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4-02T15:47:53.45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期作者:崔晓雪[导读] 目的:分析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效果。

崔晓雪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病理科黑龙江省鸡西市158100摘要:目的:分析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选择102例肿瘤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按诊断技术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结果:观察组确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阳性率92.15%,对照组阳性率72.54%,数据差异存在,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病理诊断中,采取免疫组化技术,可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提高制片的质量水平,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免疫组化技术;病理诊断;应用;研究近年来我国医疗诊断技术逐渐优化发展,在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1],涉及诸多领域,如,肿瘤原发部位确定、肿瘤组织起源鉴别、未分化恶性肿瘤性质的判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发挥出一定作用,可提升诊断的准确性[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102例为对象,根据诊断技术随机将全部患者分成51例对照组、51例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平均(43.7±8.2)岁,采取常规技术诊断;观察组患者平均(45.1±9.5)岁,采取免疫组化技术诊断,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技术诊断:根据患者病灶大小、位置及类型进行穿刺活检,将患者肿瘤组织取下,比较标准组织。

观察组采取免疫组化技术诊断:选择试剂包括:蒸馏水、透明液、脱水液、浸蜡液、树胶、甲醛固定液,在石蜡中置入样本,将其切片,厚度控制在2UM,随后进行免组染色,将其置于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液体中,浸泡100min,温度控制在37摄氏度左右,清洗采用蒸馏水,待孵育后DBA显色,采用树胶来封固[3]。

免疫组化技术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免疫组化技术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免疫组化技术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在组织切片中应用抗体特异性与抗原相互作用的方法,通过对组织中一些特定分子的免疫活性成分进行定位和检测,从而得到更为精准的病理诊断结果。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优势、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价值。

一、技术原理免疫组化技术是基于免疫学原理,通过特异性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来检测组织切片中的蛋白质、细胞因子等生物大分子,从而对细胞及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病变进行定位和分析的方法。

其核心原理是利用抗体的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来实现对组织中特定蛋白或生物分子的识别。

免疫组化技术主要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直接法是将荧光标记或酶标记的抗体直接与待检测的抗原结合,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标记物的位置和数量。

间接法则是将一种第一抗体与待检测抗原结合,然后用另一种标记有酶或者荧光素的第二抗体去识别第一抗体,最后通过显色反应或者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物的位置和数量。

这两种方法都能够实现对组织切片中特定蛋白质或生物分子的定位和检测。

二、应用优势1.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免疫组化技术通过对组织切片中特定抗原的检测,可以为病理医生提供更为精确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区分病变类型和疾病分期,从而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2. 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到组织中一些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进而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帮助预测疾病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3. 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检测疾病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揭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4. 指导个性化治疗:通过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免疫组化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免疫组化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免疫组化检查在病理诊断中得应用及其意义免疫组化就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得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得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与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得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实验中常用得抗体为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

实验所用主要为组织标本与细胞标本两大类,前者包括石蜡切片(病理大片与组织芯片)与冰冻切片,后者包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与细胞涂片。

其中石蜡切片就是制作组织标本最常用、最基本得方法,对于组织形态保存好,且能作连续切片,有利于各种染色对照观察;还能长期存档,供回顾性研究;石蜡切片制作过程对组织内抗原暴露有一定得影响,但可进行抗原修复,就是免疫组化中首选得组织标本制作方法。

石蜡切片标本均用甲醛固定,使得细胞内抗原形成醛键、羧甲键而被封闭了部分抗原决定簇,同时蛋白之间发生交联而使抗原决定簇隐蔽。

所以要求在进行IHC染色时,需要先进行抗原修复或暴露,即将固定时分子之间所形成得交联破坏,而恢复抗原得原有空间形态。

常用得抗原修复方法有微波修复法,高压加热法,酶消化法,水煮加热法等,常用得修复液就是pH6、0得0、01 mol/L得柠檬酸盐缓冲液。

免疫组化常用得染色方法根据标记物得不同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标法,亲与组织化学法,后者就是以一种物质对某种组织成分具有高度亲合力为基础得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敏感性更高,有利于微量抗原(抗体)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得定位,其中生物素——抗生物素染色法最常用。

