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迷迷转》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教师招聘试讲教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迷迷转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教师招聘试讲教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迷迷转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教师招聘试讲教案幼儿园大班社会试讲教案:探索与发现自然界中的颜色引言:社会试讲教案对于幼儿园大班教师资格证面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个针对幼儿园大班的社会试讲教案模板,希望对教师招聘试讲教案的准备提供一些参考。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试讲课,使幼儿能够探索和发现自然界中的颜色,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归类和整理。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彩色水果图片、彩色动物图片、彩色植物图片。
2. 教学工具:投影仪、幼儿园大班黑板、粉笔。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 利用黑板,绘制一个大大的彩虹,并简单介绍了彩虹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自然现象。
2. 通过投影仪展示彩色水果图片、彩色动物图片和彩色植物图片,并邀请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之处?Step 2: 探索1. 将幼儿分为若干个小组,并分配一组彩色图片,鼓励幼儿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这些彩色图片有什么相似之处?2. 引导幼儿发现:这些彩色图片都是自然界中的事物,而且它们都有颜色。
3. 提问:大家能说出这些彩色的名字吗?4. 收集幼儿的回答,记录在黑板上,并进行适当的纠正和补充。
Step 3: 归类与整理1. 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知识,将彩色图片按照颜色的不同进行归类。
例如:红色的彩色图片放在一起,蓝色的彩色图片放在一起等等。
2. 利用彩色图片进行教学示范,展示如何能够将彩色图片进行归类。
3. 回到小组,让幼儿按照老师的示范进行归类的活动。
Step 4: 认知巩固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不同颜色的水果、动物和植物图片,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识别出图片中的颜色。
2. 与幼儿进行互动,提问他们观察到的颜色,并让他们说出图片中事物的名称。
四、教学扩展:1. 引导幼儿进行更多的颜色探索:可以组织幼儿外出,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等自然界事物,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2. 利用益智游戏、彩色画板等教具,增加幼儿对颜色的认知和理解。
幼儿园大班社会课教案《迷迷转》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迷迷转》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体验旋转现象,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所认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旋转现象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课件、图片、旋转玩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课件或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旋转现象,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旋转现象的基本原理,让幼儿了解和认识旋转。
3. 示范:教师演示如何制作旋转玩具,让幼儿观看并了解制作过程。
4. 操作:让幼儿分组合作,制作属于自己的旋转玩具。
5.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旋转玩具,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让幼儿观察家里或身边的旋转现象,并和家长一起记录下来。
2. 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旋转现象,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 鼓励幼儿创造属于自己的旋转玩具,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旋转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2. 关注幼儿在制作旋转玩具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倾听幼儿在展示和分享过程中的表达,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旋转舞蹈表演,让幼儿在音乐中体验旋转的乐趣。
2.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旋转玩具制作,增进亲子关系。
3. 开展旋转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笔表达自己对旋转现象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旋转现象。
3. 考虑如何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旋转认知。
幼儿园大班社会课教案《迷迷转》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迷迷转》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体验旋转现象,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旋转的过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和体验旋转现象,能够用语言描述旋转的过程。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旋转玩具、图片、视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旋转玩具,引导幼儿关注和体验旋转现象。
2. 主题活动一:观察旋转图片,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旋转现象。
3. 主题活动二:观看旋转视频,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旋转的过程。
4. 主题活动三:动手操作旋转玩具,让幼儿亲身体验旋转的感觉。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让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与家长分享。
2. 家长协助幼儿用绘画或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旋转现象,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幼儿在动手操作旋转玩具时的表现,观察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家长反馈和作业提交情况,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旋转现象的探索和分享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程度是否达到预期?2. 教学内容和活动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和发展水平?3.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和体验旋转现象?八、课程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探索更多的旋转现象。
