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西八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马》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马》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马》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难点:感受自然赋予生物的神韵和自然和谐之美。

教学用时:2课时教学类型:自读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展示书法作品: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

(学生回答)同学们,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二、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马马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三、交流研讨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

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四、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读二、三段1、自读读二、三段,发现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3、班上交流,重点研讨以下几句: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2)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马》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5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马》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5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马》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5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马》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两种生存状态中马的不同特性。

2.学习运用比较描写事物特点的写法。

3.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上的优美之处。

过程和方法:以问题为导引,在探究中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善待动物,与动物和平相处。

2.人应具有野马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马的特征。

2.学习比较描写的写法。

教学难点:野马精神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师指导1.导入新课2.整体感知3.把握主旨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教师活动1.请学生说出有关“马”的成语。

2.根据有关“马”的成语请学生讲有关“马”的故事。

3.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感知课文教师活动1.请二三位同学接龙式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勾画生字词并注意听评朗读情况。

2.请学生指正听读中发现的问题或提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学生活动1.进入情景2.朗读理解3.品味探究学生活动1.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代表讲故事。

3.学生进入情景。

学生活动1.学生听读、勾画。

2.学生评议。

3.师生结合,正音识字。

4.出示投影片,强调掌握以下字词。

剽悍(piāo hàn)羁绊(jī)观瞻(zhān)相觑(qù)犷(guǎng)野遒(qiú)劲妒忌(dù)妍(yán)丽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哪些特征?6.请学生讨论、交流。

7.教师点拨明确。

三、引导探究文章主旨教师活动1.请学生谈谈自己更欣赏两种生存状态中的哪种马?2.出示投影片,请学生讨论思考以下问题:(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有何深意?(2)如何理解“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七年级下册语文《马》教案【③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马》教案【③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马》教案【③篇】。

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积累优美词句。

2、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4、激发学生关爱动物、珍视生命的感情。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自然的关系。

教学理念:1、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出不同观点,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对动物喜爱之情,并与动物能够和谐相处,增强保护生命的群体意识。

教学准备:CAI 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CAI播放乐曲《骏马奔驰保边疆》) 师:亲爱的同学们,随着这美妙的音乐,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一起踏上快乐的语文之旅吧! 师:从这美妙的乐曲声中,你们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奔驰的骏马……) 师:是的,这旋律不仅让我想起了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还有云朵下那纵情奔驰的骏马……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马吗? 师:其实自古以来,马就是人类最忠实而高贵的朋友,战场上有它们无所畏惧的身影,旅途中有它们不辞劳苦的足迹。

它们默默无闻的见证着的历史,可是,试问人类自己,我们对马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今天,让我们随着布封先生一起走进马的世界。

去探寻动物王国的灵性之美。

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作者简介。

师:提到布封,大家熟悉吗?(CAI展示作者简介) 师:要说布封,那我们就不能不提《自然史》,这位法国的博物学家用了40年的时间著成的巨作。

在他在作品中提到:宇宙里没有上帝的位置,人才是自然界的中心,决定他周围的一切。

然而作为科学家的布封颇爱诋毁,作为文学家他却又受到普遍欢迎,因为他写的自然史语言形象,笔锋细腻而富有感情。

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科学小品《马》便是其中的一篇精典之作。

2、把握课文内容。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从这篇课文里知道些什么? 师:带着这些疑惑,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 29《马》(第1课时)精品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

七年级语文下册 29《马》(第1课时)精品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

《马》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文章内容,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马》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不同的命运和形象,流露出对“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的由衷赞美,对“经过训练、专为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切同情。

3、中招考点结合历届某某中招语文试卷选择题和散文类的阅读理解题来看,针对本课考察的知识点有:(1)、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释义,作者简介。

