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_第十章__xueshengyong_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是人类身体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它负责控制和协调身体各个部分的活动。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其功能涵盖了感知、运动、思维、记忆等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它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功能是接受和传递信息。
通过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我们能够感知外界的信息。
这些信息会通过神经元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处理。
大脑作为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可以分析和解释这些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狗时,大脑会接收到眼睛传来的视觉信息并识别出这是一只狗,然后发送指令给肌肉来控制我们的动作,比如靠近狗或者离开。
除了感知外界信息,神经系统还负责控制我们的运动。
通过与肌肉的连接,神经系统可以通过向肌肉发送电信号来控制它们的收缩和放松。
这使得我们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从简单的抬手到复杂的体操动作,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控。
除了外界感知和运动控制,神经系统还参与到人的思维和行为过程中。
大脑中的神经元网络通过复杂的化学和电信号相互作用,形成了人类思维的基础。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被称为突触,通过神经递质作为信号传递媒介,使得我们能够进行思考、记忆、学习等高级认知功能。
例如,当我们要记住一个新单词时,大脑会形成相应的神经元连接,当我们需要使用这个单词时,神经系统会从记忆中提取出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回忆。
此外,神经系统还参与到各个脏器的调节中,以维持人体内部的稳定和平衡。
例如,自主神经系统可以调节心率、血压、消化系统等器官的功能,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这种自动调节使得人的内部环境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维持身体正常运转。
总之,神经系统的功能十分丰富,它是人体运作的核心。
感知、运动、思维、记忆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控。
随着对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我们对神经系统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体和改善一些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和治疗方法出现,使得我们的神经系统能够更加健康地运作。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ppt课件
05
中枢神经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组成。
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由神经元胞体及其突起构成,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连 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功能区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多个功能区域,如感觉区、运动区、语言区、认知 区等,各区域相互协作,实现复杂的生理功能。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情绪与情感
情绪
对刺激产生的短暂而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
情感
对情绪体验的深刻感受和持久态度,如爱恨情仇等。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则是情绪的升华和稳定化。
睡眠与觉醒
睡眠
一种生理状态,表现为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和代谢降低等 。
觉醒
与睡眠相对的状态,表现为意识清晰、肌肉紧张和代谢增 高等。
记忆
将学习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工作记忆
短暂保持和操作信息的能力,与前额叶皮层密切 相关。
语言与思维
语言
人类特有的交流方式,涉及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
思维
对信息进行加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概念形成、判断 和推理等。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表达工具,思维则影响语言的结构和内容。
自主神经的生理功能
调节内脏活动
01
自主神经通过控制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调节内脏器官
的功能,如心率、血压、呼吸、消化等。
调节血管舒缩
02
自主神经通过控制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调节局部血流量和血压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调节腺体分泌
03
自主神经通过控制腺体的分泌活动,调节体内激素和酶的释放
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的功能【考纲要求】1.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②突触传递的特征;③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2.神经反射:①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②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③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①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②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①牵张反射;②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③小脑的主要功能;④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②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考点纵览】1.突触传递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强,Ca2+进入末梢,引起突触前膜以出胞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如果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最大,Na+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EPSP大,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EPSP 小,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
如果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Cl-的通透性最大,Cl-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2.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布;突触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3.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
胆碱能纤维主要包括:①全部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去少数肽能纤维);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胆碱能受体包括两种:M受体和N受体,M受体阻断剂为阿托品;N受体阻断剂为筒箭毒。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可塑性
感觉系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即在外界环境和经验的影响下
,能够发生适应性改变。
03
运动神经系统
运动单位与运动神经元
运动单位
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运动神经元
位于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内的神经元,其轴突构成运动神经纤维,末梢 形成运动终板支配骨骼肌。
《生理学》第十章神 经系统的功能
目录
• 神经系统概述 • 感觉神经系统 • 运动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 神经系统与行为的关系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01
02
03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 脊髓,负责整合和处理各 种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
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负责将信息从感受器传递 到中枢和从中枢传递到效 应器。
THANKS
感谢观看
化、吸收等代谢过程,维持机体代谢的平衡。
行为稳态的维持
03
神经系统通过大脑皮层的活动,控制学习、记忆、情感、行为
等高级功能,使机体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06
神经系统与行为的关系
行为的神经基础
神经元和突触
行为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通过突触连接形成神经网络,实 现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神经递质和受体
种改变称为神经可塑性。
02
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
工作记忆主要依赖于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而长时记忆则与海马体和大脑
皮层多个区域有关。
03
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
记忆的编码是指将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存储涉及神经网络结构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精选课件
73
2)非特异投射系统: 非特异核群
(逆散投射) 功能:维持和改变
大脑皮层的 兴奋状态。
精选课件
74
感觉投射系统示意图
精选课件
75
特异性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区别
精选课件
76
(二)大脑皮层代表区
1、体表感觉代表区
1)第一体表感觉区:中央后回 (3-1-2区)
精选课件
77
人大脑皮层感觉区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 突触前膜
去极化 Ca2+通道开放 突触小泡释
放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受体 突触
后膜去极化(超级化) 突触后电位
精选课件
21
4、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前膜释放: 兴奋性递质 突触后膜: Na+(主)、K+通透性增大
精选课件
22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精选课件
1、ACh及其受体:
(1)胆碱能神经元:
(2)胆碱能纤维及分布:
① 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
② 大多数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③ 少数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④ 支配骨骼肌的舒血管神经
精选课件
43
(3)胆碱能受体:
① 毒蕈碱受体 (M受体) —G蛋白和蛋白激酶途径
阻断剂:阿托品
外周分布: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
维,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
98
最后公路
外周
高位中枢
脊髓α运动神经元 脑运动神经元
最后公路
反射传出冲动
精选课件
99
二、姿势的中枢调节
(一)脊髓的调节功能
1、脊休克: 了解脊髓功能?
