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一大缺陷

合集下载

什么是中式逻辑思维缺陷

什么是中式逻辑思维缺陷

什么是中式逻辑思维缺陷逻辑思维方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行政决策科学化进程中必备工具之一,掌握逻辑思维方法对于避免行政决策失误、促进行政决策科学化、重塑现代理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中式逻辑思维的缺陷,希望能帮到你。

中式逻辑思维的五大缺陷之一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有很多人分不清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差别,常常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又由于中国人的集体观念比较强,批评某个集体对于中国人来说就等于批评个人。

对群体的批评常会造成中国人之间窝里斗,地域之间、贫富之间、职业之间,互相攻击,这就是因为没有分清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实际上,当我们说某个集合概念有某种特征时,并不能得出这个集合中的每个个体都有这种特征的结论。

当我们说某个群体具有一个特点的时候,不代表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具有这个特点。

比如说,我们说南方人善于做生意,这里的“南方人”是集合概念,但不代表每个南方人都善于做生意。

再如说山东人长得比较高大,这里的“山东人”也是集合概念,并不能证明每个山东人都长得高大。

再如“中国人老是窝里斗”、“中国人缺乏思辨力”这样的命题,这里的“中国人”是集合概念,并不说明每个中国人都是如此。

“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是集合概念,并不能得出每个中国人都丑陋的结论。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理解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差别。

有不少人认为谈论中国人的缺点时应该说成是“有的中国人……”这是没有道理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其实这种人主要是心胸问题,心胸狭碍,他不能忍受别人的批评,只喜欢听别人的表扬,当别人夸奖中国人的时候,他不会要求在“中国人”前面加上“有的”。

黎鸣先生写过《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等文章,很多中国人很不满,说按照黎鸣的观点,黎鸣也很愚蠢,因为他也是中国人。

这就是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没有分清,这里的“中国人”是集合概念。

同样,笔者在本书中大谈中国人的思维缺陷及劣根性,这里的“中国人”同样是集合概念,不代表每个中国人都是如此。

中国式思维的劣根性

中国式思维的劣根性

荐中国式思维的“劣根性”西方人思维却把对与错的分界线划得很清,用两分法思维方式来看结果,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往往把对和错的结果弄得很模糊。

表面上看,中国人把对和错明显区分开来,但实质上却非常的混淆。

这种观念,把中国人做事情掌握的那个"度"解释得很清楚。

这让西方人在中国生活会感到很艰难,然而,中国人到了西方却如鱼得水,怎么做都游刃有余(当然不包括种族及政治等因素),西方法律里永远找不到"聪明"的中国人犯的那条罪状。

中国人做事,很难定论对或者是错,因为中国人永远是站在"无为"的角度来"大有为"。

只是表面上模模糊糊,心里面却清清楚楚。

中国人崇圣、狭私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极深层次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系统性的客观存在,它不可能在较短时期内得到大面积的改观,认清这个特点,对我们正确地推进中国整体改革是有帮助的。

但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毕竟不是铁板一块,思维的个体能动性质和群体攀摹性质都迫切要求我们研究清楚这个课题,特别是改进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要"怎么改"的问题。

人文精神狭私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人性的漠视、对个人尊严及权益的忽略、对人的创造力和自由精神的否定。

中国历史上从未经历过欧洲文艺复兴这样伟大的人性解放运动,在我们民族文化的深层次以及民众心灵最深处、都尚未形成西方社会的那种强烈的人权观念和尊重个人意志的思想,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严重缺乏。

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国人的思维及行为方式。

大部分中国人缺少人文精神,那就是对人的尊重、对人性的尊重、对人文主义的崇尚、对民主自由的理解、对封建专制的排斥、对客观事实和科学原则的承认、对人的深层次需求的了解。

事实上,这不仅仅只是一种人文精神,更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社会精神,是整个社会和整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对于一个落后的社会而言,整个社会都缺乏这种精神;对于一个文明社会而言,整个社会都充满着这种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是相对于西方近现代的工业文明而言的。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大多数时候都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几乎封闭的状态,对外交流也是输出大于输入。

如果没有东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仍然处于一种相对隔绝独立的状态,那么中华文明还会按照自己固有的内在逻辑长久发展下去。

近现代科学的发展突破了人类千百年来的地域限制,中国已经不可能再孤立于国际社会。

西方侵略东方,同时也为东方提供了自我更新的契机。

对于每一个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此完美的中华文明,为什么到了为什么会在近现代大大落后于西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哪些重大缺陷?窃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是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这些缺陷是某种类似基因的欠缺,是我们的祖先未曾经过也未曾见过的东西。

这些缺陷可以简单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没有形成科学观念;(二)没有把客观自然世界作为研究思考的中心;(三)重农轻商对社会生产的阻碍;(四)伦理秩序对个人自由的束缚。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与不足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问题,中国文化究竟有哪些不足和缺失?第一个就是政治体制领域,儒学带来一系列问题。

