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之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是一个专用名词,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简称摩,符号mol3.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4.阿伏伽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是NA。

5.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

符号Vm6.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占的体积称为摩尔体积。

7.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8. 气态方程:PV=nRT9.气体密度:气体质量/气体体积10. 气体相对密度:D=(A气体密度)/(B气体密度)11.气体相对分子质量:12.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平均)=m总/n总。

13.溶解度: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里,100g溶剂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14.质量分数:用单位质量溶液里所含溶质的质量,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15.物质的量的浓度: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16.分散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混合物叫分散系。

17.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18.分散剂:能分散分散质的物质叫分散剂。

19.溶液:分散质粒子大小小于1nm的分散系。

20.胶体:分散质粒子大小小于100nm大于1nm的分散系。

21.浊液:分散质粒子大小大于100nm的分散系。

22.丁达尔现象:从垂直入射光线的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现象。

23.布朗运动:在胶体分散系中,胶体粒子在每一瞬间都在做不停地,无序地运动,叫布朗运动。

24.电泳现象:胶体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它证明胶体带何种电荷。

一般规律:(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氢氧化物胶粒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胶粒带负电荷,淀粉溶液合成高分子溶液电泳现象不明显。

化学 三大守恒定律

化学 三大守恒定律

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中,守恒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化学三大守恒定律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第三个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以及两个相关概念电流守恒定律和电功率守恒定律。

正文: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

简单来说,这意味着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销毁,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这个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总电荷=进入的电荷离开的电荷。

2.电流守恒定律:电流守恒定律是基于电荷守恒定律的一个推论。

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电路中,电流的总和等于零。

换句话说,电流无法在电路中的任何一点消失,而必须通过电路中的每一个点。

这个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总电流=进入的电流离开的电流。

3.电功率守恒定律:电功率守恒定律是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电流守恒定律的推论,它指出,在一个电路中,电功率的总和等于零。

这个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总电功率=进入的电功率离开的电功率。

现在,让我们详细阐述每个大点下的小点。

I.电荷守恒定律:1.1电荷的基本单位1.2电荷的性质和量度1.3电荷的转移和分布1.4电荷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1.5应用案例:电化学反应中的电荷转移II.电流守恒定律:2.1电流定义和单位2.2电流的测量和方向2.3电流的连贯性和分布2.4电流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2.5应用案例: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分布III.电功率守恒定律:3.1电功率的定义和单位3.2电功率的测量和计算3.3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3.4电功率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3.5应用案例:电能的转化与利用总结:在本文中,我们详细探讨了化学三大守恒定律中的电荷守恒定律及其推论电流守恒定律和电功率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指出电荷在封闭系统中的总量是不变的,而电流守恒定律和电功率守恒定律则是基于电荷守恒定律推导出的。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理解这门学科的第一步。

本文将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读者对化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物质的基本组成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元素和化合物两种形态。

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学符号用来表示元素;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化学式用来表示化合物。

通过元素和化合物的组合,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物质世界。

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中性,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外层运动。

原子以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呈现,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并按照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一些基本特征。

三、化学键和化学反应化学键是原子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力,用来连接原子,构成化合物。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形成;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共享电子。

化学反应指的是化学物质之间的变化过程,包括化学方程式、反应速率、平衡态等概念。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摄取和释放的物质。

反应速率指的是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度,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平衡态是指反应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正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似乎停止。

四、酸碱中和和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酸具有质子(H+)供体的性质,碱具有质子(H+)受体的性质。

酸碱反应中,质子从酸转移到碱,达到中和的目的。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氧化剂可以吸收电子,被氧化,物质则损失电子,被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是许多物质变化的基础,也是许多生物过程的关键。

高中化学22个概念8个定理

高中化学22个概念8个定理

概念:1、王水:王水(aqua regia)又称“王酸”“硝基盐酸”,是是浓盐酸(HCl)和浓硝酸(HNO₃)组成的混合物,其混合比例:3:1。

它是少数几种能够溶解金(Au)物质之一,这也是它名字的来源。

2、氯水: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饱和氯水呈现浅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

