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共45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共45页)
(1)积极:统治范围扩大、统治效果加强、形成等级 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2)消极:诸侯拥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利于对地方的 注意:分封诸侯王主要在西周时期推行,但皇帝之子、 控制,易形成分裂割据势力,不利于社会稳定、经济 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对点训练1) 发展和政权巩固。
西周的政治制度
(二)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 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实质: 把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3、特点 (1)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 治隶属关系;但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
理解: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
•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 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 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 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 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 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 领地内又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摘自人教版教材
分封制 西周的政 治制度 宗法制 礼乐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含义:封邦建国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 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 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含义:封邦建国 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 的奴隶制统治(井田制的盛行) 3、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和先代贵族 4、作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成因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自然经 济)的需要 (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3)理论来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归纳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归纳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 了解先秦时期政权的更迭(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

(1)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2) 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

(3) 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定都“镐京”。

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攻破了镐京,西周灭亡。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4) 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附近),史称“东周”。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确立时期。

2. 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1) 分封制①原因: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②内容:周武王将广大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在领地里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③特点: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形成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④影响:扩大疆域,稳固统治。

后来诸侯争霸,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2) 宗法制①原因和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③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④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以血缘为依据),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嫡长子继承)。

(注意: 中国人的团聚、族谱、祠堂、辈分、正统等文化现象都与此有关)3.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1) 神权与王权结合。

(2)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不能称为中央集权)。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了解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第一单元 必修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必修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夏王朝的建立 (禹 约公元前2070年) 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启) 3、夏商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4、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
相、卿士 掌管政务
官员 职责或 义务
地方:
侯、伯 纳贡、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前1046 武王伐纣)
目的: 巩固统治 分封对象(分封制示意图) 内容 诸侯义务 2、分封制 诸侯权利 ? (封邦建国)
周王(天子)
其余诸子 嫡长子
周天子
天子——大宗 诸侯——小宗
诸侯
嫡长子 其余诸子
诸侯
诸侯——大宗 卿大夫——小宗
卿大夫
其余诸子
嫡长子
卿大夫
卿大夫——大宗 士——小宗

大宗可以命令 和约束小宗
“大宗”一定“大”吗?“小宗”就 一定“小”吗?
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2)评价: ①利: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②弊:形成“三冗”局面,埋下积贫积弱祸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4、元朝 (1)措施: ①设行省制度 ②省下分设路、府、州、县 ③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 (2)评价: ①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 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 国省制的开端。
省制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的演变)
1、汉朝: ①汉初:丞相位高权重; ②汉武帝:内、外朝制度
“中朝”和“外朝” 皇 帝 中朝 外朝 侍 中 常 侍
有事上报
尚 书 令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历史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历史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历史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早期政治制度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四、中国古代监察与谏议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五、各朝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确立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宋:二府三司制,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明清专制顶峰(一)早期政治制度(奴隶社会-贵族政治)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商周的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社会-官僚政治)演变趋势: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集中;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日益收归中央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一个由建立到完善,不断强化的过程特点:1、君主专制:皇权至高无上2、中央集权制:中央权力高度集中3、官僚政治:建立完整的官僚体系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积极:1、政治上: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于社会稳定2、经济上: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民族关系上: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消极:1、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阻碍社会发展与进步3、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使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阻碍科技创新,文化的发展4、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割断了中外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拉大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另外表达:1、中央集权制度历朝的具体措施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2、秦汉-隋唐,进步性居主流:有利于都民主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盛世出现提供政治保障3、宋-明清,消极性居主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不利于社会民主自由发展,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败;经济上扼杀社会创造力,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社会进步;思想上文化专制,钳制思想,摧残文化;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措施:1、加强君主权力,改革中央机构:秦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唐三省六部制等等2、加强地方控制:秦郡县制,元行省制3、加强监察机制:秦御史大夫,汉刺史,宋通判4、注重选拔和任免官吏:秦朝起,皇帝任免官吏,隋唐科举5、加强思想控制:秦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三)中国选官制度选官制度的趋势:1、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发展到公开考试2、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3、封建社会后期,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四)中国古代监察与谏议制度1、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监察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3、未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与低效现象1、在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方面起重要作用2、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无上权力(五)各朝政治制度一、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大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西周。

