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 文明冲突论

合集下载

文明冲突论批判

文明冲突论批判

文明冲突论批判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文明冲突论批判1.文明冲突论概述1.1文明冲突论的诞生和时代背景“文明冲突论”,是由美国当代着名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最早见于其在1993年发表于《外交》杂志上的文章《文明的冲突》。

而后,即1996年,亨廷顿正式出版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系统地提出“文明冲突论”这一学说,并引起了学术界广泛而激烈的讨论。

随后亨廷顿又撰写了一系列作品以佐证自己的观点,使其学说更完备成熟。

文明冲突论的提出的时代背景对于对学说本身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就国内背景而言,大量的移民涌入美国,威胁到这一移民国家自身的经济与文化。

而国际局势亦不明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中国、古巴等少数国家之外,社会主义阵营几乎全员崩溃,美国成为了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海湾战争与阿富汗战争却激起了广大穆斯林强烈的反美情绪,经济、政治、军事上的极度强势并没有带来意料之中的文化霸权,西方文明所推举的普世主义也难以像战斗机与航空母舰一样长驱直入。

这不禁让美国人感到恐惧,并怀疑其原本引以为豪的文明是否能得到其他文明实体的接受和认可,更担心其他文明会反过来逐渐征服西方文明。

1.2文明冲突论的主要内容引用作者自己的话,可以将文明冲突论概括为“文化和文化认同(它是最广泛层面上的文明认同)形成了世界上的结合、分裂和冲突模式”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亨廷顿是这样用五部分来阐述这一命题的推论的:第一部分:历史上,全球政治第一次成为多极的和多文明的状态;而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化,它既未产生任何有意义的普世文明,也未产生非西方社会的西方化。

第二部分:文明之间的均势正在发生变化:西方的影响在相对下降;亚洲文明正在扩张其经济、军事和政治权力;伊斯兰世界正在出现人口爆炸,这造成了穰斯林国家及其邻国的不稳定;非西方文明一般正在重新肯定自己的文化价值。

简评亨廷顿的

简评亨廷顿的

简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摘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由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巨大差异,各种文明间的冲突将在后冷战时代不可避免地取代意识形态和经济利益而成为国际政治冲突的主要根源。

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对亨氏的上述论断作出了评析。

关键词文明文明冲突塞缪尔·P·亨廷顿一、亨廷顿与文明冲突论的提出文明冲突论是已故的美国哈弗大学教授塞缪尔·P·亨廷顿首先提出的。

亨氏曾任哈弗大学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哈弗国际和地区研究所所长、卡特时代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和美国政治学会主席。

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事务》双月刊上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一文,以阴郁低沉的笔调初次提出由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巨大差异,文明的冲突将成为未来国际政治冲突的核心的观点,为世人描述了一幅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政治图景。

1996年亨氏出版《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更加系统和深入地阐述了上述观点。

二、文明冲突论的基本观点及内容概括说来,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所阐述的观点是: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历史时期,导致人类冲突的主要根源将不再是意识形态或经济因素,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巨大差异。

文明间的虚线与鸿沟将成为未来的战线,文明的冲突将成为未来国际政治的核心。

[1](一)对文明的界定。

亨氏认为:“文明是人类文化最高层次的组合,也是人类文化认同的最广领域……它一方面由语言、历史、宗教、风俗、制度等共同的客观因素所决定,另一方面也有个人主观自我认同的因素。

”[2](二)文化将是截然分割人类和引起冲突的主要根源。

“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发生在不同文明的民族和集团之间。

文明的冲突将左右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断层线将成为未来的战线。

”(三)自17世纪以来的国际冲突,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都属于“西方的内战”。

非西方文明国家将不再是西方殖民主义统治的历史对象,而是同西方一起成为国际政治的主角。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再解读兼论“911”与文明冲突论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再解读兼论“911”与文明冲突论

六、对未来的展望
面对未来,我们需要吸取亨廷顿的理论教训,更加重视预防和解决潜在的文明 冲突。我们要以“911”事件为鉴,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水平, 增进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我们也需要 通过教育和传媒等渠道,传播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理念,以减少由于文化差 异和宗教信仰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以及它所蕴含的警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创造一个 和谐、稳定、繁荣的世界。
参考内容
亨廷顿(Huntington)的“文明冲突论”自问世以来,就在国际政治学界引 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该理论主要预测了21世纪初的世界政治格局,以文明间的 冲突与紧张为主要线索。本次演示将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角度解读当今 世界的政治局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再解读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尽管“911”事件强化了亨廷顿的观点,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其他因素。事实 上,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并非绝对真理,而是一种可能性。它的有效性取决于 多种因素,包括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同时,我 们也需要认识到,任何一种文明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一面,而这种复杂性决定 了文明间的关系将是动态和复杂的。
参考内容二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学术观点。这种理论认为,未来的 世界格局将不再是以国家或意识形态为主导,而是以文化或文明的冲突为主导。 本次演示将对这个观点进行再评析,从其背景、核心观点、影响和局限性四个 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在冷战结束后的1993年提出的,当时世界正经历着 深刻的变化。在冷战时期,国家间的竞争主要是在经济、军事和政治领域,而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逐渐被重视。在这个背景下,亨廷顿提出 了他的观点,认为未来世界的冲突将主要表现为文化或文明之间的冲突。

