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菲-基于价值引领的心理健康课程辅导模式
项目式学习:让学习自然发生
项目式学习不能让学生产生与学习对立的感觉。
项目式学习的互动必须是富有意义,又富有知识性,通过与知识性的互动给予积极的鼓励,让学生感到安全。
现在很多学生学习没有安全感。
我在国外读硕士的时候有个教授的课让我觉得很不安全。
他教授的课程是微观经济学,我是文科出身,微观经济学对我很难,但我学得很用功。
教授先点你的名,再问问题,你回答不上来就很窘迫。
学生没有安全感,师生的互动对他来说是一种惧怕的心理,他会参加吗?一看到老师来把头缩起来,生怕被看到。
因此,知识性的互动要给学
要能够积极面对困难,不害怕尝试和犯错。
有的老师在项目式学习中设计了表演环节,学生可能搞砸,老师也可能搞晕,有很大的风险。
但要敢让学生挑战,学生觉得哪怕失败了也没什么可怕的。
起码你
,老师不怕失败,你也不要怕失败,失败是很正常的,互动就要给学生这样的安全感。
而且学习不只是发生在课堂上,也发生在家庭和广泛关注的社会族群里。
课堂要营造空间,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沟通和交。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OBE理念概述 (6)2.1 OBE理念的定义与核心思想 (7)2.2 OBE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9)2.3 OBE理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 (10)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分析 (11)3.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调查 (12)3.2 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3)3.3 课程实施中的困境 (15)四、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16)4.1 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 (17)4.2 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19)4.3 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20)4.4 教学模式的应用案例分析 (21)五、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评估 (22)5.1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24)5.2 评估方法的选择 (25)5.3 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26)5.4 教学模式的持续改进策略 (27)六、结论与展望 (29)6.1 研究结论总结 (30)6.2 研究不足与局限 (31)6.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2)一、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分析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以期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OBE(ObjectiveBased Education)理念进行简要介绍,明确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OBE理念,提出一种适合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框架,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所提出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教学目标心得体会
教学目标心得体会教学目标心得体会1在课程所介绍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流程的五个环节中,您最在课程所介绍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流程的五个环节中,您最难理解的是哪个环节,简单谈谈原因?一堂好课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教学设计,就本质而言,它是一个在分析“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习者的特点、学习内容、教学条件及教学系统组成特点诸因素的基础上,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统筹全局,精心构建和选择具体方案的过程。
我学习了李亦菲博士的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概述》的专题讲座懂得了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在有关教育原则的指导下,对教学诸要素进行的系统谋划。
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五个环节:一、从学科能力的角度解读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设计的起始环节。
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为了取得有效的信息传递效果,传播者必须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态度,包括学习者的学科预备知识和技能,已有的经验,年龄特点,个性特征等。
故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准备状态,是我们教师必须要重视的。
同时,分析小学科学的有关“课标”要求和现行教学资源条件;从研究新课程总目的出发,明确阶段单元目标,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地位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主题。
在此基础上,来制定教学目标。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防止教学目标的偏低或超纲,力求恰到好处。
虽然不同学科的内容不同,但仍然可以根据这一结构,将学科能力分为表达学科知识的能力、探究学科现象的能力、运用学科技能的能力、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四个方面。
设计者要从新课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出发,制定教学目标。
从我们教学的实践看,定位比较正确,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广义知识观的教学内容分析材料是最基本的教学材料。
在对教学材料进行处理前,我们教师对“课标”的研读,有助于准确把握课本的教学内容,并与教学要达到的意图或教学目标挂上钩,与学习的对象相一致,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对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明确学习者的学习任务有哪些,它们分别属于认知技能领域、过程与方法领域,还是情感领域。
北京师范大学李亦菲:创客运动背景下的教育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李亦菲:创客运动背景下的教育创新近日,“2016青少年创客教育论坛”在北京举行。
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中国教育学会青少年创新思维教育研究中心理事长李亦菲教授作了题为“创客运动背景下的教育创新”的主题报告。
报告分别从对创客运动的认识、创客运动对教育的影响、创客教育概要等方面介绍了创客背景下的教育创新,下文内容节选自该报告。
对创客运动的认识一、创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创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确实有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持续的也比较久,创客运动并不是最近才发展起来的,实际上它已经有一个比较长的铺垫。
但是快速发展确实是最近开始的,甚至说是最近三五年的时间发展起来的,而且它有一个戏剧化有趣的发展。
1.创客运动之父Seymour Papert 创客运动在美国人看来它的发起人或者说是创客运动之父是Seymour Papert。
1968年的时候Seymour Papert做了一件事情——设计了LOGO语言。
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大家把他称为创客运动的发起人或者说是创客运动之父。
LOGO语言就是使得乐高玩具可以运行起来,特别是玩乐高机器人就用到这个LOGO语言。
LOGO语言是世界上第一个面向中小学生的编程语言,在这里它体现了一个理念——技术的普及。
后面我们会讲到创客的本质就是技术的普及。
同时,Seymour Papert还自己亲自带着学生去实践一些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来实现一些智能控制的东西。
他提了一个概念叫“在制作中学习”。
他也可以算是人工智能之父,但是他仍然关注教育,这和他是Jean Piaget(Jean Piaget是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特别关注教育。
)的学生有关,他传承了Jean Piaget的一些理念,而且真正去做了一些事情,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教育方式。
2.技术普及与创客运动到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开始普及,这是信息化开始的一个浪潮;到20世纪90年代,手机的普及是互联网运动兴起的一个开始;到21世纪以来,数字制造开始普及,各种各样的数字制造开始发展起来,这个时候创客运动才真正的兴起。
