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3群体行为
第八章:群体的一般概念
第一节:概念
一、什么是群体 群体的概念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群体是不同的工作个体组成的 2、群体成员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关系 3、群体成员应具有相关的活动意识 4、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彼此有思想、感情和情绪
上的交流
• 歇因(E.H.Schein):组织中的群体具有以 下三个特征:
业务成绩 Ⅱ
利润
Ⅲ
合作关系 Ⅳ
计划性 Ⅴ
工作督导 Ⅵ
培训
Ⅶ
创造发明 Ⅷ
用户关系 Ⅸ
诚实与安全 Ⅹ
• 群体规范的功能 – 维系群体 – 评价标准 – 群体动力 – 行为导向
二、群体内聚力
群体内聚力是指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 力,内聚力的高低决定着群体行为的效率和发挥。
– 影响因素:
群体成员 对利益的
一、沟通的模式
– 群体的沟通是指群体成员间思想、情感、信息和行 为的交流过程
– 群体沟通的基本模式(罗斯) 包括六个基本要素:传递者、接受者、沟通
内容、通道、干扰和反馈
个体甲
传递者 1、编码 2、传递
观念 情感 意向 信息 行为
个体甲
接受者 1、译码 2、内心反映
通道:甲乙
个体甲乙
接受者 1、译码 2、内心反映
后,问题就会出现
高
成 熟 度
低 1
两类问题 的解决
发展高峰
发展高峰
2
3
4
5
6
发展阶段
四、群体的功能:
– 满足人们的归属、安全和自尊的需要 – 确认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 – 满足兴趣和需要 – 群体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 群体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
个人行为 群体行为
个人行为
1、饭前便后洗手,一人一巾
2、每天早晚刷牙,一人一刷
3、定期洗澡、理发、剪指甲
4、服装整洁
5、勤晒被褥
6、讲卫生、讲公德、如不乱扔乱倒,不随地吐痰等
7、不吸烟,不酗酒
8、每天进行一次锻炼
9、按时让孩子参加计划免疫
10、主动学习卫生知识(如通过广播、电视、卫生科普报刊杂志等学习知
识)
群体行为
1、室内整洁、无蚊、蝇、老鼠、蟑螂等
2、室内无异味、空气新鲜
3、办公室内有禁止吸烟标志或劝阻吸烟的宣传品
4、厨房灶具干净、碗筷干净、生熟食品分开
5、厨房通风良好
6、厕所无臭、无蝇、便池无尿碱
7、厕所地面、门窗、墙壁、灯具、洗手盆池整洁
8、阳台封闭规范
9、遵守交通规范,避免意外事故
10、积极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
集体行为的例子
集体行为的例子
集体行为是指由一群人共同做出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
以下是一些集体行为的例子:
1. 狂欢行为:当人们聚集在一起时,可能会表现出狂欢的行为,如跳舞、唱歌、喝酒、吃零食等。
这种集体行为可能是由于社交压力、群体认同感或只是单纯地享受彼此的陪伴而引起的。
2. 恐慌行为:当人们感到恐慌时,可能会表现出集体行为,如奔跑、尖叫、抢购等。
这种集体行为可能是由于新闻报道、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等引起的。
3. 团结行为:当人们共同应对某个问题或挑战时,可能会表现出团结的行为,如合作、互助、支持等。
这种集体行为可以促使人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4. 社会行为:当人们在一起时,可能会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从而表现出某些社会行为,如遵守规则、尊重权威、排队等。
这种集体行为可以促使人们更加遵守社会规范,提高社会文明水平。
集体行为的例子无处不在,它们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
在现代社会,集体行为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第六讲-群体行为分析
应用:期未考试要到了,小张同学是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并是入党积极分子,但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做兼职,学业难免 有所荒废,不敢保证每门功课都80分以上。而学校有规定, 如果学生单科成绩80分以下,将不发展其成为预备党员。这 种情况下,请你帮张同学想想办法。
4、示范效应
人们一旦从众,就会采纳参照群体的行为,因此人们可以 通过示范所期望的行为来促成改变。
示范节水: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 告示栏贴告示(6%)—显眼的位置贴告示(19%)—一
人示范(49%)—二人示范(67%)
5、稀缺
人们讨厌他们得不到某种东西的感觉(从另一个角 度说,人们喜欢获得其他人得不到的东西)。
沟通的内涵
传递:
语 言
表情 动作
理解:准确地理解信息的意义
二、沟通的类型
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可以分为正式和非正式沟通 按沟通的方向,可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沟通。 按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的位置是否变换,可分为
竞争的要素:共同目标、对手、成败
竞争策略:不能安排两个能人一起去做同一件事情( 分槽合槽)
二、合作的概念 是指群体或群体中的个体与其他群体或个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
的目标,分工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完成目标的 心理状态和过程行为。
三、群体内的竞争合作
工作较为简单,竞争优于合作;工作较为复杂,合作优于 竞争
蜀汉立国的基本国策:
• 实力接近,联盟稳定 联合东吴,北拒曹操
• 英雄寂寞
案
时间:公元222年(章武二年)
例
事件:刘营七百里,败走白帝城
群体行为
(2)沟通的方式
书面沟通:包括书面通知、书信、备忘录、报告、手 册、简报、电子通信和报刊等。其优点有:具有准确 性和权威性;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信息可长期保存; 便于查看与核对;避免信息失真等。其缺点在于:不 便修改;形成书面文字比较费时等。
·支持群体的功能; ·群体行为的导向功能; ·群体行为的约束功能; ·群体行为的合力功能; ·群体行为的矫正功能。 规范发挥作用的程度取决于三个维度,即规范的程度、 规范的范围和违反规范给予制裁的程度。
3.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是由于群体规范的形成而对其成员在心理上产生的压力。 群体压力对人的行为有重要影响。
从众 (表面) 不从众 从
众
真从
假不从众
(内部)
作为管理者, 应弄清下属 属何种从众。
不
假从众
反从众
从
(真不从众)
众
(4)竞争效应
