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导语】邹忌讽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取决于他既敢于进谏,又善于进谏,讲究进谏的艺术性。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熟练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重要词语的意义,理解文意。
3.理解本文巧妙的讽谏艺术,学会在特定场合,委婉表达意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作品在古代,讽谏帝王,是件冒险的事情,是批龙鳞,逆圣听。
悠悠千古,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进谏,遭遇不幸。
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逐。
可是,有一位臣子却成功地劝说国君从谏如流,最终达到“一言以兴邦”,你知道这位臣子是谁?2、介绍人物邹忌、齐威王;解释一下题目(看题目,本文包括几方面的内容?)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齐威王时任相国。
齐威王: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
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A成语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B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以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著称。
黄县人。
C从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发现?齐威王聪明过人,善于听取臣下(委婉)的意见。
好面子。
D文章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邹忌讽谏威王,齐威王纳谏。
3、介绍《战国策》本文选自《战国策》,学过哪一篇文章?(《唐雎不辱使命》《触龙说赵太后》)策什么意思?(策略计谋)解释《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国别体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奇葩,对后世史学和文学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它语言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小故事来论证观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刘娇单位名称阿克苏市第七中学填写时间2020年8月12日学科语文年级/册九年级下册教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第六章《邹忌讽齐王纳谏》难点名称文言知识的积累、人物形象的分析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1.特殊句式较多,例如状语后置等2. 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3. 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难点教学方法1.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体味情感。
2.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唐太宗对敢直谏的魏征这样评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忠言顺耳“更利于行。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走近《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西汉时经过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二、阅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重点:帙丽(yì) 朝服(zhāo) 衣冠(guān)窥镜(kuī)期年(jī) 间进(jiàn)2.学生互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今齐地\方千里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译读全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选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作者分享了3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一、导语: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
易读错的字有: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
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如:1、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完成板书忌齐王妻----------宫妇左右妾----------朝廷之臣客---------四境之内四、关于进谏很多时候,由于一篇《邵公谏厉王止谤》,《邹忌讽齐王纳谏》很自然的成为一篇成功的进谏范本。
臧克家在《纳谏与止谤》一文中对这一点作过精彩的论述。
而在历史上各名家也差不多是众口一辞地肯定了邹忌的讽谏艺术,甚至于拔高了这种艺术。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语文版九年级(下)第六单元第二十二课,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邹忌以自己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
因此在课堂上让学
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质疑、辨疑的意识,学生学法重点应放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而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问答法,分析法,比较等。
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现学生的才能。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过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邹忌讽齐王的寓意和作用。
2.学习邹忌的智慧和勇气,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3.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邹忌的讽喻技巧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2.教学难点:体会邹忌讽喻的深刻内涵,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课堂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字词句意。
教师辅导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难点问题。
3.分析课文内容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邹忌讽齐王的寓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邹忌的讽喻技巧,如设喻、对比、夸张等。
学生举例说明邹忌讽喻的深刻内涵。
4.分析邹忌与齐王的人物形象学生讨论邹忌和齐王的人物特点,如智慧、勇气、明智、谦逊等。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5.课堂讨论邹忌为何选择讽喻这种方式向齐王进言?齐王为何能接受邹忌的讽喻并采纳其意见?你如何看待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学生归纳课文主旨,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义。
7.课堂练习翻译重点句子。
解释词语。
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8.课后作业背诵课文。
写一篇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旨。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活跃。
3.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积极、讨论认真等。
3.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完成情况,如翻译准确、概括得当等。
六、教学资源1.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2.辅助资料: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人物介绍等。
七、教学时间2课时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汇。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臣邹忌以自己的家事喻国事,讽劝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通过邹忌的讽谏,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到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道理,进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生僻字词较多,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
同时,学生对邹忌的讽谏技巧和齐王的明智决策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邹忌的讽谏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精神品质,增强对社会公正和人伦道德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2.邹忌的讽谏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3.对齐王明智决策的分析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查阅生僻字词的含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分享自己的观点。
3.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
4.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邹忌、齐王等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2.生僻字词表:帮助学生查阅、记忆。
3.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扇子等,增加课堂趣味性。