亨廷顿 文明冲突论

亨廷顿 文明冲突论

理论分析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核心观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核心观点有以下几点。

其一,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在地缘上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国际政治的核心部分将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及非西方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

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是同文明内部的力量配置和文明冲突的性质分不开的。

同一文明类型中是否有核心国家或主导国家非常重要;在不同文明之间,核心国家间的关系将影响冷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形成和未来走向。

其二,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

因此,在不同文明之间,跨越界限(CrossingBoundaries)非常重要,在不同的文明间,尊重和承认相互的界限同样非常重要。

其三,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并呈现出多种复杂趋势: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多极的和多文明的全球政治;不同文明间的相对力量及其领导或核心国家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文明间力量的对比会受到重大影响;一般来说,具有不同文化的国家间最可能的是相互疏远和冷淡,也可能是高度敌对的关系,而文明之间更可能是竞争性共处(CompetitiveCoexistence),即冷战和冷和平;种族冲突会普遍存在,在文化和文明将人们分开的同时,文化的相似之处将人们带到了一起,并促进了相互间的信任和合作,这有助于削弱或消除隔阂。

其四,文化,西方文化,是独特的而非普遍适用的;文化之间或文明之间的冲突,主要是目前世界七种文明的冲突,而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共同对西方文明进行威胁或提出挑战,等等。

在亨氏的言论中,尽管没有太多地直接谈论未来中国在文明冲突中将会如何,但涉及中国的论述应该说不算少,因为儒家文明是其文明冲突论中的最为重要的文明类型之一。

名词解释文明冲突论

名词解释文明冲突论

名词解释⽂明冲突论美国哈佛⼤学政治学者亨廷顿提出的“⽂明冲突论”,⾄今影响巨⼤。

这⼀理论试图以⼀种新的视⾓来解读当今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为西⽅特别是美国制定新的国际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此论⼀出,⽴即在国际上引起了⼴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

“⽂明冲突”⼀词也频频出现在国际媒体中,形成⼀股颇有影响的思潮。

亨廷顿⾸次提出“⽂明冲突论”是在1993年,1996年他出版了《⽂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书,对这⼀观点进⾏了全⾯的总结归纳,“⽂明冲突论”基本定型。

基本观点第⼀,导致未来冲突的根本原因是⽂明的差异性,⽂明之间的分界线将成为未来的战线。

⼈类在经历了君主冲突、民族国家冲突和意识形态冲突之后,将进⼊⼈类⽂明冲突的阶段。

按照亨廷顿的说法,⽂明是⼀种⽂化的统⼀体,⽂明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种族或民族,⽽是宗教。

世界将由七⼋种主要⽂明相互作⽤下形成,它们包括西⽅、儒教、⽇本、伊斯兰、印度、南斯拉夫⼀东正教、拉美及⾮洲⽂明。

未来的冲突将在把这些⽂明分隔开的⽂明交界处爆发。

第⼆,导致⽂明冲突的原因,即⽂明的差异是根本性的,不同⽂明的相互影响加深、强化了⼈们的⽂明意识,加剧了⽂明之间的敌对情绪,全球经济和社会变⾰正在把⼈们从地域属性中分开,削弱了民族国家的地位。

西⽅处于权⼒顶峰,刺激了其他地区⽂明意识的发展;⽂化特性和差异不易改变,也难以⽤妥协的⽅式解决,等等。

第三,西⽅和⾮西⽅的对抗将成为冲突的焦点。

亨廷顿认为,西⽅与⾮西⽅冲突的根源在于军事、经济、社会制度的竞争和与基本价值观念及思想信仰有关的⽂化差异。

未来国际政治的核⼼因素,将是西⽅与⾮西⽅的冲突。

⾮西⽅社会希望⾛⼀条现代化但却不西化的道路。

在可预见的未来,冲突焦点将集中在不屑加⼊西⽅的儒教和伊斯兰教国家与西⽅阵营间爆发的纷争。

第四,⽂明冲突的主要形式⼀般有两种。

⼀是地区或微观层次上的冲突,即属于不同⽂明的毗邻国家或⼀国内不同⽂明的集团之间的断层线冲突;⼆是全球或宏观层次上的冲突,即不同⽂明的主要国家之间的核⼼冲突。

文明与秩序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文明与秩序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文明与秩序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塞缪尔·亨廷顿的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所揭示的文明冲突论及其对世界秩序的影响。

亨廷顿,作为一位著名的政治学者,通过其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文明冲突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性。

本文首先将对亨廷顿的主要观点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其所揭示的文明冲突现象,最后探讨这一现象对现代世界秩序的影响和启示。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了文明冲突论的核心观点。

