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2010SK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2.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掌握传统文化传承的形式和方法,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方式。

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3.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4.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1.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掌握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讲述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和讲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内涵、主要内容和特点。

2.群体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传统文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对传统文化是怎么理解的?它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2.探究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传统艺术、传统礼仪、传统习俗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独特之处。

3.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4.小组讨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如思想观念、道德伦理、审美情趣等,讨论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5.总结归纳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方法(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方法,如家庭传承、学校传承、社会传承等。

教师可以邀请一些有传统文化背景的学生分享他们的传承经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兴趣。

传统文化教案 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4篇)

传统文化教案 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4篇)

传统文化教案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4篇)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下面这4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是作者为您整理的传统文化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篇一《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实验学校赵建玲教学目标:1、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生活中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过程:一、再现生活师:同学们,你们好,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中国)师:没错!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夸夸我们中国,你会怎么说?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具有许多传统佳节的国家……师:孩子们,你们说的没错,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它和外国有着太多不同。

孩子们,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又知多少呢?生:我知道我国的传统佳节就是一种民族文化。

生:我国的京剧、越剧、豫剧…… 等就是我们的戏曲文化。

生:我妈妈蒸的花馍、扎的花鞋垫也是一种民间文化。

……二、描述生活师:你们说的没错,哪你们都知道我国每年都在几月过什么节?生:每年正月初一过春节正月十五过元宵节五月初五过端午节……师:我编了一首对儿歌,你们也一起来想吧!几月几日是春节?几月几日是元宵节?几月几日是端午节?几月几日是中秋节?几月几日是重阳节?生:正月一日是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五月五日端午节。

八月十五中秋。

九月初九重阳节。

师:非常棒!那你们知道怎么过这些节吗?生:……师补充:春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守夜、拜年;元宵节:吃元宵、舞龙灯、猜灯谜;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登高、炸米果、饮菊花酒。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文教案设计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文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 课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2. 教材版本:人教版3. 课时安排:2课时4. 教学目标:(1)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概念及内涵;(2)掌握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方法;(3)提高学生对文化传统的认识和尊重。

5.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概念、特点和内涵;(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传统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传承和保护文化传统。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概念;(2)提问:为什么说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2. 讲解传统文化(1)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内涵;(2)举例说明传统文化在各个领域的表现。

3. 分析文化传统案例(1)介绍具体的文化传统案例,如节日习俗、传统手工艺等;(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文化传统的价值和意义。

4. 小组讨论(1)分组让学生探讨如何传承和保护文化传统;第二课时5. 讲解文化传统的传承方法(1)介绍文化传统传承的重要性和方法;(2)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

6. 分析文化传统的保护措施(1)讲解文化传统保护的意义和措施;(2)举例说明我国在文化传统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

7. 课堂小结(2)强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8. 作业布置(1)让学生搜集有关文化传统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思考能力;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拓展能力;3. 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2. 投影仪;3. 文化传统案例资料;4. 互联网资源。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举例生动有趣;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和发表见解;3. 引导学生关注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4. 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导学案2-word文档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导学案2-word文档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导学案2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掌握重要字词,理清文章思路。

二、预习内容1、给加点字注音媲美昙花一现褒贬威慑攻讦钳制一蹴而就自戕2、积累下列词语并释义:攻讦媲美应运而生明日黄花斑驳陆离抱残守缺余风遗响一蹴而就昙花一现孤芳自赏刮垢磨光3、文章的各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

第二部分:第4—7段,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特性,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第三部分:第8—13段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相比较,从而揭示出文化传统的特点,探讨其诞生、成长、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

第四部分:第14—19段,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两重属性。

全文是总分总结构,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着重探讨传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还有哪些疑惑,请写在下面。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能够提炼句,写出内容提要。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3、能够认识学术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特点。

二、学习过程:(一)字词积累和文章的内容提要,理清文章思路。

(二)文本研习:1、作者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持什么看法?在阐述这两个问题时为什么把“文化传统”作为重点?作者认为,传统文化的落脚点在“文化”,是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包括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等等,简言之就是文化遗产。

有形的。

文化传统的落脚点在“传统”,它不可捉摸却无所不在,产生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与民族的反复实践,从而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言之就是民族精神。