焦点解决与意向对话法在高三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辅导中的应用
焦点解决与意向对话法在高三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辅导中的应用张慧;李亦菲
【期刊名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本研究连续三年对某重点高中的高三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探索出一个系列性提升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对300余名学生三次模拟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进行数据分析,显示在高三的关键时间,及时进行以情绪疏导和自信心树立为重点的整体心理干预,对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具有显著效果.
【总页数】4页(P24-27)
【作者】张慧;李亦菲
【作者单位】北京润和心声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6;北京润和心声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
【相关文献】
1.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造型审美意向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刘昱
2.微观分析法在焦点解决短期咨询会谈特征评估中的应用初探 [J], 黄玉琛;骆宏
3.矛盾意向训练法结合睡眠限制疗法在肝硬化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J], 骆凤娇;宋慧红;曾莉
4.误区焦点解决法在提高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 [J], 谢碧娥;何晓华;柯熹;高凤平;聂铃;杨玉辉;高晓艳
5.意向对话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中的应用\r——以解决厌学焦虑为例[J], 龚诗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摘要: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成为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已有对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内容设计的探讨,但是,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基于此,本文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强化大学生自我调节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综合心理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特别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群体由于受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在面对复杂的外界环境时,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新媒体”一词源于美国,主要是指“以数字技术、通信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传播技术为基础,为用户提供资讯、内容和服务的新兴媒体”。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技术具有传播的双向性、互动性、即时性等特点。
现阶段,大学生接触新媒体方式主要是网络终端,大学生在使用网络信息共享资源时存在一定偏差。
一方面,网络提供大学生更加宽广的视野,提供了一个可以释放心理压力的空间;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模式。
面对当前新媒体环境的严峻挑战,必须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在各个方面努力促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2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2.1 线上教学的优势1)利用已经开发的优质网络平台资源,学生自主进行线上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高校开发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优质课程,这些课程的主讲教师都是各大高校的名师,课程内容翔实,教师讲解深入浅出,深受学生的欢迎。
实践证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地利用线上优质课程,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程资源,以了解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
2)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线上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线上学习期间缺乏有效的监督,存在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发布学习任务、布置作业、组织交流讨论等环节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搜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并进行解答。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创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应对学生复杂多样的心理需求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许多学校已经开设,但教学效果却参差不齐。
一方面,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和实践。
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
另一方面,教学资源的匮乏也限制了课程的开展。
一些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具和教学场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能够增强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次,有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问题,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后,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问题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三、创新教学方法的具体策略1、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来学习的一种方法。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拓展训练,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自信心和挫折承受能力。
还可以开展心理游戏,如“信任背摔”“盲人方阵”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信任、沟通和互助的重要性。
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应对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生活中的场景,如考试失利、人际冲突等,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和讨论。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探索自我系列课程——寻找优势品格发现更好的自己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优势品格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优势品格,并学会发掘和欣赏自己的优势。
二、教学内容1. 优势品格的定义与意义2. 自我探索与优势品格的关系3. 发掘自身优势品格的方法4. 欣赏与运用优势品格5. 面对不足的态度与成长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优势品格的概念、意义及发掘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优势品格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优势品格,互相启发。
4. 自我反思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优势品格。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包括优势品格的定义、意义、发掘方法等。
2. 准备案例材料,用于分析与讨论。
3. 准备纸和笔,供学生记录和绘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自我介绍小游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2. 讲解优势品格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白优势品格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 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运用优势品格,以及优势品格如何帮助人们克服困难。