他认为,冷战后的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的主要动力。

亨廷顿将世界划分为八大文明,包括西方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

他强调,这些文明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世界政治的发展走向。

本文接下来将详细分析亨廷顿所揭示的文明冲突现象。

我们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如何影响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

我们还将分析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在国际政治领域的影响,以及它如何挑战了传统的地缘政治观念。

本文将探讨文明冲突现象对现代世界秩序的启示。

我们将思考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融合,以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我们还将探讨如何在尊重文明差异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包容和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以及它对我们认识和理解现代世界秩序的启示意义。

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未来世界的冲突将主要源自不同文明之间的对立,而非意识形态或经济利益的竞争。

这一“文明冲突论”为理解国际政治和全球秩序提供了新的视角。

亨廷顿认为,冷战的结束并没有带来一个和平与稳定的新时代,相反,它揭示了一种新的紧张关系,即不同文明之间的紧张关系。

文明冲突论

文明冲突论

文明冲突论文明冲突论一.文明冲突论的提出(一)提出1993年夏季号《外交》(Foreign Affairs)季刊发表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1927.8.18—2008.12.24)的《文明的冲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一文,标志着文明冲突论的提出。

1997年《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出版,亨廷顿对他关于“文明的冲突”的论断完成了一个系统的阐述。

(二)背景1.冷战结束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前言中,亨廷顿就明确指出:“这本书不是也不打算成为一本社会科学著作,而是要对冷战之后全球政治的演变作出解释。

它渴望提出一个对于学者有意义的和对于决策者有用的看待全球政治的框架或范式。

”因此,冷战的结束是学界关于“文明冲突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时代背景。

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拆除和1991年苏联的解体,持续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结束了,覆盖全球的东西方对抗终止了。

战后国际关系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后冷战时代”成为当时人们描述冷战后世界最常用的词汇。

“文明冲突论”即是亨廷顿对后冷战时代世界局势的分析与预测。

2.全球化浪潮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在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以后经济自由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市场不再受国家边界的限制,资本可以在国际上自由流通,跨国公司为寻求更廉价的劳动力和更低税率的市场将资本从一国转向另一国;再加上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巨大扩张,给人们造成时空急剧压缩的感觉,世界正变成“地球村”,这个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全球化。

关于全球化,研究者出于学科背景的不同对它的理解也不相同。

目前,学术界一种狭义的观点通常将全球化视为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金融全球化”开始,然后逐步向经济贸易、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扩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世界正在成为一个“地球村”;市场规模和范围不再局限于民族国家而扩大至整个世界;一些可观察到的社会趋势,如个人取向的行动正在蔓延、青年人生活方式的国际化、老龄人口的急遽增加等,正在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5、文明冲突范式。它的最大优越性就在 于它兼顾了简化和现实。首先,它给我们 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其次,它包 含了其他范式。再次,这种范式符合当前 国际关系的现实。
三、文明分类论
1、什么是文明。文明的观点是由18世纪法国 思想家相对于“野蛮状态”提出来的。文明 是包括“价值、规则、体制和在一个既定社 会中历代人赋予了头等重要性的思维模式” 所整合了的系统。或者说,它是“世界观、 习俗和文化(物质文化和高层文化)的特殊 连结。它形成了某种历史的总和。”(第25 页)
亨氏文明冲突论的提出就其深刻 的时代原因。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 于苏东剧变和冷战的结束,原来基于 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对抗 不复存在,随之而起是不同文明之间 的对立和冲突。过去,国际范围内的 矛盾被强烈而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所 遮隐,而现在这种矛盾就以文明冲突 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二、文明范式论
2、文明的分类。 、文明的分类。 ()汤因比 汤因比( ()汤因比(1855-1979)将古往今来的文明形态划分为 个:西方基督 )将古往今来的文明形态划分为26个 教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朗文明、阿拉伯文明(二者合称为伊斯兰文明)、 教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朗文明、阿拉伯文明(二者合称为伊斯兰文明)、 印度文明、远东文明、(可分为中国文明、朝鲜文明、日本文明)、 、(可分为中国文明 )、古希 印度文明、远东文明、(可分为中国文明、朝鲜文明、日本文明)、古希 腊文明、古代叙利亚文明、古代印度文明、西代中国文明·······。认为这些 腊文明、古代叙利亚文明、古代印度文明、西代中国文明 。 文明中的多数得到了发展,但少数文明停滞了,如波利尼西亚文明、 文明中的多数得到了发展,但少数文明停滞了,如波利尼西亚文明、爱斯 基摩文明、游牧文明、斯巴达文明和奥斯曼文明。 基摩文明、游牧文明、斯巴达文明和奥斯曼文明。 (2)斯宾格勒(1880-1936)将世界上的文化划分为 种:古典文化(希 )斯宾格勒( )将世界上的文化划分为8种 古典文化( 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 )、印度文化 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 墨西哥文化以及西方文化。 墨西哥文化以及西方文化。 (3)亨廷顿将现今世界划分八大文明,包括: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 )亨廷顿将现今世界划分八大文明,包括:中华文明、日本文明、 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东正教文明。 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东正教文明。 亨氏指出,其中日本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后代,它出现于公元100-400年之间。 年之间。 亨氏指出,其中日本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后代,它出现于公元 年之间 中华文明以儒教为中心,印度文明以印度教为中心; 中华文明以儒教为中心,印度文明以印度教为中心;伊斯兰文明以伊斯兰 教为中心;西方文明以基督教为中心; 教为中心;西方文明以基督教为中心;拉丁美洲文明可以看作是欧洲文明 的后代,是西方文明的次文明,因为它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路线。 的后代,是西方文明的次文明,因为它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路线。许多 学者不承认非洲是一个独特的文明, 学者不承认非洲是一个独特的文明,但考虑到现在的南非有可能成为撒哈 拉以南非洲连胜的核心国家,这个地区可能会粘合成为一个独特的文明。 拉以南非洲连胜的核心国家,这个地区可能会粘合成为一个独特的文明。

