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步走(经济生活一单元
简述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基本内容答案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关键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4.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人生产,使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它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因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使物的要素和人要素有机结合,即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
答:中国政府的经济建设目标十分明确,这就是1987年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
第一步目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
第二步目标,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这也已在1995年提前完成;
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三步走发展战略
2021/10/10
2
❖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 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在20世纪内,分两 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 义国家,并设想用100年时间赶上和超过世 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 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 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
三
2021/10/10
1
一、“三步走” 发展战略
❖ 所谓发展战略,是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家对较长时期内经 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全局性的谋划。
❖ 它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长远 性和根本性的特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包括 战略目标的确定、战略步骤的设计、战略重 点的安排和战略方针的选择。战略目标是经 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关键。
2021/10/10
3
❖ 1964年周恩来所作的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宣布:“从第三个五 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 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 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 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 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并把 它作为在20世纪内奋斗的目标。
2021/10/10
17
2021/10/10
4
❖ 1975年,由邓小平主持起草,周恩来在四届 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这一 目标,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精神,鼓舞 了人民的斗志。
2021/10/10
5
❖ 由于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社 会主义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等重大问题缺 乏始终一贯的科学认识,使十一届三中全 会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历了曲折 的过程。
三步走战略PPT课件
2. 1964年12月21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 一次会议上第一次完整准确地提出了四个现代 化目标“两步走”的设想。
(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4. 1979年10月4日,邓小平第一次提出要修改原 先的现代化的具体目标,实行中国式的现代化。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步是从2010年到2020年实现国内
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第三步是从2020年到
9. 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第一次全面、系统地 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10.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的“三 步走”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第一步:从1981年到 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 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 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 1991年到20 世纪末,使 国民生产总 值再增长一 倍,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 水平
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根据国际
和国内情况及经济发展规律,我国决策 部门预测:到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 值达到95933亿美元,居世界第6位,人 口控制在12亿,人均产值800至1000美 元,居世界100位以内,人民生活达到 小康水平。原定的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 比1980年翻一番的任务也于1995年提前 完成。
这也已在1995年提前完成
三步战略的重点
邓小平提出了重点带动全局的思想。 他指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战 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 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把教育和科 技视为战略关键,并把它们放在优 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农业 交通
三步走_精品文档
三步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的挑战。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实现我们的目标。
三步走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它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步骤一:明确目标在解决问题或者实现目标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的明确性对于后续的行动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并专注于重要的事情。
要明确目标,我们可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我们想要实现什么?2.我们希望在什么时间内实现目标?3.为什么实现这个目标对我们重要?4.实现目标的方法或途径是什么?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我们自己的目标,并为后续的行动做好准备。
步骤二:制定计划一旦我们明确了目标,接下来就是制定计划。
计划是将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关键步骤。
一个好的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更加高效地实现目标。
制定计划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列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具体步骤:将目标分解为较小的任务,并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
2.确定时间线和截止日期:为每个任务设定时间限制,以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3.分配资源和责任:确定完成每个任务所需的资源,并将责任分配给相应的人员。
4.制定备选方案:在制定计划时,我们应该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并制定备选方案来应对这些挑战。
一个合理的计划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条理地行动,并增加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步骤三:执行行动计划只是一个开端,真正的挑战在于将计划转化为行动。
执行行动需要我们有决心、坚持和持续的努力。
在执行行动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专注于重要的事情:将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任务上,并避免被琐事分散注意力。
2.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反馈和调整:定期回顾和评估我们的行动,及时调整计划和策略,以适应变化的情况。
4.保持动力:通过奖励和自我激励方式来保持动力,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自己正面的肯定和鼓励。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阶段的目标与措施。
下面将从历史背景、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历史背景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渐摆脱了封闭和计划经济的束缚。
然而,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贫困和落后。
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避免过度依赖外资和国际市场,中国政府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1. 第一步:以农业为基础,工业化为重点第一步是从农业开始实现工业化。
在这个阶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农业生产和工业化进程。
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承包制度的实行和大规模引进外资技术。
2. 第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在这个阶段,政府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教育事业发展,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城市化、国企改革等。
3. 第三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三步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政府将重点放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环境保护和全球合作等方面。
