动程序。
8
教育技术学的新发展
1.教育技术概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一门新兴的教 育分支学科—教育技术学得以出现并快速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教 育技术学积极吸纳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传播学 等有关知识,发展成为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教育学二级学科。
教育技术学
01
03
教育技术学的概念
我国教育技术专家
• 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我国电教开 拓者与奠基人,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 。 《电化教育研究》主编、教育部教育技 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 • 主要科研方向: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 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
• 何克抗,男,1937年8月生,现为北京师范 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 委员会主任 。 • “教育信息化工程”、“中小学的教学改 革试验”和“教育创新理论”。
间接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教育技术学起源

教育技术学起源

教育技术学的起源

(一)国外教育技术学发展简史

国外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初始阶段(17世纪-19世纪末)--直观技术与哲学认识论(感觉论)

在理论上直观技术是以哲学认识论(感觉论)为基础的。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曾说过,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属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官能,……是通过自己的对象性的关系,亦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从17世纪开始逐渐形成的,以班级教学为认识形式、以书本、粉笔、黑板、图片、模型及口语为媒体的直观技术是较为简单和原始的教育技术。

2.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媒体技术兴起与教育心理学理论

国外有人把这个阶段的教育技术称之为“教育中的技术”(Technology in Education)。这一阶段以视觉教育或听觉教育为特征。在理论上也脱离了哲学母体,不再仅是从认识论出发来描述了,而是开展了广泛的、有多个代表人物和流派理论探讨。然而各种理论又都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畴,没有形成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

19世纪末至20世纪,是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其中尤以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最为突出。1822年,法国人尼克福、尼普斯发明的照相术在19世纪末广泛使用,1884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并由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1885年在巴黎公映电影,德国的一位传教士发明幻灯。1900年,无线电传播人声试验成功,而后这些发明又都取得长足的进步,成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听形象,使教学获得不同以往的巨大效果。1906年美国出版了一本叫做《视觉教育》的书,1910年,克莱恩在纽约出版了第一本《教育电影目录》。然而,视觉教学作为一场正式的教学改革运动,是在1918年至1928年期间,这场运动称为视觉教学(Visual Instruction)运动,标志教育技术的发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第⼀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第⼀节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1、1994年AECT概念: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设计、开发、利⽤、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第⼆节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2、教育技术的产⽣是以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视觉教育运动”为起点。

3、教育技术不是在某⼀领域或⽅向上的逐渐深⼊,⽽是多条线索多个领域并⾏交叉结合的过程,具有综合性特征。

4、教育技术的三种系统⽅法

(1)媒体技术与视听教育

美国⼼理学家普莱西是世界上第⼀台教育机器的发明者,1924年,他根据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练习律、效果律、同化律理论设计了⼀台可以进⾏测验、记分和教学的简单仪器。20世纪50年代美国⼼理学家斯⾦纳设计出了新的⼀代教学机,被称为“斯⾦纳程序教学机”。

(2)教育传播

(3)系统⽅法

5、教育技术发展的特点

对媒体技术和理论依据的关注,都表现出⼀定的选择性;对⼈的作⽤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不断吸纳新的观念,并且积极推进教育的整体改⾰,并且在此过程中快速发展其⾃⾝。

6、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程:

进⼊80年代,我国电话教育迅速发展。80年代后期,随着与外国教育技术界交流的增加,以及对新的理论、经验、成果的不断吸纳,然们发现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基本上是在视听教育的研究范畴。

第三节现代教育技术

7、我国教育技术学术界的观点: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技术的、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法以及学习⼼理学成果的指导下展开的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活动,⼀般都称为现代教育技术。