3、硬水:硬水(Hard water)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4、软水:软水(soft water)指的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5、氨水:(化学式:NH3·H2O,式量35.045)又称阿摩尼亚水,主要成分为NH3·H2O,是氨气的水溶液,无色透明且具有刺激性气味。

6、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获得电子的物质称作氧化剂。

7、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称作还原剂。

8、化学键:化学键(chemical bond)纯净物分子内或晶体内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的统称。

9、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叫做离子键,成键的本质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10、共价键: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

且形成共价键的多为非金属元素。

11、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是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

12、风化:风化是指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现象。

13、裂化:一种使烃类分子分裂为几个较小分子的反应过程。

反应机理:C16H34→C8H18+C8H16C8H18→C4H10+C4H8C4H10→CH4+C3H6C4H10→C2H4+C2H6 14、皂化:(saponification)酯类在碱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羧酸盐和醇的反应。

CH3COOC2H5+15、老化:(Ageing)老化是指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其性能逐渐变坏,以致最后丧失使用价值的现象。

化学的基本定律

化学的基本定律

化学的基本定律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规律。

在化学领域中,存在着一些基本定律,这些定律对于理解和解释化学现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几个化学的基本定律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表明在封闭系统中,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简言之,质量无法被创造也无法被消灭。

化学反应只是引起物质的重新组合和重新排列,不会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二、恒量化学计量比定律恒量化学计量比定律也被称为化学计量定律,指出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摩尔比例是固定不变的。

以化学方程式为例,其中的系数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根据化学计量定律,这些系数可以用来推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关系。

三、综合气体状态方程综合气体状态方程也称为理想气体定律,描述了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状态。

根据这个定律,气体的体积、压强和温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综合气体状态方程可以用来计算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变化,并且适用于大多数实际气体,尽管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修正。

四、化学反应速率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定律描述了反应物浓度和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定律,反应速率正比于反应物浓度的某个幂指数,这个指数被称为反应物的反应级别。

化学反应速率定律对于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五、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研究能量转化和热力学性质的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了能量的守恒,即能量在系统和周围环境之间的转化不会产生净的能量损失或增益。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描述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和方式,规定了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化是不可逆转的。

上述的化学的基本定律为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基础。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定律,可以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和变化中发生的现象。

化学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基本定律的支持和推动,而这些定律也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实验的总结。

三大守恒定律化学

三大守恒定律化学

三大守恒定律化学三大守恒定律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是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这些定律在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三大守恒定律的内容。

首先是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

换句话说,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增加。

这个定律的实质是质量的守恒,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它在化学反应中不会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适用于化学反应,也适用于物理变化和核反应等各种情况。

接下来是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或物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化学反应是在分子层面上发生的,当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总能量应该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无论是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还是化学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能量的守恒都是一个基本原则。

最后是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物理或化学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电荷是物质带有的一种基本属性,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总电荷在任何过程中都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在化学反应中,任何产生或消失的离子或电子数目必须满足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反应,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以推导出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平衡方程式。

这三大守恒定律是化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原则,它们贯穿于化学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使得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过程可以被准确描述和预测。

无论是实验室中的化学合成,还是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反应,这些守恒定律都是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总结起来,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三大守恒定律。

它们分别描述了物质质量、能量和电荷在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守恒规律。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基本概念1、物质得变化及性质ﻫ(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得变化。

ﻫ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得变化、形状得改变、位置得移动等。

ﻫ例如:水得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得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ﻫ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得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就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就是什么物质。

ﻫ(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得性质.①物理性质也并不就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得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得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ﻫ②由感官感知得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ﻫ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得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ﻫ(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得性质。

ﻫ例如:物质得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ﻫ2、物质得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得原子集团。

ﻫ离子:带电荷得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得一类原子得总称.3、物质得分类ﻫ(1)混合物与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得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ﻫ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瞧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瞧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得组成与特有得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ﻫ③纯净物可以就是一种元素组成得(单质),也可以就是多种元素组成得(化合物)。

(2)单质与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得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得元素组成得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与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得,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得化合物。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1.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1.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如密度、颜色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1.4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如冰的融化、水的汽化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变化,如铁的生锈、木头的燃烧等。

