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08中考数学《空间与图形》复习设想苏教版

合集下载

《空间与图形》复习建议

《空间与图形》复习建议

尺规作图 四、关于作图问题 在具体问题情景中的示意图 SAS 1、尺规作图 作三角形 (1)4个基本作图 SSS
ASA 已知底边及底边上高作等腰三角形 作三角形的外接圆
(2)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
2007舟山
2、在具体问题情景中会借助作图来分析问题
例1:一辆汽车在直线形的公路AB上由A向B行驶,M,N分别是位于公路AB两侧的村庄。 (1)设汽车行驶到公路AB上点P位置时,距离村庄M最近;行驶到点Q位置时,距离村庄N 最近。请在图中的公路AB上分别画出点P,Q的位置(保留画图痕迹)。 (2)当汽车从A出发向B行驶时,在公路AB的哪一段路上距离M,N两村庄都越来越近?在哪一 段路上距离村庄N越来越近,而离村庄M却越来越远?(分别用文字表述你的结论,不必证明) (3)到在公路AB上是否存在这样一点H,使汽车行驶到该点时,与村庄M,N的距离相等?如 果存在,请在图中的AB上画出这一一点(保留画图痕迹,不必证明);如果不存在,请简要说 明理由。
A
B
C

轴对称变换应用 变换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3、会应用 平移变换应用 变换的综合应用
变换在函数图象中的应用
通过一些具体的应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几何变换的特征和性质: (1)轴对称、平移、旋转变换具有保角性和保长性,相似变换 具有保角性不具有保长性(全等除外)
(2)轴对称、平移、旋转变换具有集中功能,相似变换具有 放缩功能
例6(2007舟山)如图,已知AB=AC,∠A=36o,AB的中垂线MN交 AC于点D,交AB于点M.有下面4个结论: ①射线BD是么ABC的平分线;②△BCD是等腰三角形; ③△ABC∽△BCD;④△AMD≌△BCD. (1)判断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哪几个? (2)从你认为是正确的结论中选一个加以证明.

《空间与图形》复习教案

《空间与图形》复习教案

《空间与图形》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五年级下册课本第139-----140页。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空间与图形”部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

其中,本学期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的第二学段的内容,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对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现象有了直观的感知,本学期对图形变换进一步深入学习。

复习时,注意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对图形的旋转有更深入地认识。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中,将体积和表面积对应复习,帮助学生在比较中分清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为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体积和容积单位,教材在复习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巩固不同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并对单位换算进行复习,深化对这些单位的认识。

[复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复习图形的变换,会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对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有更深的认识。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根据已有的空间观念分清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抓住他们的特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恰当地使用表面积、体积和容积单位。

熟练地进行相应单位之间的换算。

3.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1.图片2.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3.每位学生准备依仗方格纸的小鱼图片。

4.每位学生自备一张长30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形的纸张,尺子和剪刀。

[复习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从生活中收集的美丽图案: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本环节首先利用美丽的图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很快引入到数学的复习中。

二、分块复习(一).复习图形的变换。

(1)出示方格纸上的小鱼图片。

师: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变换出美丽的图案吗?想一想,确定自己变换方法,再画一画。

(2)展示学生设计作品。

师:说一说你是通过怎样的变换设计的图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优秀教案共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优秀教案共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优秀教案共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简单几何体的认识。

这一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图形性质和运用图形知识解决问题方面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图形性质的理解和运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图形知识。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图形的变化和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行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相关图形教具和学具。

3.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房屋、汽车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空间与图形。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特征。

然后,教师通过讲解,呈现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主备人上课时间月日NO教学内容空间与图形1 第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教具学具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小数和分数。

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几何初步知识。

这节课先复习线和角的知识。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二、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1.复习特征。

请同学们看表里各是什么图形,填出每个图形的名称。

小黑板出示表格,指名口答图形名称,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

根据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想法,你能找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吗?请大家填在课本上的表里。

指名口答填写的联系和区别,老师板书。

追问: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3.练一练:⑴填空:一个平面有4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连接其中任意两个点,最多能画()条直线。

⑵判断:一条射线长5米。

()三、复习角教学过程修改意见1.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老师同时画出角的图形。

2.复习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各部分名称,指名一人板演写角的各部分名称。

提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3.复习角的分类。

提问: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

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锐角是怎样的角?(老师画出图形并写出相应的特征)大家能画出其余几种角的图形和说出每种角的特征吗?请同学们在第98页“练习与实践”第5题的表里画一画,填一填。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复习空间和图形(2课时)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复习空间和图形(2课时)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复习空间和图形(2课时)一、课程目标•复习空间和图形的相关概念。

•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能够使用几何工具进行测量和作图。

二、教学内容1. 空间和图形的概念复习•回顾空间和图形的定义。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性理解空间和图形的概念。

