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_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合集下载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c2 du 2 (t ) u1 (t ) − u 2 (t ) = R2 dt
du (t ) 整理方程组得:d 2u2 (t ) + 7 2 + 6u2 (t ) = 6e(t ) dt 2 dt 特征方程:a2+7a+6=0 特征根:a=-1, a=-6 齐次解:rh(t) = A1e-t +A2e-6t
5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② 选定特解后,将它代入到原微分方程,即得到一个由 yh(t)及其各阶导数以及激励共同组成的一个非齐次微 分方程,依据此方程求出待定系数,然后可确定方程 的特解。
3. 求系统的全响应y(t)
y(t)=方程的全解y(t)=齐次解yh(t) + 特解 yP(t)
=自由响应+强迫响应 将上面方程的全解代入系统的初始条件即可得齐次解中 的待定系数,从而进一步得到系统的全响应。此时, 方程的齐次解yh(t)为系统的自由响应,特解yP(t)为系 统的强迫响应(固有响应)。
解: 由原方程可得
dh 2 (t ) dh(t ) +3 + 2h(t ) = 2δ ′(t ) + 3δ (t ) 2 dt dt
(t ≥ 0)
特征方程: λ2+3λ+2 = 0 特征根: λ1= -1,λ2= -2,且n > m
h (t ) = Ae − t u (t ) + e −2 t (t ) u(t)
20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式中A、B为待定系数,将h(t)代入原方程 式,解得A=1,B=1。因此,系统的冲激 响应为 h(t ) = e − t u(t ) + e −2 t (t )
21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du (t ) 整理方程组得:d 2u2 (t ) + 7 2 + 6u2 (t ) = 6e(t ) dt 2 dt 特征方程:a2+7a+6=0 特征根:a=-1, a=-6 齐次解:rh(t) = A1e-t +A2e-6t
5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② 选定特解后,将它代入到原微分方程,即得到一个由 yh(t)及其各阶导数以及激励共同组成的一个非齐次微 分方程,依据此方程求出待定系数,然后可确定方程 的特解。
3. 求系统的全响应y(t)
y(t)=方程的全解y(t)=齐次解yh(t) + 特解 yP(t)
=自由响应+强迫响应 将上面方程的全解代入系统的初始条件即可得齐次解中 的待定系数,从而进一步得到系统的全响应。此时, 方程的齐次解yh(t)为系统的自由响应,特解yP(t)为系 统的强迫响应(固有响应)。
解: 由原方程可得
dh 2 (t ) dh(t ) +3 + 2h(t ) = 2δ ′(t ) + 3δ (t ) 2 dt dt
(t ≥ 0)
特征方程: λ2+3λ+2 = 0 特征根: λ1= -1,λ2= -2,且n > m
h (t ) = Ae − t u (t ) + e −2 t (t ) u(t)
20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式中A、B为待定系数,将h(t)代入原方程 式,解得A=1,B=1。因此,系统的冲激 响应为 h(t ) = e − t u(t ) + e −2 t (t )
21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信号与系统》第2章
确定 P:将 yp(t) = P 代入微分方程
5 P 10 P 2
特解: y p ( t ) 2 全解: y ( t ) Ae t cos( 2 t ) 2 确定 A 和 θ : y ( 0 ) A cos 2 3
y ( t ) Ae
t
t
t
y p ( t ) P1 e
( P1 t P1 P0 ) e
t
( P1 t 2 P1 P0 ) e
t
t
( P1 t 2 P1 P0 ) e
3 ( P1 t P1 P0 ) e
2 ( P1 t P0 ) e
t
t
bm f
( t ) b m 1 f
( t ) b1 f
b0 f (t )
或缩写为
i0
n
ai y
(i)
j0
m
bj f
( j)
ai 和 bj 均为常数, an = 1。
3
微分方程的全解的组成
•由齐次解和特解组成; •由自由响应和强迫响应组成; •由稳态响应和瞬态响应组成;
( Pr t Pr 1 t
r r 1
P1 t P0 ) e
t
9
微分方程经典解小结
• 关于齐次解:
– 解的一般形式为指数函数; – 若有多重特征根,则解为多项式与指数函数相乘; – 复根与实根的本质是相同的。
• 关于特解:
– 激励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指数函数与多项式; – 相应的响应也有两种形式:指数函数与多项式; – 当与特征根相重时,乘一多项式。
( n 1 )
( t ) a1 y
5 P 10 P 2
特解: y p ( t ) 2 全解: y ( t ) Ae t cos( 2 t ) 2 确定 A 和 θ : y ( 0 ) A cos 2 3
y ( t ) Ae
t
t
t
y p ( t ) P1 e
( P1 t P1 P0 ) e
t
( P1 t 2 P1 P0 ) e
t
t
( P1 t 2 P1 P0 ) e
3 ( P1 t P1 P0 ) e
2 ( P1 t P0 ) e
t
t
bm f
( t ) b m 1 f
( t ) b1 f
b0 f (t )
或缩写为
i0
n
ai y
(i)
j0
m
bj f
( j)
ai 和 bj 均为常数, an = 1。
3
微分方程的全解的组成
•由齐次解和特解组成; •由自由响应和强迫响应组成; •由稳态响应和瞬态响应组成;
( Pr t Pr 1 t
