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科检查项目(全)-珍藏版

合集下载

风湿免疫科常用检查项目解读

风湿免疫科常用检查项目解读

风湿免疫病常用检查项目包括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血管多谱勒超声、PPD试验、肾活检、类风湿结节活检、肺活检、唇腺活检、腮腺造影、磁共振和SPECT腮腺成像、骨关节的影象检查、关节镜检查等。

1、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了解病情: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均可影响造血系统,引起血象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著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血象异常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情轻重。

(2)用药前后血常规检查:许多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血象有影响,所以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尿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非常容易发生肾损害,例如狼疮肾炎,此时最简单的检查就是尿常规。

主要了解有无蛋白尿、镜下血尿以及管型尿等。

(2)某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有肾毒性,例如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可引起肾间质损害,所以有必要进行尿常规检查。

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蛋白尿,但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只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完全是定量检查,相对比较精确,所以临床十分常用。

粪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有时会有消化系统损害,例如肠病性关节炎等,此时应进行粪常规检查。

(2)某些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对胃有一定损害作用,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应做大便隐血(OB)检查。

2、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可有肝肾损害和心肺损害,此时应进行肝肾功能、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此外有一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肝肾损害和心肺有损害,也要通这些检查来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风湿免疫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是皮质激素,而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可引起糖耐量异常,甚至糖尿病,所以在治疗前后应作血糖检查。

风湿免疫科常用检查项目解读

风湿免疫科常用检查项目解读

风湿免疫病常用检查项目包括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血管多谱勒超声、PPD式验、肾活检、类风湿结节活检、肺活检、唇腺活检、腮腺造影、磁共振和SPECT思腺成像、骨关节的影象检查、关节镜检查等。

1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了解病情: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均可影响造血系统,引起血象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著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血象异常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情轻重。

(2)用药前后血常规检查:许多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血象有影响,所以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尿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非常容易发生肾损害,例如狼疮肾炎,此时最简单的检查就是尿常规。

主要了解有无蛋白尿、镜下血尿以及管型尿等。

(2)某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有肾毒性,例如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可引起肾间质损害,所以有必要进行尿常规检查。

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蛋白尿,但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只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完全是定量检查,相对比较精确,所以临床十分常用。

粪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有时会有消化系统损害,例如肠病性关节炎等,此时应进行粪常规检查。

(2)某些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对胃有一定损害作用,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应做大便隐血(0B检查。

2、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可有肝肾损害和心肺损害,此时应进行肝肾功能、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此外有一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肝肾损害和心肺有损害,也要通这些检查来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风湿免疫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是皮质激素,而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可引起糖耐量异常,甚至糖尿病,所以在治疗前后应作血糖检查。

风湿免疫科常用检查项目解读

风湿免疫科常用检查项目解读

风湿免疫病常用检查项目包括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血管多谱勒超声、PPD试验、肾活检、类风湿结节活检、肺活检、唇腺活检、腮腺造影、磁共振和SPECT腮腺成像、骨关节的影象检查、关节镜检查等。

1、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了解病情: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均可影响造血系统,引起血象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著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血象异常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情轻重。

(2)用药前后血常规检查:许多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血象有影响,所以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尿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非常容易发生肾损害,例如狼疮肾炎,此时最简单的检查就是尿常规。

主要了解有无蛋白尿、镜下血尿以及管型尿等。

(2)某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有肾毒性,例如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可引起肾间质损害,所以有必要进行尿常规检查。

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蛋白尿,但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只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完全是定量检查,相对比较精确,所以临床十分常用。

粪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有时会有消化系统损害,例如肠病性关节炎等,此时应进行粪常规检查。

(2)某些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对胃有一定损害作用,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应做大便隐血(OB)检查。

2、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可有肝肾损害和心肺损害,此时应进行肝肾功能、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此外有一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肝肾损害和心肺有损害,也要通这些检查来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风湿免疫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是皮质激素,而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可引起糖耐量异常,甚至糖尿病,所以在治疗前后应作血糖检查。

风湿免疫疾病检查项目

风湿免疫疾病检查项目

风湿免疫疾病检查项目
风湿免疫疾病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等。

1.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项目如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
蛋白等,以及针对风湿免疫疾病的特定抗体检测,如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等。

