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

合集下载

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

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

落 实 国 家 钢 铁 、石 化 、有 色 金 属 序 建 设 山 西 、河 南 煤 化 工 基 地 。湖 北
产 业 调 整 振 兴 规 划 , 实 施 促 进 中 部 地 磷 化 丁 基 地 . 强 煤 炭 、铀 矿 、铁 矿 、 .加
《 划 》9年 1 0月 2 日 .国 务 院 印 发 施 粮 食 丰 产 科 技 T 程 。建 设 一 批 粮 食 层 气 开 发 利 用 示 范 工 程 和 淮 南 高 瓦 斯 6 了 《 于 促 进 中部 地 区 崛 起 规 划 的 批 储 备 和 中转 物 流 设 施 ,实 施 农 户 科 学 高 地 温 高 地 压 煤 层 群 瓦 斯 综 合 治 理 与 关
求 ,努 力 推 动 中 部 地 区 经 济 社 会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加 强 以 小 型 农 田 水 利 设 施 为 基 础 合 和 改 造 工 作 实 施 山 西 沁 水 盆 地 ,
的 田 间 工 程 及 农 技 服 务 体 系 建 设 。 实 河 南 郑 州 、焦 作 、鹤 壁 ,安 徽 两 淮 煤
《 施意见》提 出了全面落实 《 实 规
划》的八大重点任 务 :


粮 食 生产 基 地 建 设
抓 紧 落 实 《 国新 增 1 0 全 0 0亿 斤 粮 食 生 产 能 力 规 划 》 编 制 省 级 实 施 方 , 案 。 认 真 落 实 对 中部 粮 食 主 产 区 的 各
项 补 贴 政 策 .继 续 实 施 对 粮 食 主 产 区
建 设 山 西 晋 北 、 晋 东 、晋 中 ,安
湖 北 、 湖 南 六 省 人 民 政 府 和 有 关 部 门 大 县 倾 斜 的 政 策 。 研 究 制 定 扶 持 中 部 徽 两 淮 ,河 南 大 型 和 特 大 型 煤 炭 基 地 。 积 极 落 实 这 份 文 件 提 出 的 各 项 任 务 要 地 区 粮 食 主 产 区 加 快 发 展 的政 策 措 施 。 做 好 江 西 、 湖 北 、 湖 南 中 、 小 矿 井 整

浅析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意义

浅析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意义

追 赶 的 空 前 机 遇 。 在 这 一 背 景 下 , 家批 准 实 施 《 划 》 有 利 于 深 化 、 国 规 ,
细化 、 化 中央 1 实 O号 文 件 提 出 的 各 项 要 求 , 化 “ 个 基 地 、 个 枢 强 三 一 纽 ” 设 . 固 和 提 升 中 部 地 区 在 全 国 发 展 格 局 中 的 战 略地 位 : 利 于 建 巩 有 有 效 化解 各 种 错 综 复 杂 的 矛 盾 和 问题 . 步 消 除 制 约 发 展 的 瓶 颈 和 障 逐
导 当前 和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中部 地 区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纲 领 性 文 件 , 进 一 是
利 实 施 。 也 应 该 看 到 , 着 战 略 实 施 的不 断 深 入 , 但 随 中部 地 区存 在 的产 业 发 展 基 础 不 牢 、 础 设 施 支 撑 能 力 薄 弱 、 乡 公 共 服务 能 力 不 足 大 等 制 约 长 远 发 展 的 矛 盾 和 问题 逐 步 凸 现 出 来 , 亟 需 认 真 研 究 解 决 。 时 , 着 国家 扩 大 内需 、 持 经 济 平 稳 较 快 发 展 一 同 随 保
揽 子 计 划 的 全 面 实施 , 中 西 部 地 区 的 支 持 力 度 进 一 步 加 大 , 阔 的 对 广 市 场 资 源 、 射 周 边 的 区 位 潜 力 也 使 中部 地 区 面 临着 加 快 发 展 、 头 辐 迎
于起点低 , 子薄 , 底 中部地 区在 很多方 面与东部地 区和全 国平均 水平
相 比仍 有很 大 差 距 。 20 0 8年 , 部 地 区 人 均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不 足 全 国 平 中 均水 平 的 8 % , 为 东 部 地 区 的 4 % : 均 财 政 收 入 不 及 全 国平 均 水 O 仅 8 人