r r 1
P1 t P0 ) e
t
9
微分方程经典解小结
• 关于齐次解:
– 解的一般形式为指数函数; – 若有多重特征根,则解为多项式与指数函数相乘; – 复根与实根的本质是相同的。
• 关于特解:
– 激励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指数函数与多项式; – 相应的响应也有两种形式:指数函数与多项式; – 当与特征根相重时,乘一多项式。
( n 1 )
( t ) a1 y
信号与系统分析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2.1.1
对系统进行分析时, 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对于电的系统, 只要利用理想的电路元件, 根据基尔霍 夫定律, 就可以列出一个或一组描述电路特征的线性 微分方程。 现举例来说明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
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例2.1 图2.1所示为RLC串联电路, 求电路中电流i(t) 与激励e(t)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3)
y(t) C 1 e t C 2 e 6 t5 2c 0 1o 2 t)s 5 3 (s0i2 n t) (
D(p)y(t)=N(p)f(t)
y(t) N(p) f (t) D(P)
式(2.15)中的 N ( p ) 定义为转移算子, 用H(p)表示,
D (P)
(2.14) (2.15)
H (p ) N D ( (P p ) ) b a m n p p m n a b n m 1 1 p p n m 1 1 a b 1 1 p p a b 0 0 (2.16)
t0
解 (1) 齐次解。 由例2.4 yh (t)=C1e-t+C2e-6t
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2) 特解。 查表2.2, yp(t)=B1cos (2t)+B2sin(2t)
-14B1+2B2-6=0 2B1+14B2=0
于是,
B15201,
B2530
yp(t)5 20 c 1o2ts) (530 si2 nt)(
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3. 用算子符号表示微分方程, 不仅书写简便, 而且在建 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时也很方便。 把电路中的基本元件R、 L、 C的伏安关系用微分算子形式来表示, 可以得到相应 的算子模型, 如表2.1所示。
第2章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信号与线性系统 令 t 0 ,可得
2.2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1 uC (0 ) uC (0 ) C
0
0
iC ( )d 0
如果 iC ( t ) 为有限值,则
此时
0 0
iC ( )d 0
uC (0 ) uC (0 )
如果 iC ( t ) ( t ) ,则
y( t ) 2e
2 t
e
3 t
2 cos( t
4
),
t 0
瞬态响应
2-13
稳态响应
信号与线性系统
二、初始条件的确定
(1) t = 0+与t = 0-的概念
认为换路在 t=0时刻进行
x(0 ) x(0 )
x(t)
0- 0+
:换路前一瞬间 :换路后一瞬间
x(0 ) x(0 )
2-18
信号与线性系统
2.2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3)初始条件的确定
这里我们介绍用冲激函数匹配法来确定 0 状态的
值,它的基本原理根据 t 0 时刻微分方程左右两端
的 ( t ) 及其各阶导数应该平衡相等。
2-19
信号与线性系统
2.2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例2-2:如果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y ( t ) 3 y ( t ) 3 ( t ) ,给 定 0 状态起始值为 y(0 ) ,确定它 0 的状态 y(0 ) 。
2-4
激励及其各 阶导数(最 高阶为m次)
信号与线性系统 (1)齐次解是齐次微分方程
2.2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的解。
y(n)+an-1y(n-1)+…+a1y(1)(t)+a0y(t)=0
信号与系统-第2章
f (t)
K
两式相加:
cosωt =
1 2
(e
jωt
+
e
jωt )
(2-4)
0 K
t
两式相减:
sinωt =
1 2j
(e
jωt
-e
jωt )
(2-5)
(3) 复指数信号: f(t) = Ke st = Ke (σ+ jω)t
= Keσt (cosωt + j sinωt)
当 σ > 0 时为增幅振荡 ω = 0 时为实指数信号 σ < 0 时为衰减振荡
2
01
t
f(
1 2
t)
=
1 2
t
0
0<t <4 其它
f(12 t)
2 0
4t
注意: 平移、反折和展缩都是用新的时间变量去代换原来的
时间变量, 而信号幅度不变.
t +2 -2<t<0 例2-5:已知 f(t) = -2t + 2 0<t<1
f (t)
2
0
其它
-2 0 1
t
求 f(2t-1),
f(
1 2
(1) 相加和相乘
信号相加: f t f1t f2 t fn t 信号相乘: f t f1t f2 t fn t
0 t<0 例2-1:已知 f1(t) = sint t ≥ 0 , f2(t) =-sint, 求和积.
解: f1(t) + f2(t) =
-sint 0
t<0 t≥0
0
t<0
f1(t) f2(t) = -sin2t t ≥ 0 也可通过波形相加和相乘.
∞ t=0 作用: 方便信号运算.