2. 平面图形的认识和作图•复习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几何工具(如直尺、圆规、量角器等)进行测量和作图。

3. 立体图形的认识和作图•复习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实物展示和几何工具进行测量和作图。

三、教学重点•能够识别、描述和作图不同类型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能够使用几何工具进行测量和作图。

四、教学难点•难点在于学生的认知能力,需要对不同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清晰的定义和严谨的描述。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几何工具的演示进行图形的认识和作图。

•讨论法:通过讨论不同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理解。

六、教学过程1. 空间和图形的概念复习(20分钟)•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感性理解空间和图形的概念。

•通过回顾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空间和图形的概念。

2. 平面图形的认识和作图(40分钟)•针对不同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进行清晰的定义和严谨的描述。

•通过几何工具(如直尺、圆规、量角器等)进行测量和作图,帮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作图方法。

3. 立体图形的认识和作图(40分钟)•针对不同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进行清晰的定义和严谨的描述。

•通过实物展示和几何工具进行测量和作图,帮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作图方法。

4. 总结和讨论(20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

七、板书设计•空间和图形的定义•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作图方法•立体图形的作图方法八、课后作业•使用几何工具测量和作图: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一个圆锥。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教学目的】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描述物体的三维形状,对物体的长宽高、容积和表面积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仔细想象和仔细辨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认真理解、认真思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新思维,形成探究物质世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 物体的三维形状2. 物体的长宽高、容积和表面积【教学难点】1. 对物体的长宽高、容积和表面积的认知和计算2. 教师的教法,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从日常生活中提取一些学生所熟知的、具有三维形状的物品,如立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金字塔等,挂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考察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类,形成对物体的三维形状的初始认知。

二、讲授(20分钟)1. 分类与比较让学生把相同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

如立方体、长方体都有长宽高,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

2. 认识长宽高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物体,观察和描述出它们的长宽高,通过测量和比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计算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通过上述基础工作,让学生根据所认识的长宽高,计算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长方体宽高相等、长不等,直接计算出它的体积和表面积,或者通过解题思维引导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三、操练(25分钟)1. 完成教材上的习题,并让学生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和探究。

2. 设计几个简单的活动,例如通过自己制作纸张,切割成几个小方块,根据长宽高自制出一个3D物体,让学生自主操作、感受物体的三维形状和计算出物体的长宽高、体积和表面积等。

三、总结(10分钟)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把所学到的知识及时梳理和归纳,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为下一次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空间与图形部分复习建议

空间与图形部分复习建议

空间与图形部分复习建议(三、五单元)一、复习内容:二、复习重难点:(1)观察物体,能够识别三视图,能够在方格纸上画三视图,正确判断物体的遮挡及位置关系。

(2)能够根据三视图推想还原物体(从实物拼搭到想象),推算小正方体的个数。

(3)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4)能够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基本的几何图形,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三、学生易错点:1、不能够根据三视图推想还原物体,准确推算小正方体的个数。

2、解决比较综合的组合图形面积问题正确率不高四、复习建议:1、观察物体单元针对易错点的复习建议:提供给学生好的解题策略,解题方法,学生要学会分步操作解决问题,才能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

第一步:拼搭时从哪幅图入手第二步:分层、分排判断块数先想最多几块的情况:存在遮挡,用的块数会较多再通过排除遮挡,发现用的块数会最少的情况第三步:计算块数2、组合图形单元针对易错点的复习建议用分析法(从问题入手)训练学生,将问题拆分成几个知识点来解决多边形面积计算问题,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

3、回忆公式的推导过程:(1)平行四边形,用割补法,沿着高剪开,可以拼成长方形。

(2)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3)用2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环节二:基本练习环节三:综合练习1例如:求三角形面积?(底×高÷2)底(已知)高(已知)要求什么?——你需要什么信息?——判断信息有没有?——有,直接用公式计算2、复杂的综合问题的训练方法:例如:求环形面积?320153求环形面积=大长方形-小长方形需要:大长、大宽小长、小宽判断:未知未知已知已知小长+6 小宽+6要求什么?——你需要什么信息?——判断信息有没有?——怎么处理:先解决大长方形的长和宽问题例如: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求平行四边形面积?需要:底高判断:(未知)(未知)是正方形边长是正方形边长周长÷4 周长÷4要求什么?——你需要什么信息?——判断信息有没有?——怎么处理:先解决正方形边长例如:求平行四边形周长?(底边+斜边)×2需要:底边斜边判断:(未知)(未知)是左侧三角形的底是右侧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面积×2÷高要求什么?——你需要什么信息?——判断信息有没有?——怎么处理:先解决三角形的底。