无形的。

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部分中,文化传统也就是民族精神对现实的影响,在现实中的作用,对民族趋向的关系,都比传统文化重要得多。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公开课优秀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公开课优秀教案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正确看待两者。

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对待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认识。

教学重点: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庞朴,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学者。

先后在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任职。

曾任山东大学讲师、《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开展史》国际编委,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著作有《沉思集》、《儒家辩证法研究》、《庞朴学术文化随笔》等。

三、出示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2.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正确看待两者。

3.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四、阅读全文,思考为全文的思路列出提纲。

1.引出论题:传统的作用2.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开展如何对待传统文化3.文化传统:文化传统的概念文化传统的形成文化传统的作用文化传统的开展变化4.财富和包袱1.传统文化的概念。

历代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2.传统文化的开展有何特点?有的变为新的内容和形式;有的化为明日黄花;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有的昙花一现,未老先亡。

3.你能分别举例进行说明吗?对应的分别为:对联,红灯笼;线装书,黄包车;武术,中药;鼻烟壶,阴阳宅。

4.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呢?请用实例进行说明。

〔1〕开掘抢救。

泥人、面人、风筝、刺绣、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

〔2〕批判继承:孔孟之道、伦理道德。

〔3〕古为今用:修身克己、中庸之道。

-1.文化传统的.概念。

简单地说,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教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定义和关系;2.掌握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特点和影响;3.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文化传统的定义和特点;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幅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2.传授知识(30分钟)(1)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介绍文化传统的定义和特点;(3)分析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和影响。

3.学习实践(40分钟)(1)分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传统文化或文化传统的代表,进行调研和展示;(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所选传统文化或文化传统的特点和影响;(3)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并进行互动讨论。

4.拓展延伸(10分钟)(1)根据学生调研和展示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传统文化遗址或展览,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资源1. PowerPoint课件;2.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相关书籍和资料;3.传统文化遗址或展览的相关信息;4.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辅助材料。

五、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内容和质量;2.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识;3.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意识的表现。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一些具体的传统文化或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教案标题:探究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定义和内涵;2. 探索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与差异;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珍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班级分组活动所需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写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个词组,并请学生就个人理解简要解释这两个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认知。

步骤二:介绍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10分钟)1. 授课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包括传统文化的来源、特点和表现形式等。

2. 授课教师向学生阐述文化传统的含义,指出文化传统是长期以来形成并流传下来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民族、地区、群体特殊的文化表达方式。

步骤三:对比与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活动: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分组共同探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与差异。

2. 每组学生在探讨中发现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异同之处,并将结果汇报给全班。

步骤四:学生互动(15分钟)1. 学生们展示并分享各自小组的探讨结果。

2. 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探索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联及其对社会和个体的意义。

步骤五:拓展思考(10分钟)1. 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思考,并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珍视。

2. 提供一些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你身边的哪些事物属于传统文化?- 如何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保护?- 你有哪些愿望或计划来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步骤六: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教师汇总学生们的思考与回答,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鼓励学生继续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参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活动。

步骤六: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教师汇总学生们的思考与回答,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鼓励学生继续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参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活动。

传统文化是民族、地区、群体特殊的文化表达方式,是一种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包括我们的语言、服饰、建筑、戏剧、音乐、绘画等各个方面。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8篇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8篇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8篇我们在写教案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好自己的教学目标,教案在完成的时候,大家务必要强调联系实际,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篇1教材分析:通过孔子语录,让孩子们遵循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在理解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完成熟读背诵本文的任务。

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在一堂课的各个环节中反复强化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在教学各环节衔接中对教师指令的准确把握并努力突现其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1.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了《熟读精思》中古人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老师明确:学习方法是:熟读和精思。

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全班齐声背诵全文)肯定其背诵的熟练度后引出今天将学的课文。

(导入)2.请同学们不要翻书,先放松一下脑神经,让我们先来看几幅漫画。

看看画的都是些什么?比比谁的观察力最强最准确。

a.展示课件中第一幅漫画。

在同学们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回答后,为该图配上相应的说明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师示范性地带读,学生跟着朗读一遍。

b.同样的操作方法:放图#思考#回答#文字#带读#朗读(共5幅)初步目标:学会流利地朗读每一段文字。

3.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老师将给出每段话中生字的解释,请同学们自告奋勇起来翻译句子。

