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冲突论

合集下载

文明冲突论批判

文明冲突论批判

文明冲突论批判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文明冲突论批判1.文明冲突论概述1.1文明冲突论的诞生和时代背景“文明冲突论”,是由美国当代着名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最早见于其在1993年发表于《外交》杂志上的文章《文明的冲突》。

而后,即1996年,亨廷顿正式出版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系统地提出“文明冲突论”这一学说,并引起了学术界广泛而激烈的讨论。

随后亨廷顿又撰写了一系列作品以佐证自己的观点,使其学说更完备成熟。

文明冲突论的提出的时代背景对于对学说本身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就国内背景而言,大量的移民涌入美国,威胁到这一移民国家自身的经济与文化。

而国际局势亦不明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中国、古巴等少数国家之外,社会主义阵营几乎全员崩溃,美国成为了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海湾战争与阿富汗战争却激起了广大穆斯林强烈的反美情绪,经济、政治、军事上的极度强势并没有带来意料之中的文化霸权,西方文明所推举的普世主义也难以像战斗机与航空母舰一样长驱直入。

这不禁让美国人感到恐惧,并怀疑其原本引以为豪的文明是否能得到其他文明实体的接受和认可,更担心其他文明会反过来逐渐征服西方文明。

1.2文明冲突论的主要内容引用作者自己的话,可以将文明冲突论概括为“文化和文化认同(它是最广泛层面上的文明认同)形成了世界上的结合、分裂和冲突模式”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亨廷顿是这样用五部分来阐述这一命题的推论的:第一部分:历史上,全球政治第一次成为多极的和多文明的状态;而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化,它既未产生任何有意义的普世文明,也未产生非西方社会的西方化。

第二部分:文明之间的均势正在发生变化:西方的影响在相对下降;亚洲文明正在扩张其经济、军事和政治权力;伊斯兰世界正在出现人口爆炸,这造成了穰斯林国家及其邻国的不稳定;非西方文明一般正在重新肯定自己的文化价值。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再解读兼论“911”与文明冲突论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再解读兼论“911”与文明冲突论

六、对未来的展望
面对未来,我们需要吸取亨廷顿的理论教训,更加重视预防和解决潜在的文明 冲突。我们要以“911”事件为鉴,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水平, 增进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我们也需要 通过教育和传媒等渠道,传播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理念,以减少由于文化差 异和宗教信仰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以及它所蕴含的警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创造一个 和谐、稳定、繁荣的世界。
参考内容
亨廷顿(Huntington)的“文明冲突论”自问世以来,就在国际政治学界引 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该理论主要预测了21世纪初的世界政治格局,以文明间的 冲突与紧张为主要线索。本次演示将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角度解读当今 世界的政治局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再解读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尽管“911”事件强化了亨廷顿的观点,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其他因素。事实 上,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并非绝对真理,而是一种可能性。它的有效性取决于 多种因素,包括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同时,我 们也需要认识到,任何一种文明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一面,而这种复杂性决定 了文明间的关系将是动态和复杂的。
参考内容二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学术观点。这种理论认为,未来的 世界格局将不再是以国家或意识形态为主导,而是以文化或文明的冲突为主导。 本次演示将对这个观点进行再评析,从其背景、核心观点、影响和局限性四个 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在冷战结束后的1993年提出的,当时世界正经历着 深刻的变化。在冷战时期,国家间的竞争主要是在经济、军事和政治领域,而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逐渐被重视。在这个背景下,亨廷顿提出 了他的观点,认为未来世界的冲突将主要表现为文化或文明之间的冲突。

名词解释文明冲突论

名词解释文明冲突论

名词解释⽂明冲突论美国哈佛⼤学政治学者亨廷顿提出的“⽂明冲突论”,⾄今影响巨⼤。

这⼀理论试图以⼀种新的视⾓来解读当今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为西⽅特别是美国制定新的国际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此论⼀出,⽴即在国际上引起了⼴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

“⽂明冲突”⼀词也频频出现在国际媒体中,形成⼀股颇有影响的思潮。

亨廷顿⾸次提出“⽂明冲突论”是在1993年,1996年他出版了《⽂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书,对这⼀观点进⾏了全⾯的总结归纳,“⽂明冲突论”基本定型。