2. 组织幼儿参观公园或科学馆等场所,寻找和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3. 开展班级展示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家庭和社区中发现的旋转现象。
九、教学资源:1. 旋转玩具:用于让幼儿亲身体验旋转的感觉。
2. 旋转图片和视频:用于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旋转现象。
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迷迷转》
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迷迷转》《迷迷转》是一堂以社会优质课为主题的大班教案,适用于5-6岁的学生。
以下是一份5500字的教案大纲,供您参考。
教案名称:迷迷转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迷宫的概念,并能够区分迷宫中的死胡同和出口。
2. 培养学生在迷宫中寻找出口的思维能力。
3.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准备:1. 迷宫图纸2. 奖励道具,如彩色贴纸3. 小贴纸,用于标记迷宫中的死胡同和出口教学活动:活动一:引入迷宫(15分钟)1. 导入与学生对迷宫的认知,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迷宫吗?”2. 解释迷宫的概念,绘制一个简单的迷宫示意图,并解释其中的死胡同和出口。
3. 邀请学生围成一个大圈,将迷宫图纸贴在圈内,供学生观察。
活动二:了解规则与游戏(15分钟)1. 通过图纸,解释游戏规则:学生需要按照指定路径,从迷宫的入口找到出口。
2. 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以便记住出口的位置。
3.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每轮游戏时间不超过3分钟,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寻找到出口。
活动三:团队合作寻找出口(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6-8人。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迷宫图纸,要求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合作。
2. 小组成员可以交流和讨论,但不能观察其他小组的图纸。
3. 每个小组在给定时间内寻找迷宫的出口,可以使用小贴纸标记死胡同,以帮助他们记住正确的路径。
4. 小组完成任务后,对每个小组的解答进行批改和评价。
5. 对于成功找到出口的小组,给予奖励道具,如彩色贴纸,以激励学生的参与。
活动四:小结与反思(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在迷宫中寻找出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3. 提醒学生在迷宫之外的生活中,也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延伸:1. 可以使用更复杂的迷宫图纸,增加挑战的难度。
2. 可以邀请家长或其他班级参与迷宫挑战,扩大活动范围。
3. 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迷宫,并邀请其他小组进行挑战。
大班社会优质教案《迷迷转》
大班社会优质教案《迷迷转》教案背景本节课是大班社会学科的一节课,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风车,并让孩子们通过制作和互动的方式来掌握风车的简单操作和原理。
教学目标•了解风车的简单操作和原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提升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主动思维;教学准备•风车模型(老师需要提前制作好);•彩纸、剪刀、胶水;•食盐水或稻壳(用于检验风车的旋转方向);•计时器。
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让孩子们在口头上讲述风车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什么是风车,风车的作用是什么等等。
2. 上课(20分钟)1.老师向孩子们展示风车模型,并向他们讲解风车的基本原理,及如何制作风车。
2.老师将彩纸分为两组,要求孩子们先按照所分配的颜色选择纸张,然后一组一组地制作风车。
3.完成制作后,老师向孩子们展示如何检验风车旋转方向的方法。
4.孩子们依次将自己制作的风车风车浸到食盐水或稻壳中,观察风车的旋转方向,并在板书上标出。
5.艾青将孩子分成若干小组,将不同颜色的风车放在一起,让每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的风车转动速度最快。
6.大组讨论,回顾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3. 课后延伸(10分钟)老师给孩子们布置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在家制作一个更大、更漂亮的风车,来演练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
4. 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注意事项,并鼓励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和探索更多的事物。
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制作和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风车的简单操作和原理,并且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孩子们通过检验风车的旋转方向和比赛,加深了对风车的认识和理解,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迷迷转》
幼儿园大班教案《迷迷转》一、教学背景分析《迷迷转》是一款特别受欢迎的益智游戏,它不仅能够提高幼儿们的智力水平,更紧要的是可以磨练幼儿们的思维本领、动手本领和察看本领,促进他们各方面的进展。
因此,有必要将这款游戏融入到幼儿园的教学中,让幼儿们在游戏中学习成长,更好地发挥本身的潜能。
二、学情分析本次教案是针对大班幼儿设计的。
大班幼儿的认知本领和思维本领正在渐渐进展成熟,他们对事物的行为和属性,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把握。
此时,就需要园老师充分他们对学问的好学心和古怪心,通过实际操作让他们本身去发觉学问和规律的本质。
并且,大班幼儿的口语表达和语言理解本领正在得到进一步的进展,通过丰富的语言激励,激励他们多用语言表达思维成果,加强他们的交际本领。
三、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认得数字1—10,初步了解数字的大小比较关系;(2)把握基础的数学操作技能,如加减法;(3)培育数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感知和细心操作的本领。
2、本领目标:(1)提高幼儿对数字与事物之间相应联系的认得与理解;(2)培育幼儿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加强其综合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本领;(3)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幼儿的空间感知和细心操作的本领。