此外,免疫球蛋白检测、补体检测等也有助于病情评估和诊断。

2.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X线片、CT以及PET-CT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有助于诊断痛风、类风湿关节炎、肌炎等疾病。

3.病理活检:主要用于肌肉组织病变或者干燥综合征患者,
通过留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确诊某些疾病,并判断疾病的良恶性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避免耽误病情。

风湿性关节炎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风湿性关节炎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风湿性关节炎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多个关节的慢性对称性炎症,并伴随系统性病变。

诊断RA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各项实验室检查。

以下是常用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
1.血常规:查看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和 C 反应蛋白等指
标。

2.类风湿因子(RF):阳性结果提示可能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但也
有其他疾病可以引起RF升高。

3.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辅助诊断RA,对早期RA的诊断
较敏感。

4. C 反应蛋白和血沉:检测炎症指标,有助于评估病情活动性和炎症程
度。

5.类风湿因子亚型:亚型检测有助于预测疾病活动性和预后。

关节液检查
1.关节积液检查:分析关节积液的细胞分类、蛋白质含量和结晶情况
等,帮助鉴别RA与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
1.X射线检查:观察关节发育情况、关节破坏和骨赘形成等变化。

2.MRI:对早期关节炎变化敏感,可发现关节软骨、骨和滑囊等病变。

3.超声波:观察关节滑囊积液、关节软骨和关节囊增厚等情况。

其他相关检查
1.骨密度检查:评估骨质疏松情况。

2.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查:评估RA对心脏和肺部的影响。

3.眼科检查:关注RA合并的眼部病变。

综上所述,多种实验室及其他检查项目结合应用能够帮助医生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控制风湿性关节炎进展的关键。

风湿免疫科检查项目

风湿免疫科检查项目

降钙素(PCT)
PCT检测阳性
生化管
3~5ml 3ml
成人斯蒂尔病(Still)
检验项目 风湿三项
临床意义
风湿三项在Still中 均升高
采血容积 生化管
抗核抗体(ANA) 一般为阴性,部分 生化管 患者可呈低度阳性。
铁蛋白(SF)
SF在Still中明显升 高,特别是SF高于 17.9umol/lL时有助 于本病的诊断
名称
概念
临床意义
采血量
抗核抗体 (ANA)
又称抗核酸抗原 抗体是一组将自 身真核细胞各种 成分脱氧核糖核 蛋白(DNP)、 DNA/可提取的 核抗原(ENA) 和RNA等作为靶 细胞抗原的自身 抗体的总称。
l对SCL的特异性 100%,阳性率 为22.2%。
3~5ml
采血容积 生化管
抗核抗体谱 (ANAs15项)
生化管
抗核抗体谱 (ANAs15项)
ANAs15项均为阴 生化管 性
采血量 3~5ml 3~5ml 3~5ml
3~5ml
风湿免疫病应查的自身抗体
体。用免疫双扩1、RF(定量) 进一步区分是:IgG-RF、IgM-RF、IgA-RF 一、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抗体: 因为 ①健康成年人高滴度IgM-RF是发生RA的危险因子,应跟踪观察; ②部分RA患者IgM-RF测不出(隐性RF),就应进一步查IgG-RF、IgA-RF。 2、抗CCP抗体:该抗体阳性RA,病情重,骨破坏明显,特异性99.6%,敏感性46.6%,可用ELISA(酶法)检测。 3、AKA(抗白蛋白抗体):该抗体与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CRP,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与其他抗体无交叉反应及相关性。同时在RA早期甚至临床症 4、APF(抗核周因子):早期诊断RA的有效指标之一,特异性90%以上,主要用IIF法。

风湿病常见检查项目

风湿病常见检查项目

风湿病常见检查项目1、抗核抗体(ANA)现已证实抗核抗体(ANA)对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诊断价值。

在不同疾病中,特别是风湿性疾病,其抗体谱有一定的特征性。

重要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诱导的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ANA检出率可达95%-100%;干燥综合征为70%-80%;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PSS)检出率可达85%-95%。

其他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等也有20%-50%的检出率。

此外,桥本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动脉炎等患者也可能检出ANA。

ANA阳性已被美国风湿病学会列为SLE的诊断标准之一。

IIF(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查ANA荧光染色模型:1)均质型:分裂间期细胞核质染色均匀一致,分裂期细胞染色质阳性,此型与抗DNP抗体、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有关。