(2)、概括文章的内容,赏析重点句子。

4、学情分析七年级是中学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难度较上学期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字词识记上升到阅读理解,品位鉴赏,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学习目标1.通过参阅课下注释和学习资料,能说出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查阅工具书,能掌握本课生字词3.通过朗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文章的思路。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设计两个活动:(1)开展字词大闯关的活动,让学生准确掌握字词。

(2)通过查找资料,能说出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并运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完成自学检测一和自学检测二。

2、针对目标二,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听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七件事,说出文章的感情线索。

并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完成自学检测三。

四、教学过程当堂检测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剽悍()疮痍()窥伺()面面相觑()2、解释加点的字。

疮痍:剽悍:慷慨以赴:相得益彰:3、填空。

布封,____国_______ 家、____家。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___________,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的下册版《马》教学学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的下册版《马》教学学习教案
布置作业
布置与马有关的作业,如写一篇与马有关的作文或搜集与马有关的 资料等。
05
作业布置与要求
作业布置
读后感
阅读《马》后,写一篇读后感, 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知识梳理
整理《马》中的重要知识点,包 括生字词、语法、句型等。
拓展阅读
推荐一些与《马》主题相关的文 章或书籍,进行拓展阅读。
要求与注意事项
教学总结
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能够引 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采用 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更加 直观地了解马的相关知识。此外,通 过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培养了学生 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马的 特点和习性不够了解,需要进一步加 强这方面的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 中,有些学生发言较少,需要鼓励他 们积极发言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讲授新课
介绍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讲解马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讲解重点词汇和短语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 解文章。
分析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结构和内容, 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分析写作技巧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巩固练习
词汇练习
教学内容
本课包括马的历史、文化背景、 基本特征、分类、在人类社会中 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
重点难点
重点
马的基本特征和分类,马在人类社会 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难点
如何让学生了解并理解马的历史和文 化背景,以及马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 地位和作用。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马》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马》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马》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马》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意识。

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主题,感悟作者情感。

2.分析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把握课文情感。

2.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技巧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对马的印象。

2.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文《马》。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阅读效果,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2.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如对比、拟人等。

2.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马的关爱和赞美。

五、案例分析1.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如“马儿跑得像黑色的闪电”等。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仿写练习。

六、写作训练1.学生根据课文描写技巧,写一篇关于马的作文。

2.教师选取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2.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一、课文内容解析1.课文主题:课文通过描绘马的形态、性格、奔跑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马的热爱和赞美。

2.课文结构: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马的形态美,第二部分描绘马的性格美,第三部分描绘马的奔跑美。

二、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分析1.对比:课文通过对比马的形态、性格和奔跑等特点,突出了马的美。

2.拟人:课文运用拟人手法,使马具有了人的情感,如“马儿跑得像黑色的闪电”。

3.排比:课文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如“马儿跑得像黑色的闪电,像疾风,像旋风”。

三、案例分析1.“马儿跑得像黑色的闪电”: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对比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马儿奔跑的迅速和优美。

2.“马儿在草原上奔腾,像一片云彩”: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马儿在草原上的奔跑状态。

七年级语文下册:29《马》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29《马》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29《马》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马》是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一匹老马在艰苦环境中仍然努力工作的形象,展现了马的忠诚、勤劳和勇敢的品质,赞扬了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人。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富有教育意义,旨在引导学生学习马的优良品质,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分析简单的故事情节。

但学生在理解抽象的情感和品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此外,学生对于动物的认知停留在表面,对马的特点和习性了解不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拓展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马的特点和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马的忠诚、勤劳和勇敢,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马的特点和品质。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课文朗读,帮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展示马的特点和习性,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子分析: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与马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马的特点和习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马的品质。

《马》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马》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生动的词语,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崇尚和平与自由的人文思想。

3、品读优美生动的语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了解马的特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中国人常把自己比作“龙的传人”,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