(老师点评并给出规范的翻译方法,随后通过课件切换,回到相应的每张漫画,请同学们通过朗读及时巩固一遍。

)在翻译中老师需要适时补充拓展的内容:a.古人的“学”包括哪两方面内涵?老师明确:学分小学和大学。

小学#诗辞章句;大学#修齐治平(板书)b.为何古人会因“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而“不亦乐乎”?老师明确:古人倡导“游学”传统。

通过学识的增长道德素养的提高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并以此为乐。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

展 示20 奥 运会 会 徽 图 片 “ 困 印 ・ 动 的 北 京 ” 8 0 中 舞 。 2 0 年 8 日晚 …方 由晶莹 剔 透的 和 田玉 精雕 而 成 的 中 0 3 月3
国 “ 章 ” ,饱蘸 红 色 的印 泥 ,在 中 喇宣 纸 卜 再 地盖 下 印 印 郑
记 。这 就 是 2 0 年 北 京 奥 运 会会 徽 — — “ 08 中国 印 ・ 动 的 要 一 起 吃 花 糕 以庆 贺 ,皇 帝要 亲 自到 万 岁 山登 高 , 以畅 秋 舞 北京 ” 。当 “ 舞动 的北 京 ”第 一次 出现在 评 委眼 前 时,就 有人 志 ,此 风俗 一 直流 传 到清 代 。在 中原 人 的传 统观 念 中 ,双九 说 : 即使 ~ 点都 不懂 中 文 ,也 一 ‘ 定知 道它 来 自中 围。 看着 这 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18 年,我国把每年 99 样 一方 “ 国 印 ”, 同学 们 能找 到 哪些 中 囤元素 昵 ? 中 的 九 月 九 日定 为 老 人 节 , 传统 与 现 代 巧 妙 地 结 合 ,成 为 尊 传 统书 法 传 统 中 国红 传 统 中 同 印章 诚信 ( 印章 早在 老 、敬 老 、爱 老 、助 老 的老 年 人 的节 日 从 这里 我们 可 以看 四 、五千 年前就 已在 中刚 L现 ,是渊源 深远 的中 国传统文 化艺 到传 统 文 化 的 时代 性 。 f j 术 形式 ,并 且至今 仍 是 ‘ 泛 使 用 的社会 诚 信表 现 形式 ) 种广 文 化 传 统 :爱 国精 神 这 一方 印 体现 出了 中华 民族 的优秀 传 统 ,今 天就 让 我们 ‘ 历 史上 出现 过 许 多著 名 的爱 国主 义 者和 民族 英雄 ,如 战 随 着庞 朴 的 《 统 文化 与文 化 传 统 》一 文进 一 步认 识 传 统 。 传 国时期的屈原、汉代 的苏武 、北宋 的岳飞、南宋 的陆游 、文 二 、理 清 思路 天祥 ,鸦 片战 争 时 期 的林则 徐 、关天 培 , 中 日甲午 海 战 中的 课 前 已经 布 置 同学们 预 习课 文 , 并且 让人家 在 整体 感 知 邓世昌等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 中,逐步凝结成 课 文 的基 础 上划 出关键 语 句 ,写 一 篇短 小 的 内容提 要 ,我们 了对祖 国深 厚 的情 感 。这 正体 现 了文 化 传统 的 定义 。请 同学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
( )默 读 全 文 , 出 文 中对 “ 统 ” 传 统 文 化 ” 一 找 传 “
是有较大难度的。要读懂这样的文章 , 学生必须具备
较 强 的 辨析 能 力 ,要 善 于从 字 里 行 间 发 现 词 句 问 的
关 系 。然 而 无 论 是 教 师还 是 学 生 都 比较 喜 欢 情 节 曲
到 了文章语言上的什 么特点?
明 确 :过 去 ”从 时 间 角 度 看 , 指 消 逝 了的 时 “ , 是 间 , 其所 留下 的 物质 和 精 神 的积 累看 , 传 统 。“ 从 是 过
去 ” 内 涵 大 于 “ 统 ” 主要 ” 词 不 能 删 除 , 的 的 传 。“ 一 它
容提要 等方 面的学习都是必须 的,但却不是最重要
【 自主 学 习过 程】