第2章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0 ( 1) ( 1) g (t ) g ( t ) t 2 2 t
2013年8月13日8时12分
2.2 卷积积分
2.2.2 卷积的图解机理
y( t ) f ( t ) h( t )
f ( )h(t )d
①变量替换t→τ
f (t ) f ( )
h(t ) h( )
11
2013年8月13日8时12分
2.2 卷积积分
2.2 卷积积分
2.2.3 卷积的性质
性质1:卷积代数 交换律:
f1 ( t ) f 2 ( t ) f 2 ( t ) f1 ( t )
结合律:
f1 ( t ) f 2 ( t ) f3 ( t ) f1 ( t ) f 2 ( t ) f3 ( t )
f ( )h(t )d
④相乘
f h t
⑤扫描积分
f h t d
13
2013年8月13日8时12分
2.2 卷积积分
2.2.2 卷积的图解机理 替换 翻转 平移 相乘 积分
14
2013年8月13日8时12分
(t mT )
f ( t mT )
f ( t ) T ( t )
m
f ( t
f (t ) A
…
… …
…
-3T -2T -T o T 2T 3T
- 0 1
1
t
- 2T T
o
T
2T
t
2013年8月13日8时12分
2.2 卷积积分
2.2.2 卷积的图解机理
y( t ) f ( t ) h( t )
f ( )h(t )d
①变量替换t→τ
f (t ) f ( )
h(t ) h( )
11
2013年8月13日8时12分
2.2 卷积积分
2.2 卷积积分
2.2.3 卷积的性质
性质1:卷积代数 交换律:
f1 ( t ) f 2 ( t ) f 2 ( t ) f1 ( t )
结合律:
f1 ( t ) f 2 ( t ) f3 ( t ) f1 ( t ) f 2 ( t ) f3 ( t )
f ( )h(t )d
④相乘
f h t
⑤扫描积分
f h t d
13
2013年8月13日8时12分
2.2 卷积积分
2.2.2 卷积的图解机理 替换 翻转 平移 相乘 积分
14
2013年8月13日8时12分
(t mT )
f ( t mT )
f ( t ) T ( t )
m
f ( t
f (t ) A
…
… …
…
-3T -2T -T o T 2T 3T
- 0 1
1
t
- 2T T
o
T
2T
t
信号与系统引论 课件 郑君里 第2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网络拓扑约束:由网络结构决定的电压电流约束关系,
KCL,KVL。
例2-1
电阻 电感 电容
求并联电路的端电压v(t)与激励is(t)间的关系。
1 iR iR t v t R i s t R L 1 t i L t v d L d v t iC t C 元件特性约束 dt
E (常数)
B(常数)
B1t p B2 t p1 B p t B p1
tp e t
cos t sin t
Be t
B1 cos t B2 sin t
t p e t sin t B1t p B2 t p 1 B p t B p 1 e t cos t
2.2 系统数学模型(微分方程)的建立
对于电路系统,主要是根据元件特性约束和网络拓扑
约束列写系统的微分方程。
对于其他物理系统,根据实际系统的物理特性列写系 统的微分方程。 元件特性约束:表征元件特性的关系式。例如二端元
件电阻、电容、电感各自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以及
四端元件互感的初、次级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等等。
等式两端各对应幂次的系数应相等,于是有
3 B1 1 4 B1 3 B2 2 2 B 2 B 3 B 0 2 3 1
联解得到
1 2 10 B1 , B2 , B3 3 9 27
所以,特解为
1 2 2 10 rp t t t 3 9 27
i L (0 ) i L (0 )
例2-6 如图示出RC一阶电路,电路中无储能,起始电
压和电流都为零,激励信号e(t)=u(t),求t >0系统的响
应——电阻两端电压vR(t)。
信号与系统第二章_连续时间系统时域分析(青岛大学)
n
rzi (t) Azikekt k 1
(b)
r(k zi
)
(0
)
r(k) (0 )
k 0,1,L ,(n 1)
系数Azik可直接由 r(k) (0 ) 来确定。
例:已知描述某二阶LTI连续时间系统的动态方程
d2 dt 2
r(t)
5
d dt
r(t)
6r(t)
e(t)
起始状态 r(0 ) 1,r(0 ) ,2激励信号
(t)
2
p3
5
2p p2
5
p
3
e(t)
2
d3 dt3
vo
(t)
5
d2 dt 2
vo
(t)
5
d dt
vo
(t)
3vo
(t)
2
d dt
e(t)
总结: (1)引入算子符号后,RLC 电路可借助纯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2)是否可消去公共因子的原则:微分方程的阶数应等于电路 阶数(独立储能元件的个数)。
§2.3 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 r(t) rh (t) rp (t)
r(0 ) r(0 ) 1
(4)由 0状态确定待定系数
r(t) A1et A2e2t 0.5e3t
rr((00))
A1 A1
A2 0.5 1 2A2 1.5
3
A1 A2
5.5 5
全响应 r(t) 5.5et 5e2t 0.5e3t ,t 0
(一)经典法求解微分方程步骤:
r(t) 0 u(t) r(0 ) r(0 )
代入
d2 dt 2
r(t)
3
d dt
r(t)
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19
2.3 起始点的跳变(初始条件的确定)
分析 激励加入:t=0时刻
响应区间:t≥0+
0
0
0
t
起始状态(0-状态):激励加入之前瞬间的状态。
d r 0 d 2 r 0 d n 1 r 0 r 0 r 0 , , , 2 dt dt d t n 1
9
n阶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模型
一个线性系统,其激励信号 e(t ) 与响应信号 r (t ) 之间的关 系,可以用下列形式的微分方程式来描述
d n r (t ) d n 1 r (t ) d r (t ) C0 C1 Cn 1 Cn r (t ) n n 1 dt dt dt d m e(t ) d m 1 e(t ) d e(t ) E0 E1 Em 1 Em e(t ) m m 1 dt dt dt
dt
21
[ 例 ] 如 图 所 示 , 已 知 R1=1Ω, R2=3/2Ω, e2(t)=4V,
e1(t)=2V, L=1/4H, C=1F, t<0时开关S处于1的位置而 且电路已经达到稳态;当t=0时,S由1转向2。
建立i(t)的微分方程并求解i(t)在t>0时的变化。
解 : (1) 由 元 件 的 约
k
初始条件(0+状态/导出的起始状态):
k
d r 0 d 2 r 0 d n 1 r 0 r 0 r 0 , , , 2 dt dt d t n 1
