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服用酪酸菌制剂前后的肠道菌群变化_张达荣

合集下载

米雅BM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2例疗效观察

米雅BM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2例疗效观察

米雅BM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2例疗效观察作者:李玮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第20期[摘要] 目的:探讨米雅BM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将6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米雅BM制剂40 mg,每天3次,餐前口服,对照组予以安慰剂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2周后各种不适症状明显改善,平均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40.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米雅BM制剂;安慰剂[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7(b)-143-02我院2007年12月~2008年12月采用米雅BM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就诊的64例IBS患者,年龄18~65岁,平均(35.8±9.5)岁,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34.7±8.9)岁。

对照组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36.3±9.9)岁。

全部病例均符合2006年IBS RomeⅢ标准[1]。

试验前72 h停用解痉剂、胃肠动力相关性药物、微生态制剂、激素和胃肠肽抑制剂等药物,征求患者的意见自愿进行治疗。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米雅BM制剂40 mg,每天3次,餐前口服;对照组予以安慰剂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

1.3 观察项目及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部症状(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次数、粪便性状。

记录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症状分级标准,0级:无腹部症状,排便次数每天1~2次,粪便成形无黏液;1级:腹部症状轻微,稍加注意感觉症状,排便次数5次/d,粪便性状为稀便伴有少量黏液。

宫内节育器移位致肠易激综合征样症状1例

宫内节育器移位致肠易激综合征样症状1例

宫内节育器移位致肠易激综合征样症状1例常敏;方秀才;费贵军;范光升【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年(卷),期】2012(17)2【摘要】病例:患者女,42岁,因"反复排便前腹痛伴腹泻3年,加重1年"于2010年1月7日就诊于我院消化科,门诊初步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近3年来反复出现排便前脐周痛,伴便意和排便急迫感,解稀糊样便,2~3次/d,腹痛多于便后10 min内明显减轻,症状多持续数日,每年有超过半数的时间存在症状.近1年内患者腹泻程度加重,4~5次/d.于当地医院就诊,粪常规、腹部超声未发现异常.口服双歧杆菌后腹痛、腹泻减轻,停药后症状反复.病程中患者无发热、腹部包块、便血等,症状发作与月经无关.患者既往体健,平素饮食正常,精神睡眠可,小便正常,发病期间体质量下降1.5 kg.【总页数】2页(P127-128)【作者】常敏;方秀才;费贵军;范光升【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样症状的疗效观察 [J], 杨雪;康长明;李汉华;邱春华2.缓解期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易激综合征样症状研究进展 [J], 陈立;王承党3.从全面视角认识和处理缓解期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易激综合征样症状 [J], 齐晶晶;梁列新;费贵军;方秀才4.缓解期炎性肠病伴肠易激综合征样症状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曹明为;刘玉兰;马静静;董卫国5.低FODMAP饮食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易激综合征样症状的影响 [J], 倪紫微; 李娅; 周静; 徐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球菌三联 活 菌 片 (惠 州 市 九 惠 制 药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生产批号 B14302016251)400mg,口服,每日3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所有患者入选后均给予 饮食调整、适度运动、心理疏导等常规治疗。
国际消化病杂志2018年10月第38卷第5期 IntJDigDis,October25,2018,Vol.38,No.5
·345·
1.2.2 疗效评价及观察指标 4周后,根据患者临 床症状改 善 情 况 进 行 疗 效 评 价,为 避 免 评 价 误 差, 评价在盲态下进行,由2名不参与本研究的医生进 行疗效评 价。 疗 效 分 为 临 床 痊 愈、显 效、有 效 和 无 效4个标准,具体如下:患者腹痛、腹胀临床症状消 失,排便间隔在48h内,而且粪便性状正常为临床 痊愈;患者大 部 分 临 床 症 状 消 失,排 便 间 隔 在 72h 内,而且粪 便 性 状 基 本 正 常 为 显 效;患 者 临 床 症 状 有所改善,排 便 间 隔 超 过 72h,且 粪 便 性 状 干 结 为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为无效[6]。治疗有效包 括临床痊愈、显效和有效病例。计算并比较两组的 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抽取患者静 脉血,分离血浆,比较5HT 及丙二醛(MDA)、脂质 过氧化物(LPO)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其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IBSC 临床疗 效 显 示,观 察 组 治 疗 总 有 效 率 高 于对照组(90.9%比7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犘<0.05)。见表1。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χ2 犘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进展