亨廷顿的三个公式

亨廷顿的三个公式

亨廷顿的三个公式
亨廷顿的三个公式是指亨廷顿于1968年提出的关于文明冲突的理论,这三个公式是:
1. 文明间的冲突是最主要的冲突形式:亨廷顿认为,随着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减弱,文明将成为国家和民族之间冲突的主要因素。

他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价值观和信仰差异会导致冲突的加剧。

2. 文明冲突将发生在文明的接触边界:亨廷顿认为,冲突主要发生在不同文明的接触边界,这些边界是文明之间相互影响和冲突的地带。

3. 文明冲突的主要动力是文明的认同和归属感:亨廷顿认为,文明冲突的主要动力是人们对自己文明的认同和归属感。

他认为,文明冲突的根源在于人们对自己文明的自豪感和对其他文明的排斥感。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其评析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其评析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其评析“文明冲突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着名政治学家亨廷顿从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并根据冷战以后国际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而提出的。

总的看来,冷战之后的国际形势是: 一是苏联解体,“两大阵营”的对立消失,西方政治社会的安全感较之以前有所增加; 二是海湾战争结束后,中东地区反美情绪高涨,由此也增加了美国的忧虑感。

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试图说明冷战结束后,文明间的对抗正是现在和未来世界格局的“最本质状态”,在对人类文明进行了重新界定和划分的基础上,绘制出一幅世界新地图; 同时,以文化为尺度,设计并构想未来的世界格局。

虽然这一理论为我们认识世界冲突的原因提供了一个较新的视角,但从本质上看,这一理论是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服务的理论,只不过采取文化“包装”的形式展现出来,他在声称要超越意识形态对立的同时,又陷入了“文化”的意识形态对立。

一、文明的冲突将主宰未来世界冷战结束后,东方阵营的消失使许多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欢欣鼓舞,因为,二战后两大阵营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较量后,意识形态之争终于有了结果。

对此,1989 年夏,福山就发表了《历史的终结》一文,后来出版了《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一书。

在他看来,由于自由主义民主解决了人类所有真正的重大问题,“构成历史的最基本的原则和制度可能不再进步了”[1]( P3),历史因此到达终点。

针对福山等人提出“历史终结”的盲目乐观思潮,亨廷顿则认为世界范围内的冲突依然存在,“到1993 年初为止,估计全世界共发生了 48 场种族战争”[1]( P17),因此,冷战虽然结束,但世界并没有出现人们所期待的和平,并且“新共产主义和新法西斯主义开始复活,宗教原教旨主义得到了加强…… 一个正在兴起的中国日益自我伸张”[1]( P12)。

而造成这些冲突和不和平因素中,文化的冲突是主要因素,是“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1]( P8)。

简析亨廷顿对冷战后世界文明冲突可能性的论断

简析亨廷顿对冷战后世界文明冲突可能性的论断

简析亨廷顿对冷战后世界文明冲突可能性的论断王萌1996年,受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用文化和文明考察人类历史的独特视角启发,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塞缪尔·亨廷顿(1927-2008年)出版《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认为冷战结束后,新世界的冲突根源再不是意识形态的或经济的,而是源于文化差异,而当中尤以伊斯兰与非伊斯兰之争最为激烈。

“冷战”已经结束,意识形态的冲突减弱,但是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各种文明间的冲突和碰撞却日益加剧,这样,意识形态的冲突让位于“文明的冲突”,一种新的“范式”出现了。

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的主旨是对冷战后的世界作出判断,他认为,在冷战后世界,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第一次成为多极和多文明的政治,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让位与文明之间的冲突,地区政治是种族政治,全球政治则是文明政治。

但是究竟如何认识亨廷顿所列举的冷战后世界的冲突行为?这些世界政治冲突是否是文明的冲突,以及亨廷顿预言的文明冲突在两个层面发生的可能性如何?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也是亨廷顿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根据亨廷顿的判断,1990年以前的大国冲突如果不是全部,也是大部分属于文明内部之间的冲突。