如果你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状况,最好的办法之一是看它的法典。

当时的社会关系、文化状况、国家管理状况都体现在那里了。

1810年,中国的法典(《大清律例》)第一次翻译成英文出版,英国的一份报纸《爱丁堡评论》说,中国人在很多方面的知识都是不足的,我们发展很快的东西,他们都不知道。

中国的法典有什么特点呢?民法内容很少,基本内容是刑法,甚至连民事纠纷也作为刑事案件来处理。

这里面体现儒家政治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伦理与政治的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干是儒学,而儒学讲伦理和政治的最多。

从西汉开始,就强调以孝治天下,把家族伦理拓展到整个国家的治理,后来发展为一个完整的公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套体现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宗法专制,伦理与政治统一,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完全是符合的。

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陷及其后果

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陷及其后果

On the Shortage and Resul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Way of Thinking
作者: 梁云昌[1]
作者机构: [1]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出版物刊名: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7-40页
主题词: 思维方式;分析方法;实验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综合方法
摘要:思维方式本身没有先进和落后的问题,从能否孕育近代科学的角度来评判,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确实存在严重缺陷。

这些主要表现在忽视了人的知性在思维方式中的中心地位;缺乏分析方法、实验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和综合方法等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这些缺陷影响、制约、阻滞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致使中国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

我们只有从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入手,进行一场思维方式革命,发展理论思维,才能创造中国科学发展的辉煌。

必须正确认识中国思维方式的欠缺解读

必须正确认识中国思维方式的欠缺解读

必须正确认识中国思维方式的欠缺!16世纪以前多少世代,中国在技术方面一直领先于欧洲。

但从来没有出现一个可以同欧几里德相比的、具有真正逻辑思维的中国数学家。

结果,中国从未拥有过欧洲人那样的数学理论体系。

数学家们周秦、汉唐、宋元的中国,对于实际的几何知识理解得不错,但他们的几何知识从未提高到逻辑演绎体系的水平。

直到1600年,欧几里德才被利马窦和徐光启等(在明代)介绍到中国来。

此后,又用了几个世纪的时间,欧几里德的分析和演绎的几何体系,才在受过中学教育的国人之间普及。

在这之前,中国人并没有从事过实质性的系统的科学工作。

在日本,情况也是如此。

直到18世纪,日本人才知道欧几里德的著作,且用了很多年才理解了该书的主要思想。

尽管今天日本有许多著名的学者,但在欧几里德几何传入之前、日本却没有产生一个象样的科学家或数学家。

人们不禁要问,如果没有欧几里德的奠基性成就,那么现代科学会在欧洲产生吗?专家们研讨的结论是:很难!甚至不可能!但,现代数学在欧几里德几何的坚实基础上飞跃发展,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欧几里德几何并不是惟一的自洽(内在统一)的几何体系。

过去200年间,数学家们(高斯、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等)创立了好几种“非欧几何体系”。

然而,自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被证实、被接受以来,科学家们已认识到,在实际的宇宙之中,欧几里德几何并非总是完全正确的。

例如,在黑洞和中子星的周围,引力场极为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欧几里得几何无法准确地描述宇宙的状态。

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欧几里德几何可以给出十分近似于现实世界的结论。

无论如何,人类文明的这些最新进展,都不会削弱欧几里德学术成就的光芒,也不会降低他的伟大贡献——现代科学必不可少的逻辑框架。

我认为,华夏文明和印度文明等东方文明固然伟大,但是在思维方式方面,自古以来就是存在严重欠缺的!这就是严重缺乏希腊文明创始的、以欧几里德几何学和亚里土多德逻辑学为基础的、精确细密的分析及归纳方法、演绎体系。

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差在哪里?

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差在哪里?

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差在哪里?——面对洋高考,学生能力有了科学测量工具2013年10月11日,西奈山国际教育在北京发布了《2013年中国SAT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向中国的国际教育行业发布了一个崭新的SAT教学工具和测量标尺-AEA系统。

AEA系统作为第三代学术英语能力评估系统,提供多达154个分析维度,包含最新的教育智能技术,是SAT教学和学习的突破性工具,也是中国国际教育界最前沿的教育技术。

在发布会上,与会专家、国际教育工作者一起畅谈了未来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及其教育技术的突破。

发布会吸引了深圳中学、广州外国语学校、东北育才学校、首都师大附属育新学校、北京世青国际学校、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学校、新英才教育集团、北京汇佳私立学校、北京十二中、北京三十五中、上海复兴高级中学、上海东光明中学、珠海女子中学、郑州外国语学校、郑州十一中、合肥八中、徐悲鸿中学等近百所国内知名中学的国际教育工作者、中国教育学会等教学学术机构的教育专家的参加。

近年来随着本科留学的潮涌起,各类国际学校、国际班、留学实验班几乎已经成为各地重点高中的标配。

托福、雅思热潮之后,SAT热潮已经形成。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及其家长把目光转向了SAT,中国学生学术思维的缺陷也日益凸显。