收稿日期:2005-10-18作者简介:徐秀英(1963-),女,辽宁人,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沈阳市医学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胃肠道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特别是对功能性胃肠病和炎症性肠病有较深入的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进展徐秀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阳 110001)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70(2005)06-0003-02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 el sy ndrome,IBS)属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是一组表现为腹痛、腹胀、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又缺少形态学或生化学异常的综合征。

IBS 全球发病率很高,各地发病率在10%~20%之间。

目前,该病通用的诊断标准为罗马 标准,在诊断过程中不必进行过多的检查,如果患者年龄小于50岁,存在典型症状而没有报警症状,则可依据症状做出IBS 的诊断。

由于IBS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治疗比较困难。

因其临床症状多样,除了腹部症状外,还常伴有其他症状,如泌尿功能障碍、疲乏等,在治疗上常需联合用药。

此外,部分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问题,常常需要心理治疗,包括鼓励患者建立信心,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等。

目前,治疗IBS 药物主要包括调节胃肠功能的药物、调节内脏感觉的药物、抗抑郁和抗焦虑的药物、微生态制剂、中药及其他药物。

应根据症状的性质(腹泻或便秘)和严重程度(如疼痛、丧失劳动力),推荐分级治疗方法。

对以腹泻为主型IBS,一线治疗主要有饮食治疗和应用止泻药物,当疗效欠佳时,可以采用小剂量抗抑郁药作为二线治疗。

对于腹痛为主型IBS,一线治疗主要有解痉药和调节内脏感觉的药物;二线治疗药物有抗胆碱能药和小剂量抗抑郁药;如果疗效欠佳,可使用催眠疗法作为三线治疗,往往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对于便秘为主型IBS,一线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及饮食治疗;二线治疗包括促动力药、容积性泻剂、渗透性泻剂等[1]。

金双歧与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金双歧与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金双歧与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寇玉坤;张书玲;赵学义
【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药》
【年(卷),期】2004(011)005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为一种与胃肠功能改变有关,以慢性或复发性腹痛、腹泻、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症状而又缺乏胃肠道结构或生化异常的综合征。

目前治疗以心理治疗、调节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药物治疗为主。

本文观察了微生态活菌制剂金双歧和选择性胃肠道钙拮抗药匹维溴铵(得舒特)二者治疗IBS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寇玉坤;张书玲;赵学义
【作者单位】463900,河南省西平县人民医院;463900,河南省西平县人民医
院;463900,河南省西平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相关文献】
1.匹维溴铵与地衣芽孢杆菌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席智文
2.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郭丽娟
3.热敏灸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NGF、TNF-α的影响 [J], 徐蔚;费松柏;田爱霞;丁祥武;胡艳艳
4.醒脾升陷汤加味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杨广军
5.匹维溴铵、金双歧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J], 吴炎;孙瑜;康文全;林木贤;高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酪酸菌制剂、帕罗西汀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酪酸菌制剂、帕罗西汀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酪酸菌制剂、帕罗西汀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王宏地;蔡维国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00(022)007
【摘要】@@ 肠易激综合征(IBS)至今病因不明,临床上常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感觉过敏、精神因素、饮食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等关系密切.由于IBS症状、病因和发病机制各异,目前无特殊治疗.我科近年来应用酪酸菌制剂(米雅BM片)、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本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440-441)
【作者】王宏地;蔡维国
【作者单位】台州医院(317000);台州医院(3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酪酸菌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J], 吴泽生
2.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J], 张艳杰;高月秋;关大勇;刘红;沈桂杰;遆丹阳
3.柳氮磺吡啶、恩密达和酪酸菌制剂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J], 钟小勇
4.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服用酪酸菌制剂前后的肠道菌群变化 [J], 张达荣[1];董晓旭[2];包幼甫[3]
5.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服用酪酸菌制剂前后肠道菌群状况 [J], 张达荣;董晓旭;包幼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丁酸梭菌的特性和功效

