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临床药理学重点
临床药理学重点(中国医科大学临床药学)
临床药理学重点第1章绪论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是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的学科。
2、临床药理学与基础药理学的区别基础药理学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临床药理学以人体为研究对象。
3、研究内容:安全性、临床药动学、临床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
1.安全性研究2.临床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与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3.临床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4.毒理学研究(Toxicology)5.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6.药物相互作用研究(Drug interaction)4、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1.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2.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3.市场药物的再评价4.治疗药物检测5.药物不良反应监察5、临床药动学的研究:①I 期临床试验中,测定健康受试者药动学参数;②新药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研究;③治疗药物监测(TDM);④研究疾病状态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
6、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什么是合理用药?):安全、有效、经济、规范7.临床试验:Ⅰ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Ⅳ期临床试验8.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概念:是在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现代化检测、分析技术,测定患者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根据血药浓度与药效的相关模式,阐明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系,从而通过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拟订合理的给药方案、诊断药物过量中毒、判断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等,以达到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第二章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不能通过细胞膜。
游离型药物有药理活性,能通过细胞膜分布至体内组织。
1.药物的吸收:消化道吸收;肌肉或皮下注射部位吸收皮肤吸收;肺吸收吸入给药2.药代动力学参数:a.半衰期(half-life)t1/2: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b.表现分布容积:假设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和体液中均匀分布时,药物分布所需要的空间,是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间的一个比值c.清除率:是单位时间内机体清除药物的能力d.药-时曲线下面积(AUC)AUC0∝→指药物从零时间至所有原形药物全部消除这一段时间的药-时曲线下总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e.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是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的一种量度。
执业药师《临床药理学》考试重点
执业药师《临床药理学》考试重点执业药师《临床药理学》考试重点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执业药师《临床药理学》考试重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1、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药理作用:本类药物属于选择性激动β2受体,使支气管、子宫和血管平滑肌松弛。
具有较强的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作用;对炎症细胞的作用。
临床应用:以气雾吸入给药,可迅速缓解哮喘急性症状、口服给药起效较慢,有一定得心脏反应,一般用于频发性或慢性哮喘的症状控制和预防作用、静注或静滴的平喘作用持续时间短,骨骼肌和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较多见,仅用于病情紧急需要即刻缓解气道痉挛者。
不良反应:骨骼肌震颤心脏反应代谢紊乱长期用药可产生耐受性,使疗效降低。
2、快速缓解症状的平喘药物方案:首选吸入中效的β2激动剂或吸入长效β2激动剂如福莫特罗与沙美特罗;吸入性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铵,联合β2激动剂吸入治疗;轻中度哮喘发作时,可口服茶碱或控释型茶碱 ;哮喘急性严重发作及对口服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迟缓时,常需要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用药1、胰岛素:1)、I、II型糖尿病的用药特点不良反应: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胰岛素耐受性局部脂肪萎缩,股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注射胰岛素口服降血糖药——磺酰脲类药物(可以促胰岛素分泌)的使用时间和给药剂量:起效快,维持长,一天2次,剂量小,毒性小3、双胍类:(什么情况下不能使用)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
注:苯乙双胍易引起乳酸性酸中毒而逐渐淘汰,而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为苯乙双胍的1/50,我国广发使用二甲双胍α-葡萄糖甘酶抑制剂定义:是一类以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目的的药物。
以阿卡波糖为代表。
药理作用与机制:在小肠中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阻止1,4-糖苷键水解,使淀粉、麦芽糖、蔗糖等水解产生葡萄糖减少,因而延缓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临床药理学概要复习重点
临床药理学概要复习重点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临床药理学的概要复重点,帮助研究者快速回顾相关知识点。
药理学基础知识
- 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
-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 药物动力学和药物动力学参数
临床应用常见药物
- 降血压药和心血管药物
- 抗生素和抗菌药物
- 解热镇痛药和抗炎药物
- 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物
- 免疫调节药物
药物副作用与风险评估
- 药物副作用分类与常见副作用
- 药物相互作用与禁忌
个体差异与药物治疗个体化