然而,龙毕竟是虚无的,是人们想像中的动物。

好在,有一种实实在在的动物可以与龙并驾齐驱,那就是马。

人们在形容雄健强盛的时候就说是“龙马精神”,敌我相争,冲锋在前叫“一马当先”,事情成功了,就说“马到成功”,功劳很大,就说是“汗马功劳”。

可见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不单是中国人敬仰马,外国人也一样喜欢马。

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就是其中一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优美散文《马》。

幻灯1二、检查预习情况师:老师在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其中一项是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大家学习得怎么样。

(幻灯片准备,一生到黑板上板书,其余学生在纸上写出答案。

完成后校对。

)幻灯21、人们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

2、它们的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

3、除了晴明的天空外又别无任何bìyìn()。

4、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5、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野()。

三、走进文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幻灯3师:现在让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马》这篇文章,思考两个问题:1、文章写了哪两种马?2、这两种马分别有什么特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来说。

)(生阅读约6 分钟。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写了哪几种马呀?(两种: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

)[师板书] 幻灯4师:这两种马的特点分别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种一种地来说。

我们先来看人工驯养的马,它有哪些特性啊?(勇毅、驯良)说它们勇毅,具体表现在哪里呢?(文章开头部分,生读,师概括:与人同生死,共荣辱)[师板书]说它们驯良,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舍己从人,迎合人意,无保留贡献,超支力量,舍弃生命)[师板书]师:我们再来看天然野生的马有哪些特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 6.29《马》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6.29《马》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马》教材简析:本课主要介绍了马的象征意义及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洋溢着对马的赞美蕴含着作者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畜”。

了解有关马的一些典故,积累一些有关马的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马在我们中华民族中的象征意义和重要地位,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马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马的资料。

课件。

第一课时一、引入:课件出示八骏全图,结合平日你对马的了解,能说一说你眼中的马吗?可以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概括一下你心目中马的形象或特点吗?课文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马的世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马》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画出生字,生词,听准字音。

2、课前请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课上又读过了,相信你们会读的正确。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同学听?找四个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根据学生读文情况,纠正字音3、检查生字预习情况(1)生字中由两个多音字是什么? 请同学到前面板书多音字“扎”和“畜”。

(2)会写的字中有5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有谁?4个上下结构的字?(3)请同学们指出易错的字,提醒同学注意。

重点强调“畜、素、演”三个生字。

(4)认读生字卡片:朴素表演忠诚创造课堂扎实纵然如箭离弦马到成功牛马年,好种田驰骋精湛斑斓吉祥创造4、自由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总体写马与中华民族的深厚渊源。

第二部分(2-3):主要写生活中与艺术中的马。

第三部分(4):总写对马的评价和赞美。

5、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介绍了马在中华民族的象征意义、马与人在生活中的关系、艺术世界里的马。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马的赞美,蕴含着作者对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深厚感情。

第二课时一、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二、细读课文。

【最新精品】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7年级下册教案及导学案:《马》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最新精品】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7年级下册教案及导学案:《马》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马》学案教师寄语:让我们珍视生命,关爱动物。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揣摩作者对马的情感。

2. 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3. 品味文章中精彩句段,积累优美的词句。

基础知识1.默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下列字音并能正确书写剽悍窥伺羁绊疮痍阔绰项鬣观瞻妒忌庇荫犷野眷恋相觑畸形妍丽颚鞍辔相得益彰2、自查资料,搜集作者的信息,要特别注意下面划横线需要填写的信息。

布封(1707-1788)国家、家。

从小爱好自然科学。

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

他1748年写36卷巨册的《》。

理解探究3、本文写了人工驯养和天然野生的马,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4、本文在传神描摹马的形象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找出文中饱含作者情感倾向的语句。

5、这篇课文对马的描写细致逼真,使人为之倾心、赞叹。

那么,你认为本文的描写笔触有什么特别之处?试结合具体语句说明。

合作释疑6、我们常说:“马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从课文第1、2语段内容看,马和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7、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8、第2段中,“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铁蹄还有过之无不及”中“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对于马的侮辱,要超过蹄铁?9、课文第5段描绘野马的外形时,还写到了其他一些动物,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10、作者认为“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那么你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化妆现象?课内精读①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于我们看到它们时,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

