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知识
中国古代建筑概念
中国古代建筑概念
一、建筑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宫殿、庙宇、园林、住宅、塔楼等类型。
这些建筑形式各有特色,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重功能和不同用途。
二、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建筑风格的变化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常见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有:唐风、宋风、明清风格等。
三、建筑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材、石材、砖瓦等天然材料,这些材料的使用符合当时的建筑技术和审美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材料也逐渐发展变化,如宋代的砖瓦技术为明清时期建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建筑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精湛,主要体现在木结构技术、砖瓦技术、建筑雕刻等方面。
其中,木结构技术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之一,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精巧的构造方式,实现了建筑的稳固和美观。
同时,砖瓦技术和建筑雕刻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五、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
底蕴。
建筑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和结构上,更体现在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上。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和装饰常常寓意吉祥、祈福等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建筑初步 建筑基本知识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
《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 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新石器时代——(真正建筑的诞生)
半穴居—下部挖土型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唐代的砖石建筑
隋.唐 (581~618年)
西安的大雁塔砖石建造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俗 称大石桥,建于隋炀帝大 业年间(605-618年),至 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 今天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 桥。石拱桥是用石块拼砌 成弯曲的拱作为桥身。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隋.唐 (581~618年)
历了五代十国的高度发展后,不再继承唐代的雄健深沉, 而是创造出来更为婉约秀美,造型多样的建筑;后历经辽 代、西夏、金代的交融贯通,使得后来的元代建筑具有一 种潦草豪放的建筑风格。
1.加强总体规划——纵轴收放:“三朝五门”; 2.唐长安——严整、有序; 3.建筑风格——雄健深沉,材料充分发挥,形式、结构完美结合; 4.高足家具引入,建筑体量加高、空间抬高; 5.砖木混合结构; 6.建筑理论:李诫《营造法式》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宋(960~1279年)
《营造法式》——北 宋于1103年颁发了由 李诫编修的我国第一 部有关建筑设计及技 术经验总结的完整巨 著。
《营造法式》是代表我国古 代建设科学与艺术巅峰状态的典 籍,记载着宋代建筑的制度、做 法、用工、图样等珍贵资料,对 研究中国建筑、理解其理念和精 神有着深远的意义。
北宋的东京汴梁 城,有皇城、内城、 外郭三重城墙,各有 护城河,城内没有封 闭的里坊,大街小巷 遍布店铺和勾栏,商 业活动极为发达。
中国古代建筑史02第二章城市建设
2003/7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丽江古城
它的最大特点: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城内无中规中 矩的道路网,而是依山就水,路随地势,不求方正。丽 江古城内的玉龙河和狮子山将城市清晰地一分为二。
城墙全长6km,高约10m, 底宽8-12m,顶部宽2.56m。城墙的各个城门都建有重门瓮城,设内、外门。 环城有护城河,宽和深均为3m,城门上设吊桥,以作 通行和防御用。城门内外地面皆由条石铺成,内墙还筑 有马道斜坡,将官们可以骑马直接登达城墙顶上。
2003/7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平遥古城
2003/7
2003/7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内至今保存有近4000处传统的四合院民居。 这些古民居具有典型的中国汉民族北方地区的特点,也是 三晋地区民居的典型代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是地上窑洞与四合院的完美结合; ⑵ 有狭长的平面布局和封闭的但极为丰富的院落空间; ⑶ 屋顶多为单坡和平顶相结合; ⑷ 民居院落整体形态为外雄内秀; ⑸ 民居中体现了丰富的中国传统风水和其它民俗内容。
2003/7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
北京天安门及前面华表
2003/7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
皇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城内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都是
皇 帝祭祀的场所,祀天地日月,而中国是农业立国,加 上先农坛。
(2)水系,南海,中海,北海,一直通到玉泉山(颐和 园一带),连通京杭大运河,把水路连起来直接可以运 到皇城)
建筑初步设计-中国古典建筑基础知识[详细]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新石器时代——(真正建筑的诞生)
1号方形大房子建筑复原图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2号圆形大房子复原图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以黄河流域仰韶、龙山文
化的建筑为代表,按照地穴— —半地穴——地面建筑演变;
秦长城
阿房宫遗址
临潼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汉(前206~公元220年)
汉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繁荣时期。木构架建筑日 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发展。
屋顶形式多样化,以庑殿和悬山顶为多
斗拱出现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汉(前206~公元220年)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