文。所在专题名 为“ 文明 的对话 ” 按照对传统 的认 ,
识— — 中西方 文 化 的认 识 — — 文 化 的 继 承 与 接 受 这
样的思路编辑成 个板块 ,这篇课文代表了第一 板
块 的内容 , 重 于对“ 侧 中华 文 明 ” 展 历 程 的 纵 向 的 发 阐述 。本 专题 要 求 学 生 学 习 找 中 心 句 以 理清 文章 的
这篇学术性论文 ,教学指 导意见》 《 还专 门提 出了“ 发
展 要 求 ”从 课 文 和 身边 生 活 出发 ,认 识 文化 传 统 的 ( “ 性力 量 ”和 “ 明 ”对 一 些 学术 概念 不 必 深 究 ) 惰 ) 说 ( 。
明言 ; 肖形 印即图画入 印的印章 , 先秦即 已有之 ; 书 法上采取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 ; 有舞蹈形态 , 人形
精 神 及 其表 现 。
问题 探讨 :主要 ” 词可 以去 掉 吗 ? 中你 体 会 “ 一 从

学生主体,问题重点,文本轴心--《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简案及反思

学生主体,问题重点,文本轴心--《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简案及反思
置国圃
1理 解 “ 统 文 化 … ‘ 化 传 . 传 文
统 ” 内涵 以 及 二 者 问 的 关 系 。 的 2能 运 用 本 文 所 学 关 于 “ . 文
化 ” 知识 和分 析事理 的方法 , 的 解 释 、 析 现实 生活 中的 文化现 象 。 分
圈宙固


进 入 课 文 学 习
和在 阅读 文 本 时获 取 的信 息 , 并 深 度 的 反 思 。 文 化 探 究 方 面 , 统 ” 作 者 认 为 我 们 对 待 传 统 文 化 在 理 ? 稍 作 研 讨 ,特 别 要 弄 清 本 文 的 写 论 界 也 十 分 活 跃 。 有 人 提 出 了 彻 的 正 确 态度 和方 法是 什 么 ? 作 意 图 ;接 着 幻 灯 出示 经 整 理 后 底 否 定 传 统 文 化 ,拥 抱 海 洋 文 化
( ) 后 “ 题探讨 ”~ 4文 问 1 3题 。 往 往 要 激 起 逆 反 心 理 , 促 成 精 神 辨 析 区 别 的 是 “ 统 文 化 ” 要 继 传 ,
3推 敲 理 解 文 中 的 疑 难 句 。 . 4 解 决 在 阅 读 过 程 中 产 生 课 题 的 概 念 说起 ,要 求 学
生 迅 速 浏 览 课 文 之 后 , 考 : 者 思 作
为 什 么 写 作 本 文 ? 是 为 了 澄 清 在 “ 统 文 化 ” “ 化 传 统 ” 两 个 传 和 文 这 概 念使 用 过 程 中常 见 的 混乱 , 纠
正 这类 常识 性 的错误 ,还是 另有 “ 统 文化 ” 说 法 , 些概 念 , 传 的 这 往
学 生 反 复 阅读 本部 分 文 字 ,
的资 料 。
( ) 者信 息 :略 ) 1作 (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研究课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研究课教案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 深入了解研究对象, 收集一手资料。
撰写研究报告
学生根据研究结果撰 写研究报告,包括研 究背景、目的、方法 、结果与结论等部分 。
成果展示
学生将研究成果进行 展示,与其他同学交 流分享。
研究成果展示与评价
成果展示
学生通过PPT、论文、报告等形式展 示研究成果。
评价方式
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 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等。评价内容包 括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实践安排的有 效性、研究报告的完整性和创新性等 。
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 模式。
课程展望
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能力。 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 。
后续学习建议
阅读推荐
01
阅读当代学者关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 论文和专著,以拓展学术视野。
03
02
建议学生阅读相关经典著作,如《中国文化 要义》、《中国文化史》等。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培养 创新思维。
课程大纲
第一周
传统文化概述、文化传统的形成 与演变。
第二周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如诗词、 绘画、音乐等)。
第三周
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第四周
中西文化比较与交流。
课程要求
课堂参与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观点。
课后作业
撰写相关主题的论文或报告。
期末考试
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 度。
总结词
文化传统的价值、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详细描述
文化传统具有丰富的价值,包括思想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文化传统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也 非常重要,它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和价值导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同时,文化传统也是民 族认同和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苏教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苏教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苏教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理解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文化传统的内涵,认识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概述: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类型及表现形式。