竞争是指群体中个体与个体之间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达到一 定的目标,力求超过别人,取得优势地位的行为。
竞争效应的表现形式:竞争产生外部压力,内部冲突减少,增 强团结;竞争压力使成员对个人需求的关心减少,对完成群体 任务的关心增强;竞争可使群体的组织更严密、纪律更严明; 竞争对群体领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争使本群体对另一群 体增加敌意,相互沟通减少。
口头沟通:包括开会、会谈、对话、电话、小组讨论 等。优点在于灵活、亲切;可双向沟通;有助于理解 等;缺点是不能大范围进行;很难保留等。
非语言沟通:指用非语言符号系统进行的信息沟通, 包括与人有关的,如手势等和与环境有关的,如办公 室的设计和布置等。
实际上,在沟通时,语言与非语言通常交织在一起, 应注意两者的一致性。
[组织行为学]第三讲 群体行为
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kter)研究证明,仅仅靠群体的内 聚力,不一定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加上积极的诱导,才能有助 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下图: 生 产 率
高内聚力积极引导 低内聚力积极引导 对照组 低内聚力消极引导 高内聚力消极引导
3、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P162) 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较为复杂,不能片面 地认为凝聚力越强,生产率就越高。 1)如果群体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较高 ,且群体凝聚力 也高,则易产生较高的生产率; 2)如果群体与组织的目标高度一致 ,即使这时的群体 凝聚力低,也可能出现高的生产率; 3)当群体与组织的目标不一致时 ,群体的态度就不会 支持组织的目标 , 如果这时的群体凝聚力高 , 产生的 破坏性就大,生产效率就低; 4)如果这时的群体凝聚力低,则不会对生产率产生太 大的影响。
(三)群体凝聚力与群体行为(P160)
1、群体凝聚力及表现
群体凝聚力(Group cohesiveness)又称群体内聚力,是指对群体成员 施加各种影响,使之在群体内积极活动和拒绝离开群体的全部力量的 总和,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含有“向心力”和“内部团结”的 双重意思(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一个群体的凝聚力表现在: 作为该群体成员的尊严感 成员对其他成员的喜欢(情同手足、如鱼得水/格格不入、互相嫌厌) 群体对个人的理想与目标实现的助动力 凝聚力高的群体特点表现在: 成员间沟通与交往频繁 成员较多正面的友善的言语及非言语的沟通 成员有较强的归属感 成员较愿意承担更多推动群体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群体的领导方式:自身的素质与影响力、领导作风(民 主式、专制式、放任式)与行为特征 群体的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成员是否自愿接受 群体成员的同质性:即目标、价值、信仰、兴趣、爱好 等方面的一致性 群体成员间的思想与情感沟通程度 群体间的竞争程度 群体规模的大小程度 个体需要的满足程度 群体的社会地位 群体的绩效
组织行为学 第6章 群体行为
组织 行 为学
是否实际存在
群
群体规模的大小
体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成员彼此的依靠程度
分
类
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
群体的需要
正式群体:又称工作群体, 是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 体。 特点:有既定的目标,明确 的责任分工,固定的编制, 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非正式群体:又称自然群体, 它一般是由于某种原因而自 发地形成。 特点:出于自发自愿,有时 影响力很大,值得关注。
组织 行 为学
四、群体互动与群体决策
1.群体内互动
社会标准化效应是 指成员在群体共同 活动中对事物的知 觉和判断,以及工 作的速度和效率趋 于同一化的倾向。
社会致弱效应, 指个体在群体中 所取得的工作成 效比其单独进行 时要差得多的情 况。
群体内互动 出现的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群 体活动的绩效水 平将大于个体绩 效水平的简单加 总。
办为止。
组织 行 为学
头脑风暴法 名义群体法
德尔菲法 电子会议法
电子会议法:
1. 参与决策的人员坐在联网的计算 机终端前。
2. 问题通过计算机屏幕呈现给参与 者,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意见输入 面前的计算机终端。
3. 个人的意见和投票都显示在会议 室中的投影屏幕上或者是传递到 其他人的电脑屏幕上。
组织 行 为学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 当个人与其他人一 起工作时,由于他 人的在场而激发了 自己的工作动机, 由此而引发的绩效 水平提高的倾向。
组织 行 为学
2.群体决策技术
互动群体会对群体成员个人形成压力, 迫使他们达成从众的意见,科学的群体决 策技术有助于得到高水平的决策结果。
➢头脑风暴法
群体行为与群体心理
群体规模
群体规模会影响群体行为,小群体更容易产生凝 聚力,大群体则更容易出现分化。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这些因素 会影响群体行为。
群体行为的例子
工作团队
01
工作团队是一种常见的群体行为,团队成员通过合作和协调完
2023
群体行为与群体心理
目 录
• 群体行为 • 群体心理 • 群体行为与群体心理的关系 • 研究群体行为与群体心理的意义 • 结论与展望
01
群体行为
群体行为的定义
群体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由于互动 和相互影响而产生的行为和情感反应。
群体行为包括群体决策、群体沟通、群体冲 突等方面。
群体行为的特点
外部环境对群体心理也有重要影响,如经济状况、自然灾害等。
群体心理学的应用
人际关系
群体心理学在人际关系中具有重 要应用,如团队协作、冲突管理 等方面。
社会影响力
群体心理学可以用来提高社会影 响力,如通过营销策略、宣传活 动等方面来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 行为。
组织管理
群体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也具有 重要应用,如员工激励、团队建 设等方面。
对个人的影响
提升自我认知
研究群体行为和心理有 助于理解自己在群体中 的角色和定位,提升自 我认知。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了解群体心理和行为规 律,可以帮助个人更好 地与他人交往,增强人 际交往能力。
促进个人成长
通过对群体行为和心理 的研究,可以培养个人 敏锐的观察力、分析能 力和判断力,为个人成 长打下基础。
群体心理如何影响群体行为
01
群体心理的认知偏差
组织行为学群体