《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 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新石器时代——(真正建筑的诞生)
半穴居—下部挖土型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高颐墓阙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三国、晋、南北朝(公元220~公元589年)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 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云冈石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 台烟雨中”。 魏晋南北朝 佛教盛行,寺庙、石窟建设 达到高峰。
嵩岳寺塔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我国自然山水园林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有较大发展。造园 开始盛行。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魅力。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3. 培养对古建筑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3. 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展示一些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建筑的兴趣。
2. 讲解和讨论: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3.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中国古代建筑的案例,如故宫、长城等,分析其建筑特点和历史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建筑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建筑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古建筑保护意义的理解。
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与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原理和构造方法。
3. 分析不同类型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和适用环境。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宫廷建筑、宗教建筑、民居建筑等。
2.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原理:木结构、砖石结构等。
3. 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方法:斗拱、榫卯、砖雕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类型古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和讨论: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讲解结构原理和构造方法。
3. 模型制作:让学生动手制作古建筑模型,加深对结构原理和构造方法的理解。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古建筑的类型和结构特点,如曲阜孔庙、平遥古城等。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及其特点的理解。
2. 模型展示:评估学生在模型制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对结构原理的掌握。
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特点和意义。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主要形式和表现手法。
中外建筑史第2节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资料文档
(1)阿房宫: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开始兴建 史大的一组宫殿——朝宫。其前殿就是历史上有 名的阿房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 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 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 山……。”
(2)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古代陵墓中的宏伟作 品,是中国历史上体型最大的陵墓。史称“骊山” 的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骊山北麓,现存陂体为三 层方锥形夯土台,周围有内外两重城垣。
构架屋顶有五种基本形式:庑殿、悬山、囤顶、 攒尖和歇山。
4、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
两晋和南北朝300年里,南、北方在生产的 发展上比较 缓慢,在建筑上也没有太多的创造和 革新,主要是沿袭和继承了汉代的成就。但由于 佛教的传入,佛教建筑开始兴起,如佛塔和石窟 等。
最早的中国寺庙——洛阳白马寺
寺,原为汉代中央部门一种办事衙门的通称,如 鸿胪寺、光禄寺等。白马寺在兴建后也成为此类 机构,有如特设的外宾招待所。于是后世便相沿 以“寺”为佛教寺院建筑的通称了。中国人建寺, 走的是把院落式住宅改造为寺院之路。
仰韶文化时期房屋的平面有长方形和圆形两种形 式。房屋墙体和屋顶多采用木骨架经扎结后涂泥 的做法,为了承托屋顶中部的重量,常在室内用 木柱支撑。
仰韶文化聚落,常选择河流两岸,地势较高处;由 初步的区划布局;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 以壕沟隔开。
(5)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 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 文化遗存。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 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楼阁式塔
密檐式塔
中国的石窟来源于印度的石窟寺。南北朝时期, 凿崖造 寺之风遍及全国。著名的石窟有大同云冈、 洛阳龙门、敦煌鸣沙山、天水麦积山等。从建筑 功能布局看,石窟可分为三种:一是塔院型,二 是佛殿型,三是僧院型。
第二章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与宫殿
E.苑囿、寺庙。北京城园林绿化在明代有较大的发展,城内利用北海、 中海、南海和琼华岛建设了西苑,在中轴线上又人工堆筑景山。清 代在西郊建造了著名的“三山五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组群。
F.城市南北轴线。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为(从南到北):永定门(外城 正门)——正阳门(内城正门)——天安门(皇城正门)——端门— —午门(宫城正门)——宫城内6座门、7座殿——神武门——景山— —地安门——鼓楼——钟楼。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强调封建帝 王的至高无上。
