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二讲

合集下载

秋季三年级 第二讲 观察物体 提升版

秋季三年级 第二讲 观察物体 提升版

第1讲观察物体一.看一看(一)-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要根据观察者的位置,抓住被观察物体各个部分的特征进行判断。

二.看一看(二)-从不同位置观察一组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位置一般是不同的。

题型一: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一个物体)【典例1】(青神县期末)把能用左边的物体画出的图形圈出来。

【典例2】(惠阳区期末)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题型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一组物体)【典例1】(东海县期中)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填一填【典例2】(临漳县期末)仔细观察右面的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B.C.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福建省石狮市自然门学校三年级月考)用3个正方体搭一搭,从正面看是3个正方形,从侧面看是1个正方形,从上面看也是3个正方形,它是()号图形;从上面和侧面看都是2个正方形,从正面看有1个正方形在左边,它是()号图形.A.B.C.D.2.(·安徽六安市·三年级期末)()是笑笑拍下的照片。

A.B.C.3.(·广东三年级期末)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个面。

A.一B.二C.三二、填空题4.(辽宁三年级单元测试)王刚沿大路向图书大厦走出。

下面两幅图中,________是在A点处看到的。

________是在B 点处看到的。

5.(辽宁全国·三年级单元测试)最常见的骰子[tóu zi]有6个面,它是一个正方体,上面分别有一到六个孔(或数字),其相对两个面数字的和是7.明明想用纸板做一个骰子,已经写好了3个数字,剩下的数字你能帮忙填上吗?6.(辽宁全国·三年级单元测试)老师从窗内看到的情景会是下面哪幅图?在括号里画“√”.7.(·陕西三年级期末)下面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在括号里写上小朋友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湖南五年级期末)将三个立体图形摆放在桌上,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从(________)面看到的。

第二讲-竖式谜问题(三年级)

第二讲-竖式谜问题(三年级)

第二讲竖式谜问题【加减法竖式谜】竖式谜,就是把一个计算时列出的完整竖式,去掉几个数字后,让同学们来补全这个竖式的一类问题。

在解决加法竖式谜时,从个位往前看,先把直接能确定的位置填出来,在根据进位来判断剩下的空格。

在处理进位时,要注意:1、在图所示算式的每个空格中,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解答:首先根据十位上8+5得到4可知,个位有一个进位,所以,个位的空格中必定是9;再根据百位上两个数相加,再加一个进位后得到9,并有进位可知,百位两个空格中都是9;结果中的千位只能是1,于是得到: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练习】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组成下面的加法算式,每个数字只许用一次,现已写出3个数字,请把这个算式补齐.解题关键:由算式知,和的千位数字只能是百位上数字之和向前进的数,因此把确定千位数字做为突破口(1)填千位据上分析,千位上只能填1.(2)确定百位为了能使百位向千位进l,所以第一个加数的百位可能是9或7.(因为8已用过) 试验:若百位上填9,则和的百位只可能是1或2,而1和2都已用过,因此百位上不能填9,只能填7.则和的百位为0,且十位向百位进1,这时竖式为:(3)确定剩下的4个空格现在只剩下四个数字没有用,它们是9、6、5、3.试验:若第二个加数的个位填5,和的个位为9,剩下的数字6、3不能满足十位上的要求. 若第二个加数的个位填9,和的个位为3,剩下的数字5、6正好满足十位上的要求,即第一个加数的十位填6,和的十位填5.此题的答案为2. 下面的算式里四个小纸片各盖住一个数字,问被盖住的四个数字的和是多少?【解析】求被盖住的四个数字的和,对于这四个数具体是几并不十分重要.而和149的个位是9,所以个位数相加没有进位,即个位上两个数的和是9.十位上两个数的和是14.因此,被盖住的四个数字的和是14+9=23.【练习】在图所示的算式中,每个方框代表一个数字。

问:这6个方框中的数字的总和是多少?解答: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比2000小9,说明这两个数都大于990,这两个数的个位数字相加得1 1;所以,这6个方框中的数字的总和应该是9*4+11=47。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图文讲解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图文讲解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图文讲解电子教材▼▼▼▼知识点我会写:凑(còu)凑数、凑合、拼凑、紧凑、凑近、凑巧拂(fú)吹拂、飘拂、拂逆、拂尘、拂煦、拂意集(jí)集合、集会、集结、集权、集散、集市聚(jù)欢聚、聚合、聚会、聚集、聚积、聚焦形(xíng)忘形、图形、圆形、矩形、形容、形状掠(lüè)掠过、掠夺、掳掠、掠影、抢掠、掠取偶(ǒu)偶尔、偶然、偶像、玩偶、对偶、配偶、尔(ěr)尔后、偶尔、莞尔、尔耳、宴尔、燕尔沾(zhān)沾边、沾光、沾染、沾亲、沾沾自喜倦(juàn)疲倦、困倦、倦意、厌倦、劳倦、闷倦纤(xiān)纤细、纤弱、拉纤、纤毛、纤小、化纤痕(hén)痕迹、泪痕、裂痕、伤痕、污痕、印痕我会认:伶(líng)伶仃、名伶、优伶、伶仃、聪明伶俐俐(lì)俐索、俐落、伶俐、麻俐、聪明伶俐闲(xián)闲暇、闲适、闲游闲散、闲情雅致散(sǎn)闲散、散记、散居、散户杆(gān)旗杆、标杆、桅杆、栏杆翼(yì)小心翼翼、左翼、比翼双飞、右翼、羽翼漾(yànɡ)荡漾、漾奶、屈漾、泛漾、浮漾多音字:圈:juàn 羊圈、猪圈quān圆圈、铁圈转:zhuǎn 转身、转让、转业zhuàn旋转、转动、转圈杆:gān 旗杆、电线杆、桅杆gǎn笔杆、枪杆、杆秤似:shì似的sì 似乎相似如花似玉近义词:俊俏——俊美偶尔——偶然增添——增加聚拢——聚集一转眼——一眨眼、一瞬间反义词:乌黑——洁白活泼——呆板轻快——沉重增添——缩减课文理解:1.《燕子》这篇课文描写了活泼可爱的燕子,表达了作者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热爱之情。

