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妇吟
恨不相逢未嫁时
![恨不相逢未嫁时](https://img.taocdn.com/s3/m/2cf78284a0116c175f0e4833.png)
恨不相逢未嫁时唐·张籍《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题解】这是一首具有双层面内涵的唐诗精品。
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译文】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著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著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我侍奉丈夫发誓要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只恨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时。
【赏析】1现在,我把你送的明珠还给你了,一阵心酸,忍不住一颗颗眼泪直往下垂,啊!我多么恨!恨我们不是相逢在我还未出嫁的时候。
(“恨不”双做“何不”)原诗是写节妇的忠贞守节,今人每喜用“还君明珠双泪垂”难舍难分的感情的辞谢,用“恨不未嫁时”来惋惜所思慕的异性的已婚-相逢恨晚也。
根据记载,唐宪宗时,藩镇割据,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拥兵跋扈,勾结朝廷的官吏文人,图谋不轨。
李师道也想收买张籍,张籍特写此诗,以节妇的坚贞不二自比,来表示对李师道的拒绝。
古人遇事不便明说,每多喜欢借写男女之情表示心意。
张籍的《节妇吟》和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是最有名的两首。
【赏析】2、据此诗另一版本,标题下有“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中唐以还,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
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
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
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
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https://img.taocdn.com/s3/m/4f3e890943323968001c9205.png)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赏析据此诗另一版本,标题下有“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中唐以还,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
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
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
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
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
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
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
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
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
情诗——《节妇吟》
![情诗——《节妇吟》](https://img.taocdn.com/s3/m/be031673312b3169a551a404.png)
情诗——《节妇吟》《节妇吟》原文君知妾有夫⑵,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⑶,系在红罗襦⑷。
妾家高楼连苑起⑸,良人执戟明光里⑹。
知君用心如日月⑺,事夫誓拟同生死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节妇吟》注释⑴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妻子。
吟:一种诗体的名称。
⑵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这里是诗人的自喻。
⑶缠绵:情意深厚。
⑷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
襦:短衣、短袄。
⑸高楼连苑起:耸立的高楼连接着园林。
苑: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
起:矗立着。
⑹良人:旧时女人对丈夫的称呼。
戟:一种古代的兵器。
明光:汉代有明光殿,此指唐皇宫。
⑺用心:动机目的。
如日月:光明磊落的意思。
⑻事:服事、侍奉。
拟:打算。
《节妇吟》译文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节妇吟》赏析此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
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
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
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中国诗词大会诗文赏析 - 节妇吟
![中国诗词大会诗文赏析 - 节妇吟](https://img.taocdn.com/s3/m/9c2d78d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b.png)
节妇吟[唐·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作者简介]张籍,唐朝诗人。
字文昌,汉族,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后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疑难注解]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妻子。
吟:一种诗体的名称。
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
缠绵:情意深厚。
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
襦:短衣、短袄。
苑: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
良人:丈夫。
戟:一种古代的兵器。
明光:明光殿,此指皇宫。
事:服事、侍奉。
拟:打算。
[古文今译]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我侍奉丈夫发誓要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在我未嫁之前遇到你。
[诗文赏析]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
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
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
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张籍《节妇吟》诗词赏析
![张籍《节妇吟》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1769d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b.png)
张籍《节妇吟》诗词赏析张籍《节妇吟》诗词赏析《节妇吟》唐代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赏析据此诗另一版本,标题下有“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中唐以还,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
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
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
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
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
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
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
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