二、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实例
1.西汉长安城
汉长安位于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南岸,由原来秦咸阳的离宫——兴乐宫 逐步增扩而来的。长安城平面很不规则 。
A.城墙道路。长安城墙全部由黄土夯பைடு நூலகம்,周边有8米宽的壕沟,每面各 有3座城门。通向城门有8条主干道,最长的安门大街,长5500米。街 道都是土路,这些街道都分成3股道(图2-7),中间是皇帝专用的御 道,街道两旁植槐、松、柏等树木。
宫殿——中轴对称
3、左祖右社 或称左庙右社中国的礼 制思想,有一个重要内容, 则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 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 前方设祖庙 ;所谓“右社”, 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 。 古代以左为上,所以左在前, 右在后。
太庙
4、前朝后寝 宫殿建筑群大体上有前后两部分,“前堂后室”,即“前朝后 寝”。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一般位 于南边。所谓“后寝”,即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一般位 于北半部。
B.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西周早期瓦已经出现,但广泛应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同时各诸 侯国为了政治、统治和享乐的需要,竞相建造高台宫室。 C.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秦统一中国之后,在咸阳及其疆域内建造了规模空前的宫殿,广 袤数百里,数量众多,布局分散 。西汉初期有长乐宫、未央宫,后 期建北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等,各宫都围以宫墙,形成宫殿 。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第一章:中国古建筑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脉络。
3.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木结构体系、砖石结构体系、土木结构体系。
2.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宫廷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民居建筑。
3.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代社会。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 通过图片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理解和看法。
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与工艺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木结构、砖石结构、土木结构。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工艺:榫卯结构、砖雕工艺、木雕工艺。
3.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要素:斗拱、檐口、屋顶、墙体。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木结构体系、砖石结构体系、土木结构体系。
2.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工艺:榫卯结构、砖雕工艺、木雕工艺。
3. 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要素:斗拱、檐口、屋顶、墙体。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和构造要素。
2. 通过图片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工艺。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与工艺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的实例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著名实例:故宫、颐和园、天坛、悬空寺。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特点和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著名实例:故宫、颐和园、天坛、悬空寺。
2. 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特点和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著名实例。
2. 通过实地考察或图片展示,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特点和价值。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_城市建设
三、南朝建康的建设
建康位于今南京市,东依钟山,北枕玄武湖,西 北濒长江,东、南有青溪和秦淮河环绕,形势险要,历 来有“龙蟠虎踞”之称。吴、东晋、宋、齐、梁、陈六 朝都建都于此。
六朝的帝王都信仰佛教,建康城内外遍布佛寺,总数在
500所以上。作为六朝古都的300多年中,建康一直是 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四、隋大兴(唐长安)与洛阳的建设
大兴城分宫城、皇城、郭城。宫城先建,皇城次 之,郭城到隋炀帝时才开始建设。
大兴城规模浩大,郭城东西宽9721米,南北长 8651米,全城面积达84.1平方公里,是中国古代史,也 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第二节 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 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 1.新建城市(平地起城,先秦时期) 2.依靠旧城建设新城(汉以后的都城较多采用) (1)新城建成后,旧城废弃不用(隋大兴城) (2)旧城继续使用,新城旧城长期共存(元大都)
3.在旧城基础上的扩建(明初南京和北京) 都城建设的特点:
一切为封建统治服务。围绕着宫廷而展开。 在建设程序上,先宫城、皇城,后都城和外郭城;
5.绿化: 城市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北方以槐、榆为多,南
方则柳、槐并用,由京兆尹负责种植管理。
都城中轴线上御街的绿化布置:路中设御沟,引 水灌注,沿沟植树。
6.城市防火: 五代与北宋建都后,城内每隔1里设负责夜间巡逻
的军巡铺,并在地势高处砖砌望火楼瞭望,屯兵百余人, 备救火用具。
南宋时,军巡铺更密。
南北朝以后,都城及州县城设鼓楼、谯楼,供报 时或报警之用。
从元大都开始,在城市居中地区建造高大的钟楼 与鼓楼。
中外建筑史 · 第2章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建筑
※ ※ 两汉时期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体 系形成期 ※ ※
第二章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建筑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建筑(220年——589年)
我国传统木构建筑基本的结构形式(抬梁式, 穿斗式)已经成型
斗拱已普遍采用
