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3节《群落的结构》word学案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节《群落的结构》word教案二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节《群落的结构》word教案
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要求能够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特点
能力方面:通过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的研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哲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群落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引导与学生归纳相结合
四、教学设计思路
五、教学实施的程序
知识回忆:
1、下列生物能组成一个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一片森林中全部的大山雀
D.两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2、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生命系统要紧研究哪些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概念
一.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不同群落的重要差别
2、丰富度
科学家研究发觉,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三、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
注意: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
垂直结构(分层)
空间结构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有关水平结构
2、水平结构的阻碍因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包括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
本节课承上启下,既对之前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知识进行了巩固和应用,又为后面生态系统的有关内容做好了铺垫。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对一些基础性的生物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生物。
这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作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本课通过与图片、事例、模型、短片的有机结合,并配以丰富的色彩,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设计思想本节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辅助配合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问题—探讨—整合的模式加以完成。
在引入本课时,通过剖析池塘中的各种生物,使学生明确池塘中某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各种生物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引出群落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中,适当结合图片、事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加深对群落的了解,并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思考的氛围,通过插入小视频播放,更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的过程愉快而轻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理解不同群落的区别。
2、掌握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并能举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协作精神。
情感目标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1、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
2、种间关系。
教学难点1、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导学案
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前预习学案一、 预习目标预习群落的结构特征,初步把握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特征。
二、 预习内容1. 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 (1) (2) (3) (4)2. 群落的物种组成 (1)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 (2 )丰富度: __________3. 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包括: __________ 4. 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一、 学习目标1. 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 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 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 .富度的研究。
学习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二、 学习过程1.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阅读课本71页内容,思考: (1)个体、种群、群落的相互联系?(2)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3 )研究群落有什么意义?种群的定义:— 种群的特征:— 群落的定义:— 研究群落的基础: 差别J 。
2.群落的物种结构(1 )群落的物种组成观察课本72页图4-8和图4-9,思考:这两个森林群落的主要差别?由此可得出何种结论? 结论:3.种间关系阅读课本72-73页剩余内容,回答:(1 )一个群落的物种是否是随机聚集在一起的?(2)种间关系包括哪几种类型?各举例说明。
3.群落的空间结构观察课本中的图4-11图4-12图4-13,思考:(1)什么是群落的空间结构?(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哪几个方面?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大.小鲈鱼高度混养.( )A.种内斗争.捕食.捕食C.种内斗争.寄生.捕食2、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 .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C森林中的生物有分层现象,草原上的没有分层现象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B .捕食.捕食.捕食D .捕食.寄生.捕食3、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 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A .种群的密度B .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对某一群落中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后得到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1 2 3 4 5 6 7 8 9101112 月份甲、乙两种群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共1课时)Word版含解析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
5、通过比较种群和群落在不同水平上的研究问题,掌握类比方法。
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3.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4.通过学习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等有关内容,学会观察事物,把握评价事物的尺度。
情感目标: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群落的结构特征。
2.种间关系。
(二)教学难点: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结合“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1.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学生:看图,完成讨论题。
1.可以从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肉食性鱼、植食性鱼等方面举例。
2.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
随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也因食物来源减少而数量减少。
(二)归纳提炼“群落”的概念教师:结合问题探讨中池塘生物种群组成的例子,强调各个种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群落的概念。
根据学生的归纳情况,突出“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等判断要点。
学生:通过实例提炼出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提问: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教案
群落的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解释群落的概念2.识别群落类型,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2.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4.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群落的涵义2.群落的结构特征教学难点: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三、学情分析“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内容,包括群落基本涵义、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