丁酸梭菌的特性和功效

丁酸梭菌的特性和功效丁酸梭菌的特性和功效赵长昆1,齐树亭2(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130 )(河北工业大学海水利用中心,天津,300130)摘要:本文叙述了丁酸酸菌的特性、功能。

首先,介绍了丁酸梭菌的发现及形态,并且对其生理特性进行了描述。

然后,讲述丁酸梭菌的功效,重点陈述了它在肠道中的作用。

最后是丁酸梭菌应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需求,以及它诱人的产业化前景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丁酸梭菌;芽孢;益生菌;微生态学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ness ofclostridium butyricumZHAO changkun,QI shuting(Institute Of Chemical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300130)(Seawater Utilization Center Of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300130)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ness are reviewed.First,the discovery and morphology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is introducted,and also its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s described. Then,the effectiveness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is telled,and the function when it is in intestinal is importantly stated. The last part includes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practice requirements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application,and the tempting industrial prospect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it .Keywords:Clostridium butyricum;bacillus;probiotics;Micro-ecology1丁酸梭菌的发现和特性1.1发现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又名丁酸梭菌,是梭状芽孢菌属中的一个种。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匹维溴铵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匹维溴铵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临床常见的功能障碍性综合征,多因患者肠道功能紊乱所致[1]。

患者易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腹痛、腹胀、自身排便习惯与大便形状发生改变等临床症状,影响其正常生活及工作[2]。

腹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最为常见,大概占该疾病患者的65%以上。

该病的发病原因目前临床尚无确切定论,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病的发病和遗传因素、生活习惯、胃肠动力异常、精神、药物有密切的联系。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DOI:10.16662/ki.1674-0742.2021.10.104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匹维溴铵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林浩1,文剑波21.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消化内科,福建福州350000;2.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80[摘要]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匹维溴铵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于福建省立金山医院和广州南方医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5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匹维溴铵联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匹维溴铵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经6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整体恢复情况。

结果经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96.00%明显更高于对照组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5)。

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匹维溴铵能够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肠道内厌氧菌水平,降低需氧菌水平。

[关键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匹维溴铵;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中图分类号]R5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21)04(a)-0104-03Effect of Bifidobacterium Lactobacillus Triple Viable Bacteria Combined with Pinaverium Bromide on the Intestinal Flora of Patients with 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LIN Hao1,WEN Jianbo21.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Fujian Jinshan Hospital,Fuzhou,Fujian Province,350000China;2.The First Clinical Schoo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Province,51008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iple viable Bifidobacterium and Lactobacillus combined with pinaverium bromide on the intestinal flora of patients with 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Methods50patients with 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dmitted to Fujian Jinshan Hospital and Guangzhou Nanfang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7to October 2019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25cases)and control group(25cases)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ized control.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inaverium bromide and placebo,an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inaverium bromide and Lactobacillus bifidobacteria.After6weeks of treatment,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overall recover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6weeks of treatment,the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decreased,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 of96.00%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76.00%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329,P<0.05).Conclusion Bifidobacterium lactobacillus triple live bacteria combined with pinaverium bromide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ncrease the level of anaerobic bacteria in the intestinal tract,and reduce the level of aerobic bacteria.[Key words]Bifidobacterium Lactobacillus triple viable bacteria;Pinaverium bromide;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testinal flora[作者简介]林浩(1986-),男,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疾病。

利那洛肽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利那洛肽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 534 •Chia J Gastuenteui, 2522, Vol. 25, No. 9利那洛肽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 分析玉燕萍郑松柏**张闪王璐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科(200040)DOI : 14. 3969// issa. 1003C125• 4222.29. 054* 本文通信作者,Email : sovabail459@ 165. com背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 BS-C)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目前临床上常用治疗药物的效果欠佳,利那洛肽作为全球首个鸟昔酸环化酶C 激动剂,为IBS-C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目的:系统评价利那洛肽治疗IBS-C 患 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维普数据库、PubMed t Embase - Cochrane 图书馆等数据库,纳入有关利那洛肽治疗IBS-P 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 o 由3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研 究质量,对利那洛肽改善腹痛、完全自发性排便(CSBM )、首剂后24 h 内自发性排便(SBM )、充分缓解、便秘严重程度、IBS 严重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行meta 分析。