1.5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试管、锥形瓶、烧杯、天平、磁力搅拌器等。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的发现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的发现是由多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如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模型等。

2.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在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绕着核运动。

2.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将元素排列起来的一张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将元素排列在周期表的横行中,使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列。

2.4 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下侧,非金属元素则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上侧。

第三章:化学键和离子3.1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所形成的一种结合力,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3.2 离子与离子键离子是具有正负电荷的粒子,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静力所形成的一种化学结合力。

3.3 共价键和分子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所形成的一种化学键,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结合而成的。

无机化学之化学基础知识1:一些基本概念和定律

无机化学之化学基础知识1:一些基本概念和定律

⑶原子核很小,只占原子体积的10-15;但原子核密度特 别大,约为金属铀密度(19.07g/cm3)的5×1012倍;
⑷电子很小很轻,一个电子的质量仅为9.1×10-31kg;但 电子的运动速度极快,接近于光速(108m/s);
原子几乎是由空间组成的。如果将原子放大到足球场 这么大,我们也几乎看不到任何东西!很难发现原原子核 的存在,因为它只有一个玻璃弹球这么大一点。如果将一 座大楼压缩挤出其所有的空间,它将不足一片阿司匹林药 片大小!可以这样讲,电子运动的绝对空间很小,但相对 空间却很大。
在此之后,法国哲学家伽桑狄 (1592-1655年)接受了原子学说, 他的有说服力的著作,使人们对原 子学说的关注得以复苏,并引发了 科学家的兴趣,从而将原子论引入 到现代科学中。“古代哲学家的那 些理论,现在又在大声喝彩中复兴 了,仿佛是现代哲学家发现的” (玻意耳语)。原子学说在17世纪 得以复活。更重要的是,哲学家的 思想火炬开始传递到科学家手中。
物理学家的原子 早在17世纪,原子思想就已融入部分物理学家的思想中。伟大的物理 学家牛顿是原子学说的拥护者。在《光学》中他阐述了他的原子思想:“在 我看来,上帝在最初造物时,可能使用的是固态的、有质量的、坚硬的、不 可穿透的和可动的微粒;这些微粒的大小、形状、所拥有的其他性质、在空 间中的比例等等,都最适合于他造物的目的;这些固态的初始粒子无比地坚 硬于由它们构成的多孔的物体,坚硬到绝不会磨损,不会破碎成小块;任何 普通的力量都不可能把上帝在第一次创造时的初始粒子破开。” 18世纪,物理学家罗杰?约瑟夫?博斯科维奇在牛顿力学的框架中,以 没有大小、只有力学作用的原子模型来说明已知的物理现象。丹尼尔?伯努 利则在1738年首先于现在意义上提出了物质的原子结构的思想,并从分子 运动推导出压强公式,由此揭开分子运动论的序幕。不过,直到19世纪, 气体分子运动论才获得真正发展。在这一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与 玻尔兹曼采用当时的原子模型,把气体看作由原子组成的分子的集合来处理, 说明了气体的温度、压力等构成气体的分子的一般表现,并由此创建了“统 计力学”的分支。 这样,到19世纪中叶后,由于假设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揭示了物理 和化学现象间的许多关系,解释了许多问题,因而日益增多的物理学家和化 学家接受了原子假说。然而,原子真的存在吗?

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定律汇总

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定律汇总
第一章 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定律
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国际单位制和摩尔 重要气体定律
分子(molecule):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atom):进行化学反应的基本微粒。 •元素(element):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 的总称。
第一节 基本概念
•核素(nuclide):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m/V
M
RT
p
pM = RT
有关气体体积的化学计算
例:为了行车的 安全,可在汽 车中装备上空 气袋,防止碰 撞时司机受到 伤害。这种空 气袋是用氮气 充胀起来 的,所用的氮气是由叠氮化钠与三氧化二铁 在火花的引发下反应生成的。总反应是:
6NaN3+Fe2O3(s) 3Na2O(s)+2Fe(s)+9N2(g)
(97.8 2.20)kPa 4.16L n(N2)= -1 -1 8.314J K mol 292K
相对分子量: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相对原子量 之和。
第二节 国际单位
国际单位:m
s Kg mol A K cd 国际单位制包括基本单位、导出单位、 词头单位 • 小化词头:d c m m n p • 大化词头:da b K M G T
第三节 气 体
§3.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3.2 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p nRT V
分压的求解:
n B RT pB V
nRT p V
pB nB xB p n nB pB p xB p n
x B B的摩尔分数
例题 某容器中含有NH3、O2 、N2等气体 的 混 合 物 。 取 样 分 析 后 , 其 中 n(NH3) =0.320mol,n(O2)=0.180mol,n(N2) =0.700mol。混合气体的总压 p=133.0kPa。试 计算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解:n= n(NH3)+n(O2)+n(N2) =0.320mol+0.180mol+0.700mol =1.200mol