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
尽管学生对群落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简单性和生活环境差异性,学生对群落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要理解群落的核心知识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引出群落的概念,进而导入新课;在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并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通过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图片以及课本上的资料,讲解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相关内容;最后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群落的结构预计用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引导学生讨论:1.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学生:看图,完成讨论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案
群落的构造教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学习群落空间构造与立体农业,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成立生态学的基本看法。
2.研究种间关系,辩图并从图像获守信息,找寻规律。
教课重点、难点教课重点:种间关系。
教课难点:从构造和功能相一致的角度描绘群落的构造特色。
自主学习与重点解说:(一)群落的空间构造与立体农业(提示:阅读教材P74-75)珠三角基塘农业、黄淮海平原“鱼塘—台田”模式、千烟洲立体山区农业模式是我国三种立体农业模式。
立体农业利用了群落的空间构造原理,如图,黄淮海平原“上农下渔”的台田模式是一种由台田与鱼塘等农业生长体制共同组成的盐碱地土地利用模式,上部台地进行农业栽种,下部坑塘进行水产养殖。
护坡草、沙棘耐干旱、耐盐碱,香樁喜光较耐湿。
请小组议论剖析该模式是怎样利用群落的空间构造原理,有何设计意义?小结:意义:(二)种间关系(提示:阅读教材 P73)关系数目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色举例两种生物生计能力不一样,数目上体现出“”,如图 a;生计能力同样,数目上体现出“”,如图 b,一般生态需求越靠近的不一样物种间竞争越数目上体现出“先增添者减少,后增添者减少”的不一样步性变化,是捕食者,是被捕食者对有害,对有益,宿主 b 不可能所有死亡假如相互分开,则两方或许一方不可以独立生存,体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反应练习1.(2019·宿迁高二质检 )生态学家高斯曾在实验室里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两种草履虫,即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培育在容器中,各赐予细菌为食品,不久两种草履虫分裂生殖并和细菌数目达到均衡。
可是如把两种草履虫放在同一培育皿中,赐予细菌混淆培育,16天后,结果如下图。
(1)从图中能够看出:混淆培育后,能正常生长的是______________,不可以正常生长的是________。
(2)试剖析高斯实验结果的原由,生物学上称这类现象是什么? _________(3)混淆培育后,能正常生长的个体发展趋向是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生物要素之间主要关系的转变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群落的结构学案范文
群落的结构学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群落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掌握群落结构的组成和构成因素;掌握群落的组织与发展过程;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自觉珍惜自然资源、关爱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群落结构的组成和构成因素;2.群落的组织与发展过程。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定义群落的含义及其包含的生物个体;-解释群落的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2.群落的分类-根据环境进行分类,如水生群落、陆地群落等;-根据生态功能进行分类,如食物链、食物网等。
3.群落结构的组成和构成因素-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理解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群落结构。
4.群落的组织与发展过程-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和稳定性;-群落的发展规律。
5.人类活动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结构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变化对群落演替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
2.教学资源课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生态实验器材、实地考察场地等。
五、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互动评价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群落的概念、特征等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评价组织学生进行生态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群落结构组成和构成因素的理解程度。
3.案例分析评价提供群落结构与发展的实际案例,评价学生对群落组织与发展规律的分析能力。
六、教学扩展活动1.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到周边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真实的群落结构和演替。
2.课题研究组织学生自主选择群落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七、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文献,写一篇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的小论文;2.整理群落的分类表格,列举不同类型的群落及其特征;3.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群落?群落的组成因素有哪些?人类活动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有哪些?八、教学反思群落结构作为生态学的重要概念,是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
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案
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为“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群落的结构进行简单的描述,能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说出群落是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深化了对系统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群落动态规律的研究,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四、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学习了有关种群的知识,在此根底上再学习群落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简单。
对于四种种间关系的曲线学生较难理解,,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板书曲线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根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群落的结构,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一定的区域内,由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就形成了种群,那么由不同的种群又会形成什么呢生〔一起答〕:群落师:对,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第3节群落的结构。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人教版必修三第3节《群落的结构》word学案
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案(二)自主探究阅读课本74~76页,自主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影响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应用1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食物、温度 B . 光照、湿度 C.光照、食物 D.食物、光照森林植物从高到低依次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
森林动物从咼到低依次为鸟类、兽类、土壤动物及微生物水中植物由浅层到深层可有浮游植物、绿藻、裸藻、红藻等__水中动物由浅层到深层也具有浮游动物、各水层鱼类、底层软体动物等垂直分层分布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应用2:下列各项能表明池塘中群落具有垂直结构的是()A、鲢鱼、鳙鱼生活在水上层、草鱼在中下层、青鱼生活在底层B、池塘群落中的动物在底层生活,植物在上层生活C、池塘群落中根本没有垂直结构D、生活于池塘中的水草高矮呈现参差不齐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镶嵌分布。
我国由东到西的群落分布主要受“ 水分”制约,由南到北的群落分布主要受“温度”制约。
应用3: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D •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思考:某一座山的海拔2042米,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至1300米为针阔混交林,1300至1600米为针叶林,1600至1800米为灌木林,1800米以上为草地。