2.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这段主要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第2讲加减法巧算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第2讲加减法巧算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第2讲加减法巧算第 1 讲找规律填图第 1 讲找规律填图能力检测第 2 讲加减法巧算第 2 讲加减法巧算“+”、“–”符号出现于中世纪。

据说,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用横线标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于是就出现用以表示减少的“–”和用来表示增加的“+”。

后来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宣传和提倡而开始普及。

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认。

10个数字,几种运算符号,构成了千变万化的数学计算。

计算要做到又快又对,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技巧,选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

那么怎样才能迅速达到“速”与“巧”呢?1.凑整法。

就是优先计算可以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的部分,从而达到巧算的目的。

在凑整求和时,一定要注意,多加了要减去,少加了要加上的方法进行速算;在凑整求差时,一定要注意,多减了要加上,少减了要减去进行速算。

2.利用运算定律简化运算。

除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外,还经常用到以下性质:(1)在连减或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例如:a–b–c = a–c–b,a–b + c = a + c–b;18– 5 + 2 = 18 + 2–5,符号与数要合在一起进行移动。

(2)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例如:a +(b–c)= a + b–c 7 +(5– 2)= 7 + 5–2a–(b + c)= a–b–c 19–(4 + 10)= 19–4–10a–(b–c)= a–b + c 42–(25–12)= 42–25 +12(3)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奥数小学三年级精讲与测试 第二讲 平均数