4.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发掘自己的优势品格。
学生可以绘制一幅“优势品格树”,列出自己的优势品格,并加以描述。
5.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优势品格,互相鼓励和欣赏。
7. 总结本次课程,强调优势品格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和培养自己的优势品格。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开展“优势品格展示会”,让学生有机会在班级或学校范围内展示自己的优势品格,并互相学习和鼓励。
2.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运用优势品格,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于优势品格的认识和运用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自己的优势品格以及对他人的反馈和鼓励。
八、教学反馈与改进1.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困惑。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探索自我系列课程——寻找优势品格发现更好的自己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优势品格的概念,认识到优势品格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品格,培养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发挥优势品格,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优势品格的定义与重要性2. 发现自己的优势品格3. 发挥优势品格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优势品格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发现和发挥优势品格的方法。
2.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优势品格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的优势品格,引导学生认识和挖掘自己的优势品格。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优势品格的定义、重要性、发现和发挥优势品格的方法等。
2.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成功人士的优势品格案例。
3. 小组讨论模板:为学生提供讨论框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优势品格的概念,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优势品格的重要性:通过PPT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优势品格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3. 发现自己的优势品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优势品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优势品格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案例分析:分析成功人士的优势品格,引导学生认识和挖掘自己的优势品格。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发现和发挥优势品格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优势品格的认识和理解。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自己的优势品格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延伸1. 开展优势品格主题活动:如举办优势品格演讲比赛、优势品格展览等,让学生进一步展示和提升自己的优势品格。
2.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自己的优势品格,让家人了解并支持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优势品格发展。
3. 跟踪反馈: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生活中发挥优势品格的情况,提供进一步指导和鼓励。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探索自我系列课程——寻找优势品格发现更好的自己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优势品格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品格,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
3.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己的不足,学会自我调适和成长。
二、教学内容1. 优势品格的定义与重要性2. 发现自己的优势品格3. 面对不足的态度与自我调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优势品格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发现自己的优势品格的方法。
2.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优势品格和成长经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优势品格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关于优势品格的PPT,包括图片、案例等。
2. 纸张、笔:用于学生记录和绘制自己的优势品格。
3. 小组讨论指南:为学生提供讨论话题和思考方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优势品格?为什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品格?2. 讲解优势品格(10分钟)讲解优势品格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发现自己的优势品格的方法。
3. 发现自己的优势品格(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列出自己的优势品格,并在纸张上绘制出来。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优势品格和成长经历,互相启发和鼓励。
5. 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优势品格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品格应对挑战。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的优势品格和成长经历的文章,互相分享,提高对优势品格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优势品格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品格,并学会面对不足的态度与自我调适。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心理学专家或成功人士分享他们的优势品格故事,让学生从真实案例中感受优势品格的力量。
2. 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不同场景下运用优势品格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探索自我系列课程——寻找优势品格发现更好的自己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优势品格的概念,认识到优势品格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品格,培养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发挥优势品格,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优势品格的定义与意义2. 发现自己的优势品格3. 发挥优势品格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座法:讲解优势品格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 分享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优势品格和经验。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发现和发挥优势品格。
4. 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认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优势品格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优势品格的定义、意义及发现和发挥优势品格的方法。
