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语题集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试题及答案高中

论语十二章试题及答案高中

论语十二章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论语》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A2. 《论语》主要记录了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言行?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B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篇B. 为政篇C. 里仁篇D. 子路篇答案:A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体现了哪种思想?A. 谦虚好学B. 尊师重道C. 知行合一D. 仁者爱人答案:A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诚实B. 勤奋C. 谦虚D. 智慧答案:A二、填空题6.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_________。

答案:整理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提倡的_________思想。

答案:仁爱8.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___篇。

答案:为政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_________的区分。

答案:君子与小人10.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了解他人三、简答题11.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学习而不思考会导致迷茫,而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导致危险。

孔子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12.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仁”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答案:孔子提倡的“仁”包括爱人、克己、宽容、尊重等,是一种以爱人为本的道德理念。

四、论述题13. 论述《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论语》中的“君子”是指具有高尚品德、学识渊博、行为端正的人。

而“小人”则指品德低劣、心胸狭窄、行为不端的人。

孔子认为君子应以德行天下,而小人则以私利为先。

在现代社会,这种思想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高考专题复习---《论语》选读题目精选

高考专题复习---《论语》选读题目精选

高考专题复习---《论语》选读题目精选(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4.(1)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语含讥讽?(2分)(2)子路为什么不赞同丈人隐而不仕的行为?(2分)24.(1)因为荷蓧丈人是隐居不仕的高人。

在他看来,孔子这些人身处乱世不隐居修心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语含讥讽,表示不满。

(2分)(2)子路认为隐者不做官不合乎礼,因为保持了自己的纯洁,就会搅乱君臣之义这一重要的人际关系,(1分)不管自己的主张能否得到实现,都要积极出仕,尽力而为。

(1分)(三)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22题(6分)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③之耳。

”【注释】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②弦歌:弦,指琴瑟。

以琴瑟伴奏歌唱。

③戏:开玩笑,逗趣。

22.(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游任武城行政长官,孔子去看他,听到处处弦歌之声。

孔子批评子游在这么小的地方施行礼乐教化,是用牛刀杀鸡。

B.孔子既对子游在小小的武城里用礼乐来治理而感到高兴,又对子游不能治大国以施展其礼乐之治而感到惋惜。

C.子游把弦歌看成是学道的方法,他遵循孔子教导,认为不管是在上位的君子,还是普通百姓,学了礼乐道理都能从中受益。

D.孔子对学生的行为很满意,却说了反话;当学生正言以对,他马上承认是在开玩笑。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答案:A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什么?A. 择其善者而从之B. 其不善者而改之C. 其不善者而避之D. 其善者而学之答案:B4. 《论语》中“仁”的概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个人修养B. 社会关系C. 政治理念D. 所有以上答案:D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君子的宽容B. 小人的狭隘C.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D. 君子的坦荡和小人的忧虑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_________,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答案:学而不厌7. “_________,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答案:不患人之不己知8. “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答案:君子喻于义9. “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雍也》)答案:己欲立而立人10. “_________,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答案:人无远虑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请简述《论语》中“礼”的重要性。

答案:在《论语》中,“礼”被视为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础。

孔子认为,礼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和谐。

礼不仅仅是外在的仪式和规范,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对他人的尊重。

通过礼,人们能够表达对长辈和上级的敬意,也能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12. 解释《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诚实和自知之明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知识的界限,知道什么是自己了解的,什么是自己不了解的。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A. 学习并且经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B. 学习并且经常忘记,不是很悲伤吗?C. 学习并且经常实践,不是很满足吗?D. 学习并且经常思考,不是很充实吗?答案:A二、填空题1.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是指_________。

答案:爱人2.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具备的品质之一是“_________”。

答案:慎独三、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知道的事情要承认自己知道,不知道的事情要承认自己不知道,这种诚实的态度才是真正的知识。

2. 《论语》中孔子提到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何意?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反映了孔子强调的自我修养和对他人的理解。

四、论述题1. 结合《论语》的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答案: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描述非常丰富。