奥数小学三年级精讲与测试 第二讲  平均数

第二讲平均数知识点、重点、难点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我们经常遇见求平均数问题,如求一个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等等.将几个不相等的数,在它们的总数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使这几个不相等的数变成相等的数,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解答平均数应用题时,要搞清总数、份数和平均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平均数=总数÷份数,必须注意的是”份数应与总数、平均数相对应”.例题精讲例1 在4个同样的杯子中倒有饮料,高度分别是11厘米、12厘米、14厘米和15厘米,这四个杯子中饮料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分析:求平均高度,要先将所有饮料的高度加起来,再除以4就可以了.解(11+12+14+15)÷4=13(厘米)答:这四个杯子中饮料的平均高度是13厘米例2 佩明小学有28位女教师,平均年龄35岁,有4位男教师,平均年龄27岁,这些教师平均年龄是多少岁?分析:要求平均年龄,先要求出所有教师的年龄总和:女教师的年龄和+男教师的年龄和,再用年龄总和除以所有教师的人数.解(35×28+27×4)÷(28+4)=34(岁)答:这些教师平均年龄是34岁例3 某电脑大卖场七月份卖出了1924台组装电脑,八月份卖出了2096台组装电脑,九月份卖出了2420台组装电脑,这个大卖场第三季度平均每天卖出电脑多少台?分析:要求出每天的销售量,必须用总的销售量除以第三季度的总天数.解(1924+2096+2420)÷(31×2+30)=70(台)答:这个大卖场第三季度平均每天卖出电脑70台例4 连续5个正整数的和是100,这五个数分别是多少?分析:连续五个和是100,中间的数就是这五个数的平均数.只要将100除以5就可以求出中间数,然后再写出其他的数.解100÷5=20.其他的数分别是18、19、21、22答:这五个数分别是18、19、20、21、22例5 连续8个单数的和是160,这八个单数分别是多少?分析:把8个单数分成每2个数一组,每组的和相等,可以求出中间两个数的和,由于是连续的单数,那么中间两个数的差是2,就能求出中间两个数.解160÷(8÷2)=40.第四个数为(40-2)÷2=19,第五个数为(40+2)÷2=21答:这八个连续单数分别是13、15、17、19、21、23、25、27.例6 把1~999分成20组,已知这20组中每一组的平均数都相等,求这个相等的平均数分析:每组的平均数就等于1~999的平均数.解(1+999)×999÷2÷999=(1+999)÷2=500.答:这个相等的平均数是500.例7 七个数的平均数是62,把其中一个数改为90,平均值为74,这个数原来是几?分析:现在的平均值提高了,总值也比原来的总值提高了,总值之差就是这个数原来与现在的差,用90减去总值的差就可以算出原来的数解90-(74×7-62×7)=6答:这个数原来是6.例8 有四个数,每次取其中三个数相加,结果分别是32、34、35和37,这四个数分别是几?分析:把这四个数看作A、B、C、D,每次三个数相加,就是A+B+C、A+B+D、A+C+D、B+C+D,四个结果相加就是A+B+C+A+B+D+A+C+B+B+C+D=3(A+B+C+D),这样就可以求出四个数之和,然后再分别求出每一个数.解(32+34+35+37)÷3=46.46-32=14,46-34=12,46-35=11,46-37=9.答:这四个数分别是14、12、11和9.例9 小云爬山,从山脚出发,上山路长18千米,每小时行3千米,到山顶后沿原路下山,每小时行6千米,问小云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注意不可以用(上山速度+下山速度)÷2,正确的平均速度应该等于总路程÷总时间. 解总路程=18×2=36(千米),总时间=18÷3+18÷6=9(小时).平均速度=36÷9=4(千米/小时).答:小云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是4千米/小时.例10 有8个数的平均数是9,前5个平均数是8,后4个平均数是11,第5个数是多少?分析:分别利用平均数先求出几个数的总数,再考虑第5个数即在前5个数中又在后4个数中,这9个数的总数比8个数的总数就是多了第5个数,所以可以通过前5个数的总数与后4个数的总数之和减去8个数的总数求得解(5×8+4×11)-8×9=84-72=12.答:第5个数是12.水平测试2A 卷一、填空题1.一个同学的语文成绩是85分,数学成绩是93分,体育成绩是92分,则他三门学科的平均成绩是_________分2.植树节10个好朋友去植树,种两棵树的有两人,种三棵树的有三人,种四棵树的有两人,种五棵树的有一人,种七棵树的有两人,那么平均每人种__________棵树.3.小明四门成绩的平均分是92.5,若已知语文,音乐,体育的成绩分别为96、95、80,那么他的数学成绩是_______分4.一个同学学写字,他要求自己平均每天练8张纸.从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都已练了9张纸,星期五有事没有练,星期六练了10张,那么星期天要练________张才能达到他的要求. 5.两个班的数学平均成绩分别是85分和89分,若两个班的学生人数相同,那么两个班合起来的平均分是_______分.6.上题中若两个班的学生人数对应是30人和38人,那么此时两个班合起来的平均成绩是______分(结果保留小数一位).7.小红爱吃糖,妈妈规定平均每天吃4颗,小红前10天平均每天吃了5颗,那么后5天中平均吃_________颗才能达到妈妈的要求.8.小明、小刚、小亮三人的平均体重是38千克,小明、小刚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小亮体重______千克;又若小明比小刚重4千克,小明体重是_____千克,小刚体重是_____千克.二、解答题9.小文语文、数学、外语的平均分是92分,若他外语是88分,那么语文、数学平均分是多少?10.某学校派出8人参加数学竞赛,结果有2人分别得了72分,有3人分别得了79分,有3人分别得了73分,那么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11.三个好朋友争做好事,一个做好事8件,另一个是他的2倍,第三个则是前两人所做好事之和还多3件,问三人平均做了多少件好事?12.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0,加上一个数,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15,这个数是多少?B 卷一、填空题1.一班有书54本,二班有书63本,老师又拿来37本书,应分给一班_______本,其余给二班时两个班的数才会一样多.2.小华玩跳绳,前三次平均跳165下,要使跳四次的平均数达到170下,她第四次应跳绳____下3.小明的数学、英语、语文三门平均成绩是92分,其中数学比平均成绩高6分,英语和语文成绩相同,那么英语是_____分4.一只船从A码头顺水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向B码头驶去,然后又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从B码头逆水驶回A码头.已知两个码头相距300千米,这只船在A、B之间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______.5.18个人合影留念,照3张的价格为四元五角,另外加冲洗费每张三角.如果每人各一张照片,那么每人应付_____角.6.30人组成的老年学习班中,老爷爷的平均年龄70岁,老奶奶的平均年龄75岁,若老爷爷与老奶奶的人数相同,则平均______岁;若老爷爷12位,则平均年龄是______岁.7.三个人跳绳,小红与小新的个数之和是237个,小红与小江的个数之和是258个.而小新与小江的个数之和是255个,则三人平均跳了_____个,其中_____跳得最多,是_____个.8.五个学生的平均成绩是91分,若其中小明与小王的平均分为92分,小李和小刚的平均分为87分,而小刚与小明的平均分是88分.已知小刚比小李多6分,那么这个小组中小明_____分,小王______分,小李______分,小刚_____分;小杨_____分.二、解答题9.已知A、B、C、D、E五个数,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9,而中间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0,那么首、尾、中间三个数(即A、C、E)的平均数是多少?10.食品店将3千克单价为18元的水果糖、6千克单价为15元的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则每千克什锦糖的单价是多少元?11.七个数的平均数是136,按从小到大排列,前四个数的平均数为115,最大的四个数的平均数为154,那么从小到大排的第四个数是几?12.邮递员从甲地到乙地送信,上坡路30千米,每小时走5千米;平路16千米,每小时走8千米;下坡路14千米,每小时走7千米,问邮递员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C 卷一、填空题1.一批水果有苹果和橘子两种,装成若干袋,平均每袋185千克.已知苹果有5袋,平均每袋是203千克.而橘子平均每袋重170千克,则橘子有_____袋.2.在一次考试中,6位学生中的5位成绩分别为85、95、76、97、87,第6位学生的成绩比前5位学生的平均成绩多6分,那么6位学生的平均成绩是_____分.3.原来四人小组的平均分为70.加入一人后,平均成绩提高了2分.那么新加入的同学成绩为_____分4.若A、B、C表示1~9中的数字,若A、B9、C26这三个数的平均数为103,那么A+B+C=_____.5.小文买了3支笔和6本本子,一共用了9.6元.若一支笔比一本本子贵1.4元,那么每本本子_____元.6.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甲乙共重70.5千克,乙丙共重74.5千克,丙丁共重79千克.若已知甲比丁轻3千克,那么甲、乙、丙、丁分别重______千克?7.小王骑车过桥,上桥时20米/秒,下桥时30米/秒,那么小王过桥的平均速度是______米/秒.8.小明做数学题,前4天每天做20题,后来6天,每天又多做了15题,那么他在这10天中平均每天做_____题.二、解答题9.糖果店将甲种糖4千克、乙种糖3千克、丙种糖5千克混合成什锦糖出售,若甲、乙、丙三种糖的单价分别是每千克14元、10元、8元,那么什锦糖每千克的单价是多少元? 10.一辆汽车越过一个土丘,上坡的距离是下坡距离的一半,上坡速度为30千米/小时,下坡速度是40千米/小时,那么平均速度是多少?11.某班有40名学生,数学期中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级数学期中考试平均分是多少?12.在一次外语测试中,一小组的6位学生中的5位成绩是98分、86分、89分、78分、95分,第6位学生的成绩比这个小组6位学生的平均成绩多4分,求第6位学生的成绩.平均数答案:水平测试2A 卷1.90 (85+93+92)÷3=90(分).2.4 (2×2+3×3+4×2+5+7×2)÷10=4(课).3.99 92.5×4-(96+95+80)=99(分).4.10 8×7-9×4-10=10(张).5.87 (85+89)÷2=87(分).6.87.2 (85×30+89×38)÷(30+38)=5932÷68≈87.2(分).7.2 [4×(10+5)-5×10]÷5=2(颗).8. 34,42,38.38×3-40×2=34(千克);(40×2+4)÷2=42(千克);(40×2-4)÷2=38(千克).9.语文、数学平均分是94分.(92×3-88)÷2=94(分).10.他们的平均成绩是75分(72×2+79×3+73×3)÷(2+3+3)=(144+237+219)÷8=600÷8=7511.三人平均17件好事.(8+8×2+8+8×2+3)÷3=(48+3)÷3=17(件).12.100 115×4-120×3=100.B 卷1.23 (54+63+37)÷2-54=23(本).2.185 170×4-165×3=185(下).3.89 [92×3-(92+6)]÷2=89(分)或92-6÷2=89(分).4.每小时24千米. 300×2÷[300÷30+300÷20]=24(千米/小时).5.5 [45+3×(18-3)]÷18=5(角)6.72.5;73 (70×15+75×15)÷30=72.5(岁);(70×12+75×18)÷30=73(岁).7.125,小江,138.(237+258+255)÷6=125(个);由于258>255>237,且258个是小红与小江的,255个是小新与小江的,所以小江最多;125×3-237=138(个).8.86,98,84,90,97.小刚:(87×2+6)÷2=90(分);小李:90-6=84(分);小明:88×2-90=86(分);小王:92×2-86=98(分);小杨:91×5-92×2-87×2=97(分).9.由A+C+E=(A+B+C)+(C+D+E)-(B+C+D),可知平均数为(12×3+9×3-10×3)÷3=11.10.16元 (18×3+15×6)÷(3+6)=16(元).11.124 (115×4+154×4)-136×7=124.12.6千米/时.先求出邮政员上坡、平路和下坡各用的时间.上坡:30÷5=6(小时),平路:16÷8=2(小时),下坡:14÷7=2(小时).(30+16+14)÷(6+2+2)=6(千米/时).C 卷1.6 (203-185)×5÷(185-170)=6(袋)2.89 (85+95+76+97+87)÷5+(6÷6)=89(分)3.80 70+(4+1)×2=80(分)4.13 由A+B9+C26=103×3=309,可知A=4,B=7,C=2,所以A+B+C=13.5.0.6 (9.6-1.4×3)÷(6+3)=0.6(元)6.36,34.5,40,39 甲=(70.5+79-74.5-3)÷2=36(千克);乙=70.5-36=34.5(千克);丙=74.5-34.5=40(千克);丁=36+3=39(千克).7.24设整个桥长2s,则平均速度为2s÷(s÷20+s÷30)=(2s×60)÷(s×3+s×2)=120s÷5s=24(米/秒).8.29 20+(15×6÷10)=29(题).9.这种什锦糖的单价为每千克10.5元.(14×4+10×3+8×5)÷(4+3+5)=10.5(元).10.过土丘的平均速度为36千米/小时.设上坡距离为s,则下坡距离为2s.(s+2s)÷(s÷30+2s÷40)=3s÷(s÷30+s÷20) =(3s×60)÷(s×2+s×3)=180×s÷(5×s)=180÷5=36(千米/小时).11.89.5分. (89×38+99×2)÷40=3580÷40=89.5(分).12.(98+86+89+78+95+4×6)÷(6-1)=94(分).。