3. 分享: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优势品格和成长经历。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品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5.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游戏或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品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2.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优势品格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讲座PPT,内容包括优势品格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发现和发挥优势品格的方法。
2. 准备分享嘉宾,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优势品格和成长经历。
3. 设计实践活动,如小游戏或练习,以帮助学生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品格。
4. 准备学生作业,如相关问题列表,用以巩固学生对优势品格的理解。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简短的视频或故事引入优势品格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座与分享:讲解优势品格的理论基础,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优势品格和如何在生活中发挥它们。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识别自己的优势品格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中应用它们。
4.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设计的小组活动,如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以实践和展示他们的优势品格。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学设计-第二课 我是谁|辽大版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学设计-第二课我是谁|辽大版一、课程背景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十分关键,而身份认同感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在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设计中,以下简单分享一下第二课《我是谁》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将能够:1.理解身份、身份认同感、自我认识的含义和重要性;2.掌握了解自己的方法,了解在自我认识中,内在和外在特点的作用;3.通过思考、交流、合作等途径,进一步了解自己,建立积极的身份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身份、身份认同感、自我认识的含义与重要性;•了解自己的方法;•理解内在和外在特点的作用。
2.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结合美育教育的方式;•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育法。
四、结构设计1. 导入(5 minutes)老师利用音乐、视频等准备好的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喜欢哪些人?喜欢他们做了什么事情?学生自由回答,学生和老师共同总结和归纳出特点,现场电子白板自动罗列。
2. 行为(25 minutes)1)第一阶段:认识身份、身份认同感、自我认识的含义和重要性(10 minutes)教师通过情景模拟法,设计出一个场景,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学生在自己生活中的角色扮演中感受和体验身份、身份认同感、自我认识的含义和重要性。
并且归纳整理出身份、身份认同感、自我认识的含义和重要性等基本概念。
2)第二阶段:了解自己的方法(5 minutes)结合美育教育的方式,通过美术作品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找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学生需要通过自我画像作品,方便掌握自我认知的技巧,以及如何确定自我认知的具体内容。
3)第三阶段:理解内在和外在特点的作用(10 minutes)在交流学习环节中,通过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育法等方法,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成长经验,并以此出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的特点、优点和缺点,进一步认识自己。
李亦菲北京师范大学
2.心灵的结构与功能
• 心灵的结构 --先天机能: • 心灵的功能 --认知: 感知、记忆、判断、 推理、抉择
生理机能、心理机能
--后天经验: 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经验 --行为习惯: 待人、接物、处事的方式
--情感:
感悟、同理心、调节、
--意志:
动机、行为
认知
情感
意志
3.心灵与生命、生存、生活的关系
--正己
--待人 --接物
--生殖与性
• 心理机能 --认知能力
• 情感态度
--自我情感 --社会情感 --精神情感
--处事
--基本情绪
--本能行为
2.三生教育与心灵成长的关系
• 生命教育与心灵成长
• 生存教育与心灵成长
• 生活教育与心灵成长
生命教育与心灵成长
生理机能 心理机能 行为习惯 知识经验 情感态度
--依赖于知识与思想。
2.“生命”的内涵
• 生命的本质是能量,表现为对人和事物的 影响力。 • 包括生理能力、心理能量两个方面。
3.“生存”的内涵
• 生存是生命存在与发展的状态,主要包括增长 、停滞、消退三种状态。停滞是一种平衡状态。 • 生存的对立面是“死亡”或“灭亡”。 • 每个正常发育和成长的生物体都会经历出生、增 长、停滞、消退、死亡的五个阶段。
生存
生活
看重物质享受, 不图虚名 看重名利和权势, 有强烈的虚荣心 看重精神生活的 丰富和精彩
关注寿命的长 为养生保健而 短,认为活着 操劳 是第一位的
重视他人与社 为融入社会而 会的认可 打拼
重视精神世界 为追求理想而 的和谐统一 奋斗
(四)三生教育与心灵成长
• 心灵成长的含义
李亦菲对三生教育的目标解读
对他人 对自己 对家务 对学业 对职业 对伴侣 对子女 对过去
信任 自主 主动 勤奋 同一性 亲密 繁殖 自我整合
不信任 羞怯 内疚 自卑 角色混乱 孤立 停滞 失望
PPT文档演模板
李亦菲对三生教育的目标解读
社会生命的发展规律
了解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 接纳自我,宽容他人(融入社会) 保全自我,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照顾自我,关爱他人(改良社会) 奉献自我,成就他人(建设社会)
PPT文档演模板
李亦菲对三生教育的目标解生命和社会生命的
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
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
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社会、
解读
知识目标
--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
能力目标
--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 价值目标
--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 --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生存观
PPT文档演模板
李亦菲对三生教育的目标解读
3.生活教育的目标
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 幸福生活; 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 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 活追求;
PPT文档演模板
李亦菲对三生教育的目标解读
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 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等组成的 复合体; 教育学生学会正确比较和选择生活,理解生活的 真谛,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 生活的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李亦菲对三生教育的目标解读
“医—校”协同视域下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医—校”协同视域下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蔡莹霏;胡琼;雍攀
【期刊名称】《科技风》
【年(卷),期】2024()4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医—校”协同合作的理念已经在高校领域初步进行实践尝试。
本文通过调查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医院和医疗工作者的专业帮助与合作内容的实际需求,探索建立以“医校合作”为主体、家庭和社会组织为支持系统参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与方法,建立专业的、长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模式。