8、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深⼊地运⽤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和教育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1.2.4“二战”期间及战后十年的视听教 学
战后十年是视听教学稳步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人们也感到“视觉教育”这 一名称已不能准确反映当时的教育实际活动, 而提出了“视听教育”的概念。但视听教育所 指的不仅只是幻灯、电影、录音、无线电广播 等现代媒体的应用,它还包括照片、图表、模 型、标本等直观教具以及参观、旅行、展览等 形式的教学活动,凡是传授观察经验的教育活 动,都属于视听教育。
技术现代化致使西方国家急需大批有知识和技 能的劳动者,使得当时的学校规模和教育计划 无法满足求学的需要。 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 也是视觉教学运动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 些新的科技成果如照相技术、幻灯机、无声电 影等被引入教学领域,给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 主的教学送来了新的技术手段。
法和技巧,它的产生应当推向更久远的 古代。 国外更多的学者倾向于把教育技术列为 新的领域。 把美国教育领域内视觉运动的兴起作为 技术发展的起点。
1.1.2教育技术发展历程总概
教育技术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美国教
育技术界人士大多把20世纪20年代美国 教育领域内兴起的视觉教学作为教育技 术发展的开始。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 发展有关,它们是 :视听教学、程序教学 和系统化设计教学。
1.2.5视听教学向视听传播学发展
视听教学的发展随着媒体及各种理论的变化 便导致视听传播学的形成。视听教学向视听传播 教学演变主要由于以下几种情况: (1)教学电视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 (2)在1955-1965年期间,语言实验室、电视、 教学机、多媒体组合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先 后问世并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3)传播理论、早期系统观以及学习理论的发展, 给视听教学领域引入了大量新鲜的理论观念,拓 宽了视听教学工作者的视野。

教育技术学导论试题2

教育技术学导论试题2

教育技术学导论试题2

一、翻译并解释术语(每题5分,共20分)

例如:后现代主义:一种倡导多元、动态、复杂的观点和方法,以取代现代研究中一般、静态、简单的方法的思维方式。1.程序教学

programmedinstruction:一种呈现教材的方法,将教材分印到小段或框面上,每一段或每一个框面都包含一项教学信息(刺激),一个未完成的句子或待答的问题(反应)及其答案(强化)。2.教学媒体――

教育媒体:以传播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3.性能技术

performancetechnology:一种选择、分析、设计、利用、实施及评估方案的过程,目的是以最高的经济效益影响人的行为业绩。

4.课程整合

curriculumintegration:将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

二、填空(问题1-4得1分,问题5-6得2分,共32分)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LLL和LLL。

2.现在应用最广泛的电子讲稿制作软件是microsoft办公室系列中的lllll。

3.按评价功能,教学评价可分为lllll、lllll、lllll。

4.支持教育统计的软件:microsoftexcel 和lllll。

5.在匹配的水平线A.泰勒B.桑代克C.加涅D.布鲁纳E.乔纳森F.戴尔g.布鲁姆h.沃森I.罗杰斯J.斯金纳上,在下列字符前面写下字母

(1)lll提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积极强化”的理论,并据此设计制造了教学机器,被西方学术界誉为“教学机器之父”。