一、病理外检中常用抗体标记上皮类标记AE1/AE3最常用,胞浆阳性着色,细丝状,与低、中分子量角蛋白反应,肝细胞为阴性,而胆管细胞阳性,用于确定肿瘤为上皮源性;CAM5、2胞浆阳性着色,细丝状,包含CK8 与CK18,主要染色神经内分泌细胞与腺上皮,正常鳞状上皮阴性,用于染小细胞癌、胸腺瘤与梭形细胞癌、肝细胞癌:AE1/AE3 CAM5、2 (+),用于乳腺外得Paget’s病;CK34BE胞浆阳性着色,鳞状上皮与鳞状细胞癌阳性,用于染前列腺得基底层细胞,鉴别浸润癌,染涎腺肿瘤得肌上皮,用于染Mallory小体;EMA细胞膜/细胞浆阳性着色,上皮标记得替代品,浆细胞阳性,很好得内对照,用于染滑膜肉瘤、大细胞分化不良性淋巴瘤、L&H 富于淋巴细胞得结节状何杰金、脑膜瘤EMA(+)AE1/AE3(–)、浆细胞瘤;CK7与CK20胞浆阳性着色,两者联合应用可鉴别很多种癌得原发部位,CK7 常常在胃肠道得癌为阴性,CK20 只有胃肠道癌与Merkel 细胞癌阳性。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
26
在诊断性免疫组化中的质量控制是个重要问题。 美国生物染色委员会附属商品以及商品试剂信息标准化,美国食品及药品 管理局(FDA)通过美国病理学会批准出台一项政策, 列出了61种在一些严重疾病的诊断和/ 或监测中充分标 准的单克隆抗体,并要求制造商自政策发表之日起的 30个月内向FDA提交合适的产品使用申请,在此期间产 品虽被允许用于医学目的在市场销售,但制造商们必 须在产品上标明“未经法律批准,暂时供应以满足重 要的医学目的”。
7
免疫酶学技术还包括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 酶(APA-AP)系统[2] 及葡萄糖氧化酶─抗葡萄糖氧化 酶(GAG)系统等,这些技术与PAP技术相似,只 不过是将碱性磷酸酶或葡萄糖氧化酶代替辣根过 氧化物酶而已,据称这两种技术可以减少背景染 色的干扰,因为相应的内源性酶在组织中分布有 限,尤其是APA -AP技术更适用于血液标本染色。
28
抗体保存在不吸附蛋白质的材料中,如储存抗体中蛋白 浓度很低时(10-100mg/l),应另加隔离蛋白,以减少容器 对抗体蛋白的吸附,隔离蛋白常用0.1%-1.0%的牛血清白蛋 白。绝大多数已稀释的抗体应保存在4℃-8℃的条件下,以 免冻融对抗体蛋白产生有害的效应。抗体原液和已分离的 免疫球蛋白组分应保存于-20℃条件,避免反复冻融。冷冻 的抗体溶液应置于室温中缓慢地解冻,应绝对避免用高温 快速解冻。被细菌污染的抗体常会出现假阳性结果,为了 防止细菌污染,可在抗体溶液中加入0.01%叠氮钠。抗体经 真空冷冻干燥后置-20℃以下可以保存2-3年,保存稀释后的 单抗应加入0.1%叠氮钠。大多数稀释抗体不可进行冷冻保 存,多数抗体可能会丢失抗原活性,多数抗体只要蛋白浓 度适当,可在4℃下保存数月。
5
PAP法是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复合物, 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抗体,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抗原 组成的可溶性复合物为五环状结构,3个分子辣根过 氧化物酶和二个抗体分子组成,极为稳定,比免疫 荧光法敏感100-1000倍,比酶桥法敏感20倍,其原理 是特异性初级抗体(一抗)的Fab段与组织抗原结合, 二抗(桥抗)在一抗与PAP复合物之间形成分子桥联, 此时一抗与PAP中的免疫球蛋必须是同一种属,以使 得衍生自其它种属的二抗,对一抗分子PAP中的FC段 及稳定成份都具有特异性。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思考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思考