基本观点第⼀,导致未来冲突的根本原因是⽂明的差异性,⽂明之间的分界线将成为未来的战线。

⼈类在经历了君主冲突、民族国家冲突和意识形态冲突之后,将进⼊⼈类⽂明冲突的阶段。

按照亨廷顿的说法,⽂明是⼀种⽂化的统⼀体,⽂明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种族或民族,⽽是宗教。

世界将由七⼋种主要⽂明相互作⽤下形成,它们包括西⽅、儒教、⽇本、伊斯兰、印度、南斯拉夫⼀东正教、拉美及⾮洲⽂明。

未来的冲突将在把这些⽂明分隔开的⽂明交界处爆发。

第⼆,导致⽂明冲突的原因,即⽂明的差异是根本性的,不同⽂明的相互影响加深、强化了⼈们的⽂明意识,加剧了⽂明之间的敌对情绪,全球经济和社会变⾰正在把⼈们从地域属性中分开,削弱了民族国家的地位。

西⽅处于权⼒顶峰,刺激了其他地区⽂明意识的发展;⽂化特性和差异不易改变,也难以⽤妥协的⽅式解决,等等。

第三,西⽅和⾮西⽅的对抗将成为冲突的焦点。

亨廷顿认为,西⽅与⾮西⽅冲突的根源在于军事、经济、社会制度的竞争和与基本价值观念及思想信仰有关的⽂化差异。

未来国际政治的核⼼因素,将是西⽅与⾮西⽅的冲突。

⾮西⽅社会希望⾛⼀条现代化但却不西化的道路。

在可预见的未来,冲突焦点将集中在不屑加⼊西⽅的儒教和伊斯兰教国家与西⽅阵营间爆发的纷争。

第四,⽂明冲突的主要形式⼀般有两种。

⼀是地区或微观层次上的冲突,即属于不同⽂明的毗邻国家或⼀国内不同⽂明的集团之间的断层线冲突;⼆是全球或宏观层次上的冲突,即不同⽂明的主要国家之间的核⼼冲突。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评析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评析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自问世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

从1993年《文明的冲突?》一文发表到《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出版,亨廷顿对他关于“文明的冲突”的论断完成了一个系统的阐述。

他的理论从一开始就在学术界引起极大的争议,并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掀起讨论的热潮。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对冷战后世界政治局势的一种分析和预测。

他把“文明的冲突”作为理解后冷战时代世界局势的范式,认为冷战后世界范围的冲突将主要是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文化或文明将成为国际上合作或分裂的基础。

学者们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对“文明冲突论”作了大量的研究,部分学者则针对文化之间是否只有冲突、文化冲突的实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于“文明冲突”的争论似乎已经过了它的热议期,那么,现在再来谈论或分析“文明冲突论”是否还有价值?笔者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发展,全球化已由经济领域向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延伸,文化的全球化也进入理论研究的视野,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的冲突与共生问题成为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明冲突论”作为一种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对其进一步分析研究对于深化认识文化全球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本文试从全球化的角度对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理论进行剖析,以期深化对这一全球化文化理论的认识。

一、“文明冲突论”的背景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前言中,亨廷顿就明确指出:“这本书不是也不打算成为一本社会科学著作,而是要对冷战之后全球政治的演变作出解释。

它渴望提出一个对于学者有意义的和对于决策者有用的看待全球政治的框架或范式。

”①因此,冷战的结束是学界关于“文明冲突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时代背景。

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拆除和1991年苏联的解体,持续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结束了,覆盖全球的东西方对抗终止了。

战后国际关系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后冷战时代”成为当时人们描述冷战后世界最常用的词汇。