结果:最终共纳入6篇RCT,利那洛肽可改善IBS-P 患者腹 痛症状(RR = ).49,95% 0:8. 15 - 8 92)、CSBM( RR= 3. 03,95% CIm ~3. 82)、首剂后 24 h 内 SBM(RR =).24,55% 0:1.49 ~8.72)、充分缓解(RR=).63,95% 0:8 27 ~2.10)、便秘严重程度(RR = ).45,95 % 0:1.34~ 8.57)、、BS 严重程度(RR = 8.44,95% CI :. 36 ~ 8.57)。

利那洛肽腹泻和胀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安慰剂,但患者均能耐受。

结论:利那洛肽治疗IBS-P 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是治疗IBS-P 较为理想的药物。

抗生素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抗生素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抗生素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目前最常见的肠道功能性肠病。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肠道菌群的紊乱是潜在的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同时,关于其的治疗也涉及多方面,近几年,抗生素对IBS的肠道菌群的治疗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就抗生素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作一综述。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抗生素1、肠易激综合征(IBS)IBS是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有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或混合的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但缺乏生化、影像、内镜等异常改变。

该病发病率较高,在美国和欧洲发病率9%—22%,亚洲国家为4%—20%[1]。

以年轻女性患病率高[2],病程长,易反复,已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根据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不同,主要被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目前罗马III为诊断金标准,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涉及心理、生理、社会等因素;治疗根据患者本身症状特点制定治疗方案,以得到症状的缓解,最近,抗生素的应用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2、 IBS与肠道菌群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及其它微生物,细菌多达1000余种[1],正常情况下,肠道的细菌按照一定比例、数量与宿主处于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贯穿于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肠道的菌群主要分为3类:即共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如肠球菌、肠杆菌等;病原菌。

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2.1 IBS与小肠菌群正常小肠的菌落小于104 U/ml,主要为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小肠的上段运动强,细菌很难附着,所以,十二指肠和空肠内细菌较少,但当肠道动力失调时,进入小肠的细菌增多大于104 U/ml 或有革兰氏阴性菌或厌氧菌生长时,即可视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3]。

与SIBO相关的症状可表现为腹泻、便秘、贫血、消化不良等。

丁酸梭菌的简介及应用

丁酸梭菌的简介及应用

丁酸梭菌的简介及应用丁酸梭菌又名酪酸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丁酸菌。

是1933 年由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宫入近治博士首先发现并报告的,因此又名宫入菌。

分类归属于梭菌属,为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

1935年,俄罗斯微生物研究所Kingi miyairi博士从人的粪便和土壤中分离出丁酸梭菌,随后发现其厌氧培养的过滤物中含有较少的脂肪酸,具有极强的整肠作用,它可抑制肠道中的致病菌,促进肠道中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生长,1992年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在俄罗斯微生物研究所引进丁酸梭菌,并在中国定植,为中国微生物有益菌起到重大贡献。

简介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属于芽孢杆菌科,梭菌属,革兰氏阳性,有芽孢,孢子卵圆,偏心或次端生。

可抵抗不良环境。

丁酸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其直径为(0.6~1.2)×(3.0~7.0)µm,两端钝圆,中间部分轻度膨胀,细菌呈直杆状或稍有弯曲,单个或成对,短链,偶见有丝状菌体,周身鞭毛,能运动。

孢子卵圆,偏心或次端生。

革兰氏染色初培养的菌为阳性,菌稍长可变为阴性。

在琼脂平板上形成白色或奶油色的不规则圆形菌落,稍突,直径为1~3mm。

不水解明胶,不消化血清蛋白,能够发酵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等碳水化合物产酸,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产生淀粉酶,水解淀粉但不水解纤维素。

水解淀粉和糖类的最终代谢产物为丁酸、醋酸和乳酸,还发现有少量的丙酸、甲酸,硝酸盐还原实验均为阴性。

丁酸梭菌DNA的G+C含量的摩尔分数为27%~28%。

应用丁酸梭菌做为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应用,在动物肠道内可体现五大生物特性:一是促进动物肠道有益菌群(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的增殖和发育,抑制肠道内有害菌和腐败菌的生长、繁殖,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减少肠毒素的发生;二是在动物肠道内能产生B 族维生素、维生素K、淀粉酶等物质,具有保健作用;三是丁酸梭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丁酸是肠道上皮组织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主要营养物质;四是厌氧或者兼性厌氧芽孢杆菌,不受胃酸、胆汁酸等影响;五是对多种饲用抗生素有较强的耐受性,可配伍使用。