国办函〔2006〕38号《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

国办函〔2006〕38号《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函〔2006〕38号2006.5.19国务院各有关单位并中央编办: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需要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并认真组织实施。

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将有关部门职责分工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

完善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

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制度,继续安排资金支持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中央财政加大对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实施力度。

(财政部牵头)(二)逐步解决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粮食流通领域的历史遗留问题。

加快制定促进粮食产区与销区建立稳定购销协作机制的政策措施。

(发展改革委牵头)(三)把严格保护耕地放在突出地位,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商品率。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门负责)(四)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旱作农业的投入。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门负责)(五)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畜禽良种工程、超级杂交水稻等种子工程和动植物保护工程。

加强动物疫病防治,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

(发展改革委、农业部、林业局等部门负责)(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进一步搞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抓紧实施中部粮食主产省大型排涝设施更新改造。

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继续开展节水改造、干旱山区雨水集蓄利用项目建设。

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加大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支持力度。

积极发展农村沼气、秸秆发电、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完善农村电网。

(发展改革委牵头)(七)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支持中部地区加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

实现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实现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实现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

中部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重心地区之一,在实现自身崛起的同时,也承担了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探讨中部地区崛起的意义、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发展路径,进而推动中部地区实现更好的协调发展。

一、中部地区崛起的意义中部地区指的是我国位于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以及西南地区之间的区域,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山西等省份。

中部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其崛起对于实现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经济平衡发展:中部地区崛起能够有效缩小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

这对于消除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提高全国经济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优化产业布局: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以及良好的交通条件,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中部地区崛起可以推动产业转移和升级,优化我国的产业布局,提高全国的产业竞争力。

3.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中部地区崛起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中部地区的发展还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共同繁荣。

二、中部地区崛起面临的挑战虽然中部地区具备崛起的潜力与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1.体制机制不完善:中部地区在经济体制、产权保护、土地利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制度性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中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制造业发展滞后。

2.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中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资源不足。

这使得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制约了其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3.环境保护压力加大:中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相对较快,但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对中部地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路径为了实现中部地区的崛起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政策支持:中央政府应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财政扶持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的通知-国务院行政法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的通知-国务院行政法规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国务院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江西、湖北、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发展改革委《关于报送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送审稿)的请示》(发改地区〔2014〕3034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完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建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机制,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推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公共服务“五个协同发展”,积极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转型发展、合作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努力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

三、江西、湖北、湖南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定期会商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依法落实《规划》明确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按规定程序报批。

四、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指导和帮助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适时会同江西、湖北、湖南省人民政府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对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各有关方面要提高认识、紧密合作、扎实工作,共同推动《规划》的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06.04.15•【文号】中发〔2006〕10号•【施行日期】2006.04.15•【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二〇〇六年四月十五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一)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人口众多,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初步形成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明显优势,拥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产业门类齐全;生态环境条件总体较好,承载能力较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宏伟目标,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当前,中部地区的发展面临一些突出困难。

主要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三农”问题突出;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相当繁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就业和生态环境压力大;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体制机制性障碍较多;自然灾害频发,抗灾能力较弱等。

国务院公布促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若干意见(全文)

国务院公布促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若干意见(全文)

国务院公布促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若干意见(全文)中新网8月31日电中国政府网31日刊登《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

意见指出,中部地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城镇化水平偏低、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等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依然艰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任重道远。

具体如下: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 43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印发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部地区巩固成果、发挥优势、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为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一)主要成就。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中部地区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实现较快增长,总体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逐步提高;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以下称“三基地、一枢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区域合作交流不断深入,全方位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经过不懈努力,中部地区已经步入了加快发展、全面崛起的新阶段。