由于用经典法求解微分方程时,是考虑了激励作用以 (k ) 后的解, 时间范围是 0 t 所以要利用r (0 ) 确定系 数Ai,而不是利用 r ( k ) (0 ) 。 20
第二章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解得系数为 代入得
A1 2 A2 4
rzi (t) 2e2t 4et ,t 0
(3)零状态响应rzs(t) 满足 r”(t) + 3r’(t) + 2r(t) = 2δ(t) + 6u(t) 利用系数匹配法解得:
r'zs (0) r'zs (0) 2 2 rzs (0) rzs (0) 0 0
利用初始值解得: A1 1 A2 0
全响应为:
r(t)
e2t
3
t0
(2)零输入响应rzi(t), 激励为0 , rzi (0+)= rzi (0-)= rzi (0-)=2 rzi’(0+)= rzi’(0-)= rzi’(0-)=0
根据特征根求得通解为:
rzi (t) A1e2t A2et
四.系统响应划分
自由响应+强迫响应 (Natural+forced)
暂态响应+稳态响应 (Transient+Steady-state)
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Zero-input+Zero-state)
①自由响应:也称固有响应,由系统本身特性决定,与外加激励 形式无关。对应于齐次解。 强迫响应:形式取决于外加激励。对应于特解。
解得 A1 + B0 = 2 A2= –1
最后得微分方程的全解为
r(t) 2e2t e3t te2t
上式第一项的系数A1+B0= 2,不能区分A1和B0,因而也不能 区分自由响应和强迫响应。
二、关于 0- 和 0+ 初始值 1、0- 状态和 0+ 状态 0- 状态称为零输入时的初始状态。即初始值是由系统的储 能产生的; 0+ 状态称为加入输入后的初始状态。即初始值不仅有系统 的储能,还受激励的影响。 从 0- 状态到 0+ 状态的跃变 当系统已经用微分方程表示时,系统的初始值从0- 状态到 0+ 状态有没有跳变决定于微分方程右端自由项是否包含(t)及 其各阶导数。
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重要公式
k 等。初始条件 r k 0 与起始状态 r k 0 之差,称为跳变量,记为 rzs (0 ) 。跳变
量由原方程根据冲激函数匹配法求得。 三、系统微分方程的解 1、全响应 r t =零输入响应 rzi t +零状态响应 rzs t 注意:在求解系统的完全响应 r t 时,要用到有关的三个量是: r k 0 :起始状态,它决定零输入响应;
特别地
f t f1 t f 2 t f1 t f 2
1
1
t
f1 1 t f 21 t
f t t f t f t t t1 f t t1 f t t1 t t2 f t t2 t t1 f t t1 t2 f1 t t1 f 2 t t2 f1 t t2 f 2 t t1 f t t1 t2
方法二:卷积积分法 步骤: (1)先求冲激响应 ht ; (2)再利用 rzs t ht et 求零状态响应。 五、冲激响应 h t 和阶跃响应 g t
1、冲激响应 h t 的定义
定义: 系统在单位冲激信号 t 的激励下产生的零状态响应, 称为冲激响应。 冲激响应 h t 满足的微分方程为:
2、初始条件 r k (0 ) 系统在 t 0 时刻的一组状态称为系统的初始条件,简称 0 状态或“导出的 起始状态” 。
d d n 1 r (0 ) r 0 , r 0 , , n 1 r 0 dt dt
k
dn d n 1 d h t a ht a1 ht a 0 ht n 1 n n 1 dt dt dt
量由原方程根据冲激函数匹配法求得。 三、系统微分方程的解 1、全响应 r t =零输入响应 rzi t +零状态响应 rzs t 注意:在求解系统的完全响应 r t 时,要用到有关的三个量是: r k 0 :起始状态,它决定零输入响应;
特别地
f t f1 t f 2 t f1 t f 2
1
1
t
f1 1 t f 21 t
f t t f t f t t t1 f t t1 f t t1 t t2 f t t2 t t1 f t t1 t2 f1 t t1 f 2 t t2 f1 t t2 f 2 t t1 f t t1 t2
方法二:卷积积分法 步骤: (1)先求冲激响应 ht ; (2)再利用 rzs t ht et 求零状态响应。 五、冲激响应 h t 和阶跃响应 g t
1、冲激响应 h t 的定义
定义: 系统在单位冲激信号 t 的激励下产生的零状态响应, 称为冲激响应。 冲激响应 h t 满足的微分方程为:
2、初始条件 r k (0 ) 系统在 t 0 时刻的一组状态称为系统的初始条件,简称 0 状态或“导出的 起始状态” 。
d d n 1 r (0 ) r 0 , r 0 , , n 1 r 0 dt dt
k
dn d n 1 d h t a ht a1 ht a 0 ht n 1 n n 1 dt dt dt
《信号与系统》第二版第二章:LTI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由起始状态Y(0-)≠0 所产生的响应。
零状态(zero state)响应 yzs (t ) :不考虑起始时刻系统储能的作用,即Y(0-) ≡0,由系统的外加激励信号 v (t ) = v (t )u (t ) ≠ 0 所产生的响应。
零输入响应 yzi (t ) :
5
《信号与系统》
第二章:LTI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p −αi )
i =1
(αi 为互异特征根)
= N (p) ⎡⎣eαnt ∗ ∗ eα1t ∗ v (t )⎤⎦
(2-19)
n
∑ yzs (t ) = 齐次解 Aieαit +特解 B (t ) i =1
(2-20)
特解 B (t ) 反映系统输入对输出的强迫。
非零状态线性系统: 定义(非零状态线性系统):系统 T 的初始状态为X(0-)≠0
令: D (p) pn + an−1pn−1 + ... + a1p + a0
N (p) bmpm + ... + b1p + b0
4
《信号与系统》
有:
第二章:LTI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y
(t)
=
N (p) D(p)
v(t
)
H (p)v(t)
(2-13)
其中,
H
(p)
=
N (p) D(p)
称为系统算子。
≤ ∫ ∫ f (τ ) g (t −τ ) dτ dt ΩΩ
= ∫ f (τ ) ∫ g (t −τ ) dtdτ
Ω
Ω
=∫
f (τ )
g (t ) dτ = 1
f (t) 1
g (t ) 1
零状态(zero state)响应 yzs (t ) :不考虑起始时刻系统储能的作用,即Y(0-) ≡0,由系统的外加激励信号 v (t ) = v (t )u (t ) ≠ 0 所产生的响应。
零输入响应 yzi (t ) :
5
《信号与系统》
第二章:LTI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p −αi )
i =1
(αi 为互异特征根)
= N (p) ⎡⎣eαnt ∗ ∗ eα1t ∗ v (t )⎤⎦
(2-19)
n
∑ yzs (t ) = 齐次解 Aieαit +特解 B (t ) i =1