2)斑点型:分裂间期细胞核质染色呈斑点状、斑块状,核仁阴性,分裂期细胞染色质阴性,次与ENA抗体相关。

3)抗核仁型:分裂间期细胞核仁着染荧光,分裂期细胞染色质阴性,此与硬皮病相关抗核抗体有关。

4)核模型:又称周边型,分裂间期细胞荧光染色在核膜周围,分裂期细胞染色质阴性,此与抗核包膜蛋白抗体(抗板层素或gp210抗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特异性抗体)相关。

5)着丝点型:又称散在斑点型,分裂期细胞核内均匀散布大小较一致的着染荧光细颗粒(40-60个),无核膜结构,分裂期细胞染色质着丝点密集排列。

ACA是系统性硬化型中CREST综合征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可达80-98%。

6)胞质型:分裂间期细胞的报纸染色阳性。

按细胞器又分多型。

7)混合型:只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的荧光染色模型。

临床上ANA的检测,实际上是指总抗核抗体检测。

ANA阳性的疾病很多,最常见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某些非结缔组织病也可阳性(如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肌无力、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等),正常老年人也可出现低滴度的ANA阳性。

2、风湿免疫科 推荐项目一 览表

2、风湿免疫科 推荐项目一 览表

40
自身免疫肝炎抗体6项(LC-1、LKM-1、SLA/LP、AMA-M2 、ANA、SMA)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分型与鉴别诊断
315
抗核抗体二项(ANA、抗dsDNA)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筛查及疗效判断
130
抗核抗体谱(ENA11项)(抗SM抗体、抗U1-RNP抗体、
抗JO-1抗体、抗SC1-70、抗SS-A、抗SS-B、抗着丝点抗 体、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RO52抗体、抗双
425
注一:个黄工色作部日分:是指外中送心其服他务医人院员检接测收的到项标目本后24小时内
武汉迪安兰青医学检验中心 更多项目请详见2011版项目手册,如果您对此项目有任
何疑问,请拨打客服咨询热线400-880-6120
报告时间
2个工作日 周二、周五出报告 周二、周出报告 周一、周四出报告2个工作日 2个工作日 7个工作日 3个工作日 3个工作日
风湿免疫科推荐项目一览表
项目
临床意义
价格
风湿三项(RF、ASO、hs-CRP)
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辅助诊断
95
类风湿三项(AKA、CCP、RA33)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辅助诊断
210
类风湿四项(AKA、CCP、RA33、RF)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测定(HLA-B27)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辅助诊断
240
96%以上强直性脊柱炎HLA-B27基因抗原阳性,且 有遗传倾向
140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CD3、CD4、CD8、CD4/CD8、CD19、NK 判断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及监视体内免疫调节
210
免疫全套(IgA、IgG、IgM、C3、C4)
反映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状况的组合

检验科常见风湿免疫性疾病检测解读

检验科常见风湿免疫性疾病检测解读

检验科常见风湿免疫性疾病检测解读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于免疫系统异常而引发的疾病,常见的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检验科中,针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检测结果对疾病进行判断和诊断,为医生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为患者提供准确的治疗方案。

一、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常见检测项目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检测项目种类繁多,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检测项目。

1. 自身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是指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针对自身组织或成分的抗体。

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病理过程往往伴随着自身抗体的生成。

例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患者往往会产生类风湿因子RF;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患者往往会产生ANA抗体。

针对这些自身抗体的检测,可以通过间接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扩散等方法进行。

2. 炎症指标检测风湿免疫性疾病常伴随有炎症反应,因此检测患者体内的炎症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活动程度和炎症水平。

常见的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

这些指标的升高通常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3. 免疫球蛋白检测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其在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检测血浆中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变化,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

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测定。

二、风湿免疫性疾病检测结果解读针对不同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检验科给出的检测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以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介绍一下常见的检测结果解读。

1. 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测结果解读(1)类风湿因子(RF)检测:RF阳性可能提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性,但也有一定的假阳性率。

因此在RF阳性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2)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抗体:ASO抗体升高可能与链球菌感染有关,链球菌感染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

