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重点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导语:高等教育是许多人追求知识和实现个人发展的关键阶段。高等教育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它研究高等

教育的原理、政策和实践。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学概论的一些重

要知识点。

高等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高等教育是指在普通中等教育结束后,适龄人口进入的教育阶段。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高等教育有一些重要特点:包括专业性、开放性和提供进一步学

习的机会等等。

高等教育的目标和职能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以促进他们的个人

成长和社会发展。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高等教育还承担延伸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职能。这些职能旨在推动学术研究和

社会进步。

高等教育的演变是与社会和经济变革相互关联的。从古代的师徒制到现代大学的建立,高等教育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变革。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变革包括普及教育、民主化和国际化等。

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

高等教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和特点各有不同。例如,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以大学为主,注重学术自由和学生个人发展。相比之下,德国高等教育系统以教授为中心,注重实践和职业技能培养。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是确保教育机构和课程的符合标准的重要环节。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认证、评估和评价等模块,以确保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质量保障体系还有助于提高教育机构和教师的专业水平。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需求的转变,高等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这些改革包括提高教育体制的效率、拓宽学科设置、改革教

师培养以及发展在线教育等。创新成果可以推动高等教育跟上时

教育学概论 讲义

教育学概论 讲义

教育学概论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在中国古代,“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尚未涉及教育的具体内涵。

☺东汉许慎对于“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明确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目的在于使人为善。

☺18世纪中叶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率性发展,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使其身心按自然进程得到发展和完善。

☺19世纪中叶英国实证主义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的“未来生活之准备”。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本身,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狭义教育的基本内涵:(1)教育受社会制约;(2)“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广义教育的最重要标志);(3)教育是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形式上看,大体经历了非形式化教育 形式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一、中国教育的发展演变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指的是自然状态的非形式化教育。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

第六章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

1.定义

教育制度——指⼀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的规则。

2.教育制度的特点

客观性:教育机构的设置、层次类型的分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制度化,都受客观的⽣产⼒发展⽔平制约,具有客观性。

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学条件(即受教育权的限定)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标的确定上。

历史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变化的,具有历史性。

强制性:它对受教育个体的⾏为具有⼀定的强制作⽤,要求受教育者⽆条件地适应和遵守。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1.定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处于教育制度的核⼼位置的。

2.制定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

第⼀,⽣产⼒发展⽔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第三,学⽣的⾝⼼发展特点;

第四,⼈⼝发展状况;

第五,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3.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

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制度化相对于制度化教育⽽⾔,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5.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学教育的衔接

(2)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教育学概论柳海民电子版

教育学概论柳海民电子版

教育学概论柳海民电子版

教育学概论是教育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旨在系统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以及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状况,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教育学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为进一步研究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接下来按照列表的形式,简要介绍教育学概论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学基本概念

1. 教育的定义和分类

2.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3. 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4. 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二、教育学基本理论

1. 教育观

2. 教育目标论

3. 教育内容论

4. 教育方法论

5. 教育评价论

三、教育学基本原则

1. 教育客观性原则

2. 教育因材施教原则

3. 教育全面发展原则

4. 教育服务社会原则

四、教育学方法论

1. 教育学研究方法

2. 教育调查方法

3. 教育统计方法

4. 教育实验方法

5. 教育评价方法

五、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状况

1. 古代教育

2. 现代教育

3. 中国教育

4. 国际教育

5. 教育改革与发展

总结起来,教育学概论是教育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主要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以及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状况。掌握教育学概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教育学的内涵和外延,为进一步研究相关课

程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基本概念

1.教育※

2.教育者

3.学习者

二、主要知识点

1.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2.教育的三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3.目前教育学研究中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

4.信息社会的教育呈现的主要特征※

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6.教育学的价值

第二章教育功能

一、基本概念

1.教育功能※※

2.个体发展※

3.个体的社会化※

二、主要知识点

1.教育功能的类型

2.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

3.教育的个体谋生享用功能

4.教育对个体发展负向功能的现实表现

5.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

6.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

7.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

第三章教育目的

一、基本概念

1.教育目的※

2.德育

3.智育

4.体育

5.美育

二、主要知识点

1.教育目的的功能※

2.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依据※

3.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4.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的正确表述

5.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第四章教育制度

一、基本概念

1.教育制度※

2.学制(学校教育制度)※

3.义务教育

二、主要知识点

1.教育制度的特点

2.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4.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一、基本概念