三年级上奥数第2讲 移多补少

三年级上奥数第2讲 移多补少

三秋第2讲移多补少一、教学目标1. 理解移多补少问题中的两个概念:移动数与相差数。

2. 掌握两种方法:移动数=相差数÷2 相差数=移动数×2二、例题精选【例1】三(1)班第一队有28人,第二队有36人。

①怎样调整,两队人数同样多?②怎样调整,可以让第二队比第一队少4人?【巩固1】原来甲筐比乙筐多10棵白菜。

①从甲筐拿几棵到乙筐,甲乙两筐的白菜棵数同样多?②甲拿几棵到乙,会使甲比乙少2棵?【例2】小鸿和小琨分别有一些巧克力,小鸿比小琨多10块。

①如果小鸿给小琨8块,此时________的巧克力更多,多________块。

②要让小琨的巧克力比小鸿多2块,那么需要_______给_________巧克力,需要给________块。

【巩固2】一开始鼠爸比鼠妈多了11颗花生,后来鼠爸给了鼠妈7颗,这时_______的花生更多,多________颗。

【例3】开始时,小澜比小邦多30张卡片,小澜觉得自己卡片有点多,就决定一次给小邦3张卡片。

①给几次后,两个人的卡片会一样多?②给几次后,小邦会比小澜多12张?【巩固3】小张比小然多30颗糖,小张怕自己蛀牙,就决定一次给小然5颗糖。

那么多少次后,小张会比小然少20颗糖?【例4】甲盒子里有50个巧克力,从甲的盒子里拿出12个放到乙的盒子里后,甲盒比乙盒里的巧克力还多5个,乙盒原来有几个?【巩固4】甲盒子里有50个巧克力,从乙的盒子里拿出12个放到甲的盒子里后,甲盒比乙盒里的巧克力多了5个,乙盒原来有几个?【例5】已知原来甲比乙多9个苹果,现在甲给乙2个后,甲会变成乙的2倍,问原来甲和乙各有几个苹果?【例6】有编号为1-9的9个果盘,每个果盘里都放有苹果,共有苹果90个,其中第4个盘子里有9个苹果,第8个盘子里只有1个苹果,并且相邻的3个果盘里苹果数的和都相等。

问第6个果盘里有多少个苹果?三、回家作业【作业1】哥哥和弟弟各有一些故事书,如果哥哥比弟弟多20本后,那么:①哥哥借给弟弟________本后,两人一样多?②哥哥借给弟弟_______本后,弟弟比哥哥多10本?【作业2】牛牛比贝贝多6张邮票,牛牛给贝贝多少张邮票后,贝贝会比牛牛多4张?【作业3】张老师有两盒糖果,红盒比蓝盒多16个,张老师每次从红盒中拿2个放到蓝盒里,放几次后,两盒糖果一样多?【作业4】张老师和甲、乙两人聊天,甲说“我要再长高30厘米,就跟张老师一样高。