是癌症、结核就是结核,不会Fra bibliotek现错误。曾有文献报道口 】 ,石蜡切片
1 0 0 %正确,术中快速诊断的准确率应达到9 8 %,然而临床实践中发
现 ,想要达到诊断 1 0 0 %准确是不可能 的,首先 由于 技术水 平还未 达到 要求 ,另外 ,现阶段 的认 识水 平也十分有 限,鉴别诊断手段无法做 出 准确诊 断。在广泛 应用 免疫组化 技术 前 ,大概 1 0 %的肿瘤诊断均 十分 困难 ,而在 免疫组化技术 发展 起来以后 ,虽然 由于 检验员 的经验 及抗 体数量 、种类的不 同可 影响检查 效果 ,但 患者 的临床诊断率 已提 高至
度,准确性大大降低,而在采取免疫组化染色时,则能够对癌细胞的
存在进行 显示 ,使微小癌 变组织 、转移 组织甚至是不 易察觉的病变均 得到准确 的诊 断。 5对 肿 瘤细胞 增 生程度 的评 价 有研究 【 4 发现 ,肿瘤 细胞增生 活跃程度 可直接 影响到患 者的治疗
1提 高病 理诊 断准确 性 以临床 医师 角度分 析 ,病理 诊 断效果 显著 ,结果 准确 ,癌 症就
效果及预后情况。在对肿瘤生长状况活跃与否进行判断时,传统判断
方法 是通过病理组 织学观察细胞 核分 裂像多少 ,然而 ,因计数 准确度 很难 保证 ,又加之 影响 因素复杂 ,从而导致 临床应用受限 。而免 疫组 化技术可 以定量 与定位检测肿瘤 细胞增生抗原 ,且 其操作相对 简单而 结果 可靠 ,可 以借助 于k i 一 6 7 、增殖细胞抗原 单克隆抗体对其予 以科学 准确 鉴别。
以及 敏 感的检 测系 统的建 立等 。 目前在i 临床肿瘤 病理 诊断 中 ,免 疫 组化技术应 用越来越广 泛 ,临床价值 愈发显著Ⅲ。本文出于对免 疫组 化 技术 在病 理诊 断 中的应用 价值进 行评 价分析 的 目的 ,从 提高 病理 诊 断准 确性 、激 素受体 及生 长因子 的检 测对预 后和 治疗 的意义 、癌 基 因 的临床 应用 、对微 小转移 病灶 及时 准确 的发现 等方面 展开 了综

【精编】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精编】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免疫 组化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和 分析,减少人为误差。
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
标准化和规范化
制定统一的免疫组化操作指南和标准,提高诊断的一致性和可靠 性。
临床转化应用
加强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高肿瘤诊断和治疗水 平。
多学科合作
加强病理学、肿瘤学、免疫学等多学科合作,共同推动免疫组化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乳腺癌免疫组化诊断
总结词
乳腺癌免疫组化诊断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乳腺癌进行诊断的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特定抗原的表达,有助于确定肿瘤的分子分型,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指导治疗。常见的乳腺 癌免疫组化指标包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
肺癌免疫组化诊断
05
案例分析
乳腺癌免疫组化诊断案例
总结词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免疫组化在 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乳腺癌组织中 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 。这些标志物的表达状态对于乳腺癌的分类 、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例如 ,ER和PR阳性提示患者可能对内分泌治疗 敏感,而HER2阳性则提示患者可能从靶向 治疗中受益。
总结词
肺癌免疫组化诊断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肺癌进行诊断的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对肺癌组织中特定抗原的表达进行检测,有助于肺癌的分类、分期和预后评估。常 见的肺癌免疫组化指标包括细胞角蛋白(CK)、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等。
结直肠癌免疫组化诊断
总结词
结直肠癌免疫组化诊断是利用免疫组织 化学技术对结直肠癌进行诊断的方法。