这种缺陷正在中国式思维的体现。

众所周知,SAT是美国优质大学从美国全国和全世界选拔精英学生的一个测试。

SAT阅读、写作的基础是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思维。

但是很遗憾,中国几千年来还没有学会批判性思维。

中国文化从先秦时期,开始习惯了孔子的语录,老子的漫谈,庄子的寓言,孟子的气势。

墨子的实证与公孙龙的分析,仅仅昙花一现。

寓言故事、以喻代证、名人名言,再加上一大串的排比句,就构成了花团锦簇的文章。

秦汉以来,以至当代,这样的“中国文章八股”一直都是主流思维模式,充斥在政府报告、学术文章、传媒舆论。

在这样的思考模式下,中国人思路不清,思考能力弱化,判断力差,在寻找真相、真知与真理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

科学方法论考试题

科学方法论考试题

科学方法论考试题1、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1、科学方法的含义: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等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

简单地说,科学方法就是人类在所有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全部正确方法。

2、科学方法的研究内容: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假说、理论、比较、类比、模拟、模型,分析与综合、证明与反驳、归纳与演绎,数学方法,以及这几十年发展起来的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和反馈方法等等。

这些科学方法是从各门具体科学的特殊方法中概括出来的共同方法。

科学方法论的性质:1、它是一门正趋向于独立的学科。

2、它是一门思维科学。

3、它是一门认识“工程学”。

2、科学方法论有哪些层次和要素?层次:按照方法作用的大小和普适性程度的高低,科学方法论依次被划分为3个不同层次:1、适合于各门学科的具体方法论;2、某一类学科中普适性深度较高的特殊方法论;3、具有高度普适性的根本性或一般性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要素: 1、客体 2、主体 3、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3、谈谈中国传统社会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其缺陷。

中国传统社会的思维方式是,观察事物有时是凭直觉、非理性、综合的,他们注重情感诉求;因此,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通常特点是精神的、感性的、内向的、综合的、主观的;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陷思维方式本身没有先进和落后的问题,从能否孕育近代科学的角度来评判,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确实存在严重缺陷。

这些主要表现在忽视了人的知性在思维方式中的中心地位;轻视理论分析,拒绝把形式和内容割离开来;缺乏实验方法,经验方法和实验、数学方法分离;没有发展出形式逻辑的观念,逻辑思维落后;虽然有经验论和理性直觉论,但缺乏理论综合方法,没有将理性和经验结合起来。

(一)西方近代科学确立了分析方法的地位,分析方法是近代科学产生的先决条件。

而在中国传统思维中,整体思维占主导地位,强调要从统一角度去观察事物,注重整体的完整一致。

中国人逻辑思维的五大缺陷

中国人逻辑思维的五大缺陷

中国人逻辑思维的五大缺陷著名学者宋怀常曾在其著作《中国人的思维危机——中国教育扼杀了中国人的思维能力》里指出了“中国人思维的五大逻辑缺陷”,据此浅谈一些我所观察到的中国人常见的逻辑缺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中国人逻辑思维的五大缺陷,欢迎借鉴参考。

1、概念模糊概念(Concept)是思维的基本元素,而中国人对于概念的定义一向是模糊的。

当人们讨论某个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概念。

如果对于概念的理解都不一致,那么后面的问题就没法讨论了,讨论下去也没有意义,因为他们谈的是不同的东西,结果就是南辕北辙!举个容易理解的例子,几个人讨论马。

第一个人说,我见过一匹10000斤重的马。

第二个人说,我见过一匹10厘米长的马。

第三个人说,哪里有重达万斤的马?更不会有10厘米长的马!第一个人回答道:“我说的是河马!”第二个人回答道:“我说的是海马。

”正是因为他们对“马”这一概念定义和理解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观点,这样的讨论又有什么意义呢?再如,我们讨论美女时,一个人说这个女孩好漂亮,另一个人说一般,又有一个人说根本就是个恐龙嘛!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别,因为在他们心中,美女的标准是不同的。

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讨论,这种争论是不会有结果的。

经济学家陈志武在《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件事,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提出的很多条款都是笼统和模糊的,比如:美国应该为中国培养更多的管理人才。

什么叫“应该”?什么叫“更多”?什么叫“管理人才”?怎么样算“培养”?每一项都是模糊的,双方都难以执行,美国完全可以不认账,“应该”做的事情,不做也可以呀。

出现这种情况,便是思维能力不足造成的,缺乏严谨的法治思维,概念模糊。

而这些参加谈判的都是中国的精英、专家,连这些人的思维都是如此不清晰,更别说其他了。

2、不懂集合概念中国人的集体观念比较强,这就产生一个普遍现象:对于中国人来说,往往是批评个人就等于批评集体;批判集体就等于批评集体里的每一个人。

中国人思维的逻辑缺陷是什么思维方式

中国人思维的逻辑缺陷是什么思维方式

中国人思维的逻辑缺陷是什么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整体、直觉、顿悟为全世界所称道,但中国人普遍缺乏像西方人那样的逻辑分析能力,这已经是国内人所承认的事实。

中国人思维的逻辑缺陷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小编整理中国人思维的逻辑缺陷的资料,仅供参考。

中国人思维的逻辑缺陷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是对思维过程的抽象。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7门基础学科中的第二门,仅次于数学,《大英百科全书》把它列为5门基础学科之一,可见逻辑学的重要性。

逻辑能够对人的思维起到规范作用,让人的思维更加全面、深刻和理性,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正确,对问题的处理也会更加合适。