群体规范: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 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广义:制度、法律、道德、文化、语言、风俗 狭义:厂规、校规、公约、守则、纪律等 有明文规定的准则条文,也有自发形成、无
明文规定的行为模式
群体规范作为联结社会和个人行为的媒介 因素之一,象棱镜一样折射着社会对个人 的一切影响,直接引导和限制着个人的态 度和行为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影响 对学生学习时心境的影响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对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 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影响 对教师职业态度和工作有效性的影响 对教师身心健康的影响 ※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 民主 平等 和谐 真诚 接受 理解
& 群体的特征: ♣ 人数是在两人或两人以上; ♣ 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相互制约; ♣ 具有共同的目标; ♣ 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彼此意识到自己属
于某个群体,并意识到群体的界限; ♣ 群体内存在一定的结构。
& 判断: 自由买票进入同一家电影院看同一场电影的一群人; 下班时,乘挤一辆公共汽车的一群人 & 心理学家霍曼斯认为:任何一个群体中,都存在着相互联
群体支柱的功能
评价准则的功能
P120
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
行为矫正功能
★ 群体规范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其对一个组 织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增加还是降低生产率
★ 群体规范的诱导与控制 P121
群体规范会对群体成员产生一种压力,迫使 他按照群体目标和准则调节自己的行为。这种 压力与权威命令不一样,后者是由上级发出的, 具有强制性,而前者作为多数人的一致意见, 虽不具有强制性,但个体在心理上感到难以违 抗。如果个体一旦偏离群体规范,就会受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群体行为分析
应用:期未考试要到了,小张同学是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并是入党积极分子,但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做兼职,学业难免 有所荒废,不敢保证每门功课都80分以上。而学校有规定, 如果学生单科成绩80分以下,将不发展其成为预备党员。这 种情况下,请你帮张同学想想办法。
2、留面子技术the door-in-the-face technique
语言(即说出的话) 7%
可视性的,外表的:55% (非语言的) 眼神 身体语言 手势 面部表情
语调 38% 音频/音调/音量/音质 语速、顿挫 声音的吸引力 声音的可信度
艾伯特.梅拉比安
表:非语言沟通形式
非语言表述
手势
脸部表情
行为含义
柔和的手势表示友好、商量,强硬的手势则意味着: “我是对的,你必须听我的”。
二、诱导人们依从的社会影响技术
1、登门槛效应the foot-in-the-door technique
原指推销员只要能把脚踏进客户的大门,最后就有 可能成功地让客户购买商品,实现推销目的。 社会心理学:用“登门槛效应”泛指一切在提出一 个较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较小要求,从而诱使 他人对较大要求接受性增大的现象。
三、群体内的竞争合作
工作较为简单,竞争优于合作;工作较为复杂,合作优于 竞争 若群体有明确的目标,则群体合作的工作成绩优于个人竞 争的成绩;若工作本身缺乏内在兴趣,则个人竞争的工作 成绩优于群体合作的成绩
四、合作的条件
目标的共同性 利益的互惠性 行为的协调性 分工的明确性
五、合作策略
副语言
通过非语词的声音 重音、声调的变化 哭、笑 停顿来实现
心理学研究发现,低音频是与愉快、烦恼、悲 伤的情绪相联系的,而高音频则表示恐惧、惊 奇或气愤。 副语言研究者迪保罗的研究发现,鉴别别人说谎 的最可靠线索就是声调。 测谎仪可以通过分析人们说话的节奏,声音的频 率、波长等信息来判断当事人是否在说谎。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
提高工作效率
01
积极的群体行为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从而提
高工作效率。
增强创新能力
02
具有创新精神的群体行为能够推动组织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机
会,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提升员工满意度
03
良好的群体行为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降低员工流
失率,从而有利于组织绩效的稳定和提高。
组织绩效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激励作用
良好的组织绩效可以激励团队成员更加努力地工作,从而形成积 极的群体行为。
导向作用
组织绩效的标准和目标可以为团队成员提供明确的导向,引导团 队形成符合组织要求的群体行为。
凝聚作用
高绩效的组织能够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良 好的群体氛围。
提高组织绩效的群体行为策略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打破信息孤岛,提高协作效率。
群体冲突的解决策略
总结词
解决群体冲突的策略主要包括缓解紧张、促进沟通和协调合作。
详细描述
缓解紧张的策略包括采取中立态度、倾听各方意见和寻求共同点。促进沟通的策略包括建立开放、坦诚的沟通氛 围,鼓励成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协调合作的策略则强调在冲突解决过程中寻求共赢方案,促进群体内部的 协作与配合。
创新团队通常由具备创造力和自主性的成员 组成,他们愿意承担风险,不断探索新的思 路和方法。在创新团队中,群体行为表现为 高度的创新氛围、开放性和包容性,鼓励成 员提出新颖的想法,共同推动创新成果的实 现。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VS
详细描述
虚拟团队是指成员在不同地理位置、通过 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合作的团队。在这种环 境下,有效的沟通工具和技术对于建立和 维护群体行为至关重要。成员需要相互信 任、协作和支持,以克服距离和时间上的 障碍,共同完成任务。
群体行为
社群行为social behaviour同种或异种动物间的集体合作行为。
可以仅表现为暂时和松散的集群现象,但更典型的是组成一个有结构的永久性社群,其中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
①集群。