屋顶形式多样化(悬山顶、庑殿顶最为普遍, 歇山和囤顶也已应用)
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皇家建筑 (宫殿、陵墓、园囿)、礼制建筑(明堂、 辟雍、宗庙)、居住建筑(第宅、坞壁)
第二章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建筑
第二节 两汉时期建筑(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五、两汉时期建筑主要特点
一、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建设
东汉末年曹魏王城,城址位于今河北 临漳与河南安阳交界处。
东西长:3000米,南北宽2160米。
邺城
戚里 宫城
文昌殿(大朝)
衙署
铜雀苑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 杜牧:《赤壁》
第二章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建筑
第二节 两汉时期建筑(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一、城市建设
邺城的意义
邺城
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轮廓方形规整、功能分区明确、具有 南北轴线的都城。
将宫城设在北部,避免了宫殿与闾里的混杂; 将宫殿的主轴对准城市南北中轴,改变了此前都城的
不规则格局; 七座城门根据街道情况灵活分布,没有强求刻板的对
称;
体现出规整布局与讲求实效的统一,标志着中国都城规 划找到了规范的模式,对此后中国都城规划有深远影响。
中外建筑史
第二章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建筑
第一节 秦代建筑(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第二节 两汉时期建筑(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建筑(220年-589年)
建筑设计初步2-1
3.古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 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 穿斗式木构建筑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 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 来。这种木构建筑被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抬梁式木构建筑的特点是:在石础上搭建木柱,柱上搁置梁头,梁头 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架起短小的梁,如此叠层而上,梁的总数 可达3-5根。当柱上有斗拱构件时,将梁头搁置在斗拱上。这种木构 建筑常见于北方地区和宫殿、庙宇等较大规模的建筑物。 抬梁式木构建筑做法分为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两种。大木大式做法用 于重要建筑中,大木小式做法用于次要建筑中。
第二章 中西方建筑简史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简史
中国古代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创造了中华文明。在中华 历史进程中,建筑艺术和成就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也成为世界建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中国古代建筑体系 1.中国古代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分为木构建筑体系、砖石砌筑建筑体系、洞窟 建筑体系和绳索建筑体系四种。其中木构建筑 偃 师 尸 沟 乡 遗 址
西周的建筑(BC1046—BC771年) 一.城市建设
《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 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民宅 1.一堂二内 2.环堵屋宇 三.建筑遗址 1.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 2.湖北蕲春西周干阑建筑遗址
二.宫殿 大量高台建筑(台榭)用于宫殿建筑中。 在高大的夯土台上再分层建造木构架房屋。 特点:土木结合、外观宏伟、位置高敞。 实例:战国秦咸阳宫殿、燕下都老姆台、邯郸赵王城的丛台 等。
随着石器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生产力 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产品 除维持人们生活必需以外,开始有了剩余。剩余产品 的出现,一方面为一部分人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 为专门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活动提供了可能,从而促 进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私有制的产生准备了 条件。
中国古代建筑常识
中国古代建筑常识
中国古代建筑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用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结构方式,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连接各个构件。
2. 建筑群体布局:中国古代建筑强调群体布局,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常见的建筑群体布局有院落式、廊道式、厅堂式等。
3. 建筑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非常丰富,包括彩绘、雕刻、木石砖三雕等。
装饰题材多采用吉祥图案、神话传说等。
4. 建筑功能:中国古代建筑根据功能可分为住宅、宫殿、寺庙、园林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建筑在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
5. 建筑材料: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因此防火是建筑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建筑中采用防火墙、防火门等措施来预防火灾。
6. 建筑与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建筑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以上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常见常识,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可以查阅相关的建筑书籍或咨询专业的建筑师。
第二章__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图3-16 画像砖上的长安城内的市场
图3-17 四川东汉墓画像砖
图3-18
古代市场印章
图3-19 东汉邺城
3、魏晋南北朝 北魏新城 太和十八年,北魏开始在西晋洛阳的遗址上建设 新城。 (图3-20)
图3-20 北魏洛阳新城
三、隋唐时期的城市 隋唐秉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城市规划经验,借助 雄厚的国力和蓬勃的文化,创造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恢 弘壮阔的城市.