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三步走发展战略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实施这个战略,中国成功地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工业化国家,并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这个战略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
总之,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不仅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坚实基础,而且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规定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邓小平总结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高瞻远瞩,为我们党和国家设计了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整套发展战略。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步骤和重点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战略步骤(1)“小康”目标的提出与“两步走”的设想1964年12月,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到1980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到20世纪末,将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这个两步走的四个现代化进程被迫中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后,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在1979年3月提出到20世纪末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
同年12月,他把这样的现代化水平称为“小康”。
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党中央制定了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第一步,前十年,即到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后十年,即到2000年,在新的基础上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再翻一番,人民物质生活达到小康。
前十年打基础,后十年高速发展。
(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全面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构想,在党的文件中将“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表达出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已经基本解决(1987年)。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均达到8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95年基本实现)。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思想,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蓝图。
这一战略指导思想的提出,为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一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第一步是农村现代化。
农村是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民是我们党的根基和力量源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
这一步的核心内容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第二步是城市现代化。
城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驱动力,城市化是现代化的标志。
我们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城镇化发展。
这一步的核心内容是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优化城市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建设智慧城市,形成富有活力和包容性的现代化城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第三步是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我们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生活改善这个中心任务,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由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
这一步的核心内容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完善经济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总结起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即为农村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这一发展战略既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着眼于长远发展,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们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为实现这一人民期待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让我们携手打造一个繁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是中国在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本文分析了该战略的背景介绍和目的意义,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性。
在详细阐述了三步走战略的具体实施步骤和阶段性目标,包括在不同阶段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性。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主要观点,强调了未来发展方向,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全面地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的重要意义,为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的指导。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国民经济、全面建设、强国、历史方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目标、观点总结、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
这一战略设想的提出,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旨在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和路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国民经济建设、政治制度改革、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我国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和挑战,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需要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这一设想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路径,有利于引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迈向新的历史高度。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加剧、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的实施将为我国长期繁荣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1.2 目的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实施新三步走战略可以更好地引领中国现代化进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
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34.“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邓小平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上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并回答中国现代化的蓝图如何构思时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不是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比如国民生产总值(GNP)人均1000美元,到那时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目标写入政治报告。
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明确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设想: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
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
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
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
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确立“三步走”发展战略。
“三步走”发展战略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第一,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统一。
邓小平把基本上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调整为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样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宏伟目标。
第二,坚持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相统一。
“三步走”发展战略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根本目的和归宿,每一步都有相应的表示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即“温饱型”、“小康型”和“比较富裕型”,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
第三,坚持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
“三步走”发展战略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要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国民经济发展的路子。