术中快速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术中快速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术中快速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术中冷冻切片HE染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中快速诊断,然而,由于某些肿瘤细胞在HE染色组织形态学上的相似性,该方法易漏诊、误诊,甚至造成患者二次手术或医疗事故。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是病理工作中重要的检测手段之一,但其染色时间长,无法在术中及时提供诊断结果。

而术中冷冻切片HE 染色结合快速免疫组化染色可大幅提高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本文从术中快速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史、应用场景、技术要点和优缺点等多方面阐述了此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术中快速免疫组化、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冷冻切片HE染色技术早已普遍用于解决手术中的快速诊断问题,该染色技术一般在30min左右即可对送检组织做出快速的病理诊断,而HE染色主要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变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特点来判断病变的性质及具体类型。

因此,对于一些形态学表现不太典型的病例,术中病理诊断难度就很大。

随着医学科学的高速发展,各种新的肿瘤诊断方法不断涌现,特别是在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中起很大作用的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解决了病理诊断中的许多难题,使诊断病理学水平明显提高。

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和手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该技术就应用于病理诊断。

它是根据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了抗体的显色剂显色,从分子水平上检测细胞中的抗原,对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的检测[1]。

该技术可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确定转移性肿瘤的原发部位或者对肿瘤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分型,以及发现微小的转移灶等。

但由于常规免疫组化步骤繁琐、耗时长,一般需要24-48小时,不能用于术中快速病理诊断。

后来,丹麦DAKO公司推出的EPOS(Enhanced polymer one-step staining)法,原理是采用一种具有惰性的多聚化合物(葡聚糖)为骨架,将特异性抗体和HRP(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在一起,形成HRP—多聚化合物—特异性抗体巨大复合物,该聚合物分子量大,与一抗结合位点多,使一抗直接与组织中的特异性抗原结合增加,最后有充足的HRP与DAB发生显色反应,反应迅速,这为免疫组化染色精简了步骤,缩短了时间[2]。

免疫组化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IHe)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术和手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免疫组化技术就应用于病理诊断,对于诊断肿瘤、肿瘤分类、判断预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扩展了人们对于各种疾病及肿瘤形成过程的认识,提高了病理诊断与研究水平。

但是,随着免疫组化的广泛应用,发现免疫组化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

深入研究免疫组化原理和技术,必须熟悉各种抗体真阳性反应部位,实现实验室间免疫组化标准化,使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发挥最大的辅助作用。

在病理诊断中,随着各种抗体新的用途不断被发现及越来越多的新型抗体的出现,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分类、预后判断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由于免疫组化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深入研究免疫组化原理和技术,并努力实现规范化的操作,才能充分发挥免疫组化在病理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1.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组织切片中抗原的数量及其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对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由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因此通过免疫组化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酶、荧光素、同位素、金属离子等等)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

IHC所用标本主要为两大类:组织标本和细胞标本,其中制作组织标本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石蜡切片。

石蜡切片对于组织形态保存好,有利于各种染色对照观察,而且能长期保存;石蜡切片中使用的甲醛固定剂对组织内抗原暴露有一定的影响,但可进行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中首选的组织标本制作方法。

2.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目前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临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肿瘤良恶性的判断对于反应性增生还是肿瘤性增生,可用免疫球蛋白(Ig)的轻链抗体检测B淋巴细胞增生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性来区别。

在滤泡反应性增生时,滤泡反应中心的细胞不表达细胞凋亡蛋白(bc1-2),be1-2阴性;而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由于90%以上肿瘤性滤泡细胞有bc1-2的高表达,bc1-2阳性。