“文明冲突论”即是亨廷顿对后冷战时代世界局势的分析与预测。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5、文明冲突范式。它的最大优越性就在 于它兼顾了简化和现实。首先,它给我们 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其次,它包 含了其他范式。再次,这种范式符合当前 国际关系的现实。
三、文明分类论
1、什么是文明。文明的观点是由18世纪法国 思想家相对于“野蛮状态”提出来的。文明 是包括“价值、规则、体制和在一个既定社 会中历代人赋予了头等重要性的思维模式” 所整合了的系统。或者说,它是“世界观、 习俗和文化(物质文化和高层文化)的特殊 连结。它形成了某种历史的总和。”(第25 页)
亨氏文明冲突论的提出就其深刻 的时代原因。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 于苏东剧变和冷战的结束,原来基于 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对抗 不复存在,随之而起是不同文明之间 的对立和冲突。过去,国际范围内的 矛盾被强烈而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所 遮隐,而现在这种矛盾就以文明冲突 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二、文明范式论
2、文明的分类。 、文明的分类。 ()汤因比 汤因比( ()汤因比(1855-1979)将古往今来的文明形态划分为 个:西方基督 )将古往今来的文明形态划分为26个 教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朗文明、阿拉伯文明(二者合称为伊斯兰文明)、 教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朗文明、阿拉伯文明(二者合称为伊斯兰文明)、 印度文明、远东文明、(可分为中国文明、朝鲜文明、日本文明)、 、(可分为中国文明 )、古希 印度文明、远东文明、(可分为中国文明、朝鲜文明、日本文明)、古希 腊文明、古代叙利亚文明、古代印度文明、西代中国文明·······。认为这些 腊文明、古代叙利亚文明、古代印度文明、西代中国文明 。 文明中的多数得到了发展,但少数文明停滞了,如波利尼西亚文明、 文明中的多数得到了发展,但少数文明停滞了,如波利尼西亚文明、爱斯 基摩文明、游牧文明、斯巴达文明和奥斯曼文明。 基摩文明、游牧文明、斯巴达文明和奥斯曼文明。 (2)斯宾格勒(1880-1936)将世界上的文化划分为 种:古典文化(希 )斯宾格勒( )将世界上的文化划分为8种 古典文化( 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 )、印度文化 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 墨西哥文化以及西方文化。 墨西哥文化以及西方文化。 (3)亨廷顿将现今世界划分八大文明,包括: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 )亨廷顿将现今世界划分八大文明,包括:中华文明、日本文明、 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东正教文明。 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东正教文明。 亨氏指出,其中日本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后代,它出现于公元100-400年之间。 年之间。 亨氏指出,其中日本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后代,它出现于公元 年之间 中华文明以儒教为中心,印度文明以印度教为中心; 中华文明以儒教为中心,印度文明以印度教为中心;伊斯兰文明以伊斯兰 教为中心;西方文明以基督教为中心; 教为中心;西方文明以基督教为中心;拉丁美洲文明可以看作是欧洲文明 的后代,是西方文明的次文明,因为它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路线。 的后代,是西方文明的次文明,因为它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路线。许多 学者不承认非洲是一个独特的文明, 学者不承认非洲是一个独特的文明,但考虑到现在的南非有可能成为撒哈 拉以南非洲连胜的核心国家,这个地区可能会粘合成为一个独特的文明。 拉以南非洲连胜的核心国家,这个地区可能会粘合成为一个独特的文明。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对话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对话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对话摘要文明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但差异和冲突,冲突和暴力并不是必然的,文明的差异性不一定直接导致冲突。

它只有与其他因素结合在一起,才会形成所谓“文明的冲突”。

面对冲突不能只注重文明的差异性而忽视文明的统一性和融合性,各文明间需要展开文明的对话来消解文明冲突,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文明的差异性;文明的冲突;文明的对话一、文明冲突论塞缪尔·亨廷顿于1996年出版的书《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了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是建立在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基础之上的,未来的全球冲突, 将是文明的冲突的观点。

他将当今世界划分为七种或八种文明,即西方文明、儒教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 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还可能有非洲文明。

在此基础上, 他又提出了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具体地说, 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性较弱;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东正教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稍强;儒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性最强, 他们将逐渐地联合起来, 共同对付西方文明。

亨廷顿认为,文明的核心国家将是国际政治格局、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主体。

文明将是截然分隔人类和引起冲突的主要根源;文明的冲突将显著地影响着全球政治,未来的战斗线将是文明之间的断层线。

文明冲突主要地发生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上,可分为两种形式。

在宏观层次或全球层面,就是不同文明的主要的核心国家之间的主要冲突;在微观或地区层次上,指不同文明的邻邦或同一国家之内具有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的族群或集团之间在文明断层线上的冲突。