遗憾的是,逻辑学在中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中学时,涉及极少。

在高校中,也主要是文科的学生在学。

很多人感觉逻辑学不过是文科中的一个科目罢了,没有必要大家都学。

这是错误的认识,逻辑学应该从高中就开始学,而逻辑思维则应该从小学就开始训练。

对逻辑学教学的忽视造成多数中国人缺乏基本的逻辑常识,更缺乏基本的逻辑思维的训练,造成了中国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也只能依靠最原始的思维习惯来思考。

其思考的结论只是根据某些经验,通过不完全归纳、简单类比等思维方法得出,其结论往往是不真实的。

由于逻辑知识和逻辑训练的缺乏,中国人的思维在逻辑上具有不少缺陷,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我们社会生活中的逻辑混乱现象非常严重,即使是一些学者、教授也不能避免。

2003年4-5月间,首都10多家主流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以醒目标题报道了10位著名逻辑学家和语言学家发出的强烈呼吁:社会生活中逻辑混乱和语言失范现象令人担忧。

笔者在这里谈一些常见的逻辑缺陷。

一、概念模糊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明确概念是判断与推理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清晰的概念的界定,由此而来的判断和推理就也就很难保证其正确性。

中国人不善于,或者说是不屑于去辨析概念,中国人对于概念的定义一向是模糊的。

传统购物的优势及不足浅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优势与不足

传统购物的优势及不足浅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优势与不足

传统购物的优势及不足浅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优势与不足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浅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优势与不足”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第1卷第2期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Vol. 1 No.2 2003年5月Journal of Lingling University May. 2003浅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优势与不足代杰(广东惠州学院政法系,广东惠州516015)摘要: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条件下形成的,有自己特殊的构造体系,优势和不足并存。

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性日益成为人们的认识障碍的时候,反思和再认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发扬其优点,克服其不足,无疑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传统思维方式;思维方式;西方思维方式*中图分类号:B8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697(2003)02-0009-04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起源于古代,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条件,造就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特殊构造体系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它作为社会文化在人们思维深处的积淀,构成民族文化的基因,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特有风貌。

任何一个熟知科学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么一个基本的科学史实: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自秦汉以来,一直在稳定地持续前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用李约瑟的话来说,“在公元3世纪到公元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1]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然而遗憾的是,到了近代却发展缓慢,以致出现了停滞。

尤其是在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的科学加速发展,16世纪就开始超过中国,并遥遥领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局限性的日益暴露无疑是关键所在。

因此,反思和再认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发扬我们的优点,克服我们的不足,寻找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创新之路,并使其发扬光大,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

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必须具体地、历史地、科学地分析,既不能无限夸大其落后保守性,从而丢掉我们民族优秀的思想精华,也不能刻意掩盖其严重思维缺陷,拒绝进行批判。

中国人思维的五大逻辑缺陷是什么

中国人思维的五大逻辑缺陷是什么

中国人思维的五大逻辑缺陷是什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整体、直觉、顿悟为全世界所称道,逻辑能够对人的思维起到规范作用,让人的思维更加全面、深刻和理性,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正确,对问题的处理也会更加合适。

中国人是什么思维方式?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的中国人思维的五大逻辑缺陷,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中国人思维的五大逻辑缺陷一、不证而论咱们的第二个常见的思维毛病,是不懂逻辑学上的“充足理由律”,给出论点来往往不证而论,只有论点,没有论据。

这里随便引两句《老子》∶“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这里的三句话,每句都是论点,毫无论据,实际上是三个彼此毫无相干的结论。

翻成白话就更一目了然了∶“古代善于实行‘道’的人,是去愚弄百姓,不是教育他们明白事理。

聪明的人民是难以统治的。

所以,用开发民智去治国只会坑害国家;反过来就会给国家造福。

”请看,这里哪一句话不是先入为主,强加于人?最后那句话用“所以”(“故”)引出,看上去貌似基于前面的论证的结论,其实只是与前两个结论并立的另一结论。

比起西方那些“难治之民”来,中国百姓是最易治理的驯服工具,然而西方却不会象中国那样周期性地发生暴乱,可见“智民难治”的结论并不自动导出“以智治国是祸国”的结论。

就算勉强把最后这个结论说成是由前面的论点引伸而来的,它仍然只不过是建筑在未经证明的两个论点上。

愚民如果是暴民,又何尝“易治”?这种“不证而论”的传统在近代得到空前的发扬光大,伟大领袖在内部讲话中就断然表示过他不相信有什麽“充足理由律”,因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公婆各有理”。

而人民似乎也毫未感到世上有讲道理的必要。

於是中国便成了一个世上独一无二的实行“口号治国”的国家。

我每次回国,都要震骇于国外见不到的那些巨幅标语,它们以上帝般的权威口气,不容置辩地命令或教育人民应该怎麽去过日子。

我们早已习惯于不加思索地接受这些毫无根据的命令,如同敬爱的林副统帅说的∶“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思维方式局限性的检讨书

思维方式局限性的检讨书

思维方式局限性的检讨书尊敬的读者: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局限性进行深入的检讨和反思。

思维方式是我们看待和理解世界的方式,然而,我们常常受到自身经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我们的思维方式存在局限性。