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 5.腺管型 主要见于腺癌和具有腺癌样结
构的胚胎性肿瘤。上皮标记物多为胞浆 表达。胃肠低分化腺癌中有时HE很难鉴 别腺样结构,但用癌胚抗原、上皮膜抗 原或结肠癌相关抗原则容易显示出来。
• 6.腔缘型 阳性颗粒主要位于腺癌腔缘的
微绒毛处,沿腺管腔缘表面内衬一薄层 黄色颗粒,基底部多为阴性。结肠癌相 关抗原在胃肠腺癌、胆囊腺癌、乳腺癌 中常表现为这种类型;卵巢癌相关抗原 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亦是如此;肿瘤相关 粘液抗原在许多腺癌中也显示腔缘阳性。
片液中。
(五)某些抗体不着色 1.需要消化而没有消化。 2.封闭内源酶时使抗体活性下降。 3.切片在裱片或干燥时过热。 4.抗体过度稀释,一抗浓度小于二抗。 5.抗体过期或频繁冻融.
(六)内源性酶活性: H2O2 -甲醇封闭不恰当。 (七)脱片 1.切片无粘附试剂。 2.切片不干净。 3.冰冻切片:组织在贴片前已经充分固定。 (八)核轮廓模糊 1.切片已干燥(特别是冰冻切片)。 2.苏木素染液欠佳。
(二)部分区域背景着色 1.切片部分区域干燥。 2.显色反应物在封片介质中是可溶的,造成弥散。 (三)部分区域不着色 1.脱蜡不完全。 2.切片部分区域干燥。
(四)各种孵育结果所有抗体均不着色 1.H2O2终浓度不够或存放过久失效。 2.稀释液中有错误的正常血清(如猪抗兔酶
标抗体稀释液中有正常兔血清)。 3.显色反应物溶于脱水的酒精、二甲苯或封
4.免疫组化与HE切片诊断应以HE切片 诊断为准 当免疫组化诊断结果与HE切 片诊断不一致时,应再结合临床资料、X 线等影像学及实验室结果综合分析,不 能用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推翻HE切片诊断。
二、引起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的原因
1.假阴性结果的原因主要是: (1)抗体已失活或浓度不当或抗体本身达不到应有的敏感度; (2)由于组织自溶,抗原扩散而导致抗原消失,特别在长期

标准化操作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标准化操作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医疗医务标准化标准化操作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耿以如(邳州市人民医院)摘 要: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技术室内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管理及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活检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7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82例肿瘤活检患者,根据本科室免疫组化技术实际操作,从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方面进行免疫组化室内质量控制,进行免疫组化标准化操作,并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免疫组化技术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估。

结果:采用标准化流程免疫组化技术诊断的符合率为97.56%(80/82),高于快速石蜡技术的90.24%(74/82)(P<0.05);标准化免疫组化技术诊断的敏感度为95.83%(69/72),高于快速石蜡技术的80.56%(58/72)(P<0.05),标准化免疫组化技术的特异度为50.00%(5/10),快速石蜡技术的特异度为30.00%(3/10),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标准化免疫组化技术诊断患者满意度高达95.12%,显著高于采用快速石蜡技术诊断的84.15%(P<0.05);采用标准化流程免疫组化技术诊断患者的信任感评分及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快速石蜡技术诊断,心理顾虑评分低于快速石蜡技术诊断(P<0.05)。