奥数班三年级 第2讲 找规律填数

奥数班三年级 第2讲 找规律填数

(3)1、2、2、4、8、11、33、(37 )、(148)
+1 ×1 +2 ×2 +3 ×3 +4 ×4
(4)20、15、30、25、50、(45 )、(90 )
-5 ×2 -5 ×2 -5
×2
6
【典型例题】
例4:找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1)2,1,4,1,6,1,(8 ),( 1)
-5 -5
-5
-1 ×3 -1 ×3 -1 ×3
(3)2、6、4、12、10、( 3)0 、(28)
×3 -2 ×3 -2 ×3
-2
(4)18、9、10、5、6、( 3)、( 4 )
÷2 +1 ÷2 +1 ÷2
+1
11
【课堂精练】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3、5、8、13、(21)、(34)
3+5 5+8 8+13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例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2、5、8、11(14)、(17)
+3 +3 +3 +3 +3
(2)75、70、65、60、(55)、(50)
-5 -5 -5 -5 -5
(3)1、2、4、8、(16)、(32)
×2 ×2 ×2 ×2 ×2
例5:找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1)1,4,9,16,25,36,(49),(64)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2)2,6,12,20,30,( 42),(56 )
1×2 2×3 3×4 4×5 5×6
6×7
7×8
(3)3,8,15,24,35,(48),(63)

三年级 第二、三讲 图形计数问题

三年级   第二、三讲  图形计数问题

第二讲图形计数问题教室姓名学号【知识要点】一、定义由首尾相连的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长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它有四个角且都是直角,有四条边且对边相等。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且四条边都相等。

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计数方法1、有些三角形可以用数线段的方法来计数。

2、有些三角形可以从小到大,按一定的顺序去数。

3、长方形的个数=长的线段总数×宽的线段总数。

4、有些图形可以通过分拆的方法合理计算。

【经典例题】★例1:下图中有几个三角形?★例2:图中分别有几个三角形?★例3: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例4:图中有几个三角形?★★例5: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A【池中戏水】★1、右图中有几个三角形?★2、图中有几个三角形?★3、图中有几个长方形?★4、图中有几个三角形?★5、数一数,图中共有几个正方形?★6、图中有几个三角形?【江中畅游】★★1、图中有几个正方形?★★2、数一数,图中含有★的正方形有()个。

★★3、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第三讲 数阵图(一)教室 姓名 学号【知识要点】数阵图是将一些数按照一定的要求排列而成的某种图形。

数阵图根据图形的形状特点,可以分为辐射型数阵图和封闭型数阵图。

辐射型:(1)仔细观察图形,找出关键位置。

关键位置通常是重叠数,也可叫做中间数;(2)把题目中提供的数字和所要填的空格和图形关系联系起来看,注意倍数关系;(3)计算方法:已知各数之和+重叠数×重叠次数=直线上各数之和×直线条数。

封闭型:(1)仔细观察图形,找出关键数(即重叠数)。

在封闭型数阵图中,关键数往往有几个;(2)把题目提供的数字和所要填的空格和图形联系起来看,注意总和的倍数关系;(3)计算方法:已知各数之和+重叠数之和=每边各数之和×边数;【经典例题】★例1:将1——5这五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空格内,使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若中间数为5,该怎么填?★例2:将1——5这五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空格内,使横行、竖列三个数之和都等于9.★例3:将1——6分别填在图中,使每条边上三个圆圈内的数的和等于9.★★例4:把1——7填入下图中,使每条线段上的三个○内的数的和相等。

东方作文三年级 二期 陈贝贝 第二讲最熟悉的人在哪里

东方作文三年级  二期 陈贝贝 第二讲最熟悉的人在哪里

三年级第二讲《最熟悉的人在哪里》陈贝贝【教学内容】:二期课教材第二讲《最熟悉的人在哪里》【习作内容】: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情。

这次习作就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先想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

写完以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你写得怎样。

【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读懂例文,教会学生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情。

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特点,体现个性。

3、让学生愉快地参与习作训练中,并在表达地过程中有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教学难点】:写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并适当运用一些人物的描写。

【课前准备】事先请学生回忆和收集生活中自己熟悉、喜欢的人物(可以是同学、老师、爸爸、妈妈、邻居、朋友、亲戚等)特点的材料,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教学时间】:2小时【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加深印象教学安排:1、师要求科学坐姿,问好,上课!分组,选组长,起组名。

(在此过程中,师相机表扬坐姿端正的同学,以此勉励所有学生)3、评讲上次的作文,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鼓励并改进2、抽查积累作业,让生明白课下阅读的重要性以及老师的重视度。

二、谈话导入,体会名言。

师:积累是很重要的,正像一位名人所提到的: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这是谁的心得体会呢?我们赶快在名人名言部分找一下吧。

(引入开心辞海:名人名言)教学安排:1、生回答提问2、师先读,生认真听,标出不认识的字和词。

3、生共同朗读,体会名言的魅力。

三、创情境,引出“星”师:1、这些名人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在全国或者全世界都非常有名,是”大名人”了。

而且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大家将要学到很多的名人故事,而且他们身上都有着优秀品质。

第二讲: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三年级秋季解答】

第二讲: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三年级秋季解答】

第二讲: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三年级秋季解答】知识导航被人们誉为“数学王子”的高斯在年幼的时候,就用一种非常简便、快速的方法算出了1+2+3+4+…+49+50的结果。

高斯,真是一个神童!现在我们就来揭秘这其中的奥秘吧!数列的第一项叫首项,最后一项叫末项。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一个不变的数,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不变的数则称为这个数列的公差。

计算等差数列的和,可以用以下关系式: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项数÷2,=(大+小)×个数÷2,但是往往在求和时,项数或者末项还不清楚,所以还需记住以下两个公式:最大数=小数+公差×(个数-1);或最小数=大数-公差×(个数-1)个数比公差数多1,所以个数=(大-小)÷公差+1精典例题例1:下面算式求和,你有妙招吗?1+2+3+4+5+……+17+18+19+20思路点拨:方法一:凑整法。