君子是儒家思想中理想的人格典范,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仁、义、礼、智、信等。

君子追求的是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行为规范,他们以德行影响他人,以礼节约束自己,以智慧指导行动。

君子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坚韧不拔,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五、翻译题1. 请将《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翻译成英文。

答案:When three people walk together, there must be one who can be my teacher.注意:以上测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难度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②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论语》中孔子将比喻修辞贯穿于与弟子的日常对话中,使要谈论的话题形象生动,令听者茅塞顿开。

请结合上面两则《论语》,对其中画线句使用的比喻手法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以“风”“草”两个喻体,形象地说明了统治者的德行对普通百姓的影响。

统治者德行善美,普通百姓就会修德向善;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统治者不修德向善,社会风气就会败坏。

孔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比喻治国理政的道理,使深刻的道理浅易而又生动。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以“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这一生动的生活场景,比喻冉有、季路没有像盲人的领路人一样尽心尽力地匡正季氏过失,阻止季氏讨伐颛臾。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用“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批评冉有、季路,没有像管理员一样忠于职守。

任虎兕窜出笼子,让龟玉毁在匣子里。

虎兕比喻季氏发动侵略战争的欲望,龟玉比喻颛臾。

这两处比喻,准确到位地表现了孔子对季氏发动侵略战争的否定态度,也形象地表达了其对弟子冉有、季路的批评,展现了其高超的语言艺术。

参考译文:①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

高中论语十二章的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论语十二章的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论语十二章的练习题及讲解### 练习题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主要记录了谁的言行?2.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仁”的概念,其核心是什么?3. 请列举《论语》中关于“礼”的三个主要观点。

4. 孔子在《论语》中如何论述“学”与“思”的关系?5. 《论语》中孔子对“君子”和“小人”有何不同看法?6.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中庸之道”是指什么?7. 孔子在《论语》中如何强调“诚信”的重要性?8. 请简述《论语》中孔子对“孝”的理解。

9.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以德服人”是什么意思?10. 《论语》中孔子如何论述“知行合一”?### 讲解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3.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礼”的观点包括:礼是社会秩序的基础,礼可以规范人的行为,以及礼是体现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

4. 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5. 孔子对“君子”的看法是他们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广泛的知识,而“小人”则缺乏这些品质。

6. “中庸之道”是指在处理事物时不偏不倚,保持中立和平衡的态度。

7. 孔子强调“诚信”是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它能够建立信任和尊重。

8. 孔子认为“孝”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体现了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

9. “以德服人”是指通过个人的品德和行为来影响和引导他人,而不是通过强制或暴力。

10. “知行合一”是孔子提倡的理念,即知识和行动应该相辅相成,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

以上练习题和讲解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和孔子的思想。

通过对这些练习题的解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

(完整版)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

(完整版)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

高三语文·《论语》第01—05篇练习1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论语·学而》)(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

答: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篇第四》)孔子在这则材料中谈到与的关系,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答: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

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

此所谓养口体者也。

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

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 (《孟子·离娄》) 【注】①彻:通“撤”,撤除。

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论语》训练真题-高考论语相关真题相关题目10套及答案

《论语》训练真题-高考论语相关真题相关题目10套及答案

《论语》真题训练营北京·高考真题一: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述而》)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 (《子罕》)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参考译文: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吧,我没有这样的毛病。

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全记在心里。

这样的知,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

”太宰向子贡问道:“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

”孔子听了这些话,说:“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

君子会有很多技艺吗?不会有很多的。

”参考答案:(1)“生而知之者”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天生就聪明智慧的人);“不知而作之者”是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

(2)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

启示:学习孔子,掌握多种技艺,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

高考真题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注)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 (《阳货》)(注)言:德。