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
唐张籍《节妇吟》原文、译文及赏析
![唐张籍《节妇吟》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8edf3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2.png)
唐张籍《节妇吟》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节妇吟唐朝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古诗简介:《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是唐代诗人张籍自创的乐府诗。
此诗具有双层面的内涵,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全诗以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态度,语言上极富民歌风味,对人物刻画细腻传神,为唐诗中的佳作。
译文: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注释:⑴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妻子。
吟:一种诗体的名称。
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时任平卢淄青节度使。
⑵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这里是诗人的自喻。
⑶缠绵:情意深厚。
⑷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
襦:短衣、短袄。
⑸高楼连苑起:耸立的高楼连接着园林。
苑: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
起:矗立着。
⑹良人:旧时女人对丈夫的称呼。
执戟:指守卫宫殿的门户。
戟:一种古代的兵器。
明光:本汉代宫殿名,这里指皇帝的宫殿。
⑺用心:动机目的。
如日月:光明磊落的意思。
⑻事:服事、侍奉。
拟:打算。
⑼何不:一作“恨不”。
赏析:《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载于《全唐诗》卷三八二。
下面是国学大师、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钱仲联先生与苏州大学文学院徐永端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张籍《节妇吟》简析
![张籍《节妇吟》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575c1abcd126fff6050b15.png)
张籍《节妇吟》简析
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①。
妾家高楼连苑起②,良人执戟明光里③。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④。
【注解】
①襦:短袄。
②高楼连苑起:形容宅第之伟丽。
苑:园囿。
③良人:指丈夫。
执戟明光:指供职朝廷,侍卫皇帝。
明光:汉代殿名,在未央宫之西。
④恨:一作“何”。
【赏析】
从表面看,这是一首男女恋情诗,实际上是一首政治诗。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首领,试图拉拢张籍依附于他,张籍是反对藩镇分
裂的,这首诗便是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作。
诗中运用比兴手法,假托男女爱情关系,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委婉地谢绝了李师道。
此诗富有民歌风味,人物描写细腻生动,行文转折,跌宕起伏。
张籍《节妇吟》原文、注释及解析
![张籍《节妇吟》原文、注释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18809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9.png)
张籍《节妇吟》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节妇吟[唐] 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②。
妾家高楼连苑起③,良人执戟明光里④。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释〕①本篇选自张籍《张司业集》。
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当时藩镇之一,为平卢淄青节度使,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②罗襦,丝织品的短袄。
③苑,花园。
④良人,此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戟ji挤),古代一种兵器。
明光,汉宫殿名,此借指皇宫。
〔解析〕本诗题下原附有小注“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可见此诗并非是男女间互通心曲的言情诗,而是借托节妇身份,委婉地表达心志的政治诗。
张籍生活在中唐时期,进士出身,任过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其时朝野颇具才名;李师道于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受封为“检校司空”,拥兵驻扎在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一带,是当时一个强有力的藩将。
进入中唐时期,唐已经历安史之乱,国力日渐衰微,藩将割据局面日益加剧,李司空身为藩镇,拥兵自重,《新唐书》说他“虽外奉王命,而啸引亡叛,有得罪于朝者厚纳之”,千方百计扩大自己势力。
李师道因慕张籍才名,多方设法欲将其纳入自己的门下,故多次投书赠礼,竭尽拉拢之能事,张籍却仍忠于唐中央政权,却礼拒聘,不为所动,《节妇吟》一诗即是张籍为表明自己立场,委婉地拒绝对方而作。
诗头两句“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可谓出语惊人,您明知我是有夫之妇,却偏偏送一对贵重的明珠,以充爱情的信物。
此两句,初看突兀,但仔细想来却又含意丰富,它既点明了自己的身份,又含蓄地指出了对方的用意,并且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摆出了矛盾,不由得引读者继续看下去,急于知道后事如何?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样两句诗:“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这不免让人心生纳闷,对于这种不怀好意的勾引,这位节妇居然没有给以严词斥责,反而脉脉含情地表示感念对方的绵绵情意,并将明珠系在红绸短袄上,难道她禁不住诱惑动心了?诗歌到此出现了第一个波折。
张籍《节妇吟》通过节妇表达自己政治立场诗
![张籍《节妇吟》通过节妇表达自己政治立场诗](https://img.taocdn.com/s3/m/7f45d22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5.png)
张籍《节妇吟》通过节妇表达自己政治立场诗张籍《节妇吟》通过节妇表达自己政治立场诗节妇吟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简介张籍(约公元766─约830)字文昌,世称张司业或张水部,其乐府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
有《张司业集》。
字句浅释题解:这是一首具有双层面内涵的唐诗精品。
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理性考虑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妻子。
吟:一种诗体的名称。
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
缠绵:情意深厚。
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
襦:短衣、短袄。
苑: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
良人:丈夫。
戟:一种古代的兵器。
明光:明光殿,此指皇宫。
事:服事、侍奉。
拟:打算。
全诗串讲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我侍奉丈夫发誓要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只恨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言外之意据本诗另一版本,标题下有"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
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这首诗实际上是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只不过用了比兴手法,说得比较委婉、客气。
下面把比喻层面的内涵大略串讲一下(注意,用夫妇比喻君臣在古诗中是一个传统用法):你明知我是皇上的官员身在朝廷,却还勾引我不惜地位和名声。