为新时代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事业凝聚更大更强的支持力量,同时医院提供的专业技能也促进其提升与发展。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蔡莹霏;胡琼;雍攀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德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医校共育”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探讨
2.医教协同视域下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融合新模式探究
3.家校协同视域
下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4.医教协同视域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实践探索5.家校协同视域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案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案例学校自建校来,秉承“润泽生命拥抱希望”的办学宗旨,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逐步确立了“六个一、三渗透、两携手”的规划。
一、以“六个一”为切入点,架起暖心彩虹“六个一”指的是一课、一月、一中心、一筛查、一档案、一课题。
(一)一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课程表,每个班每两周一节课,并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内容。
经过不断努力,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已形成体系。
(二)一月——心理健康教育月我校校领导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月相关活动的开展,这一部分内容将在后续作为重点内容介绍。
(三)一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我校建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按照省级标准化学校规格配置了4个功能室,分别是团体活动室、心语花园、音乐放松室、情绪宣泄室;并制定了相应的专业制度,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购进了音乐放松椅、智能呐喊仪、自信天使系统、心理沙盘等专业心理设备,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硬件支持。
(四)一筛查——进行心理危机筛查我校采用“中小学心理危机学生的三步筛查法”对小学四年级以上至初中阶段的学生实施测量。
通过筛查,确定学生心理危机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流程。
(五)一档案——建立和完善心理档案中心以学生个人概况、家庭状况、成长经历、自我评价及问卷调查为主要内容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初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保证全体学生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监护。
(六)一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我校申报的市级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已获立项,并进入中期研究阶段。
本课题以预防体系建设为主,建立一整套从预防、评估到干预、跟踪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二、以“三渗透”为助推点,架起润心彩虹心理健康教育要融合到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各个学科、各项活动、校园环境进行渗透,使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
六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
《六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
六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学校、家庭、社区、政府、媒体和互联网六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
这种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健康意识,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有效应对压力和问题。
这种教育方式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心理知识的传授、情绪管理技能的培养、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等。
在六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是重要的教育场所。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
社区、政府、媒体和互联网也都有各自的责任,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支持和网络资源共享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
六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积极、自信的个性,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享受幸福的生活。
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开展六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希望在未来
的日子里,六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一课 我上学啦 全国通用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一课我上学啦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基本规则,适应学校环境。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学校生活的基本规则2. 学习习惯的培养3. 人际沟通技巧4. 自信心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校生活的基本规则、学习习惯的培养、人际沟通技巧、自信心培养。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际沟通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校生活的基本规则、学习习惯的培养、人际沟通技巧、自信心培养等方面的知识。
2. 情景模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表达、合作。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学校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生活的基本规则。
2. 讲解学校生活的基本规则:讲解学校生活中的纪律、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规则。
3. 讲解学习习惯的培养:讲解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
4. 讲解人际沟通技巧:讲解如何与同学、老师、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5. 讲解自信心培养:讲解如何树立自信心,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6. 情景模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表达、合作。
8.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学校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9.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树立自信心。
10.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学校生活的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
--安全:包括自我、关系和 社会的稳定
--享乐:个人快乐或感官 上的满足。 --刺激:激动人心的、新 奇的挑战。 --自立:思想和行为的独
--遵从:对个人喜好以及伤
害他人和违背社会期望的行 为加以限制。 --传承:尊重、赞成和接受 文化或宗教的习俗和理念
立性。
自我超越
--慈善:维护和提高哪
3.社会适应的内容体系
小学低年级: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认识班级、学校、
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树立集体意识,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建立正确 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
小学高年级: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 和世界的关系。