他进一步指出,文明断层线上的冲突或战争比单纯由政治与经济造成的冲突更难以协商调和,同时还有暴力水平高、时断时续、意识形态混乱等诸多特点,在时间上相对持久,这种冲突只能暂时性地休止,而不能永久地结束,它是无休无止的,原因是由于文化特征的差异性具有经济上的、政治上的、历史上的以及人口因素和宗教构成等极其复杂的特征。

文明的冲突

文明的冲突

文明的冲突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国际关系学的教授亨廷顿,在美国的一个权威杂志《外交》的夏季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文明的冲突》。

在这篇文章里亨廷顿指出:随着苏联的解体以及由此而导致冷战时代的结束,国际关系格局出现了很大变动,既然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那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对垒从此以后就不再是未来世界冲突的主题了。

他认为在21世纪世界冲突的主题将不再是政治,尤其不再是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冲突。

而是什么呢?他认为是文明的冲突。

什么是文明的冲突?萨缪尔·亨廷顿定义为以传统的宗教信仰或者传统的价值观作为根本依托而界定的几大文明体系之间的冲突。

《文明的冲突》一书标志着文明冲突论的提出,而1997年《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出版,则是他关于“文明的冲突”的论断完成了一个系统的阐述。

一.基本观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今世界的冲突源于文明的冲突,文明冲突会导致战争,未来战争的根源是文明的冲突。

在他的理论中,文明是历史、语言、文化、传统以及宗教的总称,文明与文化未作区别。

用他的话来说,“文化和文化认同(它在最广泛的层面上是文明的认同)形成了冷战后世界上的结合、分裂和冲突模式。

”“后冷战的世界中人们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

”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在地缘上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国际政治的核心部分将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及非西方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

文明冲突论

文明冲突论

读书笔记 - 萨缪尔。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萨缪尔·亨廷顿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他的“文明冲突论”。

从1993年开始,亨廷顿发表系列文章,讲述后冷战时期的暴力冲突并非出于各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及宗教差异所造成。

该观点引起广泛关注。

“9·11”事件之后,许多原本反对他的人也转而称赞他神机妙算。

与此同时,十几年来有关“文明冲突论”的批评文章也早已经汗牛充栋。

人类既会毁于对过去的彻底遗忘,也会死于对未来的无端想象(或者恐惧)。

例如众所周知的“俄狄浦斯悲剧”讲的就是一个关于未来的预言摧毁人的生活的故事。

社会学家托马斯夫妇有一句富有哲理且被广泛引用的话:“如果人们将情境定义为真实的,它们在结果上就是真实的。

”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将其概括为所谓的“托马斯定理”,并据此提出了“自我实现的预言”一说。

关于这个理论,中国有不少老话更容易理解。

比如算命时的“心诚则灵”——这个花招使算命者的责任完全转移到被算命者身上。

预言如何自我实现?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比如一家银行,尽管它的资产流动相对畅通、经营状况良好,但是一旦有足够多的储户相信了它已无力偿还存款的谣言,就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储户疯狂挤兑,并最终导致该银行破产。

同样的道理,假如某个地方的报纸电台说当地明天要闹油荒,而且大家信以为真,今晚都去加油站排队加满油,那明天当地就真的要闹油荒了。

事实上,那些具有概括性的理论,在“综述”世界的过程中通常都会犯简单化的错误。

一个著名的说法是,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那么你看到所有的问题都是钉子。

一旦“文明冲突论”成为人们分析世界、对号入座的工具,那么发生在所谓不同“文明体系”下的冲突,都可以用“文明的冲突”来解释了。

糟糕的是,当人们把对现实预言性的描述当成现实本身,原本没有冲突的国家或文明开始枕戈待旦,它不仅掩盖了弱肉强食的政治,并且帮助别有用心的恐怖分子招兵买马。

当一起偶发事件变成蓄谋已久的阴谋,潘多拉盒将从此打开,冤冤相报、恶性循环。

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主要观点的评析

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主要观点的评析

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主要观点的评析二、文明冲突论的主要观点1996年,亨廷顿出版了《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文明冲突论”。