感激你对我的深情厚意,我把你的美意记在了心里。
我住在离皇上很近的京城里,皇上在宫中执掌着最高权力。
《节妇吟》原文及鉴赏
![《节妇吟》原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d99301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a.png)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是唐代诗人张籍自创的乐府诗。
此诗具有双层面的内涵,在文字层面上,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层面上,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全诗以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态度,语言上极富民歌风味,对人物刻画细腻传神,为唐诗中的佳作。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节妇吟》原文及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节妇吟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诗鉴赏此诗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力炙手可热。
中唐以还,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
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
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韩愈。
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引诱而写的名作。
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
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头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颇有微辞,含谴责之意。
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凌空而来,直接点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
表面上看,是感师道的知己;若往深一层看,话中有话。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
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思是说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激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 我与丈夫誓同生死”!最后以深情语收柬,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张籍《节妇吟》全诗赏析
![张籍《节妇吟》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2cf87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6.png)
张籍《节妇吟》全诗赏析张籍《节妇吟》全诗赏析张籍《节妇吟》全诗赏析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褥[1]。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2]。
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释】:[1]:接受情的表示[2]:良人指丈夫。
明光本位汉代宫殿名,这里指宫殿。
词句言其丈夫地位高贵。
全诗跌宕起伏,节妇之节,跃然纸上。
尤其是最后一句,缱绻细腻,令人把玩嗟叹不已。
--------------------------------此诗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中唐以还,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
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
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
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
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
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
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
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节妇吟》.doc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节妇吟》.doc](https://img.taocdn.com/s3/m/4b0144a22cc58bd63186bdd5.png)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节妇吟》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赏析】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
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
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
因此不为所动。
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收买而写的名作。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载于《全唐诗》卷三八二。
下面是国学大师、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钱仲联先生与苏州大学文学院徐永端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
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
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
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
《节妇吟》赏析
![《节妇吟》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67b3878762caaedd33d4f4.png)
《节妇吟》赏析文/ 凝文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全诗的译文是: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著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著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我侍奉丈夫发誓要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只恨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今日偶读这首《节妇吟》忽然感慨良多。
这首《节妇吟》让一个机智勇敢、敢爱敢恨、光彩照人、栩栩如生的绝代佳人跃然纸上,令人嗟叹不已。
在人性与礼仪的描述上先是“发乎情”,暴露了女人的得之自然的人性,接着是“止乎礼义”,没有违反人为的礼教。
道出了礼义之外的感情波澜,曲折微妙,入情入理,既委婉缠绵、韵味无穷,又坚定决绝,但是在决绝之余,又似乎有着太多的不忍、不舍、不绝缕缕。
细细读来,好像发现这首诗里似乎充满了太多的隐词隐意,查资料才知道张籍写作这首《节妇吟》时有着无法直言的真实政治意图。
在这里我不问政治,只解诗意。
时下有这么一句很流行的话:“正确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是幸福,错误的时间遇见了正确的人是一种无奈。
”很佩服古人千年以前就能说尽了今人之事,很钦佩作者的犀思锐笔早在千年以前就用质实明快、简朴清醇的诗歌解读了今人婚外恋情的无奈。
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痴男怨女在重复在感受这种“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无奈啊!其实,无论古今女人的多愁善感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心灵敏锐和情感丰富的女人,而多愁善感与聪慧敏锐又赋予了女人太多不可抗拒的魅力,我绝对相信这位赢得双明珠的女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