3、情感目标:(1)培育幼儿学习的喜好和自动性;(2)加强幼儿的自信念和敬重本身心,让他们敢于尝试和表达。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数字的认知和比较,加减法的基本操作技能;(2)培育幼儿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加强其综合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本领。
2、教学难点:(1)引导幼儿运用数字和空间感知本领,解决游戏难题;(2)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本身发觉数字的规律和加减法的操作技巧。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1、情境营造法:通过情境营造的方式,让幼儿在有趣味味的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且在实在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问。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老师的制造情境和引导,让幼儿自动思考,并且从中发觉数字的规律和加减法的技巧,培育幼儿自主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本领。
迷迷转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迷迷转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到生活中周围的人和事,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社会生活的热爱,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使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教学内容:1. 主题一:了解家庭关系教学活动: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
2. 主题二:认识学校生活教学活动:让幼儿讲述自己在学校的趣事,引导幼儿认识到学校生活中的友谊和快乐。
3. 主题三:探索周围环境教学活动:组织幼儿外出观察周围的环境,如商店、医院等,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各种职业人们的工作。
4. 主题四:体验公共道德教学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和体验公共道德的重要性,如排队、礼让等。
5. 主题五:学会感恩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手工制作、表演等形式,表达对家人、老师、朋友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幼儿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讨论法:针对某一主题,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幼儿参与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种社会情境,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4. 手工制作法:让幼儿通过手工制作,表达对家人、朋友等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认知程度。
2. 评价幼儿在讨论、表达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幼儿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关注幼儿在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等环节的情感表现,了解幼儿对社会生活的认知和适应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家庭关系、学校生活、周围环境等相关的图片。
2. 故事素材:关于亲情、友情、公共道德等方面的故事。
3. 手工制作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4. 视频素材:关于感恩、友情等方面的短视频。
5. 角色扮演道具:各种职业服装、道具等。
迷迷转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迷迷转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和指示,如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感知和方向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生活中标志和指示的尊重和遵守意识,提高他们的自律性。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交通标志:红绿灯、停车标志、速度限制标志等。
2. 认识安全标志: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灭火器等。
3. 学习方向词语:上、下、左、右、前、后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图片和实物,引导他们发现和识别各种标志和指示。
2. 游戏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方向词语和标志识别。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在模拟实践中学习和体验遵守标志和指示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图片: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
2. 实物模型:红绿灯、灭火器等。
3. 教学游戏材料:迷迷转游戏板、方向词语卡片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和展示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向幼儿介绍各种标志和指示的作用和意义,让他们了解遵守的重要性。
3. 实践:分组进行迷迷转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方向词语和标志识别。
4. 总结: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幼儿回顾和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5. 拓展: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遵守各种标志和指示,培养他们的自律性。
六、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判断他们对于方向词语和标志的识别能力。
2. 参与度评价:评估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
3. 自我评价:鼓励幼儿在课后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活动: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交通安全讲座,让幼儿深入了解交通规则和安全知识。
2. 组织实地考察:带领幼儿参观交通岗亭、消防局等场所,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学习交通和安全知识。
幼儿园大班社会课教案《迷迷转》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迷迷转》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体验到旋转的乐趣,培养幼儿对线条和色彩的敏感性。
2. 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旋转的概念。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幼儿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旋转的概念,了解旋转的特点。
2. 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风扇、车轮等。