IBS-D诊断及治疗的潜在靶点——脂质、类花生酸及胆汁酸类差异代谢物

IBS-D诊断及治疗的潜在靶点——脂质、类花生酸及胆汁酸类差异代谢物

IBS -D 诊断及治疗的潜在靶点——脂质、类花生酸及胆汁酸类差异代谢物*于官正1,2, 李鸿1,2, 涂星1△, 张燕2, 杨宝2, 聂娟2(1湖北民族大学武陵山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湖北 恩施 445000;2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部,湖北 恩施 445000)[摘要] 目的:探讨多因素(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与醋酸直肠刺激及番泻叶灌胃)复合诱导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D )大鼠模型结肠组织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寻找IBS -D 诊断和治疗的潜在作用环节和靶点。

方法:将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ormal )组与模型(model )组,以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与直肠醋酸刺激及番泻叶灌胃诱导IBS -D 大鼠模型。

对大鼠进行一般行为学观察、粪便Bristol 评分、粪便含水量测定及腹部回缩反射(AWR )评分压力阈值并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 -Q -TOF -MS )技术测定大鼠肠组织内源性代谢物的表达,通过主成分分析(PCA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 -DA )筛选潜在差异代谢物,MetaboAnalyst 5.0进行代谢通路分析。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行为学评分与AWR 评分压力阈值显著降低(P <0.05),粪便Bristol 评分及粪便含水量显著升高(P <0.05),结肠组织上皮细胞未见脱落,无炎症细胞浸润,无水肿,肌纤维结构紧密,杯状细胞大小整齐,隐窝和绒毛无消融现象。

在大鼠结肠组织中鉴定出76个差异代谢物,包括磷脂酰乙醇胺、前列腺素E1、胆酸等,与甘油磷脂代谢和醚脂代谢等代谢通路密切相关。

结论: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与直肠醋酸刺激及番泻叶灌胃多因素复合诱导的IBS -D 大鼠模型具有典型的腹痛、腹泻等症状,且肠组织无病理学改变,高度拟合其临床特征。

脂质、类花生酸及胆汁酸类代谢物在IBS -D 大鼠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调节,可能是其发病的潜在靶点及临床诊疗可筛选的潜在指标。

西甲硅油乳剂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西甲硅油乳剂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西甲硅油乳剂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与西甲硅油乳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6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

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同症状治疗有效率以及胃肠症状评分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75.76%)(P<0.05)。

观察组腹胀与排便次数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痛与排便性状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胃肠症状评分与治疗前对照组胃肠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肠症状评分高于治疗后对照组胃肠症状评分(P<0.05)。

结论: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与西甲硅油乳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症状,有利于患者康复,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关键词: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西甲硅油乳剂;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肠道疾病之一,在欧美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5%,而在我国发病率约为5%,受临床症状影响就诊的患者仅有20%左右[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等,并伴有排便习惯和排便方式的改变,没有明显的肠道器官损伤,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很多,根据症状及病情的轻重,其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

本研究分析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与西甲硅油乳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6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

观察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25~63岁,平均(40.28±2.29)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4~65岁,平均(40.36±2.85)岁;纳入标准:(1)患者根据相关诊断标准被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2)影像学检查与其他生化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3)年龄>20岁且<80岁。