化学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由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离子的关系: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使自己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就变成了离子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物化各种定律概念归纳

物化各种定律概念归纳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基本概念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与功,内能与焓。

二、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

三、基本关系式1、体积功的计算 δW = -p 外d V恒外压过程:W = -p 外ΔV定温可逆过程(理想气体):W =nRT 1221ln ln p p nRT V V = 2、热效应、焓:等容热:Q V =ΔU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等压热:Q p =ΔH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焓的定义:H =U +pV ; ΔH =ΔU +Δ(pV )焓与温度的关系:ΔH =⎰21d p T T T C3、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热容定义:V V )(T U C ∂∂=;p p )(T H C ∂∂= 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关系:nR C C =-V p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 p ,m =a +bT +cT 2四、第一定律的应用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等温过程:ΔU =0 ; ΔH =0 ; W =-Q =⎰-p 外d V等容过程:W =0 ; Q =ΔU =⎰T C d V ; ΔH =⎰T C d p等压过程:W =-p e ΔV ; Q =ΔH =⎰T C d p ; ΔU =⎰T C d V可逆绝热过程:Q =0 ; 利用p 1V 1γ=p 2V 2γ求出T 2,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C V (㏑T 2-㏑T 1)=nR(㏑V 1-㏑V 2)(T 与V 的关系)C p (㏑T 2-㏑T 1)=nR(㏑P 2-㏑P 1) (T 与P 的关系)不可逆绝热过程:Q =0 ;利用C V (T 2-T 1)=-p 外(V 2-V 1)求出T 2,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2、相变化 可逆相变化:ΔH =Q =n ΔH ;W=-p (V 2-V 1)=-pV g =-nRT ; ΔU =Q +W3、实际气体节流膨胀:焦耳-汤姆逊系数:μJ-T (理想气体在定焓过程中温度不变,故其值为0;其为正值,则随p 降低气体T 降低;反之亦然)4、热化学标准摩尔生成焓:在标准压力和指定温度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某物质的定压反应热(各种稳定单质在任意温度下的生成焓值为0) 标准摩尔燃烧焓:…………,单位物质的量的某物质被氧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焓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基本概念 自发过程与非自发过程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克劳修斯不等式)T Q dS δ≥ “=”可逆;“>”不可逆 三、熵(0k 时任何纯物质的完美结晶丧子为0)1、熵的导出:卡若循环与卡诺定理(页522、熵的定义:T Q dS r δ=3、熵的物理意义:系统混乱度的量度。

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ppt

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ppt
P总=P1+P2+P3……+Pi
P总表示混合气体的总压力,Pi表示组分气体的分压力。 根据 分压定律,可以计算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也可以根据总压力计算 组分气体的分压 力
证明如下:设混合气体中含有1,2,3,…,i中气体,物质 的各种量分别为n1,n2,n3 …,ni,分压力分别为p1,p2,p3, …,pi.混 合气体中各种气体的体积的温度(T)及体积(V)都与混合体积 相同。若各组分气体均为理想气体,则
Mr = 2.016 × D
若以空气为标准,则上式变为:
Mr = 29 × D
29为空气的平均分子量。
二、标准摩尔体积法 1mol的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都占据0.0224m3的体积。因此只要 测得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m3),便可求出该气态物质 的分子量。
三、应用气体扩散定律求气态物质的分子量
目,就可以写出分子式,就可以计算出分子量。分子量等于组成
该分子的个原子的原子量的总和。和原子量一样,分子量也是没
有单位的相对量。分子量用符号Mr表示,M代表分子,r表示相对
例如:
Mr(O2)=2×15.9994=31.9988 Mr(H2SO4)=2×1.0079+32.06+4×15.9994=98.08
第一章 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定律
§1-1 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1- 1 原子、分 子 1.原子是物质进行化学反应的基本微粒。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 2 元 素 1. 元素是原子核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 一类原子的总称。由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称化合物。
2. 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数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3.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各种元素的原子。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整理归纳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整理归纳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整理归纳高中化学,是以物质和能量之间内在关系及其转化出发,系统概括客观世界物质组成和特性,探索物质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