与高位中枢离断(C5)→脊动物
生理学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调节系统。
体内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控下完成的;通过神经调节,各系统和器官还能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迅速而完善的适应性反应,调整其功能状态,满足当时生理活动的需要,以维持整个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神经系统一般分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i"VOUSsystem)和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I'IeEvous system)两大部分,前者是指脑和脊髓部分,后者则为脑和脊髓以外的部分。
本章主要介绍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第一节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系统内主要含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两类细胞。
神经细胞(neurocyte)又称神经元(neuron),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它们通过突触联系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完成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性活动,因而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胶质细胞(neuro班a)简称胶质细胞(#ia),具有支持、保护和营养神经元的功能。
(一)神经元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内约含10“个神经元,尽管其形态和大小有很大差别,但都有突起。
突起可分为树突(dendrite)和轴突(Rxon)两类。
以脊髓运动神经元为例,一个神经元可有多个树突,但只有一个轴突s树突数量极多,还有许多分支,可大大扩展细胞的表面积。
胞体和树突在功能上主要是接受信息的传人,而轴突则主要是传出信息。
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称为轴丘(Rxon hillock)。
轴突的起始部分称为始段(initial segment);轴突的末端有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梢的膨大部分称为突触小体(synaptic knob),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而形成突触(synapse)。
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二者统称为轴索,轴索外面包有髓鞘或神经膜便成为神经纤维(nerve fiber)。
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是人体内一套精密而复杂的调控系统,它负责传递信息、调节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以及维持身体的平衡。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的功能。
一、中枢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是人体最重要的神经部分。
它具有以下功能:1. 感觉传导:中枢神经系统接收来自身体各个部位的感觉信息,包括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和嗅觉等。
这些感觉信号通过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传递,被转化为人们能够感知和理解的信息。
2. 运动调控:中枢神经系统不仅接收感觉信息,还发出指令来调节和控制身体的运动。
大脑通过下达指令,使肌肉协调运动以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如走路、跑步、举重等。
3. 知觉与思维:中枢神经系统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核心。
大脑的皮质区域负责高级思维活动,如学习、记忆、推理和判断等。
这些活动依赖于大脑内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处理。
4. 情绪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与人体的情绪控制密切相关。
大脑的一些区域,如杏仁核和额叶,参与到情绪的产生和调节中。
这些区域通过神经回路连接,使我们能够体验到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
二、周围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延伸到全身各个部位。
它具有以下功能:1. 神经传导:周围神经系统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指令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这些指令通过神经纤维在不同组织之间传导,使得我们能够做出各种动作和反应。
2. 神经调节:周围神经系统对身体各器官的功能起到调节和控制作用。
例如,自主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使得心率、血压和消化功能等得以平衡。
3. 感觉传递:周围神经系统接收外界刺激,传递感觉信息给中枢神经系统。
它使我们能够感受到热、冷、痛、压等各种感觉刺激,进而做出适当的反应。
总结:神经系统作为人体的控制中心,体现了其复杂而精密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负责感觉、运动、思维和情绪的调节,而周围神经系统则传递指令、调节器官功能和传递感觉信息。
这些功能的协调和平衡,使得人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
生理学课件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二)
生理学课件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二)引言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生理学课件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二)。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人体各个部位的功能。