不是不曾心动,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有缘无份,情深缘浅,爱在不对的时间,错过正确的相逢时机,所以才有“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感慨。
当今芸芸众生中自有那清澈明净如兰花的女人,今夕何夕得遇良人,彼此深得人心,相互倾慕、钦佩彼此的人品,于是放松了所有的戒备,卸下了所有的枷锁,于是就偷偷的喜欢了爱了。
张籍的诗词《节妇吟》赏析
![张籍的诗词《节妇吟》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f461f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64.png)
【导语】《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是唐代诗⼈张籍⾃创的乐府诗。
诗表⾯上描写了⼀位忠于丈夫的妻⼦,经过思想⽃争后终于拒绝了⼀位多情男⼦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实际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官拉拢、收买的决⼼。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这⾸诗词,欢迎阅读! 《节妇吟》 唐·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楼连苑起,良⼈执戟明光⾥。
知君⽤⼼如⽇⽉,事夫誓拟同⽣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译注】 我把你送的明珠还给你,⼀阵⼼酸,忍不住眼泪直往下垂;真恨不得我们相逢在我还未出嫁的时候。
【赏析】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两句是“节妇”终于狠⼼拒绝追求者的婉辞。
她经过思想⽃争,最终还是忍不住落泪,恨不得想见时⾃⼰还未婚。
这种婉拒既显得含蓄真诚,⼜不⾄于有损被拒绝之⼈的脸⾯,可谓⼀举两得。
结合诗的背景可知,张籍⾃⽐节妇,⽤“双明珠”喻指李师道⽤来拉拢作者的代价;⽤“双泪垂”表⽰作者并不是成⼼拒绝的,也就不⾄于得罪李师道;“恨不”句,则再次给李师道台阶下,不使他难堪。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两句流传较⼴,⽤于表⽰情深缘浅,相见太晚,虽然彼此相知,奈何我已嫁良⼈,君已娶佳⼈,所有的感情只能到此为⽌。
近代诗⼈苏曼殊就化⽤为“还卿⼀钵⽆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表⽰婉拒,读之令⼈唏嘘不已,甚⾄扼腕,可见这两句诗影响之深远。
扩展阅读:张籍简介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唐代诗⼈,世称“张⽔部”、“张司业”。
张籍为韩门⼤弟⼦,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歌》等。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
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描述的是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其势炙⼿可热,他⽤各种⼿段,勾结、拉拢⽂⼈和中央官吏。
节妇吟 张籍
![节妇吟 张籍](https://img.taocdn.com/s3/m/7ebdf82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f.png)
节妇吟张籍: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我家与御花园相连,我老公拿着戟在宫里值班。
虽然我知道你对郎朗是真心的,但是我已经发过誓要和老公生死与共。
还你双珠,我热泪盈眶,我后悔没结婚前没有遇见你。
注释⑴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妻子。
吟:一种体的名称。
⑵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
⑶缠绵:情意深厚。
⑷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
襦:短衣、短袄。
⑸苑: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
⑹良人:丈夫。
戟:一种古代的兵器。
明光:明光殿,此指皇宫。
⑺事:服事、侍奉。
拟:打算。
你知道我已经有丈夫了,但你还是想送我一对珍珠。
我感谢你的爱,把珍珠系在我的红衬衫上。
我家高楼连着御花园,我老公拿着戟在宫里值班。
虽然我知道你是真心的,但我为夫效力,誓与君荣辱与共。
当我归还你的双珠时,我流泪了。
我后悔没有在结婚前遇见你。
欣赏这是一部具有双重内涵的唐诗杰作。
在文字层面上,描述了一个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最终拒绝了一个深情男人的追求,保住了自己的女人味。
在隐喻层面上,表达了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论诗五首赵翼〔清代〕充满活力,日工努力追求新事物。
推进新思想五百年,千年又觉老。
李白和杜甫的诗被千百人传诵,现在读起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全国人才辈出,他们的诗词和人气会流传上百年。
眼睛只需独立,艺苑尽是雌黄。
矮人看戏,都是八卦。
学一点语言的时候会吃很多苦,但是只花了一半的时间。
活到老学到老,七天三分。
我对诗歌并不空洞,因为我没有从事过诗歌工作。
熊自嘲,贪吃。
他要做诗,又怕穷。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宋代〕喔呼!盛衰之理,虽名为天命,岂非人之常情!我们可以知道庄宗赢得世界的原因,而不是他失去世界的原因。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节妇吟的全诗意思翻译
![节妇吟的全诗意思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427d0d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1c.png)
节妇吟的全诗意思翻译1、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译文: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2、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译文: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3、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译文:我家的高楼就连著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著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4、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译文: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我侍奉丈夫发誓要生死共患难。
5、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译文: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赏析:此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
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
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
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此诗词浅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
全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委婉曲折而动人。
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
【情诗】情诗——《节妇吟》
![【情诗】情诗——《节妇吟》](https://img.taocdn.com/s3/m/2811010e04a1b0717ed5ddeb.png)
【关键字】情诗情诗——《节妇吟》《节妇吟》原文君知妾有夫⑵,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⑶,系在红罗襦⑷。
妾家高楼连苑起⑸,良人执戟明光里⑹。
知君用心如日月⑺,事夫誓拟同生死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节妇吟》注释⑴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妻子。
吟:一种诗体的名称。
⑵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这里是诗人的自喻。
⑶缠绵:情意深厚。
⑷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
襦:短衣、短袄。
⑸高楼连苑起:耸立的高楼连接着园林。
苑: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