该书籍被翻译成39种语言,在全世界激起的反响一浪高过一浪。

主要观点有:第一,未来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

人类在经历了君主冲突、民族国家冲突和意识形态冲突之后,将进入文明冲突的阶段。

亨廷顿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第二,导致文明冲突的理由有:文明的差异是根本性的;不同文明的相互影响加深,强化了人们的文明意识,加剧了文明之间的敌对情绪;全球经济和社会变革正在把人们从地域属性中分开,削弱了民族国家的地位;西方处于权力顶峰,刺激了其他地区文明意识的发展;文化特性和差异不易改变,也难以用妥协的方式解决。

第三,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

因此,在不同文明之间,跨越界限(Crossing Boundaries)非常重要,在不同的文明间,尊重和承认相互的界限同样非常重要。

第四,西方和非西方的对抗将成为冲突的焦点。

亨廷顿认为,西方与非西方冲突的根源在于军事、经济、社会制度的竞争和与基本价值观念及思想信仰有关的文化差异。

在可预见的未来,冲突焦点将集中在不屑加入西方的儒教和伊斯兰教国家与西方阵营间爆发的纷争。

三、对“文明冲突论”主要观点的评析自“文明冲突论”提出以来,人们对此褒贬不一,见仁见智。

一些西方舆论和西方政要认为,过去几年的事件证实了亨廷顿的判断,世界政治热点恰恰发生在文明的断层线上;“文明冲突论”将使人们对国际事务的理解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为理解21世纪全球政治现实提供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分析框架。

我国学术界对亨廷顿的观点的反应是敏感而及时的,且经历了并仍在经历着复杂的论争,以至于“文明冲突论”在中国学术界的争论,已大有从一个“敏感”的学术命题,转变为一个“敏感”的国际政治和意识形态问题之势。

11.文明冲突论

11.文明冲突论

他文明边缘化 冲突不仅存在于文明之间,也存在 于文明内部
新闻报道的选择性 新闻报道奉行“双重标准” 报道的负面性

《东方学》中的描述

有三个因素导致人们将阿拉伯和伊斯兰,哪怕是最简 单的问题高度政治化,把一潭清水搅得浑浊不堪:第 一,西方流行的反阿拉伯和反伊斯兰偏见,这直接反 映在东方学研究的历史之中;第二,阿拉伯和犹太复 国主义之间的斗争及其对美国犹太人和西方人文主义 文化以及公众的影响;第三,由于不存在任何文化特 定立场,人们既可以以认同的姿态、又可以无动于衷 地谈论阿拉伯或伊斯兰。更有甚者,几乎不言自明的 是,由于中东现在与大国政治、石油经济以及热爱自 由的、民主的以色列和邪恶、专制、恐怖主义的阿拉 伯之间简单的二元对立等问题复杂的搅在一起。使人 们很难看清真正的伊斯兰。
亨氏理论的内容

推论未来趋势
西方大国主导的时代在终结
新兴大国反西方且偏爱自己的文化
规范 以内部文化价值做为个人和政治认 同日渐重要
四. 对“文明冲突论”的批判



1.文明之间的冲突不是,也不可能成为国际政治的基 本矛盾。 2.当代不同文明之间固然有差异,但文明是发展变化 的,总趋势是全球一体化。 3.亨廷顿理论反映了当代西方一种迷惘和绝望的情绪。 4.世界正走向西方式民主,西方应有信心。 5.说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将会联合对抗西方文明, 是缺乏依据的。 6.亨廷顿论文中有种种概念不清之处,对当代世界 “七个文明”的划分不准确。 7.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没有什么新鲜思想。 8.文明冲突论对于国家政治的视角过于单一。
二.“文明冲突论”的背景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政治进入了新时期。 冷战结束后,许多地区的民族矛盾加剧,民族主 义上升,民族间的文化冲突日益增多。 海湾战争、波黑冲突,国际人权问题等事件。 西方国家同非西方国家之间在经济、军事实力上 的差距缩小,而且前者的人口增长速度大大低于 后者。 四种国际政治范式难以解释当前的各种冲突。