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局限性,并且寻找解决的方法,以期能够更加开放和全面地看待问题。

首先,我要反思的是自己的文化背景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作为一个成长在中国的人,我接受的教育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这种影响使得我在面对问题时常常倾向于从集体的角度出发,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

然而,这种思维方式也可能导致我忽视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因此,我需要更加开放地接受其他文化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以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

其次,我要反思的是自己的经验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通过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解释事物。

然而,这种个人经验也会导致我们对问题的看法产生偏见。

例如,如果我在某个领域有丰富的经验,我可能会过分自信地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忽视其他人的意见。

因此,我需要主动扩展自己的经验范围,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和学习,以避免陷入个人经验的局限性。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媒体、新闻报道和政治宣传等渠道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然而,这些信息往往带有主观性和偏见,容易误导我们的思维方式。

为了避免受到社会环境的局限,我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审视和评估所接收到的信息,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在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局限性后,我将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和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

首先,我将积极主动地学习其他文化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加跨文化交流活动和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他文化的思维方式。

其次,我将寻求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在面对问题时,我将主动寻找不同的观点,包括与我意见相左的观点。

通过与持不同观点的人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辩论,我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问题,并且有助于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

语文教师传统思维模式的弊端

语文教师传统思维模式的弊端

语文教师传统思维模式的弊端作者:侯建惠陈栋华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06年第12期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新课程下的观念转变不仅是教育目的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以及评价观等新观念概念式的转变,在大力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语文教师更要把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作为转变观念的关键和突破口。

语文教师传统思维模式的弊端如下:一、单一化的思维轨迹。

许多语文教师唯书本、教参是从,不敢越雷池一步,依葫芦画瓢,甘做“传声筒”。

通过这样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而无法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二、绝对化的思维逻辑。

思维逻辑的绝对化是以思维活动的简单化为认识基础的,它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只看到一个个的事物,而忘了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只看到他们的存在,而忘了他们的产生和消失;只看到他们的静止,而忘了他们的运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这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这种思维逻辑突出的表现在教师的学生观和评价观上。

在教师眼里,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看法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极易扼杀学生发展变化的可能性。

三、凝固化的思维渠道。

这种思维模式,使人们思想刻板,简单化,割断时间和空间的联系,眼光只局限于狭小的领域内,封闭保守。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限定在课堂上,限定在教材上,把语文教育和课堂教育及书本教育等同起来,从而忽视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以及综合性、实践性,并从根本上否定了语文教育的“魂”。

四、“目中无人”的思维方式。

旧的思维模式的单一化、凝固化。

绝对化,使语文教师在解读作为课程内容的教材文本时,像解剖鱼一样把教材“剖析”得支离破碎,惨不忍睹。

不仅如此,更是将文学作品中的“人”异化作简单的“物”,没有赋予人以应有的尊严和价值。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解读,不是与人做情感的换位引发心灵的震颤,而是去认识死的、没有生命的“物”,学生与课程文本中的人物的关系成了人与物的关系,即改造与被改造,利用与被利用,批判与被批判,为我所用与不为我所用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的仁义礼教、传统的中医中药、以象征写意为基本特征的艺术传统、注重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观、中国古代科技的种种成果等,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社会生活实践的文化积淀,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

这些传统文化因素至今浸润渗透在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实践中,发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是孔子以及围绕孔子而衍生开来的儒家学说。

柳诒徵先生早就指出:“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

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自孔子以前数千年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文化,赖孔子而开”。

西方学者也有同样的看法。

但并不是说,除了孔子学说以外,中国传统文化就一无所有了。

事实上,道教思想、佛学思想、中国传统艺术、中医中药,以及中国古代种种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等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许多学者对中西科技的发展作了详细的比较,发现至少是在17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走在西方前面,只是明清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败,西方科技迅猛崛起,中国科技才变得相形见拙了。

这里,我们就主要从儒家文化观念、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与科技观念等方面,简要综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缺陷。

1、儒家文化的缺陷(1)愚民政策。

孔子明确提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就为后来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愚民政策提供了思想依据。

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一步禁锢人们的思想。

“经义决狱”的法律实践则禁锢人们的行为,使之不得偏离儒家伦理规范。

后来的科举与八股文,使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脱离现实、皓首穷经、盲从迷信、思想僵化。

所以广大民众从一出生下来就受者连续不断的愚弄。

佛教文化的传入,并没有改变儒学思想中的这种缺陷,而是为统治者提供了新的愚民花样。

(2)超伦理主义。

宣扬“三纲五常”,主张崇古尊经,提倡中庸之道,反对革新与革命,禁锢人们的思想。

而对女性,则更是从思想上、身体上进行禁锢和摧残。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人生而是不自由的。

论中国传统意象化思维的缺陷

论中国传统意象化思维的缺陷

论中国传统意象化思维的缺陷古代中国为什么只有工艺学没有科学体系?我极不赞成把西方哲学范畴与中国哲学范畴、特别是关于佛哲学的范畴混同在一起讨论。

中国古代并无西方古典和近代意义的哲学、形而上学、方法论(即工具论)与认识论存在。

现代中国人至今还很少真正能够理解西方19世纪以前古典哲学的纯粹形而上概念。

那些搞西哲史的博导、博士别装B。

我根本不相信中国有人读懂了柏拉图对话(非道德和美学部分)、有人能真正读懂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以及康德的三大批判,以至读得懂黑格尔的逻辑著作以及《精神现象学》(其实包括那些书的译者本身也是知其文句不知其义理,半懂不懂似懂非懂。