图3-28 元大都
图3-29 蓟门烟树
五、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 明清时期的地方经济比较发达,南北方城市 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 地方城市,如山西平遥,江苏苏州等等,最重要 的城市是北京和南京。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又进 一步改建北京城。清代的北京城在格局上没有大 的变化。经过元明清三代700多年的建设发展,北 京城成为中国现存历史文化积淀最丰富的城市。 就总体布局而言,明清两代的城市一方面继 承了宋元以来的街巷制和沿街设市的布局原则, 另一方面又不断完善,在因地制宜和以城市空间 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方面都达到了高峰。
建筑大师郭守敬(1231——1361):元代的水 利、天文学家,为元大都成功的规划了水系,并 亲自设计建造了观象台。郭守敬为大都从西郊和 北部山区引来新的水源,且疏通了连接大运河的 通惠河。水是城市的生命之源,新水源注入通惠 河后,南方的漕运物资可源源不断地运往大都。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假如没有郭守敬的聪明才 智,就不会有繁荣了700多年、自元至今基本都 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城。
一是洪武四年将元大都北城墙南移5里,放弃了元大都 北部比较荒芜的部分;
二是朱棣迁都北京后,扩大了宫殿,将元大都南城墙南 移1里;
三是嘉靖年间,为了增强防卫,将当时的北京城外围再 兴建一圈外城,将金中都旧址的大部分都包括了进去。但由 于财力不济,外城只完成了南部一面,由此形成了北京城独 特的“凸”字形平面格局(图3-33)。
《中国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 (1)
第二章宫殿、坛庙、陵墓第一节宫殿•问题1:宫殿应该具备哪些功能?•问题2:对宫殿建筑有什么直接的感觉?佛堂、斋宫、藏书阁、骑射场等供皇帝及家族进行宗教、祭祀活动与念书习武的场所3膳房、作坊、库房,大量服务人员的生活用房等辅助部分4包括皇帝、皇后、众多皇妃和太祖、太后生活、休息用的寝宫、园林、戏台生活起居2需要有举行各种礼仪和处理日常政务的殿堂、衙署、官府办理政务1对应的空间功能任何一幢或一组建筑,决定其规模和内容的自然首先是它们的功能需要。
宫殿建筑也是如此。
•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级、最豪华、艺术价值最高的一种类型。
它们是历代奴隶主和封建帝王把大量的财富、最好的建筑材料、最高级的匠师、最精湛的技艺集中起来建造的,代表了当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最高水平。
王朝的权威需要“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无以重威”(《史记·高祖本纪》)。
萧何劝说汉高祖刘邦建设壮丽宏大的宫殿以显示皇天之重威。
历代帝王均是如此。
重重的院落,构成了恢弘的气势中轴对称,彰显稳固雄伟宫殿建筑发展的阶段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年代:夏商时代•特点:茅草盖顶、夯土筑基,结构已初步完整,轴线出现应用于群体组合。
•举例: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宗庙、宫室遗址。
二里头宫殿复原总平面是目前所知中国最原始的宫殿建筑实例,堪称“华夏文明第一殿”。
回廊环绕,我国早期廊院建筑。
殿堂8开间,柱列整齐,前后左右相对应,开间统一,说明木构架技术有一定提高。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年代:春秋战国时代•特点:夯土高台,台上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的组合 体,而不是庭院式建筑。
•举例:春秋时晋故都新田(山西侯马)、战国时齐故都临 淄(山东临淄)、赵故都邯郸(河北邯郸)、燕下 都(河北易县)、秦咸阳(陕西咸阳)等,都留有 高四五米至十多米不等的高台宫室遗址。
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复原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年代:秦汉•特点:前殿规模宏大,形式隆重。
中国建筑史复习笔记
中国建筑史复习笔记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1.多样性:1)南方气候炎热潮湿的山区——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2)北方游牧名族——便于迁徙的轻质骨架覆以毛毡——毡包3)新疆干旱少雨地区——土墙平顶或土胚拱顶4)黄河中上游——黄土断崖挖出的横穴——窑洞5)东北与西南大森林——利用原木垒成墙体——井干式2.主流:使用木构架承重的建筑二.木构架建筑的优势与缺陷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1.优势: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
3)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2.缺陷:1)木材越来越稀少。