Meta分析评价益生菌制剂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

Meta分析评价益生菌制剂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
李德钦( 五华县中 医医院, 广东 五华 5 1 4 4 0 0 )
摘要 : 采用 Me t a 分析评价益生菌制剂对肠易激 综合 征f I B s 1 的临床疗效 通过检索 2 0 1 4年 1 月~ 2 0 1 5年 1 2月各大数 据库包括万方数据库 、 知 网数据库 、 维普数据库 、 P u b Me d数据库 、 国际 C o n h r a n e数据库 中的有关应 用益生菌治疗肠 文献和论文 , 并 依照一定标准 进行筛选 , 选取其 中的 1 0个 随机分组对照试验 . 共计患者 8 5 2例 , 然后 对其进行数据 学 Me t a 分析, 本次采用的数据分 析软件是 R e v M a n 5 . 0 。观察组 总体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总体有 效率 『 R R = 1 . 1 0 . 9 5 %C I ( 1 . 0 1 , 1 . 2 5 ) , P = 0 . 0 0 5 ] ; 腹泻改善情况 , 两组 总体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R R = 1 . 1 2 , 9 5 %C I ( 1 . 0 5 , 1 . 2 5 ) , P - O . 0 0 0 5 ] ; 腹痛改善 情况, 两组差异 总体具有 统计学意义 [ R R = 1 . 0 9 , 9 5 %C I ( 1 . 0 2 , 1 . 2 0 ) , P = O . 0 0 3 ] ; 腹胀 改善情况 , 两组总体差异无统 计学意
伤害 . 术后切 口出现粘 连也 比较 多见 . 不利 于患者 的身体康
复及接下来的治疗 。单纯宫腔镜 、 腹腔镜手术尽管 对输卵管 堵塞 的治疗 效果 比较好 。 然而无论 是官腔镜 还是腹 腔镜 . 其 优 点和缺 点都 比较 明显 . 而且不 同的输卯 管堵 塞患 者 . 其 手 术适应证也往往有所不 同嘲。 最近几年 . 大量 的临床实践都证 明[ 6 ] . 宫腔镜 与腹 腔镜联合手术 治疗 输卵管堵 塞的效果 比单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临床特征及利福昔明治疗效果初探目的应用氢气结合甲烷乳果糖呼气试验(LBT)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并初步探讨利福昔明对IBS-D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北医三院消化科门诊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D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应用LBT 检测1BS-D患者中SIBO发生率并分析IBS-D合并SIBO(IBS-P组)和不合并SIBO(IBS-N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LBT特点.应用利福昔明(0.4g,2次/d)对IBS-D患者进行4周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不同组患者临床症状和LBT变化.结果(1)共纳入84例IBS-D患者和2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IBS-D中SIBO发生率为41.67%(35/84),其中单纯氢气呼气试验阳性者27例(77.14%),单纯甲烷呼气试验阳性者5例(14.29%),二者均阳性者3例(8.57%).(2) IBS-P组的体质量指数(BMI)低于IBS-N组[(21.61±0.57)比(23.44±0.54)kg/m2,P<0.05],最多排便次数少于IBS-N组[(3.85±0.23)比(4.88±0.35)次/d,P<0.05].(3)IBS-P组、IBS-N组和对照组的口盲传输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S-P组小肠段和结肠段呼气中氢气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IBS-N组,小肠段和结肠段(160 min处)甲烷丰度高于IBS-N组(均P <0.05).(4) IBS-P组、IBS-N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呼气氢气丰度和甲烷丰度无显著线性相关(均r<0.35,P>0.05).(5)IBS-P组接受利福昔明治疗13例,治疗后患者腹痛、腹胀、粪便性状、排便次数和排便不满意度显著好转(均P<0.05);IBS-N组接受治疗8例,患者粪便性状、排便次数和排便不满意度较治疗前好转(均P<0.05).(6) IBS-P组患者利福昔明治疗后LBT转阴率为5/13,各时间点呼气中氢气丰度均下降,结肠段(120 min处)更为显著[(34.54±7.32)×10-6比(52.23±9.40)×10-6,P<0.05];各时间点呼气中甲烷丰度亦有下降,小肠段(80 min处)最为显著[(8.54±0.95) ×10-6比(11.31±0.94)×10-6,P <0.05].结论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D患者中约41.67%存在SIBO,氢气结合甲烷LBT较单纯氢气LBT具有更好的检出率;合并SIBO会影响IBS-D患者的营养状况;利福昔明可以显著改善合并SIBO的IBS-D患者的整体临床症状,降低呼气中氢气与甲烷丰度,但对不合并SIBO的IBS-D患者仅对腹泻症状有改善;两组的肠道菌群构成可能存在差异.刊名:中华医学杂志 ISTICPKUJournal: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年,卷(期):2016, 96(24)。