第四,坚持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与经济体制的改革相统一。
“三步走”战略是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相联系的。
实施社会主义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综合国力会大大增强。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及完善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及完善“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战略发展目标的表述,也被他称之为“我们战略发展的‘三步曲’”。
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理论,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到形成、成熟的较长过程。
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79年到1981年底。
主要是确立到20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和分前后两个十年两步走的战略步骤。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同前来我国访问的日本首相太平正芳举行会谈。
太平正芳曾在1960年池田内阁成立时出任官房长官,当时他提出了日本未来十年的收入倍增计划。
后来这一计划如期实现了。
在会谈中,太平首相向邓小平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根据自己独自的立场提出了宏伟的现代化规划,要把中国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是很低的。
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
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
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这是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现代化的量化了的目标。
后来,他多次提到这次讲话,说中国式的现代化、1000美元、小康社会这些概念都是在这次谈话中形成的。
当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二百多美元,邓小平同志据此推算,到20世纪末“要增加三倍”,才能达到1000美元的水平。
增加三倍也就是翻两番。
“翻两番”这个词是稍后才使用的。
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正式提出了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
三步走战略
三步走战略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党的十三大报告在论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时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核心和关键作用。
早在1975年6月,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他在会见一个美国代表团时就谈到: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家,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的工业、农业、科学技术这些方面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体系,使各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发展。
第二步是在这个世纪的末期达到现代化水平,就是接近或比较接近现在发达国家的水平。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著名的“小康”概念。
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还是很低的。
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
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的讲话中,转述了他与大平正芳会见时讲到的关于“小康”目标的设想。
当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二百几十美元,邓小平据此推算,到本世纪末达到1000美元,就要增加3倍。
这是他首次提出现代化的量化目标。
当时虽然没有使用“翻两番”这个词,但增加3倍,实际上就是翻两番。
同年12月25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经过二十年的时间,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达到小康水平,然后继续前进,逐步达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
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内容
三步走战略目标是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旨在逐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共同富裕。
以下是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内容: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三步走战略目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一步都有具体的指标和时间节点。
通过逐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加强社会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将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共同富裕。
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社会各方面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三步走战略目标还需要考虑一些重要因素。
首先,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关注社会公平和收入分配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最后,要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总之,三步走战略目标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规划,旨在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共同富裕。
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以及注重处理好重要因素的关系,三步走战略目标将逐步实现。
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易错点答案
《经济生活》易错知识点巩固训练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D 解析本题易错选B,最终支付“5 000元”是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不能看到这里有“支付”字样就理解为支付手段。
2、D3、D 解析本题易错选A,把美元汇率和人民币汇率混同。
100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减少,说明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
4、B 解析农场主都丰收导致农产品的供给量激增,但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小,会导致农产品严重供过于求,形成买方市场,B项正确。
5、C 解析本题易错选A。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
设某企业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X,那么商品总产量的变化可列式为:10×(1+X)=20,据此可知X=1,这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0%;由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商品价值量就不变,所以某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是20×4=80(万),据此可知C项正确。
6、C 解析本题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计算出2011年,在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的情况下,该商品的价值量:132÷(1+20%)=110元;第二步计算出2011年,该企业在劳动生产率提高10%的情况下的年产量:10万件×(1+10%)=11万件;第三步计算出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110元×11万件=1 210万元。
故本题选C项。
7、D 解析鸡肉和羊肉是互为替代品,鸡肉供给增加,鸡肉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①正确,③错误;同时会造成羊肉需求量减少,羊肉价格下降,②错误,④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回忆和调用价格与供求的双向制约关系,并准确把握互为替代品价格变化的影响。
8、A解析该题易错选B。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是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
9、C10、C解析该题易错选B、D。
原因是对恩格尔系数的内涵理解不准确。
恩格尔系数变小,说明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占的比重减少,这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C项正确。
中国经济“三步走”发展战略
中国经济“三步走”发展战略
中国政府的经济建设目标十分明确,这就是1987年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战略。
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这也已在1995年提前完成;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必须抓住牵动全局的关键问题,实施五大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海河经济、海洋经济、优势产业、区县经济、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两条基本途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改革要突出一个“活”字,激发全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力;开放要突出一个“争”字,争项目、争资金、争技术、争人才、争市场。
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一个根本保证:提高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关键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现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1/ 1。
2022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第1课时教案
教学课题:《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目标导航1.知识目标:⑴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的新要求。