1、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

高考题二:参考译文: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

高中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仁”的核心是:A. 礼B. 义C. 智D. 信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孔子主张的“中庸之道”是指:A. 极端主义B. 折中主义C. 调和主义D. 适中主义答案:D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哪一条教诲?A. 仁B. 礼C. 智D. 信答案:A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B. 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C.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D. 学习与教学相结合答案:B6.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是:A. 勇敢B. 诚实C. 谦逊D. 所有以上答案:D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谦虚好学B. 尊师重道C. 团结协作D. 互相学习答案:A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知识的广博B. 知识的深度C. 知识的诚实D. 知识的实践答案:C9.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A. 君子的心胸宽广B. 小人的心胸狭窄C.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D. 君子的品德高尚答案:C10.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教育思想?A. 启发式教学B. 填鸭式教学C. 应试教育D. 素质教育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说:“________,小人喻于利。

”(君子喻于义)2. “________,不亦君子乎?”(君子成人之美)3. “________,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4. “________,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交淡如水)5. “________,小人怀土。

”(君子怀德)6. “________,小人求诸人。

”(君子求诸己)7. “________,小人之过也必文。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8. “________,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里仁篇D. 子罕篇答案:A3. 孔子提倡的“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忠诚B. 礼仪C. 爱人D. 智慧答案:C#### 二、填空题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思想。

答案:谦虚好学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孔子提出的______原则。

答案:待人以宽#### 三、简答题6. 请简述孔子的“中庸”思想。

答案:孔子的“中庸”思想主张在处理事物时,应避免走向极端,寻求平衡和谐的状态。

它强调在个人修养、社会交往和政治治理中,都应遵循适度的原则,既不过分也不不足。

7. 《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诚实面对自己的知识水平,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诚实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 四、论述题8. 结合《论语》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答案: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有着深刻的阐述。

君子是儒家理想人格的代表,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仁、义、礼、智等。

君子追求道德修养,注重内在的自我完善,同时在社会中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他人。

他们懂得尊重他人,能够以礼待人,以德服人。

君子还应具备宽广的胸怀,能够容纳不同意见,不断自我反省和进步。

#### 五、案例分析题9. 阅读以下《论语》中的一段对话,分析孔子的教育思想。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这段对话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即诚实和自知之明。

孔子认为,真正的知识不仅仅是对事物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认知能力的清晰认识。

他鼓励学生要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知识边界,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高中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谦虚好学B. 重教尊师C. 仁者爱人D. 礼义廉耻答案:A二、填空题4. “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答案:人不知而不愠5.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述而》)答案:温故而知新三、简答题6. 请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其伦理道德的核心,仁包含了爱人、尊重他人、和谐相处等多重含义。

孔子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的表现,是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修养的基础。

7. 孔子提倡的“礼”是什么?答案:孔子提倡的“礼”是一套社会行为规范,它包括了对长辈的尊敬、对朋友的诚信、对国家的忠诚等。

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体现。

四、论述题8. 结合《论语》内容,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有教无类”,主张教育的普及和平等。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德性、智慧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教学。

同时,孔子也强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鼓励学生不断学习,教师不断教导。

结束语通过本次测试,我们对《论语》中孔子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吸取智慧,不断提升自我,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

论语导读测试题及答案高中

论语导读测试题及答案高中

论语导读测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论语》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A2.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体现了哪种思想?A. 学习的重要性B. 学习与实践的结合C. 学习的快乐D. 学习与思考的统一答案:C3. 《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学习要谦虚C. 学习要广泛D. 学习要主动答案:B4. 《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知识的重要性B. 诚实的重要性C. 学习的态度D. 学习的方法答案:C5.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体现了哪种学习态度?A. 学习要持续不断B. 学习要深入理解C. 学习要注重实践D. 学习要善于总结答案:A二、填空题6.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_________及其弟子的言行。

答案:孔子7. 《论语》中的“_________”是孔子提倡的道德准则之一。

答案:仁8. 《论语》中“_________”体现了孔子对礼仪的重视。

答案:礼9. 《论语》中“_________”是孔子对弟子的教诲,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0. 《论语》中的“_________”是孔子对弟子的教诲,强调了学习要持之以恒。