而这是有自知之明的译者自己都承认的。

有人不相信何以翻译会不懂原著——那么只要想想为何电脑机器也能翻译就可以了)。

其实,20世纪以来西方也已无真正的哲学可言。

未来哲学将会死灭。

因为西方大学里也已经没有人读得懂古典哲学名著了。

经典的死亡必然也就是学术的死亡。

也就是说,无论中、外,今后都很难再出现真正的哲学思考和体系,只会不断出现一些弱智的、貌似哲学和伪称哲学的赝品——例如20世纪的胡塞尔、罗素、萨特、卡西勒就是这种时髦一时的伪哲学的垃圾。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从洛克(John Locke,1632.~1704.)以后的英国、法国特别是现代美国人只崇尚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已经远离古典哲学的形而上研究。

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近代哲学始于人性论的探讨,培根、笛卡尔、洛克以后转入方法论和语言逻辑的工具探究,20世纪初叶则追随罗素、哥德尔陷入语言分析的迷障森林(故海德格尔著有“林中之路”Holzwege)——从而日益远离古典哲学。

连续几代人下来,对西方学界来说,古典哲学的诸范畴也已经成为丧失意义而不可理解的事物。

中国古代学术系统中本来就没有纯粹的哲学。

秦汉以前只有《易经系词》、《老子道德经》,以至魏晋王弼、裴頠时代的玄学讨论,唐宋佛学以及宋代理学和心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讨论略许有所接近于西方古典意义的纯粹哲学思考,涉及了形而上的本体论、实体论和方法论(如名辩、因明)诸问题。

传统行业思维之弊:创新、短期利益、用户导向、整体视角和数据缺失

传统行业思维之弊:创新、短期利益、用户导向、整体视角和数据缺失

传统行业思维之弊:创新、短期利益、用户导向、整体视角和数据缺失传统行业思维的危害在当今高度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传统行业思维的危害愈发显现。

传统行业思维通常注重短期利益、缺乏创新、缺乏用户导向、缺乏整体视角和缺乏数据支持。

这些弊端限制了传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危害。

1.缺乏创新传统行业思维往往安于现状,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缺乏创新精神。

这种思维模式下,企业往往沉迷于过去的成功经验,无法发现新的商机和市场需求。

此外,缺乏创新会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

2.过度注重短期利益传统行业思维通常过于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发展。

这种思维模式下,企业为了实现短期的高收益,可能会牺牲长期利益。

例如,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可能会采用低质量的原材料或减少必要的研发投入,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提高利润,但在长期内可能会导致企业失去竞争力。

3.缺乏用户导向传统行业思维往往缺乏用户导向,不能真正满足用户需求。

这种思维模式下,企业可能只关注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提供,而忽略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

例如,某些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只是根据自身技术和市场调研来设计产品,而没有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导致产品难以获得用户的认可和青睐。

4.缺乏整体视角传统行业思维往往缺乏整体视角,难以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

这种思维模式下,企业可能只关注自身的发展和利益,而忽略了整个产业链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例如,某些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只关注价格和数量,而没有考虑供应商的质量和信誉,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不稳定和风险增加。

5.缺乏数据支持传统行业思维往往缺乏数据支持,无法充分发掘数据背后的价值。

这种思维模式下,企业可能只凭经验或感觉做出决策,而没有利用数据来支撑决策。

例如,某些企业在市场推广时,只是凭借以往的投放经验进行广告宣传,而没有利用数据分析来优化广告效果和成本效益。

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广告效果不佳,浪费资源。

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思维方式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分析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优势和弊端,以期对本民族传统思维方式有一个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现代化的举措。

标签:传统思维方式;优势;弊端;现代化;举措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14602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思维的发展和创造史。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它已溶入人们的血液,深深地融化在人们的思维意识和行为规范里。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无时无刻不在指导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代表的是意蕴丰富的东方智慧,它在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给我们带来了辉煌的成就的同时,也为我们设置种种了障碍,阻碍我们与世界的交流,给我们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方式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变化,思维方式也迟早要发生变化。

社会的深刻变革必然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

所以面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我们只有进行理性的反思,才能不断推动它向现代化转变。

1 传统思维方式的优势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它决定着中华文化特有的风貌。

中华民族数千年始终位居世界明的前列,足以证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它独特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1)注意和谐的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的最显著特征,是习惯于对事物从整体上去把握,就是说把自然界和整个人类社会包括人类主体自身在内,统统看作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

整体有许多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所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整体思维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它相信世间万事万物是相通的,天地一物,从而达到和谐稳定。

这种由整体思维引出的和谐思想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的认识或理论也应是和谐的理论。