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的;人家从来不接触它们的羁绊,自然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人家偶尔让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也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剽悍、驯良、遒劲、阔绰、慷慨以赴、相得益彰、有过之无不及”等词语。

整体感知马的形象及特性。

课下阅读布封和博物志《自然史》。

能力目标品味、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培养个性化的感悟能力。

学习恰当的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蕴含在洗练的语言之中的感情倾向,深入思考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的精美之处。

2.赏析精彩句段,培养多角度思维。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文语言优美、文笔流畅、词汇丰富。

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而且赋予人性化的光彩。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联系语境揣摩语言,发表个性化的见解。

2.研讨点拨法。

本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

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作者的感情倾向。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思路带领学生诵读感知文意。

深层研讨,领会作者情感及写作特色。

积累精妙传神的语句(段)。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同学们,古语中有“文如其人”“文即其人”的说法,而它是与博物学家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相通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马》,就体现了“文如其人”的风格,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人性化描写的艺术魅力。

(板书文题、作者)设计(二):提及人类的忠实朋友——马,给人的强健、勇毅的印象是那么鲜明可感,而且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也不乏优美的赞词。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科学小品《马》,去感受马的形象、马的命运。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生于勃艮第省的蒙巴尔城。

贵族家庭出身,父亲曾为州议会法官。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

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马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自然史》笔锋富于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对狮、虎、豹、狼、狗、狐狸的猎食,海狸的筑堤,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生动活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要求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多媒体显示:(1)注音剽悍驯良窥伺疮痍阔绰观瞻庇荫遒劲忌妒妍丽犷野觑(2)释义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驯良:和顺善良。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相互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都得到充分展示。

益,更加。

有过之无不及:有超过的而没有达不到的。

2.指名学生分段诵读,勾画文中精彩的语句并与同桌交流体会。

3.快速阅读,筛选关键信息,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1)本文写了人工驯养和天然野生的马,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2)本文在传神描摹马的形象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找出文中饱含作者情感倾向的语句。

(3)这篇课文对马的描写细致逼真,使人为之倾心、赞叹。

那么,你认为本文的描写笔触有什么特别之处?试结合具体语句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拨:(1)人工驯养的马的主要特征是:勇毅,与主人共生死、共荣辱;驯良,服以主人的操纵,满足主人的愿望,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甚至是生命。

天然野生的马的主要特征是: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即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天性决不凶猛,只是豪迈而犷野,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争斗。

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

(2)布封在对马的描摹中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饱含作者情感倾向的语句,如:①“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②“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③“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妍媚而已。

”(3)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

本文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

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型高贵的绅士。

文章一开始写道:“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就流露写作意图是要把马当作人的同类来写。

马在战场上本是被迫冲腾蹿跃的,但作者却说它是“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约束的,但作者却指出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却被说成是一种“教育”。

驯马在作者笔下变成了具有文明意识的生物。

同样,作者在说野马能够因为不受羁绊而“感觉自豪”,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不愿意“作战”,过着“和平生活”。

总之,凡能够用写人的语言的地方,作者都力避使用动物学的语言;即便是本来并无“意识”的本能动作,作者都写成具有人一般意志的自觉行为。

3.学生自由诵读,积累本文的优美词句。

四、深层研讨,体会意图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合作研讨:(1)我们常说:“马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从课文第1、2语段内容看,马和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2)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3)第2段中,“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铁蹄还有过之无不及”中“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对于马的侮辱,要超过蹄铁?(4)课文第5段描绘野马的外形时,还写到了其他一些动物,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5)作者认为“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那么你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化妆现象?学生交流研讨结果,教师明确:(1)马在被人类长期驯养役使过程中确实赢得了人类“朋友”的称号,但这一切是以束缚马的自由,压抑马的天性为代价换来的,如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给马“戴上黄金链条”,把马的“项鬣编成了细辫”,“浑身盖着丝绸和锦毡”作为玩物。