风湿免疫科检查项目

风湿免疫科检查项目
检验项目 风湿三项 临床意义 风湿三项在Still中 均升高 采血容积 生化管 采血量 3~5ml
抗核抗体(ANA) 一般为阴性,部分 生化管 患者可呈低度阳性。
3~5ml
铁蛋白(SF)
SF在Still中明显升 高,特别是SF高于 17.9umol/lL时有助 于本病的诊断
ANAs15项均为阴 性
生化管
病变程度、疾病缓解期及治疗情况不相关。 五、自免肝相关抗体系列: 1、AIH(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抗体系列: (1)、SMA(抗平滑肌抗体); (2)、LKM1(肝肾微粒体Ⅰ型); (3)、SLA(可溶性肝原抗体); (4)、LP(肝胰抗原); (5)、LG(肝细胞溶质抗原型); (6)、抗-ASGP-R(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 以上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诊断、分型及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必不可少。 2、 PBC相关抗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AMA(抗线粒体抗体):共有M1-M9九种亚型、其中M2为PBC的标志抗体,应区分检测。 3、 PSC相关抗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ANCA对本病具有较大诊断价值。 以上应检测抗体,可进一步筛选,但不应影响早诊、鉴别、预判。
风湿免疫科检查项目
李瑞丽
风湿免疫科常规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采血容积 血常规管 采血量 2ml
血常规、HLA-B27 糖化血红蛋白、血沉 凝血四项
血流变
生化项目 免疫项目
抗凝管
2ml
抗凝管
促凝管 促凝管
5ml
3~5ml 3~5ml
类风湿关节炎(RA)的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重要意义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 CCP对RA具有相当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名称 抗核抗体 (ANA) 概念 临床意义 采血量 3~5ml 采血容积 生化管 又称抗核酸抗原 l对SCL的特异性 抗体是一组将自 100%,阳性率 身真核细胞各种 为22.2%。 成分脱氧核糖核 蛋白(DNP)、 DNA/可提取的 核抗原(ENA) 和RNA等作为靶 细胞抗原的自身 抗体的总称。

风湿免疫功能检查项目

风湿免疫功能检查项目

风湿免疫功能检查项目风湿免疫功能检查是一种通过检测患者体内免疫系统相关指标来评估风湿免疫功能的方法。

风湿免疫功能检查主要用于帮助医生判断风湿性疾病的类型、分析病情和指导治疗。

常见的风湿免疫功能检查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身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是免疫系统异常产生的抗体,对于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自身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等。

通过检测这些自身抗体的水平和阳性率,可以辅助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性疾病。

2. 补体检测:补体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蛋白质组分,参与调节免疫反应。

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常伴随补体的异常。

补体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总补体(C3、C4)和单个补体(C1q、C2、C5等)水平的检测,有助于评估补体系统的功能状态。

3. 炎症指标检测:风湿性疾病通常伴随炎症反应的发生,因此炎症指标的检测对于评估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

4. 免疫球蛋白检测: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体内抗体的产生和免疫反应的调节。

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常伴随免疫球蛋白的异常。

免疫球蛋白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总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体)水平的检测。

5. 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细胞免疫功能是机体抵抗感染和肿瘤发生的重要保护性机制。

细胞免疫功能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D3、CD4、CD8、CD19等)和NK细胞活性检测。

通过了解细胞免疫功能的状态,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抵抗能力。

风湿免疫功能检查的意义在于通过检测各项指标的变化,为风湿性疾病的诊断、评估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调整治疗方案或者进行其他相关检查,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风湿科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

风湿科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

风湿科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自身抗体的总称。

ANA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硬化症(P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

针对前者的自身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而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 IgG 的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

RF 可分为 IgM 、 IgG 、IgA 、 IgE 四型。

其临床意义在于:RF 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很有意义,阳性率为 60-80% 。

IgM-RF 持续阳性的病人更易发生骨侵蚀。

高水平IgM-RF阳性的病人预后差。

IgM-RF滴度与RA疾病活动性的体征,如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相关。

IgM-RF滴度高低是评价RA疾病活动性可靠、敏感的指标。

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CCP抗体)抗CCP抗体是针对环状聚丝蛋白多肽片段的自身抗体,以IgG型为主。