空间与图形中考如何复习

空间与图形中考如何复习
第4页
本的相似模型: ⑴平行相似 ( “A” 、 “X” 型) ; ⑵共边共角型母子相似; ⑶一线三等角型相似(插角模型) ;⑷旋转相似等。 二、第二轮复习。
第5页
中考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既要系统的复习主干知 识和核心内容, 又要关注中考的热点和试题特征, 准确把握复习方向; 既要注重学生解题的数量和质量,又要注重揭示解题的思维过程,发 现学生思维上的漏洞,及时加以弥补;既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 力的培养,又要注重 “四基”的落实,发现薄弱之处及时带领学生
第1页
这个增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值比例的增加;二是考查地位 的增加。 那为什么说考查地位也在增加呢?我们看看它们所在的位置, 13年在选择题的9、 10两题、 填空题的13、 14两题和试卷的第23题 (压 轴题) ,14年的选择题的8、9、10三题、填空题的第14题和试卷的第 23题都是“空间与图形”,具有较强的区分度,足见其考察地位的增 加。 3、具体分析 发现为“四个不变、两个变化、两个加强”,具体如下: 四个较稳定的地方:①视图,②图形变换,③解直角三角形,④ 相似。 ①视图 通过对近五年来中考视图的试题的比较,可以看出这部 分的内容考查的一直是基础的内容,没有出现难度较大的题目。 ②图形变换 近几年来都有一道解答题是直角坐标系或网格中的 图形变换,涉及到轴对称、平移、旋转和位似变换等图象变换。复习 时,一方面,让学生动手画图、操作,注意看清变换的几个要素,掌 握图形变换技巧。 另一方面关注图形内的点P(x,y)通过变换后的坐标。 ③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在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中考查的 形式、难度基本不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难度不大,二都是 应用,三都是具体角的三角函数值。复习时,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 握用具体角的三角函数解基本图形的解题技巧即可, 不必要通过大量 的题海战术或者做复杂图形的解直角三角形。 ④相似形相似一直是安徽中考试题的考查重点,也是难点。建议

空间与图形的复习建议

空间与图形的复习建议

《空间与图形》的复习建议越城区鲁迅小学杨兆良“复习课难教”是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

对学生来说,复习课既不象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象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因此就“不喜欢”!而对教师而言,复习课要教给学生获取新的信息,旧知识以新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探索学习、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比上新授课、练习课更麻烦、更困难,因此就“不想上”!而本学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仍然安排了“整理和复习”,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提纲携领地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理解,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为中学的数学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

因此,“整理和复习”单元不仅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分为四块内容,分别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综合应用》,我就以个人的理解来谈谈《空间与图形》的整理和复习。

一、教材编排本节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三个部分进行复习。

第一部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各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部分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这部分内容从纵向看,按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顺序进行整理,包括由曲线构成的圆形,由曲面构成的球体。

从横向看,无论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都可以归结为图形特征的认识,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的测量与计算这样两个方面的内容。

教材除了通过四个例题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梳理以上内容以外,在练习中还有一些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以及图形认识与测量的简单实际应用。

第二部分图形与变换,着重复习轴对称、平移、旋转三种基本的几何变换形式。

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作图操作、利用比例知识计算面积等知识的复习。

第三部分图形与位置,着重复习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方向和使用路线图(包括比例尺的应用)。

这三部分内容把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2008江西省中考研讨会材料之提高中考数学复习效率 让我们都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2008江西省中考研讨会材料之提高中考数学复习效率 让我们都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让我们都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关注每一个学生,夯实基础,提高中考数学复习效率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中考产生了巨大影响。

今年是全省全面使用新课标卷的第一年,我想每个老师都在关注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今年中考如何做到实现从大纲到新课标的平稳过渡,有何新变化?总复习如何把准方向?为了服务于老师和学生,我想从如何把握中考“双基”考查的特点、内容和命题趋势几个方面谈点自己的认识。

我们知道中考数学复习有着异于其它学科的自身特点,即数学中考复习开始进展不如政治等学科,但随着复习的深入,有的学科很难再有所提高,但数学,特别在后一阶段,学生数学能力水平开始突飞猛进,提分幅度加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改变观念,至始至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中考复习中关注每一个学生,“大河涨水小河满”,只有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才能有整个班级、学校乃至全省中考数学的成功!若能如此,当学生在数学中考中充满信心地答卷,当中考之后捷报频传时,我们将都能真正听到花开的声音!一、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我省实际准确把握08年中考数学“双基”考查的方向新课程实施以来,不管是大纲卷还是新课标卷,新课程的理念和其内容要求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

从近年中考试题来看,不管中考试卷的结构、内容如何变化,但有一点是稳定的。

也就是,都着眼于突出考查初中阶段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基础知识和常用技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因些,根据我省实际和中考命题的要求,2008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仍将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由此中考总复习应首先定位在,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近年“双基”考查的特点、从各板块内容上准确把握数学学科核心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的考查,同时注意“双基”考查方式的创新。