(二)机遇与挑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和扩大内需战略全面实施,中部地区广阔的市场潜力和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发挥;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加快调整,为中部地区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了良好机遇;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但也应看到,中部地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城镇化水平偏低、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等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依然艰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任重道远。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心得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心得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心得近日,我参加了一场关于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工作座谈会,收获颇丰。

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们就如何促进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在这次座谈会上,我深刻认识到了中部地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听取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座谈会上的专家学者们纷纷指出,中部地区具备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禀赋,是发展的宝地。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中部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

因此,要推动中部地区的崛起,就需要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政府官员们在座谈会上介绍了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进展。

他们表示,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中部地区的发展,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加大财政投入、提供税收减免、优化营商环境等。

同时,各级政府也积极落实这些政策,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为中部地区的崛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然而,座谈会上的企业代表们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

他们认为,中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进一步加强。

此外,他们还建议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创业机会,为中部地区的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针对企业代表们的问题和建议,专家学者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们认为,中部地区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支持,更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创新。

同时,他们也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建议中部地区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在座谈会的最后,与会者一致认为,要推动中部地区的崛起,需要政府、企业和学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红利和发展机会;企业要积极参与到中部地区的发展中,加大投资力度和创新能力;学界要加强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中部地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人教版湖南张家界中考专题地理中考真卷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湖南张家界中考专题地理中考真卷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湖南张家界中考专题地理中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的地形是()A: 山谷山脊山顶陡崖B: 山顶山谷陡崖山脊C: 山顶陡崖山谷山脊D: 山顶陡崖山脊山谷【答案】C【解答】从图中等高线的排列规律来看,甲乙丙丁分别是山顶、陡崖、山谷、山脊,故C符合题意。

第2题.读世界气温分布图、两等量太阳光束照射到球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是()A: 亚洲B: 非洲C: 南极洲D: 大洋洲(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A: 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B: 同一纬度,陆地气温均高于海洋C: 北半球中纬度等温线比南半球中纬度平直D: 同一纬度,海洋气温均高于陆地(3)关于图中四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比②气温高b.①比②海拔高c.③比④气温高d.③比④纬度高e.①与②气温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形地势影响f.③与④气温差异主要是由于纬度影响A: bdefB: acefC: bcfD: bcdf【答案】CAA【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极洲的年平均气温最低。

故选C。

(2)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的最基本因素是纬度因素,所以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故选A。

(3)阅读地图,①比②气温低,故a错误;阅读地图,①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②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①比②海拔高,故b正确;阅读地图,③比④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故c 错误;阅读地图,③比④纬度高,故d正确;阅读地图,①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②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①、②两地气温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形地势影响,故e正确;阅读地图,③比④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③、④两地气温差异主要由于纬度因素的影响,故f正确。

故选A。

第3题.BAT是百度公司(Baidu)、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腾讯公司(Tencent)三大互联网巨头首字母缩写。

百度总部在北京,阿里总部在杭州,腾讯总部在深圳。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的决定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的决定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的决定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武汉市跨越式发展的决定鄂发〔2011〕17号加快武汉、襄阳、宜昌“一主两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全省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工作载体和有力抓手。

为加快推进武汉市跨越式发展,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统一思想,加快推进武汉市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一)重大意义。

武汉市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机遇,支持武汉市进一步做大做强,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武汉市的支点支撑作用,有利于深入推进“两圈一带”战略实施,有利于提升省域发展整体竞争力,带动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全省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推动武汉市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武汉城市圈一体化为重点,突出自主创新和“两型”社会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活力,为推动武汉市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核心支撑。

(三)战略定位。

武汉市要进一步巩固、提升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和自主创新典型示范区,成为引领全省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支点。

(四)主要目标。

到2015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基础上,武汉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在副省级城市中前进1—2位。

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负责人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3月26日,国务院以国函〔2015〕62号文正式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了《规划》。

《规划》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43号)关于“鼓励和支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战略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精神,由我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共同编制的。

出台并组织实施《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全面理解《规划》编制背景、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推动《规划》组织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负责人就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了解读。

