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第 2 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 2 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题
人教版 第一单元 第 2 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成及其影响”。
本课第一目“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讲秦统一形成,重点交代了旧制度的破坏过程;第二目“至
你将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管地方?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课件展示】问题:秦统一初,有人向嬴政提出分 封子弟、广建诸侯建议,廷尉李斯则坚决反对。想 一想,如果你是秦朝时一位大臣,你会建议始皇采 取哪种统治方式治理地方?为什么? 【课件展示】情境创设:教师用幻灯片展示《西周 分封制的结构职权示意图》和《秦朝从中央到地方 的组织结构职权示意图》 【课件展示】请同学们对比一下分封制和郡县制的 异同
原因 (多角度法)
条件
形成过程(数字归纳法):一皇帝二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三秦律四统一(统一度量衡、货
币;统一车轨和驰道;统一文字;修灵渠和长城等巩固统一)。
主要特点(特征法): 四中:(1)以皇权为中心(2)权力高度集中(3)“家天下”的特点 (4)体制比较
完备中
历史影响(关键记忆法)积极: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
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
能力。但是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本课的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内容
枯涩缺少趣味,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是
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教师应该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愉悦的氛围,启发、引导

高中历史第2课_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2课_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形成宏 观认识
阅读 思考 简述
训练表 述能力 使学生 了解“始 皇帝的 来历” , 明确论 从史出
阅读 思考
培养史 论结合 能力
让学生 了解秦 朝中央 官制的 设置
4.地方郡县制的内容及作用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本课的“导言”叙述,分析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的原因。 演示讲解郡县制的体系结构。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 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秦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条件、 “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掌握阅 读材料和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 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了解秦朝中央官制、郡县制度的内容及特点,掌握阅读材料获 取信息的学习方法。 对比郡县制度与分封制度的不同, 加深对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的理解, 掌握分析比较历史 问题的方法。 结合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探究秦朝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的方 法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
使学生 知道历 史发展 的线索 培养探 究能力
2. 秦的统一 演示秦统一的大致过程。 强调秦统一的意义。
观察、体 验、 认识、 记忆秦统 一
理解中 央集权 制形成 的条件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建立后,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主要由 以下三个方面组成:一是建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二是在 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是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1. 始皇帝的来历 出示材料, 结合课文、 《历史纵横》 和初中知识的回忆, 引导学生了解“始皇帝的来历” 。 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 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 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 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 ‘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源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 2.皇帝制度的特点: 结合“始皇帝的来历” 、课本文字的叙述及其材料,探 究中国皇帝制度的基本特点。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特点: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3. 中央官制的设置 演示讲解中央设置的三个最高官职。 分析三者的关系和作用。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它所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节课,从四个方面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第一目“至高无上的皇权”主要讲述秦朝的统一,皇帝称号的由来和皇帝制度的创立,突出了皇权唯我独尊。

第二目“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则着重阐明秦朝中央官制的设置和中央政权机构的特点。

第三目“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强调郡县制的出台,郡县两级行政机构职能和秦朝官僚机构的作用。

第四目“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介绍了秦朝的疆域,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深远影响和秦朝灭亡。

这四目内容之间联系紧密,共同突出了秦朝封建专制皇权形成的特点。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加深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内容、特点和作用的理解。

要通过谈话、提问和辩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秦朝政治制度对秦王朝的重要影响。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掌握皇帝称号和皇帝制度的内涵,理解秦朝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性。

(2)剖析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内容与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封建专制皇权的作用。

(3)了解和掌握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探究封建专制皇权对秦王朝的强盛和灭亡的双重作用;正确地评价秦始皇。

2.过程与方法(1)提出问题,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2)利用历史短剧表演和辩论赛等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的生动性。

(3)利用历史资料、诗歌和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到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皇帝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教学难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缺点,评价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知识。
2.利用历史资料、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通过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实例分析:以秦始皇、李斯等历史人物为例,阐述他们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过程中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关注以下方面:
1.分组: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特点,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互补、互助。
2.话题设置:围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缺点、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设置具有思考性和探讨性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历史背景的铺垫,帮助学生建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知识框架。
2.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缺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总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评价方式: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设定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一〕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确实立,处所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处所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二〕教学难点: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三〕常识布局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方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①春秋时期a.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地域。

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b.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地盘和人民,彼此间进行战争。

记忆方法:大权落诸侯争。

②战国时期a.一些强大的诸侯不满足本身的封号,纷纷改称“王〞。

b.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鼎新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易错点】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想称霸天下的愿望。

①条件a.人民经受持久分裂和混战后,巴望统一。

b.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呈现局部统一。

c.颠末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日益强大。

d.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

记忆方法:两统一,一国一人。

②颠末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持久的诸侯割据场合排场。

b.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易错点】秦国能够攻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原因是:秦国是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易错点】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

【易错点】秦王赢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底子原因是:统一条件成熟,赢政顺应了历史开展趋势。