化学研究两个主要内容:化学律及其性质,包括原子的数量、结构及其构成;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综合性质,及其组成成分所持有的能量。

一、高中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与能量:物质具有坚固性、流动性和物质守恒性等特性,能量表现为动能、热能等形式,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是物质的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原理。

2、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由原子和分子的构型及相应的能量情况所引起的,其变化的规律就是化学律。

3、化学律:以定律形式描述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守恒的现象。

根据该定律,在特定条件下,相同质量的组分反应产生相同质量的物质。

二、物质的微观结构1、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团簇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

其中原子核是构成原子的物质核心,原子由原子核和由原子外电子组成的电子云包围。

2、原子核:是原子的核心,由原子核的中心原子核以及外部的原子核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它们以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和能量组成了原子核的内在结构。

其中:质子是以质量为单位的正电子,它们的数量决定原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中子具有零电荷,能协调原子核内的稳定性。

3、电子云:是由电子云组成的,其电子云是由外层电子构成的。

外层电子以电子云来定位,其取决于其电荷、能量和角动量不同而互相协调排列。

从而形成以原子核为核心的电子外层结构系统。

三、化合物的微观结构1、分子:是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它是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连而形成的一种束缚性粒子,其组成原子由它们共同决定,产生化学反应物具有生成分子性质。

2、化学键:是分子内部原子彼此结合就形成的一种微观力,分子中实际存在着化学键。

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及性质可以分为:共价键、氢键、疏水键等几种。

3、分子构型:是描述一种物质分子内部原子在空间上排列的结构形态,是由化学键的构型和形状决定的。

化学绪论有哪些基本概念和定律

化学绪论有哪些基本概念和定律

化学绪论有哪些基本概念和定律一、关键信息1、化学绪论中的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化学键、化学反应等。

2、化学绪论中的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定比定律、倍比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二、化学绪论中的基本概念11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带负电荷。

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111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分子可以是同种原子组成,如氧气分子(O₂),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组成,如水分子(H₂O)。

112 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 种,它们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中。

11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中的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114 化学键化学键是使原子或离子相结合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主要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通过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金属键则存在于金属单质中,是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作用。

115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三、化学绪论中的基本定律12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121 定比定律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固定的,不因制取该化合物的途径不同而改变。

例如,水(H₂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始终为 1:8。

122 倍比定律当两种元素可以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时,在这些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若呈简单整数比,则在一种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若为一个定值,那么在另一种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必为该定值的简单倍数。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单位及单位制(应用化学课件)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单位及单位制(应用化学课件)
单位及单位制
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
一、单位及单位制
化学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物理量的计算,例如 质量、体积、长度、温度、压力、时间、物质的量、 浓度等。这些物理量中,有些是基本物理量,如质量、 时间等,有些属于导出物理量,如体积、压力等。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这些物理量的单位必须采用 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是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 会建议并通过的一种单位制。以米、千克、秒公制为 基础,逐步加上其他单位,作了一些规定,制订了国 际单位制,把现行的各单位和单位制加以选择调整, 按一定原则统一到同一单位制中。如把各种能量单位 均统一为焦[耳](J),压力单位统一为帕[斯卡](Pa)。
F
牛[顿]
P
帕[斯卡]
E
焦[耳]
Q
库[仑]
U
伏[特]
单位符号 m3 N Pa J C V
注 (1)圆括号中的名称,是它前面的名称的同义词。 (2)方括号中的字,在不致引起混淆、误解的情况下,可省略,下同。 (3)根据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体积的单位可以采用“升”,单位符号 “L”或“l”。
表1-2 化学中常用的其他量及其单位
J
γ
赫[兹]
Hz
t
摄氏度