历史必修一国家制度

历史必修一国家制度

历史必修一国家制度详细介绍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夏王将国家事务统归一人管理,这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开始。

(2)从分封制到郡县制西周灭商后,推行分封制,地方官员由贵族世袭。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逐渐瓦解,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指太仆、廷尉、典客、奉常、郎中、常侍、少府、治粟内史和宗正。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汉初沿用秦朝的郡县制和封国制(也称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限制诸侯王权力,大大削弱王国势力。

又设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官吏和豪强。

(2)唐朝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制提高了各级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3)北宋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弱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削弱相权;派文官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财政。

(4)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在中央设中书省,掌握全国行政和军政大权。

行省制度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官员处理政务的效率。

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初废丞相,设内阁以备皇帝顾问;雍正帝时增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没落趋势。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确立;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其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一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六、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背景: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混乱局面。

措施:①军事上收精兵: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史阶段划分
原 始 社 会
奴 隶 社 会 封 前475 前22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建 社 会 1840
前2070
王位世袭制、分 封制、宗法制
中国古代史阶段划分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宋元
明清
前221年
中国朝代顺序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大统一时期: 秦汉 隋唐 元明清
5、礼乐制度
①含义: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规范贵族身份 地位的制度。礼指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 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在周礼上规定的音乐、舞 蹈和歌咏。 ②举例: “鼎”权力的象征:王九鼎,诸侯七鼎, 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死”的称呼:天子——驾崩 诸侯——薨 【hong] 卿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奴隶——去世
模拟演练
4、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 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 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 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 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模拟演练
5、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 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因此也不 能继承娘家的财产。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 面有家规行规,如“传子不传女”。这种现象 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⑤受封者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
⑥受封者的权利:在封国内进行在分封,设置官 员、建立军队、收税 ⑦分封制的结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⑧作用: 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西周的 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消极—诸侯享有较大独立性,导致春秋战国的割据 混战。

必修一复习讲义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必修一复习讲义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秦朝—清朝前期) :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演变历程: 1、秦朝: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9-10)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P11第二段)
①对秦朝:
◆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
初步奠定和巩固国家统一,以及中华民族的形 成与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 君主专制易致暴政统治,使秦朝短暂而亡。 ②对后世: 奠定了……基本格局,历代…… 加强和完善。
妻妾 妻(正配) 妾一(侧室) 妾二(侧室) 一般称谓
A B C D
三哥(20岁) 四哥(14岁) 大哥(25岁) 二哥(22岁)
解析:本题考查对宗法制的理解。宗法制的主要原 则是嫡长子继承制,所谓嫡长子,是指正妻所生的 长子,据此可判断。 答案:A
1、 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 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 然不同的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发展 C. 诸侯争权夺利 D. 井田制的破坏 解析:本题易错选D,主要原因是没有用发展的、辩证
◆ 意义: (P14第二段)
①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 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②分工明 确,提高了行政效率。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重大创造。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
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 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 序是怎样的呢?
参考答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3)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018/1/19
29
汉朝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中外朝制度
执 行 机 构
外朝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卿 太 尉

必修一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全)

必修一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全)
(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 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加强分封制 形成的统治秩序,以保证王权的稳固。 (2)内容:①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即 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 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家族兄弟关系,在 政治上又是君臣隶属关系。 ②确立严格的大宗与小宗体系,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 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 小宗是相对的,如诸侯王对周王为小宗,但在本诸侯国就 是大宗。天子是绝对的大宗。
2、禅让制: 含义: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标准:贤能 被认为是古代社会理想的政治模式 尧----舜-----禹
3、王位世袭制
开始于启 “家天下”的局面形成 传承方式:商朝有: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评价: 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 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是社会进步的重大体现。 但无法保证王位继承人的才能与品德,从而容易产 生腐败与暴政。
(5)消极影响:
由于分封制下地方诸侯王有较大的独立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诸侯王的势力不断扩大,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弱,地方争夺土地和人 口的战争不断,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由此而引起, 造成国家分裂,人民悲苦。
(6)瓦解原因:
a分封制本身的弊端随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露出来
周王直辖地越来越小,一些诸侯国势力越来越大。维
礼乐制度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了分封制,为 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实行了宗法制 ,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制定了礼乐制度。
西周时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 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士三鼎。这说明 了什么? 说明西周时已有表示等级制度的规定,即周礼。