最简单的社群行为。
如非洲稀树草原中,大量食草兽逐水草而居,当遇狮豹来袭击时,某些个体惊叫告警,于是集群遁逃。
这种聚合很松散,但却是互利的,离群个体很少。
②昆虫社群。
真正的社群性昆虫包括两组:等翅目(白蚁)和膜翅目(蜂、蚁)。
昆虫社群。
真正的社群性昆虫包括两组:等翅目(白蚁)和膜翅目(蜂、蚁)。
其特征为生殖功能上的分工。
社群内的个体分属几个阶级。
例如蜂的社群内有一只蜂后,数以千计的工蜂(雌性),在一年的某些时间内还有雄蜂。
工蜂的职务在一生的不同阶段也在变化:成年后头3天清扫有卵的巢房,然后用花粉和花蜜的混合物喂饲大龄幼虫;以后其头部的一种腺体分泌王浆,短期喂饲刚孵出的幼虫,并持续喂饲某一选定的幼虫使之发育成蜂后;10天后,体内的蜡腺开始分泌,工蜂开始筑巢;18天后离巢进行定向飞行,学习通过太阳和各种标志与巢的关系来定向,同时又保卫蜂巢;21日起开始采食,直至2~3周后死亡。
蜂后是唯一进行生殖的雌蜂,其功能就是产卵。
雄蜂与蜂后交配后被逐出蜂巢而死亡。
此外,分群的工蜂从腹部的纳萨诺夫氏腺体产生一种外激素,蜂后则以大颚腺分泌外激素。
如果彼此失掉联系,这两种外激素的相互作用能使工蜂与蜂后顺利地聚集在一起。
蜂后的外激素起调节群体的作用,能抑制工蜂的卵子发生,还能吸引工蜂到它身边,并刺激工蜂的“随从”行为。
③脊椎动物社群。
脊椎动物的社群通常由临时的或较长久的一对配偶为核心,由此扩大,加入母—幼或成—幼关系,在同一社群的成体之间,又按一定的优势序位组织起来。
序位指群体中有的个体为优势者,另一些则为从属者。
优势者享有优先选择配偶、得到食物等特权,同时也是领域范围的标记者,从属动物的保护者。
例如,狒狒生活于开阔地区,易受多种掠食者的侵扰,所以结群防卫有重要意义。
组织行为管理学组织中的群体行为
在组织中,群体行为表现为员工 之间的互动、协作和配合,以实 现组织目标。
群体行为的特点
01
群体行为具有整体性, 即群体成员在行为上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形
成一个整体。
02
群体行为具有动态性, 即群体成员的行为会随 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
变化。
03
群体行为具有目标导向 性,即群体成员的行为 都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
领导风格的影响
领导风格对群体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领导风格会导致不同的群体行为和绩效。例如,民 主型的领导风格能够激发员工的参与和创造力,而权威型的领导风格则更注重规范和秩序。
领导风格的适应
领导者应根据组织的文化和战略、员工的特性和需求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灵活地调整自己的领 导风格,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适应性。
组织行为管理学-组织中的群体行为
$number {01}
目录
• 群体行为概述 • 群体动力 • 群体发展阶段 • 群体行为的管理 • 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 群体行为的案例分析
01
群体行为概述
群体行为的定义
01
群体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个体在共同目标或相互认同的基 础上,通过一定的互动关系而形 成的集合体。
,提高组织整体效率和创新能力。
THANKS
影响因素包括群体规模、成员间 的相似性、群体地位和外部威胁
等。
高凝聚力群体有利于提高成员的 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但也可 能导致信息交流不畅和抵制变革
。
群体冲突与竞争
01
冲突是指群体内部存在的分歧和争论,而竞争 则是指群体之间的对立和争夺。
03
竞争的来源包括市场份额、利润和人才等。
02
冲突的来源包括目标不一致、资源有限、沟通 障碍等。
群体行为名词解释
群体行为名词解释摘要:一、群体行为的概念二、群体行为的分类1.聚集行为2.竞争行为3.合作行为4.规范行为三、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1.社会心理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环境因素四、群体行为的应用1.企业管理2.教育教学3.社会管理五、提高群体行为的有效性1.增强个体素质2.建立良好的群体氛围3.引导合理的社会价值观正文:群体行为是指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有共同目标、相互影响、共同行动的人群。
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包括聚集行为、竞争行为、合作行为和规范行为等。
一、群体行为的概念群体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体行为的叠加,而是个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共同行为模式。
这种行为模式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二、群体行为的分类1.聚集行为: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在一定场所聚集,形成的人群行为。
如节庆活动、体育赛事等。
2.竞争行为:在群体中,个体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展开的竞争。
如职场竞争、市场竞争等。
3.合作行为:群体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共同努力。
如团队合作、社区共建等。
4.规范行为:在群体中,为了维护秩序和和谐,成员自觉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
如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等。
三、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1.社会心理因素:包括从众心理、认同心理、权威心理等,影响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选择。
2.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文化传统、价值观、习俗等,塑造了群体的行为特征。
3.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群体行为产生制约和影响。
四、群体行为的应用1.企业管理:通过研究员工群体行为,提高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2.教育教学:了解学生群体行为,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社会管理:研究社会群体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五、提高群体行为的有效性1.增强个体素质:提高个体在群体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群体行为的优化。