4.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邹忌的讽谏技巧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邹忌讽谏的艺术魅力。
学生跟读、模仿,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选自《战国策》。
文章通过邹忌与齐王的故事,展示了邹忌善于辞令、聪明才智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了齐王从善如流、勇于改过的品质。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韵味,充满智慧。
教学本课旨在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领悟到为人处事的智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古代的文化背景、词语释义等方面可能仍存在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实生活,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义,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
此外,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也需要激发,以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地朗读、翻译文言文,理解邹忌与齐王的故事;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了解古代文化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到为人处事要善于辞令、聪明才智,培养勇于改过、从善如流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准确地朗读、翻译文言文,理解邹忌与齐王的故事;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了解古代文化背景。
2.难点:领悟到为人处事要善于辞令、聪明才智,培养勇于改过、从善如流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智慧。
4.欣赏教学: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准备相关讲解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词语释义,了解故事情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战国策》及本文作者,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第六单元古文单元,以先秦历史散文为主,阅读这类__,可以了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们的智慧与胆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学过的文言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养成自觉阅读、及时归纳整理的习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叙事为主的文言文的朗读技巧。
并且体会历史散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充分感受这类作品的艺术魅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__构思巧妙,剪裁得当,语言精炼,读来生动有趣又耐人深思。
而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深入浅出,委婉劝谏的方式又是极其巧妙,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篇__语言浅易,部分重点文言字词曾学过,课文注释也较详细,学生对__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难。
设计导学案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对学习文言文词的方法予以点拨。
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诵读为基础,课堂设计三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语气及感情,体会__的语言特点。
初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设计了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巧说”的作用与技巧。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四、鉴于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最新7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最新7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用自学、质疑、答疑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见解。
2、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要有勤于思考和自知之明的精神。
2、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难点:体会邹忌劝谏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都各不相同:比干劝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为戮没,但邹忌劝谏齐威王却收到成效。
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
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策士们的言行和主张。
其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简介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简介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3 含反思
21邹忌讽齐王纳谏1.掌握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2.结合注释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义。
3.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劝谏技巧。
一、导入新课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品,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战国策》: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它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也是一名十分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先秦齐国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
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后期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目标导学二: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言现象【词类活用】①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①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特殊句式】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①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①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句)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①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目标导学三:阅读全文,初步感知文义1.本文讲述了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劝谏齐威王和齐威王勇于纳谏的故事。
精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范文
精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范文忌是齐国的谋臣,以敢于进谏和善于辩论著称。
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了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五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啊收集了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精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掌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能准确翻译全文。
(3)学习课文的结构艺术,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安排学习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的方式让学生自行疏通文意,老师只讲解较难的字词和句式。
(2)以改编、表演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方式,拉动学生对原文的认识、理解、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包括课文本身体现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2)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选自《战国策》。
邹忌通过一件日常小事(比美)联想到国家大事,以讲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巧妙地劝谏齐威王,结果是齐威王纳谏除弊,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
在重章叠唱似的简短对话中,人物却形神毕肖。
故事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至于文意,学生结合书下的注释和工具书,就完全可以自己疏通。
教师只要给予引导、检查、督促。
教学过程一、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录古代帝王纳谏的故事。
在古代,虽然帝王也设谏官,但是敢于批评的大臣却往往冒着很大的风险,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比如比干被挖心,司马迁蒙受腐刑之辱。
但是也有善谏的大臣和英明的君主,今天我们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这样一对君臣。
首先我们要理解文意。
对预习的情况做一个知识竞赛。