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史

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内服:商王直接统治地区,王畿外服:附属国西周:,分封诸侯,拱卫王室,诸侯承担义务意义: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扩大周人势力范围,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等级序列,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制度结合起来的制度。

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

确立大宗小宗的内部秩序。

意义: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强化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礼乐制度)各级贵族政治和生活的准则秦:1中央官制三公:丞相: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太尉:最高军事长官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2地方制度意义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3选官制度4监察制度: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意义:秦始皇的创制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的大一统王朝的基础。

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后世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1中央官制2地方制度,七国之乱后汉武帝实行意义:削弱了诸侯国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选官制度 4监察制度隋唐:1中央官制::吏户礼兵刑工作用:三省互为补充,相互牵制,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

2选官制度隋文帝分科取士,隋炀帝设立进士科,唐武则天设武举殿试,明清实行八股取士。

意义: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保证了中华帝国制度的繁荣。

宋:1中央官制:盐铁度支户部宋初加强集权措施:收精兵:编练禁军,统兵权调兵权分离削实权:削弱州郡长官与武将的权力,文臣出任州郡长官,设通判监督制钱谷:设转运使,各州财富大部分由中央掌握意义:改变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造成了三冗两积问题(冗兵冗官冗费,积贫积弱)2监察制度元1中央官制2地方官职)明1中央官制:明太祖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设立明成祖设(阁臣有票拟权,即起草诏令,皇帝再朱笔批红通过)2监督地方官员监督六部官员负责地方的司法,监察清中央官制意义: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必修一 历史 第一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必修一 历史 第一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栏目导引
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
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栏目导引
三、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三次转折 1.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以王权为中心的王位世 袭制所取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 它避免了因王权交替而导致的混战,保证了社会秩 序的稳定,保证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 2.以王权为核心的宗法制、分封制到以皇权为核心 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变 自秦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强化,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 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但后期也阻 碍了新经济因素和科技创新的进步。
栏目导引
解析: 由材料中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 政效率”可知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下,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批,尚书 负责执行,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 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 答案: B
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栏目导引
5.( 山东潍坊市高三教学质量抽样监测)“洪武皇 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 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 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 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 要职能是( ) A.处理奏章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
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栏目导引
3.《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 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 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这段话反映了 ( ) A.分封制的等级序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隶 B.西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完善分封制 C.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之间无政治隶属关系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_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_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_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西周分封制内容:(分封对象)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奴隶制国家政权)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2、西周的宗法制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正妻的大儿子继承大宗位置)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制度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

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皇帝)任免。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不得世袭。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结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首)、御史大夫(监察)和太尉(军事)是中央的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

4、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5、秦创皇帝制:皇权至上三、专制主义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具有终身制、世袭制、君王主权、个人独裁特点2、演化进程皇权与相权秦始皇汉武帝隋唐宋明清创皇帝制外朝三省六部制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废丞相军机处丞相权力大内朝三省长官都是丞相权分六部削弱丞相的外朝权力分散丞相权力分割相权内阁形成皇权达到顶峰地方建制秦东汉唐朝宋元朝明朝清郡县制州、郡、县道、州、县路、州、县行省制度废行省设三司省、道、府、县选官制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4、监察体制秦:御史大夫两汉:设刺史(地方)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6、清朝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初编:孙晔审编:时间:2008-8-28一、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学习目标㈠知识与能力:识记夏商周的世袭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㈡过程与方法:分析图表,史料阅读,学生依据问题自习课文,构件知识体系。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2、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四、阅读思考1、结合P4页图文简述夏、商有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2、西周有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3、结合P5页图文简述西周分封制的起源、内容及影响、它是怎样遭到破坏的?4、西周推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简述核心内容,并指出其实质及作用。