从正确理解课标要求的角度,抓住核心、重点知识,更深层次把握中考“双基”命题趋势,这是有效地提高中考复习的针对性,使师生摆脱复习困境的前提和保证。

空间与图形的复习策略和方法

空间与图形的复习策略和方法

《空间与图形》复习策略和方法把知识看作散乱的珍珠,复习就是把他们有机串联起来,这些知识就会成为美丽的项链。

一、研究教材内容,领会课标意图《空间与图形》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

图形的认识。

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与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的认识及其特征,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等立体图形的认识及其特征,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

图形与测量。

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测量及测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掌握图形周长、面积和体积等的计算方法。

图形与变换。

主要包括轴对称、平移和旋转,了解图形的变换,对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和欣赏图形的美都十分重要。

图形与位置。

鼓励学生自己确定位置的方法,为了学生将来学习直角坐标打下良好基础。

能用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认真研读《课标》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目标要求。

最终达成的目标是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有关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及柱锥的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在三维立体图形与二维平面图形之间正确进行转换的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用发展的眼光看要求。

重视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认真仔细分析,及时了解知识要求和把握命题动向。

注意让学生能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猜想、验证等合理有效的手段进行复习整理。

了解师大版的核心内容和编写手法。

北师大版课标教材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叙述模式,对一些基本的、重要的、核心的数学内容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方式编排;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和交流,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注重情境的创设,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即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通过实践、探索、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 空间与图形(八)复习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空间与图形(八)复习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空间与图形(八)复习教案苏教版12、13题。

知识要点1、选择合适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片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新教材增加的内容)2、包装箱的设计。

(新教材增加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选择几张合适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力。

2、通过“包装箱的设计”,引导同学们在具体的操作中,选择出合理的包装样式,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在教学选择合适的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时,要引导学生围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思考,通过讨论自己发现选择时的注意点:如果围成一个长方体,通常应选择三种不同规格的长方形,但如果这个长方体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时,只需要两种规格的长方形,如果是正方体,那么只需一种规格。

复习“包装箱的设计”时可引导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通过实际操作,结合生活经验找出合理的设计方案,掌握包装的技巧。

知识链结1、围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上14页)。

2、包装箱的设计(六上37页)。

教学过程一、围长方体或正方体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

2、出示:下面五种形状的硬纸各有若干张。

选择哪几种,每种选几张,正好可以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① 长1、8厘米,宽1厘米;② 边长1、8厘米;③ 长1厘米,宽0、4厘米;④ 边长1厘米;⑤ 长1、8厘米,宽0、4厘米。

(1)学生独立解答。

(2)交流不同的围法。

(3)小结围法:如果是围成正方体,只需同一种规格的正方形硬纸6张;如果是围成有一组相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则需两种规格的硬纸;如果是围一般长方体,则需选择三种规格的硬纸,每两种规格要有一组对边相等。

练一练:完成教科书P107页第12题。

二、包装箱的设计(课前让学生准备好10只火柴盒)出示两只火柴盒,让学生思考,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怎样包装最省料?交流归纳:有三种不同的包装方法,A面重叠(上下叠);B 面重叠(前后叠);C面重叠(左右叠)。

“空间与图形”整理与复习教学建议

“空间与图形”整理与复习教学建议

“空间与图形”整理与复习教学建议作者:陈丽娟杨粉英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2年第04期教材简析:“空间与图形”的整理与复习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第二部分(第96~108页)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通过系统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五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平面图形的认识;第二部分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第三部分是立体图形的知识;第四部分是图形与变换;第五部分是图形与位置。

教学目标:1?郾通过列表、画图等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进一步体会“点、线、面、体”的关系,构建图形之间的关系网络;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领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2?郾通过多种形式的整理与复习活动,巩固所学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郾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换、探索图形的特征、想象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确定位置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的目的是全面、系统地梳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理解并掌握小学生必备的数学思想方法,了解数学的价值,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空间与图形”抽象且逻辑性强,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总复习时,要切实掌握好本部分内容的特点和要求,选择正确得当的方法,达到复习的总目标。

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对“空间与图形”第一、二、三部分的复习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系统整理,沟通联系“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散在小学各册教材中,看上去是零碎分散的,实际上这些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整理与复习时要注重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分类、归纳、转化等办法把相对分散的知识串起来,使相关内容条理化、结构化,形成整体框架,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本概念,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与空间及图形相关的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创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空间与图形的基本概念。

2.掌握空间与图形的改变方式,如平移、旋转和翻折。

难点1.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2.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与空间及图形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节知识导入1.老师提出问题:上课时看见老师是正的,下课时看见老师的脸是倒的,为什么?2.引入今天的主题,空间与图形。