- 个体差异对药物反应的影响
- 个体化药物治疗与基因检测
质量控制与合理用药
- 药物质量控制与审批
- 药物合理使用与临床指南
药理学研究方法与新药临床试验- 药物研究的基础与设计原则
- 新药临床试验的步骤和法规要求
药物安全和监测
- 药物安全监测与不良反应报告
- 药物合理使用与警示信息
以上是临床药理学概要复习的重点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需更加详细的知识,建议参考相关教材和参加课堂讲解。
祝您学习顺利!。
临床药理学重点总结
临床药理学重点总结1.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吸收:指药物进入体内的过程,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皮肤吸收等途径。
吸收受药物的溶解度、分子大小、离子性等因素影响。
-药物的分布:指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和器官的分布情况。
药物的分布受体内的蛋白结合和脂溶性等特性影响。
-药物的代谢: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通常发生在肝脏中。
药物代谢可分为相位Ⅰ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和相位Ⅱ反应(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
-药物的排泄:指药物从体内被排除的过程,主要通过肾脏进行排泄。
2.药物的作用机制:-受体介导的作用:药物与特定的受体结合,使受体发生变化,进而引起药效。
-酶介导的作用:药物通过抑制或激活特定的酶,改变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
-离子通道调节剂:药物通过调节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影响细胞内的离子平衡。
-细胞膜传导调节:药物通过影响细胞膜上的离子泵和转运体,改变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
3.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速率、生物利用度、药物的半衰期等。
-药效学:研究药物的治疗效果、副作用、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等。
包括药物的最大效应、有效浓度、剂量反应曲线等。
4.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药物之间相互影响、干扰或增强药效的现象。
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包括药物共同作用的增强或减弱、药物代谢酶的相互抑制或诱导等。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药物与特定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5.药物治疗的个体差异:-遗传因素:不同个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药物靶点的敏感性等方面会有差异,导致药物反应的差异。
-年龄性别差异: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有差异,同样,不同性别的人也会有差异。
-疾病状态:一些疾病状态下,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可能发生改变,对药物的反应也会有影响。
综上所述,了解临床药理学的重点内容,对于学习合理用药和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药理学第41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
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Streptomycin) 由链霉菌培养液提取得到,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亦是第一个抗结核药。 1. 抗菌谱:对结核杆菌、G-杆菌作用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2. 耐药性:细菌对链霉素易产生耐药性 3. 临床应用:(1)土拉菌病、鼠疫——首选
(2)结核病:+ 其他抗结核药 (3)细菌性心内膜炎:+ 青霉素 (4)布鲁菌病:+ 四环素 4. 不良反应:耳毒性最常见(前庭损害为主),其次为肌毒性,过敏性休克,亦有肾毒性,已少用。
抗菌特性: • 静止期快速杀菌药 • 杀菌活性与持续时间呈剂量依赖性 • 对需氧菌抗菌活性强,对厌氧菌无效 • 抗生素后效应长 • 首次接触效应 • 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
(四)抗菌机制
抑制细菌核糖体循环中的多个环节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杀菌 通过离子吸附作用附着于细菌表面造成胞膜缺损,通透性增加,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导致细 菌死亡
阿米卡星 1.抗菌谱最广的氨基糖苷类,对结核、绿脓杆菌均有效 2.对钝化酶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 3.用于对常用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的感染——首选
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注意事项:
毒性大,严格控制剂量与疗程 1.老年人和儿童用药:
对老年人G-感染首选头孢菌素或广谱青霉素严重感染可联合氨基糖苷类,但应减少剂量儿童应避 免使用 2.注意早期中毒症状: 监测听力、检查肾功。因其分布在细胞外液,腹泻、脱水患者尽量避免使用,否则毒性会增加
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起始、延伸、终止) —— 静止期杀菌药
1.抑制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2.阻止肽链延伸:选择性与30S亚基上靶蛋白结合(P10),使mRNA上的密码错译,合成异常、无
功能的蛋白质; 3.阻止肽链释放:阻碍释放因子(R)与核蛋白体A位结合,使已合成的肽链不能释放; 4.抑制70S核蛋白体的解离:使菌体内核蛋白体循环利用受阻,造成菌体内核蛋白体的耗竭。 5.增加膜通透性:离子吸附作用
临床药理学重点(完整版)
1.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指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
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稽查,记录,总结和报告。
其目的在于保证临床试验过程的规范,结果科学可靠。
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2.时辰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的内源性周期节律变化关系的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时辰药动学和时辰药效学。
3.不良反应(ADR):正常剂量的药品用于人体作为预防,诊断,诊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用途时出现的有害的或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4.药物警戒:指发现,评价,认识及预防药品不良反应或其他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其涉及的不仅是药品的不良反应,还有与药品相关的问题。
5.药物相互作用:广义上是指联合用药时,所发生的疗效变化。
其结果只有两种可能性:作用加强或作用减弱。
6.药物滥用:指非医疗目的地使用具有致依赖性潜能的精神活性物质的行为。
7.药物依赖性:是精神活性药物的一种特殊毒性,指在这类药物滥用的条件下,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