表1-3 SI词头
倍数 109 106 103 102 101
词头 吉[咖] giga
兆 mega 千 kilo 百 hecto 十 deca
符号 G M k h da
倍数 10–1 10–2 10–3 10–6 10–9
词头 分deci 厘 centi 毫milli 微 micor 纳[诺] nano

面积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摩尔质量

化学知识点简介

化学知识点简介

化学知识点简介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中的一支重要学科,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现象至关重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化学的基础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化学的基本概念。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它可以是元素、化合物或混合物。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合物是由两个或更多元素以确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而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而电子带负电荷。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以共享电子或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在化学中,我们还需要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原有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不同类型。

除了化学反应,溶液也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质是指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指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解是指溶质的粒子逐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一个均匀的混合物。

此外,化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和定律。

例如,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排列的表格,它对于研究元素之间的关系和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它是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例的重要依据。

而化学平衡定律则是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它对于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通过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子和分子、化学反应、溶液以及重要的性质和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化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自然界,还可以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化学的基本定律

化学的基本定律

气体反应体积简比定律
• 气体反应体积简比定律:在温度和压力不 变的情况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气体体积 以及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体积之间,互成简 单整数比。
阿伏伽德罗定律
•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 子 • 这个定律能够统一地说明各种气体反应的体积关系,用以 推断分子的组成和作为测定气态物质分子量的依据。 • 意义:1、把分子概念引到化学中来,使原子学说得到发 展并给物理学中的分子概念增加了新的内容——分子不仅 是如早期物理学中所讲的那样,是一个简单的组成气体的 基本粒子,而且有它本身的化学组成; • 2、说明了气体反应体积简比定律,并引导出推测分子组 成的方法; • 3、区别了单质分子和化合物分子在组成上的不同; • 4、为分子量的测定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也为正确地测 定原子量的工作开辟了途径。
1把分子概念引到化学中来使原子学说得到发展并给物理学中的分子概念增加了新的内容分子不仅是如早期物理学中所讲的那样是一个简单的组成气体的基本粒子而且有它本身的化学组成
化学的基本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全部物质的质 量,等于反应后全部产物的质量。 定比定律:一种纯净的化合物,无论它的来源 如何,无论用何种方法测定,它的组分元素的 质量都有一定的比例,这个定律又叫(定组成 定律)。 倍比定律:当甲、乙两元素相互化合形成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时,在这些化合物中,与 一定质量甲元素相化合的乙元素诸质量,必互 成简单整数比。
原子学说
原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有三点: 1.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粒子——原子所组成,原 子不能自生自灭,原子也不能再分。 2.同种类的原子在质量、形状和性质上完全相同, 种类不同的原子,它们的质量、形状和性质都不 相同。 3.每种物质都是有由它自己的原子组成的。单质是 由简单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复杂原子组成的, 而复杂原子又是由为数不多的简单原子所组成。 复杂原子的质量等于组成它的简单原子的质量总 和。

初中化学公式定律

初中化学公式定律

初中化学公式定律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初中化学中,有一些基本的公式和定律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初中化学公式定律。

1.摩尔质量公式和摩尔计算公式:摩尔质量公式用于计算一个物质的摩尔质量,即该物质一摩尔的质量。

公式为:摩尔质量=质量(g)/物质的摩尔数例如,氧气O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

摩尔计算公式是用摩尔质量来计算物质的量,即物质量与摩尔质量的关系。

公式为:物质的摩尔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例如,有40g的氧气,则氧气的摩尔数为40g / 32g/mol = 1.25mol。

2.摩尔体积公式:摩尔体积公式用于计算气体的体积。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不同气体的相同摩尔数占据的体积是相等的。

公式为:摩尔体积=总体积/摩尔数例如,有5L的氧气,摩尔数为2mol,则氧气的摩尔体积为5L /2mol = 2.5L/mol。

3.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定律,它表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换句话说,质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破坏,只能由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