第二节知识掌握1.讲解什么是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以及它们的基本要素。

2.演示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改变方式,如平移、旋转和翻折。

3.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平移、旋转和翻折。

4.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第三节运用实践1.给学生一个小组任务:根据给出的要求用橡皮泥做一个能放下一支笔的小座。

2.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小座。

3.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设计和制作小座的全过程。

4.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第四节巩固任务1.讲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转换方式。

2.给学生一个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可以翻折成鱼的纸片。

3.学生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解释制作过程。

4.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教学评价考核点:1.知识点掌握情况。

2.实践中是否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3.表示橡皮泥小座或纸片鱼的创意。

评价方式:1.检查学生课堂笔记、作业完成情况。

2.学生中期成果展示评分。

3.全班课后活动总评。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相信学生们已经对空间与图形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掌握了空间与图形的改变方式,如平移、旋转和翻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与空间及图形相关的问题。

同时,通过设计制作橡皮泥小座和纸片鱼等实践任务,学生们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今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继续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2008年中考数学复习课件空间与图形专题二课件

2008年中考数学复习课件空间与图形专题二课件


(.–1,4)
A
17
(二)关注对图形与坐标的综合应用 9.线段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 图所示,O为坐标原点.若线段AB上一点P的 坐标为(a,b),则直线OP与线段CD的交点 的坐标为 (2a,2b).
△OAB∽△OCD
OA∶OC= 1∶2
A
18
10. 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
A
22
y 线段OPn长度的变化规律
2n
P4
P3
O
PP20P(1 1点,0P)n的x 位置坐变标化轴规上律
各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OP5= 25 OP6= 26 P6( 0 ,-64 )
P5
A
23
32 P5
O
(2)求△P5 OP6的面积;
45 °
OP5= 25 OP6= 26
P5M16 2
M
1
64
S P5 OP 6 2 P5 M OP 6
A
3
“图形与变换”专
2.在初中数学中的地题位
这部分知识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主要体 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从变换的角度来研究 诸如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图形, 有助于对这些图形形成更为概括的应用;其 二,几何变换作为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在作图、探索与发现图形的性质与图形的关 系等方面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二、考法分析
P5 中k为自然数),点Pn落在象限的平分线上,此时
点Pn的绝对坐标为 ( 2•2n, 2•2n)
2
2
A
26
谢 谢!
A
27
在中考试卷中,一般以操作探究的形式 对这部分知识进行重点考查.
A
4
“图形与变换”专 (一)关注变换性质的理题解和运用

空间与图形的考点研究及复习建议

空间与图形的考点研究及复习建议

例17.(3分)(2013•内江10) 如图3,在矩形ABCD中,AB=10,
BC=5点E、F分别在AB、CD上,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A、
D分别落在矩形ABCD外部的点A1、D1处,则阴影部分图形的
周长为(

D
F C
A E
B D1
A1
例18.(6分)(2013•内江23)如图,正六边形硬纸片ABCDEF在
3.图形与几何的考点研究
3.10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主要考察 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例20. (12分)(2012•内江26) 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直线 BC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作菱形ADEF (A、D、E、F 按逆时针排列),使∠DAF=60°,连接CF.
2.空间与图形的考法分析
2.1 近几年本部分中考命题的规律
设问
求角度、视图、探索条件、求周长、面积、求体积(土石 12卷 方)、求坡度、求线段长、求点坐标、点的存在性和个数、
证等线段、证正方形,判定对称、判定直线与圆关系、sinA、 视图、求面积、求角度、求线段长、求线段(和)最值、证 13卷 平分角、证等线段、证等积式、求线段比值、求点的坐标、 求点的运动路程、求sinA-sinB 正视图 、面积比、求角度、求线段长、求弦长、面积、证明 14卷 三角形全等、计算线段比、作正方形、求线段最值,求点坐 标、求线段的比值之和、求(开放性)条件。
树顶端D的仰角为30°,朝着这棵树的方向走到台阶下的点C处,测得树顶端D
的仰角为60°.已知A点的高度AB为3米,台阶AC的坡度为1: (即AB:
BC=1:
),且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请根据以上条件求出树DE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空间和图形的基本概念;2.能够正确绘制各种平面图形;3.能够在图形中进行简单的测量;4.能够进行平面图形的简单变形和拼凑。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空间和图形的基本概念;2.教学难点:平面图形的变形和拼凑。

教学内容1. 复习空间和图形的基本概念1.空间概念:通过观察空间中的物体和事物,认识空间结构和空间位置关系。

2.平面图形概念:平面上的点、线、角以及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

2. 绘制平面图形及测量1.绘制各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并能够正确标出各个图形的重要部分。