⑵理解总体小康的特点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不平衡性。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案一小康的提出“小康社会”概念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涵义“小康”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是指比较富裕的、中等的、温饱有余的居民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状态。
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生活,是指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状况,是在解决温饱后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按照国际惯例来划分,小康生活大体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当今“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3月对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谈话中首先提出,此后,邓小平同志有多次重申“小康”概念,并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界定为达到小康。
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指哪三步?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90年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方案二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材料一: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九年级政治关注经济发展(1)
/ 家具网
咱/没这么容易の/当真以为从那里跑下来の人/这么容易被杀吗/|冷江の彩虹还在/不要因为这打扰恁の心情/|谭妙彤见马开还存在心思安慰她/心里又好笑又好气/本人又不相信没心没肺/这时候那里存在心情冷江美景/第八十四部分煞灵壹体|死到临头/还敢如此嚣张/|洞老三嗤 笑の着马开/面色阴沉而狰狞//)|纯文字||马开没存在被对方の话语而存在丝毫影响/它突然取出谭妙彤给它の极意玉/洞老三着马开手里の极意玉/眼睛里射出亮光/贪婪之色展露无遗/极意玉相信好东西/三十六洞里也唯存在老大拥存在壹些/想不到这少年居然也能拿出来/只不过 /这时候拿出来相信收买请求本人放过它吗?但相信很可惜の:杀咯它这东西也要落在它们手里/贪婪の目光注视马开手里の极意玉/就在它们眼里闪烁着光芒の时候/马开再次取出の东西让它们の呼吸都急促咯起来/连谭妙彤都忍不住侧目/煞丹/马开相信要做什么/煞丹/相信用煞 气炼制而成の药丸/煞气对修行者存在着莫大の伤害/可相信煞丹却不同/煞丹相信用特殊手段炼制の/把煞气の毁灭狂暴等等对修行者存在害の属性淬炼掉大半/余下の煞丹对修行者存在大补の作用/这可以算の上相信壹种另样の灵气/服用煞丹对修行者存在大用/煞气就如同壹佫 绝代美人/在没存在驱除那些不安分属性时/对她做点什么对方她很存在可能踹爆恁の蛋/可相信这囡人の狂暴被恁磨练の干净/变の温柔如水时/恁再对它做点什么/那就相信极大の享受咯/煞丹就相信被磨练后变成の温柔美人/灵气和煞气相信对立の/正常情况下修行者不能碰触煞 气/可当存在壹天能吸收煞气而无害时?那又会相信壹种怎么样の情况?对立の煞气刺激身体/反而会加速修炼/对修炼大存在补助/在青弥山の老疯子曾经说过:世人把世间精华分为煞灵贰气/但相信它们并不知道/煞气既相信灵气/灵气既相信煞气/对于绝大多数种族の修行者来说/ 灵气它们才能吸收/煞气相信它们の大敌/可对于壹些特殊の物种
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具体为:第一步到本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总目标。
“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三步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第一代领导人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首先,“三步走”战略不再把现代化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工业化上,而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四个方面并重。
其次,“三步走”战略还增加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即“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样,邓小平不再把新时期中国现代化的内容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上,还明确提出与之相匹配的全社会精神文明要求和国家政治制度上的要求。
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表述更加准确了。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精神文明建设,两者同时并举,在此基础上,最终建成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
并且,从国内看,邓小平排除其他因素对现代化建设的干扰和破坏,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解决了新时期中国经济建设的重心问题。
从国际上看,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国策下进行,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将会在更宽广的国际舞台上进行,使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互通有无。
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会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这也极大扩展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水平,为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步走战略PPT课件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4. 1979年10月4日,邓小平第一次提出要修改原 先的现代化的具体目标,实行中国式的现代化。
5.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提出了著名的“小康” 概念。
6.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分两步走 实现小康目标的战略设想。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中国化的小康
我们目前还是低水平的、不 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
城乡之间在实现小康目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差 距,农村是难点。从地区看,中国大陆31个省(直 辖市、自治区)中,有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小 康实现程度在90%以上,9个省市区在80%〜90%之间, 7个省市区不到80%。东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为98%, 中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4%,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
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
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
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邓小平设计的现代化目标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尊重客 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和深入 分析国内和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特别是注意生产 力发展的状态和发展规律,使战略目标的确定建立在积极、 稳妥而又可靠的基础上。从而有利于中华民族振兴崛起。
“三步走”发展战略
提出者
邓小平
提出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这也已在1995年提前完成
三步战略的重点
邓小平提出了重点带动全局的思想。 他指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战 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 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把教育和科 技视为战略关键,并把它们放在优 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
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规定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邓小平总结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高瞻远瞩,为我们党和国家设计了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整套发展战略。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步骤和重点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战略步骤(1)“小康”目标的提出与“两步走”的设想1964年12月,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到1980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到20世纪末,将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这个两步走的四个现代化进程被迫中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后,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在1979年3月提出到20世纪末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
同年12月,他把这样的现代化水平称为“小康”。
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党中央制定了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第一步,前十年,即到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后十年,即到2000年,在新的基础上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再翻一番,人民物质生活达到小康。
前十年打基础,后十年高速发展。
(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全面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构想,在党的文件中将“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表达出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已经基本解决(1987年)。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均达到8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95年基本实现)。
三步走战略
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党的十三大报告在论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时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核心和关键作用。
早在1975年6月,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他在会见一个美国代表团时就谈到: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家,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的工业、农业、科学技术这些方面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体系,使各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发展。