植物的这种分带现象属于?是水平结构;这种分带由海拔(地形)起伏造成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引起。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
一、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错误!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研究的问题3.研究群落的基础:研究种群。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错误!1.意义: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三、种间关系[连线]错误!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错误!1.土壤生物的特点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3.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共研探究]1.如图,池塘中的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着多种生物,请分析以下问题:(1)列举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植食性鱼、肉食性鱼、微生物等。
(2)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
随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的数量也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减少。
(3)群落的概念:由(2)可知,生活在该池塘的各个种群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它们构成的这个有机体就是群落,其含义为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4)群落概念的4个关键点①随着时间的迁移,群落内种群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
②群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群落内的各种生物聚集在一起才能发生关系。
③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④不是简单随机聚集,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
2(1)由上表可看出:不同群落的物种种类和数目有差别。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来衡量。
(3)由表中信息可推测: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人教版本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习教案
“群落的构造”一节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辨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剖析群落的物种构成,差别不一样的群落。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一样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说出群落的空间构造。
教课重难点群落的构造特色从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描绘群落的构造特色教课策略和手段设问指引、剖析议论与讲解相联合的教课方法教课过程教课教师的组织指引学生活动步骤讲堂出示图片:草原上生活的动物读图思虑导入问:1.你能认出它们中的那些种类?共有小组议论多少种生物?沟通并回2.这些生物之间是否是完整独立的?若是答问题生活在该草原中的肉食性动物大批减少,草原上其余种群的数目将会出现如何的变化?.生经过上述的实例可见: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物群区的生物大家庭,拥有必定的构成和构造,落的此中的各样生物互相限制,又互相依存,观点是一个一致的整体。
展现:美国亚利桑那州草原黑尾鹿数目变剖析实例化的曲线图。
并议论回问:1.黑尾鹿数目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数答问题,从量变化?(草场的急剧退化)实例和问2.如何恢复退化的草原?是只需人为种题中概括草就能够吗?(需要认识草原上有互相关群落的概系的各样生物。
)念。
3.你能概括出群落的不一样的圆表示不一种群和群落之间关系二.群展现图片:亚马逊热落水问:你能介绍一下这平上你研究这个群落,你研究些方面?的问议论:群落研究的内教课企图创建新情形,让学生感觉生活在一同的各样生物之间其实不是各自独立的,他们之间有着互相依存、互相限制的关系经过实例剖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而自行建立群落的观点,并与已有知识进行比较。
使学生认识到群落是在种群之上的更高层次的系统,研究群落会有新问第1 页题的差别,以及研究群落的意义。
此中主要研究的是群落的物种构成(引出下文)三.群展现图片: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福建学生剖析落的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及其物种资料图片进行物种问:1.这两个群落同样吗?你如何划分这思虑、议论构成两个群落?(两个群落的物各种类不一样)及小组内2.什么是丰富度?你能举出那些要素可能合作学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教案
第3节群落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学生能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并说明不同群落有不同物种组成的原因。
3)学生能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学生能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形成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群落动态规律的研究,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丰富度的概念;
3)生物种群内各物种之间的关系;
4)种群的空间特征及应用。
2、教学难点
1)生物种群内各物种之间的关系;
2)种群的空间特征及应用。
三、教学方案
识图分析法、谈话法、讲述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课型新课。
2、课时1课时。
六、板书
第3节群落的结构
群落:同意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体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三、种间关系
1、捕食
2、竞争
3、寄生
4、互利共生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
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内容,包括群落基本涵义、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
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故此课时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尽管学生对群落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简单性和生活环境差异性,学生对群落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要理解群落的核心知识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和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已贮备了一定的生态学知识,知道了在种群水平上所研究的问题,并初步掌握了构建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作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本课通过与图片、事例、模型的有机结合,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教学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为“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群落的结构进行简单的描述,能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说出群落是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深化了对系统的认识。
据此,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I、知识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
II、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节群落的结构word教案二
《群落的构造》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知识方面:(1)要求可以辨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绘群落的特色力感情、态度、价值观方面:领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哲学看法。
二、教课要点:群落的构造特色三、教课器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课方法:自主研究、指引与学生概括相联合四、教课方案思路展现图片: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议论问题举出几种实例,引出群落看法,领会与种群的差异回首种群特色,议论群落研究的问题差异不一样群落的重要特色是群落的物种构成资料剖析:种间关系实例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群落中的不一样种群占有不一样的空间,使群落形成必定的空间构造垂直构造水平构造概括总结知识回首:1、以下生物能构成一个种群的是()A.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B.一块朽木上的所有真菌C.一片丛林中所有的大山雀D. 两个池塘中的所有鲤鱼2、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生命系统主要研究哪些问题教课过程教师的组织和指引学生主体活动教课企图【展现】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1 、这个池塘中起码有多少个种群?激2 、若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批减少,池塘中其余情种群的数目将会出现什么变化?导生物个体不只离不开自己的集体——种群,入相同也离不开环境其余生物。
生活在一同的多种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展现】几种不一样群落研究生物群落不是种群的简单组合。
有一系列的新特色,这些特色不是由单调的种群所能表现的。