(完整)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其意义

(完整)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其意义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其意义美国出版的国际政治和事务的权威刊物《外交》,在其1993年夏季号上,发表了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教授萨缪尔、亨延顿的“诸文明的冲突吗?”一文.亨廷顿教授是研究国际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专家,“诸文明的冲突吗?”一文则是作者站在国际政治及全球文化战略发展的角度,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及其主要矛盾冲突所作的新的概述,该文及其所主张的“文明冲突”论一发表,就在欧美国家、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大陆及港、台学都中引起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

“文明的冲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一词,已见于近年来西方及世界的主要报刊杂志的政治理论和评论中。

因此可以说“文明冲突论”,是20和21世纪末仍直现在影响最大的国家政治理论之一.一、文明冲突论的主要内容在亨廷顿看来,一种文明就是一个文化实体,每一种文明都有区别于其他文明的文化特征,无论这种文明就人口和国土规模看是大的(中国),还是小的(讲英语的加勒比人)。

西方人倾向于把民族国家看作是全球政治的主导因素,但实质上,只有几个世纪的历史情形能与引此符合,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民族国家的历史,因此,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更大,为弄清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格局,更值得去探索文明之间的冲突的原因。

亨廷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观点的主要论据: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是现代世界冲突演化过程中的最新阶段,亨廷顿认为:一般说来从标志着现代国家体系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以来为,世界范围的冲突经历了几种重大形式。

在《和约》之后的150年间,首先是王子之间、皇帝之间、君主专制与君主立宪制之间的冲突。

这种冲突所争斗的最重要的资源是土地,还有企图扩大自已的官僚机构、军队、重商主义意义上的经济实力等等.这场冲突的结果是在冲突中逐渐产生了民族国家.其后,是法国大革命后开始的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冲突。

这种19世纪的冲突模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结束。

文明冲突论

文明冲突论

《文明冲突论》“如果一个学者没有什么新东西要说的话,他就应该保持沉默。

”——塞缪尔·亨廷顿一、倍受争议的亨廷顿塞缪尔·亨廷顿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人物。

和他接触过的人总爱用“腼腆”、“学究气”、“不善言辞”这类语言形容他,而读过他书的人却会发现另一个亨廷顿,他思想犀利、咄咄逼人、似乎总想挑起争论。

塞缪尔·亨廷顿1927年出生于纽约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旅馆业杂志的出版商,母亲是一位短篇小说作家。

他的外祖父是当时美国颇有名气的“掏粪刊物”(专门揭发政界、商界丑闻内幕的杂志)《麦克卢尔》的合作编辑。

亨廷顿很早便显示出了自己在社会科学方面的才华,他16岁考入耶鲁大学,两年半之后因为“成绩特优”而提前毕业。

随后他在美国陆军服了一段时间兵役,接着又从芝加哥大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

在1950年,年仅23岁的亨廷顿又获得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毕业之后便留校任教。

1957年,刚到而立之年的亨廷顿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士兵与国家》。

在这本书的第一篇书评当中,批评家就指责这本书有军事主义色彩,让人联想起墨索里尼“信仰、服从、战斗!”的口号。

在60年代,哈佛大学一些激进的学生在得知亨廷顿曾经在约翰逊政府内任职的消息后,占领并焚烧了他办公的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有人甚至在他的寓所门口涂上了这样的标语:“战争罪犯居住于此。

”尽管在亨廷顿的同学之中有基辛格、布热津斯基这样的政界名流,他的学生之中也不乏福山、扎卡里亚这样的当代精英,但是他本人却不愿在媒体上抛头露面。

人们很难在电视访谈节目中看到亨廷顿的身影,他不是那种“媒体学者”,他的学术声誉是靠着17本著作和一系列论文建立起来的。

他毫无疑问是学术界的圈内人,他曾经出任美国政治科学学会主席,又是著名的《外交政策》杂志的创办人之一。

但是他在写作的时候却宁可把自己当成一个圈外人,故意以一种刺激那些最终会评判自己著作的专家们的方式讨论问题。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评析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评析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自问世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

从1993年《文明的冲突?》一文发表到《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出版,亨廷顿对他关于“文明的冲突”的论断完成了一个系统的阐述。