答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三、简答题11. 简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是孔子提出的“仁”的实践原则,意味着我们在对待他人时,应该遵循自己不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行为准则,即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

12. 请解释《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道德品质的区分。

君子注重道义,追求的是道德上的高尚和精神上的满足;而小人则只看重个人利益,追求物质上的满足。

四、论述题13. 结合《论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教育理念。

答案:孔子的教育理念强调“有教无类”,主张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不分贵贱。

高考语文试卷论语题

高考语文试卷论语题

1. 下列关于《论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B. 《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C. 《论语》分为“论”和“语”两部分,其中“论”主要论述孔子的思想,“语”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

D. 《论语》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成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语录体著作。

2. 下列关于《论语》中“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认为“仁”是人的本性,是做人的根本。

B.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C. 孔子认为“仁”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是政治的最高境界。

D. 孔子认为“仁”是“礼”的基础,是道德的最高标准。

3. 下列关于《论语》中“中庸之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处理事物的方法,是达到平衡的关键。

B.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道德修养的境界,是人的最高道德。

C.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是政治的最高境界。

D.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遵循“礼”的原则,是人的行为规范。

二、简答题4. 简述《论语》中的“仁”的思想。

5. 简述《论语》中的“中庸之道”的思想。

三、论述题6. 试论述《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论语》对后世的影响:(1)思想影响:《论语》中蕴含的儒家思想,如“仁、义、礼、智、信”等,成为中国古代道德伦理的核心。

这些思想对后世的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教育影响:《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被后世列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许多学者、教育家都以《论语》为教材,传承儒家思想,培养人才。

(3)文化影响:《论语》中的语言、成语、典故等,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这些语言、成语、典故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民间传说等领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4)政治影响:《论语》中的治国理念,如“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等,对后世的政治制度、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论语考试题库及答案高中

论语考试题库及答案高中

论语考试题库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主要记录了谁的言论和思想?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论语》中提到的“四书”之一?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道德经》答案:D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答案:A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哪一位弟子的教诲?A. 颜回B. 子贡C. 子路D. 子夏答案:B二、填空题1.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的思想,其核心是“________”。

答案:爱人2.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________”,认为这是君子的重要品质。

答案:礼3. 《论语》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________的重视。

答案:学习三、简答题1. 简述《论语》中孔子关于“孝”的理解。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孝是为人之本,孝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尊敬和赡养,更包括对父母意见的尊重和理解。

孔子强调孝道是社会和谐与家庭和睦的基础。

2. 请解释《论语》中“君子不器”的含义。

答案:“君子不器”意味着君子不应局限于一种特定的角色或功能,而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论述题1.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中庸”思想的理解和重要性。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中庸”的思想,强调在行为和思想上追求平衡和谐,避免极端和偏激。

他认为中庸是达到道德完善和社会秩序的关键。

孔子认为,中庸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它要求人们在面对各种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做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

论语简单考试题及答案高中

论语简单考试题及答案高中

论语简单考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孔子是《论语》的作者吗?A. 是B. 不是正确答案:B. 不是2. 《论语》记录了哪位儒家学派创始人的言论?A. 荀子B. 孟子C. 孔子D. 老子正确答案:C. 孔子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正确答案:A. 学而篇4. “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哪一位弟子提出的?A. 子路B. 子贡C. 颜回D. 子夏正确答案:D. 子夏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谦虚好学B. 尊师重道C. 礼教为先D. 仁者爱人正确答案:A. 谦虚好学二、填空题6. “________”是孔子提倡的一种学习态度,意指学习要经常复习,不断巩固。

正确答案:学而时习之7. 孔子认为,一个君子应当具备的品质是“________”,即对他人要有仁爱之心。

正确答案:仁8. “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对弟子颜回的评价,意为颜回学习不厌,教人不倦。

正确答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9.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________”,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0. “________”是孔子对弟子子路的教诲,意在告诫他要言行一致。

正确答案:言必信,行必果三、简答题11. 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仁”的概念。

答案:在《论语》中,孔子将“仁”定义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涵盖了爱人、尊重他人、同情心等多重含义。