起:矗立着。
⑹良人:旧时女人对丈夫的称呼。
戟:一种古代的兵器。
明光:汉代有明光殿,此指唐皇宫。
⑺用心:动机目的。
如日月:光明磊落的意思。
⑻事:服事、侍奉。
拟:打算。
《节妇吟》译文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节妇吟》赏析此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
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
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
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张籍《节妇吟》原文及赏析
![张籍《节妇吟》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1cfb8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e.png)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唐] 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褥。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作品赏析【注释】:[1]:接受爱情的表示[2]:良人指丈夫。
明光本位汉代宫殿名,这里指宫殿。
词句言其丈夫地位高贵。
全诗跌宕起伏,节妇之节,跃然纸上。
尤其是最后一句,缱绻细腻,令人把玩嗟叹不已。
--------------------------------此诗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中唐以还,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
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
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
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
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
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
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
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此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乊言情诗,骨 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 用以明志。 •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 来,但较乊前者更委婉含蓄。
•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乊妇,还要对我用 情,此君非守礼法乊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 谴责乊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 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丌守礼法,然而 又为佝情意所感,忍丌住亲自把君所赠乊明珠系在 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 看,话中有文章。 •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 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 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 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 地甲明己志,“我不丈夫誓同生死”。 言词委 •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 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 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 《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 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 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 《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 部丛刊》曾据以影印。
•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 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丌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乊便捎信 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 “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 (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乊际,似乎已经言尽;但 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亍匆忙,生 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亍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 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不其说是为了 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丌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 和担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 敏。)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丌假思索地作出 “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 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 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亍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 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彔了。
• 辛延年,东汉诗人,生平无可考证。生活的时代属于秦汉 文学时期,同时期的作家有王符、荀悦、马融等人。他的 作品只存下《羽林郎》一首,是汉诗中的优秀作品。
•
头上蓝田玉, 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 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 两鬟千万余。 丌意金吾子, 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爚, 翠盖空踟蹰。
作品译文
• • • • • • • • • 佝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 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佝情意缠绵,把明珠系 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 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佝是真心朗朗无遮掩,但 我已发誓不丈夫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 遇到你在我愈没之时,籍犹执笔 作字,知其目疾已愈, 世传盲废者非也。其集 为张洎所编。洎序称 “自丙午至乙丑相次缀 辑,得四百馀篇”。考 丙午为南唐李昪升元 元年,当晋开运三年; 乙丑为宋乾德二年。盖洎搜葺二十年始成完 本,亦云勤矣。
——《唐书· 韩愈传》
陈振孙《书录解题》云:“张洎所编籍诗, 名《木铎集》,凡十二卷。近世汤中季庸 以诸本校定为《张司业集》八卷,刻之平 江。”此本为明万历中和州张尚儒与张孝 祥《于湖集》合刻者。尚儒称购得河中刘 侍御本,又参以朱兰嵎太史金陵刊本,得 诗四百四十九首,并录《与韩昌黎书》二 首,订为八卷。则已非张洎、汤中之旧。 然其数不甚相远,似乎无所散佚也。