3. 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旋转画创作,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分享自己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体验到旋转的乐趣,培养幼儿对线条和色彩的敏感性。
难点: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旋转的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旋转玩具、图片、视频等。
2. 材料: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旋转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旋转的特点。
2. 学习旋转的概念:教师讲解旋转的定义,让幼儿理解旋转的意义。
3. 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教师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4. 创作旋转画:教师发放画纸和画笔,引导幼儿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旋转画创作。
5. 分享作品: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创作旋转画时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旋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估幼儿在分享作品时的表达能力,评价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幼儿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认知程度,评价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延伸:1. 开展“旋转乐园”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旋转的乐趣,进一步巩固旋转概念。
2.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旋转画创作,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幼儿的家庭合作意识。
3. 组织幼儿参观社区中的旋转设施,如旋转门、旋转灯等,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迷迷转》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迷迷转》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左”“右”的方向概念,掌握基本的方位词语,如前、后、上、下、里、外等。
2.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和注意力,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性。
3.提升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识字能力。
教学前准备1.绘制或印制方向指示图示,如左、右、前、后等。
2.制作游戏道具,如扔球、棒子、各种形状的卡片等。
3.准备足够的空间和较为平坦的地面,避免幼儿意外磕碰。
教学步骤1. 游戏引导1.1 教师引导幼儿面对湖畔,以左右手比划表示“左边”“右边”、“前面”“后面”,介绍游戏目的和规则。
1.2 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方向的卡片或图片,让幼儿喊出对应的方向,加深印象。
1.3 以图形游戏形式让幼儿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感,引导幼儿重视与他人的互动、交流和合作。
2. 游戏过程2.1 扔球游戏(适合较小轮次)教师让幼儿分成两个队,站在一定距离的地点。
队员互相传递一个球,随后教师按照指示,指示队员向左、向右、向前、向后移动一定距离。
若指示无误,接球的队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跟着方向前进,以接到下一个球并传递给下一个队员。
若有队员方向出错,则本次比赛失败。
2.2 棒子拾起游戏(适合较大轮次)教师在某区域中放置多根棒子或其他随意选择的小物品,让幼儿凭记忆到该区域中寻找指定数目的物品,并将其放置在指定的点附近。
教师同时向幼儿发出一系列方向指令,幼儿需根据指示前进,将目标埋藏物拾起放置至目的地,完成游戏任务。
3. 游戏总结3.1 教师让幼儿自我评价,检验学习成果,让幼儿充分总结整个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和收获,并与同伴分享。
3.2 教师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并通过引导对幼儿日常生活中所仍存在的方向感、空间感等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
评估在这个游戏环节中,评估的重点在于检测幼儿对方位词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另外,教师可以评估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包括注意力、合作意识和执行力等方面。
拓展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到校园中各个有代表性的地点,比如图书馆、游泳池、体育馆等,重点向幼儿介绍该地点的空间方位等信息。
幼儿园大班教案《迷迷转》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迷迷转》大班教学计划《迷迷转》适用于大班社交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玩游戏,体验与同伴玩游戏的乐趣,并知道“人群中的人与众不同,但是您也可以找到许多相同的地方,并体验共同创造游戏的乐趣。
快来看看幼儿园班级《迷迷转》的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我知道我与人群中的其他人不同,但是我可以找到许多相同的地方。
使用根据某种功能进行分类的方法来玩游戏,并与同龄人一起玩游戏。
体验共同创造游戏的乐趣。
让幼儿大胆表演并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繁重而艰巨的活动:我知道我与人群中的其他人不同,但是我可以找到许多相同的地方。
使用根据某种功能进行分类的方法来玩游戏,并与同龄人一起玩游戏。
活动准备:《迷迷转》一套课件;圈子中儿童的照片:一堂课(30分钟)活动程序:一,说话,引起兴趣老师:上次我们都画了自画像。
我在自画像上与他人有何不同?(儿童的回答)老师总结:事实证明,我们每个人与其他人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以便每个人都可以区分您的身份。
其次,介绍情况,观看课件,(1)了解“ Funny Turn”游戏的玩法和规则:1.老师:昨天我看到一群孩子在操场上玩非常有趣的游戏。
你想看看吗?2,(播放视频1:男孩中级站)老师提问:这个游戏叫什么名字?他们怎么玩?他们在演奏时会读什么类型的歌曲?当我听到我说的话时,我站在中间吗?谁说过这句话?(教师的提升:当中间孩子说出“女孩的中间”的密码时,女孩站在中间。
)3,(播放视频2:男孩中间站)问题:这次我们听到的是发送密码的人发送的密码吗?(男孩站在中间)4,(播放视频3:背包的中间站,密码不先说,孩子猜后说)问题:猜猜这次发送什么密码?一起问她好不好(播放视频验证)分区:最初发送密码的孩子在背包中找到了相同的位置,然后发送了密码。
5,部门:让我们再次看一下这个时间,猜猜密码发送者发送了什么密码?(播放视频4:带围巾的孩子在中间站,密码没有被首先提及,孩子猜测然后验证)您知道她的密码基于他们在同一地方吗?如何发送?在哪里可以找到他们?如果您是发出密码的孩子,您将发送什么密码?(圈出一个孩子的照片)根据孩子的密码,您正在寻找几个人?第三,孩子们玩“粉丝转”游戏1.年幼的孩子(玩家和发出密码的人)相互协商,然后游戏会指导孩子在同一位置找到相同的位置发送密码,并且密码应尽可能不同。
大班社会优质教案《迷迷转》
