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ﻫ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杨文圣
主要内容:
1.研究现状
2.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特色
3.以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成果
第一,“唯心主义历史哲学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经济决定论”,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第二,“实证主义历史学家”坚持非决定论,反对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
第三,历史客观主义者承认历史过程的规律性,但否定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第四,未来学者强调科技革命的作用,漠视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宣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趋同论”。
第五,西方现代化学者也反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分。
第六,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重新解读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基础上,试图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第七,前苏联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论争。
1.2国内研究成果
社会形态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长期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在中国知网上以“社会形态”为检索词从1990年—2014年共搜索到学术论文770余篇,在读秀学术搜索网上以“社会形态”为检索词从1949年至2014年搜索到图书59部。另外,马克思东方社会、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著作又有近50部,论文1000余篇。
有关研究观点综述如下:
第一,关于社会形态的内涵及内在结构。
第二,关于社会形态划分的类型。 (1)两形态说。(2)三形态说。(3)四形态说。(4)五形态说。(5)六形态说。
第三,关于“五形态说”与“三形态说”关系的争论。(1)“五形态说”和“三形态说”并存。(2)用“三形态说”否定“五形态说”。(3)用“五形态说”否定“三形态说”。
第四,关于“五形态说”的争论。(1)“五形态说”的文本和理论根据。 (2)对“五形态说”的质疑。
第五,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道路是单线还是多线的争论。 (1)单线论。(2)多线论。(3)一元多线论。(4)双线论。(5)先单线后多线论。(6)一般性与多样性统一论。(7)常规与变异说。
第六,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
第七,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
第八,关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发展史的研究。
第九,关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方法的研究。
第十,关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的研究。
关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当代价值的研究
目前学界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问题,涉及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有的主张回到马克思原著,从主体视角来消解和重新解读社会形态理论,用“三形态”理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寻找理论根据;有的主张从世界历史的视角研究社会形态发展,探寻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有的主张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生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结合起来,寻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
• 1.3 研究的展望
•第一,有必要进一步从整体性的视角研究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
•第二,有必要从发展史和文本方面进一步探究各种社会形态划分理论之间的关系。
•第三,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问题。
•第四,有必要进一步拓展社会形态嬗变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研究的理论空间和理论深度。
•第五,有必要进一步探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特色
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发展史和文本的考察,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特色可以大体归结为多维度的社会形态划分理论、似自然史的社会形态演进理论和有机的社会形态结构理论三个主要方面。其中,社会形态划分理论是从宏观上考察社会历史分期,社会形态演进理论是从动态中探讨社会发展道路,社会形态结构理论是从静态中剖析社会内部构成。
•多维度的社会形态划分理论
纵观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演变,人们总会发觉它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态势。而社会发展社会形态划分理论要回答
的就是从宏观上看整个人类社会历史按照某一特定标志划分为多少个相对独立的历史阶段的问题,简言之社会形态划分理论就是社会历史分期思想
马克思主要提出了三类社会形态划分理论:
一是以所有制关系为视角的五种经济社会形态划分理论;
二是以人的发展状态为视角的三大社会形态划分理论;
三是以生产力为视角的四种社会形态划分理论。
•五种经济社会形态划分理论
1.五形态理论划分的依据是生产关系,特别是所有制关系。
2.如果排除外来干涉和特殊国情等因素,各个国家和民族按其自然发展历程,一般都会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古典古代社会、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3.五形态理论是对人类历史演进规律的科学表达,它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依次演进的历史过程。
4.经济社会形态是马克思对社会形态划分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并且经济社会形态的概念又集中体现了社会形态的本质、核心,马克思经常把经济社会形态与社会形态当作同义语代换使用。故而,经济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形态划分理论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奴隶社会”是对马克思原著的误读
5.传统教科书和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社会历史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通过研读马克思原著,我们发现,用“奴隶社会”来表达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到的“古代的”生产方式,是对马克思原著的误读。这一研究结论无论对于重新解读“五形态说”及其与“三形态说”的关系,还是回应我国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命题——“中国是否经历过奴隶社会”,无疑都具重要意义。
6.通过检索马克思文本发现,他在阐述社会形态演进时极少把古代社会与奴隶制联系起来。
7.马克思在阐述社会形态更替时,总是把封建社会与“古代社会”、“古典古代社会”、“古代世界”、“古代的生产方式”、“古典古代的生产方式”等概念联系起来一同使用。
8.检索了中译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马克思仅仅使用过一次“奴隶社会”这一概念,即在《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写道:“使各种经济的社会形态例如奴隶社会和雇佣劳动的社会区别开来的,只是从直接生产者身上,劳动者身上,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形式。”坚持“五形态理论”的学者也常常引用这一表述来证明马克思提出过奴隶社会这一社会形态。
9.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承认奴隶制是古代社会生产的基础,但是他们却乐于使用“(古典)古代社会”这一概念来指称人类史前社会之后封建社会之前的历史阶段,而不是使用“奴隶社会”或者“奴隶制社会”等概念,这其中有其深刻的缘由: 首先,“奴隶制始终伴随着文明时代”,而不是古代社会独有的现象。
其次,奴隶制度不属于独立社会形态的范畴,而是从属于社会形态的经济范畴。
2.1.2 人的发展三形态划分理论
1.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是马克思着眼于人的发展状况,从宏观层面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的科学抽象。
2.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马克思以人发展状况为依据,把整个人类社会划分为三大阶段:人的依赖的最初社会形态、物的依赖的第二大社会形态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第三大社会形态。
3.对应五大经济社会形态,人的发展的第一大社会形态一般是指前资本主义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古典古代社会和封建社会,第二大形态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社会,第三大社会形态则是指严格意义的共产主义社会。
人的依赖的最初社会形态
第一,片面的自给的生产能力。
第二,原始丰富而缺乏自主的活动。
第三,狭隘的地域性的社会联系。
第四,“自然的需要”。
第五,萌发状态的自由个性。
物的依赖的第二大形态
第一,“全面的能力”。
第二,“人的独立性”。
第三,“全面的关系”。
第四,“多方面的需要”。
第五,“物役”下的自由个性。
资本主义异化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