本章将详细介绍神经系统的功能,并分析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正文内容:1. 神经系统的传递信息功能:-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信号的传递方式- 突触传递的过程和机制- 神经递质的类型和作用- 神经网络的连接和调节2.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感觉器官的结构和感受器的特性- 感觉信号的传导路径和处理过程-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神经机制- 神经适应和感觉错觉的调节机制- 神经系统在感觉识别和信息处理中的作用3. 神经系统的运动功能:- 运动神经元和肌肉的协同作用- 意志运动和无意运动的调控机制- 运动学习和运动记忆的神经实现- 运动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神经系统在运动调节中的作用4. 神经系统的自主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 自主神经系统在心血管、呼吸、消化和内分泌等系统中的作用- 自主神经系统和情绪、压力等生理反应的关系- 自主神经系统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5. 神经系统的认知功能:- 神经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 认知神经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的神经机制- 神经系统在学习、记忆和决策中的作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总结:本文讨论了生理学课件第十章关于神经系统的功能(二)。
神经系统作为人体的重要系统,具有传递信息、感觉、运动、自主和认知等多种功能。
通过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并应用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
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神经系统的更多奥秘,推动生理学科的发展。
生理学_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调节系统。
体内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控下完成的;通过神经调节,各系统和器官还能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迅速而完善的适应性反应,调整其功能状态,满足当时生理活动的需要,以维持整个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神经系统一般分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i"VOUSsystem)和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I'IeEvous system)两大部分,前者是指脑和脊髓部分,后者则为脑和脊髓以外的部分。
本章主要介绍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第一节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系统内主要含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两类细胞。
神经细胞(neurocyte)又称神经元(neuron),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它们通过突触联系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完成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性活动,因而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胶质细胞(neuro班a)简称胶质细胞(#ia),具有支持、保护和营养神经元的功能。
(一)神经元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内约含10“个神经元,尽管其形态和大小有很大差别,但都有突起。
突起可分为树突(dendrite)和轴突(Rxon)两类。
以脊髓运动神经元为例,一个神经元可有多个树突,但只有一个轴突s树突数量极多,还有许多分支,可大大扩展细胞的表面积。
胞体和树突在功能上主要是接受信息的传人,而轴突则主要是传出信息。
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称为轴丘(Rxon hillock)。
轴突的起始部分称为始段(initial segment);轴突的末端有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梢的膨大部分称为突触小体(synaptic knob),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而形成突触(synapse)。
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二者统称为轴索,轴索外面包有髓鞘或神经膜便成为神经纤维(nerve fiber)。
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
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考纲」1.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②突触传递的特征;③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2.神经反射:①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②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③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①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②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①牵张反射;②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③小脑的主要功能;④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②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考点」1.突触传递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强,Ca2+进入末梢,引起突触前膜以出胞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如果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Na+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大,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EPSP小,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
如果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Cl-的通透性,Cl-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2.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布;突触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3.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
胆碱能纤维主要包括:①全部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去少数肽能纤维);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胆碱能受体包括两种:M受体和N受体,M受体阻断剂为阿托品;N受体阻断剂为筒箭毒。
4.肾上腺素能受体包括:α受体、β受体。
10神经系统的功能1219页PPT