二、检测学生对基本文意的理解及重点词语的把握教师把学生出的题目投影到屏幕之上,进行简单测试。
教师要补充强调以下内容:词类活用的重点词,通假字,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一词多义。
三、分角色表演比赛1.课前准备(1)由语文课代表担任比赛主持人。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杜依容单位名称玉林市福绵区新桥镇第二初级中学填写时间2020年8月21日学科语文年级/册九年级(下)教材版本部编人教版课题名称第六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难点名称体会邹忌劝谏艺术的高妙之处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体会邹忌的高超劝谏艺术要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还要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学习有条理的说话,体会劝说的艺术,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回顾“进谏”过程,解析比喻说理、类比推理的方法。
2.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理解邹忌高超的劝说艺术。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回顾课文内容。
2.谈话导入: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
邹忌为什么能成功说服齐王呢?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呢?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回顾邹忌的“进谏”过程。
(一)回顾邹忌比美的三问答及威王受蔽的三类比。
臣之妻——私我头脑冷静三问答(邹忌比美) 臣之妾——畏我 理性思考实事求是臣之客——求我臣之妻私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三类比(威王受蔽) 臣之妾畏臣——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通过比喻说理、类比推理得出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二)“三比”体现了怎样的说话艺术?1.邹忌首先从比美入手,向齐威王说明了“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个事实。
然后一连串地说出他的妻、妾、客分别私他、畏他、欲有求于他而都说他“美于徐公”的事,设喻说理,巧妙设谏,令齐威王耳目一新,激发了他听下去的兴趣。
2.然后邹忌再适时切入主题,以家事比国事,由己及君,以小见大,使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
(三)回顾威王纳谏的三赏赐及除蔽的三变化。
面刺——上赏三赏赐 上书——中赏 威王除蔽谤讥——下赏门庭若市三变化 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除蔽结果: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四)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优秀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优秀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它生动地记叙了邹忌婉辞劝说齐王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修明政治的故事。
文章叙事完整,曲折动人,说理充分而富有鼓动性。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重点:1、文言常识。
2、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难点:对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方法的领会和运用。
教学方法:合作中探究,探究中竞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文学习跨越千古,纵横千里,这不,我们刚刚离开春秋的战场,很快就进入战国的风云。
今天,我们不听曹刿论战争;我们要陪同邹忌一起去劝谏威王,学学他的劝人方法。
二、我问你答——读通文字(多媒体展示)闯关一:必答-检查预习。
1、赛读。
(能反串得1分,每出现一处读错的地方扣1分)2、释词。
(给对方组出5个你认为能难住对方的词语,1个1分)3、译句。
(老师抽查)4、《战国策》常识知多少?(老师抽查)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编纂,后经西汉未年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其体例为,全书共策,着重记录了。
明确:刘向国别体12 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三、我们探究——读懂文意:(多媒体展示题目)闯关二:(抢答:言之有理就得分,有理有据得2分)201、解释文题: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2、课文在写法上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你能用“三”来概括本文的内容吗?(讨论板书)3、分析人物形象:(1)、说说“邹忌”:(多媒体出示:人物参考: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精选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人物语气和故事特定情境。
2、利用课文注释,疏通文意,了解“私、修、间”等14个常用词语的用法,归纳义项,掌握几个特殊句式。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课前准备:1、自渎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2、搜集资料,了解邹忌及齐王其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方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讲谏的大臣是不成的。
但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出于对国家尽责,对国君尽忠的赤诚之心,劝国君改正过失,冒死进谏,但大多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这类的例子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呢?(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忠心耿耿的志士仁人一片丹心令人感动,他们的命运令人惋惜,同时也引起我们的反思,“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进忠言的故事,看主人公是如何做的,结果又是怎样?(板书:课题)二、解题1、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方法。
2019新部编本九年级语文下册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含反思)
21*邹忌讽齐王纳谏上课素材素材积累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
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
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
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上课笔记1.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质疑法、点拨法、讨论法。
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亲贤臣,远小人”是国家能够昌盛的重要因素,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品简介《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它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生难字词(1)字音昳.丽(yì)朝.服(zhāo)衣冠.(guān)窥.镜(kuī)期.年(jī) 朝.于齐(cháo) 间.进(jiàn)(2)词义【窥.镜】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看,又引申为观察。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反思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反思篇1一、学生主动学习,引进竞争机制。
我们习惯了把备课中的所有知识点倾倒给学生,尤其是古文,认为学生水平不够,只要能听、记下来就可以了。
本身学习内容深奥艰涩,加上被动学习,剥夺主动权这是许多学生厌恶古文学习的重要原因。
所以笔者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特别是古文学习。
如《邹忌》一文中的字词翻译等基础知识,全部让学生自己解决,老师只在知识点归纳和文章思想内容上给予引导。
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要求必须完成转注任务。
这一条我班学生已经养成习惯,我只要适当监督检查就是。
为了提高预习效率增强预习效果,在学生自主学习前,我会告诉学生预习完要求若干位同学上黑板完成重点字词的注音注释,要求脱离书本,挑战自己的记忆力。
这常常成为课堂的第一个兴奋点,好多学生自告奋勇的上台,然后还是由学生评改。
或者用更明显的竞争机制,让各小组互相挑战,那就更热闹了,为了难倒对方,学生会把书本和教参吃透,充分讨论充分自主学习。
老师只要注意提醒学生提问时不可进行无意义的挑衅和刁难,专挑怪、难、偏的提问,那将会影响该组的最终成绩。
在《邹忌》一文的教学中,这种方法效果甚好。
二、创设真实情境,积极参与课堂。
在《邹忌》一文的教学中,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课堂,自导自演。
特别是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排的课本剧,,学生既理解了文章内容,又准确把握了人物心理。
最主要的是,没有一个学生感到无聊,无事可做,而且竞争杠杆依旧刺激着学生们的神经,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完了课文。
如果在下课铃响时,师生都情不自禁地说:“这么快?”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三、多种教学方式,挖掘学生潜能。
古文学习,我们可能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每堂课按着字音——词义——句意——段落分层——文章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的套路带着学生一路小跑,下课时间到了,好,任务完成。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邹忌讽齐王纳谏》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名将邹忌的故事及其背景。
(2)掌握《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历史典故的主要内容。