抗CCP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高度特异性的抗体,阳性率为51%,特异性>96%,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有很强的相关性。

抗RA-33抗体(anti-RA33 antibody)抗RA-33抗体是对Hela 细胞的核蛋白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抗体。

其靶抗原为33kD的核酸蛋白。

在RA各项早期诊断指标中,抗RA33抗体特异性高,阳性率为35.85%。

该抗体的消长与病情及用药无关。

抗角蛋白抗体(AKA)AKA抗体的检测对RF阴性或抗RA33/RA36抗体阴性的RA患者提供诊断指标。

抗角蛋白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RA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

风湿免疫科血液检查指标

风湿免疫科血液检查指标

风湿免疫科血液检查指标
1. 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和沉积型C3补体。

这些
指标可以反映出炎症的程度,对于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和疾病活动
的监测非常重要。

2. 自身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抗核抗体(ANA)等。

这些抗体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
断患者是否患有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 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
小板计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是否存
在贫血、白细胞增多等情况。

4. 血沉,也称为红细胞沉降率(ESR),是一种非特异性指标,但在风湿免疫科的检查中常常使用。

血沉可以反映出血液中红细胞
的沉降速度,通常在炎症状态下会升高。

5. 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A、IgM等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可
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对于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风湿免疫科血液检查指标涉及到炎症指标、自身抗体、血常规、血沉和免疫球蛋白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进行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疾病活动的监测。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风湿免疫相关检查

风湿免疫相关检查

风湿免疫相关检查体检表格:风湿免疫相关检查序号项目名称参考范围检查结果1 风湿因子阴性(填写结果)2 C反应蛋白 <3.0 mg/L (填写结果)3 抗核抗体阴性(填写结果)4 抗dsDNA抗体阴性(填写结果)5 抗SM抗体阴性(填写结果)6 抗SSA抗体阴性(填写结果)7 抗SSB抗体阴性(填写结果)8 抗Scl-70抗体阴性(填写结果)9 抗Jo-1抗体阴性(填写结果)10 RF <14 IU/mL (填写结果)11 抗体A群阴性(填写结果)12 抗体B群阴性(填写结果)13 抗体O群阴性(填写结果)14 抗体Rh(D) 阴性(填写结果)15 抗Sp抗体阴性(填写结果)16 抗息肉抗体阴性(填写结果)17 抗心瓣膜抗体阴性(填写结果)18 抗骨关节炎抗体阴性(填写结果)19 抗甲状腺抗体阴性(填写结果)20 抗粒细胞抗体阴性(填写结果)21 抗血小板抗体阴性(填写结果)22 抗白细胞抗体阴性(填写结果)23 ANCA 阴性(填写结果)24 抗体-IgG 阳性(填写结果)25 抗体-IgM 阳性(填写结果)26 抗体-IgA 阳性(填写结果)27 抗体-IgE 阳性(填写结果)28 免疫复合物阳性(填写结果)备注:填写结果处请填写具体的检查数值或写上阴性或阳性等描述。

以上是针对风湿免疫相关的检查项目所编制的体检表格,根据您提供的任务名称,我为您准确填写了相关项目。

请根据您实际的体检结果填写检查结果一栏,并且参考范围一栏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请以医生的建议为准。

此表格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风湿免疫相关检查项目,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您的身体状况。

如果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医生以获取进一步的解释和建议。

祝您健康!。

风湿免疫科常用检查项目解读

风湿免疫科常用检查项目解读

风湿免疫病常用检查项目包括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血管多谱勒超声、PPD试验、肾活检、类风湿结节活检、肺活检、唇腺活检、腮腺造影、磁共振和SPECT腮腺成像、骨关节的影象检查、关节镜检查等。

1、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了解病情: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均可影响造血系统,引起血象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着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血象异常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情轻重。

(2)用药前后血常规检查:许多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血象有影响,所以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尿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非常容易发生肾损害,例如狼疮肾炎,此时最简单的检查就是尿常规。

主要了解有无蛋白尿、镜下血尿以及管型尿等。

(2)某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有肾毒性,例如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可引起肾间质损害,所以有必要进行尿常规检查。

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蛋白尿,但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只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完全是定量检查,相对比较精确,所以临床十分常用。