2.通过尺子等工具对图形中的线段、角度进行简单的测量。

3. 平面图形的变形和拼凑1.掌握平面图形的简单变形方法:包括旋转、平移等操作;2.能够通过拼凑和折叠等方法构建新的图形。

4. 实例讲解1.对常见的平面图形进行实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2.让学生通过举例实践,巩固刚刚学习的知识点。

教学步骤第一步:热身游戏通过一些小游戏和趣味图形,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步:概念讲解通过课件或者板书等形式,对空间和图形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的讲解。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概念的用途和特点。

第三步:图形绘制和测量让学生结合实例,通过绘制和测量不同图形的方式,加深对空间和图形概念的理解。

第四步:图形变形和拼凑通过教师的实际操作和引导,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简单变形和拼凑方法,培养其空间认知能力。

第五步:实例讲解和练习教师对几个典型的实例进行讲解,再由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

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点。

第六步:总结复习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复习,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间和图形方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基本绘制和测量技能。

但在图形变形和拼凑方面,学生的应用能力有所欠缺,需要加强相应的练习和巩固。

苏教版初二数学教材中的几何知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

苏教版初二数学教材中的几何知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

苏教版初二数学教材中的几何知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几何学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图形、形状、大小、相似关系、位置关系等。

在苏教版初二数学教材中,几何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几何形状、定理和公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几何学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还能够推理、解决问题,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几何知识。

首先,几何学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几何学中的图形、形状、大小等概念往往是抽象的,需要通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来理解和描绘。

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时,学生需要通过空间想象力来理解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不同形状的特征和性质。

这种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几何学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几何学中的定理和推理过程要求学生进行严密的逻辑思考。

学生需要通过推理、证明等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几何学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并将其应用到其他学科及实际生活中。

几何学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更强调将几何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通过几何学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几何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懂得如何测量、判断和预测空间中的大小、位置和形状等。

例如,在设计房屋、道路规划或制定建筑蓝图时,几何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几何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苏教版初二数学教材中的几何知识设置了一系列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和练习。

这些题目和练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几何概念和定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

同时,教材中还提供了一些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将几何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制作简单的模型、测量物体的大小等。

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空间与图形”复习迎考策略

“空间与图形”复习迎考策略

“空间与图形”复习迎考策略枞阳县黄山初中吴根付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统计和概率并列成为初中数学的三大版块之一,并且在近几年的安徽省中考试卷中考查的比例有所增加。

如何在时间紧、任务多的严峻形势下做好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和迎考工作,使之达到最好的效果,取得最好的成绩,一直是广大毕业班教师思考的问题。

我觉得夯实基础、潜心总结、全面提升、重点突破是复习的关键所在。

那么如何做到呢?下面我就谈下个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一、从课本出发,把握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系统复习。

课本是知识之源。

表面看初中阶段空间与图形内容多、任务重、内容散,其实一旦形成知识体系之后还是非常清晰的。

线—三角形-四边形-圆-投影和视图-图形的变换-综合理解和运用。

第一轮的系统复习阶段,要以教材为基础,依据教材章节内容,加强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的识记和理解,充分体会教材中重要知识的形成和例题的典型作用,掌握典型例题和习题的解答思路,并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条件、变图形、变式子等,体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用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研读、分析近些年来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把握命题动向。

1、明确考查内容,了解考查目标。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难度较小。

三角形每年必考,尤其是等腰(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内容涉及较多,通常考查这些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三角形全等、相似或利用全等、相似进行有关的计算,其中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每年必考,都以解答题形式出现,做这类题一定要注意理解题意,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偶尔会添加简单明了的辅助线(通常作高),把普通三角形转化为特殊三角形去求解,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参考数值或近似计算,题后括号中的要求也很关键。

四边形多以特殊四边形为主,有时与三角形或函数或圆或图形变换想结合,都是很典型的例子,值得重视。

圆多以客观题为主,题型相对稳定,经常考查垂径定理、圆周角、圆心角、弧与弦的关系,均以选择题为主,难度不大。

空间与图形考点研究及复习建议

空间与图形考点研究及复习建议

s空间与图形考点研究及复习建议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让我来介绍“空间与图形考点研究及复习建议”,下面我谈谈个人的看法,请各位同仁指教:空间与图形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为学习高中数学奠定基础。

下面从五个方面提出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一、空间与图形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的基本性质,初步认识投影与视图,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等技能;体会证明的必要性,能证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

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换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二、空间与图形的复习策略1、研究考点,明确复习方向研究《数学课程标准》和近几年数学中考题型中知识点和解题思维技巧。