孔子认为,仁是君子的基本素养,是社会和谐与个人修养的核心。

12. 孔子在《论语》中如何论述“礼”的重要性?答案: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规范。

他强调,礼不仅是外在的仪式和规矩,更是内在的尊重和谦让。

通过遵守礼,人们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促进社会的和谐。

四、论述题13. 结合《论语》的内容,谈谈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共25页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共25页
论语高考题完整版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Hale Waihona Puke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高中论语试题及答案

高中论语试题及答案

高中论语试题及答案1.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主要强调了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复习的必要性C. 学习与实践的结合D. 学习的乐趣答案:D2. 孔子提倡的“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忠诚B. 孝顺C. 爱人D. 礼仪答案:C3. 在《论语》中,孔子认为君子应具备哪些品质?A. 勇敢和智慧B. 诚实和宽容C. 谦虚和谨慎D. 仁爱和正义答案:D4.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君子不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A. 君子不应被物质所束缚B. 君子不应局限于一种角色或职业C. 君子不应过于依赖工具D. 君子不应过于追求物质享受答案:B5. 《论语》中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原则?A. 公平原则B. 互惠原则C. 黄金法则D. 个人主义答案:C6. 孔子在《论语》中如何描述“礼”的重要性?A. 礼是社会秩序的基础B. 礼是人际交往的准则C. 礼是个人修养的体现D. 礼是道德行为的规范答案:A7.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A. 培养技能B. 培养道德C. 培养审美D. 培养知识答案:B8. 在《论语》中,孔子如何描述“中庸”之道?A. 极端的平衡B. 适度的行为C. 完全的和谐D. 完美的统一答案:B9.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孝”包括哪些方面?A. 尊敬父母B. 服从父母C. 关爱父母D. 以上都是答案:D10. 《论语》中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A. 不要轻易启发别人B. 不要轻易表达自己的不满C. 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才启发别人D. 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才表达自己的不满答案:C。

论语十二则练习题

论语十二则练习题

论语十二则练习题一、选择题1.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仁”的概念,下列哪项最接近其本义?A. 仁者无敌B. 仁者爱人C.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D. 仁者不忧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3. 孔子认为“君子”应具备哪些品质?A. 勇敢和智慧B. 礼仪和智慧C. 礼仪和勇敢D. 智慧和信义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选择老师的重要性C. 谦虚的态度D.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个人主义B. 集体主义C. 人文主义D. 功利主义二、填空题6. “_________,不亦君子乎?”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的描述。

7.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是孔子对学习者的要求。

8. “_________,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区分。

9. “_________,不亦说乎?”是孔子对学习态度的肯定。

10. “_________,小人长戚戚”是孔子对君子心态的描述。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中庸之道”是什么?12. 孔子如何定义“礼”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13. 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如何理解?14. 孔子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在现代社会中有何意义?15. 请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孔子对于教育的看法。

四、论述题16. 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仁”与“礼”的关系。

17.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请结合实际论述这两种人格特质的差异及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18.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体现了怎样的教育理念?请结合现代社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19.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温故而知新”在当代学习中有何启示?20. 论述孔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理念,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练习题一、阅读理解1. 《论语十二章》是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 A. 孟子 B. 孔子 C. 庄子 D. 老子2. 孔子认为什么是做人的根本?( ) A. 与人为善 B. 务实进取 C. 恭敬谦和 D. 忠诚正直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 A. 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 B. 对别人要如何你所愿意的方式行事 C. 对别人要采取与你相同的态度 D. 要充分尊重别人的意愿二、综合改错请根据《论语十二章》的内容,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误,并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答案。

1. 【错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正确的句子应该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 【错误】“卧不安席,闻不安妻”。

正确的句子应该是:“卧不安席,闻不安妻。

”3. 【错误】“父母闻之哀,不可使复哺也”。

正确的句子应该是:“父母闻之哀,不可使复哺也。

”三、简答题1. 简要概括《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论语十二章》主要强调了家庭伦理道德,包括孝敬父母、团结家庭、尊重他人等方面的内容。