这一点是与历史不符合的。

人类社会早就存在文明之间的冲突,比如十字军东征,俄罗斯和日本之间的战争,甚至180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的四次霸权主义战争(拿破仑战争、一战、二战和冷战),其中的每一次都卷入了两种文明以上的国家,另外,大多数其他大国卷入的战争(包括殖民战争)也是发生在不同文明之间。

因此,亨廷顿声称,“在后冷战世界上,历史上全球政治第一次成了多极和多文明的政治”,显然与历史不符。

冷战的终结为两极对抗画上了句号。

冷战后的世界,既是一个相对平稳的间歇期,又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混乱期。

原来的由意识形态对抗为主导的国际冲突已经渐渐消退,各国都开始重新思考、选择和确定自己的国家利益。

原来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变成为“我”应该怎么办。

冷战后的世界由于缺少了维持稳定的两极结构,国际政治行为体日益增多,政治分离主义崛起,国际冲突发生的面和频率都有了较大的增加。

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主要观点的评析

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主要观点的评析

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主要观点的评析二、文明冲突论的主要观点1996年,亨廷顿出版了《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文明冲突论”。

该书籍被翻译成39种语言,在全世界激起的反响一浪高过一浪。

主要观点有:第一,未来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

人类在经历了君主冲突、民族国家冲突和意识形态冲突之后,将进入文明冲突的阶段。

亨廷顿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第二,导致文明冲突的理由有:文明的差异是根本性的;不同文明的相互影响加深,强化了人们的文明意识,加剧了文明之间的敌对情绪;全球经济和社会变革正在把人们从地域属性中分开,削弱了民族国家的地位;西方处于权力顶峰,刺激了其他地区文明意识的发展;文化特性和差异不易改变,也难以用妥协的方式解决。

第三,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

因此,在不同文明之间,跨越界限(Crossing Boundaries)非常重要,在不同的文明间,尊重和承认相互的界限同样非常重要。

第四,西方和非西方的对抗将成为冲突的焦点。

亨廷顿认为,西方与非西方冲突的根源在于军事、经济、社会制度的竞争和与基本价值观念及思想信仰有关的文化差异。

在可预见的未来,冲突焦点将集中在不屑加入西方的儒教和伊斯兰教国家与西方阵营间爆发的纷争。

三、对“文明冲突论”主要观点的评析自“文明冲突论”提出以来,人们对此褒贬不一,见仁见智。

一些西方舆论和西方政要认为,过去几年的事件证实了亨廷顿的判断,世界政治热点恰恰发生在文明的断层线上;“文明冲突论”将使人们对国际事务的理解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为理解21世纪全球政治现实提供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分析框架。

我国学术界对亨廷顿的观点的反应是敏感而及时的,且经历了并仍在经历着复杂的论争,以至于“文明冲突论”在中国学术界的争论,已大有从一个“敏感”的学术命题,转变为一个“敏感”的国际政治和意识形态问题之势。

11.文明冲突论

11.文明冲突论

他文明边缘化 冲突不仅存在于文明之间,也存在 于文明内部
新闻报道的选择性 新闻报道奉行“双重标准” 报道的负面性

《东方学》中的描述

有三个因素导致人们将阿拉伯和伊斯兰,哪怕是最简 单的问题高度政治化,把一潭清水搅得浑浊不堪:第 一,西方流行的反阿拉伯和反伊斯兰偏见,这直接反 映在东方学研究的历史之中;第二,阿拉伯和犹太复 国主义之间的斗争及其对美国犹太人和西方人文主义 文化以及公众的影响;第三,由于不存在任何文化特 定立场,人们既可以以认同的姿态、又可以无动于衷 地谈论阿拉伯或伊斯兰。更有甚者,几乎不言自明的 是,由于中东现在与大国政治、石油经济以及热爱自 由的、民主的以色列和邪恶、专制、恐怖主义的阿拉 伯之间简单的二元对立等问题复杂的搅在一起。使人 们很难看清真正的伊斯兰。
亨氏理论的内容

推论未来趋势
西方大国主导的时代在终结
新兴大国反西方且偏爱自己的文化
规范 以内部文化价值做为个人和政治认 同日渐重要
四. 对“文明冲突论”的批判



1.文明之间的冲突不是,也不可能成为国际政治的基 本矛盾。 2.当代不同文明之间固然有差异,但文明是发展变化 的,总趋势是全球一体化。 3.亨廷顿理论反映了当代西方一种迷惘和绝望的情绪。 4.世界正走向西方式民主,西方应有信心。 5.说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将会联合对抗西方文明, 是缺乏依据的。 6.亨廷顿论文中有种种概念不清之处,对当代世界 “七个文明”的划分不准确。 7.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没有什么新鲜思想。 8.文明冲突论对于国家政治的视角过于单一。
二.“文明冲突论”的背景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政治进入了新时期。 冷战结束后,许多地区的民族矛盾加剧,民族主 义上升,民族间的文化冲突日益增多。 海湾战争、波黑冲突,国际人权问题等事件。 西方国家同非西方国家之间在经济、军事实力上 的差距缩小,而且前者的人口增长速度大大低于 后者。 四种国际政治范式难以解释当前的各种冲突。