2.建立良好的群体氛围:营造积极、健康的群体环境,激发群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引导合理的社会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引导社会风气,促进群体行为的和谐发展。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群体行为与集体决策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群体行为与集体决策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其中群体行为和集体决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群体行为和集体决策的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在群体中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合作、决策的。
一、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模式和态度。
群体行为研究的一个经典实验是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权威实验”。
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命令个体去给予他人电击来研究个体在权威指令下的服从程度。
实验结果表明,个体在群体中容易受到权威的影响,表现出服从行为。
此外,群体行为还包括集体行为的研究。
在社会心理学中,集体行为是指群体成员的集体行动,如抗议活动、大规模运动等。
这些行动通常是由群体中的少数几个人起到领导作用,而其他成员则通过模仿和跟随的方式参与其中。
集体行为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动态。
二、集体决策集体决策是指群体成员在面对共同目标或问题时所做出的决策。
集体决策考虑到了个体的意见和利益,通过群体讨论和协商来达成共识。
在集体决策中,个体的决策行为受到了来自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
集体决策的一个经典实验是亨利·莱夫特的“群体思考实验”。
实验中,研究人员让个体进行一项认知任务,然后将他们分为不同的群组进行讨论。
结果显示,群组的讨论会影响个体的决策,导致决策结果偏向于群体的共识。
这说明在集体决策中,个体往往倾向于追随群体的意见,而不是独立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集体决策也经常发生在组织和团体中。
在企业中,高层管理团队通过集体决策来制定战略和决策,以实现组织目标。
而在政府和社团组织中,群体的决策往往通过投票和协商的方式进行。
结论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行为和集体决策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决策方式。
群体行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易受权威影响和集体行动的特征,而集体决策的研究探讨了群体中的决策过程和结果。
这些研究不仅对于我们理解社会行为和决策机制有重要意义,也对于组织和社会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社会心理学解读群体行为与集体行动
社会心理学解读群体行为与集体行动引言:群体行为和集体行动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行为往往受到群体和集体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探讨群体行为和集体行动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
一、群体行为的心理机制1. 社会认同与群体归属感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感,而群体归属感则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归属感受。
社会认同和群体归属感对群体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个体与某个群体产生共鸣和认同时,他们更容易参与群体行为,因为这种行为可以加强他们的群体归属感。
2. 社会规范与从众行为社会规范是指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对行为的期望和规定。
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出于与他人一致和避免社会压力的动机,而选择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行为。
人们往往会在群体中遵循社会规范,因为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维持群体的和谐与稳定。
二、集体行动的心理机制1. 群体决策与集体行动群体决策是指群体成员在共同讨论和协商的基础上做出的决策。
在集体行动中,群体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群体决策可以减少个体的责任感和风险感,增加集体行动的凝聚力和效率。
2. 社会动机与集体行动社会动机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动机和目标。
社会动机可以激发个体参与集体行动的意愿。
例如,个体可能出于道义、正义或社会责任感而参与集体行动,以改善社会状况或实现共同的目标。
三、群体行为与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1. 社会认知与信息传播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信息传播是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播信息,个体可以获得关于群体行为和集体行动的信息,从而影响他们的参与意愿和行为选择。
2. 群体动力与领导力群体动力是指群体中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力量。
领导力则是指在群体中具有影响力和指导力的个体。
群体动力和领导力对群体行为和集体行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有效的群体动力和领导力可以激发和引导群体的行动力量。
结论:群体行为和集体行动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社会心理学:群体行为与个体行为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群体行为与个体行为的关系引言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人类在社会环境下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它探讨了人们与他人如何相互影响,以及群体行为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心理学中,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深入了解它们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群体行为的特点群体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行为模式和动力。