一、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具备哪些基础和条件?答: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上饶市及抚州市、吉安市的部分县(区),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万亿元,年末总人口1.21亿人,分别占全国的3.3%、8.8%和8.8%。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长江中游城市群山水相连、人文相亲,自古以来就有着特殊的文化渊源,经贸往来非常密切,具有发展成为跨区域特大型城市群的深厚基础。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12.17•【文号】国函〔2016〕204号•【施行日期】2016.12.1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204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报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修改稿)的请示》(发改地区〔2016〕2591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相衔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打造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方式,加快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新台阶,开创全面崛起新局面。

三、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省人民政府要深化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将《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要改革任务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衔接起来,抓紧安排部署,完善推进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分解落实各项工作,确保《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从全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角度,围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点领域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在有关专项规划编制、政策措施实施、重点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和支持;同时,注重调动社会力量,挖掘市场潜力,为《规划》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增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动力提供有力支撑。

抓住机遇,尽快实现中部崛起战略及山西的发展目标

抓住机遇,尽快实现中部崛起战略及山西的发展目标
山 西 省 建 设 新 型 能 源 和 工 业 基 地 发 展 目标 重 点 包 括 七 大领 域 :
1 快以煤炭 为基础 、 . 加 以电力为 中心的能 源产业 的发展 与开发 。加强煤炭产业集 约化 、 规模化 、 现代化建 设 , 展煤 发 炭深加 工 , 延伸产业链 ; 发展大 型坑 V 电站 , I 变输煤 为输 电 ; 重视煤炭转化和清洁能源的研究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2发展不锈钢 和铝镁合金 材料工业 , 山西 的不锈 钢企 . 把 业 、 镁合 金企业建成 国内外最具竞争 力的企业 。 铝
难得 到 大 的改 变 。
在实现 中部 崛起 战略 中将 山西 经济发 展 目标 定位在 建
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 , 是发挥 山西资源优势和 产业 比较优 势 的内在要求 , 也是 国家经济整体发展 的客观需要 。这一发 展 目标 的提 出, 既有利于 山西 省建立起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的 产业 支撑体 系 , 实现经济社 会全 面 、 调 、 协 可持续 发展 , 又符 合 中部地 区优势互补 、 产业链衔接互动 的发展战 略。
二、 山西在 实现 中部 崛起战略 中的发展 目 标
早在 19 9 9年 , 中共 山西省委 、 省政府针 对本省 的实 际情 况 ,做 出了对全省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的重 大决 策 , 启
动了山西新一轮 的经济结构调整。 5年来 , 山西 的产业结 构及
3 面提 升装嗒 制造业 的规模和效 益 , 山西 成为重要 . 全 使
改革开放 以来 , 山西经济得 到快速发 展 , 民群众生 活 人 水平 不断提高 , 同时为全 国的经济发展做 出了重大 贡献 。与 中部兄弟省份相 比,山西 的经济优 势在 于能源和原材料 , 在 于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和 丰富 的旅游文化资源。山西 的劣 势和不足是气候和生态 环境 条件 较差 , 具体表 现在年降雨量 很低 、 水资源匮乏 、 水土流失严重 , 农业 生产在很大程度上 受 到 自然条件 的制约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加工业发展 滞后 ; 现代 商贸市场发育迟缓 ; 山西 的交 通区位优势不及 中部地 区 其他 省份 。尽管近年来 山西 省在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建设方 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 是受到地理环境制约 的实 际状况很 但

答好中部加快崛起这道关键题

答好中部加快崛起这道关键题

在中国区域发展格局中,板块划分清晰,层次同样分明。

无论是人口分布、资源禀赋,还是经济发展水平、现代化程度,都存在明显的梯度特征。

面向“十四五”乃至2035年,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各板块、不同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道必答题,其中推动中部加快崛起是道关键题,具有全局意义。

中部地区包括华中地区的湖南、湖北和河南三省,华东地区的安徽和江西两省,以及华北地区的山西省。

这六个省的地位十分重要,不仅在区位上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而且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孕育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创造了建设样板,注入了改革基因,涵养了党的事业。