肠道产酪酸菌与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2008年6月5日

肠道产酪酸菌与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2008年6月5日

肠道产酪酸菌与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伴随腹泻等排便习惯改变。

世界各地流行病学研究报道显示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

西方国家人群患病率达10%~20%,我国的一项按罗马II标准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社区人群IBS患病率5.7%,其中22%曾因IBS症状而就诊[1]。

据上海姚敏教授等[2]随机对我国南方16727名城市中小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南方青少年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患病率为53.29%。

IBS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目前,IBS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抗菌药治疗,越治越重。

IBS是值得重视的临床与社会问题。

冷凉、喝酒性腹泻是指受凉、食用冷凉食物或喝酒后出现的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或以上症状加重,在临床上一般被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中国肠健康促进会和青岛市微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调查到并记录详细病史的629例慢性腹泻患者分析发现,冷凉、喝酒性腹泻占慢性腹泻患者的43.8%。

目前,最近免疫学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除了遗传因素之外,与肠道菌群失调,肠道产酪酸菌减少,酪酸匮乏密切相关。

目前,医学微生态学研究表明[3~7]产酪酸菌是肠道健康第一菌,酪酸是肠道健康第一酸,酪酸是结肠能量代谢,再生修复和免疫平衡所必需的第一重要物质,来源于肠内产酪酸菌,若肠内产酪酸菌匮乏时,酪酸分泌不足,一方面会引起结肠能量代谢和再生修复障碍,另一方面又会引起免疫功能紊乱,IL-1β、TNF-α、IL-8等致炎症因子异常表达,造成肠黏膜发炎、溃疡,而患冷凉、喝酒泻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肠癌等病。

酪酸对肠道健康起重要作用,产酪酸菌的生物学及医学意义正引起很多研究工作者的兴趣,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关于肠道产酪酸菌群组成及酪酸调控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肠道产酪酸菌及其酪酸产生、食物或日粮及宿主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将会进一步阐明,而调控肠道酪酸产量的新型益生菌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8]。

Bmal1通过肠嗜铬细胞及其TPH1

Bmal1通过肠嗜铬细胞及其TPH1

·论 著·Bmal1通过肠嗜铬细胞及其TPH1⁃5⁃HT信号通路参与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曾玮玮1# 王彦钧1# 邹 路1 何雨芩1 肖世莉1 王 静1 乔 丹1 赵 蓉1王 斌1 赵 媚2 陈东风1 王 帅3& 杨 敏1&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1(40004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2 广州中医药大学分子节律与代谢研究所3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生与生物钟节律紊乱有关,IBS症状常具有昼夜波动等节律紊乱特征。

肠嗜铬细胞(EC细胞)及其色氨酸羟化酶⁃1(TPH1)⁃5⁃羟色胺(5⁃HT)信号通路是目前公认的参与IBS发生的关键病理生理学机制。

目的:探讨生物钟核心基因Bmal1是否通过调控EC细胞及其TPH1⁃5⁃HT信号通路参与IBS的发生。

方法:采用IBS模型和对照Sprague⁃Dawley大鼠以及Bmal1肠道特异性敲除(Bmal1△IEC)和野生型(WT)C57BL/6小鼠进行研究。

以连续单一刺激方法建立IBS模型。

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肠Bmal1、EC细胞嗜铬粒蛋白A(CgA)、TPH1和5⁃HT表达。

结果:大鼠实验:Bmal1主要表达于结肠上皮细胞,在EC细胞中亦有表达。

与对照组相比,授时因子时间点(ZT)ZT8:00和ZT24:00时,IBS模型组结肠Bmal1表达明显增高,且模型组ZT8:00的Bmal1表达明显高于ZT16:00和ZT2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小鼠实验:与WT组相比,Bmal1△IEC组结肠EC细胞数量明显减少,TPH1、5⁃HT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IBS模型大鼠结肠生物钟基因Bmal1的表达存在昼夜异常波动,Bmal1表达的昼夜紊乱可通过EC细胞及其TPH1⁃5⁃HT信号通路参与IBS的发生。