主要表现为欲求定期地或持续地强迫性用药,以期体验用药后的精神效应,或避免停用药物所引起的严重身体不适和痛苦。
可伴有或不伴有对该种滥用药物的耐受性。
一、药物临床试验分期及各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
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通过研究人体对药物耐受程度并通过药物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新药的Ⅱ期临床试验提供安全有效的合理试验方案。
Ⅱ期临床试验是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确定适应证,临床药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方法、每日给药次数等,评价其不良反应,并提供防治方法。
Ⅲ期临床试验是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中申请获得批准提供充分的依据。
Ⅳ期临床试验:又称上市后监察。
临床药理学知识重点概述
临床药理学一绪论临床药理学:是一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新药临床试验、生物等效性试验)、市场药物的再评价、临床合理用药/个体化用药、教学培训咨询服务生物等效性实验:比较被试试剂与参比实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其等效性新药用药方案:取决于I期药动学药物基因组学:从单基因的角度研究遗传因素对药物代谢和药物反应的影响,特别是遗传因素引起的异常药物反应三遗传与临床用药遗传多态性:在一群体中由于多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作用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决定的表型或基因型,一般认为每种变异频率超过1%基因频率:群体中某一基因座上突变基因的频率UMs(活性酶基因多拷贝)、EMs IMs(正常型基因纯合子or杂合子)、PMs(突变型基因纯合子)异喹胍羟化代谢多态性:CYP2D6,去甲替林(U、E、P),氟西汀普罗帕酮联用(竞争性抑制),可待因(转化为治疗作用的吗啡)S-MP羟化代谢多态性:CYP2C类(这里讨论2C19),奥美拉唑,地西泮,苯巴比妥N-乙酰转移酶:肼和芳香胺类药物清除,NAT-2基因变异,异烟肼(代谢后肝毒性),肼屈嗪,普鲁卡因胺,柳氮磺胺吡啶甲基转移酶G6PD:NADPH的重要来源,溶血(抗疟药),显性遗传受体遗传多态:华法林耐受性,恶性高热(吸入氟烷),胰岛素耐受,氨基糖苷耳聋四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临床用药本章案例:反应停、己烯雌酚、NSAIDs(关闭胎儿动脉导管)、氯霉素(灰婴综合征)、红霉素(乳汁中特别多)胚胎期:三个月前。
致畸危险期:2-8周妊娠期用药分类:A 已证实无不良影响B 未证实对胎儿有害C 无充分研究,或对动物胎儿有影响,但对人体尚无报告D 可能对胎儿有害,但治疗疾病必要性超过危害E 禁用!药物致畸的必要条件:畸形少见奇特,用药时间吻合,畸形与母体疾病关联极小,文献有同样资料报告,动物实验已证实孕妇用药原则:尽量避免减少用药,注意有效性和安全性(四环素、红霉素、地高辛、锂盐、抗癫痫药)乳汁:PH低于血浆,脂溶性高于血浆乳婴不良反应:超敏和神经毒性(微量吗啡、氯丙嗪)、溶血黄疸核黄疸(Vk、磺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非那西丁、长效磺胺)解决办法:避开血药浓度峰值、停止哺乳乳儿:抗菌药可产生耐药菌株,中枢抑制药产生戒断症状,NSAIDs五小儿临床用药药效学特点:1、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敏感型增高,智力发育障碍(中枢抑制药),毒性反应(抗组胺药,氨茶碱,氨基苷)2、水盐代谢平衡能力差,钙盐代谢旺盛(苯妥英钠、四环素)3、遗传性疾病G6PD缺乏(磺胺,抗疟)4、内分泌及营养5、免疫反应:抗生素与耐药、新生儿过敏发生率低影响小儿用药的因素:1、母亲用药与新生儿:撤药综合征(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母体用药防治新生儿疾患(倍他米松)2、用药依从性小儿给药剂量的计算:1、体重法:按成人剂量计算得每公斤剂量,对年幼儿偏小,对年长儿偏大2、体表面积:不适于新生儿和小婴儿(偏大)六老年人临床用药用药特点:多,主观性强,个体差异大,依从性差老年人对药物吸收虽有减少,但增龄后药物消除也减慢,所以最后血药浓度无明显改变。
《临床药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临床药理学重点知识总结一.绪论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不一定考,但要知道)主要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重要,老师读了一遍):其核心是保障受试者与患者的权利,保证临床试验的科学性。
临床药理学的主要内容:临床药效学(clinical pharmacodynamics):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临床药动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临床药物试验(clinical trails)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所出现的复合效应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首要任务②对ADR进行监督与调研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临床试验的三项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③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我国的新药临床试验分期Ⅰ期临床试验是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主要目的是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提出新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
对象:健康人II期临床试验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临床试验。
其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证,了解药物的毒副反应,对该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
对象:靶疾病的患者Ⅲ期临床试验是Ⅱ期临床试验的延续,目的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要求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除增加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之外,还应扩大临床试验单位。
(完整)临床药理学考试重点
临床药理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交叉学科.其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毒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性质、机制及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及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为目的。
(P1)▲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临床药动学,是药动学的分支.它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ADME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P9)▲半衰期(t):通常指药物的血浆消除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P19) 1/2▲等比转运:药物转运呈指数衰减,单位时间内转运的百分比不变,即等比转运.▲等量转运:转运速度与剂量或浓度无关,按恒量转运,即等量转运.▲表观分布容积:是指体内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推算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