这时的马实际是外在一种十分悲惨的生存状态之下,这种情形下,只能说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2)“教育”一词是拟人化用法,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

“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①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②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文章用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

(3)“这一切”是指马额上覆盖妍丽的毛、编成细辫的项鬣、盖满身体的丝绸和锦毡等一切视马为玩物、无视马的天性的装饰物品。

因为蹄铁只能有限地束缚马的身体,而“这一切”,却使马失去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之为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所以是比蹄铁等身体上的束缚更为严重的。

(4)这样写是为了把马的“匀称”“优美”的外形同其他形体有缺陷的动物作比较,突出马的高贵姿态。

(5)结合现实生活,言之成理,谈出审美见解即可。

3.师生同声诵读全文,感受本文宽广博大的人文美。

4.汉语中含马的成语、俗语很多,请查阅相关工具书,把你搜集到的与同学交流。

教师归结、整理,如:一马当先、马不停蹄、老马识途、马首是瞻、马到成功、倚马可待等。

五、课堂小结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

当在智者的引领下,重新审视马和人类的关系时,我们惊诧于“朋友”华美概念下的内涵,愿“珍视生命、关爱动物”不只是停留在口头的企盼。

六、课堂练习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多媒体显示: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你们试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吧: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春的气候不断提供的新鲜产品;它们既无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朗的天空外又别无任何庇荫,因此它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种空气,比我们压缩它们应占的空间而禁闭它们的那些圆顶宫殿里的空气,要纯洁得多,所以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道劲。

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和妍媚而已。

1.这一段话热情赞美了自然状态下的马的_______________,而这种优点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

(在段中选择词语填空)2.选段开头一句话暗示了这段话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以_____________的马同___________的马相比较。

3.这段话用排比的句式描写了自然状态下马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请概括叙述一下这时候马的生活情况。

(40字以内)4.从选段最后一句话的用语可看出,在赞美自然状态下的马的同时,作者也对人工饲养的马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感情。

试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5.造句……既……又……因此……参考答案:1.美质美丽的天然2.对比人工驯养天然野生3.自由自在,不受拘束、节制,不受羁勒,不屑于受人照顾,强壮、轻捷和遒劲,具有充沛精力和高贵精神。

4.既对马为人类作出的贡献牺牲感到敬佩感激,又对人工饲养的马的悲惨状况感到同情惋惜。

5.略。

七、布置作业1.写一篇关于马或者你喜欢的一个小动物的作文。

要求使用对比手法,题目自拟。

2.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题目。

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因为,如果我们拿它和比它高一级或低一级的动物相比,就发现驴子长得大丑,狮子头大大,牛腿太细太短,和它那粗大的身躯不相称,骆驼是畸形的,而最大的动物,如犀,如象,都可以说只是些未成形的肉团。

颚骨过分伸长本是兽类头颅不同于人类头颅的主要一点,也是所有动物的最卑贱的标志;然而,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

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

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

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

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且目光十分坦率;它的耳朵也长得好并且不大不小,不像牛耳大短,驴耳大长;它的鬣毛正好衬着它的头,装饰着它的颈部,给予它一种强劲而豪迈的模样;它那下垂而茂盛的尾巴覆盖着、并且美观地结束着它的身躯的末端:马尾和鹿、象等的短尾,驴、骆驼、犀牛等的秃尾都大不相同,它是由密而长的鬃毛构成的,仿佛这些鬃毛是直接从屁股上生长出来,_______长出鬃毛的那个小肉桩子很短,它不能和狮子一样翘起尾巴,_______它的尾巴_______是垂着的,_____于它很适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