(2)在总结视觉教学理论和视听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著名的“体验之塔”理论为核心出版了《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他根据各种媒体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抽象进行了系统分类,并总结了应用原则。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导论
1928年,第一本有关视觉 教学的书《公立学校中的视 觉教学》。
教育技术导论
1937年, 霍本 (C. F. Hoban)等人在《课程的视觉化》一书中提 出了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和选用原则。
这个模式主要以教具为基 准,按其所提供的教材的具体 -抽象程度排列成示意图:从 完全实景开始,它提供的教材 最具体;越向上,具体性逐渐 减少而抽象性逐渐增加;相对 来说,词语最抽象。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技术的理解 (一) 广 义 的 技 术 (二) 狭 义 的 技 术
教育技术导论
广义的技术
教育技术导论
主要内容
教育技术导论
(一)视觉教学运动的起源
最早源自17-18世纪 夸美纽斯:直观性原则 裴斯泰洛齐:直观教学 福禄贝尔:实物教具 杜威:直接经验
教育技术导论
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
1972年杨伯翰大学研制的分时、交互、 计算机控制的信息电视(TICCIT)系统 是最早出现的大规模通讯网络。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育技术导论
七十年代微机的发展又推 动了CAI运动 。
到了八十年代,学校里微 机的使用迅速增长 。
程序教学基本原理
1.强化理论
2.程序教学原则
1)小步子原则 2)积极反应原则 3)即时强化原则 4)自定步调原则 5)低错误率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导论
1928年,第一本有关视觉 教学的书《公立学校中的视 觉教学》。
教育技术导论
1937年, 霍本 (C. F. Hoban)等人在《课程的视觉化》一书中提 出了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和选用原则。
这个模式主要以教具为基 准,按其所提供的教材的具体 -抽象程度排列成示意图:从 完全实景开始,它提供的教材 最具体;越向上,具体性逐渐 减少而抽象性逐渐增加;相对 来说,词语最抽象。
▪ 《心理与社会测量》
教育技术导论
❖ 博比特和查特斯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
▪ 1918年,博比特《课程》 ▪ 1923年,查特斯《课程编制》 ▪ 1924年,博比特《怎样编制课程》
教育技术导论
(二)系统设计教学方法中的若干重要概念
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是一项分析学习任务的技术。它从特定的工作要 求出发,逐步剖析达到该要求所需具备的从属 (先决)技能, 为测定训练(或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福禄贝尔
教育技术导论
福禄培尔认为使用称为恩物(实质是玩具)的实物作教具,帮助 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数目、颜色等,为以后的观察和认识活动打 下基础。
教育技术导论
约翰.杜威
教育技术导论
❖杜威认为,教育活动唯有在儿童积极参与 的基础上才能展开。他强调儿童自身的生 活经验,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学的形成
教育技术导论
TIMELINES
教育技术导论
视听教学
1918
程序教学
1925
系统化设计教学
1960s
视觉教学
视听教学初期
“二战”及期后视听教学
视听教学发展 视听教学原理
程序教学产生 计算机辅助教学 程序教学原理
系统设计教学方法起源 系统设计教学方法中的概念 早期系统设计教学方法模型 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和教学开发运动
斯金纳:程序教学法
教育技术导论
斯金纳箱
程序教学机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导论
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五十年代末。 六十年代早期的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
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未能充分 发挥计算机的潜在能力。 六十年代末,伊利诺大学开发出的自动操作的程 序逻辑系统(PLATO)向大规模计算机网络发展。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技术的理解 (一) 广 义 的 技 术 (二) 狭 义 的 技 术
教育技术导论
广义的技术
教育技术导论
主要内容
教育技术导论
(一)视觉教学运动的起源
❖最早源自17-18世纪 ❖夸美纽斯:直观性原则 ❖裴斯泰洛齐:直观教学 ❖福禄贝尔:实物教具 ❖杜威:直接经验
教育技术导论
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
教育技术导论
❖ 夸美纽斯主张,“让一切学校布满图像”、“让 一切教学用书充满图像”,并于1658年编写了专 为儿童教学而设计、附有插图的教科书《世界图 解》,其中150幅木刻画是学与教的手段
裴斯泰洛齐
教育技术导论
❖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学中语 言、文字必须和实际经验 相配合,而实际经验则是 从对具体的观察领悟而获 得的,学习应该由具体到 抽象来进行。他提倡一种 众所周知的直观教学 (object teaching)的教 学方法。
必须为学习者个体而设计; 教学设计应该包括许多阶段,既有即时的, 也有长期的; 教学设计应该极大地影响学习者个体的发展; 教学设计必须以人是如何学习的知识
为基础。
布朗:系统化教学模型
选择方法 选择经验
解释目标
学生
选择教材
分配任务
教育技术导论
调整教学 评价结果 实施教学
教育技术导论
(四)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和教学开发运动
结合应用人力和物力资源,来促进更有效的教学。”
教学开发运动
教育技术导论
视听教 学方法 的发展
程序教 学方法 的发展
系统化设 计教学方 法的发展
利用更丰富 的教学资源
强调个别化、 个性化的学习
利用系统 方法
三种概念整合形成一个总的促进学习的方法,创 造了教育技术领域
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