NGF, BDNF, NT-3, NT-4/5, NT-6
功能: 神经再生;神经保护;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二) 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
① 有突起,但无轴、树突之分
② 无化学性突触,但、骨骼肌
N1 M
图: 外周神经纤维释放的递质
(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胆碱能受体
毒蕈碱型(M)受体分布:
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
虹膜环形肌、支气管、心脏、胃肠平滑肌、 消化腺、膀胱逼尿肌
交感节后纤维支配效应器细胞:
汗腺和骨骼肌血管
M受体阻断剂:
阿托品
(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胆碱能受体 烟碱型(N)受体: N1 分布:神经节突触后膜的受体。 效应:自主神经节的节后神经元兴奋。 阻断剂:六烃季胺。 N2 分布:骨骼肌运动终板膜。 效应:引起终板电位,导致骨骼肌兴奋。 阻断剂:十烃季胺。 N1、N2 受体阻断剂:筒箭毒碱。
离子通道型受体 (4)受体的浓集 (5)受体的调节
上调:递质释放不足时,受体的数量和亲和 力均升高。
下调:递质分泌过多时,受体的数量和亲和 力均下降。
3.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
(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胆碱能神经元 以Ach为递质的神经元
胆碱能纤维 概念:以Ach为递质的神经元纤维 分布: ① 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② 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③ 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 ④ 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二、突触传递
概念
神经元之间和神经元与效应细胞间相互 联系与信息传递的特化结构和区域。
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 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超极化电位 递质 受体 后膜对K+ ,Cl-通透性
2.电突触 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 第 一 节 神 经 元 活 动 的 一 般 规 律 使细胞间的兴奋传递直接 通过局部电流就可以实现 3.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非定向突触传递) 在神经元之间不经过经典 突触所进行的化学传递
(三).神经递质
第 一 节 神 经 元 活 动 的 一 般 规 律
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或其它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的确定条件(自学) 1.外周神经递质 中枢神经系统之外神经细胞之间,神经细胞与效应 器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主要有: 乙酰胆碱: ①躯体运动神经;
Ach
②交感与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③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④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 ⑤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
能 纤 维
去甲肾上腺素: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肾上腺素
能纤维)
嘌呤类和肽类递质
2.中枢神经递质 指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第 一 节 神 经 元 活 动 的 一 般 规 律 乙酰胆碱:存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脑干网状结 构上行激动系统、纹状体等部位。 单胺类:多巴胺 DA,主要位于中脑黑质 去甲肾上腺素NE,大多位于低位脑干 5-羟色胺5-HT,位于低位脑干中缝核群 氨基酸类:谷氨酸、门冬氨酸—兴奋性递质 甘氨酸、γ-氨基丁酸--抑制性递质 肽类:血管活性肠肽、阿片肽、P物质,脑肠肽 嘌呤类:腺苷和ATP 其他可能的递质:一氧化氮,组织胺
第 二 节 反 射 活 动 的 一 般 规 律
B.返回性抑制 (Recurrent inhibition) 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与 闰绍细胞之间
(2).
第 二 节 反 射 活 动 的 一 般 规 律
突触前抑制 结构基础:轴突-轴突型突触 降低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
第 三 节 神 经 系 统 对 躯 体 运 动 的 调 节
(二). 神经元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1.经典的突触联系 第 一 节 神 经 元 活 动 的 一 般 规 律
神经元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
1).突触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突触的分类
根据突触接触的部位分类 轴突-树突突触 轴突-胞体突触 轴突-轴突突触
3)突触传递的过程 神经末梢AP 第 一 节 神 经 元 活 动 的 一 般 规 律 末梢去极化,Ca2+ 内流
兴 奋分 泌 偶 联
促进囊泡前移、与前膜融合 以胞吐方式释放递质 扩散至突触后膜 与受体结合, Na+ 、 Cl- 、K+内流或外流 突触后电位
-
4)突触传递效应 A.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 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去极化电位 递质 受体 后膜对Na+,K+ 通透性
接受信息 高位中枢、 高位中枢 外周传入 效应器 大α:快肌纤维 梭内肌纤维 小α:慢肌纤维 作用 直接引起肌肉收缩 调节肌梭敏感性
4).运动单位 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它的轴突所支配的全部骨骼 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第 三 节 神 经 系 统 对 躯 体 运 动 的 调 节
2. 牵张反射(感受器为肌梭,效应器为梭外肌)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当受到外力牵引而伸长时,能反 射性的引起受到牵拉的同一肌肉的收缩 两种类型: 腱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例,如 膝反射、跟腱反射。属单突触反射 肌紧张: 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表 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 拉长。 肌紧张是姿势反射的基础。属多突触反射
第 三 节 神 经 系 统 对 躯 体 运 动 的 调 节
4.γ环路和它的活动 在正常情况下,中枢神经元的高级部位可以通过改变 γ传出纤维的电发放频率来改变牵张感受器的敏感 性,从而使肌肉长时间的维持新的长度。这种通过γ 传出纤维决定肌肉收缩长度的反射活动称为γ环路活 动收缩