(2-20)
特解 B (t ) 反映系统输入对输出的强迫。
非零状态线性系统: 定义(非零状态线性系统):系统 T 的初始状态为X(0-)≠0
令: D (p) pn + an−1pn−1 + ... + a1p + a0
N (p) bmpm + ... + b1p + b0
4
《信号与系统》
有:
第二章:LTI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y
(t)
=
N (p) D(p)
v(t
)
H (p)v(t)
(2-13)
其中,
H
(p)
=
N (p) D(p)
称为系统算子。
≤ ∫ ∫ f (τ ) g (t −τ ) dτ dt ΩΩ
= ∫ f (τ ) ∫ g (t −τ ) dtdτ
Ω
Ω
=∫
f (τ )
g (t ) dτ = 1
f (t) 1
g (t ) 1
信号与系统 第二章
例2 描述某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y”(t)+5y’(t)+6y(t)= f”(t) + 2f’(t) + 3f(t) 求其冲激响应h(t)。 解: 选新变量y1(t) 它满足 y1”(t)+5y1’(t)+6y1 (t)=f(t) 设 h1(t)为冲激 响应,得到系统的冲激响应 h(t)= h1”(t) + 2 h1’(t) + 3 h1(t) 式1 求h1?同例1,得其冲激响应 h1 (t)=(e-2t -e-3t)ε(t) 再求h1”(t) 、 h1’(t) ,并带入 式1 , 等到系统的冲激响应为 h(t)= δ(t)+(3e-2t -6e-3t)ε(t)
ˆ (t ) f
n
f (n)p(t n)
lim
0
ˆ (t ) f (t ) f
f ( ) (t ) d
2 .任意信号作用下的零状态响应
f (t)
根据h(t)的定义: 由时不变性:
LTI系统 零状态
yf(t) h ( t) h(t -τ) f (τ) h(t -τ)
对式(1)两端积分有
0
0
y' ' (t )dt 3 y' (t )dt 2 y(t )dt 2 (t )dt 6 (t )dt
0 0 0 0
0
0
0
0
由于积分在无穷小区间[0-,0+]进行的,且y(t)在t=0连续, 故 0 0 0 y(t )dt 0, 0 (t )dt 0
f (t ) f1 ( ) f 2 (t )d
为f1(t)与f2(t)的卷积积分,简称卷积;记为 f(t)= f1(t)*f2(t) 注意:积分是在虚设的变量τ下进行的,τ为积分变量, t为参变量。结果仍为t 的函数。
第二章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O
t
2u (t ) + 2 (一般式)
e(t )在t 0处有跳变 2 4相对跳变为2 即 r (0 + ) r (0 - ) + 2 = 故t 0时,有e(t ) 2u (t )
(2)
方程右端的冲激函数项最高阶次是 ,因而有
d u (t ) (t ) + Ku (t ) u (t )的积分为零 dt
给 定 如 图 所 示 电 路 , 0开 关S处 于 的 位 置 而 且 已 经 t 1 达 到 稳 态 。 当 0时S由1转 向2。 建 立 电 流(t )的 微 分 t i 方 程 并 求 解(t )在t 0时 的 变 化 。 i
把t<0电路看作起始状态,分别求t >0时的零输入响应和零 状态响应。 2 S R1 1 i L (t ) iC (t ) 1 i (t ) 1 L H C 1F e (t ) 4 V 4 3 e (t ) 2 V R2 2
可见,零输入响应是齐解中的一部分 分自由响应) 次 (部 零输入响应
k 1
n
Azik e k t
由于没有外界激励作用因而系统的状态不会生变化, , 发 即r (k ) (0 + )=r (k ) (0 - ), 所 以 zi (t )中 的 常 数 zik 可 以 由 (k ) (0 - )确 定 。 r A r
k
m
这是一个代表机械位移系统的二阶微分方程。教材P43-44
Fs
两个不同性质的系统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二阶微分方 程),都是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只是系数不同。对于复杂 系统,则可以用高阶微分方程表示。
三.n 阶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描述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对于具体电路0状态就是系统中储能元件的储能情况一般情况下先求出电容上的起始电压和电感中的起始电流阶跃电流作用于电感则换路期间电容两端电压和流过电感中的电流不会发生突变即vc0二vc然后根据元件特性约束和网络拓扑约束求得0
第二章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学习目标
1.理解0_和0+时刻系统状态的含义,并掌握冲激函数匹配法
故方程 (5)
令 代入(5)式得
故系统的完全解为
(6)
c.确定待定系数
由于无冲激电压,故电容电压不能突变
,
而
d.求 在 时的完全响应
将 代入(6)式得
当系统已经用微分方程表示时,系统的0-状态到0+状态有无跳变,取决定于微分方程在右端自由项中是否包含(t)及其各阶导数.若包含有(t)及其各阶导数,说明相应的变量从0-到0+状态发生了跳变,即 此时为确定 等,可以用冲激函数匹配法。其原理根据t=0时刻微分方程左右两端的(t)及其各阶导数应该平衡相等。
的解h1(t)
再利用 求出h(t)
解:由
当t>0时,上方程为
将h1(t)代入方程(2)得
由对比系数法得:
方法4:
分析:由于方程等号右端含 ,故
对上方程两端同时由 进行积分得
由于 ,
由于 , 将初始化条件代入
中
得:
系统的阶跃响应g(t)微分方程
及起始状态 ,可以看出方程右端的自由项含有 及其各阶导数,同时还包含阶跃函数u(t),因而阶跃响应中,除含齐次解形式之外,还应增加特解项。
例:如图所示
而
将(2)式代入(1)式子得
令 则代入方程得
而
的电压不能突变,故
将 代入
,得
第二章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学习目标
1.理解0_和0+时刻系统状态的含义,并掌握冲激函数匹配法
故方程 (5)
令 代入(5)式得
故系统的完全解为
(6)
c.确定待定系数
由于无冲激电压,故电容电压不能突变
,
而
d.求 在 时的完全响应
将 代入(6)式得
当系统已经用微分方程表示时,系统的0-状态到0+状态有无跳变,取决定于微分方程在右端自由项中是否包含(t)及其各阶导数.若包含有(t)及其各阶导数,说明相应的变量从0-到0+状态发生了跳变,即 此时为确定 等,可以用冲激函数匹配法。其原理根据t=0时刻微分方程左右两端的(t)及其各阶导数应该平衡相等。
的解h1(t)
再利用 求出h(t)
解:由
当t>0时,上方程为
将h1(t)代入方程(2)得
由对比系数法得:
方法4:
分析:由于方程等号右端含 ,故
对上方程两端同时由 进行积分得
由于 ,
由于 , 将初始化条件代入
中
得:
系统的阶跃响应g(t)微分方程
及起始状态 ,可以看出方程右端的自由项含有 及其各阶导数,同时还包含阶跃函数u(t),因而阶跃响应中,除含齐次解形式之外,还应增加特解项。