2)易遭火警。
3)难以满足大空间、复杂的空间需求。
三.组群布局1.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的中国修建系统,在平面布局方面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中国古代修建群体布局:讲求深度的深远美。
讲求条理的节奏美。
讲求序列的次序美。
讲求乐趣的意境美。
1)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
2)纵横轴线同等重要。
3)部分有轴线。
4)无轴线。
2.庭院的围合方式:1)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2)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为廊院。
3)主房前两侧工具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称之为三合院。
1四.修建与环境1.善择基址2.因地制宜3.整治环境4.心理补偿四.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贸易与工业修建6.教诲、文化、娱乐修建7.园林与风景修建8.市政修建9.标志性建筑10.防备修建五.工官制度1.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系统体例的产物。
2.历史上有名的工官:隋代——XXX宋朝——XXX明代——XXX、XXX等第二节中国古代修建的立面构成1.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一.种类1.庑殿(宋称四阿顶)2.歇山(宋称九脊殿)3.悬山4.硬山5.攒尖(宋称斗尖)6.单坡7.平顶2二.屋顶的组合形态一)水平组合1.正脊并联1)屋檐勾连2)并连式抱厦3)翼角对接2.正脊串联1)两夹2)骑楼3)迭落4)牌楼5)阙式串联3.正脊相交1)丁字相交2)十字相交3)转角相交二)竖向组合1.重檐构成1)重檐庑殿2)重檐歇山3)重檐攒尖4)密檐塔2.重楼构成三.屋顶做法一)屋面曲线1.檐口曲线2.屋面曲线3.屋脊曲线二)屋角三)屋脊和屋面粉饰2.单体修建的“平分”——屋身33.单体建筑的“下分”——台基一.台基的基本构成1.XXX2.台阶垂带踏跺如意踏跺礓礤3.栏杆4.月台正座月台包台基月台第三节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类型及特点一.叠(抬)梁式特点:柱上搁置XXX,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
建筑初步复习资料
昂:如翘之向一端加长斜垂。
翘:曲木如弓,与枋垂直,与栱相似。
升:立方块上开横向口 位于栱头之上。
栱:曲木如弓,与枋平行
坐斗:斗之特殊型,全欑斗栱最下的座托
(3) 斗栱的出踩
“一斗三升”里外各加一层栱,就增加了一段支承距离,叫做出踩。
三、 装饰
(2) 悬山顶:结构与硬山顶大致相同,只是所有的檩子都伸出山墙以外,檩头上钉搏风板。
(3) 庑殿顶:即四坡顶,它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前后坡的构架和两坡顶一样,左右两坡也有同样的梁架
檩枋,而且檩子和前后坡的檩子等高。
(4) 歇山顶:歇山顶可以看作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
5 檐角起翘和出翘
中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处,不是一条水平的直线,二是四角微微翘起,叫做起翘。
四、 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
我国古代建筑上的装饰细部大部分都是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件进过艺术加工而发挥其装饰作用。
吻兽、斗拱、卷杀、瓦当、滴水、搏风、墀头、雀替、彩画、匾额、门簪、门钉、棂格。
色彩的使用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使用强烈的色彩而又得到完美的效果,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白色石台基、檐下蓝绿色,各部分轮廓鲜明。
3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打破由教会统治千年的哥特式建筑,并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柱式。各种拱顶、券廊、柱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构图的主要手段。
4 古典主义
在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政权取得成功的最初年代,欧洲和美洲相续由政府兴起希腊和罗马复兴的建筑浪潮
第二节 西方古典柱式
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了解西方故建筑艺术造型的特点先从柱式入手。