粪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有时会有消化系统损害,例如肠病性关节炎等,此时应进行粪常规检查。

(2)某些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对胃有一定损害作用,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应做大便隐血(OB)检查。

2、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可有肝肾损害和心肺损害,此时应进行肝肾功能、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此外有一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肝肾损害和心肺有损害,也要通这些检查来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风湿免疫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是皮质激素,而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可引起糖耐量异常,甚至糖尿病,所以在治疗前后应作血糖检查。

风湿免疫检查项目

风湿免疫检查项目

风湿免疫检查项目风湿免疫检查项目是一系列用于评估风湿性疾病的检测方法。

风湿性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早期的风湿性疾病常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至关重要。

风湿免疫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最常用的风湿免疫检查项目之一。

它可以评估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在风湿性疾病中常常出现异常,如贫血、白细胞计数增高或减低、血小板计数异常等。

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风湿性疾病的初步判断和诊断依据。

二、血沉检查血沉是血液中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它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

风湿性疾病常常伴随着炎症反应的加剧,血沉值常常升高。

因此,血沉检查可以作为评估风湿性疾病活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血沉值的升高提示炎症反应的存在,但并不能确定具体的疾病类型。

三、类风湿因子检查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抗体,它在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中常常呈阳性。

类风湿因子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类风湿因子的产生,从而辅助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类风湿因子的阳性并不能确定患者一定患有风湿性疾病,因为一些其他疾病和健康人群中也可能出现类风湿因子的阳性。

四、抗核抗体检查抗核抗体是一类自身抗体,它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性疾病中常常呈阳性。

抗核抗体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抗核抗体的产生,从而辅助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抗核抗体的阳性并不能确定患者一定患有风湿性疾病,因为一些其他疾病和健康人群中也可能出现抗核抗体的阳性。

五、C反应蛋白检查C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它在风湿性疾病中常常升高。

C反应蛋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和风湿性疾病的活动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C反应蛋白的升高并不能确定具体的疾病类型,因为一些其他疾病和感染状态也可能导致C反应蛋白的升高。

风湿全套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全文)

风湿全套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全文)

风湿全套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全文)风湿病分类1. 以关节炎为主的:如类风湿关节炎( A),Still病又分为幼年型和成人型,强直性脊柱炎(AS),银屑病关节炎。

2. 与感染相关的:如风湿热,莱姆病,赖特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

3.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血管炎。

风湿病检查方法有常规检查、血清学检查、关节液检查、X线平片检查和关节镜检查等,实验室常用以下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也称血沉,风湿病患者病情活动时,ESR增高,但ESR增高不等于患有风湿病。

ESR可随着风湿病病情缓解而下降,可以作为药物疗效判断指标之一。

ESR不是病情活动的特异性指标,有时ESR与病情活动并不一致。

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RF)主要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是一种抗变形IgG的自身抗体,IgM型被认为是类风湿因子的主要类型。

随处可见关于“类风湿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科普文——类风湿因子虽因类风湿关节炎而命名,但它可以出现在其他疾病中,如干燥综合征、慢性乙肝感染、血液病等。

5%的健康人群也可检测到RF。

虽说RF阳性,未必是类风湿关节炎。

但是高滴度的RF(≥正常值上限3倍),还是要结合患者病史及查体,认真排查风湿性疾病的可能。

R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重大意义,阳性率达60%~80%。

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等RF阳性。

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等RF也可阳性。

但RF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指标,RF阴性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诊断,而RF阳性也不等于就是类风湿关节炎,例如在正常老年人约有5%阳性率。

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当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炎症时,由肝脏分泌的急性时相反应类蛋白。