(完整)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其意义

(完整)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其意义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其意义美国出版的国际政治和事务的权威刊物《外交》,在其1993年夏季号上,发表了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教授萨缪尔、亨延顿的“诸文明的冲突吗?”一文.亨廷顿教授是研究国际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专家,“诸文明的冲突吗?”一文则是作者站在国际政治及全球文化战略发展的角度,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及其主要矛盾冲突所作的新的概述,该文及其所主张的“文明冲突”论一发表,就在欧美国家、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大陆及港、台学都中引起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

“文明的冲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一词,已见于近年来西方及世界的主要报刊杂志的政治理论和评论中。

因此可以说“文明冲突论”,是20和21世纪末仍直现在影响最大的国家政治理论之一.一、文明冲突论的主要内容在亨廷顿看来,一种文明就是一个文化实体,每一种文明都有区别于其他文明的文化特征,无论这种文明就人口和国土规模看是大的(中国),还是小的(讲英语的加勒比人)。

西方人倾向于把民族国家看作是全球政治的主导因素,但实质上,只有几个世纪的历史情形能与引此符合,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民族国家的历史,因此,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更大,为弄清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格局,更值得去探索文明之间的冲突的原因。

亨廷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观点的主要论据: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是现代世界冲突演化过程中的最新阶段,亨廷顿认为:一般说来从标志着现代国家体系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以来为,世界范围的冲突经历了几种重大形式。

在《和约》之后的150年间,首先是王子之间、皇帝之间、君主专制与君主立宪制之间的冲突。

这种冲突所争斗的最重要的资源是土地,还有企图扩大自已的官僚机构、军队、重商主义意义上的经济实力等等.这场冲突的结果是在冲突中逐渐产生了民族国家.其后,是法国大革命后开始的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冲突。

这种19世纪的冲突模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结束。

文明冲突论

文明冲突论

《文明冲突论》“如果一个学者没有什么新东西要说的话,他就应该保持沉默。

”——塞缪尔·亨廷顿一、倍受争议的亨廷顿塞缪尔·亨廷顿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人物。

和他接触过的人总爱用“腼腆”、“学究气”、“不善言辞”这类语言形容他,而读过他书的人却会发现另一个亨廷顿,他思想犀利、咄咄逼人、似乎总想挑起争论。

塞缪尔·亨廷顿1927年出生于纽约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旅馆业杂志的出版商,母亲是一位短篇小说作家。

他的外祖父是当时美国颇有名气的“掏粪刊物”(专门揭发政界、商界丑闻内幕的杂志)《麦克卢尔》的合作编辑。

亨廷顿很早便显示出了自己在社会科学方面的才华,他16岁考入耶鲁大学,两年半之后因为“成绩特优”而提前毕业。

随后他在美国陆军服了一段时间兵役,接着又从芝加哥大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

在1950年,年仅23岁的亨廷顿又获得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毕业之后便留校任教。

1957年,刚到而立之年的亨廷顿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士兵与国家》。

在这本书的第一篇书评当中,批评家就指责这本书有军事主义色彩,让人联想起墨索里尼“信仰、服从、战斗!”的口号。

在60年代,哈佛大学一些激进的学生在得知亨廷顿曾经在约翰逊政府内任职的消息后,占领并焚烧了他办公的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有人甚至在他的寓所门口涂上了这样的标语:“战争罪犯居住于此。

”尽管在亨廷顿的同学之中有基辛格、布热津斯基这样的政界名流,他的学生之中也不乏福山、扎卡里亚这样的当代精英,但是他本人却不愿在媒体上抛头露面。

人们很难在电视访谈节目中看到亨廷顿的身影,他不是那种“媒体学者”,他的学术声誉是靠着17本著作和一系列论文建立起来的。

他毫无疑问是学术界的圈内人,他曾经出任美国政治科学学会主席,又是著名的《外交政策》杂志的创办人之一。

但是他在写作的时候却宁可把自己当成一个圈外人,故意以一种刺激那些最终会评判自己著作的专家们的方式讨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分析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核心观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核心观点有以下几点。

其一,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在地缘上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国际政治的核心部分将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及非西方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

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是同文明内部的力量配置和文明冲突的性质分不开的。

同一文明类型中是否有核心国家或主导国家非常重要;在不同文明之间,核心国家间的关系将影响冷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形成和未来走向。

其二,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

因此,在不同文明之间,跨越界限(CrossingBoundaries)非常重要,在不同的文明间,尊重和承认相互的界限同样非常重要。

其三,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并呈现出多种复杂趋势: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多极的和多文明的全球政治;不同文明间的相对力量及其领导或核心国家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文明间力量的对比会受到重大影响;一般来说,具有不同文化的国家间最可能的是相互疏远和冷淡,也可能是高度敌对的关系,而文明之间更可能是竞争性共处(CompetitiveCoexistence),即冷战和冷和平;种族冲突会普遍存在,在文化和文明将人们分开的同时,文化的相似之处将人们带到了一起,并促进了相互间的信任和合作,这有助于削弱或消除隔阂。