例:如图所示
而
将(2)式代入(1)式子得
令 则代入方程得
而
的电压不能突变,故
将 代入
,得
2第二章、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1 4p
2
H2(
p)
2
p3
1 3p2
4
p
2
H1(
p)
2
2 p2 p3 3p2
p
1 4p
2
H2(
p)
2 p3
1 3p2
4
p
2
讨论:
1、在电路中有三个独立的储能元件,为一个三阶系 统,特征方程应为三次方程,即H(p)的分母多项式 的最高次数应为三次。
2、所以这类题目也可直接求解,最后通过核对电路 的阶数来确定是否能消去分子分母中的公共因子。
1 C1 r(0)
n
C2
r(0)
n2 C3 r(0)
nn1 Cn r(n1) (0)
C1 1
C2
1
C3 12
Cn 1n1
1
2 2 2
n1 2
1
3 32
n1 3
1
1
r(0)
n
r(0)
n2 r(0)
nn1 r(n1) (0)
一、特征根为异(实)根 算子方程写为: ( p 1)( p 2 ) ( p n )r 0
由前面的讨论可写出解的一般形式:
r(t) C1e1t C2e2t Cnent
若给定系统的n个初始条件:r(0), r(0), r(n1) (0)
我们就可以确定其中的待定常数C1,C2,…Cn。
)i1
1 p
i2
e
1 p
i1
(2 p
1
1 p
)i2
0
( p2
p
1)
1 p
i1
1 p
i2
e
1 p
i1
第2章-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PPT课件
第二章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二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一节 单位阶跃信号与单位冲激信号 第二节 LTI连续系统的时域响应 第三节 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 第四节 卷积积分及其应用
-
1
第二章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一节 单位阶跃信号与单位冲激信号
一、单位阶跃函数与单位冲激函数
单位阶跃信号 (unit step function)用(t)表
求:当f(t)=t2,y(0+)=1,y’(0+)=1时的全解。
例5:已知某LTI连续系统的方程为
y ( t ) 4 y ( t ) 4 y ( t ) 2 f ( t ) 8 f ( t )
求:当f(t)=e-t,y(0+)=3,y’(0+)=4时的全响应。
-
15
第二章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例6:如图所示电路图,其中R=5,L=1H,
C=1/6F,is(t)=4A,uc(0-)=0,i(0-)=0,电感电流
为i(t)为响应,求系统全响应。
+ uR(t) -
解:激励is(t),响应i(t)
ic(t)is(t)i(t)
iS(t)
ic(t)
R
+
C vc(t)
-
i(t) + L uL(t) -
-
21
第二章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例9:描述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y”(t)+4y’(t)+3y(t)=f’(t)+4f(t)
已知输入: f(t)=2e-2t(t)
y(0+)=1 y’(0+)=7 (1)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f(t); (2)求系统的零输入响应yx(t); (3)全响应y(t)。
第二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一节 单位阶跃信号与单位冲激信号 第二节 LTI连续系统的时域响应 第三节 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 第四节 卷积积分及其应用
-
1
第二章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一节 单位阶跃信号与单位冲激信号
一、单位阶跃函数与单位冲激函数
单位阶跃信号 (unit step function)用(t)表
求:当f(t)=t2,y(0+)=1,y’(0+)=1时的全解。
例5:已知某LTI连续系统的方程为
y ( t ) 4 y ( t ) 4 y ( t ) 2 f ( t ) 8 f ( t )
求:当f(t)=e-t,y(0+)=3,y’(0+)=4时的全响应。
-
15
第二章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例6:如图所示电路图,其中R=5,L=1H,
C=1/6F,is(t)=4A,uc(0-)=0,i(0-)=0,电感电流
为i(t)为响应,求系统全响应。
+ uR(t) -
解:激励is(t),响应i(t)
ic(t)is(t)i(t)
iS(t)
ic(t)
R
+
C vc(t)
-
i(t) + L uL(t) -
-
21
第二章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例9:描述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y”(t)+4y’(t)+3y(t)=f’(t)+4f(t)
已知输入: f(t)=2e-2t(t)
y(0+)=1 y’(0+)=7 (1)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f(t); (2)求系统的零输入响应yx(t); (3)全响应y(t)。
信号与系统 第2章(全部)
第2章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2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 时域分析
信号与系统
第2章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2.0 引言 2.1 连续时间基本信号 2.2 卷积积分 2.3 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 2.4 系统的微分算子方程 2.5 连续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2.6 连续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信号与系统
第2章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f (t ) ∗ δ ′(t ) = f ′(t )
信号与系统
第2章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3) 信号f (t)与阶跃信号 ε (t ) 的卷积等于信号= f
性质3
( −1)
(t ) = ∫−∞ f (τ )dτ