中部地区可谓厥功至伟。

历史会留下记忆,也会观照现实。

从发展演进规律看,改革开放前后,不同区域的发展呈现不同特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禀赋差异,以及区域发展政策的不同倾斜,使得区域之间非均衡发展特征明显,中部地区一度形成“不东不西”的落后局面,一时间警惕“中部坍塌”的呼声响亮起来。

新世纪之初,中部发展滞后引起决策层的重视。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2010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要求努力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受区域政策推动,中部地区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基本跟上了时代。

到2020年,中部六省以26%左右的人口,在10.7%的土地上,创造了超过22%的地区生产总值。

产业结构上,六省均呈现三二一的结构特答好中部加快崛起这道关键题杨良敏征,其中四个省的三产增加值超过50%,五个省的一产比重低于10%。

值得欣慰的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与中部相连的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吕梁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6个地区全部脱贫摘帽,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进展,而且是对曾经点燃革命火种和孕育伟大革命精神的老区、苏区人民的回馈与反哺。

生态环境部关于以高水平保护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实施意见

生态环境部关于以高水平保护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实施意见

生态环境部关于以高水平保护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4.09.13•【文号】环综合〔2024〕64号•【施行日期】2024.09.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关于以高水平保护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实施意见环综合〔2024〕64号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高水平建设美丽中部,促进中部地区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崛起,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中部地区在全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新形势下加强中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区域协调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上。

同时要看到,与新征程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战略目标定位相比,与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新期盼相比,区域污染防治攻坚呈现新的阶段特征,存量型、增量型生态环境压力叠加,亟需更好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以高水平保护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部地区崛起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中部地区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产业安全和生态安全中的战略地位,支持区域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着力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大力度建设美丽中部,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一)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作者:韩永文来源:《全球化》2019年第02期摘要:中部地区是我国新一轮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区域,是形成新的增长极、扩大内需、提升开放水平最具潜力的区域。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六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中部地区经济加快崛起,需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新的发展理念,更深入地研究中部地区以及各省各市的经济资源和比较优势,围绕发挥优势推动区域内部的分工与合作,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抓好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推进中部地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關键词:中部地区崛起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作者简介:韩永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湖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再接再厉,落实功能区制度,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形成定位清晰、各具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这是2019年我国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遵循,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基本遵循。

中部地区是我国新一轮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区域,2017年中部地区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107%和266%,是形成新的增长极、扩大内需、提升开放水平最具潜力的区域。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六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崛起势头明显,特别是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有很好的表现。

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取得的积极成效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崛起战略实施始于2006年。

201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

2016年底,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地区积极贯彻中央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经济快速增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2013—2017年,中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8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217%,居四大区域板块第二位。

2018年前三季度,中部地区GDP同比增长77%,高于东部地区1个百分点,高于西部地区03个百分点。

二是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中部地区着力推进制造业从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提高转变,建成了一批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原材料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打造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

三是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

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不断发展壮大,协同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武汉、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培育形成了一批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

以省会为中心的城市产业布局和辐射带动能力建设不断增强,经济活力有较大提升。

四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地位更加巩固。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稳定在30%左右,油料产量占全国的42%左右,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作出了重大贡献。

五是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六省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稳步减少,长江、黄河、淮河和洞庭湖、鄱阳湖等大江大河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洞庭湖、丹江口库区、抚河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成效初显。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与沿江流域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行动力度加大。

二、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面临的困难和潜力实现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全面崛起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要按照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辩证看待危与机的关系以及促进危机关系转换。

与困难和问题相对应的就是潜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三农”问题突出,但增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农副产品品质、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价值的潜力和空间很大。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占GDP比重高于全国水平,但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程度低,靠天吃饭问题还比较突出。

农业抗风险能力弱,农业生产效益偏低,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农民种粮积极性越来越低。

近城区农田“脱粮”情况越来越多,远离城市的地区因青壮劳动力缺失造成一些耕地抛荒。

农民满足于种粮自给自足,失地农民、污染农田、空心农村等新“三农”问题亟待解决。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民生领域还有很多薄弱环节。