在一个群体中,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集体认同、社会规范、个性的调整等。
群体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影响力在群体中,个体的行为常常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
这种影响力可以来自于他人的态度、观点、行为模式等。
例如,当一个人加入一个积极乐观的群体时,他很可能被激发出自己积极乐观的一面,反之亦然。
2. 集体认同群体行为还受到集体认同的影响。
人们往往会尽量符合群体的期望和价值观,以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个现象可以解释为“羊群效应”,也就是个体倾向于跟随群体的行为和决策。
3. 非理性行为在群体行为中,个体常常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
这是因为群体中的压力和情绪的扩散会导致人们做出不理智的决策。
在一些紧急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出现互相模仿、冲动行事等现象。
个体行为的特点相比之下,个体行为更多地与个体自身的特点和意愿相关。
个体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但个体更多地被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所驱动。
以下是个体行为的一些特点:1. 自主性个体行为更加注重个体的自主性和自主权。
个体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价值观去行动,而不是被他人的意见和期望所左右。
2. 适应性个体行为更加注重适应性和灵活性。
个体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和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个体可以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一致性,同时也能够根据需要做出个人的选择。
3. 独立性个体行为更加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自我实现。
个体更多地追求个人的成就和满足,而不是仅仅追随群体的行为和期望。
群体行为与个体行为的关系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在人们的生活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并且相互影响。
群体心理学:集体行为的解读
群体心理学:集体行为的解读群体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群体行为、集体行为和群体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探讨了群体中成员的心理机制、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群体决策的过程。
本文将重点解读集体行为,即群体中个体行为如何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
一、集体行为的定义与特点集体行为是指群体中的个体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共同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传染性:集体行为往往具有传染性,即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受到其他人的影响,逐渐产生相似的行为。
2.易变性:集体行为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可能因情境而异。
有时,集体行为可能表现为积极、建设性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有时则可能表现为消极、破坏性的力量,引发混乱和冲突。
二、群体压力与从众心理群体压力是指群体中成员对其他人的行为、观点和要求所感受到的一种压力。
个体在群体中,往往会受到这种压力的影响,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观点,这种现象被称为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集体行为形成的重要心理机制之一,它促使个体在群体中保持一致,从而形成共同的行为模式。
三、群体动力与个体决策群体动力是指群体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集体行为形成的过程中,个体的决策往往会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群体动力研究了个体之间的互动如何影响集体决策的过程,以及这种过程如何受到个体心理和行为因素的影响。
四、社会认同理论与集体行为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感是影响其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
当个体对某个群体产生认同感时,他们更有可能采取与该群体一致的行为。
集体行为往往源于个体的社会认同感和对群体的归属感,因此,加强社会认同感有助于促进集体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集体行为是一种由群体中个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共同行为模式。
它受到群体压力、从众心理、群体动力和个体决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集体行为,我们需要深入探究这些影响因素,并关注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鼓励个体积极参与群体活动,增强群体凝聚力;其次,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个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减少冲突和误解;最后,重视个体差异,尊重不同观点和立场,鼓励多元化的思考和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 群体行为 分辨泾渭本课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要求:了解什么是群体及群体的特征,什么是社会团体及社会团体特征。
知道社会生活中群体是纷繁复杂的,学会分辨群体行为的方法。
懂得参加健康、积极的社会群体是青少年锻炼成长的重要途径。
过程和方法要求:通过课堂学习讨论,以及对我们生活中社会群体的观察与调查,认识到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群体中,有合法的健康积极的社会群体,也有不合法的不良群体。