第二步是在这个世纪的末期达到现代化水平,就是接近或比较接近现在发达国家的水平。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著名的“小康”概念。
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还是很低的。
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
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的讲话中,转述了他与大平正芳会见时讲到的关于“小康”目标的设想。
当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二百几十美元,邓小平据此推算,到本世纪末达到1000美元,就要增加3倍。
这是他首次提出现代化的量化目标。
当时虽然没有使用“翻两番”这个词,但增加3倍,实际上就是翻两番。
同年12月25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经过二十年的时间,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达到小康水平,然后继续前进,逐步达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好三步走,成绩你就有第一步:掌握回答问题的理论武器,有了武器,你就从战略上藐视敌人。
第二步:已经考过和练过的,进行归类,注意不同设问和答题要求,从战术上重视敌人。
第三步:如果你已经完成前面两个部分,那么再来实战测试一下,感觉大不一样哦!思想政治模块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三个关键词货币、价格、消费)18个考点第一部分:掌握回答问题的理论武器,有了武器,你就从战略上藐视敌人本单元考点心中有数一、货币7(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3.货币的基本职能4.纸币及其发行量5.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二)信用工具和外汇6.信用工具7.外汇和汇率二、价格6(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1.价值决定价格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4.影响价格的因素(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5.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三、消费5(一)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2.消费类型3.消费结构(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4.消费心理5.正确的消费原则每个考点知识内涵和层次分明一、货币7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产生: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了解四个阶段: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3)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理解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基本职能(1)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充当此职能必须用现实中的货币。
(2)其它职能:货币除了两大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纸币及其发行量(1)纸币的含义: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3)不能任意发行的原因:纸币的发行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①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放行纸币。
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为限度(注: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
③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特别提醒:掌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5.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金钱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金钱)。
(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②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③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6.信用工具(1)信用卡:①含义: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②用途: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①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用途:转帐支票——付款单位开出转帐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上。
现金支票——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3)信用卡和支票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7.外汇和汇率(1)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外汇汇率的变化:①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②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一般来说,一国汇率降低,表明同量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币减少,则通常意味着本币升值或外币贬值;反之同理。
(4)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价格6(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1.价值决定价格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4.影响价格的因素1.2.4.合并掌握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1)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反过来,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商品价格与供求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3)价值决定价格:①商品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商场里的商品价格高低不等,首先是因为它们的价值量不同,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②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③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地位。
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如果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规律,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3)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5.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①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
②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
反之亦然。
③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反之亦然。
(2)对生产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就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反之就会增加产量。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商品生产者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及更多利润。
三、消费5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一)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①居民的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A消费水平受当前收入的影响;B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C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②物价水平。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
反之…。
2.消费类型3.消费结构(1)类型:①按消费对象不同: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如家政、维修等服务);②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贷款消费要考虑自已的收入状况)③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2)消费结构:①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②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③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4.消费心理5.正确的消费原则(1)消费心理: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2)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但过于节俭会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规模扩大);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尽量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第二步:已经考过和练过的,进行归类,注意不同设问和答题要求,从战术上重视敌人。
消费话题:1.省质检前训练9 第13(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和问题?结合材料二,请就如何提高消费水平,扩大消费需求,提几条合理化建议?”2.周考2 第39(3)“结合材料四分析我国家庭消费占GDP比重低的原因。
结合材料四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和宏观调控的角度对我国提高农村家庭消费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3.省质检前几点提醒材料 P7第5(1)“运用经济生活,说说我省为什么把扩大内需作为主要着力点?”4.周考5 第39(2题“请运用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说明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扩内需保增长的作用?”5.泉州市毕业班质量检查第39(2)题“假如你参与本次讨论,请描述上图所放映的经济信息,并就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经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