t
卷积的微分和积分 设
y (t ) = f1 (t ) ∗ f 2 (t )
由于 f (t ) ∗ δ (t ) = f (t ) 有:sin ωt ∗ δ (t ) = sin ωt
再利用卷积时移: sin ωt ∗ δ (t + 2) = sin ω (t + 2) 于是:
信号与系统
f1 (t ) * f 2 (t ) = sin ω (t + 2) + sin ω (t − 2)
f (t ) ∗ δ (t ) = f (t )
证明: f (t ) ∗ δ (t ) = ∫−∞ f (τ )δ (t − τ )dτ
=∫
∞ −∞
∞
δ (t ) 是偶函数
f (τ )δ (τ − t )dτ
利用 δ (t ) 的抽样性质
= f (t )
(2) 信号f (t)与冲激偶 δ ′(t ) 的卷积等于f (t)的导函数
t
o (b)
t
信号与系统
第2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 时域分析
信号与系统
第2章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2.0 引言 2.1 连续时间基本信号 2.2 卷积积分 2.3 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 2.4 系统的微分算子方程 2.5 连续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2.6 连续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信号与系统
第2章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f (t ) ∗ δ ′(t ) = f ′(t )
信号与系统
第2章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3) 信号f (t)与阶跃信号 ε (t ) 的卷积等于信号= f
性质3
( −1)
(t ) = ∫−∞ f (τ )dτ
t
卷积的微分和积分 设
y (t ) = f1 (t ) ∗ f 2 (t )
由于 f (t ) ∗ δ (t ) = f (t ) 有:sin ωt ∗ δ (t ) = sin ωt
再利用卷积时移: sin ωt ∗ δ (t + 2) = sin ω (t + 2) 于是:
信号与系统
f1 (t ) * f 2 (t ) = sin ω (t + 2) + sin ω (t − 2)
f (t ) ∗ δ (t ) = f (t )
证明: f (t ) ∗ δ (t ) = ∫−∞ f (τ )δ (t − τ )dτ
=∫
∞ −∞
∞
δ (t ) 是偶函数
f (τ )δ (τ − t )dτ
利用 δ (t ) 的抽样性质
= f (t )
(2) 信号f (t)与冲激偶 δ ′(t ) 的卷积等于f (t)的导函数
t
o (b)
t
信号与系统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 t ) = 10 cos( t ), t ≥ 0, y (0) = 2, y ' (0) = 0
解:先求齐次解,即: 先求齐次解,
y '' (t ) + 5 y ' (t ) + 6 y (t ) = 0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λ 2 + 5λ + 6 = 0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 (λ + 2)(λ + 3) = 0 特征根: 特征根: λ1 = −2, λ2 = −3 −2t −3t 对应的齐次解为: yh (t ) = C1e + C2e 对应的齐次解为:
4 y ' (0)=-2C1 -3C2 +1 = 0
)
强迫响应
y (t ) = 2 e
−2 t
-e
−3t
+
2 sin( t -
π
4
) ,≥0 t
瞬态响应
稳态响应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2.1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一 微分方程的求解
特征根的情况分析
特征根 λ 单实根 r重实根 一对共轭复根 λ1,2 = α + j β 齐次解 yh (t )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2.1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一 微分方程的求解
将它们代入方程: 将它们代入方程: P + 5Q + 6 P ) cos t + (-Q - 5 P + 6Q ) sin t = 10 cos t (上式对所有的t≥0成立 故有: 上式对所有的t≥0成立 ,故有:5P + 5Q = 10 , 5P + 5Q = 0 t≥0 解得P=Q=1,所以特解为:y p (t ) = cos t + sin t = ,所以特解为: 解得 系统的全响应为: 系统的全响应为:y (t ) = y h (t )+ y p (t )= C1e 其一阶导数为: 其一阶导数为: y (t ) = -2 C1e
e
λt
(Cr −1t r −1 + Cr − 2t r − 2 + ⋅⋅⋅ + C1t + C0 )eλt
eα t [C cos( β t ) + D sin( β t ) ]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2.1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二 关于0-和0+初始值 若输入f(t)是在 时接入系统 则确定待定系数C 若输入 是在t=0时接入系统,则确定待定系数 i时 是在 时接入系统, 时刻的初始值 初始值, 用t = 0+时刻的初始值,即y(j)(0+) (j=0,1,2…,n-1)。 , 。 包含了输入信号的作用, 而y(j)(0+)包含了输入信号的作用,不便于描述系统的 包含了输入信号的作用 历史信息。 历史信息。 反映了系 在t=0-时,激励尚未接入,该时刻的值 (j)(0-)反映了系 时 激励尚未接入,该时刻的值y 反映了 统的历史情况而与激励无关 称这些值为初始状态 而与激励无关。 初始状态或 统的历史情况而与激励无关。称这些值为初始状态或起 始值。 始值。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2.1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一 微分方程的求解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2.1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一 微分方程的求解
例2.1-2:求给定微分方程的全解 y '' ( t ) + 5 y ' ( t ) + 6 y ( t ) = f ( t ) 。
y(0− ) ≠ y(0+ ) 或 y '(0− ) ≠ y '(0+ ) 等等