当工业高度发达,人类遇到像资源枯竭、核战争等足以威胁人类生存的大问题的时候,开始对那种强调人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思维模式进行反思,继而开始转向“天”与“人”协调的思考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一大缺陷郁慕墉我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有什么缺陷呢?著名的美学家宗白华教授曾说:“中国学者历来有两种极其强烈的嗜好与习惯(或者可以说是本能),就是模糊笼统和牵强附会。

”(宗白华,1998)这句话讲到了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陷。

这种传统思维方式在各方面有广泛表现,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危害极大。

(一)不符合历史事实地贬低外国,美化古代中国. 甚至荒唐地认为西方现代科学的许多成就,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

爱因斯坦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

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

要是这些发现果然都作出了,那倒是令人惊奇的事。

”(爱因斯坦,第574页) 爱因斯坦认为西方科学发展的基础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体系和英国弗兰西斯·培根创立的归纳逻辑,而中国古代正缺少这两者,才造成了中国近代科学的落后。

当然,如果有人认为爱因斯坦的话不妥可以讨论,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在(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1次印刷时,爱因斯坦话的最后一句竟然翻译成:“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部做出来了。

”这里显然是反过来翻译,把别人说我们不行的地方说成行。

在这个问题上,正是宗白华教授首先怀疑这段话翻译可能有误,让他的学生去查原文,才发现翻译错了。

在有些人那里,“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成了“集体虚荣心”和“夜郎自大症”:闭着眼睛瞎说什么:“我国春秋战国政治思想文化是多么丰富多彩!古希腊有什么?只不过几个雕塑,而且还没有胳膊。

”(某电视导演语);“莎士比亚有什么了不起?中国有关汉卿!”(某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者语)这些话都是不顾历史事实的胡说八道。

我们青年应该热爱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也应该热爱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的胸怀必须宽广,目光必须远大,才能作21世纪的新主人。

宗白华教授还指出:“到了近代欧美学说输入,这种联想比附、随意发挥的习惯,更得到了用武之地。

昨天以《庄子》来比附达尔文进化论,今天以《墨子》来比附卢梭民约论,明天又以《老子》来比附爱因斯坦相对论。

似乎现代科学的许多成就,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生搬硬套、不可思议,自吹自擂,想人非非,实在令人又好笑又可气。

……中国学者必须克服一种坏毛病,就是读书不求甚解,望文生义,没有弄清事实,就草率地做定义、下结论。

例如,很多学者人云亦云,津津乐道什么莱布尼兹的二进制数学来自八卦、电子计算机的原理来自(易经》……这都是望文生义、不求甚解的典型。

”(宗白华,1998) 宗白华教授的批评显然并没有为一些国学家、易学家接受。

宗白华教授逝世后这二十年,他们的大胆毫无收敛:有人竞说《易经》是超前的科学著作,里面蕴涵着量子力学、相对论、计算机理论和遗传密码等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还有人要以《易经》指导科学研究:根据他提出的“太极原子模型”推演出“太阳系有14颗大行星”,或要用它预测气象变化。

他们除了耸人听闻地说一通外,缺少的恰恰是冷静的理性分析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有人称他们为“科学妄想家”。

当1986年著名的哈雷彗星按天文学家的预言准确的经过近日点回归时,全世界的各种舆论都在欢呼科学的胜利,而我国有的学者则讲中国是最早观测哈雷彗星的文明古国,因为在中国史书上,从《春秋》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到(清朝续文献通考》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31次记载。

这个议论很值得分析。

31次的彗星观测纪录表明我国是一个很早对彗星作系统观测的国家,但是,能说中国早就发现哈雷彗星了吗? 我们知道,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的好友。

为研究彗星的运行规律,哈雷收集了从1337年到1698年各种彗星的观测资料,编了一张比较表;他发现:“阿比安所观测到的那颗1531年彗星,跟开普勒和龙格蒙丹所描述的1607年的彗星是同一颗,也就是1682年我自己观测的那一颗。

全部轨道根数都完全一致,只有周期不等,……。

我……有把握地下决心预言这颗彗星在1758年还要回来的。

”(转引自沃隆位夫·维利亚米诺夫,第185页)法国数学家克雷罗相信哈雷的预言,他进一步具体计算了木星和土星对这颗彗星的摄动作用,将这颗彗星下一次过近日点的日期定于1759年4月中旬。

1759年3月13日,全世界天文学家盼望已久的这颗彗星终于过了近日点。

为纪念哈雷的不朽功绩,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中国天文学家只是在哈雷发现哈雷彗星后,根据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才知道中国史书上有观测到有关哈雷彗星的31次记载;而在过去,根本不知道这是同一颗彗星的31次回归,反而认为是31颗彗星的31次出现。

中国的天文观测资料虽然很宝贵,但都是一些个别性的经验知识;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和哈雷揭示的哈雷彗星的规律是普遍的规律性知识;两者在认识层次上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没有什么沾沾自喜的理由。

相反,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为什么我们的民族长于经验认识而缺乏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二)在当代中国的分析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模糊笼统造成的逻辑错误俯拾即是。

近些年来,我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而在各种报刊杂志宣传媒体上,“祖国”这个神圣的字眼频频出现。