课问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题群一个群落无论物种多少,都不是随机齐集【展现】新疆和武夷山两个丛林群落落在一同的,而是经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不一样群落的重要差异是群落的物种构成物【概括总结】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种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科学家研究发现,越凑近热带地域,单位面积组【注意】新内的物种越丰富。
成 1.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种形成的,不会致使被捕食者的裁减。
内2.竞争应用不一样种群个体间,不单是对食品的斗互相抢夺,还包含对资源和空间的互相抢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案(二)
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74~76页,自主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1.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影响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应用1: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食物、温度 B.光照、湿度C.光照、食物D.食物、光照
森林植物从高到低依次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
森林动物从高到低依次为鸟类、兽类、土壤动物及微生物。
水中植物由浅层到深层可有浮游植物、绿藻、裸藻、红藻等
水中动物由浅层到深层也具有浮游动物、各水层鱼类、底层软体动物等垂直分层分布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应用2:下列各项能表明池塘中群落具有垂直结构的是( )
A、鲢鱼、鳙鱼生活在水上层、草鱼在中下层、青鱼生活在底层
B、池塘群落中的动物在底层生活,植物在上层生活
C、池塘群落中根本没有垂直结构
D、生活于池塘中的水草高矮呈现参差不齐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镶嵌分布。
我国由东到西的群落分布主要受“水分”制约,由南到北的群落分布主要受“温度”制约。
应用3: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思考:某一座山的海拔2042米,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至1300米为针阔混交林,1300至1600米为针叶林,1600至1800米为灌木林,1800米以上为草地。
植物的这种分带现象属于?是水平结构;这种分带由海拔(地形)起伏造成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引起。
而垂直结构是不同生物因光照等因素造成的同一点不同高度的分布现象。
3.群落具一定空间结构的意义:
不同种群的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合理空间分布,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种间关系协调发展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应用4: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A.生存竞争 B.占据空间C.资源利用 D.生物进化
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实验材料:土壤中的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__分解__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2.探究问题:可以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
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还可以考虑在不同时间(如白天与晚上)或不同空间(如不同
深度土层)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3.探究过程:
(1)准备:①制作_取样器_。
因为土壤中的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轻盈力,而且身体微小。
因此
不适用于_样方__法或__标志重捕__法进行调查,常采用_取样器_取样进行采集、
调查的方法。
②记录。
记录调查地点的____地形___和___环境____的主要情况。
(2)取样: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
按压制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罐子一起托出,将罐子中的土
倒入_ 塑料袋__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__地点__和___时间__等。
(3)采集小动物:采集体形较大的动物;①用诱虫器;②简易法:放在瓷盆内,
挑拣动物。
采集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___吸虫器____采集。
(4)观察和分类
①可借助有关的动物图鉴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分类。
②观察:体型大,直接识别;体型小,可用放大镜或实体镜观察。
(5)统计和分析。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应用5: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
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
采集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70%的酒精
溶液中
验 收 落 实
2.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
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
(1)提出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地区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研究;
(2)进行这类调查常采用 取样器 法,而不适用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 法,原因是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前者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4)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W 的电灯,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 ,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 酒精 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 试管 中。
(5)在观察和分类的基础上,若要用记名计算法对两类土壤中的动物进行统计和分析,请你设计一个数据统计表:
(6)除了进行上述问题的探究外,你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请你再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地区不同深度花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研究。
课堂检测B (基础题)
1.(双选)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
A .光照强度较弱
B .红光及蓝紫光比例较低
C .湿度较高
D .温度较高
2.影响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
A.光照的明暗B.地形的起伏C.温度的高低D.种群的特征
3、在某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C.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D.彼此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4.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
A、有效地避免竞争
B、合理地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作用产量
D、以上选项都正确
课堂检测A(提升题)
5.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鱼类在池塘中垂直分布主要受食物影响
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各类分布有差异
6.光是重要的生态因素,它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渤海湾沿岸不同深度的水中生长有不同的藻类,这与阳光中不同波长的光对水的穿透能力有关,下列藻类生长在最下层的是( )
A.绿藻B.褐藻C.红藻D.无法确定
(2)我国青藏高原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B.CO2浓度高
C.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D.雨量充沛
(3)城市的绿化地带安装了不少绿色射灯,入夜把树木照得格外翠绿。
这主要是为了( ) A.增强光合作用,提高空气中的氧含量,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B.减弱呼吸作用,减少空气中的CO2含量,避免引起温室效应
C.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空气湿度,降低城市气温,为市民带来凉爽
D.营造绿色环境氛围
7.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 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
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
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多选) ( )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参考答案:
思考:是水平结构;这种分带由海拔(地形)起伏造成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引起。
而垂直结构是不同生物因光照等因素造成的同一点不同高度的分布现象。
应用:1~5:CACCC
验收落实:
2.(1)××地区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研究
(2)取样器取样样方法和标志重捕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3)目测估计法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酒精试管
(5)动物种类、数量、土壤类型;果园土壤;菜园土壤。
(6)不同深度土壤动物的丰富度的调查
课堂检测:1~7:AB D A D C (C A D )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