结论:免疫组化操作的标准化可提高免疫组化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肿瘤活检病理诊断中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快速石蜡技术进行诊断发现,免疫组化技术的诊断正确率更高,同时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更高,便于临床诊治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免疫组化技术,肿瘤诊断,标准化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2.059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ed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s in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Tumor BiopsyGENG Yiru(Pizhou People’s Hospital)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of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ology and the clinical value of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ology in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tumor biopsy. Methods: A total of 82 patients with tumor biopsy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21 to July 2022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ology, the 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of immunohistochemical was carried out in three aspect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and the standardized operation of immunohistochemical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of surgery were taken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standardized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was 97.56% (80/82),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rapid paraffi n technique (90.24% (74/82) (P<0.05).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of standardized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was 95.83% (69/72), higher than that of rapid paraffin technique (80.56% (58/72) (P<0.05). The specificity of standardized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was 50.00% (5/10), and that of rapid paraffi n technique was 30.00% (3/10). There was no signifi cant difference耿以如:标准化操作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between the groups (P>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diagnosed by standardized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was 95.12%, which was signifi 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diagnosed by rapid paraffi n technique (84.15%) (P<0.05). The trust score and comfort score of patients diagnosed by standardized process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signifi 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diagnosed by rapid paraffin technology, and the psychological concern score was lower than those diagnosed by rapid paraffi n technology (P<0.05). Conclusi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immunohistochemical operation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In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tumor biopsy,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ology and rapid paraffin technology are used for diagnosi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ology is higher, an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compliance are higher,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words: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ology, tumor diagnosis, standardization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不良的饮食习惯加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使得肿瘤成为21世纪常见疾病,严重威胁现代人生命健康安全,其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着极高的发病率,且逐年提升,发病群体越来越低龄化。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前,免疫组化技术作为研究当今生物医学的主要工具,其最大特点便是能够显示组织细胞中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科研以及临床病理诊断中。

而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对于肿瘤疾病的诊断分类及预后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人们对肿瘤疾病与其他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检查预防措施的认识。

本文从免疫组化技术原理角度出发,分析讨论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关键词:免疫组化技术;病理诊断;应用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研究人员的不断改良与完善,使得免疫组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应用范围深达医学领域中的各个学科。

病理诊断作为医学学科的一个分支专业,主要研究人类不同疾病类型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发病过程中的机体形态,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主要为了提高医疗人员病因诊断的正确率,尽量减少错误诊断,特别是在诊断判定肿瘤疾病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目前生命科学工作者必须熟悉掌握的一种新型技术形式。

因此,加强对免疫组化技术的研究,使之应用操作过程不断规范、完善,最大限度的发挥免疫组化技术在发病原因、病情机制中的诊断判定作用以及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一免疫组化技术原理免疫组化技术(又被成为免疫细胞化学),简而言之就是一种通过对抗体结合组织中一些特殊抗原进行特别的染色,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对组织内抗原的分布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检测的技术,其中与这些抗体相结合的酶元素能够显示特异性抗体和组织内抗原的相互结合,这些抗体抗原的相互结合往往是以与这些抗体相结合的酶元素来进行显示。

主要是因为没有着色物质的特性,它跟抗体的结合使得一些有色物质在特性抗体与组织内抗原相结合的位置进行沉淀。

此外,甲醛在进行组织固定的时候对蛋白组织产生影响,促使蛋白凝固交联,使得蛋白质在此过程中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但是对特异性抗体的结构影响不大。

在利用蛋白酶进行消化,将抗原决定镞中的一些杂蛋白进行清除,从而使其打开交联,在通过使用高压锅和微波等热抗原的修复工具,使抗原决定镞发生最大程度的暴露。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其问题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其问题

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其局限性, 目前, 对于 <15m的乳腺 .e 肿块内血流检出率仍然不高, 本组病例中 0 级血流均为较小肿 块, 有待今后更认真探索。腋下淋巴结的检出能帮助对肿块性
质 的鉴别诊断 , 组 l 本 8例恶性肿 块有 1 例 , 1 (21 ) 2 占7 % 1/7 。
在患侧腋下检出了肿大淋巴结, 淋巴结肿大的特点 : 椭圆形低 回声结节 , 髓质偏心或消失, 与正常和炎性淋巴结声像 图有差 异 大多数淋巴结血流丰富。
维普资讯