其四,文化,西方文化,是独特的而非普遍适用的;文化之间或文明之间的冲突,主要是目前世界七种文明的冲突,而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共同对西方文明进行威胁或提出挑战,等等。

在亨氏的言论中,尽管没有太多地直接谈论未来中国在文明冲突中将会如何,但涉及中国的论述应该说不算少,因为儒家文明是其文明冲突论中的最为重要的文明类型之一。

尤其是,亨氏以下观点更是许多国人而不仅仅是国际问题专家感到惊异和不能接受:文明间的关系是竞争性共处,即冷战和冷和平;文明的冲突具有或可能具有两种暴力形式,最可能的一种是来自不同文明的地区集团之间的战争,最危险的是不同文明中的主要国家之间发生的核心国家战争(CoreStateWars);未来不稳定的主要根源和战争的可能性来自伊斯兰的复兴和东亚社会尤其是中国的兴起;西方和这些挑战性文明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极其困难的,其中美中关系可能是最危险的关系,等等。

亨氏的这些观点,可以说为我国政界高层和学界人士广为熟知,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主要论点:文明冲突将是未来冲突的主导模式1. 理由(1)历史事实(2)世界变小,文化的接触会产生摩擦(3)因为现代化及社会变迁,宗教填补了人从传统中跳脱后的真空(4)认为全球化不应该等于西化(5)文化的差异是不易改变的(6)经济的地区主义增长(例如:欧盟/欧协,EU)2. 现代文明与候选文明现代文明(1)印度教文明(2)伊斯兰教文明(3)日本文明(4)东正教文明(5)中华(儒家)文明(6)西方文明候选文明(1)非洲文明(2)拉丁美洲文明3. 推论未来趋势(1)西方大国主导时代在终结(2)新兴大国反西方且偏爱自己的文化规范(3)以内部文化价值做为个人和政治认同日渐重要反对观点1. 问题(1)未解释为何会有对“文明”的忠诚(2)讨论到大国时,文化成为不重要的因素(反而是政经军势力)(3)文明的核心国和文明并非对等(4)文明不会做决定,也无法受到控制(文明不具备国家的功能)(5)今世界上的主要冲突是内部冲突,而非国家间冲突,所以理由(1)不见得是事实(6)理由(5)本身只是一种现象观察,不可说是一种论点(7)其他理由是由于现代化和全球主义造成的2. 反例(1)波斯湾战争是伊斯兰文明内部冲突(2)两伊战争(3)美国援助波斯尼亚之穆斯林,西方各国支持也不同一、冷战后变化中的美国安全环境(一)变化中的美国国际安全环境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亨廷顿对世界格局的判断提出了“单一多极体系”。

其中,既存在着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又有六到八个主要地区大国以及次地区大国和其他国家。

世界格局出现了一超、地区大国、次地区大国三层权力结构。

全球权力结构呈现出金字塔型。

美国作为一超位于顶端,它对几乎所有大的全球问题都拥有否决权。

第二个层面即地区大国层面,它包括欧洲的德一法联盟、俄、中、印度、日本、巴西等国。

它们在地区事务中占据主导,但其利益与能力的扩展不能与美国一超相比。

第三层面,即所谓的次地区大国层面,它们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其利益经常和比在这个金字塔型的三层权力结构中,存在着导致超级大国与主要地区大国间爆发冲突的天然基础。

作为一超,美国觉得自己有全球利益和责任,因而试图左右世界每个地方的事情。

地区大国则抵制这种做法,因为它们觉得自己应该在其所在地区发挥主导作用。

这显然会带来紧张。

第三层面国家与试图操纵地区局势的第二层面的地区大国间也存在着紧张。

一超与次地区大国在反对主要地区大国上存在着天然的合作基础。

同时,亨廷顿认为,冷战后文化因素走入国际政治,权力走到哪里,文化跟到哪里。

文化一权力因素是亨廷顿解读冷战后国际政治的一把钥匙。

同时,在塑造认同上,宗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亨廷顿认为,在未来的年代里,权力与文化的相互影响对各国之间的联盟和对抗模式的定型起着决定作用。

从文化上看,合作更多的是那些文化背景相同的国家,而那些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国家则对抗的可能性更大。

权力的动力激励竞争;文化的共性便利合作。

(二)变化中的美国国内安全环境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拥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实力,在经济、技术、军事、文化、外交、意识形态等领域独占鳌头。

但美国的影响力却在下降。

没有地区强国的支持,美国难以为所欲为。

在影响力上,各种各样的国家,无论大小强弱,似乎都在抵抗美国政策制定者发号施令。

冷战后,美国国内又出现了文化认同问题,美国社会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移民的范围和来源的变化;二是多文化影响的加强。

如果多元文化成为事实,美国认同和统一将依靠政治意识形态的不断一致。

而在缺乏人种、民族和文化共性的情况下,美国意识形态的粘合力是弱的。

苏联的例子证明,作为统一的基础,意识形态的这种基础要比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基础脆弱得多。