【易错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成立者是:秦王赢政——秦始皇。

二.登峰造极的皇权和中央官制①称呼:秦王赢政认为本身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个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②权力: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江苏省高中历史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江苏省高中历史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教材分析(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1.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2.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到地方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3.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影响:a、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b、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血缘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丰富栏三、教学设计①本课内容丰富、充实而课时较紧张,因此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和课时分配上,都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选择重点要围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题(也是本课内容的中心),由此可确定“至高无上的皇权”和“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两目作为重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指的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在讲以上两目,理解这一政治制度时务须把“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这两个概念搞清楚。

③教具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要从本校实际出发,有条件的地方又要力求用好电化教学手段,使其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条件较差的学校可使用教学挂图,制作投影片;条件较好的学校可设计、制作教学课件。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案1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案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秦朝统一;皇帝制度的确立,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郡县两级制。

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

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必然性,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和补充材料,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初步运用有效信息来共同探究历史问题;通过实物图片和古今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与探究法等。

2.辅助手段:充分运用文字记载及有关图片、文物资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力争做到论从史出,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展示。

【教学设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使教学活动进一步开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教室设备检查后待用,手提电脑一个。

(2)历史记载资料,历史素材库中有关此课的图片及影像资料。

播放音乐《秦始皇》“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学生欣赏完毕,教师指出:秦始皇来自一个边远荒蛮之地,却能建立一个强大的秦帝国,并使他统治时期,人民俯首帖耳,他凭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一问题。

(板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一是本课的基本线索;二是重要概念;三是探究的问题(板书)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板书)1.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1)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战争不断。

高中历史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丰富、充实而课时较紧张,因此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和课时分配上,都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选择重点要围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题(也是本课内容的中心),由此可确定“至高无上的皇权”和“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两目作为重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皇帝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等重要概念;了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正确认识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2)搜集历史上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5)通过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2)阅读法、讨论法。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

(3)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的第二课,上承早期国家时期最高统治集团未实现权力的最高集中的政治弊端,下启中国帝制时代发展的三个线索(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官僚制的发展)和两个斗争(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是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奠基一课,应使学生理清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二、课标要求新课标: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的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旧课标: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掌握皇帝称号和皇帝制度的内涵,理解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性。

(2)剖析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封建专制皇权的作用。

(3)了解和掌握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探究专制皇权对秦王朝的强盛和灭亡的双重作用。

2、过程与方法(1)提出问题,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2)利用历史资料和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感。

(2)认识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秦朝建立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特点和意义。

难点: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含义及其影响。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夏商西周之后,中国在长期的兼并战争中走入大一统的封建国家阶段,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但同时,秦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统一王朝,正是这样一个短命王朝,却奠定了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时期的基本框架,可以说,浓缩的都是精华,这当中最精华的部分,就在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有哪些条件?】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作答。

人教版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平时也接触秦灭六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对这段历史及秦始皇等人物较为熟悉,这就为高中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发展的深远影响。

本课内容讲述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确立,更注重学生的理性认识才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秦朝统一;皇帝制度的内容: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及其职责;郡县两级制度。

 理解:秦统一的历史条件;皇帝制度的特点;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及职责。

 运用:中央集权制建立的必然性;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分析秦短促而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史论结合:搜集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资料,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质疑问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客观、全面地评价、比较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
4.提醒学生课后复习相关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800字。论文中需包含以下内容:
a.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b.秦始皇的中央集权改革措施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掌握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2.掌握秦始皇的中央集权改革措施,包括行政区划、度量衡、货币、文字、法律等方面的统一,了解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点与弊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客观认识,使其明白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从而增强对国家历史命运的关心。
c.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点与弊端;
d.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客观评价。
2.设计一道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论述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题目如下:
“试论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与局限。”
3.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手抄报内容包括: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秦朝统一六国的壮阔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3.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借鉴他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我会对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归纳。针对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澄清学生的疑惑。同时,强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首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其次,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客观评价同伴的表现。最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也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反思与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及影响的小论文。
2.结合教材和课外资料,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3.设计一个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知识问答,与同学互相提问、交流。
五、案例亮点
1.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皇帝制度:介绍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地位和权力,讲解皇帝制度的特点,如世袭制、终身制等。同时,分析皇帝制度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作用。
2.三公九卿制度:详细讲解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包括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九卿(奉常、郎中令、太仆等)的职责、地位。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一制度相较于分封制的优势。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课时安排本课时计划为1课时,每个课时约45分钟。

学生需要在课后完成课堂练习,并自行阅读相关教材并做好笔记。

教学目标1.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矛盾。

2.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发展。

3.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秦朝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矛盾1.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各国相互争霸,战争不断。

2. 统一战争秦孝公在位时,采取了“攻其所爱,伐其所好”的对外战争策略,逐渐统一了六国。

3. 社会矛盾在战争和统一的过程中,社会矛盾也不断加剧,贫富分化、农民起义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发展1. 中央集权的实现秦始皇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现了中央集权,如颁布法令、推广标准文字等。

2. 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秦始皇建立了行政区划和郡县制度,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

三、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 政治影响中央集权制度使得秦朝政治稳定,统治者能够有效地调度国家资源,便于防范权力地下化。

2. 经济影响中央集权制度的推行,也为秦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例如,标准文字推广为统一货币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2.中央集权对秦朝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实现过程。