从1到20总共有20个数,我们发现1+19=20,2+18=20,3+17=20,……,9+11=20,每两个数为一组,每组和为20,最后不要忘记加上10和20哦!方法二:配对求和:可用最大加最小,次大加次小等培对的办法,每两个数为一对,每对和都是21,共10对。

方法一:凑整法。

1+2+3+4+5+……+17+18+19+20=(1+19)+(2+18)+(3+17)+……+(9+11)+10+20=20+20+20+……+20+10=20×10+10=210方法二:配对求和。

1+2+3+4+5+……+17+18+19+20=(1+20)+(2+19)+(3+18)+……+(9+12)+(10+11)=21+21+21+……+21+11=21×10=210模仿练习计算1+3+5+7+9+11+13+15+17+19=(1+19)×10÷2=20×5=100例2:你能迅速算出下列算式的结果吗?1+2+3+4+5+6+7+8+9=()思路点拨如果我们还是按照配对求和的方法,1+9,2+8,3+7,4+6,那么还剩下5就不能配对了,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高斯又发现了有新的绝招:现在你该知道怎么写算式了吧!快快行动吧!方法一:等差数列求和法。

部编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讲.奇数与偶数.优秀A版.教师版

部编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讲.奇数与偶数.优秀A版.教师版
3. 在一次聚会时,朋友们陆续到来,见面时,有些人互相握手问好.主人很高兴,笑着说: “不论你们怎样握手,你们之中,握过奇数次手的人必定有偶数个.”请你想一想,主人 为什么这么说,他有什么理由呢?
[分析]两人握手一次,每人算一次,就是 2 次,每当有人握手,握手的总次数就增加 2 次,所以, 不论有多少人怎样握手,他们握手总的次数恒为偶数,这个偶数就是每个人的握手次数之 和. 因为每次握手都是两个人相互握手,每人各算 1 次,所以握手的总次数必定为偶数,即所有 人握手次数之和为偶数,但加数中的偶数不影响和的奇偶性,和的奇偶性是由加数中奇数 的个数决定的,握手次数之和为偶数,说明加数中的奇数有偶数个,即握过奇数次手的人 必有偶数个.所以主人说的有道理.
奇数.因为12 为偶数,而且奇数 偶数 = 偶数,所以(1 3 5 7 9 1113)12 为偶数, 即1 3 5 7 9 1112 13 为偶数.
【想想练练】1 3 5 7 19911993 的积是偶数还是奇数,为什么? [分析]因为奇数 奇数 = 奇数,不管有多少个奇数相乘,它们的积还是奇数,所以这道题的计算
2. (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 筐中有 60 个苹果,将它们全部都取出来,分成偶数堆,使得每堆的个数相同.问有多少 种分法?
[分析]由题意可知分了偶数堆,把 60 分成一个偶数和一个奇数相乘,或两个偶数相乘就可以获得 答案,而 60 1 60 2 30 30 2 3 20 15 4 12 5 6 10 10 6 ,可得: 分成 60 堆每堆1个;或分成 30 堆每堆 2 个;或分成 2 堆每堆 30 个;或分成 20 堆每堆 3 个; 或分成 4 堆每堆15 个;或分成 6 堆每堆10 个;或分成10 堆每堆 6 个;或分成12 堆每堆 5 个.共有 8 种分法.

三年级第2讲:千克和克

三年级第2讲:千克和克

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很好,用秤称是一种好方法,秤完之后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千克和克。

〈板书课题:千克和克〉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一:〈10分〉师: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做单位;称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克做单位, 如我们课前说的蚂蚁、同学的铅笔、橡皮、尺子、书本等等。

千克用字母kg表示,克用字母g表示。

千克和克的关系是:1千克=1000克。

几种常用的称量工具:天平、台秤、电子秤。

生1:我在超市见过电子称。

生2: 秤体重的时候要用台秤。

师:小朋友们果然是见多识广,到底哪些物品单位用千克,哪些物品单位用克, 同学们都明白了吗?生:轻的物品一般用克作单位,一般物体单位用千克作单位。

师:非常棒,小朋友的记性果然比老师要好啊。

老师可要来考考小朋友们喽, 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下面的物体分别要用什么单位,填一填。

想一想,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个足球重250〈〉米德体重是32〈〉一个雪梨重160〈〉一瓶花生油重4〈〉一本新华字典重340〈〉一个铅球重4〈〉一个鸡蛋约重55〈〉一只母鸡重4000〈〉一袋洗衣粉重1〈〉一支牙膏重100〈〉一只兔子重1500〈〉一个乒乓球重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拿过足球、梨、新华字典等物品吗?生:……师:是的,你们能知道它们有多重吗?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物品上有质量单位,比如:克和千克等等,那你能说一下1克有多重,1千克又有多重?生:……师:是的,那我们来看一下题目中的一个足球重250〈〉,你们觉得应该填什么质量单位呢?生:……师:非常好,那下面还有这么多题目,大家自由说一说。

生:……板书:一个足球重250〈克〉米德体重是32〈千克〉一个雪梨重160〈克〉一瓶花生油重4〈千克〉一本新华字典重340〈克〉一个铅球重4〈千克〉一个鸡蛋约重55〈克〉一只母鸡重4000〈克〉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一支牙膏重100〈克〉一只兔子重1500〈克〉一个乒乓球重3〈克〉请同学回答,引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填空练习,完成之后同桌批改校对答案。

数学三年级上册-思维素养速算与巧算-第二讲-去括号与添括号(人教版)

数学三年级上册-思维素养速算与巧算-第二讲-去括号与添括号(人教版)