例如,当烧掉5g的木材时,生成的灰烬和烟气的质量总和也是5g。

4.摩尔比定律:摩尔比定律也称为化学计量定律,它描述了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的摩尔比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系数之间的关系。

根据该定律,当一个化学反应发生时,不同化学物质的摩尔比与化学方程式中它们的系数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例如,在2CO+O2→2CO2这个反应中,CO与O2的摩尔比为1:0.55.气体压力和体积的关系:根据盖氏定律,当温度和摩尔数不变时,气体的压力与其体积成反比。

也就是说,气体的体积越大,其压力越小;气体的体积越小,其压力越大。

这个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1V1=P2V2其中,P1和V1是气体在初始状态下的压力和体积,P2和V2是气体在最终状态下的压力和体积。

这些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些公式和定律,它们为我们了解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提供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学时:3重点:第3、5节(本章主要从旧知识引出新概念,衔接内容)难点:分压定律第一节分子、原子(自学,中学已讲过)第二节元素(element)一、元素(中学学过)二、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氧有三种核素168O核素178O核素188O核素称氧16核素氧17核素氧18核素↓ ̄ ̄ ̄ ̄ ̄ ̄ ̄ ̄ ̄ ̄ ̄ ̄ ̄↓(同位素)三、同位素(中学学过)第三节国际单位制(SI)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一、国际单位制(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es)(SI制)SI制是1960年第11届国际单位计量大会建议并通过的一个单位制是以米(m)、千克(Kg)、秒(s)公制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克服了各种单位制并存所带来的混乱现象。

我国是1977年首次试行的,1984年正式出版宣布,从1991年起正式是实行国际单位制。

SI制有7个基本单位,2个辅助单位7个单位质量Kg(千克)、电流A(安培)、长度m(米)、时间s(秒)、光强度Cd(坎德拉)、物质的量mol(摩尔)、热力学温度K(开尔文)辅助单位(2个)平面角rad(弧度)、立体角sr(球面角)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自学)三、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1、定义:中学定义: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1971年10月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定义摩尔。

⑴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的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 C-12的原子数目相等。

⑵在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严以说明。

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它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2、理解:系统:指我们研究的对象,也就是物质体系。

基本单元:指某种微粒,或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如分子、原子、离子等。

如:Cu,H2O,Cu2+,C=C,C—C反应Cu2+ + Zn == Cu + Zn2+特定组合摩尔单位:是计数单位,不是计量单位,使用摩尔时,其基本单元必须指出。

四、摩尔质量1mol某基本单元的物质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

用符号“M”表示,单位“g/mol”(中学学过,不多讲了)。

第四节相对原子质量和分子质量(Relative Atomic Mass and Relative Moleculor Mass)其实这一节中学也学过,就是过去所说的原子量和分子量。

中学定义以一种碳原子12C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树脂。

这是一个相对值,因此称其为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更科学,更准确。

一、相对原子质量(自己看书)二、原子质量和平均原子质量1、原子质量:某核素一个原子的质量称为该核素的原子质量。

单位“μ”或“mμ”,“amμ”2、平均原子质量:不同的元素由于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不同而只有多种核素,那么不同的核素由于具有不同的原子质量,而且在自然界中所占比例不同,所以我们为了更准确地确定原子质量,采用平均质量。

平均原子质量=核素的原子质量×丰度丰度:多核素元素的某一种核素的天然含量在该元素总天然含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例:原子质量丰度16O 15.994915μ99.759%17O 16.999133μ0.0370%18O 17.99916μ0.2040%氧原子的平均原子质量= 15.994915×99.759%+16.999133×0.0370%+17.99916×0.2040% = 15.9994(μ)区别:①原子质量与平均原子质量原子质量是指某核素一个原子的平均质量,应为核素的原子质量;平均原子质量是指多核素一个原子的平均质量。

对于单一核素的原子质量等于平均原子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与平均原子质量同一元素的相原子质量与平均原子质量在数值相等,只是前者无单位,或者有单位“μ”。

四、相对分子质量(自学)第五节理想气体定律(本章重点)物质的存在形式三态:气态,液态,固态。

还有等离子体(离子态存在,荧光灯等)。

本节主要讨论有关气体的一些性质。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Ideal gas law equation)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学以学过,它会在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基础上给出。