大班社会优质教案《迷迷转》课题:《迷迷转》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迷迷转》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阅读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故事情节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迷迷转》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 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大班社会学生用书《迷迷转》。
2. PPT课件。
3. 练习册。
4. 故事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导入《迷迷转》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 阅读故事(15分钟)1. 分发故事卡片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故事。
2. 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学生可以在纸上做记号或圈出重点。
3. 指导学生找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并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故事的逻辑。
Step 3: 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组,每组3-4人。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故事的内容和意义,并准备回答下面的问题:- 故事里的主要情节是什么?有哪些人物?- 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共享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4. 指导学生运用课本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分析故事情节,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Step 4: 分享和总结(10分钟)1. 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 汇总学生的观点和意见,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的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给他们的启示和学到的东西。
Step 5: 练习巩固(15分钟)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2. 提醒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运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大班社会优质教案《迷迷转》
大班社会优质教案《迷迷转》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故事《迷迷转》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后的寓意。
2.能够通过表演、绘画等方式,展示对故事中人物情感和行为的理解。
3.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情商。
二、教学准备1.故事《迷迷转》的教学PPT或纸板。
2.绘图纸和彩色笔。
3.陈述故事背景和准备解读相关问题,以便启发学生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谈论关于“决策”和“选择”的话题。
•引出故事《迷迷转》的背景和主要情节。
2. 故事讲解(10分钟)•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展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提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观看故事动画片(15分钟)•向学生展示故事的动画片,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激发讨论。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决策和选择问题展开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发表意见和观点。
5. 分组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的代表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
•其他小组成员和老师进行提问和评价。
6. 个人行动(15分钟)•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故事中人物情感和行为的理解。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创作。
7. 作品展示和分享(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通过故事《迷迷转》的欣赏和讨论,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绘画的活动,学生将自己对故事中人物情感和行为的理解呈现出来,提升了他们的情商和艺术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作品展示和分享环节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迷迷转》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迷迷转》大班社会米朗博县教案《迷迷转》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运用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学做游戏,畅享与同伴合作游戏的畅游快乐,知道"中均人群中我和别人长得不一样,政府部门但也可以找到许多完全相同的地方,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健美操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优质课《迷迷转》教案吧。
活动装配意图与思路(教育理论依据):最近我们正开展"我自己"主题活动。
在主题开展的后前阶段,孩子们通过"自画像"认识了自己的特征,从观察、比较之中也感觉到了:自己长得和我不一样,积累了许多关于自己、同伴特征的经验,同时,在区域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合作游戏的时候会有困难,在合作活动的进程中,关注自己过多,往往自己说出自己的意见具体措施就好了,不知道倾听他们的意见,更不会统一意见,于是就难以不能很好的商量协作。
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此番活动"迷迷转",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中进一步体验自己的独特性、群体的共同性。
另一方面通过游戏,在大班的初期掌握一些合作的方法,为将来的学习打基础。
活动内容与要求:1、知道"人群中才中都我和别人长得不一样,但也可以找到许多基本一致的地方。
2、运用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学做游戏,体验与同伴该游戏项目合作游戏的快乐。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重点难点:1、知道"人群中才中都我和别人长得不一样,但也可以找到许多基本一致的地方。
2、运用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学做游戏,体验与同伴该游戏项目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迷迷转》课件一份;幼儿四边圆圈的照片教学课时课时:一课时(30分钟)活动过程:一、谈话,引起兴趣师:上次我们都画了自画像,自画像中我和你不中才一样的在哪里?(幼儿回答)师小结:原来我们每个人与别人都有每家许多长得不一样的地方,这样你才能区分出来你是谁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迷迷转》