风湿性疾病患者疾病活动期可检测到CRP升高,同时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可降至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LA/LP(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肝胰抗体)
抗SLA/LP抗体为少数公认的AIH高度特异性自身抗体,在AIH所有相关自身抗体中最具有诊断价值。抗 SLA/LP抗体在 AIH中的阳性率为10%-30%,该抗体多出现在ANA, SMA和抗LKM-1抗体阴性的AIH患者血清中。抗SLA/LP抗体为AIH-III型的血清学标志抗体,阳性患者多为年轻女性,多伴有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pANCA(甲醛抵抗,血管炎三项中显示为MPO抗体阳性)主要见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
xANCA阳性主要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患者。
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
是抗基底膜抗体型肾小球肾炎特异性抗体,包括Good-Pasture综合征、急进型肾小球肾炎及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
1均质型:此型与抗dsDNA和抗组蛋白抗体有关。
2周边型:此型对应的抗体为抗dsDNA抗体。
3斑点型或颗粒型:此型抗体与多种自身抗体有关,如:抗u1RNP、抗Sm、抗Scl-70、抗SSB/La、抗SSA/Ro等。
4核仁型:此型与针对核糖体、u3RNP、RNA聚合酶等抗原的抗体有关。
盐水可提取性核抗原(ENA)
以小分子核糖核蛋白(非组蛋白中的盐水可提取性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抗U1RNP抗体(抗U1核糖核蛋白抗体)
高滴度主要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相关,也可见于SLE。
抗Sm抗体(抗Smith抗体)
为SLE所特有,特异性达99%,敏感性25%,与SLE疾病活动性无关。常与抗URNP共存。
抗SSA抗体
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RF)
主要见于RA、干燥综合征外(90%患者RF呈阳性),还可见于其他结缔组织病、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等;
肝病、慢性感染患者血清中也可出现低滴度的RF。老年人、部分正常人也可见低滴度阳性(RF-IgM)
RF-IgG:特异性高,阳性率低;与RA患者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相关。
LC-1(抗肝细胞胞质1型抗体)
抗LC1抗体为AIH-II型的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56%-72% 。在临床上,抗LC1抗体多见于年龄小于20岁的年轻AIH患者,而少见于年龄大于40岁的AIH患者。抗LCl抗体可与抗LKM-1抗体同时存在。HCV感染与LCl不相关,抗HCV与抗LCl抗体没有交叉反应,因此,抗LCl抗体对AIH的特异性要优于抗LKM-1抗体。抗LCl抗体与AIH- II型的疾病活动性具有相关性,为AIH的疾病活动标志及预后指标。
A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2的3个靶抗原的抗原表位片段基因的串联表达蛋白(BPO),用于PBC的早期发现和临床诊断。临床意义同AMA-M2。
抗SP100(一种核蛋白抗原) 抗体
靶抗原为分子量100kD的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Sp100)。抗Sp100抗体对PBC患者具有高特异性,但敏感性为10%-30%,其他肝病患者均为阴性。抗Sp100抗体在AMA阴性PBC患者中的阳性率(60%)显著高于AMA阳性者(20%),对AMA阴性的PBC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抗Sp100抗体亦可见于其他风湿免疫病患者,如SSc、pSS、SLE、MCTD等,但阳性率更低。
抗SSB抗体
抗SSB阳性几乎总伴有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是干燥综合征特异性抗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达40%左右。
抗Scl-70抗体
为系统性硬化症(SSc)的标记性抗体,特异性高。但阳性率20%左右。提示预后不良,易出现早期严重器官损害。
抗PM-Scl抗体(抗PM-1抗体)
主要见于多发性肌炎/硬皮病重叠综合征(24%)。
SMA(抗平滑肌抗体)
SMA无疾病诊断特异性,可见于多种肝脏疾病及非肝脏疾病;SMA对AIH-I型的诊断有重要意义,高滴度的SMA ( > 1 : 160)对AIH诊断敏感性相当高(至少90%),高滴度的SMA还可见于AIH与PBC重叠综合征患者。低滴度SMA可非特异性出现于某些感染性疾病、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中。
抗核仁(Nucleole)抗体
见于系统性硬化症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荧光
分为胞浆型(cANCA)、核周型(pANCA)和不典型(xANCA)。如荧光报告单(ANCA)结论为甲醛抵抗,具特异性。显示甲醛敏感,考虑其他结缔组织病继发的非特异改变。
cANCA(甲醛抵抗,采用免疫印迹法的血管炎三项中显示为PR3抗体阳性)主要见于韦格纳肉芽肿,出现呼吸系统、肾脏损害时灵敏度达90%以上。非活动性WG仍有40% cANCA阳性。