2、知识系统化投中心投影影投影平行投影视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图视图主视图展三视图定义----- 俯视图开三视图的作图左视图图展开图三角形概念-------边、角、角平分线、中线、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外角按边分类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类三一般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稳定性全等三角形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性质角尺规作图----------基本图形性质:等角对等边;三线合一三角形中边、角不等边系等腰三角形判定线段的中垂线的性质与判定等边三角形形特殊三角形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斜边上的中线、30º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性质勾股定理判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任意四边形矩形多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中心对称图形特殊四边形边等腰梯形平行线三角形梯形中位梯形等分线→定理形直角梯形段定理多边形概念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内角和定理比例线段比例线段黄金分割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应用举例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特殊三角函数值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函数常用公式、取值范围、变化规律常用知识工具解直角三角形基本类型应用弧、弦与圆心角圆的基本性质圆周角及与其同弧的圆心角圆的对称性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原上、原内、圆外相交与圆有关的相离圆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切线相切→切线切线长相交外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相离内含外切圆的周长与面积相切内切扇形弧长与面积圆中的计算圆锥侧面积与全面积圆柱的全面积平移变换的概念与性质平移变换平移的作图坐标与平移旋转变换的概念与性质中心对称的概念与性质旋转变换中心对称的相关作图中心对称与坐标图形的变换轴对称变换的概念与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与性质轴对称变换轴对称变换的作图轴对称变换与坐标位似变换的定义与性质位似变换位似变换的作图位似变换与坐标3、审题、解题技巧及习惯的培养(1)抓关键字词,如“等腰、等边、垂直、相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里寻她千百度――例谈08中考《空间与图形》复习设想宝应县安宜初级中学郭义兵提纲目录一是苏科版教材中《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体系;二是新课标对《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三是2006、2007年江苏省13大市中考试题中《空间与图形》试题特点剖析;四是2008年中考《空间与图形》复习建议。

一、知识体系遵循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现主干内容呈现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空间与图形》共有12大章并分类整合成四块,一是图形的认识,二是图形与变换,三是图形与坐标,四是图形与证明。

图形的认识,共有三章,一是七上的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二是七上的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三是七下的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这三章,从现实生活中能普遍感受到的立体图形开始介绍,在学生面前呈现出空间图形的丰富多彩,从研究图形的方法的角度,介绍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两种转化方式----展开与折叠和三视图,从而实现了研究对象的转换,得以向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进行深入的微观探究。

通过对线段和角的快速浏览,进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直观探讨,使学生对再熟悉不过的平行和垂直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小学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

而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和条件的探索,增强了学生对过去所学知识的认同和理性认识,而由学生熟知的三角形内角和推导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等与多边形的角有关的知识,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上再生出了一个“局域网”,同时,也使学生对“几何图形”有了一个更为深刻和科学的认识。

图形与变换共有五章,分别是八上的第一章《轴对称图形》、二是八上的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一)》、三是九上的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四是七下的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五是八下的第十章《图形的相似》。

《轴对称图形》探究的是第一种变换――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一)》探究的是第二种变换――旋转,在《图形的相似》中又介绍了第三种变换――位似,而初中阶段中的第四种变换――平移则在七下的第七章《图形的认识(二)》中就单独作了介绍。

这四种图形变换在七下的《图形的全等》和八下的《图形的相似》中都充分展示了各自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四种变换的轮番出场既丰富了全等和相似的图形,也为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平面图形的由来和实质作了诠释。

当然这两章的主干是全等和相似的性质、条件探索和应用。

另外从特殊的“全等”到一般的“相似”,也帮助学生完成了一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课标新增内容――“投影、盲区、视点、视线等”知识,是借助于“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这一平台得以展现的。

《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一)》这两章有条理地、系统地、同一编排体系的向学生介绍了轴对称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识别,其间均由对称引入对称图形,由对称性质再到对称图形的性质,同时都编排了设计对称图案的内容及相应的数学活动。

以“对称”为主线,以“图形变换”为主旋律,以“对称图形的性质和识别”为主干,是这两章的主要特征。

而九上的《中心对称图形(二)》实际上就是过去所说的《圆》,因为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因此,将圆纳入到对称图形中是贴切的,所以本章第2节以“圆的对称性”为题,根据轴对称性研究得到了“垂径定理”(后续还有“切线长定理”等)、根据圆的旋转不变性(中心对称的推广)研究得到了“三量关系定理”。

当然,也因圆的内涵的丰富性,单列一章也就不足为怪了。

图形与坐标,严格地说,教材中没有单独列出一章作专门的介绍,如果牵强点,那就是八上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

她借助于八上§4.3平面直角坐标系,揭示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一对有序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探究出对称点的坐标特征、平移前后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而课本练习,则全面展示了平移、轴对称、位似(当时还没讲)等几种变换前后的点的变化规律。

到八下§10.6图形的位似学习之后,在习题中,通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绘制位似图形,观察、猜想、验证出位似变换点的坐标特征。

而课本第122页章节复习题的第12题,则全面地检测了平移、旋转、轴对称、位似这四种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点的坐标的确定建立了“数量的变化”与“位置的变化”之间的联系,而物体位置的确定除用一对有序实数来确定外,还可以用“角度、距离”这两个数量来描述和确定物体的位置。