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拒绝参加不良的群体行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增强学生的道德和法制观念,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健康的社会团体活动,在活动中增长才干,培育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责任意识。
第一框 社会生活与社会群体一、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分四个小组进行课前调查:第一组,着重同辈群体方面的调查。
第二组,着重了解校外学生群体生活方面的情况,也可去校外拍摄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照片及录像片段等。
第三组,了解学校生活中各种组织和社团情况。
第四组 调查班级中的小群体现象。
2.师生合作,制作多媒体课件。
3、收集有关学生逃学、离家出走方面的事例。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曾经参加过哪些社团活动,请第三组的同学代表交流他们的调查情况。
学生交流:学校中的社团【学生多媒体演示】苗苗儿童团——中国少年先锋队——共产主义青年团——学生会(包括组织名称、组织的章程、性质、成立的时间、组织的标志、基本职能、队歌团歌等)【学生多媒体演示】学校的社团情况社团名称:如舞蹈队、手工编织、雕刻、影评组、动漫社、足球社等。
社团的活动时间、地点、人数、指导教师等(包括在介绍过程中插入不同的社团照片以及播放我校武术队队员表演的录像)师:听了第三组同学的介绍后,又看了录像,让我们回忆在学校生活中的每个精彩的瞬间。
大家知道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就生活在家庭、学校等一个个群体中,走出家门、校门,我们还将加入其他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示板书)一、社会生活与社会群体(板书)1.社会中的群体(板书)师:结合群体的内涵,着重介绍校影评社的情况,进一步分析群体的特征、特点,归纳出什么是群体?我们通常将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称作群体或社会群体。
它一般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在同一目标指引下,接受同一规范的约束,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集合体,也可称为团体。
举例:如班级就是一个群体,它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的学习活动、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以及班级的共同规范。
师:第三组同学演示和交流的是校内的群体和社团。
下面请第二组的同学代表上来交流他们这组的调查情况。
【学生多媒体演示】介绍学生参加的校外群体生活校外群体:如各类艺术团体、影视表演班、新概念英语学习班、跆拳道培训等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团体和群体。
并用表格的方式呈现他们课前调查的本班同学参加的各种校外群体状况,表中包括姓名、群体名称、活动时间、获奖情况等。
然后再请表中提到的同学们谈谈他们参加这些团体和社会群体活动的目的和想法。
学生交流参加这些活动的感想和体会师:同学们的感想颇多,从中我们体会到作为一个群体、一个团体除了要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的学习活动、接受同一规范的约束,彼此影响,相互作用之外,更重要是让每个成员在群体中培养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争取在兴趣、爱好、特长方面有所长进,或在活动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
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第18页中的“阅读天地”内容提问:“安安的经历”你有过吗?学生讨论交流师:安安度过了愉快而又难忘的黄山五日游。
她感悟到黄山的景美,人和事更美,是旅游中那些具有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精神的人们感动了她。
当然,旅游团中也有些人的不好行为让她困惑、不能理解。
因为群体中的成员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单位,性格、品行、素养也各不相同。
所以群体的构成也如同成员的不同情况一样是纷繁复杂的。
2.纷繁复杂的社会群体(板书)师:每个社会成员可以同属于多个群体,如:你既属于你家庭的一员,家庭是由血缘构成的群体;你又属于班级的一员,班级是由学习构成的群体;你又属于某个艺术团中的一员,艺术团是由爱好、特长构成的群体---同学们从家庭走向社会,首先面对的就是同辈群体。
(同龄群体)接着请第一组的同学代表上来交流他们这组的调查情况。
【学生多媒体演示】关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介绍。
着重同辈群体方面的调查。
各类与初二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较为接近的非正式群体或正式群体。
如:动漫flash电脑制作、影视戏剧表演班、动漫真人秀、足球俱乐部等等。
(侧重介绍这类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师:听了同学的介绍后,使大家感受到社会群体对同学们的成长和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更大。
3.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作用(板书)(1)积极作用(板书)全班齐声朗读:书中第19至20页中的内容师:通过前面部分同学的发言,我想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积极作用,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深有感受的。
它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一步促进了青少年兴趣爱好的发展;学会了获得经验、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学会了宽容他人,如何与人合作沟通以及关爱他人,善于接纳别人的建议等。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某些同辈群体也可能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
(2)消极作用(板书)下面请第四组同学向大家汇报他们的调查情况【学生多媒体演示】调查班级中的小群体现象内容包括:以友谊为缘的小群体;以学习探讨为缘的小群体;有以玩乐为缘的小群体;有以上网泡吧为缘的小群体等-----师生合作:进一步分析来自于学生中间的消极群体行为。
【教师多媒体演示】同辈群体行为面面观内容包括:1.学生小群体抽烟、喝酒的照片;2.学生小群体整天泡网吧玩游戏;3.学生小群体打架违纪等。