(P20)▲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程度和速度。
(P2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指血药浓度数据(纵坐标)对时间(横坐标)作图,所得曲线下面积。
▲总体清除率(TBCL):又称血浆清除率,指体内诸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治疗药物监测(TDM):又称临床药动学监测(CPM),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P28)▲受体调节:若受体的调节性改变只表现为数量(或密度)的增加与减少,则分别称之为上调和下调。
受体拮抗药长期应用则会引起受体上调和增敏,一旦停用则有反跳现象。
(P44)▲时辰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的内源性周期节律变化关系的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研究机体的生物节律对药物作用或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即时辰药动学;2.研究药物在机体生物节律的影响下对机体的作用,即时辰药效学。
临床药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
临床药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
临床药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特性,如吸收速率、分布范围、代谢速率和排泄途径等。
2. 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药物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生物体的影响机制,了解药物的作用靶点、影响途径和生物效应,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
3. 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研究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了解药物引起的毒性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机制,预测和减少药物使用中的潜在风险。
4. 个体差异和药物治疗的个体化:研究个体差异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以及个体差异对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推动药物治疗的个体化和精准化。
5.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与食物、饮料等的相互作用,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影响,预防和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效应。
6. 药物疗效评价和药物安全性评估:研究药物的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估方法,包括治疗效果评估、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不良事件监测等,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7. 新药研发和药物优化:研究新药的发现、设计和优化方法,包括药物活性筛选、结构优化、药物动力学研究等,推动新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
临床药理学重点
临床药理学重点临床药理学是研究各种药物在人体内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对药物治疗方案合理性进行评估和制定的学科。
对于医学人员来说,熟练掌握临床药理学的重点内容,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临床药理学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一系列酶系统代谢成代谢产物,以便更好地被身体吸收和利用。
掌握药物代谢的规律和特点,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其合理选择用药剂量和使用时间,减少用药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2.药理学作用和副作用药理学作用和副作用是临床药理学的关键环节。
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都取决于药物作用的强弱和药物在体内的累积程度。
因此,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副作用对于医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熟悉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选择药物,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一些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3.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很多人在用药过程中很容易忽略的一点,但却是十分重要的。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多种药物在体内混合使用时会发生的药理性和生物化学性交互作用,从而可能最终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药物的毒性反应。
医生必须熟悉各种药物的相互作用规律,合理地进行用药组合,以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药物使用时带来的不良影响。
4.药物相关的临床问题药物相关的临床问题,如输注药物的方法、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以及对于不同人群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都需要医生掌握。
这些问题都与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因此,医生需要熟悉各种药物临床问题的相关知识,确保每个患者都能够安全、有效地接受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临床药理学重点内容的掌握对于医学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临床实践中,良好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药物选择和用药方案制定,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1临床药理学重点
41临床药理学重点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概念: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毒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等。
主要任务: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