五、点拨引申1、结合P6示意图,分析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2、结合教材,分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六、巩固训练1.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所反映的是A封建制度的建立B实行分封制C行省制度的实行D推行郡县制2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分封土地B、分封爵位C、规定义务D、规定贡赋3.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4.周初实行分封的主要目的是A排除异性贵族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巩固统治D掠夺地方百姓5.《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A血缘B地域C信仰D出身6.西周宗法制下,在诸侯领地内,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各子称为A侯B伯C卿大夫D士7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小宗必须服从大宗C嫡长子继承制D宗族内分大宗和小宗8、阅读下列材料: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2)中央官制特点:①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 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 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 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 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②充分体 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 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 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 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统治的特点。 • (3)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 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 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 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 人民的专制统治。
【难点突破】
1、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原因 理论根源:法家“集权”思想 经济根源: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现实原因:巩固统一和维护统治的需要 历史原因:吸取分封制的教训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存在基础(根源)、 突出特征、本质、两对内部矛盾 (1)君主专制: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指国家大事有君主一人 独断,君主独揽大权,具有随意性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对应,指地方绝对服从中 央 ,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的领导与监督。 (2) 突出特征:皇权至上 (3)实质: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专政。 (4)内部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5)存在根源:封建经济具有分散性
等现象(建祠堂、修家谱)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 想
破坏
原因
主要原因 诸侯的独立性很强、势力的壮大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推广 井田制瓦解 分封制破坏)
表现
楚王问鼎;争霸、兼并战争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解题思路:西周的宗法制就是由原始社会的部落、氏族中的父系 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因此,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其政 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 体系。

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纲下载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基础知识导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内容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______代替了禅让制行政管理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______ 、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他们定期向商王______,并奉命征伐2.特点王权具有______色彩: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______ 的方式来决定。

二、分封制l.目的:巩固______权力,进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l)分封:周武王把______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____、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3)被封诸侯的权力:爵位世袭、对______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4)周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______、燕、卫、宋、晋等。

3.作用(1)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______—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2)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______,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强国。

(3)开发边远地区,传播了周文化,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础。

4.弊端:诸侯国多数与京师相距遥远,交通不便;又由于自然经济关系,各地逐渐互不来往,各自为政,自由发展,形成半独立或独立王国,为分封割据提供了条件。

5.瓦解:诸侯国势力越来越大,维持分封的一一一纽带松弛,加之周王室的衰微,导致分封制在西周末年动摇,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一课时)
【使用说明】
1、依据知识结构,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

2、认真研究合作探究题目,在课本上划好,在学案上答题留一部分空间补充,不会的地方用红笔划出,以备小组探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注重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深化小组学习的基本方式,提高分工合作、协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与强化,是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中最突出的特征。

请同学们以高度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认真领会这一论点
【重点分析】汉至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从整体上认识教材的三大部分内容,首先感知教材的重要知识点: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问题导学】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汉朝初期采用了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
2、汉初出现了“七国之乱”,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采用了怎样的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它的内容是什么?
3、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什么制度管理边疆?它的消极影响怎样?
4、北宋初年,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这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5、元朝采用了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它的目的、内容、和影响是什
么?
【合作探究】
1、综上,请同学们归纳出: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总体发展趋势
2、请同学们结合本课内容,再认真体会“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含义
【当堂检测】
1、西汉初年实行封国制,与先前的西周分封制相比较()
A.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
B.都是帝王分封子弟镇守一方
C.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
2、元朝的行省制度()
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时期的郡县制②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巩固和加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统一④成为后世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4、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主要是指这一制度( )
①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辖
③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成为今天中国省制的开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5、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了()
A.三省六部制B.郡县制 C.分封制D.科举制
6、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曾问臣下:“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宋太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北宋军队庞大,军费开支过多
B.藩镇拥兵自重,混战割据不息
C.辽、西夏屡屡进攻,战争频仍
D.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7、“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番归于临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

”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
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8.不属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特点的是( )
A.皇权至上
B.高度中央集权
C. 发展稳定,一成不变
D.深受宗法、等级观念影响
9.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典型题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

请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其发展历程中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2)以北宋、明朝为例,说明统治者是如何解决上述两对矛盾的?
答案:
(1)核心:皇权至上和地方服从中央;
两对基本矛盾: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封建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

(2)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北宋在宰相之下分别设了参知政事和枢密使等分割宰相政权和军
权;明朝时,废除了丞相,其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君主权力空前强化。

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北宋地方官员全部由中央派文官担任,便于中央控制地方的军政财;地方政权实行州县两级制,后又在州县之上设路,在各路设转运使。

明朝时,在地方设三司,隶属中央,互不相属,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思维点悟]
此种论述题型是一种常见基本题型。

除了对基本的历史观点有正确认识之外,还要注意答案的组织。

可以先写出观点,再以详实的史实加以论证;也可以先明确史实,再从史实中总结概括出论点。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