注意几点:
第 三 节 神 经 系 统 对 躯 体 运 动 的 调 节
3).突触前受体(Presynaptic receptor)
第 一 节 总 论
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受体. 作用:调节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4).中枢递质的受体 多巴胺受体、5-羟色胺受体、甘氨酸受体、 神经肽受体等
一.反射活动
(一).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 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二) 反射弧 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某一反射的神经元群 及其突触联系的集合体。如膝跳反射中 枢,心血管反射中枢,呕吐中枢等。
5.交互抑制
第 三 节 神 经 系 统 对 躯 体 运 动 的 调 节
1).屈肌反射(Flexor reflex)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动物的肢体时,会发生相应部位关 节的 屈肌收缩,同时出现与屈肌相拮抗的伸肌舒张。 2).伸肌反射(Extensor reflex) 伸肌收缩,同时其拮抗肌-屈肌舒张 3).交互抑制(Reciprocal inhibition) 当支配某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接受某种传入冲动发生 兴奋而支配其拮抗肌的神经元则受到这种冲动的抑制 4).对侧伸肌反射 当一侧伤害性刺激引起同侧曲肌反射,同时引起身体 对侧出现伸肌反射 双重交互抑制
第 二 节 反 射 活 动 的 一 般 规 律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单线:少见,中央凹视锥细胞 2.辐散(Divergence)传入神经元 3.聚合(Convergence)传出神经元 4.链锁状与环状联系 中间神经元 环状结构是反馈调节的结构基础 正反馈 负反馈
第 二 节 反 射 活 动 的 一 般 规 律
三.反射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 1)单向传递(Un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第 二 节 反 射 活 动 的 一 般 规 律
2)中枢延搁(Central delay) 兴奋通过一个化学性突 触需0.3-0.5ms 3)总和(Summation)时间性总和
空间性总和
4) 兴奋节律的改变: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王静凤
目的要求
神 经 系 统 的 功 能
掌握神经元与突触的类型、突触传递过程及其特点 掌握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和中枢抑制的类型 了解大脑皮层的感觉、运动区及其功能特点 掌握牵张反射的含义及反射过程,了解脊髓、低位脑 干、小脑、基底神经节、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掌握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掌握感觉、运动的传导通路及特点
反射弧中传出神经的冲动频率 不同于传入神经
5)后放(After discharge ) 环状联系
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发放冲动使反射活动持续一段时间现象
6) 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第 二 节 反 射 活 动 的 一 般 规 律
四.中枢抑制 1)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 抑制性的中间神经元 抑制性的突触后电位 A.传入侧枝性抑制(Afferent collateral inhibition) 交互抑制 能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得到协调
A .脊髓前角α、γ运动神经元支配同一肌肉,可以 同时接受许多传来的冲动,但牵张感受器的传入冲动 仅兴奋α运动神经元 B.大脑下行的兴奋既可以作用于α运动神经元,也可 作用于γ运动神经元,但γ比α易兴奋。若大脑发出 冲动较弱,首先兴奋γ运动神经元,导致γ环路活 动,引起收缩;若大脑发出的冲动强烈,α、γ均兴 奋,α轴突传导速度快,首先出现收缩运动,然后这 一活动才被γ环路反射活动加强,使肌肉进一步收缩
快速轴浆运输,例递质囊泡胞体运输到末梢 慢速轴浆运输,例微丝、微管的向前延伸 病毒、毒素
3. 神经元分类 第 一 节 神 经 元 活 动 的 一 般 规 律 1).按突起的数目 假单极神经元 脑、脊神经节 双极神经元 耳蜗神经节、嗅粘膜
和视网膜
多极神经元 2).按照生理机能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后根(背根) 前根(腹根)
后正中沟 后索 后角 侧索 侧角 中央管 前角 前正中裂
前索
3).脊髓前角灰质中的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 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
第 三 节 神 经 系 统 对 躯 体 运 动 的 调 节
α运动神经元 胞体大小 较大 (30-150μ) 兴奋性 较低 γ运动神经元 较小 (10-30μ) 较高, 有自发放电活动
3.递质与调质 第 一 节 神 经 元 活 动 的 一 般 规 律 递质: 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 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 成信息传递功能 调质: 一般指一些肽类物质,它能调节信息传递的效 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 4.递质共存(Co-existence) 戴尔原则 副交感神经(Ach和血管活性肠肽) 生理意义: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或相互制约,使神经 调节Βιβλιοθήκη 加精确,以适应对复杂功能调节的需要。
二.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与去大脑僵直 1.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 第 三 节 神 经 系 统 对 躯 体 运 动 的 调 节 1)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和易化区 网状结构(Riticular formation) 在脑干部分,有一类形状不一,分化较差的神经元和许多神经纤维交 织在一起构成一种犹如网状的组织 抑制区: 位于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作用是抑制肌紧张 易化区: 位于延髓网状结构背外侧以及脑桥、中脑、间脑 等的有关区。作用是加强肌紧张 2) 网状结构的下行系统-网状脊髓束 脑干对于躯体调节的重要途径,控制和影响脊髓反射
第 三 节 神 经 系 统 对 躯 体 运 动 的 调 节
6.脊休克(Spinal shock) 脊髓被横断后,断面以下节段暂时地丧失反射活动的 能力,骨骼肌和内脏反射活动受到完全抑制或减弱。 脊动物: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的动物 脊休克的原因: 断离的脊髓节段失去了高级中枢对它的调节与控制 脊休克的恢复 7.节间反射 脊动物在反射恢复的后期,可出现复杂的节间反射, 例,搔爬反射,依靠脊髓上下节段的协同活动完成的 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