1.教师※

2.学生发展

3.师生关系※

4.教师专业发展

二、主要知识点

1.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

5.现代教师的职业角色※※

6.现代教师职业形象

7.学生的本质特点

8.学生的主体性的具体表现

9.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10.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11.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要求※※

重庆市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整理

重庆市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整理

重庆市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学概论重点

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复习资料是考研备战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考生而言,

了解教育学概论中的重点知识点,并进行整理和总结,对于备考的效

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重点介绍重庆市考研教育学概论的核心知

识点,并对其进行简洁美观的整理,以助于考生复习备考。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目标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和教育现象的学科,它旨在培养有独

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合格教育工作者,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其主要目标包括研究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提高教

育的质量和效果,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

二、教育学的基本学科

教育学的基本学科主要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教

育史等。其中,哲学研究教育的思想基础和道德规范,心理学探究学

习和发展的过程,社会学研究教育的社会环境和影响,人类学关注文

化和教育的相互关系,教育史考察历史对教育的影响。

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原理、发展性原理、

人的全面发展原理和社会性原理。其中,实践性原理强调实践在教育

中的重要性,发展性原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适应特点,人的全面

发展原理要求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性原理强调教育与社会

的密切联系。

四、教育学的教育观

教育学的教育观主要包括保守主义、进步主义和综合主义。保守主

义强调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进步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个体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综合主义在保留传统的同时,注重适应

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五、教育学的教育方法

教育学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操练法、研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辨析简答案例分析

一、教育学研究对象

①人类教育的种种现象(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②教育问题(研究的核心)。探寻、发现问题——分析、解释问题——应答、解决问题。

③教育规律(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特点)

教育规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揭示和说明存在教育领域中的某一规律。

二、阐释和解释整个教育活动中的规律体系(①普遍规律②学校教育的工作规律③某一具体教育活动规律,如教学规律、德育规律、学校管理规律。)

二、教育的概念

(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1)过程的教育,如阅读名著催人泪下,教育意义很深。

(2)方法的教育,如怎样把一个孩子教育成为有用的人。

(3)社会制度(事业)的教育,如“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二)教育的定义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的作用。

狭义上说: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三、教育的公共性

公共性教育的特点:1、公有性2、公享性(社会各成员、各集团、各阶级都共享教育。一方面,在纵向上公享人类的经验传统,个人通过人类的共同善而发展自己,另一方面,横向上每个人享用其他人的能力发展带来的善,平衡彼此利益。) 3、公治性(全部公民审慎商议)4、公善性(公共价值为导向公共利益为指向超越任何非公共立场之上的)

四性关系:①公有性是公治性、公享性和公善性的逻辑前提

教育学基本概论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本概论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本概论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

总结

一、教育学基本概念与学科体系

1.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明确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理解教育学作为社会科学分支的特点及其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3.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掌握教育学从古代到现代的主要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1.教育的本质:探讨教育的内在属性和基本特征,如社会性、目的性、系统性等。

2.教育的功能:分析教育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包括个体发展功能、社会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

1.教育目的的内涵与特点: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及其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

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及其影响。

3.教育价值观:分析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演变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四、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1.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了解教育制度的含义、结构、类型及其演变。

2.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掌握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原则及其实施策略。

3.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关注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未来发展趋势。

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1.教师的角色与素质:明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应具备的素质。

2.学生的特点与发展: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及其在教育中的地位。

3.师生关系:探讨师生关系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六、教育内容与方法

1.教育内容的构成与选择:了解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选择原则及其与课程的关系。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一、教育学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其定义可概括为:教育学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以研究教育规律为目的的一门学科。根据研究内容和方法的不同,教育学可分为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教育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具有实践性。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实践,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第二,具有系统性。教育学研究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的意义、目的、原理、方法和制度等。第三,具有独立性。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其独特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二、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最根本的目标。教育的本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传承文化和促进社会变革。教育的目的是指教育的最终目标和愿景。教育的目的包括个体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三个层面。

三、教育的过程和要素

教育的过程是指教育活动的主要环节和流程。教育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法的设计、教育评价和反馈等。教育的要素是指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教育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

四、教育学发展史

教育学发展史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不

同的阶段和变革,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和当代教

育学等。古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希腊罗马古代教育思

想和印度古代教育思想等。近代教育学主要包括启蒙时期的教育思想、德

国教育学派和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等。现代教育学主要包括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当代教育学主要包括生态学派和后现代教育