3. 145+(67-45)
4.175-57-43
5.116-(48-84)
6. 723+(82-23)
谢谢观看
例3 275-29-71
=275 -(29+71) =275-100 =175
292-193+93 =292-(193-93) =292-100 =192
去添括号口诀
前面是加号,直接添(去)括号 前面是减号,里面要变号
【趣 题】
(1)小欢把数字棋子 1、2、3、4、5、6、7、8、9 摆成一个三角 形,如下图。
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括号后,原来括号里的加号变为减号。减号变为加号。 10-(2+5)=10-2-5
【知识要点】
二、添括号法:如果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就要添加括号; 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括到里面的各个数都不用改变符号; 3+4+5= 3+( 4+5 )
为什么符号会变?
1、东东的储蓄罐本来有 200 元,昨天过生日,买蛋糕花了 50 元钱,他明天想要去买 套价值 150元的《少儿百科全书》,他还能剩下多少元钱?
和里的每一个加数
或10-(2+3)=10-3-2
减法的性质
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先从这个数中减 去差里的被减数,然后加上减数。
或者先用这个数加上差里的减数,再减去差里 的被减数。
10-(5-2)=10-5+2 或10-(5-2)=10+2-5
【知识要点】
一、去括号法: 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括号后,原来括号里的符号都不变; 3+( 4+5 )=3+4+5
这三角形每边的 4 个数加起来分别是 16、16、24。 小欢要求小乐调换其中两颗数字棋子的位置,使三角形每边 4 个数 之和都等于 20。 小乐很快做到了,你5) =75+129+25 =75+25+129 =229

第2讲 虫食算(1)

第2讲 虫食算(1)

补全下面的竖式. 235×3=705
× 7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5
补全下面的竖式. 123×7=861;
1
3
×
61
补全下面的竖式. 756×9=6804
5
×
9
6
0
补全下面的竖式. 372×8=2976
3
2
×
9
6
补全下面的竖式. 2319×3=6957
3
9
×
6
57
补全下面的竖式. 2593×3=7779
第二讲
三年级春季人教版课件
虫食算(1)
数学教研组 编写
01
知识要点
1. 末位分析. (1) ×1,×3,×7,×9 时,积的末位确定时, 内有唯一填数,如: ×___7
=___1, 里只能填 3;
(2) ×2,×4,×6,×8 时,积的末位确定时, 内有两种填数,如: ×___2
=___6, 里只能填 3 或 8;
5
3
×
7
79
把下面的“数学好玩”四个字用数字表示出来.
数思 学考 好乐 玩好
×
9
数:1 学:0 好:8 玩:9
玩好 好乐 学考 思数
把下面的“我是学霸”四个字用数字表示出来.
我是 学霸
×
4
我:2 是:1 学:7 霸:8
霸 学是 我
※ 分别求出下列字母各代表什么数.
AB
A:3 B:8
×
BA
114
30 4
31 54
(2)278×4= 1112
2. 判断下面的答案是否正确.
54×3=213( × )
308×6=204( × )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二课讲解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二课讲解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二课讲解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二课是《小猪快跑》。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猪在森林里追逐蝴蝶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动物和自然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课文一开始,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森林,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

我们可以看到高大的树木,听到鸟儿的歌唱,感受到清新的空气。

这样的描写让我们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接着,课文介绍了小猪。

小猪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动物,它有着粉红色的皮肤和圆圆的眼睛。

小猪非常喜欢在森林里玩耍,特别是追逐蝴蝶。

每当看到蝴蝶飞过,小猪就会兴奋地追赶起来。

它奔跑的速度非常快,让人眼花缭乱。

在追逐的过程中,小猪遇到了一只老虎。

老虎是森林里的霸主,它有着强壮的身体和锋利的爪子。

小猪看到老虎后,吓得立刻停下了脚步。

它知道自己无法与老虎抗衡,于是迅速转身逃跑。

小猪的速度非常快,很快就甩开了老虎,安全地回到了家。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动物的知识。

我们知道了小猪是一种喜欢追逐蝴蝶的动物,而老虎则是森林里的顶级捕食者。

我们还了解到了动物之间的生存法则,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规律。

除了动物知识,这篇课文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作者通过描绘森林的美丽景色,让我们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情。

同时,作者也通过小猪的追逐行为,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小猪奔跑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力量。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能够学到很多知识,还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小猪的勇敢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进取。

总之,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二课《小猪快跑》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课文。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能够学到很多关于动物和自然的知识,还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三年级A册第二讲第二节

三年级A册第二讲第二节

小结:图形转化的过程中,要分析清楚增加或减少了多少 条边长。
小多多将一根长160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形,要使
长比宽多2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分析讲解】根据题意可知,铁丝焊接的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差是20厘 米,又知长方形的周长是160厘米,那么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是: 160÷2=80(厘米),根据和差问题的解答方法可以求出长和宽。 长与宽的和:160÷2=80(厘米) 长:(80+20)÷2=50(厘米)
3、下图是一个“凹”字形的草地,求出草地的周长。(单位:米)
【提示】这个草地图形转换成长方形之后,还要加上两条 16米的边长。 【完全解答】(60+40)×2+16×2=232(米) 将一个长50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形的铁皮,剪成4个完全 一样的小长方形(如图所示),这4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和比 原来的长方形周长增加了多少厘米?
【分析讲解】通过观察图形中的虚线就可以知道,长方形的铁皮沿
着虚线已剪成4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沿着竖直的虚线剪开就增
加了2条宽,沿着横向的虚线剪开,就增加了2条长。这样4个小长 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长方形周长增加(长×2+宽×2)的长度。
50×2+25×2
=100+50 =150(厘米)
答:这4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的长方形周长增加了150厘米。
2.三个完全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正好拼成一个正方形(如图),这个正方形 的周长是36分米,求每个长方形的周长。
【提示】先求出正方形的边长,也就是长方形的长,
再求出长方形的宽,最后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完全解答】(36÷4+36÷4÷3)×2=24(分米) 答: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分米。 3.将9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9个正方形 的周长和减少了多少厘米? 【提示】用9个正方形的周长之和减去大正方形的周长。 【完全解答】3×4×9-3×3×4=72(厘米) 答:这9个正方形的周长和减少了72厘米。