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药效学研究,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毒理学研究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Ⅱ期临床试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Ⅲ期临床试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应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安全性;Ⅳ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监测。
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罕见不良反应)。
5、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定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注意:一般所谓的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药在人体内相遇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临床药理学的职能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上市后药物的再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承担临床药理教学与培训工作,开展临床药理服务新药的临床药理评价概念:新药指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已生产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证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亦按新药管理。
临床试验方法学临床试验中影响试验结果三种因素:①疾病本身的变异性;②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或应用其他药物;③病人和研究者的偏因,即主观性。
临床药理学试验中也必须遵循“重复、随机、对照”三项基本原则。
TDM: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检测病人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临床药理学重点总结(注意不是药理学哦)
临床试验的三项基本原则: Fisher 三原则
重复、随机、对照
一、对照
1. 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将受试对象随机、均衡地分为二组或多组,各组分别用药进行比较
2. 交叉对照试验:在同一患者进行自身对照试验,也可在不同患者中进行组间交叉对照试
验
3. 序贯对照试验:将受试者配对后随机分配到两个处理组,每得到一对试验结果就进行一
时辰药动学:研究机体的生物节律对药物作用或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研究药动学参数的昼夜节律变化时辰药效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生物节律的影响下对机体的作用相同剂量,给药时间不同,机体的反应性会有差别,即药效存在差别
时辰药理学主要特点:在有机体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下考虑药物作用。
主要研究目的:根据药物疗效、毒性及其代谢的时间节律选择最佳用药时间,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
绪论
临床药理学( clinical pharmacology ): 是药理学学科的分支,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
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
实验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间的桥梁,医学和药学领域,是一门边缘学科.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性质和机制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药物毒副作用
④避免用高浓度溶液。
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药物选择:明确指征、减少药物种类,恰当选择药物及剂型、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最佳剂量。给药方案应个体化,必要时应TDM 。恰当联合用药。掌握用药最佳时间,疗程不宜过长,长期用药应定期随访。控制嗜好与饮食,减少和控制应用补养药。提高对用药的依从性。
老年人慎用药物
首关效应
舌下给药:适合经胃肠道吸收时被破坏或首关效应明显的药物
临床药理学(整稿打印)
临床药理学考纲考点归纳第一部分绪论一、掌握临床药理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及主要职能;新药的临床药理评价。
1、临床药理学主要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临床药理学的主要内容:①临床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②临床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③毒理学研究或药物不良反应(ADR)⑤临床药物试验(clinical trails)⑥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所出现的复合效应3、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首要任务②对ADR进行监督与调研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4、新药临床药理学评价又称为临床药理试验临床试验的三项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③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二、熟悉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
三、了解临床试验方法学与道德要求.第二部分、临床药代动力学一、掌握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的概念、意义及计算方法。
1、半衰期:其中消除半衰期(t1/2)最重要,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按一级速率消除的药物t1/2为一恒定值2、时量曲线C-T: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用药后,由于药物的体内过程,可使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量)随着时间(时)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以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形。
3、曲线下面积AUC:药物从零时间至所有原形药物全部消除这一段时间的药-时曲线下的总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代表一次用药后的吸收总量,反应药物的吸收程度)。
4、总清除率CL: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的药物被清除,是正确估算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唯一参数ml/min。
临床药理学重点
临床药理学重点临床药理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的是药物在人体中的作用和使用,以及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和副作用。