教育学概论重点

教育学概论重点

教育学概论重点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教育学概论重点一、教育重点: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二、教育起源的基本观点重点:

1、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科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动物界教育)。

2、心理起源论: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孟禄

3、劳动起源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三、教育的形态与发展。

1、非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原始性;教育的平等性

2、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农业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出现;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严重分离;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

工业社会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具有普及义务性;教育制度系统化;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

信息社会的教育:教育终身化;人性化;民主化;国际化。

四、现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职业教育重点:

职业教育是指使学习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趋势: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提高质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3、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空间的多元化;对象的大众化;合作国际化;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

4、终身教育趋势重点: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形成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以远程教育为主,多种教育模式共存。

教育概论(叶澜)考试重点

教育概论(叶澜)考试重点

教育概论(叶澜)

一、名词解释(研究生补休课上只划了 1 、2、3;本科生划了 1—— 7 全部)

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 、个体发展:是指人的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随着年龄的推移而发生不断变化的过程。它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从生命孕育的瞬间始至跨入死亡的门槛终。

个体发展是在发展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其实质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逐渐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3 、年龄特征:指个体发展的每一阶段中都存在的,区别于其他阶段的,而又是同一年龄段个体普遍具有的一般的、富有典型性的特征。

4、学制(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由各级各类学校组成。其中,级表示学校实施教育的程度高低的区别,类表示同一级学校中入学对象、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等方面的差别。

确定学校教育制度,包括确定整个学校系统的级与类,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与任务、主办单位与主管部门、入学条件与修业年限、学校间的连接关系及沟通方式等。

5、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是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的编制等,并对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方面作全面安排。

6、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大纲):是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纲要形式作出具体规定的文件。

教育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教育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教育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1. 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其特点包括:- 目的性:教育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 实践性:教育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 综合性:教育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 传统教育学阶段:主要关注教学方法和学科内容的传授。

- 实证教育学阶段:注重科学研究方法,以实证为基础开展教育研究。

- 教育科学阶段:强调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来改进教育。

- 教育研究阶段:关注研究者的主体性和自主研究的方法。

3. 教育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教育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包括:

-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研究规律。

-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益。

- 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律制度和教育法规。

4.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观察法:通过观察现象和行为来研究教育问题。

-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和分发问卷来获取教育相关的数据和意见。

- 实验研究法:通过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来验证教育假设。

-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书籍、论文和报告来获取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

以上是对教育学概论的重点整理笔记,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1.我国目前使用的是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2.学科课程论它又称作分科课程论。

3.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

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效果具有长期性。

5.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所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是指培养目标。

6.古代的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7.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8.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9.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论著《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杨贤江

10.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1.“启发”一词来源于孔子所讲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

12.从个体发展的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这个意义上说,个体的主动能动性是决定因素。

13.因材施教原则我的精神实质是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14.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5.学校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育者、教育措施和受教育者

16.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7.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教育》是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

18.由于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因而教育具有生产性

19.“应试教育”的根本错误是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

20.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1.教育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22.教学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知与不知的矛盾

23.社会生产力对教育起制约作用

24.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目前教育落后的状况,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教育体制

25.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

26.校本课程是学校教师开发的课程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者:简言之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3.学习者:在终身教育时代中包括青少年,成人乃至所有的社会公民的教育对象。

1.对“教育”概念的理解:教育是在一定神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首先教育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尤其明确的目的。其次,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耦合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互为前提,密不可分的,片面的强调个体社会化,就会出现机械的“灌输”,而忽视社会的一般要求,就会导致个体自身的随心所欲。随心所欲的学习不是教育。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抚养”,“养育”行为都不能成为“教育”。最后,这个定义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2.*教育的三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教育的三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1.对“教育”概念的理解:教育是在一定神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首先教育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尤其明确的目的。其次,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耦合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互为前提,密不可分的,片面的强调个体社会化,就会出现机械的“灌输”,而无视社会的一般要求,就会导致个体自身的随心所欲。随心所欲的学习不是教育。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动”或“加速”的作用。“抚养”,“养育”行为都不能成为“教育”。最后,这个定义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2.*教育的三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教育的三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所以,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3.当前教育学研究中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大致有三个:一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二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

教育学概论

教育学概论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论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含义

广义:狭义:

二、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社会属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四、教育的基本功能