❖上面这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可 以归结 为: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 人们把这种主要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作为 辅助的教学活动称作视觉教育。
❖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 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n,简称DVl)。 AECT前身。
❖ “战争培训视觉教具部”生产工业培训电影457部; ❖ 政府购买5.5万部电影放映机,影片投资达10亿美元; ❖ 6个月培训1200万陆海空士兵,800万技术工人。
❖ 战后十年是视听教学稳步发展的时期
❖ 戴尔“经验之塔” ❖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
“视听教学部” (Division of Audi-Visual Instruction)。
程序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导论
8
11
1
2
3
n
9
12
分支式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设计模式
1 1.1
1.1.1 1.1.n
1.2 1.3
1.2.n
1.2.1
❖ 分支式程序设计模式
教育技术导论 2
三、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
教育技术导论
❖ 系统化设计教学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学 与教全过程的方法,亦称作为教学系统方法。
❖系统设计教学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设计 和改进教学 的一种经验主义方法(实验方 法)。
(一)系统设计教学法的起源
教育技术导论
❖ 赫尔巴特
▪ 1806年著《普通教育》 ,在教学 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 教师中心说
❖ 桑代克
▪ 美国心理学家,心理学联结 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 体系的创始人 。
教育技术导论
程序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导论
1
2
3
4
直线式程序教学
以“电流”教学内容为例,可以设计成如下小步子: ①电灯泡发亮的原因是灯丝( 发热 ); ②电灯灯丝发热的原因是灯丝通过( 电流 ); ③电灯变亮的原因是电流强度( 增大 ); ④电灯变暗的原因是电流强度( 减小 ); ⑤当电压增大时,电流强度就( 增大 );
(五)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
❖视听教学论 ❖视听传播论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导论
埃博克“ 视听与教育传播过程的关系”的理论模型
视听传播设计
信息 媒体-工具
人员 方法 环境
教学情境
显示 接收
信息 选择
学习- 受传者 系统
目标 具体化
反馈分析
反应 评价
二、程序教学的发展
(一)程序教学的产生
教育技术导论
❖普莱西 自动教学机
行为目标
为传播、交流和教学评价的需要,对具有能被观察和可操作 的教学目标的较明确的陈述,即对人们所希望的通过教学过程 使学生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描述。
标准参照测试
根据预先明确说明的行为来衡量学习者的学习成绩。
形成性评价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教育技术导论
(三)早期的系统设计教学方法模型 加涅、格拉泽
戴尔“经验之塔”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导论
(四)视听教学发展
背景
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 美国教育改革运动
新技术
50年代,教学电视得到发展 语言实验室,电视,教学机,多媒体组合系统、计算机
辅助教学系统问世
1953年,视听传播
传播理论、早期系统观以及学习理论
教育技术导论
❖ 传播的概念和原理引入视听教学领域后,帮助人们 把研究的视野从静态的物质手段方面转向了动态的 教学过程方面,也就是从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 用,转为十分关注教学信息从发送者,经过各种媒 体通道,传递到接受者的整个传播过程。同时由于 教育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汇合, 有力地影响了“视听教育”向“视听传播”的过渡。
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
特征:
教学系统方法将行为主义、传播理论、学习理论、 系统方法等有机地结合到一个过程论的构架中, 构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
70年代是教学设计形成的年代
典型事件:
“ 教学技术的第二个定义鲜为人知,它不是任何特定的媒体或设备。从
这个意义 上1来97说0,年教教学技学术技整术体大委于员其会部分给之美和国。它国是会一递种根交据的具报体目告标来设 计、实施和中评关价整于个教学学与教技过术程的的系定统义方法,它ຫໍສະໝຸດ Baidu人类学习和传播理论为基础,
(二)视听教学初期阶段
教育技术导论
❖无线电广播
❖ 1920年,英国马可尼公司剑佛电台播音教育 ❖ 1920年,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 ❖ 1923年,教育播音咨询委员会
❖有声电影
❖ 1931年,美国辛克斯公司教育电影
❖视觉教学——视听教学
教育技术导论
(三)二战及战后十年视听教学
❖ 二次大战期间,视听教学在工业和军队的训练中 得到大力发展。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学的创立 ❖ 美国教育技术学科成立
▪ 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 1972年,教育技术定义 ❖ 中国教育技术学成立 ▪ 20世纪90年代
Click to edit company slogan .
1972年杨伯翰大学研制的分时、交互、 计算机控制的信息电视(TICCIT)系统 是最早出现的大规模通讯网络。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育技术导论
七十年代微机的发展又推 动了CAI运动 。
到了八十年代,学校里微 机的使用迅速增长 。
程序教学基本原理
❖ 1.强化理论
❖ 2.程序教学原则
▪ 1)小步子原则 ▪ 2)积极反应原则 ▪ 3)即时强化原则 ▪ 4)自定步调原则 ▪ 5)低错误率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