二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但空间潜力巨大。

总体上看,中部地区发展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相比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科技含量仍然有较大差距,对资源、劳动力、土地要素投入和投资驱动依赖较重。

但正处在量变到质变的集聚和调整过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显。

缺乏有竞争力影响力品牌产品,产业结构“同构化”和“低度化”问题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国的186%,比东部地区低375个百分点。

三是体制机制不活,开放合作水平较低。

一方面,中部地区制度性约束因素依然较多,思想观念、营商环境不够优化,对先进生产要素和优质资源的吸引力不足,相对于沿海地区,资源配置、政府服务市场的效率比较低。

另一方面,囿于沿居内陆、不沿边不靠海的区位条件,中部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六省之间的经济联系不紧密,在发展战略上缺乏协同性,在对外招商引资、产业布局等方面竞争多于合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对外开放水平低,对外贸易占全国的比重仅为65%,仅为东部地区的78%。

四是缺乏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指导。

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如何从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区别区域内不同省份之间的比较优势,统筹规划经济布局尤其是产业分工,形成优势互补和差异化发展格局,避免同质化竞争,既需要中央层面加强统筹谋划、统筹协调、统筹推进,也需要由中央政府出面组织建立有中央政府部门和各省参加的区域内部协同发展的协调沟通机制。

此外,中部地区普遍反映,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国家层面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不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相关的原则性政策居多,可操作的、切合中部地区实际的具体政策措施较少。

三、新时期加大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思路与建议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是中央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增强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形成东中西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新要求,明确了“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中部地区经济加快崛起,需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新的发展理念,更深入地研究中部地区以及各省各市的经济资源和比较优势,围绕发挥优势推动区域内部的分工与合作,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抓好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推进中部地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从中央政府层面来看,中央应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发展分类指导,支持中部地区立足发挥优势,围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矛盾,改革体制、完善政策,创新举措、补齐短板。

一是加强对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顶层设计,细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

在深入贯彻落实已出台的重大规划和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开展“十四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前期研究,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矛盾,进一步完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体系,着力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动能。

二是支持中部地区在重大改革方面先行先试。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支持中部地区在建设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实验、进一步扩大开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重大改革开放方面先行先试,及时总结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研究支持赋予中部地区更多的改革试点任务,完善各类特殊功能平台,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支持中部地区更好地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引导、支持中部地区进一步优化开放格局、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动各省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翼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推进机制,推进湘赣边等省际交界地区合作联动与一体化发展。

四是推动重点地区加快发展。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优化发展,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等流域上下游联动发展,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支持赣南原中央苏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等特殊困难地区加快发展,确保与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从中部地区各省来看,应该紧紧抓住中央实施中部崛起这一战略机遇,用好机遇,用好外部政策,乘势而上;更要因势利导,自我加压挖掘自身潜能积极作为。

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制度活力,放大基层经验和创新带动效应,培育发展活力和动力。

二是要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要求,扎实推进重大全局性改革举措,注重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补齐重大制度短板,着力抓好改革任务落实,着力巩固改革成果,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三是要遵从经济发展规律,重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中部地区要夯实制造业基础,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体系”。

就是說,制造业及其拉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是中部地区具有良好基础的比较优势。

中部地区应该发挥好这个比较优势,协同分工、差异化布局,避免同质化发展,做大做强制造业体系,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尤其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扩大市场覆盖率。

四是要大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创新和优化政务服务,加大简政减税降费力度,以深化“放管服”改革释放市场活力,着力解决阻碍企业发展、群众办事难的突出问题,更好服务市场主体。

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更具竞争力的“软环境”。

五是要不断地强有力地推进对外开放。

进一步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完善对外开放平台,积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推进更高水平贸易便利化,扩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提高企业、商品与服务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能力和水平。

六是要深化分工合作。

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引导城市间、区域间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空间格局,继续深化产业协作,打破隐性壁垒,消除恶性竞争,共同构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对全国经济的支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