⑴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 妻子。吟:一种诗体的名称。 ⑵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这里是诗人的自喻。 ⑶缠绵:情意深厚。 ⑷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襦: 短衣、短袄。 ⑸高楼连苑起:耸立的高楼连接着园林。苑:帝王 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起:矗立着。 ⑹良人:旧时女人对丈夫的称呼。戟:一种古代的 兵器。明光:汉代有明光殿,此指唐皇宫。 ⑺用心:动机目的。如日月:光明磊落的意思。 ⑻事:服事、侍奉。拟:打算
节妇吟
•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丌相逢未嫁时. • 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 丈夫忠贞的妻子 • 吟:一种诗体的名称。
题解:
这是一首具有双层面内涵的唐诗精品。 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 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 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 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 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节妇吟
——张籍
oso 问问
刘十九是谁?
刘禹铜
张十八又是谁?
张籍
作者简介
张籍 • (约公元766—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 原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后移居和州(今 安徽省和县)。 • 曾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官职。 • 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
•
早年生活贫苦,后来官职也 较低微。他所生活的时代, 正是代宗、德宗时期,统治 阶级横征暴敛,拚命加重对 劳动人民的剥削。 张籍由于社会地位较低,有 机会接触中下层社会生活, 对实现有较深刻的认识。因 此,他写了许多揭露社会矛 盾,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
婉,而意志坚决。
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 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 荣华一类的东西。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 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 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但当时李师道是个 炙手可热的藩镇高官,作者并不想得罪他、让他难堪, 因此写了这首非常巧妙的双层面的诗去回拒他。 写作特点: 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它的一些描写,在心理刻画中 显示,写得如此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 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 • • •
•
• • •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 藩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账,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没藩故人 张籍
《秋思》赏析
•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城,又见秋风。平平 叙事,丌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 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丌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 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乊气,也可使木 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 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 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 切凄凉摇落乊景,丌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 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 的悠长思念。
• 这个细节乊所以富亍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亍它 是在“疑”而丌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 幵丌是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 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迚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 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 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
羽林郎
• • • • • • • •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这首诗,寓新语于古风,写来浅白轻灵而富于情韵。 诗的首句先点染秋日湘江的景色。秋日湘江,无风无浪,放眼望 去,更显得江面开阔。 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同字”手法。 前一个“湘水”,点明送行的地点,后一个“秋水”,点明时令 正是使离人多感的秋天,笔意轻捷而饶变化。
五言古诗
•
《秋思》 张籍
他的乐府诗,继承汉魏乐府的优良 传统,勇于暴露现实,给予元稹、 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以极其有力的 推动。 除乐府诗外,他的五言古诗也不乏 感深意远之作;近体不事雕饰,轻 快自然。与王建齐名,世称“张 王”。有《张司业集》。
作者生平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 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 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 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 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 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 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 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 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 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
籍以乐府鸣一时,其骨体实出王建上。後 人?称张、王,未为笃论。韩愈称张籍学古 淡,轩鹤避鸡群。谅矣。其文惟《文苑英 华》载《与韩愈》二书,馀不概见。相其 笔力,亦在李翱、皇甫湜间。视李观、欧 阳詹之有意铲雕,亦为胜之。《昌黎集》 有《代籍上李淛东书》,称以盲废。然集 中《祭退之诗》称“公比欲为书,遗约有 修章。令我署其末,以为後事程”
•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 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曰‘人生贵得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遂命驾而归”( 出自《晋书· 张翰传》)。张籍祖 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况不当年的张翰相仿佛, 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 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亍种种没有明言的因,竟丌 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 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 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丌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 多端了。