关键词 生物钟; 昼夜节律; 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位样蛋白⁃1; 肠易激综合征; 肠嗜铬细胞; 色氨酸羟化酶⁃1; 5⁃羟色胺Mechanism of Bmal1 Involved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via TPH1⁃5⁃HT Signaling Pathway in Enterochromaffin Cells ZENG Weiwei1, WANG Yanjun1, ZOU Lu1, HE Yuqin1, XIAO Shili1, WANG Jing1, QIAO Dan1, ZHAO Rong1, WANG Bin1, ZHAO Mei2, CHEN Dongfeng1, WANG Shuai3, YANG Min1. 1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Daping Hospital, Army Medical Center of PLA,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2); 2Key Lab of Mental Health,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3Institute of Molecular Rhythm and Metabolism,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Co⁃correspondence to:YANGMin,Email:*********************;WANGShuai,Email:*************** Background: Disrupted circadian rhythm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In some IBS patients, the symptoms may present with circadian fluctuations. Enterochromaffin cells (EC cells) and tryptophan hydroxylase 1 (TPH1)⁃5⁃hydroxytryptamine (5⁃HT) signaling pathway are currently recognized as the key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IBS. Aims:To explore whether Bmal1, the core circadian clock gene, is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of IBS by regulating TPH1⁃5⁃HT signaling pathway in EC cells. Methods:Normal Sprague⁃Dawley (SD) rats and IBS⁃model SD rats, as well as wild type (WT) and intestine⁃specific Bmal1 knockout (Bmal1△IEC) C57BL/6 mice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IBS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method of single prolonged stress. Colonic expressions of Bmal1, TPH1, 5⁃HT, and chromogranin A (CgA) in EC cell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Results:Results of rats experiment: Bmal1 was prominently expressed in colonic epithelial cells, and it could also be found in EC cells.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Bmal1 in colon of IBS mode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zeitgeber time (ZT) points ZT8:00 and ZT24:00 (all P<0.05). Furthermore, within the IBS model group, expression of Bmal1 DOI: 10.3969/j.issn.1008⁃7125.2022.06.001*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STB2022NSCQ⁃MSX1508);重庆市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cstc2018jcyjAX0620);陆军军医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专项项目(2022XLC07);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计划(2019XLC3062)#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曾玮玮,Email:*********************;王彦钧,Email:****************&本文共同通信作者:杨敏,Email:*********************;王帅,Email:***************at ZT8:00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an that at ZT16:00 and ZT24:00 (all P<0.05). Results of mice experiment: Compared with WT group, the number of EC cells, and the expressions of TPH1 and 5⁃HT in colon of Bmal1△IEC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reduced (all P<0.05). Conclusions:Expression of the colon clock gene Bmal1 in IBS model rats has circadian disruptions. The disrupted Bmal1 expression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BS via TPH1⁃5⁃HT signaling pathway in EC cells. Key words Circadian Clocks; Circadian Rhythm; 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Protein 1;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Enterochromaffin Cells; Tryptophan Hydroxylase 1; 5⁃Hydroxytryptamine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以腹痛伴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且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的常见肠⁃脑互动异常疾病[1]。

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

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

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IBS是临床常见的一组以腹痛、腹胀、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2003年我国即制订了IBS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2007年又进行了修订。

近些年来国内外对于IBS的诊治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我国学者对于IBS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不断深入,获得了不少国人的资料。

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的研究资料和国际最新的共识意见,对我国IBS共识意见进行更新。

本共识意见分为定义与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4个部分,共28条。

共识意见的修订采用了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

首先成立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专家在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起草共识意见初稿(共33个条目)。

核心专家针对初稿面对面地进行了讨论,确定了30个条目供全国相关领域28位专家网上投票。

经过两轮投票并参照专家建议进行修改,2015年8月15日组织全国28位专家在上海召开会议,会议上专家们对共识意见稿进行充分讨论,直至达成共识意见;共修改10条,删除3条,增加1条。

共识意见分为6个推荐级别:A+,非常同意;A,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完全不同意。

证据分为4个等级:高质量,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影响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很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极低质量,任何评估结果都很不确定。

定义与流行病学1.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症状多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频率和(或)性状]的改变,缺乏临床常规检查可发现的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

证据等级:高质量7.4%,中等质量88.9%,低质量3.7%。

推荐级别:A+64.3%,A 28.6%,A-7.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