促进个体社会化:促进个体个性化:

五、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生物起源:心理起源:劳动起源: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性随意性非独立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1、奴隶社会(学校的出现)

①国外:斯巴达的教育特别重视军事教育

雅典的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

较灵活。(三艺:哲学文法修辞)

②中国: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2、封建社会

①在欧洲封建社会里,形成了僧侣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贵族)两个阶层,

因而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

教会学校教育的内容是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柏拉图),合称“七艺”。

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

吟诗)。

②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学校大体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

唐朝的官学中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在地方设立的学校

有:州学、府学、县学。

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五经”和“四

书”。

(三)现代教育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民主化

3、教育个性化

4、教育信息化

5、教育国

际化

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一)萌芽阶段

中国:《论语》《学记》

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雄辩术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概论重点

一、教育重点: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二、教育起源的基本观点重点:

1、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科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动物界教育)。

2、心理起源论: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孟禄

3、劳动起源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三、教育的形态与发展。

1、非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原始性;教育的平等性

2、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农业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出现;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严重分离;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

工业社会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具有普及义务性;教育制度系统化;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

信息社会的教育:教育终身化;人性化;民主化;国际化。

四、现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职业教育重点:

职业教育是指使学习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趋势: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提高质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3、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空间的多元化;对象的大众化;合作国际化;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

4、终身教育趋势重点: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形成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以远程教育为主,多种教育模式共存。

五、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孔子的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孟子的学生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教育文献。

韩愈的师说:论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方法被视为西方启发式教学法的渊源。

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了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系统的教育制度。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首次提出了体育、德育、智育和谐发展的教育观。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演说家,提出来分班教学、教学适度。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研究教学法的着作。

2、教育学的创立

培根于1623年撰写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提出把教育学视为独立学科的开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被视为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开始。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此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着作。

英国哲学家洛克: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法国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理论、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自然天性。

王国维翻译的教育学:被视为教育学在中国的开端。

3、教育学的发展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及着作:德国的梅伊曼、实验教育纲要。

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及着作:德国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观点及代表着作:杜威,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

“三中心”理论:以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儿童的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

克伯屈,克伯屈设计法。

4、教育学的深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法国的朗格朗的教育观点重点:

布卢姆在1956年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每种目标又分为不同的层次,排列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朗格朗在1970年出版终身教育引论: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要求把教育扩展到人的一生。

第二章教育与人

一、教育与人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自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和多因素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美国华生);辐合论;诸因素交互作用论。

内发论与外铄论:

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论: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重点: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4、影响个体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遗传素质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

程及其阶段。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环境的作用: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环境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二、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学校教育在人的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重点:

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三、教育与人的个性化重点:

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

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

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重点

一、教育功能的概念: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对个体

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保证国家利益的实现

和满足国家政治关系发展的需要。

教育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培养合格的公民。

教育培养各级各类政治人才

教育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服务于政治。

三、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通过劳动力的培养来推

动社会的经济发展。

教育通过科学技术的继承和生产推动经济的发展。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四、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 教育的文化

创造功能

第四章教育的制约性与独立性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社会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教育内容的选择

2、经济对教育的制约:

经济发展制约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经济结构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经济体制制约教育体制的变革

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制约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

二、教育对人的制约性: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

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发展。

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安排不一样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注关键期教育,做到适时而教。

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五章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含义重点:

狭义:指学校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学习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广义:指人们通过教育活动使学习者在身心诸方面达到的预期效果,它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2、教育目的的特点:理想性;社会性与时代性。

3、教育目的的功能重点:定向、激励、评价。

4、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重点:

社会依据:教育目的取决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教育目的受制于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水平。

人的依据:教育目的受制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目的受制于人的价值取向。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重点:

法国卢梭、瑞士裴斯泰洛奇、德国福禄贝尔:

教育的目的应根据人的本性需要确定;

教育目的在于把学习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人的本性,增进人的价值;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

评价教育的价值应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2、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重点:

法国孔德、涂尔干、德国凯兴斯泰纳:

教育的目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人的发展植根于社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于社会;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习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学习者社会化,保证生活的稳定与延续;

社会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从属于社会;

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3、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重点:

美国约翰杜威:主张生活即教育的无目的的教育理论。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p102)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

1、我国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p104)

2、我国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重点:坚持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

促进学习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德、智、体、美。

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目的;不同国家的教育目的。(p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