通常,对于具体的系统,初始状态一般容易求得。 通常,对于具体的系统,初始状态一般容易求得。这 为求解微分方程,就需要从已知的初始状态y(j)(0-)设法 为求解微分方程,就需要从已知的初始状态 设法 求得y(j)(0+)。下列举例说明。 求得 。下列举例说明。
= P cos t + Q sin t
其中C 为待定系数,在求得全解后,由初始条件确定。 其中 1,C2为待定系数,在求得全解后,由初始条件确定。 再求特解,可设特解为: 再求特解,可设特解为: y p ( t ) 特解
' ''
y p (t ) = - P sin t + Q cos t , p (t ) = - P cos t -Q sin t y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2.1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二 关于0-和0+初始值 对式(1)两端积分有 对式 两端积分有
∫
0+
0−
y ' ' (t )dt + 3∫ y ' (t )dt + 2∫ y (t )dt = 2∫ δ (t )dt + 6∫ ε (t )dt
0− 0− 0− 0−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2.1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一 微分方程的求解
LTI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归结为:建立并求解线性微分方程。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归结为:建立并求解线性微分方程。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归结为 这种方法直观,概念清楚,是学习各种变换域分析法的基础。 这种方法直观,概念清楚,是学习各种变换域分析法的基础。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2.1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二 关于0-和0+初始值 例:描述某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y”(t) + 3y’(t) + 2y(t) = 2f’(t) + 6f(t) 已知y(0-)=2,y’(0-)= 0,f(t)=ε(t),求y(0+)和y’(0+)。 已知 , , , 和 。 解:将输入f(t)=ε(t)代入上述微分方程得 将输入 代入上述微分方程得 y”(t) + 3y’(t) + 2y(t) = 2δ(t) + 6ε(t) (1) ) 利用系数匹配法分析:上式对于t=0-也成立,在0-<t<0+ 系数匹配法分析 也成立, 利用系数匹配法分析:上式对于 也成立 区间等号两端δ(t)项的系数应相等。 项的系数应相等。 区间等号两端 项的系数应相等 由于等号右端为2δ(t),故y”(t)应包含冲激函数,从而 应包含冲激函数, 由于等号右端为 , 应包含冲激函数 y’(t)在t= 0处将发生跃变,即y’(0+)≠y’(0-)。 处将发生跃变, 在 处将发生跃变 。 不含冲激函数, 将含有δ’(t)项。由于 但y’(t)不含冲激函数,否则 不含冲激函数 否则y”(t)将含有 将含有 项 y’(t)中不含 中不含δ(t),故y(t)在t=0处是连续的。 处是连续的。 中不含 , 在 处是连续的 y(0+) = y(0-) = 2 故
微分方程求解
时域分析法
全响应= 全响应= 齐次方程通解 + 非齐次方程特解 (自由响应) (受迫响应)
变换域法 (第五章)
经 典 法
零 状 态 响 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卷 积 法
全响应= 全响应= 零输入响应 + 零状态响应 (解齐次方程) (叠加积分法) 响应 响应
) )
零状态响应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2.1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一 微分方程的求解 y(n)(t) + an-1y (n-1)(t) + …+ a1y(1)(t) + a0y (t) = bmf(m)(t) + bm-1f (m-1)(t) + …+ b1f(1)(t) + b0f (t) 微分方程的经典解: 微分方程的经典解: y(t)(完全解 = yh(t)(齐次解 + yp(t)(特解) 完全解) 齐次解) 特解) 完全解 齐次解 特解 齐次解是齐次微分方程 齐次解是齐次微分方程 y(n)+an-1y(n-1)+…+a1y(1)(t)+a0y(t)=0 的解。yh(t)的函数形式由上述微分方程的特征根确定。 的解。 的函数形式由上述微分方程的特征根确定。 的函数形式由上述微分方程的特征根确定 特解的函数形式与激励函数的形式有关。 特解的函数形式与激励函数的形式有关。P43表2-1、2-2 的函数形式与激励函数的形式有关 表 、 齐次解的函数形式仅与系统本身的特性有关, 齐次解的函数形式仅与系统本身的特性有关,而与激励 的函数形式仅与系统本身的特性有关 固有响应或 f(t)的函数形式无关,称为系统的固有响应或自由响应; 的函数形式无关, 的函数形式无关 称为系统的固有响应 自由响应; 特解的函数形式由激励确定 称为强迫响应 的函数形式由激励确定, 强迫响应。 特解的函数形式由激励确定,称为强迫响应。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信号与系统课程体系
第一章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三章 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四章 傅里叶变换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连续系统的s域分析 第五章 连续系统的 域分析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第六章 离散系统的 域分析 第七章 系统函数 第八章 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2.1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三 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零输入响应:没有外加激励信号的作用, 零输入响应:没有外加激励信号的作用,只有起始状态 起始时刻系统储能)所产生的响应。 (起始时刻系统储能)所产生的响应。
∑a y
j =0 j
n
( j) zi
课程体系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信号与系统课程体系
傅里叶变换 第四章 连续时域 第二章 绪论 第一章 离散时域 第三章 拉普拉斯 变换 第五章 Z变换 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