临床药理学是医学专业中的核心学科之一,它涉及到医生使用药物来治疗病患的一切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临床药理学的重点。
1.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人体内被加工和分解的过程。
药物代谢通常发生在肝脏中,这是因为肝脏是身体内最重要的药物代谢器官。
在药物代谢过程中,药物会被分解成更小的部分,这些部分可以通过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
药物代谢的速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年龄、性别、药物本身的特性以及肝脏健康状况等。
2. 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作用机制是指药物如何产生作用的过程。
药物的作用机制通常与药物的结构有关。
例如,某些药物的结构类似于人体内某些化学物质的结构,这些药物可以模拟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来产生治疗效果。
此外,一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或促进特定的生物过程来产生治疗效果。
3. 药物毒理学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毒性和副作用的科学。
药物毒理学着重探讨药物对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如药物过量使用、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药物毒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药物,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4.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更多的药物同时使用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理作用和药物代谢。
一些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从而危及患者的健康状况。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可能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5.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和生理特征都不完全相同,因此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
个体差异是药物使用和治疗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在给患者开药物处方时,医生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理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以及药物代谢能力等。
总之,临床药理学研究了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代谢过程、毒性和副作用等方面,这些都是医生选择药物和治疗疾病时需要注意的因素。
在使用药物时,医生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以确保药物能够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药物带来的不必要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概念: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毒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等。
主要任务: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
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药效学研究,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毒理学研究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Ⅱ期临床试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Ⅲ期临床试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应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安全性;Ⅳ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监测。
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罕见不良反应)。
5、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定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注意:一般所谓的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药在人体内相遇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临床药理学的职能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上市后药物的再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承担临床药理教学与培训工作,开展临床药理服务新药的临床药理评价概念:新药指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已生产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证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亦按新药管理。
临床试验方法学临床试验中影响试验结果三种因素:①疾病本身的变异性;②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或应用其他药物;③病人和研究者的偏因,即主观性。
临床药理学试验中也必须遵循“重复、随机、对照”三项基本原则。
TDM: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检测病人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TDM--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TDM的临床意义1.使给药方案个体化2.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3.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探讨新药的给药方案4.节省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5.降低治疗费用6.避免法律纠纷平均剂量给药:不同的患者对剂量的需求是不同的。
引起这种不同的原因是:①个体差异。
②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生物利用度。
③疾病状况。
④合并用药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等。
只有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给药方案(个体化给药方案),才可能使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对大多药物而言,药理作用的强弱和持续时间,与药物的受体部位的浓度呈正比。
直接测定受体部位的浓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目前尚无法做到。
三、TDM的临床指征⑴药物的有效血浓度范围狭窄。