但是,只要我们认真作一些逻辑分析,就会发现“祖国”这个概念用得混乱不堪。

例如,1999年国庆前夕,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江山如此多娇”晚会。

赵忠祥、倪萍两位主持人说:“明天是我们伟大祖国五十岁生日!”接着,优美的歌声响起:“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祖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

”当时我62岁,祖国母亲才50岁,那么我前12年又生活在何处? 又如,2006年国庆节早晨,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在天安门广场向全国、全世界讲:“今天是我们伟大的祖国57周岁华诞,全国各地人民群众一早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五星红旗的升旗仪式。

”祖国母亲才57岁,还没有许多人的祖父母年纪大,这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吗?我们必须大声地告诉赵忠祥、倪萍和广大的青年人:我们的祖国母亲不是只有57岁,而是大一百倍;我们的中华祖国是世界上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有一报刊报道:“国庆节前,对黑龙江省3市、4县17所中小学的820份调查问卷表明:半数的学生不知道祖国生日的年、月、日”(见《中国妇女报》,1995年10月加日)。

显然,这里又将“祖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了。

实际上,中国没有一位历史学家能讲出远古时代炎黄二帝何年何月何日创建中华祖国的。

所以,半数不知道“祖国生日”的中小学生的头脑是清楚的,而另半数知道祖国生日是1949年10月1日的中小学生、以及那些老师、领导、编辑记者等的头脑却是糊涂的。

又如,在一些文艺作品里,不适当地将近代的民族和民族国家的概念套到古代。

例如,一讲爱国,就是杨家将抗辽,岳飞抗金,辽和金都是敌国,杨四郎到辽国当附马是卖国投降,京剧(四郎探母》是一个宣扬卖国投降主义的大毒草,……。

这里宣传着错误的历史观点。

辽国和金国是侵略中国的“敌国”吗?大家应知道,辽和金都是我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分成各个诸侯国,汉末也分为魏、吴、蜀三国,在这个时期,这个国的人到别的国当大臣,反过来打自己故国的事很多,但我们不会去讲那个人卖国。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各国都是汉族政权,而宋面对的辽和金都不是汉族政权,所以,我们才认为杨四郎卖国。

可见,在我们心灵深处存在一个大汉族主义的王国,把“祖国”这个概念局限于汉族建立的国家。

这是错误的。

我们必须记住,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我们并不否认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纠纷存在着是非,但我们必须强调这种是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兄弟姐妹之间的是非,与近代发生的我国与侵略我国的国家之间的是非是完全不同的两类是非问题。

我们的祖国应该是一个各民族平等和睦共同发展的大家庭,这样,我们的祖国才有光辉的未来。

(三)在新世纪,中国传统的模糊笼统、牵强附会的思维方式。

仍然有待克服。

在上世纪末,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人们充满着希望,做出各种预测。

但是,我认为有一些对新世纪的预测是缺少科学依据的。

例如,季羡林先生说:“只有一点我是有信心的: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核心)复兴的世纪。

现在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影响人类生存前途的弊端,比如人口爆炸,大自然被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臭氧被破坏,粮食生产有限,淡水资源缺乏,等等,这只有中国文化能克服,这就是我的最后信念。

”(季羡林,第257页)“只有中国文化能克服”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说,其他国家的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不能克服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难题,而只有中国文化能解决它们。

中国文化有如此神奇效用吗?我们知道,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重男轻女的论述。

可以说,中国人口达到13亿多这么庞大的数字,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应承担重要的责任;因此要让中国文化去解决世界人口爆炸问题,实在有点南辕北辙。

中国文化内容很多,但似乎没有减少氟里昂,避免臭氧层进一步被破坏的论述。

在我看来,世界面临的各种难题,要依靠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把中国文化与其他国家的文化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起到有益的作用。

只靠中国文化是断断不行的。

有些人还说什么,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东亚世纪”,说什么世界科学中心会转移到中国等,这些都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不可否认,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我们切忌不要盲目乐观,忘乎所以,否则我们就要犯错误走弯路了。

我国传统思维方式中模糊笼统、牵强附会的缺陷根源于我国传统文化中逻辑思维的欠缺。

古代世界有三大逻辑,这就是中国古代先秦逻辑、古印度逻辑和古希腊逻辑。

但是,将三个逻辑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先秦逻辑不仅不如古希腊逻辑,在某些方面也不如古印度逻辑。

(1)古希腊逻辑在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的密切联系中,将思维形式抽象出来作为逻辑研究的独特对象。

“把变项引入逻辑是亚里士多德的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卢卡西维茨)如“B 属于所有的A" ,..B不属于有些A",这儿的“A" , "B”都是词项变项,表示各种具体词项(概念)。

麦加拉一斯多葛学派研究的命题逻辑推理式,如“如果第一,那么第二;第一;所以,第二”。

这儿的“第一”、“第二”是命题变项,它表示各个具体命题。

亚里士多德和麦加拉一斯多葛学派的逻辑学家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各种推理式是否有效。

在中国先秦逻辑里,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结合得比较紧,特别是与政治伦理内容结合得很紧,没有被抽象出来作为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

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先秦逻辑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优点。

特点是特点,但不是优点,它恰恰是先秦逻辑发展不成熟的一个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