图形与坐标是连接“数”与“形”之间的一条红线,她沟通了“数与代数”与“空间与图形”两大知识板块,在两者之间构建了一座桥梁,实现了“天堑变通途”的目标。

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解决问题时多了一种对策,增加了一种思路。

用“形”的直观理解“数”的抽象,用“数”的概括揭示“形”的本质。

图形的证明也分为两章,一是八下的《图形与证明(一)》,二是九上的《图形与证明(二)》,这两章从“你的判断对吗?”引入,由“说理”再谈证明的必要性,由命题导入证明的基本格式(第四个阶段),接着详细地用形式化的方法再次论证了在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两大知识板块中介绍的各个定理或其推论及其它正确的命题,从而实现了由之前的合情推理到现在的逻辑推理的飞跃。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整体设计,统筹安排,按照“说点儿理”、“说理”、“简单推理”、“用符号表示推理”等几个不同层次分阶段逐步推进。

由开始的合情推理,到合情推理与逻辑推理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最后到纯粹的逻辑推理。

摒弃了传统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编排设计。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空间与图形”主要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标准》将“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就是为了突出几何“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现实空间”的作用。

我们大家都知道,新课标与旧大纲相比较,《空间与图形》是变化最大的一块,也是教师在课标把握、教材理解、教法选择、理念实施中感到最困难的一块。

那么《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呢?二、教学目标和要求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索基本图形(直线形、圆)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学习平移、旋转、对称的基本性质,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推理与论证的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在探索图形性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在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与掌握了一定的图形性质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的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性质,从而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应注重对证明本身的理解,而不追求证明的数量和技巧。

证明的要求控制在《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内。

(具体目标不再赘述)“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结构:新课标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的重新设置,迫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新审视过去的所谓的经验和做法,用新的理念、新的要求、新的形式完成新的任务。

为此,我以为首先要认识三大变化。

一是内容结构大变化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不再以欧几里得的公理体系为主线,不是严格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呈现,而是把“空间与图形”分为“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等四条线索展开,《标准》对内容呈现的顺序也不作任何规定(苏科版和华师版对“全等”和“相似”两大知识块呈现的顺序就不同)。

空间与图形的这四条线索是同时进行的,没有先后之分,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所谓相互交织就是说,在图形的认识中了解图形的变换,利用图形的变换认识图形的一些性质,提高图形的证明水平。

二是呈现方式大变化《标准》提倡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为基本形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化)和再发现的过程;改变原来采用的“公理、定义——定理、证明——例题、习题”的内容呈现形式。

三是证明要求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对几何推理的要求发生了变化,普遍的趋势是:从纯粹的演绎推理转向较少的演绎推理,更多地强调从具体情景或前提出发,进行合情推理。

因为合情推理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更易于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标准》中对于所有要求学习的图形,都首先提出“探索”这些图形的基本性质的要求(即要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过程)。

而提出要求“证明”的图形性质只有一部分:三角形、四边形的一些性质和判定定理(40个左右,《标准》第43页)。

许多图形的性质,如: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圆的各种性质都不要求严格的逻辑证明,只需要用合情推理的方法进行探索。

另外,对于“证明”,《标准》则强调学生养成“说理有据”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的精神和质疑的习惯,形成证明的意识,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意义,体会证明的思想,掌握证明的基本方法等等,而不是追求证明的技巧、证明的速度以及题目的数量和难度。

当然,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的目标要求的变化还不止这三方面,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加了视图、投影等知识,为了增强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图形及其性质的认识能力,增强了对学生直觉思维的要求。

了解和掌握新课标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求,不但对我们进行知识新授时有直接的帮助,对我们进行有效的中考复习同样是必不可少,因为只有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最后才能“满载而归”。

三、2006、2007年江苏省13大市《空间与图形》试题特点剖析1、依托现行教材,突出考查双基许多大市的中考试题可以在他们所选用的现行教材中找到原型或是课本例题或习题的变式,或是源于课本并适度延拓的引申题。

试题背景的取向注意贴近教材和考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处于一个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解题信心。

2、关注重点知识,凸显思想方法重点知识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认知过程中提炼出来,并被之后的大量的数学实践反复证实其正确性的一些观点;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是数学的灵魂,掌握了她就能驾驭知识,形成能力。

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近年来数学中考命题改革的又一发展趋势,几乎涵盖了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等。

3、加大新增内容,支持课程改革数学新课程更新了许多知识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引进了新的工具,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和解决数学和实际应用问题,为了使得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体系逐渐在新教材中站稳脚跟,新课程的试卷增加了对新增知识内容的考查力度,考查的层次也呈现逐步深入的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