三年级奥数第2讲算式中规律

三年级奥数第2讲算式中规律

第二讲算式中的规律知识点:在加减乘除法算式中,和、差、积、商往往会有由于某一部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弄明白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解决问题。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例1:(1)两个加数,一个加数减少8,另一个加数增加,和有什么变化?(2)两数相减,如果被减数增加10,减数减少8,差将有怎样的变化?同步练习1、两个相加,一个加数增加5,另一个加数也增加5,和有什么变化?2、两数相减,被减数减少16,如果要使差不变,减数应有怎样的变化?3、两数相减,被减数增加5,减数也增加5,差有什么变化?例2:(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3倍,要使积扩大6倍,另一个因数应该怎样变化?(2)两数相除,如果被除数扩大6倍,除数缩小2倍,商将怎样变化?同步练习1、两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缩小2倍,积将怎样变化?2、两数相除,如果被除数扩大8倍,除数扩大4倍,商将怎样变化?3、两数相除,如果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也扩大3倍,商将怎样变化?例3:先观察下面各算式,找出规律,再填出正确的数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12345679×()=444444444 12345679×()=55555555512345679×54=()12345679×7×9=777777777()×72=888888888 ()×()=999999999 同步练习1、先观察算式,找出规律,再填数21×9=189 321×9=2889 4321×9=38889()×9=488889 ()×9=()2、观察算式,寻找规律,在填上合适的数37×3=111 37×6=()37×9=()37×15=()37×()=666 37×()=8883、观察下面算式,寻找规律,再填上合适的数8547×13=111111 8547×26=()8547×78=()8547×()=9999998547×()=333333 8547×()=444444例4:观察下面的一组算式,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1×9+2=11 (2)12×9+3=111 (3)123×9+4=1111(4)1234×9+5=()(5)12345×9+()=111111(6)()×9+()=1111111(7)()×()+()=11111111同步练习1、先观察算式,找出规律,再填数1+121×9=1090 2+232×9=2090 3+343×9=30904+()×9=4090 ()+()×9=70902、根据规律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1×5+4=9=3×3 2×6+4=16=4×4 3×7+4=25=5×5 4×8+4=36=6×610×()+4=()=()×()()×()+()=()=()×()3、根据下面的式子,请计算后面的三道算式1+3=4=2×2 1+3+5=9=3×3 1+3+5+7=16=4×41+3+5+7+9=()=()×()1+3+5+7+9+11+13+15+17=()=()×()1+3+5+……+97+99=()=()×()课后巩固一、选择题1、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9,另一个加数减少9,和()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2、两数相减,被减数增加5,如果要使差增加8,减数应该()A、减少3B、增加3C、减少5D、增加53、两数相加,如果一个数增加8,要使和减少4,另一个加数将()A、增加4B、增加12C、减少12D、减少144、两数相减,如果减数增加32,要使差减少29,被减数应()A、减少3B、增加3C、减少7D、增加75、两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10,另一个加数增加15,和应()A、减少5B、增加5C、减少25D、增加25二、解决问题1、两数相减,被减数减少20,减数减少15,差有什么变化?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缩小3倍,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该有什么变化?3、两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缩小2倍,现在要使积扩大6倍,那么另一个因数应有什么变化?4、两数相除,如果除数扩大5倍,要使商缩小5倍,被除数应该怎样变化?5、两数相除,商为21,如果被除数扩大20倍,除数缩小5倍,商将变为多少?6、142857×1=142857142857×2=285714142857×3=428571142857×4=571428142857×5=()142857×6=()7、81=9×9 882=98×9 8883=987×9 88884=9876×9 888885=98765×9()=987654×9 88888887=()×98、1=1=1×1 1+3=4=2×2 1+3+5=9=3×3 1+3+5+7=16=4×41+3+5+7+9=25=5×51+3+5+7+9+11=()=()×()1+3+5+7+9+11+13=()=()×()9、9=1×9 108=12×9 1107=123×9 11106=1234×9 111105=12345×9()=123456×9 ()=1234567×9()=12345678×9 ()=123456789×9 10、1+2+1=41+2+3+2+1=91+2+3+4+3+2+1=161+2+3+4+5+4+3+2+1=251+2+3+4+5+6+5+4+3+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还能怎样数?
例1:找出下面每列数的排列规律,在括号 里填上适当的数
• (1) 1, 6, 11, 16, 21, ( 26 ), ( 31 )
相邻两个数,后一项比前一项多5
• (2) 60, 48, 36, (24 ), (12 ), ( 0 )
相邻两个数,后一项比前一项少12
• (3)1, 4, 9, 16, (25 ), ( 36 )
奥数第二讲
找规律填数
内容精要
找规律填数方法:
• 一、寻找相邻项数之间关系 • 二、考虑相隔项数之间关系 • 三、看项数间的差数的变化规律
• 1、2、3、 ( 4)、 ( 5)、 ( 6)、 ( 7) • 2、4、6、 (8 )、 (10 )、 ( 12 )、 (14 ) • 5、15、25、 ( )、 (45 )、 ( )、 ( ) 35 55 65
14 (2)7、8、10、____、22、38
前三项中相邻的两数之差为1、2,后面 的两数之差为16,根据1、2、_4_、_8_、 16规律得到结果。
365 (3)5、14、41、122、_____;
后一项是由前一项的3倍减去1得到,即 14=5×3-1;41=14×3-1;122=41×3-1.
第一项是:1×1;第二项:2×2;第三项:3×3 。。。
• (4)81, 27, 9, ( 3 ), ( 1 )
相邻两个数,后一项是前一项的3倍
例2:找出下列数的排列规律,在横线上填上 合适的数。
25 0 (1)7、14、10、12、14、9、19、5、 ___、____
单数项每相邻两数之差依次为3、4、5;双数 项每相邻两数之差依次为2、3、4 。
256 (4)1、2、2、4、8、32、____。
前两项之积等于后面的数,即 1×2=2,2×2=4 2×4=8,4×8=3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懂了吗
思考题
例3: 下面数列中的数是有规律的,但有 一个数“与众不同”,你能找出来吗?
4、10、16、5、7、13、31
分析:按数列的顺序,看不出有什么规 律,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看 看。
作 业
• 练习二
• 第2题,第5题,第6题(必做题) • 第8、第10、第11题(思考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