2. 文化传统的内涵:文化传统的概念、特点、作用及传承与发展。

3. 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4.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对个人修养、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意义。

5. 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途径:教育、媒体、政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类型及表现形式;文化传统的内涵、作用、传承与发展。

2.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途径。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概念、特点、内涵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及其价值。

3. 讨论法: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及传承发展的途径。

4.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传统文化概述2. 第二课时:文化传统的内涵3. 第三课时: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4. 第四课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5. 第五课时: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途径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如诗词、书画、戏曲等,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传统文化概述: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类型及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传统文化。

3. 探究文化传统的内涵:分组讨论文化传统的概念、特点、作用,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4. 分析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举例说明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5. 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组织学生探讨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意义。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文教案设计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文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文教案设计章节内容:第一章至第五章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了解文化传统的内涵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内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传统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传统文化的概念1. 传统文化的定义2.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3.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第二章:文化传统的内涵1. 文化传统的定义2. 文化传统的特点3. 文化传统的传承和演变第三章: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上)1. 传统习俗2. 传统艺术3. 传统建筑第四章: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下)1. 传统思想2. 传统宗教3. 传统节日第五章: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 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2. 传统文化发展的现状和挑战3. 青少年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四、教学过程课时一:1. 导入新课,讲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0分钟)2. 分析具体的文化传统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20分钟)3.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课时二:1. 讲解文化传统的内涵和特点(20分钟)2. 分析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习俗、艺术、建筑、思想和宗教等(20分钟)3. 讨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20分钟)4.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1.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2.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3. 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第七章:传统文化与民族认同1. 传统文化与民族认同的关系2. 传统文化在民族认同中的作用3. 传统文化在民族交流中的传播与影响第八章:传统文化与全球化1. 全球化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传承2. 传统文化在全球化中的交流与碰撞3. 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第九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 传统文化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2. 传统文化传承的方法和途径3. 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与作用第十章:青少年与传统文化的传承1. 青少年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角色2. 青少年如何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3. 培养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七、教学过程课时三:1. 导入新课,讲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20分钟)2. 分析具体案例,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20分钟)3. 讨论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20分钟)4.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课时四:1. 讲解传统文化与民族认同的关系(20分钟)2. 分析传统文化在民族认同中的作用和传播(20分钟)3. 讨论传统文化在民族交流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20分钟)4.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课时五:1. 导入新课,讲解全球化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传承(20分钟)2. 分析传统文化在全球化中的交流与碰撞(20分钟)3. 讨论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20分钟)4.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课时六:1. 讲解传统文化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20分钟)2. 探讨传统文化传承的方法和途径(20分钟)3. 分析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与作用(20分钟)4.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课时七:1. 导入新课,讲解青少年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角色(20分钟)2. 分析青少年如何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20分钟)3. 探讨培养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的途径和方法(20分钟)4.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教案范本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教案范本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2. 使学生认识到文化传统的重要性,提高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品种3. 文化传统的传承与保护4.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5. 青少年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及其内涵。

2. 难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以及如何传承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代表品种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事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如何传承和保护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等,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代表品种等基本知识。

3. 分析: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事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

4. 讨论:组织学生就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如何传承和保护等问题进行讨论。

5. 实践: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活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7. 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参与程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设置有关传统文化的题目,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考试成绩、实践成果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传统文化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传统文化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苏教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苏教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概念的含义;2. 学会写内容提要;3. 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如何运用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写作二、教学过程:(一)导入:20世纪初,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由传统文化危机引发的大规模文化革新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它倡导、确立了20世纪中华民族新的语言方式、思维模式和文化结构,使中华文明得以完成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开辟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

她变革的勇气、开放的胸怀、独立的意识、创造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文明史上最为宝贵的财富。

这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般的观点,我们的教材也是这样。

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有成就的,它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价值,提出了人的个性解放问题。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没有并为现代化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在当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特点是激烈的反传统,“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欲以西方模式来建构中国的新文化。

对传统文化采取了过于激愤的态度,在思想方法上有重要失误,她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断然否定传统文化有现代化所需的内容,因而走向了绝对主义。

而现在我们仍然生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开辟的这个大时代里,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身上的中国传统日益稀薄,中国味淡不可闻。

且看一个镜头: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心生绝望。

但自从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时,近一个世纪后,孩子对这《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