2.如何分析中央集权对秦朝的政治和经济影响。

教学方法本课以讲授为主,辅以PPT演示和学生互动讨论。

学习评价评价方法采用笔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1.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

2.分析中央集权对秦朝的政治和经济影响。

教学参考•人教版必修1历史课本•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辅资料。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秦统一的条件;能表述“皇帝〞的由来、含义;明确“三公〞的具体职责;评述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知道秦朝郡县制度建立的史实,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教材、材料作为证据去理解过去,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应用有效信息去论证问题。

能够轻松地在课本上做各种标记,以突出知识重点。

能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如运用结构图掌握秦代中央到地方行政系统。

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历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勤于思考。

2.通过古代赞颂秦始皇的诗歌和图片,感受秦朝初步实现统一的宏大气象。

3.通过秦朝始创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内容,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1.重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与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运用“四导一评〞开展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方法一:china的由来:瓷器、支那、秦朝等含义。

那么秦朝有哪些成就著称于世呢?引导:学生回答后,强调两点: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就是本课学习的内容。

中央集权制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方法二:情景创设:播放歌曲《秦始皇》,歌词:“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问题:这首歌里的“我〞是指哪个历史人物?诗中作者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引导:秦始皇。

灭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魄。

[导读]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P8-11,在书上进行圈、点、勾、划,并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封建社会早期政治制度的演变,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案例背景的设计中,我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背景。通过分析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等,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同时,结合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背景,详细讲解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具体包括:
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等。
3.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政治体制中的作用及其历史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共同完成对所选事件的研究。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探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认识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5.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局限性,从人性的角度思考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具体包括:
1.通过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料,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研究,使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不仅深化了对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丰富、充实而课时较紧张,因此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和课时分配上,都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选择重点要围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题(也是本课内容的中心),由此可确定“至高无上的皇权”和“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两目作为重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皇帝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等重要概念;了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正确认识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2)搜集历史上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5)通过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2)阅读法、讨论法。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

(3)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四、学情分析本课的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内容枯涩缺少趣味,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教师应该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愉悦的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图片、材料或其他媒介来说明历史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平时也接触秦灭六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对这段历史及秦始皇等人物较为熟悉,这就为高中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学生不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整个封建社会政治发展的深远影响。

本课内容讲述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确立,更注重学生的理性认识才能力。

五、教学方法1、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教材,完成学案课前预习部分。

初步认识本课基本知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及学案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

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课件显示] (利用诗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古风》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郦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思考:①诗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是指什么历史事件?②诗中的历史人物为何落到“金棺葬寒灰。

”的下场?③诗人对他的叙述评价是否客观?为什么?由此导入新课-----(板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点一、了解秦的统一条件、进程及意义?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统一条件:①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②人民渴望统一;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④韩非子法家思想的影响(参见必修Ⅲ)⑤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⑥各民族的初步融合。

2、统一过程:时间:公元前230~前221年战争: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定都咸阳。

3、统一意义: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过渡: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

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名称的由来:(参见教材P9“历史纵横”)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天下初定,秦王嬴政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先确定个名号。

先秦时期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王”,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事业、自感功高盖世的嬴政,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其权势和地位。

于是,他下令群臣议名号。

以丞相王绾为首的群臣请上尊号为“泰皇”。

但是嬴政并不满意,决定:“去掉‘泰’字,加上‘皇’字,采用上古‘帝’位的名号,称为‘皇帝’。

”“皇帝”之称实际上就是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合称。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以“皇帝”之称代替“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探究点二、让学生阅读课文及课件材料,思考:皇帝制的来历?皇帝制有什么影响?皇帝有哪些权力?(投影显示以下材料)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并说:“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

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

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上述三段材料都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①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②根据材料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③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④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1)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

(2)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这是皇帝制度的核心。

(3)皇位世袭。

(4)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充分体现了皇权专制的特色。

总之,皇帝是封建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

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证。

它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皇帝制度:(1)皇帝独尊:(2)皇位世袭:(3)皇权至上: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依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如阳陵虎符。

3、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设置及职能:中央——“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后世习称“三公”,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有左、右二丞相。

秦始皇时,王绾、李斯等先后任丞相。

御史大夫乃丞相的副手,地位相当于副丞相,负责掌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

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地方——“九卿”:这里的“九”并非确数,言其“多”也。

“九卿”是指“三公”以下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官职。

如掌管刑狱、司法的廷尉、掌管钱谷的治粟内史等。

(2)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①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最高官职,如“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3)评价: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板书:巩固统一的措施:(参见教材P10“历史纵横”,指导学生阅读后教师再归纳)①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②修建驰道、直道——加强联系,维护安定统治;③统一货币、度量衡——有助于统一国家概念的加强;④统一文字——促进各地文化交流;⑤整顿各地风俗(视时间解释驰道、度量衡、秦权。

)⑥制定细密、严酷的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沿革:最早在春秋时期设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秦统一中国后全面推行。

2、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大一统局面3、内容——郡县两级地方官僚机构的建立4、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探究点三、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但两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其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其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