幼儿园大班教案《迷迷转》教学目标1.认识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分辨能力。
3.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认识。
4.增强幼儿的协作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分辨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物体的认识和观察。
3.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绘本《迷迷转》。
2.教具:各种具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玩具,3D拼图玩具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们玩抓迷藏,同时关注幼儿们是否能准确地辨别隐藏物件的颜色和形状。
步骤二:阅读绘本《迷迷转》(10分钟)讲述故事时,教师重点强调形状和颜色这一内容。
步骤三:观察距离测量(10分钟)教师将幼儿们分成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距离的估计、比较和测量,以此锻炼幼儿们的协作和观察能力。
步骤四:形状和颜色辨别游戏(15分钟)幼儿们将站在两排,每排都有几个不同颜色、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玩具。
游戏开始时,一名幼儿教师会报出一个玩具的形状和颜色,第一个根据教师提示,跑到正确的玩具前应出门口的幼儿才能持有该玩具,赢得游戏。
步骤五:团队合作游戏(20分钟)小班中,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队,在两楼任意选择两个房间后,布置各种具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玩具,这时候就出现了一种情况,必须通过团队成员互相合作,确定当前在哪个房间的玩具,并将具有相同形状和颜色的玩具放在同一地方,最先完成任务的小队获胜。
步骤六:分享和总结(5分钟)将玩具集中在中心教室,让小班分享各自对玩具的认识和观察。
思考题1.你最喜欢的房间是什么房间?为什么?2.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为什么?。
迷迷转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迷迷转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理解迷迷转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社会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社会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迷迷转的定义:让幼儿了解什么是迷迷转,它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迷迷转的种类:介绍不同种类的迷迷转,如迷宫、迷路等。
3. 迷迷转的乐趣:让幼儿体验迷迷转带来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和理解迷迷转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使用迷迷转,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实物等让幼儿直观地了解迷迷转。
2. 游戏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幼儿体验迷迷转的乐趣。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使用迷迷转。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游戏道具等。
2. 环境:创设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3. 材料:准备一些与迷迷转相关的材料,如迷宫书籍、地图等。
教案一、导入:1. 教师向幼儿介绍迷迷转的概念,引导幼儿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迷迷转。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对迷迷转的了解和经历。
二、教学迷迷转的种类:1.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迷迷转图片,如迷宫、迷路等,引导幼儿观察和辨别。
2. 邀请幼儿来说说自己对这些迷迷转的看法和感受。
三、体验迷迷转的乐趣: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迷宫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迷迷转的乐趣。
2.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心得。
四、教学迷迷转的实际应用:1. 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模拟迷路的情景,让幼儿运用迷迷转找到正确的路线。
2.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情境中的体验和收获。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邀请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让幼儿谈谈自己对迷迷转的认识。
2.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社会探索的兴趣。
教学反思:六、教学内容:1. 迷迷转的规则:让幼儿了解和掌握迷迷转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社会《迷迷转》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教
师招聘试讲教案
活动设计意图与思路(教育理论依据):
最近我们正在开展"我自己"主题活动。
在主题开展的前阶段,孩子们通过"自画像"了解了自己的特征,从观察、比较中也感觉到了:自己长得和别人不一样,积累了许多关于自己、同伴特征的经验,同时,在区域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合作游戏的时候会有困难,在合作活动的过程中,关注自己过多,往往自己说出自己的意见就好了,不知道倾听别人的意见,更不会统一意见,于是就不能很好的商量协作。
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迷迷转",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中进一步体验自己的独特性、群体的共同性。
另一方面通过游戏,在大班的初期掌握一些合作的方法,为将来的学习打基础。
活动内容与要求:
知道"人群中我和别人长得不一样,但也可以找到许多相同的地方。
运用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学做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知道"人群中我和别人长得不一样,但也可以找到许多相同的地方。
活动难点:
运用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学做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迷迷转》课件一份;幼儿围成圆圈的照片教学课时:一课时(30分钟)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兴趣
师:上次我们都画了自画像,自画像中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在哪里?(幼儿回答)师小结:原来我们每个人与别人都有许多长得不一样的地方,这样大家才能区分出来你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