他的理论从一开始就在学术界引起极大的争议,并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掀起讨论的热潮。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对冷战后世界政治局势的一种分析和预测。

他把“文明的冲突”作为理解后冷战时代世界局势的范式,认为冷战后世界范围的冲突将主要是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文化或文明将成为国际上合作或分裂的基础。

学者们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对“文明冲突论”作了大量的研究,部分学者则针对文化之间是否只有冲突、文化冲突的实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于“文明冲突”的争论似乎已经过了它的热议期,那么,现在再来谈论或分析“文明冲突论”是否还有价值?笔者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发展,全球化已由经济领域向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延伸,文化的全球化也进入理论研究的视野,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的冲突与共生问题成为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明冲突论”作为一种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对其进一步分析研究对于深化认识文化全球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本文试从全球化的角度对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理论进行剖析,以期深化对这一全球化文化理论的认识。

一、“文明冲突论”的背景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前言中,亨廷顿就明确指出:“这本书不是也不打算成为一本社会科学著作,而是要对冷战之后全球政治的演变作出解释。

它渴望提出一个对于学者有意义的和对于决策者有用的看待全球政治的框架或范式。

”①因此,冷战的结束是学界关于“文明冲突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时代背景。

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拆除和1991年苏联的解体,持续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结束了,覆盖全球的东西方对抗终止了。

战后国际关系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后冷战时代”成为当时人们描述冷战后世界最常用的词汇。

“文明冲突论”即是亨廷顿对后冷战时代世界局势的分析与预测。

恐怖主义与文明冲突论

恐怖主义与文明冲突论

文明冲突与恐怖主义“文明冲突”概念最早是伯纳德·刘易斯使用的,但“文明冲突论”则最早出现于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亨廷1992年在美国企业研究所做的一次演讲。

1993年, , 为了回应福山教授的历史终结论为了回应福山教授的历史终结论为了回应福山教授的历史终结论,,亨廷顿发表了《文明间的冲突》一文。

1996年,他又将这篇文章拓展成一本使其在政治学界以外获得很高知名度的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冲突论认为,,人的文化和宗教身份将是冷战后世界冲突的主要根源。

但这一理论到底是提示了冷战后时代国际冲突的根源, , 还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魔咒还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魔咒还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魔咒? ? ? 这些都让学者们争论不已。

这些都让学者们争论不已。

这些都让学者们争论不已。

一、文明冲突论对恐怖主义问题的论述文明冲突论的重心本来是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冲突,非国家行为体并不是其关注重点。

但就是在一片论战之中,“9·1111”事件爆发了。

”事件爆发了。

“9·1111”事件产生”事件产生了两个结果了两个结果: : : 一方面一方面一方面,,很多反对者停止了攻击文明冲突论的声音, , 认为这起事件认为这起事件可以部分地证明文明冲突论的有效性。

但令人意外的是但令人意外的是,,亨廷顿本人却在“9·1111””事件后不久就宣称事件后不久就宣称, , “9·1111””事件的根源不是文明间的冲突。

但无论如何但无论如何, , “9·1111””事件都使文明冲突论成为考察当代恐怖主义问题的一个角度。

在诸多论述中在诸多论述中,,亨廷顿都将恐怖主义视为文明冲突的一种形式。

在西方与非西方世界的冲突中西方世界的冲突中,,文明冲突论将恐怖主义视为非西方弱者的一种武器。

特别是论述伊斯兰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冲突时论述伊斯兰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冲突时,,认为尽管所有宗教都涉及到不同形式的暴力活动与恐怖主义之中力活动与恐怖主义之中, , , 但是数据显示但是数据显示但是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中穆斯林比其他宗教信徒更多地涉及到这些活动之中。