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到哪里才能寻找我们缺失的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个值得反思的命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展示课题)第一次读这个题目,相信同学会觉得有些玩文字游戏,就两组词把他们颠来倒去,有差别吗?其实在学术界,这两个对象也常常被混为一谈,所以学者庞朴写作此文的一大目的就是区别这两个对象。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标准化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标准化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标准化教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庞朴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概念的含义;2、理清文章思路,感受其逻辑思维方式。

3、正确对待传统,提高思辨能力,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及二者区别。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传统,提高思辨能力,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与文本研习。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要点:背景介绍,掌握一些词语,研读引子与“传统文化”部分一、导入:中国人见面鞠躬作揖,是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内向;西方人见面握手拥抱,是因为西方人性格外向。

外向,所以伸出手去握别人的手;内向,所以伸出手握自己的手。

这就正如中国人吃饭用筷子夹,是内向用力;西方人吃饭用刀叉戳,是向外用力,一向内,一向外。

故西方文化的象征物为十字架,中国文化的象征物是太极圈。

文化无疑是林林总总的文化现象构成的。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了解传统文化、文化传统。

二、了解作者:庞朴,1928年生于江苏淮安,汉族。

三、词语: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式而产生。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影响等。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

形容事情轻而易举的完成。

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

比喻突然显赫起来的人或流行一时的事物很快消失。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刮垢磨光:比喻教育人、培养人才。

本文指破坏传统文物的本来面目。

四、背景介绍: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写于1991年4月。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尤其是港台新儒学的兴起,再加之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中国大陆,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为作出了理性的分析。

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

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时尚。

课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课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课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1. 了解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的概念、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树立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2. 学习本文比较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3、能结合自己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重点:传统文化、文化传统内涵及其意义;把握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

难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述对文本的理解。

采用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学习迁移法。

1、作者简介:庞朴,著名学者,思想家,中国哲学、史学家,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市,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生毕业,1957年转入中国哲学史研究,1974年开始涉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诸方面知识领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主要著作有《沉思录》《良莠集》《一分为三》《公孙龙子研究》《儒家辩证法研究》《帛书五行研究》《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等,主编有《中国儒学》等书刊。

2、探寻背景:①二十年以前,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以“破四旧”的名义把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封资修”“大洋古”之名予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作为对这种大破坏的反作用,在中国大陆掀起过一阵“文化热”。

此之所谓文化大体就是指的中国的文化传统。

人们发现,传统文化不但并不如文化大革命所认为的那样坏,而且为了救治大革命的祸殃,还迫切需要恢复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文化。

但是,同时也有另一种认识产生,认为文化大革命固然是以最最最革命的名义发动的,实际上却代表了中国传统中最最最反动的黑暗的东西。

八十年代上半期,很有一些论证文化大革命为“封建社会主义”,论证应当“建立社会主义高度民族,”的文章发表在像《人民日报》这样的权威报刊上,不过这阵风刮得并不长,热闹了没有几天,很快就过去了。

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就渐渐形成了一种看法,蒙蒙胧胧地认为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不同的。

后来知道庞朴同志也有相似的看法,他还把这个意思写成论文,在1993年“东亚经济社会思想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后来又发表在同年《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上,题目就叫做“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很受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案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案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教学设计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概念的含义;2. 学会写内容提要;3. 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写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学生谈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理解,教师进行点拨。

二、:庞朴,生于1928年,江苏淮安,汉族,现代学者。

《沉思集》《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三、总体结构:总--分--总最典型的关系性传文议论文(传统)统化(两重性)文传化统(1)“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哪几种情况?“或者……或者……”“有的……有的……”(2)各人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可以做那些工作?“明辨……遗响”六、学习“文化传统”:1. 第8-9自然段--讨论对“文化传统”概念进行界定。