(3)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反映的一些典型思想的含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典故背后的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典故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想象力,在理解历史的同时,能够从中发掘并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主题和内容。
(2)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反映的一些典型思想的含义。
2.教学难点(1)如何把握《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历史典故所反映的深层次思想。
(2)如何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通过展示《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典故的兴趣。
(2)探讨“纳谏”一词的意义,让学生知道“纳谏”是君主的必备素质。
2.阅读与理解(1)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本篇典故的背景和主题,简单介绍邹忌这位历史名将和他的故事。
(2)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内容。
(3)让学生分组,讨论本篇典故中的“道德评价”、“行为评价”等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3.分析与思考(1)让学生思考本篇典故中所反映的一些典型思想,如“以礼制人”、“察言观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等。
(2)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这些思想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
4.归纳总结(1)让学生回答几个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问题,检查他们对典故的理解程度。
(2)通过学生的分享和教师的点拨,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内容。
5.拓展与巩固(1)让学生自行寻找其他与本篇典故相关的内容,如其他历史事件、流传千年的名言警句等。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范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范文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的教学,我反思如下:〔一〕、设计有以下亮点:1、课堂教学以先生为主体,教员导,先生学,教学目的确实定,活动的设计都以先生为动身点,充沛尊重先生在阅读进程中主体位置,让先生朗诵、思索、表达,经过深层次的阅读活动,学习白话文学习的方法,引抢先生思索与智慧的碰撞,升华先生的思想。
2、教员转变角色,作为先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参与朗诵、参与讨论,使先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也发扬了教员〝导〞的作用。
3、突出朗诵教学,以朗诵为学习的终点,将剖析、讨论、品悟融入其中,疏浚文意、剖析人物、品味言语、学习技巧,墨守成规,螺旋上升,设计思绪明晰,并且朗诵既有利于激起先生的学习兴味,吸引先生,还能培育先生表达才干和言语感悟才干。
先生看法到好的言语驾驭才干表达在表达可简可繁,一切从需求动身。
4、能针对学情设计教学。
针对初三先生的学习特点及需求,注重学习方法的指点,注重思想的拓展及才干的迁移。
能将文章学习内容与考试重点,与实践生活都联络起来,片面提高先生才干。
〔二〕、本课教学缺乏之处:1、备课一定要备先生,先生的朗诵才干需求临时坚持训练。
就目前先生详细状况来说,〝三读〞的效果还不理想,还有局部先生放不开,谈了解似乎还比拟到位,但读的效果却表达不出他的了解。
2、讨论环节需求有层进的效果,在不时的补充中激起出先生思想的火花,先生才干更好地被带入讨论中,此次上课讨论的层次感不强,无法调动每个先生参与课堂。
3、设计的课容量有些大,所以课堂上留给先生思索、品悟的时间缺乏,要想使先生在课堂上完成完全的消化吸收有些困难。
3、为了鼓舞先生树立朗诵的自决计和积极参与讨论,所以对先生不够繁复的发言也要给予充沛的耐烦,招致在文章第一段的学习中破费时间太多,使前面对言语技巧局部的处置有些匆促。
〔三〕、改良方法:1、充沛看法到学习习气的培育,才干的提升,价值观的构成是一个临时的目的,合理布置教学容量。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秦王纳谏》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秦王纳谏》语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秦王纳谏》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
本文通过邹忌与徐公比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两个故事,说明了要广开言路,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才能使国家强盛的道理。
课文结构紧凑,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能够翻译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广开言路,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使国家强盛的道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难点:对课文主旨的深入理解,以及对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2.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主旨,提高理解能力;3.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讲解:准备详细的课文讲解,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教学工具:准备相关教学工具,如PPT等,以便进行有效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预习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等教学工具,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小组合作,深入探讨课文主旨。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旨的延伸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小结,强调课文主旨和文言文阅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1.掌握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2.结合注释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义。
3.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劝谏技巧。
一、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品,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战国策》: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它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也是一名十分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先秦齐国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
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后期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目标导学二: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①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④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特殊句式】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
②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③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句)
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⑥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目标导学三:阅读全文,初步感知文义
1.本文讲述了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劝谏齐威王和齐威王勇于纳谏的故事。
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也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建议,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2.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骗的?
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3.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4.劝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5.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明确: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目标导学四:把握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出了邹忌和齐威王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文义简要分析。
明确:(1)邹忌:课文首先通过“三问”“三思”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实事求是,善于思考,能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然后写邹忌进谏时的“三比”,表明他是一个忠君爱国、勇于进谏、善于进谏的人。
(2)齐威王:从一个“善”字,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的开明君主;从“三赏”可以看出齐威王的明智果断和兴利除弊的决心;而“皆朝于齐”则从侧面表现出齐威王措施得力、改革成效十分显著。
目标导学五:赏析文章讽谏艺术,把握文章写作特点
1.邹忌进谏之所以取得成功,其原因有哪些?请你赏析文本的讽谏艺术。
明确:(1)从家庭小事入手,以家事类比国事。
邹忌将“妻私己、妾畏己、客欲有求于己”类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有很强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