2. 孔子的教诲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答:孔子的教诲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追求道德的高尚行为等。

四、论述题根据自己的理解,论述《论语十二章》对我们现代人的启示和影响。

(请在下面写下你的论述,建议长度不少于300字)---《论语十二章》对我们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首先,书中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这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非常重要。

无论多忙、多远,在有能力的条件下,我们都应该尽量多陪伴父母,尊重他们的意愿,关心他们的生活。

这样不仅能够给我们的父母带来快乐和幸福,也能够增进家庭的团结和和谐。

其次,书中强调了团结家庭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人们忙于工作和研究,很少有时间和家人共度。

然而,家庭是我们最重要的港湾,应该尽量从事家庭活动,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政以德篇1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问:①如果从‚义‛和‚利‛关系角度来解读,孔子的观点是什么?重义轻利②你认同孔子的观点么?请做简要评析。

认同。

‚信‛即道德实践之一,孔子认为道德是超越物质的,它是政权建立和巩固的根本。

不认同。

重义轻利的观点将‛义‛和‛利‛机械地对立起来,以致后世儒家讳言利、排斥利,造成价值观上的严重偏颇。

‚重义‛不一定要‚轻利‛,追求公利并非于‚义‛对立,追求私利也不能一律排斥。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问:①‚草上之风,必偃‛的是什么?比喻小人受君子道德的影响而被折服、被感化。

②上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政治观?简析。

执政者要端正自己,以身作则。

你要让别人服你,你自身就必修力求端正,才能以德服人。

如果执政者连自己的品格都无法端正,又如何去匡正别人呢?3、子适卫,冉有仆(1)。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2)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3.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1)?‛曰:‚二(2),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2.9)问:①以上孔子和有若的答话都鲜明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民本思想②孔子主张‚富民‛,又反对敛财,是否矛盾?简析孔子认为有民才有国,而基本的生活保障则是老百姓得以生存的必要前提,因而让百姓‚富‛起来对国家的安定和发展非常重要。

但是物质财富往往是有限的,富人占有的多,百姓就得到的少。

而且部分人‚敛财‛还会导致‚均‛的破坏。

孔子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勉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

子曰:‚君子哉!若人。

尚德哉!若人。

‛①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建立一个德治(或为政以德)社会。

②在《论语》中孔子多次称颂尧、舜、禹、稷,有人说是孔子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生活的向往,在这一点上和老庄思想是相同的,对此你怎么认为?(3分)不同。

在《论语》中孔子虽然多次称颂尧、舜、禹、稷,但他赞美的主要是他们高尚的个人品德和德政,并非‚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生活。

孔子反对的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道德的退化。

5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①从材料中找出4个成语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大动干戈;祸起萧墙②文中的‛均无贫‛与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的意思是否一样?不一样。

农民起义所提的‚均‛是‚平均‛之意,是站在穷人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孔子所提的‚均‛是指‚各安其分‛,即各个等级得到各自该得的部分,是站在富人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6、(甲)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①有若建议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实行减轻赋税的政策。

②结合哀公与有若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有若的观点中所包含的儒家思想。

年成不好时应减轻赋税,使百姓能够生存,这样才对君主有利。

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在对待君、民关系上,主张重视民生、体恤百姓以巩固统治的思想。

(乙)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

《论语》是他思想的精华,自然也就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

不管他要说什么东西,其最终目的就是教人们一定要仁慈,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一定要把自己的右脸伸过去,只有这样才显得仁慈。

③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不正确。

儒家认为,仁者爱人,但主张‚以直报怨‛,而不是‚以德报怨‛。

克己复礼篇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1.2)①这段文字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本‛‚道‛分别是什么意思?‚道‛是仁道,‚本‛是根本。

②实行‚仁‛为何要以孝悌为根本?淡谈你的认识孝悌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因此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爱的根本。