(什么是文化传统?)全称、落脚、特征(比较)、产生、成长、形成、实质2. 第10自然段--讨论(1)什么不能成为“民族的共同心理”?“在这种生活里……思想”(2)什么能成为“文化传统”?“为这一民族生活……物质力量”3. 第11自然段--讨论“文化传统”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它是“惰性力量”?“制约看……关怀” “一种……象征” “没有……巩固”4. 第12-13自然段--讨论(1)“文化传统”变化的特点是:缓慢的、渐进的、非一蹴而就的“文化传统”受外界影响是如何进行的?接触--交流--变化(3)外来文化中如何才能成为传统中的一个部分?“经过自己文化传统……整合”七、学习“财富和包袱”1. 作者称“财富”“包袱”是如何而言的?“从头开始……生存本领”“具有……层面”2. 我们说如何辨证地了解和掌握两重属性?“运用它……千里之外”3. 现实中存在哪几种简单化的理解?“一种人……财富”八、小结本文既是学术性议论文(文体角度),又是关系性议论文(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字之趣
油菜和菜油(回环词)
武器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回环短语)
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黄山落叶松叶 落黄山(回文联) 秋窗满落叶,瘦影掠斜阳。楼上怯身 寒,愁怀更寂寂。(回文诗 周梦贤 《病起失学》)
回环词
讲演——演讲、觉察——察觉、依偎——偎依、 喜欢——欢喜、缓和——和缓、累积——积累
夜半——半夜、质变——变质、焰火——火焰、 雪白——白雪、水井——井水、报喜——喜报
传统文化的含义?
作者认为,传统文化的落脚点在 “文化”,是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 文化而言的,包括历代存在过的种种 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 文化意识,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等 等,简言之就是文化遗产。有形的。 (4节)
文化传统的含义?
文化传统的落脚点在“传统”, 它不可捉摸却无所不在,产生于民 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 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 体无意识,简言之就是民族精神。 无形的。(8-9节)
要求: 第二、不应当同语反复,就是说,定义必 须能够直接说明被定义概念,而不能依赖 被定义概念来自己解释自己。如: 文学就是以文学为特点的艺术。
第三、不应当是否定形式。如: 平行四边形不是四边形。 第四、下定义不能采用比喻的形式。如: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传统文化是指历代存在过的种 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 化实体和文化意识,简言之就 是文化遗产。 文化传统是成长于民族的反复 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 和集体无意识简言之就是民 族精神。
气节——节气、计算——算计、官宦——宦官、 发挥——挥发、人名——名人、文盲——盲文 门锁——锁门、牙刷——刷牙、床罩——罩床 鞋垫——垫鞋、风扇——扇风、鱼网——网鱼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资背 料景
长期以来,人们对传统文化 和文化传统存在着模糊认识, 对二者的差别了解太少,当 然如何对待二者也存在着许 多错误的认识,以致出现了 许多现实问题,有人还提出 了“回归传统”的口号,为 此庞朴写了本文。
刮垢磨光 gò 自戕 qiāng 蜕除 tuì u 昙花一现 tán 钳制 qián 攻讦 jié
一蹴而就 cù 威慑 shè
一大摞
孕育 yùn
luò
总体结构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本文的思路,每个部分写什么,结 构上有什么特点 传统 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两重性
总———— 分—————总
再读课文,探讨问题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 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 的说明叫下定义。 格式: A(定义概念)是„„的B (概念外延)
要求: 第一、下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外延(概 念所反映的事物的范围)必须相等如: (1)商品就是劳动所得的产品。 (2)历史小说是以农民革命战争为题材的 小说。 例(1)的定义概念外延大于被定义概念的 外延。因为劳动所得产品包括商品但不完 全是商品。例(2)的定义概念外延小于被 定义概念的外延。因为以农民革命战争为 题材的小说只是历史小说的一部分。
作为文化实体,四合院 与现代化 的住宅,确实有很大差异,但也 有作为传统一脉相承的地方,如 封闭观念-----用墙隔开,色调的 使用-----灰淡的冷色调,朝向----坐北朝南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 族的集体无意识的作用。
第 二 幅 画
这两幅图片放在一起,反 差很大,一静 一动,一个娴静地坐于自家闺房内,另一个 则在大庭广众之中。从这种对比中可以看出 传统的可变性,贤淑的少女变成了富有活力 的勇于拼搏的奥运健将。
观察下列几组图片, 参看 图片说明,运用本文的有 关论述,将每组图片综合 起来思考,谈谈你的理解.
第 一 幅 画