见于干燥综合征(敏感性88%~96%),但特异性低;也可见于RA(3%~10%),SLE(24%~60%)。与SLE光过敏、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阴性狼疮、新生儿狼疮(SSA抗体可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儿狼疮综合症)等相关。也可见于慢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
抗Ro-52
其抗原与SSA类似,但分子量不同。特异性低,很多结缔组织病可出现,与纤维化病变有关。
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
抗线粒体抗体(AMA-M2)
抗M2抗体是原发性肝汁性肝硬化(PBC)的血清学指标,特异性达97%,敏感性达98%,另外,在其它慢性肝脏疾病(30%)和系统性硬化症(7-25%)中也可检出抗M2抗体,但滴度较低。药物引起的自身免疫病患者AMA通常为M3和M6。
抗3E(BPO) 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ACA)
见于SLE、RA、干燥综合征,反复自然流产、抗磷脂综合征(包括血栓形成、自发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CNS病变)患者。IgM型ACA可作为自发性流产的前瞻性指标。
抗β2糖蛋白抗体(抗β2GP-1)
诊断APS敏感性同ACA,但特异性高于ACA
人白细胞抗原B27(HLA-B27)
为MHC-I基因编码。与强直性脊柱炎等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疾病高度相关。
抗组蛋白(histone)抗体
95%以上的药物诱导性狼疮患者可出现抗组蛋白抗体。无特异性。
抗核糖体P蛋白(ribosome-P)抗体
(抗rRNP)
是诊断SLE的特异性抗体,常在SLE活动期中存在,阳性率在10%~20%左右。抗rRNP抗体阳性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高。不会随病情好转立即消失,可持续1~2年后才转阴。
抗增殖蛋白1抗体(PCNA)
为SLE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约3-5%,与狼疮患者发生弥散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相关。
抗双链DNA(dsDNA)抗体
SLE特异性95%,敏感性70%,与SLE疾病活动性相关。
抗核小体(nucleosome)抗体
SLE的早期标记性抗体,特异性较高。阳性率为50%,特异性>95%。比抗dsDNA抗体更早出现。
抗PML(一种核蛋白抗原) 抗体
靶抗原为异常表达于前髓(早幼粒)白血病细胞(promyelocyticleukemia cell, PML)的蛋白。抗PML抗体亦多见于PBC患者中,可同时检测到抗PML抗体和抗SP100抗体,两者具有相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抗gp210(一种跨核膜蛋白抗原)抗体
靶抗原为位于核孔复合物上的 210kD跨膜糖蛋白gp210,为PBC的高度特异性抗体(99%),该抗体极少出现于其他结缔组织病及非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诊断PBC的敏感性为 10%---41%。抗gp210抗体与PBC患者的肝外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抗gp210抗体的存在及抗体滴度一般不随患者诊断的时间及临床过程而变化,抗gp210抗体阳性患者死于肝衰竭者明显多于阴性者,抗gp210抗体可作为PBC患者的预后指标。
抗Jo-1抗体
对多发性肌炎(PM)及其继发性间质性肺纤维化有高度特异性,但阳性检出率低。
抗着丝点(Centromere)抗体(ACA)
主要见于CREST综合征,即钙化症、雷诺现象、食管运动障碍、硬指症及毛细血管扩张,检出率为38%~80%。也见于弥漫型硬皮病(检出率约为20%)。还可见于干燥综合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PBC患者ACA阳性常伴PBC其他相关自身抗体。
LKM-1(抗肝肾微粒体1型抗体)
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诊断和鉴别诊断。抗LKM-1抗体为AIH- II型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率10%。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约 2%-10%也可检测到抗 LKM-1抗体。LKM-1抗体阳性大多为青年女性,自身抗体滴度较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显著增高,病情比较严重,对激素治疗反应好,欧美地区多见;HCV感染伴有抗LKM-1抗体阳性患者,大多年龄较大,女性并不多见,自身抗体滴度较低,血清免疫球蛋白不高,病情为慢性肝炎表现,对干扰素治疗有反应,地中海地区多见。
RF-IgA:特异性中等,阳性率中等;与骨质破坏有关,早期RF-IgA升高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RF-IgM:特异性最低,阳性率最高;与RA的活动性无关。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
对早期RA的诊断敏感性为48%,特异性为90%以上。
抗核抗体(ANA)
以细胞的核成分(核酸、核蛋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分以下几种荧光图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