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①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为什么?没有理解。

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吾‛,与孔子的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有天壤之别。

②孔子在材料中所提的君臣父子的关系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否一致?不一致。

孔子所提君臣父子关系中强调各个阶层都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要各司其职。

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宋儒学家对孔子思想的极端化,强调君权、父权的绝对权威,是对孔子的曲解。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2.1)①以上章节中最能体现孔子‚仁‛‚礼‛观点的话是哪一句?克己复礼为仁②依据上述话语,你认为孔子是怎样看待‚仁‛和‚礼‛的?请简要评价。

礼是准则,仁是品行。

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外在表现。

孔子认为,仁的品行就是‚克己复礼‛。

在材料中,孔子还强调一个人优良的‚品行‛要靠自身努力实践(为仁由己),人要不断地约束自己(克己)去回归礼(复礼),从而明确‚归仁‛的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

③宋代理学家将孔子的‚克己复礼‛阐述为‚明天理,灭人欲‛。

你认为‚克己复礼‛与‚明天理,灭人欲‛思想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不相同。

‚克已复礼‛是指约束自己,遵守、践行社会的礼节仪式、规章制度。

‚明天理,灭人欲‛是指要保存天理,必须泯灭人欲。

宋代理学家将‚克己‛理解为‚灭入欲‛是扩大了‚克已‛的内容。

孔子的‚克己‛仅仅是约束自己连反礼仪、制度的行为,并不是完全泯灭人性的欲望。

同样,宋代理学家将‚复礼‛理解为‚明天理‛,也是拔高了‚复礼‛的高度。

5、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①在上述孔子所言中摘录一个能表现孔子主要观点的成语名正言顺②什么叫‚正名‛?孔子为何把正名作为‚为政‛之先?正名:纠正各种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

首先,当时社会礼崩乐坏,,孔子认为需要接受传统规范的礼来制约;其次,‚正名‛是孔子礼治的起点和前提,‚名正‛可以达到‚言顺‛‚事成‛‚兴礼乐‛‚中刑法‛社会成员各安其分,。

6、(甲)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①请从上述文字中写出一个成语。

(1分)犯上作乱②孔子对‚孝‛有什么主张?请简要分析。

(3分)为长辈效劳,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辈享用,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

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表现在心中,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

(乙)《二十四孝图》上有一个‚埋儿奉母‛的故事。

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

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

‛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

幸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上述故事的做法是否符合孔子的‚孝道观‛?请简要分析。

(3分)这是关于‚孝‛的问题,孔子认为,孝悌就是仁的根本,也是做人的基础。

郭巨的孝举是‚愚孝‛。

杀儿之举,有违人性,看似大孝,实则残忍。

一则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二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三则会陷老母于不仁。

知其不可而为之篇1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①看门人对孔子的态度如何?否定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做法②你如何看待‚知其不可而为之‛?简述理由赞同。

这是一种儒家积极的入世态度,体现了一种坚定、执着和知难而进的人生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同时还是一种巨大的牺牲精神,为后世发展做垫脚石。

这种精神无论在何时都有着其积极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不赞同。

人要认清现实和自身实力,不能做无谓的牺牲,要学会保存实力以待时机。

仁者爱人篇1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4.15)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30)①上述文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孔子的‚仁爱‛思想?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②你认为孔子的‚仁爱‛表现出哪些特点?(仁爱观)首先是‚一以贯之‛的‚忠恕‛;其次是由己及人,博施于民,能近取譬等;第三是注重‚仁爱‛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以实际行动造福百姓,推动社会发展。

③孔子为何用‚仁‛的标准而不用‚圣‛的标准来要求人?孔子认为‚圣‛是最高境界,一般人很难达到,‚尧舜其犹病诸‛。

而‚仁‛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只要由己推人,‚能近取譬‛,便可以实现。

2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1)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17)①子贡认为‚仁者‛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孔子如何看管仲?子贡:仁者应该忠于主上,杀身成仁;孔子认为管仲是个仁者,‚仁而无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