提问:你如何看待上述现象?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发言师:“抽烟、喝酒、整天泡网吧玩游戏、打架违纪”都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所禁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明文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抽烟、酗酒、进入营业性网吧。
中学生应该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播放学生集体逃学、离家出走的电视报道;或印发书面材料。
提问:你如何评价他们的行为?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发挥同辈群体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影响?学生回答:略师:同辈群体是指同龄或相近年龄组成的群体。
在众多同辈群体中,青少年受同辈群体的影响最突出对同辈群体的依赖最明显。
比如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会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
为此,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同辈群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最后设计全班活动:写关于我对同辈群体的看法(一百个字左右)并在班级中交流。
【学生多媒体演示】你知道吗?开展竞赛。
根据书本第22页中的图和文字介绍,设计相关问题。
师小结:同学们,经历了这些学习、展示与交流,相信大家对社会群体已有深刻的印象。
社会上的群体是纷繁复杂的,作为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在参与各种社会群体活动的时候,有必要对群体认真地加以辨别,要参加有益于我们健康成长的群体活动,而远离不利于、甚至有害于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群体。
第二框透视群体行为学会分辨泾渭一、课前准备1.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师生合作,制作多媒体课件。
2、录音:足球事件,并根据上述情景由学生绘制一组漫画。
3、准备一本《刑法》。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看一段学校运动会上同学们为自己班级运动员加油呐喊的录像或者照片,提问:同学们为运动员加油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
师:个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会受到群体的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效应”。
1.群体行为的影响:(板书)师:一种是积极的,促进健康成长的;另一种是消极影响,阻碍成长。
播放录音:足球事件,播放漫画。
(材料见初二《思品》教材)。
出示思考题:为什么在观看足球比赛时会发生这样的结果?请你从群体行为的作用简单分析。
学生分四组讨论交流,然后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
(可以从道德素质角度分析,也可从违法角度分析,也可以从群体行为的作用分析。
)师:刚才足球事件中发生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而做出违法行为者大都是青年人,这值得我们反思。
下面请同学看书第24页中“阅读天地”,网上游戏虚拟被杀,网下聚众斗殴。
【学生多媒体演示】根据“网上游戏虚拟被杀,网下聚众斗殴”的内容制作出示思考题:造成这场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略师:由于人数众多,不易被辨认出来,所以处于不良群体之中的人,往往会认为,个人处在群体当中误认为做坏事不会被别人察觉,因而常常会丧失责任意识,受这种从众心理影响,和群体中的多数人合流,做出阁的事情。
特别是当群体的规模越大,气氛越强烈,越易于引发这种“从众效应”。
2.鉴别良莠,拒绝不良群体行为。
(板书)下面请看一段材料。
(群体行为的作弊)如今,作弊的学生不只是个别人,学生作弊由个别行为发展成了群体行为。
据我们了解,许多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有过作弊行为。
那么,作弊是怎样由个别行为发展到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群体行为呢?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一问题,并将讨论结果在班级中交流。
师归纳:当个别学生作弊时,心存侥幸,而其他同学也会慢慢对作弊行为产生麻木,而当别人作弊成功后获得的高分,又会诱使其他人去效仿,这样作弊行为就会经常发生。
这是缺乏诚实正直的道德力量的表现。
【学生多媒体演示】如此“新词汇”,你该热衷吗?材料见2005年11月28日《中知报》【学生活动】想一想:分组讨论,议一议:书中第25页的“说一说”栏目: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对待?为什么?查一查:上网查阅现在互联网上有些什么流行的内容?你是怎样看待的?说一说:部分学生交流看法师:社会群体纷繁复杂,群体行为各式各样,而人们生活在世界上就离不开群体,还要参加各种形式的群体活动。
怎样才能学会辨别,从而避免盲目的从众行为呢?3.如何避免盲目的从众行为?(板书)首先,需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冷静分析,不盲目的跟着潮流跑。
请同学看第26页中的“阅读天地”:苹果的味道。
学生讨论交流略师:坚持自己的看法,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是柏拉图,他后来成为古希腊非常著名的哲学家,与他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维护真理密切相关。
师:故事使我们明白了要避免盲目的从众行为还要做到:要善于分辨不同性质的群体行为。
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分辨一个群体行为是否正当有益,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教师拿出《刑法》这本书,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引导学生学习书中第26至27页的法律条文,通过学习法规,增强知法、懂法、守法意识。
(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直接上网搜寻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三框积极参加健康的社团活动一、课前准备1.从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师生合作,制作多媒体课件。
2、写一篇《我最喜爱的社团活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