P V = n R TP:气体压强V:体积N:物质的量R:摩尔气体常数T:热力学温度使用此方程应注意几个问题:①只有“理想”气体才适用此方程式。

何谓理想气体呢?即分子本身体积很小(接近无体积),分子间无引力(引力很小),实际上气体不可能做到,因此这只是个近似方程式,在压力较低(不高于1atm),温度较高(不低于10o C)的条件下,将气体近似看作理想气体。

②单位:P V n T RPa m3 mol K 8.314(Pa.·m3·mol-1·k-1)Pa L mol K 8314(Pa.·L·mol-1·k-1)atm ml mol K 0.082(atm·L·mol-1·K-1)[上面的要掌握,下一个了解即可]mmHg ml mol K 62363(mmHg·ml·mol-1·K-1) 二、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前提:混合气体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首先引入几个概念,1、分压、分体积、体积分数、摩尔分数由于气体具有扩散性、渗透性,因此几种气体在混合时,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下,可以以任意比例混合,那么混合气体中各个组分所占的相对含量,可以用分压、分体积、体积分数、摩尔分数来表示。

①分压:某组分在同一温度下,单独占有混合气体的体积时所具有的压强(Pi)。

P总=∑(Pi)=P1 + P2 + P3 + ···+ P i (恒T恒V时)1L与1L0.2molN2在混合气体中所产生的压力应和单独占有1L容器所产生的压力相同P N2。

(气体压力的产生是由于气体分子在热运动时碰撞内壁所产生的宏观效果)不同的是容器内总的压强不同了,混合气体总压强等于N2与O2共同碰撞内壁所产生的。

P总= P N2 + P O2②分体积:同一温度下,纯分气体具有和混合气体相同压力时所占的体积(V i)。

注意:用到分体积,其他因素必须相同(T ,Pi与P总)分体积只对单一气体而言,是指他单独存在并且与混合气体相同压强时的体积。

例如:将0.5molN2于0.1molO2用一无体积的隔膜隔开。

此时0.1molO 2与N 2压力相等,都等于混合气体压力,V o 2与V N2即是O 2与N 2得分体积PV=nRT 一定,而V 与n 成正比。

即:V 总=V O2+V N2推广:V 总=∑Vi=V 1+V 2+V 3+……+Vi③体积分数体积分数是某组分气体得分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Xi=Vi/V 总 ④摩尔分数某些分体积的物质的量与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之比, 即Xi=n i /n 总注意:分体积与分压不能同时出现,分压对应的是总体积,分体积对应的时总呀。

P 总V i = n i RT P 总V 总= n 总RTP i V 总= n i RT P 总V 总= n 总RT2、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分压之和,某组分气体分压的大小和它在气体混合中的体积分数成正比。

P i =P 总X i =P 1+P 2+P 3+……+P i例:在298K 时,将压力为3.33×104Pa 的N 20.2L 与分压为4.67×104Pa 的O 20.3L 移入0.3L 的真空容器,问: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得分压,分体积和总压是多少?解: V 总=0.3L⑴ 由PV=n RT 可知P 1 V 1 =P 2 V 2P 2 =P N2= P 1V 1/V 总=3.33×104×0.2/0.3=2.22×104(Pa)Po 2=P 1V 2/V 总=4.67×104×0.3/0.3=4.67×104(Pa)P 总= P N2+ Po 2=6.89×104(Pa)⑵分体积由V i /V 总=P i /P 总 得V N2=P N2V 总/P 总=2.22×104×0.3/6.89×104=0.097(L)V O2=P O2V 总/P 总=4.67×1040.3/6.89×104=0.203(L)答:略。

三、气体扩散定律V i /V 总=n i /n 总=X i P i /P 总=n i /n 总=X i在同温同压下,各种不同气体的扩散速度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V1/V2=(ρ2/ρ1)1/2=(M1/M2)1/2 M:相对分子质量例:50ml氧气通过多孔性隔膜需20s,20ml另一气体扩散需9.2s,求该气体的分子量?解:V1/V2=(50/20)/(20/0.2)=(M1/32)1/2得M=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