二、 建筑结构的特征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资料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一、中国古代建筑概况1、我国古代建筑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3、中国古代建筑在城市规划、建筑群组织、园林设计、民居、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的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方面有卓越的创造,形成一种成熟、独特的体系。
二、中国古建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阶段(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原始社会阶段是建筑形成的初期。
历经原始人群阶段,母系社会—仰韶文化,父系社会—龙山文化。
2、奴隶社会阶段(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
我国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
这个时期城市、宫殿建筑从产生到发展。
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春秋。
我国奴隶社会建筑特点:(1)城市、宫殿、陵墓建筑形成并在平面布局上已形成了均衡对称(2)、形成了木构架外观形式及固有特征(3)、建筑制度、工官制度建立(4)、建筑施工方法上的手段五法:“矩定方、规定圆、绳定直、水定平、垂定正。
”(5)、建筑材料:瓦、砖3、封建社会阶段(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前期)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在奴隶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城市、宫殿建筑,并且园林建筑、佛教建筑出现。
(中期)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无论在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都有巨大发展。
(后期)元、明、清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较迟缓,各时期建筑发展虽缓慢、但均有所进步。
各朝代概况商特征: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阶段。
主要成就:1、甲骨文2、青铜器3、木构建筑、夯土技术城市遗址:1、成汤都城—西亳2、郑州商城3、湖北武汉黄陂县盘龙城4、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宫殿遗址:1、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址这是我国至今发现最早的规模较大、较规整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表示中国传统的院落建筑群开始定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歙县穿斗式木构架
穿斗式结构的特点
在南方使用很普遍; 优点是用料较小,整体刚性好; 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有时与叠梁式构架混合使用(叠梁式用于中跨,穿斗 式用于山面)。
井干式结构
云 南 井 干 式 民 居
云南丽江井干式房屋
井干式结构
是一种用圆形、矩形或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
《 营 造 法 式 》 中 的 乌 头 门
汉 代 画 像 砖 中 的 门 样 式
门
墙(隔扇)
用于柱间起分隔空间作用。壁纱橱有6-12扇隔扇, 除中间两扇可开启外,其余均为固定隔扇。
漏窗:应用于住
宅、园林中的亭、
廊、围柱子所组成的空间,而面阔间数是指横向 阔的间数。十根柱子面阔九间,六根柱子面阔五间。间数越 多级别越高,一般间数为奇数,九五间象征“帝王之尊”。
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宫 殿 彩 画
宫殿彩画
3、苏式彩画:等级低于前两种。画面山水、人物故事、花 鸟虫鱼等,两边用《 苏式彩画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
》或( )框起,( )被建筑家称为包袱,
苏式彩画
北京中山公园唐花坞
盔顶
盔顶:屋顶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故名盔顶。其特征是没有正脊, 各垂脊交会于屋顶正中,即宝顶。在这一点上,盔顶和攒尖顶相同,所不同的是,盔顶的
斜坡和垂脊上半部向外凸,下半部向内凹,断面如弓,呈头盔状。
十字脊顶
十字脊顶:是由两个屋顶垂直相交而成,可以是悬山式,也可以是歇山式。《清明上河图》 中就有很多民居采用十字脊顶,其山面多采用悬山顶。十字脊顶代表故宫角楼。
彩画的等级
和玺彩画
旋子彩画
苏式彩画
1、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 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 面两边用 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乾 清 宫彩画
乾 清 宫 彩 画