如果美国国内多文化主义盛行,自由民主共识瓦解,美国将和苏联一道灰飞烟灭。

二、冷战后美国寻求国家利益(一)美国寻找敌人冷战后,美国失去了苏联这个对抗了近半个世纪的敌人,美国茫无所措。

美国国内又出现了国民认同问题。

而一个共同敌人的存在,通常能促进人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二战与冷战曾对美国经济、科技、社会的进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亨廷顿认为,为了确定自我和找到动力,美国需要敌人。

由于美国国内存在着多样性和多文化的推动力量,存在着民族、种族的分裂,美国比大多数国家更需要一个对立面来维持推动团结。

“9?11”之前,亨廷顿认为,萨达姆?侯赛因作为一个对手是不够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太分散也太遥远,中国问题太多且在今后可能造成的威胁还为时尚早。

“9?11”事件发生后,亨廷顿认为“美国现在的实际敌人和潜在敌人是宗教驱动的伊斯兰好斗分子和完全非意识形态的中国民族主义”。

(二)冷战后美国寻求国家利益在确定敌人的摇摆过程中。

亨廷顿认为,美国一度将商业利益和种族利益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取代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亨廷顿批评克林顿政府时期重视商业外交,运用所有的外交政策手段来实现商业目标。

另一方面,亨廷顿批评美国在提升种族利益。

移民社群对美国的行动和政策施加影响,利用其资源和影响来为原籍国服务,“美国外交政策已成为国内各选区群体提出的一系列目标的拼凑装订而已”。

美国的外交政策,作为在世界上列国竞争中促进美国整体利益的自觉行动,正在缓慢然而稳步地消失着。

而只有美国开始将新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并将商业利益与种族利益置于其次,才能取代偏袒主义。

(三)美国确定国家利益廷顿认为,美国政府呼吁的扩大民主并未引起民众的共鸣。

美国新保守主义者增加防务开支的主张同样不现实。

他认为世界上的问题很多,然而在某种程度上,一种共识已经存在,即就美国的国家利益而言,美国没有理由卷入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大多数问题。

他认为美国的国家利益在于国家克制——这似乎是现阶段美国人民所惟一支持的国家利益。

亨廷顿言及美国外交决策人士不应该再致力于炮制各种不现实的辉煌的外交计划,而应该致力于降低美国对世界事务的参与,以便确保未来国家利益不受侵害。

现实的美国决策越是自我克制,将越有助于时机成熟时美国采取积极做法重新获得国民认同,追求人民用生命来捍卫的美国国家利益。

三、美国国家利益的运行(一)冷战后美国国家利益的运行亨廷顿考察了冷战后美国国家利益的运行,认为冷战后美国的所作所为好像置身于一个单极世界。

美国自诩为是“仁慈的霸主”,颂扬美国的独到之处、道德与实力,极力鼓吹美国原则、实践与制度的普遍适用性。

美国对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这种信念的驱使。

亨廷顿提及,冷战后美国或多或少干了以下事情:在人权问题上向他国施压,推广美国的价值观;阻止他国发展可与美国传统军事优势相抗衡的军力;根据他国是否达到美国制定的关于人权、恐怖主义、核扩散等标准来给国家划分等级;迫使他国采取有利于美国经济利益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推动北约东扩;对伊拉克实行军事行动,对其政府进行严厉经济制裁;点明一些国家为“无赖国家”,对其进行制裁等。

美国追求的是一种“全球的单边主义”政策,大力发展自身的利益,却很少考虑别国的利益。

亨廷顿著文认为,美国正变成一个无赖的超级大国。

同时,美国也因与世界的步调不和而成为一个孤独的超级大国。

在处理世界问题时,美国使用经济制裁和军事干预两种主要高压手段。

然而,只有其他国家也支持制裁时,制裁才会有效。

而军事行动又需要满足诸多条件。

美国只不过是外强中干的所谓的仁慈的霸主而已。

(二)美国国家利益运行中的国际关系亨廷顿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冷战后美国和次地区大国基本上更加合作。

美国通过加强与日本的军事联系和支持日本适度军事扩张来警告中国;通过美英特殊关系来平衡即将出现的联合的欧洲力量;美国与乌克兰发展密切关系来抵制俄罗斯力量的扩张;美国密切与沙特阿拉伯的合作反抗伊朗在海湾的力量等。

亨廷顿认为,未来15年国际格局无疑是朝着大国力量进一步平衡、美国优势下降的方向发展。

美国的相对实力将逐渐削弱。

美国不再有掌管整个世界的意愿,整个世界也越来越不能容忍美国的这种图谋。

(三)美国国家利益运行的对策亨廷顿警告美国冷战后的世界不再是一个单极世界,美国应该放弃自己是世界“仁慈的霸主”的想法。

亨廷顿为美国开了一剂药方,认为发展健康的美欧关系是治愈美国孤独症的一剂良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