文明冲突论课件汇总(“政治”相关文档)共8张

文明冲突论课件汇总(“政治”相关文档)共8张
哈佛大学获硕士与博士学位。历任哈佛大学政府学讲座教 授、国际事务中心主任、政府学系主任,曾参与创办《外 交政策》杂志,担任过美国国防部等部门的顾问,1977~1978 年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小组的负责人。1987年因 在比较政治学领域中的贡献当选为美国政治学会主席。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文明冲突论没有新思想。
文明冲突论对于国际政治的视角过于单一。缺乏多层次分析。
归纳一下,以上讨论主要涉及以下主要问题: 1,文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2,当代世界各文明是走向冲突还是融合? 3,在西方和非西方冲突中,谁将点上风? 4,如果西方非西方的冲突的假定成立,西方的挑战者主要是谁? 5,如果文明冲突论范式成立,它是否排斥其他范式。
主要内容和重点
一、文明冲突论的主要内容 二、中国学者的反应 三、文明冲突论的理论框架 四、质疑两个前提 五、文明冲突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思考题 1,简述文明冲突论的主要内容。 2,评析亨廷顿的文明文明冲突论
萨缪尔•亨廷顿(1927-8-18~2008-12-28) 美国政治学家。早年就读于耶鲁大学,后在芝加哥大学与
二、中国学者的反应
文明之间的冲突不是也不可能成为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世界政治的本质是政治经济利益冲 突,精神信仰冲突起的作用不大。
当代不同文明之间固然有差异,但文明是发展变化的,总的趋势是全球一体化。
文明冲突论反映了西方的悲观和迷茫的情绪。
说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将走向联合对抗西方,是缺乏依据的。 亨廷顿对于文明的划分不准确。
归导纳致一 人下类,冲以突上的讨主论要主原要因涉是及精以神下因主素要。问题:
5文,明如冲果突文论明反它冲映突了以论西范方维式的成护悲立观西,和它迷方是茫否的利排情斥益绪其。他和范价式。值观为出发点,担心西方势力不敌非西方,主 43, ,如在果西西方方和张非非西西西方方的冲方冲 突突中加的,强假谁定将与成点立上俄,风西?罗方的斯挑日战者本主要拉是谁美?和东欧,分化和遏制伊斯兰和儒家国家, 认为全球冲突以的主此要根作源为不再美是意国识形外态交或国的际间长的经期济战摩擦略和政。治对立,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评价文明冲突论
萨缪尔·亨廷顿,美国政治学家,1993 年,亨廷顿出版了《文明冲突》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文明冲突论”。

亨廷顿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主要观点:1、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2、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并呈现出多种复杂趋势。

3、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

4、文明、文化具有"本土化"趋势,是独特的而非普遍适用的。

积极:他创造了有别于"冷战模式"的新的理论框架,打破了过去从政治、经济、霸权的角度谈论国际文化的旧格局,而将"文明"作为自己论点的核心范畴来界定当今世界后冷战新格局,这有可能使我们摆脱一般狭隘的地区意识,以一种新的更大的跨国际语境来看当代西方和中国的问题。

消极:首先,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一种文化决定论。

亨廷顿不从文化之外去探寻文化差异与文化矛盾的原因,仅凭现有的一些文化现象就得出文明冲突的结论,自然是坚持了一种文化决定论的立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根本利益。

他不愿意让人们看到文化不平等与经济、政治不平等之间的联系,更不愿意让人们触动或改变制约文化不平等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秩序,因为这一秩序更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其次,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表面上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实质上是一种内涵着文化霸权的理论。

文明冲突论”正是为维护和巩固西方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强势地位,提出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合作。

这样就将不同文化、文明的差异性、多样性推向了冲突与斗争的前沿。

再次:从亨廷顿学术思想的脉络看,“文明冲突论”是亨廷顿对美国本土问题在全世界的投影。

亨廷顿引用大量数据、例证说明美国国民身份意识在遭遇外来威胁时表现得尤为强烈,一旦外部威胁消除,国内的多元文化主义即盛行,亚民族文化冲突表现突出,这极为不利于对新教文化的认同。

因此,亨廷顿认为寻找敌人是解决美国国内文化认同危机的重要途径。

结语:亨廷顿只强调文化冲突不讲文化融合,在他那里冲突总是大于融合,对抗超越对话,甚至有人指出,亨廷顿将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凝固化,有停止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之嫌。

在我看来,正如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说的:“保守的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

开明的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免予沉沦。

”亨廷顿的理论看到了文化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但是没有看到政治改变文化的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