9 ・ 4
2O O7年 1 月第 3 卷第 a J .07 o3to2 r la a m d a Junla 20 Vl4 N. n r
界, 与周围乳腺 增生小叶没有 界限 , 围较小 , 且范 约在 15m 以 .c
1 免疫 组化 的屎理殛 箕应 用
增生还是反应性增生等。 一 7 ccn 。C A可以对肿瘤细 6 , lg P N yi
胞增生 的程度作出评价 。 提示增生细胞 的良恶性 或估计肿瘤的
11 原理: . 免疫组化染色是应用抗体结合组织中特异性抗原 的特殊染色。这种抗体抗原的结合通过应用与抗体结合的各 种酶来显示。 酶起着产色物质的作用, 有色物质沉积在抗体 一
的抗原来进行区分类型。检测肿瘤细胞表达的激素及相关蛋 白用以诊断和分类内分泌肿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 或确定非内 分泌系统肿瘤的异常分泌功能。例如用免疫球蛋 白的轻链抗 体检测 B淋巴细胞增生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性来区别是肿瘤性
反应部位。 并且实现实验室间免疫组化标准化 , 使免疫组化在
病理诊断 中起到最大的辅助作用 。
理诊 断当中。 12 临床应用: . 目前多应用于肿瘤的病理诊断 。 提高恶性肿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和研究中 的应用源自contents目录
• 免疫组化技术简介 •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 免疫组化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 • 免疫组化技术最新进展与展望
01 免疫组化技术简介
定义与原理
定义
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利用抗原-抗 体反应原理,通过标记抗体来检 测组织或细胞内特定抗原物质的 方法。
鉴别诊断
对于形态相似的肿瘤,免疫组化技术 可以通过检测不同的抗原表达,帮助 医生进行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 性。
肿瘤分型与分级
分型
根据肿瘤细胞抗原的表达情况,可以 将肿瘤分为不同的亚型,有助于制定 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分级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通过检测肿瘤细胞 增殖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评估肿瘤 的恶性程度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 参考。
探索疾病发生机制
确定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分子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和定位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关键分子,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信号转导 分子等。
揭示疾病发病机制
通过分析特定分子在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 依据。
药物靶点筛选与验证
筛选潜在药物靶点
免疫治疗效果评估
通过分析免疫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中相关分子表达的变化,有助于评估免疫治疗的疗效和 机制,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4 免疫组化技术最新进展与 展望
高灵敏度与特异性抗体研发
01
针对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等 关键分子,研发更具有高灵敏 度和特异性的抗体,提高免疫 组化检测的准确性。
02
采用单克隆抗体技术,通过筛 选和优化,获得更具有针对性 的抗体,降低交叉反应和假阳 性率。
结果的判断。

免疫组化技术进展及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技术进展及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技术进展及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或免疫细胞化学是一种方法学,是用免疫学的方法把抗体标记上可见的颜色如荧光素、酶、某种金属等呈色物质,使抗体由不可见变为可见,来寻找检测组织细胞中的抗原,即组织细胞中的化学成分,所以也是用颜色的变化来判断组织细胞中的化学成分,从而达到诊断和研究疾病的目的。

近20年来,由于免疫组化技术的飞跃发展,特别是绝大多数抗体能够应用在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切片上,因而大大促进了它在临床病理学上的应用。

1 免疫组化技术的进展1.1检测技术的进展自1941年Coons及其同事发表免疫荧光技术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1],嗣后免疫组化技术也逐步发展。

检测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敏感性的提高,以及特异性增强,即可使用较少的抗体检测出针对性的抗原,而又有极少或没有非特异背景呈色。

此外,整个免疫染色时间也更加缩短。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1检测步骤有直接法走向间接法。

包括一般间接二步法、PAP法、ABC法、LAB-SA法,现在大家认为以LAB-SA法最为优越[2]。

目前曾有将多聚体氧化酶直接连接在第一抗体上,用直接法染色,敏感度也大大提高,但毕竟存在每一单个一抗都需酶标记以及对核抗原效果不好的缺陷。

1.1.2标记物有荧光素、酶、胶质金等。

近年来,新出现的荧光素具有荧光更强、封片后不易褪色的特点,或是与其他荧光素可用相似波长的滤光片组合以激发荧光,但颜色不同,更有效的进行双重染色。

在胶质金作为标记物方面,使用银加强剂,可使用较小的胶质金标记二抗,经银加强剂及显示棕黑色或黑色,大大增强了敏感性[3]。

在酶标记方面,则仍以辣根氧化酶及碱性磷酸酶为常用。

1.1.3标记技术近年来,由于生化技术的进步,免疫组化中个别试剂的质量也大有提高,包括二抗的亲和力,标记物的质量等,从而提高了检测系统的灵敏度。

例如,Zymed的LAB-SA系统,由于生物素标记二抗,酶标链霉亲生物素蛋白新技术的应用,使得Zymed第二代LAB-SA产品比第一代产品,在敏感度上提高了2-4倍,同样有非常清晰的背景染色。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准确性分析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准确性分析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准确性分析【摘要】:目的探析免疫组化基数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准确性。