2、旋子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 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 》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
1、庑殿顶
特点:四面斜坡, 有1条正脊和4条斜 脊,屋面稍有弧度。
又称四阿顶。
2、歇山顶
特点:是庑殿顶和硬
山顶的结合。有1条正 脊、4条垂脊,4条戗脊。
又称九脊顶。
3、悬山顶
特点:屋面双坡,
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1条正脊,4条垂脊。 又称挑山顶。
4、硬山顶
特点:屋面双坡, 两侧山墙同屋面齐 平,或略高于屋面。
叠置而成的结构形式。
斗拱
三、古代建筑的群体布局特征
布局的分类
四合院式
廊院式
北 京 四 合 院
四合院式
廊院式
福建永定圆形土楼群住宅剖视(承启楼)、(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 史》)
四、古代建筑的装饰及色彩特征
两部分
装饰
色彩
王家大院的三雕:木雕
王家大院的三雕:砖雕
1、建筑装饰:
悬鱼
(三)台基
一种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
1、台基的等级
普 通 石 台 基
较 高 级 台 基
更 高 级 台 基
最 高 级 台 基
普通台基
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
三合土夯筑而成,约
高一尺,常用于小式
建筑。
较高级台基
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
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第二章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古 代 建 筑 的 装 饰 及 色 彩 特 征
古 代 建 筑 的 群 体 布 局 特 征
古 代 建 筑 的 结 构 特 性
古 代 建 筑 的 外 观 特 性
一、古代建筑的外观特性
三段式
屋顶
屋身
台基
(一)屋顶
屋 脊 的 装 饰
屋 顶 的 形 式
屋顶的形式
5、攒尖顶
特点:平面为多边形
和圆形。上为锥形的
屋顶,没有正脊,若 干屋 脊交于上端。
6、卷棚顶
特点:屋面双坡,
没有明显的正脊,即 前后坡相交处不用脊 而砌成弧形曲面。
盝顶亭(南京朝天宫 卞公忠孝泉井亭)
盝顶
顶部有四个正脊围成为平顶,下 接庑殿顶。盝顶在金、元时期比 较常用。经常用在帝王庙中的井 亭的顶口。
惹草
悬鱼:
是一种建筑装饰,大多用木板 雕刻而成,因为最初为鱼形,并从
山面顶端悬垂,所以成为“悬
鱼” ,一般位于悬山、硬山或者
歇山建筑两端的博风板下,垂于正
脊。
建筑元素:惹草
2、常见的彩画
彩画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
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 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可分为三个等级。
万字顶
万字顶:建筑的平面和屋顶采用“卍”字形,取其万事如意、万寿无疆之意,非常吉利。 圆明园的“万方安和” 采用万字顶 。
单坡顶
福建土楼
锅 耳 屋
风火墙造型------“芭蕉锅耳”
南方屋顶
(二)屋脊的装饰
鸱吻
好 望 好 吞
山西永乐宫
山西平遥县衙
仙人走兽
仙 人 骑 凤
龙
凤
狮
海 马
天 马
狎 鱼
狻 猊
獬 豸
斗 牛
行 什
太和殿的仙人走兽
午门的仙人走兽
仙人走兽的象征意义
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
恶、主持公道之意。
侗 寨 屋 顶 装 饰
珠江三角洲龙船脊
(二)屋身
门
墙
窗
门
版门:用于城门或宫殿、衙署、庙宇和住宅的 大门,一般都是两扇。 隔扇门(宋称格子门):一般作建筑的外门或 内部隔断,每间可用四、六、八扇。
檩
定义:与屋脊平行的构件叫檩。 分类:取名方式与柱子名称一致。有檐檩、脊檩 上金檩、中金檩、下金檩、挑檐檩。
梁
梁:由所支承在 上面的檩木根数 而命名。承受几 个檩子就叫几架 梁。
抬梁式结构的特点
优点: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空
间相对灵活;
缺点: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穿斗式结构
木结构构架
抬梁式
穿斗式
井干式
抬梁式构架
椽
抬 梁 式 构 架
(一)抬梁式构架的基本构件
椽
檩
梁
柱
柱
瓜 柱
山 柱
金 柱
中 柱
檐 柱
角 柱
面阔间数
“间”是指由四根柱子所组成的空间,而面阔间数是指横向 阔的间数。十根柱子面阔九间,六根柱子面阔五间。间数越 多级别越高,一般间数为奇数,九五间象征“帝王之尊”。
更高级台基
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
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 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最高级台基
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
2、台基的功能
承托建筑物
保护木构架,防潮、防腐
显示建筑风格,烘托气势。
二、古代建筑的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