⑵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范围差异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⑶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如苯妥英钠、茶碱、水杨酸等;⑷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消除(茶碱等)或肾排泄(氨基甙类抗生素等)的药物时。
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⑸长期用药的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用药;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的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⑹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的药物的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能辨别。
⑺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的;需进行TDM的药物33页一般性原则:决定进行TDM前必须回答的6个问题a. 病人是否使用了适用其病症的最佳药物?b. 药效是否不易判断?c. 血药浓度与药效间的关系是否适用于病情?d. 药物对于此类病症的有效范围是否很窄?e. 药动学参数是否因病人内在的变异或其它干扰因素而不可预测?f. 疗程长短是否能使病人在治疗期间受益于TDM?g. 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是否会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的信息?如果上述问题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则TDM将是合理和有意义的。
给药方案设计及调整临床给药方案,在根据病情和适应证选定最佳药物之后,通常指确定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及给药时间、疗程等。
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首先必须明确两点:(1)目标血药浓度范围(2)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确定1、给药方案的设计(一)负荷剂量(DL)和维持剂量(DM )(二)给药方案1.半衰期短的药物:iv2.半衰期中等的药物:给药间隔=t1/23.半衰期长的药物:给药间隔<t1/2 初始量>维持量的2倍2、利用血药浓度调整给药方案一)稳态一点法多次用药当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水平时,采血测定血药浓度,若此浓度与目标浓度相差较大,可根据下式对原有的给药方案进行调整。
D’= D ×(C’/C)D原剂量C’目标浓度D’校正剂量C测得浓度(2) 重复一点法对于一些药代动力学参数偏离正常值或群体参数较大的病人,往往需要根据其个体参数值来设计给药方案。
Ritschel在70 年代末提出了简便的方法,重复一点法。
利用此方法只需采血两次,即可求算出与给药方案相关的两个重要参数,消除速率常数(K)和表观分布容积(V)。
(三)bayesian 反馈法 1.根据大量病人血药浓度建立数据库(有代表性)2.使用群体药动学计算机程序估算相应药代动力学参数3.取1~2个反馈血药浓度点将相应血药浓度和时间输入Bayesian反馈程序,得该患者的药动学参数 4.应用该药动学参数调整给药方案三、肾衰时的用药方案对于某些以肾排泄为主的药物,如地高辛,当肾功能严重受损时,其消除速率常数K及消除半衰期t1/2显著增大,应根据肾功能修正参数和调整剂量,避免毒性反应。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的性质、作用机制以及药物作用的“量”的规律的科学。
药物作用的性质可分为:特异性作用和非特异性作用。
受体学说的建立和发展是这一领域研究成果的突出代表。
它不仅有重大理论价值,而且对指导临床用药也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药物作用的“量”的概念: ①作用强度:作用有强弱,其幅度有宽窄;②作用时间:起效时间有快慢,维持时间有长短合理用药1.医生要充分熟悉药物的药效学知识2.结合药物代谢动力学知识和病人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用药方案来调控药物作用的性质、强度和时间。
3.尽量符合所治病人的特定需要,以增强其治疗作用,防止或减轻其副作用和毒性。
任何量效曲线都能提供以下四种信息:最大作用强度(maxinum efficacy) ,效价强度(potency),曲线的斜率,曲线数值变异程度药物LD50/ED50之比值叫作该药的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通常以TI的大小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
考虑到表达治疗作用的量效曲线和表达致死作用的量效曲线两者的位置关系。
TI数值较大并不总能反映其安全性较大。
必须参考LD1/ ED99的比值或LD5和ED95之间的距离来综合考虑。
三、时效关系与时效曲线用药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作用有一动态变化的过程。
一次用药之后相隔不同时间测定药物效应,以时间为横座标、药物效应强度为纵座标作图,即得到时效曲线。
在治疗有效的效应强度处以及在出现毒性反应的效应强度处分别各作一条与横轴平行的横线(可称为有效效应线和中毒效应线),则在时效曲线图上可以得到下列信息:1.起效时间,2.最大效应时间,3.疗效维持时间4.作用残留时间四、时效曲线与血药浓度曲线的关系在多数情况下血药浓度曲线也可反映药物效应的变化。
但有些药物必须通过在体内产生新的活性物质才起作用,或者是通过其它中间步骤以间接方式起作用。
这些过程都需要时间,故血药浓度曲线和时效曲线的变化在时间上就可能不一致。
有的药物的作用强度往往有自限性(为受体饱和)。
有的药物在体内生成的活性物质半衰期长,作用时间也长。
因此这两条曲线在形状上也可能有所不同。
总之,这两种曲线可以互相参考而不能互相取代。
在分析资料时必须注意。
五、药物蓄积、作用蓄积和中毒在前次给药的药物尚未完全消除时即作第二次给药,就会产生药物蓄积。
在前次给药的“作用残留时间”内即作第二次给药则可产生药物作用蓄积。
蓄积过多可产生蓄积中毒。
药物特异作用的机制——受体学说早在1878年Langley即提出有关受体的假说,用以解释药物作用的特异性质及其机制。
受体学说已被公认是阐明生命现象和药物作用机制的基本理论,对指导合理用药和发展新药都有实际意义。
受体的识别部位(recognition domain)能识别结构构型与受体互补的特异物质,并与之相结合而形成复合物。
能与受体结构互补并能与受体结合的物质称为该受体的配体(1igand)。
配体是指细胞外信息物质,如神经递质、激素等。
药物--配体,只能和与之相应的受体相结合,这是药物作用特异性的根本原因。
受体与配体之间多以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引力等相互作用,其结合是可逆的。
多数药物的作用也是可逆的。
只有少数药物以共价键与其受体牢固结合。
这类药物的作用是不可逆的。
有的受体可有催化部位(catalytic domain),即受体本身包含有某种酶;有的受体在配体-受体复合物偶联某种中介物质(如G蛋白)而激活受体附近的酶(如腺苷酸环化酶),进而催化相应的生化反应。
有的受体可有抗原部位(antigenicdo-main),抗体可与此部位结合;有的受体还可有非特异结合部位(non-specific binding domain)。
配体与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激发相应生理效应的能力叫做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
①有内在活性的配体叫做受体激动药(agonist)。
如乙酰胆碱受体、多巴胺受体等。
②没有内在活性的配体与受体结合后不能激发生理效应,反会妨碍受体激动药的作用,这类配体叫做受体拮抗药(antiagonist)。
③有些配体的内在活性很小,与受体结合可激发弱的生理效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