四合院就是房屋从四面 20世纪90年代,苏州建 “合(拢)”过来。四 造的住宅小区。围墙内 合院除了正房必须朝南, 是一幢幢别墅和公寓房, 还有个“左厨右厕”的 都有墙分隔。 老规矩。
小结:
本文既是学术性议论文 (文体角度),又是关系性议论 文(表达方式)。作者在保持学 术研究严肃性的前提之下追求文 采,表述通俗,使文章既具有议 论文的辨证性的同时又饶有风趣。
思考并讨论:
文章“传统文化”部分的最 后一段中指出:“凡是存在过的, 都曾经是合理的。凡是存在过的, 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 小。”请结合当前被人们褒贬不 一的流行的东西.比如流行歌曲, 超级女声……作一分析。
——传统存在着两重性,既有其保守的一面,不 易变化的一面,也有其与时俱进的一面,尽管这 种变化是渐进的,相当缓慢的。保守的一面,是 由传统本身的惰性所决定的,而可变的一面,是 指不同文明之间不断接触、碰撞,从彼此拒斥, 相互攻讦,到最终实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 而成为新传统,带来新变化。如果一味迷恋传统, 认为祖上传下来的一点也不能动,就会排斥外来 文化,传统就成了包袱;如果正确认识传统,能 辨识其积极的有意义的部分,吸取外来文化的精 髓,并与自身融合到一起,传统就成了财富。问 题的关键是能否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 属性。
1.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两者的含义(区 别)?两者各有什么特征? • 2.文章为什么要用较大的篇幅阐释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个概 念? • 3.为什么说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 袱”?文章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 4.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基本观 点?
解说 传统文化
定义
特性
文化传统
①当前流行的东西被人接受,肯定有其合理 的东西。
②新事物的产生往往很幼稚,肯定有其不 成熟的地方。 ③新事物的产生与传统的东西产生矛盾是 合理的。 ④我们不能盲目“追风”,因为流行仅是 一种外在形式,它不一定适合于你。正像 赫尔岑所讲:“流行感冒也是好的吗?”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 现存于中国各地的古典园林,风景优美,建 筑奇特,是中外游人向往的游览胜地。
苏州留园
两者各有什么特征?
传统文化 时代性(应运而生) 民族性(本民族祖先创造) 文化传统 实践性(产生) 全民性(形成) 稳定性(作用) 变化性(发展)
3.为什么说传统“既是财富, 又是包袱”?文章论述这个问 题的目的是什么?
中医中药、武术气功、古代科举、园 林建筑、饮食起居、节庆习俗、婚丧 习俗 中庸思想、务实精神、天人合一、阴 阳调和、安土重迁、自强不息、尊老 爱幼
清续外有当同多饰济唐 新影来的时时以也、承 ,响文高的又坦十文隋 充,化度织有胸分化制 满唐的。造襦、华的, 大代影同技裙低丽鼎唐 唐服响时术、领。盛代 盛饰以由也半、贵时是 世普及于达臂大妇期中 之遍胡大到肩袖人,国 风华服量前披为的因历 范丽的吸所帛主礼此代 。 、持收未巾,服服经 。
作者简介
庞朴,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淮 安,汉族。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 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科学文 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国 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沉思 集》、《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学 论集》、《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 想考释》、《儒家辨证法研究》等。
检查预习
注音
与时俱进 yǔ 与会 yù 媲美 pì
4.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一个怎样的 基本观点?
• 明确: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既是 财富,又是包袱。运用它而不被其 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
课文总结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节 选.作者学识渊博,学术造诣 颇深。本文所论述亦颇深,我 们却并不感到晦涩难懂。为什 么呢?选取你体会最深的一点 谈谈理由。
总结全文 一个民族要生存,特别是要发展,不 可能不继承它的传统,如果它要生存和发 展,不继承传统就等于失去了文化上的主 体性,它没有了主体性,这个民族就成了 一个没有根基的民族。没有根基的民族一 方面自身得不到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可能 有很强的吸收其他文化的能力。 (汤一 介 北大教授)
大京 上 毛 国剧 画 笔 粹一 出 、 中 ”起 的 墨 国 。, 画 及 画 被。颜又 中 誉中料叫 国 为国,国 画 中画在画 国与宣, 的中纸它 “医或是 三、绢用
品见 间 是 的 两 术 的 案 花 装 刻 色 红 刻 是 剪 。的 十 中 历 千 大 剪 。 样 饰 出 纸 纸 刀 用 纸 工分国史多约纸中和性各上或在剪, 艺常民,年有艺国图的种剪有大子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