天人合一(宽以待己,道家)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 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四者相 辅相成、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是兴国之魂。
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 和一个建设
三个倡导
一个建设
--在国家层面,倡导: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在社会层面,倡导:
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 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
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从四个维度看心理健康 教育的内容体系
自我调试 人际交往 社会适应
主体可以是个体(自我与他人),也可以 集体或社会(家庭、学校、国家)。
客体是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各种人或事物。
主体与客体的五组关系存在
精神层面
自我 (客我)
社会层面
他人 人 (主我)
集体
物质层面
自然
人造物
2.价值观
价值观(values)是特定主体对某一客体的 意义或功能的判断标准和认识结果,也可称 为价值知识(Knowledge of Value)。
高中: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 良好的意志品质。
2.人际交往的内容体系
小学低年级:培养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
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小学中年级: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 发展开朗、合群、自立的健 康人格。
(2)小学中年级
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 于学习;
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 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
己的情绪;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
小学高年级: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 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初中: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系。
高中: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 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 爱情的界限。
(4)高中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
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 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
自我调适
生存教育
人际交往 社会适应
生活教育
学业学习
自然生命
社会生命
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2.具体目标
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 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
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
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
心理健康水平。
初中:把握升学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 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 ,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 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学业学习的内容体系
谢洛姆·施瓦茨(Shalom H.Schwartz)等 人编制了“Schwartz价值观量表”( Schwartz Values Survey,简称SVS),试 图描绘出一个世界范围的价值观地形图,将 各个文化标识在相对的位置上。
基于主体行为的价值观体系。
价值观的4个维度和10种类别
接纳
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 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
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 ,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
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 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价值素养是个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理解价 值知识、产生价值行为、体验价值情感的
能力。
价值素养与五类客体的关系
自我 (客我)
他人
价值 行为
价值 知识 价值 情感
集体
自然
人造物
(三)三种典型的价值观体系
施瓦茨价值观量表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需要层次论看价值观体系
1.施瓦茨价值观量表
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
(3)小学高年级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 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 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小学低年级: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中年级:初步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 信,乐于学习;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 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 做好准备;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 ,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学业学习
1.自我调适的内容体系
小学低年级: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小学中年级: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
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
小学高年级: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
自己;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初中: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 心理特征;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 理,抑制冲动行为
乐、工作等。
(4)生命、生存、生活的关系
自我 实现 精神生命
审美
学习、休闲、工作
求知 尊重的需要
社会生命 人际交往
归属与爱生理的需要
生命 生存 生活
2.基于价值引领的心理健康教育 目标体系
价值知识 (知识目标) 价值行为 (能力目标) 价值情感 (情感目标)
生命教育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佛教) 法家
易中天概括的特点
仁爱,正义,自强 自由,真实,宽容 平等,互利,博爱
基于二维模型的 解读 严以律己—自律 宽以待己—自由 宽以待人—博爱
公开,公平,公正
严以待人—严格
传统文化价值观
诚意正心(严以律己,儒家) 格物致知(严以律己,儒家) 仁者爱人(宽以待人,儒家、佛教) 齐家治国(严以待人,法家)
初中
高中
(1)小学低年级
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 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
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 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自我提高
些自己熟识的人们的
--成就:通过竞争获得
福利。
--道德:为所有人类和
的个人成功;
--权力:对他人及资源
自然的福祉而理解、
欣赏、忍耐、保护。
的控制与统治;
2.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自我 宽以待己
自在 随缘 道 儒 格致 诚正
严以律己
宽松
释 博爱 宽容 法 严格 公正
严格
宽以待人
严以律人
他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3.主要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 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 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