方法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4名住院患者,患者均接受穿刺活检和免疫组化技术检验,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诊断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

结果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准确率77.8%(42/54)显著高于穿刺活检70.4%(38/54)。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免疫组化技术诊断满意度(96.2±6.8)分、信任度(95.3±6.5)分较穿刺活检(79.3±3.6)分、(81.8±3.7)分有显著优势。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免疫组化技术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适合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免疫组化技术;病理诊断;准确性肿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多数的患者在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当出现明显的不舒适病情已经发展成为中晚期,只采取形态学检查很难诊断病情,穿刺活检作为常用的病理检查,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性,患者的配合度不高。

免疫组化技术为新型的检验技术,检测准确率较高,有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1]。

本文结合我院接治的54名患者,通过两种不同诊断方法,比对诊断结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4名住院患者,其中31名男性,23名女性,年龄23至72岁,平均(41.2±2.5)岁。

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1.2.1穿刺活检54名患者均接受穿刺活检,根据病灶区域显示,在超声的引导下,将病变组织提出出并进行穿刺活检。

1.2.2免疫组化技术54名患者均接受免疫组化技术检查,应用MaxVison试剂盒,进行浸蜡、脱水,福尔马林溶液等操作。

将取出的组织中提取出2×1.5厘米的组织快,通过福尔马林进行6至8小时的固定,随后进行脱水、透明、浸蜡。

免疫组化技术用于肿瘤患者病理诊断的效果

免疫组化技术用于肿瘤患者病理诊断的效果

免疫组化技术用于肿瘤患者病理诊断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组化技术用于肿瘤患者病理诊断的效果。

方法:以我院2019.1~2020.12内收治的62例经超声引导下开展活检穿刺法(以此为金标准)进行活检确诊的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均行免疫组化技术检查,统计分析免疫组化技术用于肿瘤患者病理诊断的检查结果。

结果:免疫组化技术的阳性检查结果为96.77%(60/62),与金标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χ2=2.033、P=0.154)。

结论:免疫组化技术用于肿瘤患者病理诊断中,可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字】肿瘤;免疫组化;活检穿刺当前临床大部分患者对于肿瘤存在认知偏差,使其存在过度的恐惧情绪,难以积极配合疾病筛查和诊断,导致患者未在早期取得及时的治疗,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使病情发展至中晚期,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1]。

且当前临床对于肿瘤疾病患者的检查措施以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法为主,此检查方式可通过获取病变组织,再通过病理检测的方法来进行诊断疾病,属于肿瘤诊断的金标准[2]。

但对于患者而言,此项检查方式属于有创性检查措施,可对患者造成机体损伤、疼痛等,且结果等待时间较长,难以作为肿瘤筛查手段,因此,寻求其他检查手段为当前临床研究重点。

免疫组化技术是目前病理科广泛开展的病理检查技术,指的是在分子水平上协助病理诊断的检查方法。

基于此,本文就免疫组化技术用于肿瘤患者病理诊断的效果展开研究,具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将我院2019.1~2020.12内收治的62例经超声引导下开展活检穿刺法进行活检确诊的肿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研究对象中男女构成比分别为32:30;年龄段在36~74岁,平均年龄为(58.43±10.24)岁;肿瘤类型:肺癌23例、肝癌19例、转移性肿瘤11例、血管瘤9例。

1.2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均先行免疫组化法进行诊断,主要试剂包括脱水剂、固定剂、蒸馏水、透明液、浸蜡液、树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